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配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ppt课件
CHAPTER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通常表现为持续的胸痛和心电图特殊。
详细描述
患者通常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当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时,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典型的症状包括胸痛、 出汗、恶心和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特殊Q波。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分为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糜烂导 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家族史等。
病理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易损斑块在各种诱因的 作用下容易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标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其中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心肌酶学检查可反应心肌损伤 程度。
01
02
03
04
生活指点
指点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公道饮食、适
量运动等。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用药指点
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 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 ,并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护 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处理。本演示将介绍该 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及后续护理和康复。
急性冠脉综合征简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它是心血管病中的一种紧急情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胸痛
剧烈的胸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工具。特定的心电图变化可以提示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紧急护理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2
保持患者安静
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和焦虑,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3
给予吸氧
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后续护理和康复
1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改变。
2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疗效评估,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吸氧可以增加氧供,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 • 抗凝药物 • 疼痛缓解药物
介入治疗
包括冠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等手术治疗。
心肺复苏的急救流程
1
检查患者响应
揉搓患者的胸骨,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叫喊求救
大声呼喊以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
3
开始心肺复苏
进行心肺复苏,包括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处理。本演示将介绍该 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及后续护理和康复。
急性冠脉综合征简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它是心血管病中的一种紧急情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胸痛
剧烈的胸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工具。特定的心电图变化可以提示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紧急护理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2
保持患者安静
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和焦虑,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3
给予吸氧
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后续护理和康复
1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改变。
2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疗效评估,以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吸氧可以增加氧供,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 • 抗凝药物 • 疼痛缓解药物
介入治疗
包括冠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等手术治疗。
心肺复苏的急救流程
1
检查患者响应
揉搓患者的胸骨,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叫喊求救
大声呼喊以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
3
开始心肺复苏
进行心肺复苏,包括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PPT课件
。
2019/8/24
34
2019/8/24
35
④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心源性休克可为STEMI的首发表现,也可发生在急性期 的任何时段。必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评价左心功能 的变化、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除STEMI一般处理措施 外,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严重低血压时静脉滴注多巴胺的剂量为[5~15μg/( kg·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3 ~10μg/(kg·min。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 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8μg/min。STEMI患者心 源性休克的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建议见表16。
2019/8/24
14
3 风险评估 (2)NSTEMI:可使用确定的风险评分体系
进行病情和预后评估(Ⅰ,B)。 ①缺血风险:GRACE评分(表3)对入院和出
院患者提供了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估。 ②出血风险: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
,CRUSADE评分(表4)的应用价值较高。
2019/8/24
2019/8/24
4
2019/8/24
5
1.ACS的诊治规范流程 ACS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
科、心内科、心外科、检验科和影像学科的合作。 胸痛患者及(或)目击者呼叫院前急救体系、或是 胸痛患者首诊于急诊科,皆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 MC) 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以下措施,作出初 始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图1)。
15
2019/8/24
16
2019/8/24
17
4 院内急诊处理
7。
2019/8/24
18
20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4
2019/8/24
34
2019/8/24
35
④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心源性休克可为STEMI的首发表现,也可发生在急性期 的任何时段。必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评价左心功能 的变化、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除STEMI一般处理措施 外,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严重低血压时静脉滴注多巴胺的剂量为[5~15μg/( kg·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3 ~10μg/(kg·min。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 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8μg/min。STEMI患者心 源性休克的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建议见表16。
2019/8/24
14
3 风险评估 (2)NSTEMI:可使用确定的风险评分体系
进行病情和预后评估(Ⅰ,B)。 ①缺血风险:GRACE评分(表3)对入院和出
院患者提供了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估。 ②出血风险: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
,CRUSADE评分(表4)的应用价值较高。
2019/8/24
2019/8/24
4
2019/8/24
5
1.ACS的诊治规范流程 ACS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
科、心内科、心外科、检验科和影像学科的合作。 胸痛患者及(或)目击者呼叫院前急救体系、或是 胸痛患者首诊于急诊科,皆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 MC) 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以下措施,作出初 始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图1)。
15
2019/8/24
16
2019/8/24
17
4 院内急诊处理
7。
2019/8/24
18
20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4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与配合新护士培训内容课件
变化等
非药物治疗效 果评估:评估 非药物治疗的 效果,如介入 治疗、溶栓治
疗等
调整方案:根 据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患者 得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注意事项:在 评估和调整方 案时需要注意 患者的病情变 化和其他相关
因素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 常见并发症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 • 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
等。 •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 常见并发症类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 • 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
等。
并发症处理原则与方法
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
根据并发症类 型采取相应措
施
做好记录并向 上级医生汇报
学院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与配合新护士 培训内容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01 03 05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02
药物治疗与护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6
急救流程与配合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康复期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 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
早期识别与诊断:了解急性 冠脉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如
非药物治疗效 果评估:评估 非药物治疗的 效果,如介入 治疗、溶栓治
疗等
调整方案:根 据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患者 得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注意事项:在 评估和调整方 案时需要注意 患者的病情变 化和其他相关
因素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 常见并发症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 • 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
等。 •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 常见并发症类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 • 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
等。
并发症处理原则与方法
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
根据并发症类 型采取相应措
施
做好记录并向 上级医生汇报
学院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与配合新护士 培训内容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01 03 05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02
药物治疗与护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6
急救流程与配合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康复期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 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
早期识别与诊断:了解急性 冠脉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如
急性冠脉综合症PPT课件
II、III、Avf I、aVL、 V5、V6 V1〜V4
V1〜 V3 V1〜 V6 V7〜 V9
(1)疼痛持续多为3至5分 钟,小于30分钟,程度较 轻,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 油可缓解。 (2)心电图ST-T呈一过性 缺血表现 (3)血清心肌酶活性基本 正常。
(1)多为心前区刀割样或针刺 样锐痛,咳嗽、深呼吸和变动 体位时加重 (2)心脏叩诊心界扩大,听诊 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3)心电图除avR外,广泛导 联ST段呈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 ----心绞痛 、T波倒置、QRS波低电压、 无病理性Q波 ----急性心包炎 (1)可突发胸廓中心部位 (4)心脏 B超可发现心包积液 ----急性肺栓塞 撕裂样锐痛,开始时较为剧 烈,范围较广,常向背部、 ----主动脉夹层 腰部及上腹部放射。 ----急腹症 (2)四肢脉搏强度明显不 一致。 鉴别诊断: (3)X线、超声波及MRI 检查可见主动脉夹层征象。
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为:
1 AMI早期只出现ST段变化,病理Q波一般于发病6~ 14小时才出现,14%的病例于发病72小时才出现。因此 ,Q波型心梗或无Q波型心梗于AMI早期无法诊断。 2 由于溶栓治疗或PTCA,大部分AMI不形成Q波。 3 便于临床医师直接决定治疗方案:STEMI反映冠状 动脉红色血栓(纤维素性)闭塞,应采用溶栓治疗;而 NSTEMI反映冠状动脉白色血栓(血小板性)造成不完全 性闭塞,应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有害无益。 4 ST段抬高或压低都可演变成Q波型或非Q波型心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
图诊断依据:新发生的ST—T改变持
续24小时以上。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 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识别及急救处理PPT课件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 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代谢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 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量,以减 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 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等, 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
家族中有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病史者风险增加。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都是急性冠脉
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03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救处 理
现场急救措施
01
02
03
保持镇静
在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 症时,周围的人要保持镇 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 拨打急救电话。
休息与体位
让患者平卧,保持安静, 尽量减少搬动,避免情绪 激动。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张先生,58岁,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急性 心肌梗死。
病例2
患者李女士,65岁,因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 心电图提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病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病例1
张先生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 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和急救处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可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 并发症。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对ACS进 行诊断。其中,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心肌酶学检查 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02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识别
急救药物与器械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 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代谢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 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量,以减 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 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等, 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
家族中有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病史者风险增加。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都是急性冠脉
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03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救处 理
现场急救措施
01
02
03
保持镇静
在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 症时,周围的人要保持镇 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 拨打急救电话。
休息与体位
让患者平卧,保持安静, 尽量减少搬动,避免情绪 激动。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张先生,58岁,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急性 心肌梗死。
病例2
患者李女士,65岁,因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 心电图提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病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病例1
张先生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 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和急救处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可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 并发症。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对ACS进 行诊断。其中,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心肌酶学检查 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02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识别
急救药物与器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冠脉综合征 的急救与配合
主要内容: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抢救流程
急诊介入治疗和护理
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是以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 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 床综合征。 •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静脉溶栓效果与开始治疗时间有依赖 关系,溶栓治疗越早再通率越高,且 死亡率越低。提高溶栓再通率的关键 是抓住溶栓的机会。溶栓治疗后再灌 注直接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新功 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
• 因此,急诊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努力缩短患 者入院后由于检查、会诊或观察所致溶栓 时间的拖延,力争患者在入院0.5小时或发 病初期1小时黄金时间内今早开始急诊溶栓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溶栓效 果最好,12小时内亦有效。早期溶栓可以 缩小梗死范围、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 改善预后。
发病特点:
• ACS每年的冬季为高发季节,最低为夏季 ,日变异高峰出现在06:00~12:00时间段, 最低为0:00~6:00时间段。有调查显示6~12 时和18~24时各有一发病高发峰。部分患者 以无痛性或消化道症状为首发,33%的患 者在发病初期并无胸痛的表现。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抢救流程
心电监护 吸氧
• 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 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 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 塞从而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的心肌坏死,临 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 死。
• 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重建患者相关血管的血 液循环,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把不稳定型 心绞痛归入ACS,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 斑块的深刻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患者 临床上的不稳定性和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 险性,必须予以重视。ACS是一种常见的 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
• 对于ACS患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 死,尽快的血运重建极为重要。近年来 在ACS的治疗中,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方面,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行 有效的PCI治疗是有益的。对行急诊PCI 的患者应迅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 准备项目: • 急查血常规、血凝全 套,心肌酶、输血前 四项等,术区备皮, 遵医嘱嚼服APS 0.3 ,口服氯吡格雷 300mg,及遵医嘱注 射苯海拉明或安定, 更换手术衣。
• 4.手术肢体的处理: • 桡动脉穿刺者: • 将患者上肢弯曲,置于胸前,嘱其静卧休 息,手腕勿用力。一般压迫六小时后可放 松压迫器(由医生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分 三次放完);
• 股动脉穿刺者:
• 患者术侧肢体平直制动,予绷带约束 ,沙袋压迫6小时,肢体制动12小时, 嘱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指导床上 大小便,视病情需要予以气垫床(防 止皮肤破损)。
抢救流程
建立静脉通 道
镇静、止痛
心电监护:
• ACS患者病情重、变化迅速,随时都可能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并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教会患者放 松技术,以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肌耗氧 量。 • 护士对各种心律失常应有识别能力,注意 心率、心律变化及心电图ST段的动态改变 ,对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心电图ST段抬高或 压低的形态进行分析、记录,为诊断、治 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对恶性心律失常应及时汇报和处理,除颤 仪呈备用状态,发生室颤时应立即进行床 边除颤。对ACS患者持续血压监测,并参 照基础血压进行整体评估,尤其应注意患 者脉压差(PP),,许多研究表明PP增加是 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又是冠状 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吸氧: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疗以减轻心脏前 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从而限制梗死范围 的扩大。吸氧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紫 绀、焦虑和恐惧也有积极作用,兼有医疗 和心理护理双重效果。
• 各项工作必需迅速、有序 的进行,牢固树立“时间 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的观念,为患者及时实 行急诊PCI赢得时间。
介入术后的护理:
• 1.手术完成后,安排CCU床位,连 接监护仪、吸氧、检查静脉通道是 否畅通,与导管室护士交接所用药 物、剂量、微泵药物注射速度及简 单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患者血 压(每小时一次,连续监测四小时 )。
• 2.检查手术部位: • 桡动脉穿刺处:注意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 血、周围皮肤有无青紫肿胀、检查压迫器 固定情况、指端血运情况; • 股动脉穿刺处:查看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 燥、有无渗血、皮肤有无青紫肿胀、足背 动脉搏动情况。
• 3.指导病人多饮水1500~2000ml, 促进造影剂排出,注意观察患者胸 痛缓解情况。
镇静、止痛:
• 吗啡具有镇痛、中枢镇静作用、具有抑制 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动静脉的作用。对于 剧烈胸痛患者可用吗啡止痛。使用吗啡使 应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 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同时配合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输注,使用微量泵匀速 注入,有效止痛,能减少梗死范围扩大和 并发症的产生。
的护理:桡动脉穿刺者:拆除 压迫器后嘱患者将上肢置于被絮外面,可 以要求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渗血情 况;护士在拆除压迫器后,尤其是5~10 分钟内加强巡视。股动脉穿刺者:拆除沙 袋后继续住病人保持肢体平直制动,注意
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尤其是30分钟内应加 强巡视,防止出血!
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
• 过低氧流量吸氧作用有限,而过高的流量 吸氧又导致肺损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 弊端。根据缺氧选择吸氧流量,确保 SaO2≥95%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
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 在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查时,可立即选择患 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可选择生理 盐水。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已 发生静脉炎,故不作为首选。使用静脉留 置针,7号尼龙针头,出现紧急情况可及时 用药,短时间内保证抢救药物的进入,并 配合医生使用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 力衰竭、心肺复苏的药物。
主要内容: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抢救流程
急诊介入治疗和护理
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是以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 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 床综合征。 •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静脉溶栓效果与开始治疗时间有依赖 关系,溶栓治疗越早再通率越高,且 死亡率越低。提高溶栓再通率的关键 是抓住溶栓的机会。溶栓治疗后再灌 注直接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新功 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
• 因此,急诊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努力缩短患 者入院后由于检查、会诊或观察所致溶栓 时间的拖延,力争患者在入院0.5小时或发 病初期1小时黄金时间内今早开始急诊溶栓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溶栓效 果最好,12小时内亦有效。早期溶栓可以 缩小梗死范围、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 改善预后。
发病特点:
• ACS每年的冬季为高发季节,最低为夏季 ,日变异高峰出现在06:00~12:00时间段, 最低为0:00~6:00时间段。有调查显示6~12 时和18~24时各有一发病高发峰。部分患者 以无痛性或消化道症状为首发,33%的患 者在发病初期并无胸痛的表现。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抢救流程
心电监护 吸氧
• 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 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 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 塞从而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的心肌坏死,临 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 死。
• 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重建患者相关血管的血 液循环,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把不稳定型 心绞痛归入ACS,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 斑块的深刻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患者 临床上的不稳定性和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 险性,必须予以重视。ACS是一种常见的 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
• 对于ACS患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 死,尽快的血运重建极为重要。近年来 在ACS的治疗中,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方面,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行 有效的PCI治疗是有益的。对行急诊PCI 的患者应迅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 准备项目: • 急查血常规、血凝全 套,心肌酶、输血前 四项等,术区备皮, 遵医嘱嚼服APS 0.3 ,口服氯吡格雷 300mg,及遵医嘱注 射苯海拉明或安定, 更换手术衣。
• 4.手术肢体的处理: • 桡动脉穿刺者: • 将患者上肢弯曲,置于胸前,嘱其静卧休 息,手腕勿用力。一般压迫六小时后可放 松压迫器(由医生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分 三次放完);
• 股动脉穿刺者:
• 患者术侧肢体平直制动,予绷带约束 ,沙袋压迫6小时,肢体制动12小时, 嘱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指导床上 大小便,视病情需要予以气垫床(防 止皮肤破损)。
抢救流程
建立静脉通 道
镇静、止痛
心电监护:
• ACS患者病情重、变化迅速,随时都可能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并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教会患者放 松技术,以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肌耗氧 量。 • 护士对各种心律失常应有识别能力,注意 心率、心律变化及心电图ST段的动态改变 ,对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心电图ST段抬高或 压低的形态进行分析、记录,为诊断、治 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对恶性心律失常应及时汇报和处理,除颤 仪呈备用状态,发生室颤时应立即进行床 边除颤。对ACS患者持续血压监测,并参 照基础血压进行整体评估,尤其应注意患 者脉压差(PP),,许多研究表明PP增加是 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又是冠状 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吸氧: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疗以减轻心脏前 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从而限制梗死范围 的扩大。吸氧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紫 绀、焦虑和恐惧也有积极作用,兼有医疗 和心理护理双重效果。
• 各项工作必需迅速、有序 的进行,牢固树立“时间 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的观念,为患者及时实 行急诊PCI赢得时间。
介入术后的护理:
• 1.手术完成后,安排CCU床位,连 接监护仪、吸氧、检查静脉通道是 否畅通,与导管室护士交接所用药 物、剂量、微泵药物注射速度及简 单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患者血 压(每小时一次,连续监测四小时 )。
• 2.检查手术部位: • 桡动脉穿刺处:注意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 血、周围皮肤有无青紫肿胀、检查压迫器 固定情况、指端血运情况; • 股动脉穿刺处:查看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 燥、有无渗血、皮肤有无青紫肿胀、足背 动脉搏动情况。
• 3.指导病人多饮水1500~2000ml, 促进造影剂排出,注意观察患者胸 痛缓解情况。
镇静、止痛:
• 吗啡具有镇痛、中枢镇静作用、具有抑制 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动静脉的作用。对于 剧烈胸痛患者可用吗啡止痛。使用吗啡使 应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 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同时配合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输注,使用微量泵匀速 注入,有效止痛,能减少梗死范围扩大和 并发症的产生。
的护理:桡动脉穿刺者:拆除 压迫器后嘱患者将上肢置于被絮外面,可 以要求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渗血情 况;护士在拆除压迫器后,尤其是5~10 分钟内加强巡视。股动脉穿刺者:拆除沙 袋后继续住病人保持肢体平直制动,注意
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尤其是30分钟内应加 强巡视,防止出血!
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
• 过低氧流量吸氧作用有限,而过高的流量 吸氧又导致肺损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 弊端。根据缺氧选择吸氧流量,确保 SaO2≥95%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
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 在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查时,可立即选择患 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可选择生理 盐水。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已 发生静脉炎,故不作为首选。使用静脉留 置针,7号尼龙针头,出现紧急情况可及时 用药,短时间内保证抢救药物的进入,并 配合医生使用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 力衰竭、心肺复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