90后创业新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创业新贵
90后,出生在电脑旁的一代,他们的想法新奇古怪,却往往能一鸣惊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外界对于这些创业新贵是如何评价,他们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新贵相关文章。
90后创业“新贵” PK 80后创业“老将”
80后创业者,说他们老也不算老,最大不过34岁,除了两位知名的欧帅、想帅把公司做上了纳兹达克,大多数创业者也都还在企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但说不老也有点年岁了,有些人是在职场累积了多年经验再下海创业,有些人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来年都转型做投资人了,尽管依旧“无知”但却“有畏”。
“无知者有畏”这句话是戴志康形容自己的。
他是80后创业者代表,开发的discuz!是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社区自动生成软件。
而“无知者无畏”是他眼中的90后创业者。
他敢这么说有自己的道理。
《鲁豫有约》是06年时红极一时的戴志康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一起上过的一档电视节目,同台的另外两位“80后创业新贵”还有茅侃侃和高燃。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两位了,他们一位在清华读书,一位在搞医疗,早已离开了创业者的行列。
(那个感觉很爽,你从一个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了大红人。
然而这里面最大的陷阱就是,当你自我膨胀的时候,自己是没有醒觉的。
”戴志康很坦然地说。
)
说起高燃,90后创业者孙宇晨很有感触。
锐波科技创始人兼CEO 孙宇晨在高中时可没有现在这么气派的称谓,他曾经是一个沉溺于文学的“落后分子”,看到高燃用一年时间从工厂打工仔到考入清华的经历很受鼓舞。
便“闭关锁国”,复制高燃的道路,“用一年时间考上了北大”。
你如果现在去网上搜索“一道论证题”,还能看到他大一时写的一篇文章。
他说“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遗憾,只要你下定
决心。
”
(孙宇晨说“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遗憾,只要你下定决心。
”)
毫无疑问,创业者在“下决心”这事儿上也是蛮拼的。
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就曾面临过很艰难的抉择。
他曾是宝洁公司的高管且手握高额的市场推广预算,“十年前在外企工作还是很光鲜的,出差都住五星级饭店,到哪里都有人接待”戴科彬回忆说,当他08年离职创业时一切都是从底层做起,“没有人会多看你一眼,痛苦迷茫到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然而之后当迷茫是一种常态时就不迷茫了。
”他自嘲地说到。
(“很纠结。
但我想,如果我自己过不去这个坎,可能这一辈子就过不去了。
”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面对迷茫的解药。
)
在90后眼中,戴科彬这样的情况不能算“创业”,而是叫“下海”。
92年出生的尹桑是一起唱的创始人兼CEO,他曾在某次公开演讲中提出这样的论调:所谓的创业,就是你越年轻越是创业,你如果在阿里腾讯华为做了10年才出来做生意,那别人就说你这是“下海”了,不是创业。
但如果高中的时候,开了一个店、搞了一个网站、做了一个游戏,卖了几个亿,那你是创业。
尹桑确实是很年轻就在折腾了。
他今年22岁,却已在O2O领域深耕几年了。
曾就读于美国宾利商学院的他,上了两年学就忽悠着女朋友一块儿辍学创业。
而今他管理着两百号人,公司估值过亿,住在上海最好的公寓,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尹桑曾问我他来录制节目穿什么合适,我说“穿你喜欢的衣服就行”。
果不其然,他穿着大裤衩和拖鞋大摇大摆地到了演播室。
“All in or nothing,不怕输就不会输。
”是尹桑的座右铭。
这也代表了很多90后的心态—大不了我就不屌你了,而他形容80后是“顺势而为”
90后创业新贵:外界看法
90后成互联网创业“新贵”
生于互联网在国内起步阶段的90后,与互联网一起成长、更迭……他们的创业当然是从互联网出发的。
这种天然的特质是创业前辈们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前辈们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
近两年,潇洒自如的90后们陆续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凭借互联网“原住民”的优势,迅速缔造出一个个创业“传奇”。
近日,国际投资机构IDG宣布设立1亿美元的“90后基金”,力挺90后年轻创业者以及面向90后生活方式的创业项目,更是凸显了90后创业“新贵”们瞬间迸发出的影响力。
90后成为创业“新贵”,首先,就是归功于互联网。
其实,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每一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是最富活力的创新、创业一族。
而当下正在把世界变平的互联网,更是为这20世纪最后一代人融入社会、创造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与低门槛。
生于互联网在国内起步阶段的90后,与互联网一起成长、更迭,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将互联网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原住民”。
吃喝在美团、穿衣在淘宝、出行有携程、社交朋友圈、不懂找百度……90后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带有原始、天然的网络印记。
甚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之前都不需要再加上“互联网”这个定语,因为本来就是。
所以,他们的创业当然是从互联网出发的。
这种天然的特质是创业前辈们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前辈们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
其次,90后们更知道年轻的消费群体需要什么,更懂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理和市场趋势。
中国目前有两亿的90后,随着他们逐渐融入社会,一场争夺90后消费市场的战争已悄然拉开。
美国咨询公司尼尔森对中国90后市场做过一份《90后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对中国年轻消费者提炼出四个关键词:“正能量”、“若即若离”、“抓信息”、“开放”。
“正能量”意味着乐观、个性、乐于享受;“若即若离”显示出渴望独立又依赖“圈子”;“抓信息”就是保持新鲜、保持连接;而“开放”则是对生活有着个性与品质的结合。
在这些新特质的引领下,90后的生活、消费、工作、创业等等都呈现出前所不同的方式,其中有些都是前辈们所无法理解的。
比如说“围住神经猫”为什么会一夜爆红朋友圈、“脸萌”为什么会瞬间走俏、看电影为什么热衷满屏吐槽的弹幕……而这些,只有90后才能更精准地知道内在动因。
还有,就是投资者或者说是大企业平台,正在为年轻人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创业空间。
在投资机构方面,除了此前“一起唱”的创始人尹桑、“脸萌”CEO郭列等一批90后新锐收到了IDG的橄榄枝,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等主流创投也都开始瞄向90后这块沃土,期待着孵化出下一个扎克伯格。
在大企业平台方面,走在前面的如海尔,早就通过“人单合一”实现了让员工在企业大平台上自主创业,将来这种无边界化的全新生态平台,也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
当然,90后既然是“新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与创业前辈所无法比拟的商业经验和管理智慧。
与互联网有关的模式固然在颠覆传统模式,但与人有关的经验和智慧还是需要传承和借鉴的。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创业成功典型都是少数,在其背后可能会存在成千上万的失败者,而他们的经验教训更值得90后创业者去学习。
投资机构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宣传成功创业故事,是因为如果业务本身没有可包装的,那么包装团队仍能提升业务的交易性机会。
同时,为了帮助90后创业,鼓励他们创新、创造,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应该及时采取一些必要举措,来为“新贵”们保驾护航,让这些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尽量少走弯路,尽快为社会创造价值。
90后创业新贵:案例展示
谁是马佳佳?
原名张孟宁
1990年出生,2008年云南省高考语文状元,201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2012年6月,化名马佳佳,意为“马甲”,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开了情趣用品店“泡否”。
获科技媒体报道。
2013年4月,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泡否公司第一次出现在主流媒体的视线中。
2014年2月,赴深圳万科演讲,抛出“90后不买房”观点。
任志强微博评论马佳佳“是没有买的能力,也没到买的时候”。
马佳佳人气达到峰值。
“你要采访的是马佳佳这个角色,还是创造马佳佳的导演?”这是张孟宁采访前说的第一句话。
已经没人在乎这个24岁女孩的本名了——人们关注的是“马佳佳”,一个卖情趣用品的90后女生。
2012年,张孟宁在母校传媒大学开了一家情趣用品店“泡否”,化名马佳佳。
没想到这身马甲穿上就脱不下来了。
通过一系列出位言辞和“两性专家”、“高考(语文)状元”等标签,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成功的让自己成为了大佬和媒体谈论90后的好话题。
今年年初,曝光度的增大成为了马佳佳在媒体口碑中的拐点——她相继关闭了自己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兴隆街的店铺。
批评质疑的文章随之出现,质疑最多的一点是“泡否”没有真正的产品,单靠创业者本人的噱头走不久。
“(马佳佳)这副牌已经不需要营销了。
‘泡否’是盈利的。
”张孟宁和我们强调。
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她其实正筹备着公司的大转型——泡否有可能转型成为创意公司,而她,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马佳佳”。
“你要先让时代证明你是一个明星,你才能有自己的产品。
”她筹划着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再次亮相。
在万科的演讲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我觉得这事作为新闻已经过气儿了,但作为观点可以再扯扯:不是不买房,是不在中国买房。
非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没必要聊,那就是普通消费品,不构成社会现象问题。
一线城市买房,一来是居住的舒适感不够、性价比不高,二来70年产权这事没扯明白,三来房产的巨额投资红利的时期其实已经过了。
说到底别扯什么结不结婚的观念,其实就是一个投资回报比的问题。
年轻人从时间成本上来说,投资自我是回报比最高的。
挣3000要花1500跟挣8000的人去做朋友,挣1万要花5000去跟挣10万的人做朋友,慢慢就牛X了。
一年多前
我们估值400万,现在估值一个亿了,对吧,明年就挣一个亿了,当然是创业回报大。
到二十七八或30岁财务非常自由的时候,会有很多海外投资的机会,地球人都知道世界各国的房子都比北京的爽又便宜。
当然又会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你这样,那我没办法。
就像有人说自己虽然什么都没有,没有技能、没有女朋友,努力一辈子就是想买房,你根本代表不了我。
你那么屌丝,我为什么要代表你。
我只能告诉你有那么一种解决方案,并且成功地让我过得很好。
至于你怎么想那是你的事。
也许就是一开始的思维差距注定了我们的不同呢。
至于地产商,把我PPT再完整看一遍,再看罗振宇的随插随走的U盘化人生,再搞明白中国人最统一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赚钱,不是想在中国定居,最起码子女是一定要出去的—就明白该干点啥了。
你怎么看“不了解90后就会被时代抛弃焦虑症”?
这事我稍微科普一下。
先搞懂新生代有哪些类型,才能提炼出类型化的痛苦,才有类型化的战役,才有得可聊……比如屌丝的合理化(小米干的事,便宜→年轻),比如女生对传统男权的解构和漠视(不乖→个性),比如同志人群代表的性别多元化(禁忌→接纳→潮流),比如二代对上一辈控制的挣脱与重建(附属→自我),或者文艺逼的环球向往(生活与职业的重新定义),等等等等。
这些人群的需求和目标很多时候还是互斥的,一锅端迟早要打起来。
xx后这个词,你看我现在都没法讲出来,怕雷到,一个词被说多了就会显得土,就说新生代吧,新生代是这块土地上唯一的天然的样本,他们是自由的、是全球化的、是没有经历过阉割的一群“正常人”。
“正常”这个词真的挺宝贵的,现在之所以刮起这些风潮,全都是因为以前那个时代不够正常,或者说很不正常。
我最近参加的中欧创业营也有这个感觉。
这里实行的是淘汰机制,只有两个90后。
但有人说了,淘汰谁也不能淘汰90后,淘汰90后我们来这干嘛?你们这帮人我们随时能够见得到,我们来这干嘛?我们有这样的功能,就是帮助了解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拿着这个世界的钥匙一样。
这个时代在创造一种新的东西,每个新生代都有这样的便宜可
占。
这是时代红利。
现在有一块要沉的大陆和一艘船。
所有新生代都生在这艘船上,不管你的父辈在那块大陆上都有啥,在这个世界,评价体系、游戏规则、人员构成都和大陆不一样。
很多工业社会的人就想往船上跑,因为他们意识到工业社会的红利被吃完了。
也就是说,现在再挤入工业社会的体系,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前途。
在船上待着的,就别往下跳了。
二代赶紧利用资源和能力给你爸占个好座,屌丝就更别没眼力见的看着陆地大就往外跑,有船票可能是你人生中唯一一张牌。
地上的人到了船上,不知道船上的人怎么生活,就要一点点观察、学习、模仿。
所以,经常逮到一个原住民就像逮到宝一样。
船上会充满着原住民、游客、卖票的、卖黄牛票的……
所谓的互联网原住民语境,大抵可以看作是互联网亚文化语境。
多看看《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和即将推出的知名直男马佳佳导演的《暂时保密》什么的,当成学外语一样看。
创业算是你顺应“时代红利”的选择吗?
几乎是本能的反应吧。
鱼离不开水,哪有水一定自然会游向哪。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在创业之前大抵都经历过价值观的崩坏和重组。
年少得志的人可能在十三四岁就重组过一次。
总需要那么一个时间点,让你意识到传统规则和传统教育的很多原则是反常识的。
我大学选了一个无聊专业,每天研究一些《红楼梦》里的鞋底是什么材质之类,这应该是让我提前反思大学知识传承意义和价值重组的一个契机。
中文系学那些玩意对当下都没有意义,我很崩溃。
这些关我毛事,我要去创造价值。
大二的时候我决定干点别的,开始接触互联网圈,商业社会是蛮有契约精神的,你行你上,你牛你壕。
和那种需要花十几年去等待一个被宠幸的机会的体系完全不同。
泡否定位很聪明,有吸引市场的一切要素?
这个问题是在说爆款定位?拿韩寒和郭敬明举例吧。
中国商业分两种,一种是卖娱乐,而另一种是卖荣耀。
或者用意见领袖模式分,一种叫打仗型,一种叫装逼型。
如果说韩寒是娱乐+打仗型,黑色幽默、反讽、自嘲、解构主义,
背后承载过一个个的反击和战役。
有战役一定会有强社群。
真看得懂韩寒的人是挺需要逼格的,很多韩寒的早期粉都只是向往他的叛逆,当然,是在他成为国民岳父之前。
郭敬明通过堆砌金碧辉煌的大上海命中了中国社会里更广泛的“大多数”。
劈头盖脸的“高大上”的轰炸之下,再串一条情感和青春的大金链子,就齐活了。
韩寒、李宇春、邓紫棋什么的都是爆款。
都能总结成公式吧,我是公式控。
怎么看最近针对你的各种争议?
我都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它们带来的话题红利,让我们过上了更加牛X美好的生活,以至于开心得都忘了他们的存在。
非常感谢,笑纳了。
我既认为这是好事,又觉得有些遗憾。
大部分的争议,不管是挺的还是黑的,由于传播的扭曲和失误,都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没法针尖对麦芒的打一仗。
黑到死,人们记住的只是有人在黑黄太吉和马佳佳,却没人记住是谁在黑?他们不好,那谁好?好演员就那么几个,很难创造一个更加强烈的形象去盖过他。
雕爷去搞烤串了,黄太吉去开火锅了,马佳佳都成直男了,他们却还没有上位成功,当事人却享受着话题红利幸福又滋润。
这句话是我微博粉丝说的:作恶是道德问题,损人不利己就是智力有问题。
只有正推力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绿皮火车,但一旦拥有了正负相抵的力,就像坐上了磁悬浮。
我从来不敢给别人挖坑,鬼知道会不会变成对方的跳板。
互联网时代,哪有什么负能量。
你在营销上的敏感来自什么地方?
营销?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罗永浩在营销么?他是最最最牛X的相声演员,这些东西早就不是市场营销的范畴了。
至于敏感来自于什么地方,如果要说实话,那就是天赋。
我会说话的时候就懂押韵,2岁识字,4岁自由阅读,8岁发表文章,十三四岁就很深刻,十八九就能写现在看起来也超靠谱的恋爱宝典,高考还能靠研究试卷把主观题答满分了,这就是我拿的一手牌,也就是天赋。
再基于天赋去技能化,把技能商业化。
不看手牌就研究打法蛮可怕的吧……其
实绝大多数人都在这样干。
有极强的同理心,能感知到别人在想什么,然后有能力把语言组织出来,那就是一个能写踩G点的作家,不见得要写文学作品,可以是写了一个人,写了一家店……是不是太飞了,呵呵。
如果要聊敏感度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人才,最大的软实力就是sense,可以是感知力、审美力等。
情趣用品店的生意到底做得怎么样?
我觉得吧,我不在乎,我们股东也不在乎。
非要给俗世一个说法的话,它确实越做越好,短时间内不断搬到更加繁华的地段,虽然没花太多精力,但一家店活得舒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非要列举一堆事实证明这家店的商业成绩,就好像别人说,你考了零分,你狡辩,不不不我考了十分。
艾玛这low的,还不如考零分呢。
在这个Lowkey 里得到夸奖是一件挺没意思的事。
我做“泡否”事的先锋意义在于,有了我们以后,行业才脱敏了,话题才脱敏了,突然有一天整个中国不论阶层职业,那些曾经认为性与正襟危坐互斥的人都倏的劈里啪啦地开始讨论情趣用品,讨论到马佳佳的百度排名排在马云和马化腾前面。
好玩吧,这在国人的两性思想进程史上是会被记载的。
至于商业模式,你说一个想上《时代》周刊的人每天就在琢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商业模式呀。
我觉得我还没有行为艺术到这个程度。
总之要么零分要么100分,考了六七十的就是人生污点。
对你来说,100分是什么?
有人说我没有产品。
这个事儿我不回应。
我只能说我们在做产品了,只是还没对外说。
我当然知道要有产品,但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一个路人甲90后,去做一个品牌不现实。
你要先成为明星,起一个时代性的范儿,你才有足够的资源让你去调配,去做时代性的事。
我创业也进入过误区,觉得就应该做情趣用品这个行业,这个想法是一个大坑。
直到去年6月,我的投资人杨宁对我说,你不要care 你的数字和营收,只要照着你的方向,把你们这种强大的、独特的世界观发扬光大,就会到达一个很高的高度,但不要透支你的人和你的关系。
现在,我确信我们商业的本质是创意,跟情趣用品行业无关。
之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电商,也有很多人push我,帮我做电商网站。
但我根本就不想做,我本能地排斥这件事。
我们是牛逼的创意团队,为什么要去仓库里做这些活儿?我应该写文章,而不是快递单。
我不是要立足情趣用品行业,而是要立足我们的价值主张,去每个行业做点事儿。
套用一下李善友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在颠覆式创新里,本要从a 点要到b点,走到一半哐当扭头了,到了c点,从c点出发哐当又扭头了,到了d点,从d点再出发,到最后可能碰到f点,也可能是g 点。
我们想过做社区、做导购、做商城、做解决方案,我电脑里还放着一大堆没采用的UI。
天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
当然,目前看来,社群最有价值。
羊毛出在猪身上,用户就是资产。
我们的模式很简单利落,鲜明的价值主张+垂直的社群+极致单品,媒体、产品、意见领袖的品牌闭环。
小米模式的升级,这是阿里的总参谋长曾鸣教授说的,哈哈。
这跟陌陌一度靠“约炮神器”积累用户,但后来撇清噱头搞升级类似吗?
约炮就是一个假大饼罢了。
另外陌陌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公司,就像有情怀的文艺男青年,要懂电影懂音乐懂女人,陌陌也能约饭约茶约炮啊。
一旦不是人人都有情怀,就会遭遇其他诡异视角的解构。
饥渴屌丝和道德婊都一拥而上,破坏了原来美好滴情愫。
这事另一个层面,就是约炮是没有错的,单身男女你情我愿,又不伤害别人,做什么都是个人自由。
这件事的问题出现在“撇清”和“洗白”之后。
认为这事脏,才是真输了。
我不是很欣赏柳岩那样的做法,在得到性感红利之后一翻脸说自己不性感,很辛苦。
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不是一个性感女神该干的事儿。
她完全可以把性感合理化,说性感是自发的无须审判的,把故事讲全,这些能把她推到一个真偶像的高度。
小米把“屌丝合理化”的故事讲全了,把便宜变成了年轻。
把不合理合理化,就是一场战役。
战役能得到社群。
社群是新时代商业的本质。
对上一代年轻人如春树上《时代》封面怎么看?
挺好的,我觉得有一天我也会上的,像春树、韩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