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诗歌鉴赏意象意境1

合集下载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细分析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细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0--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意象鉴赏

2010--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意象鉴赏

2010—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意象、意境鉴赏2013江西卷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2012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012 江西卷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2012 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2011广东卷浪淘沙夜雨梁寅①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 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2011(山东卷)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诗词-意象与意境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意境的区别公式:意象+意象=意境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高考典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象: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境:清幽、静谧意象意境在考纲中的考查要求古诗文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1、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2、考查内容:把握形象的内涵特征分析意象意境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题型探究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A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B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C 这首诗用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D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意象意境类答题思路答题步骤: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基本表述形式(1)这首诗通过哪些什么样的意象,营造了(刻画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范文大全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范文大全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范文大全第一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doc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doc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十读”一、读懂开头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读懂开头,一要联系诗题。

二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三要体会感情基调。

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晓上空泠峡》2006年山东卷)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读出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可以是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情节。

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2005年山东卷)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

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

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

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

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竹石牧牛并引》2006年全国卷Ⅰ)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

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

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

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010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

2010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

2010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一、风格和抒情方式1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1)王勃的《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3)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1)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全部 DOC > 高考语文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隐藏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如何获取积分?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人物素材
375人评 22页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410人评 12页
常识
256人评 5Biblioteka 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 [讲...
219人评 3页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copy;2010 使用前必读协议大小: 96.1KB
所需积分: 20
当前文档信息
4.5已有4人评价
浏览:237次下载:0次
贡献时间:2010-11-04
贡献者: 浮蚁若苹 蜻蜓点水 一级文档关键词
TXT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经典解...
4人评 12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3人评 17页
高考专题总结诗歌鉴赏
2人评 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1人评 53页
诗歌鉴赏
1人评 72页
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
励志人生感言
365人评 4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www.)。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有赏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有赏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歌鉴赏·意境

诗歌鉴赏·意境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
”,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
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
凉。
-
36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 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 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
7
▪(3)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 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 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 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 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 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 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 人生万事无不有。”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 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 情于景,借景抒情。
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远。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
33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 叙述。(5分)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 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 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 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 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 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 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事物形象。
• 第一步,感知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的 特点(基本含义)。第三步,体会形象寄 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此诗写于南宋被元所灭之际) ⑴联系背景,这首诗咏菊花,塑造了菊花怎 样的形象?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 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 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 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 “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 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 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一、分析意象与意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四、分析情感主旨 五、分析前人的评价 六、比较评价题型 七、综合表述型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 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 •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 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 值11分。
分析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 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 歌形象包括人物物形象和诗人 “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 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 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 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 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 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 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 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 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二、鉴赏示例: [一39]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 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 《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 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 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 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 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 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 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 (表达效果)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 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 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 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 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塑造了宁死不屈的菊花形象,宁抱 枝头死去,不愿随风吹去,体现了 菊花的坚贞与傲骨,表现了作者热 爱祖国,宁死要做南宋子民的心愿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 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方法点拨:
•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 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 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 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