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
护理工作中的急诊处理策略
护理工作中的急诊处理策略一、了解急诊处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中,急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急诊情况下,正确的处理和决策能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护士需要对急诊处理的策略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二、随时保持冷静和沟通在处理急诊情况时,护士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冷静。
冷静的护士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此外,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病人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准确和及时。
三、快速评估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在面对急诊情况时,护士需要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
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生理参数以及症状,护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掌握急救技能和操作流程急诊处理涉及到各种急救技能和操作流程,护士需要在平时不断学习和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在实际急诊情况下,护士可以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操作,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五、团队合作和分工明确在急诊处理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医疗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急诊情况。
在团队中,护士需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及时记录病情和处理过程在急诊情况下,护士需要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和处理过程。
准确的记录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状况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急诊处理中,护士需要时刻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处理感染性疾病或有传染性风险的病人时,护士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感染。
同时,护士也需要关注病人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事故发生。
八、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在急诊情况下,病人往往处于焦虑和恐慌状态。
护士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通过关心病人、倾听他们的诉求,护士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增强治疗效果。
九、与家属保持沟通和配合在急诊处理中,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紧张的工作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以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危险。
下面就来谈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隐患1.患者情绪激动急诊科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地方,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痛苦或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
患者情绪激动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伤害到护理人员。
2.传染风险急诊科是病情复杂、病种繁多的地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如流感、结核病、传染性腹泻等。
3.医患沟通困难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冲突。
4.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场所,护士可能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工作等各种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5.安全隐患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药品混淆、抢救过程中的意外等。
二、防范措施1.培训和教育针对患者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患者的情绪,如何防范和化解暴力事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2.个人防护在处理传染风险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等。
3.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护士应加强医患沟通,尽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
4.心理疏导面对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例如通过聊天、运动、娱乐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5.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急诊科护士工作流程
急诊科护士工作流程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接收和处理急诊患者,为患者提供急救和护理服务。
下面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流程,详细介绍了他们在接收患者、评估病情、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1. 患者接待和登记当患者到达急诊科时,护士首先要进行接待和登记工作。
他们会向患者询问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同时,护士还需了解患者主诉和病史,以便后续的评估和治疗。
2. 病情评估接待登记完成后,急诊科护士会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他们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护士还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3. 急救处理根据病情评估结果,急诊科护士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护士会给予氧气治疗;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护士会进行心肺复苏等。
护士在急救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能迅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4. 医嘱执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将医嘱交给急诊科护士执行。
护士需仔细阅读医嘱内容,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并按照医嘱准确执行。
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5. 护理措施在急诊科,护士还负责为患者提供各种护理措施。
例如,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更换伤口敷料、进行疼痛缓解等。
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6. 信息记录和汇报急诊科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并将信息汇报给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护士需准确、清晰地记录病历,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护理效果等。
同时,护士还需与医生、其他科室的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7.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急诊科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他们会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预后等,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在处理急诊情况时,护士还需给予患者情绪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紧急情况。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急诊护理是医院急救中心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和处理的专业工作。
在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于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分别进行阐述。
一、常见问题1.护理诊断不准确急诊护理中,护理诊断不准确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急诊病房的工作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危重,护士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有时候医生的诊断也有误差,护士需要及时调整。
2.患者情绪波动由于急诊病房患者众多,且大部分病人都处于急重症状态,因此患者情绪往往处于波动之中,有的焦虑不安,有的情绪低落。
这就需要护士善于沟通,调动患者情绪,稳定患者情绪。
3.医患矛盾急诊病房医生和护士常常在工作中因为医疗意见不一致,或者因为治疗方案产生争执,这就需要护士在工作中保持专业素养,提高沟通能力,化解医患矛盾。
二、对策分析1.加强护理培训针对护理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诊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病情评估、护理诊断、急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护理面对患者情绪波动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加强心理护理的培训和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护士应学会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心患者的情绪,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调理患者的情绪。
3.强化团队协作针对医患矛盾的问题,急诊护理科室应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护士要懂得尊重医生的专业意见,服从医嘱,同时也要在专业范围内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努力。
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于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应对急诊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科护士工作流程
急诊科护士工作流程急诊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病人急救、护理和治疗的重要责任。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流程,包括接诊、评估、护理和转运等环节。
一、接诊环节:1. 接诊病人:护士需要在急诊科接待区接待病人。
在接诊过程中,护士应友善、耐心地问询病人的主诉,并记录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病情评估:护士需要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急救优先级进行分类,以确定治疗顺序。
二、评估环节:1. 体格检查: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和其他症状。
2. 病史采集:护士需要详细问询病人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护士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三、护理环节:1. 病人监护: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急救处理:根据病人的病情,护士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急救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缝合伤口等,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3. 给药管理: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正确赋予病人药物,包括口服药、静脉注射药、皮下注射药等,并注意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的准确性。
4. 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疼痛程度、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四、转运环节:1. 准备转运:当病人需要转院或者转科时,护士需要准备相关的转运资料和装备,如病历、医嘱、急救药品等。
2. 安全转运:护士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包括稳定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气道通畅等。
以上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流程,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善于沟通和协作,并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镇静和应对突发情况。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值得我们的尊重和赞扬。
什么是急诊,该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什么是急诊,该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急诊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前线,也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
急诊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对于评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应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是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急、危、多学科等特点。
本文对急诊护理的工作要点进行介绍。
1.什么是急诊?急诊通常指医院的急诊科,具体指经济情况下的治疗,主要包括经济救治和抢救。
急诊的目的在于确保发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救治。
急诊护理主要指各类致病因素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所实施的院前现场急救、途中转送、院内进一步救治、监测及护理的统称。
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工作的随机性较大、时间性较强。
生命急救的时间性非常强,因此急诊护理十分注重工作速度和效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中毒、突发心脏骤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在短时间迅速进行抢救。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短,因此多需要现场急救人员及时做出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时间就是生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2)急诊护理具有多学科的特点,工作要求较高,技术类型复杂。
急诊科收治患者较多,不同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不同,且患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急诊护理工作涉及诸多病情风险,需要紧急救治的病种主要包括心跳骤停、休克、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等。
患者的病情复杂,护理难度系数较高,护理人员需要是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且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体系与较强的病情观察能力,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护理技术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急救和操作相关技术,如心肺复苏实施方法、人工气道建立、洗胃、生命体征监测等。
(3)各学科的协作性较强。
急诊就诊患者人数较多,疾病类型繁多且复杂,需要多专科人员的共同配合。
因此急诊护士不但要掌握基本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做好各科室的协调作用,具备全局观念,密切配合,提高护理效果。
急诊科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急诊科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紧张和忙碌的科室之一,承担着紧急救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护理人员配置1、根据急诊科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确保每个班次都有足够的人力来应对紧急情况。
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模拟演练,包括心肺复苏、除颤、止血包扎等常见急救操作。
3、建立科学的排班制度,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休息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工作失误。
二、完善急诊科的设施和设备1、定期检查和维护急救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等,要保证随时能够正常使用。
2、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物资,并定期进行盘点和补充,避免出现短缺的情况。
3、优化急诊科的布局,使患者的就诊流程更加便捷,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如患者满意度、急救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等。
2、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提高其对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1、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使其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病情和治疗方案,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2、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倾听患者的诉求,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开展医患沟通满意度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沟通效果。
五、强化护理文书的规范记录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和要求,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加强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监控,定期抽查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护理工作中如何处理病人的急诊情况
护理工作中如何处理病人的急诊情况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们是病人急诊情况的第一线处理者。
他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针对急诊情况的应对能力和技巧。
本文将讨论护理工作中如何处理病人的急诊情况,并提供几个实用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情况。
1. 保持冷静应对急诊情况面对急诊情况,护士首要的任务是保持冷静。
在紧急情况下,冷静的反应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病人/患者可能处于紧张状态,需要稳定的环境来安抚他们的情绪。
保持冷静有助于护士准确判断病人的状况,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2. 立即向医生和相关人员报告当遇到急诊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报告。
及时与医生和团队沟通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医疗人员了解患者的情况,迅速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此外,护士还应将所观察到的病情和症状详细记录下来,以备医生参考。
3. 快速评估病人的急诊情况护士在急诊情况下需要迅速评估病人的状况。
他们需要收集患者的病历信息,询问关键的症状和状况,并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
这有助于护士确定病人所面临的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计划。
4. 为急诊病人提供紧急的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的急诊情况,护士需要提供适当的治疗和紧急护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给予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及稳定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护士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
5. 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在急诊情况下,护士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应该解释病人的情况和治疗计划,回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情绪支持。
与病人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状况,减轻他们的担忧和不安情绪。
6. 行动前注意自身安全在处理病人急诊情况时,护士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他们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和受伤的风险。
护士在行动前应仔细评估现场的环境和病人的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在护理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急诊情况是护士不可或缺的任务。
急诊科护士具备的能力
急诊科护士具备的能力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能力来应对各种急诊情况。
下面将介绍急诊科护士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急诊护理技能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等。
他们需要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他们还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急诊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二、急诊病情评估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病情评估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急诊病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急诊医疗知识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急诊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只有具备了全面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服务。
四、急诊团队协作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急诊科其他人员密切合作。
在急诊科,护士是医生的得力助手,他们需要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协同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五、急诊指导与教育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能力,能够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需要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指导,如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
六、急诊心理护理能力在急诊科,患者和家属往往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需要具备倾听、安抚和支持的技巧,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七、急诊风险评估与管理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8篇)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汇总8篇)工作了一段时间,无意间也就结束了,这段时间的努力,也算是有了一些成果,接下来,就是工作总结的时候了。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启程点。
如要求护士听到救助车的鸣声后要快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
为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供给面巾纸,纸杯和开水。
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
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
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
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
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育高素养队伍急诊科订立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问学习。
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
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
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
全科人员自发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
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
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助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依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订立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把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把握急诊科全部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
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
如20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5篇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5篇对一段时间分工作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写总结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11、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使用热度:7224人次)2、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使用热度:879人次)3、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使用热度:733人次)4、急诊科护理(使用热度:529人次)5、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使用热度:431人次)6、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使用热度:275人次)7、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
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
成绩良好。
(使用热度:182人次)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2这一年,综合医院的大楼尚未竣工,又赶上了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对科室冲击不小。
有的人在改革中成长、成熟,而有的人被淘汰,被刷新。
因对体制中的某部分不适应,个别人在工作中作梗,严重影响科室团结和科室管理,好在有些事情是水到渠成的,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会来。
急诊科护士岗位职责
急诊科护士岗位职责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
下面是急诊科护士岗位的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评估患者病情:急诊科护士在患者来院后第一时间接触患者,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包括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等,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后续处理方案。
2. 快速处理急救工作: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急救技能,能迅速处理需要急救的患者,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导尿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急诊科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诊断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X光检查等。
在治疗方面,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如给药、搬运等。
4. 稳定患者病情:急诊科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给予药物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等。
5. 疼痛管理:急诊患者常常伴有疼痛,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包括给予镇痛药物、应用物理疗法等。
6.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急诊科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
7. 协调急救资源:急诊科护士在处理急诊患者时需要协调和调配急救资源,如手术室、影像科等,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8. 紧急救援和灾难管理:在发生紧急救援和灾难事件时,急诊科护士需要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为伤员提供紧急救治,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9. 保障医疗安全:急诊科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急诊科的安全,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医院流程。
在处理药品和医疗器械时,必须保证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10. 继续教育和培训:急诊科护士需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水平。
以上是急诊科护士的一些职责,该岗位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具备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对于急诊科护士来说,重要的是快速反应能力和能够有效处理急诊情况的能力。
急诊科护士具备的能力
急诊科护士具备的能力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担负着救治病人、抢救生命的重要任务。
为了胜任这一岗位,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急诊科护士所需的能力。
一、急诊护理技能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能够迅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并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急救操作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熟悉各种急诊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
急诊科护士还需要进行疼痛评估和镇痛处理,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二、危重病人监护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的能力。
他们要能熟练操作监护设备,如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等,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他们还需要能够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
此外,急诊科护士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抢救方案,确保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三、急诊处置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独立处理急诊病人的能力。
他们要能够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他们要能够处理各种急诊情况,如外伤、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并能够进行急救处理。
急诊科护士还需要进行病情观察,评估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急诊心理支持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心理护理能力。
他们要能够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他们要能够处理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波动,以及应对各种急诊状况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急诊科护士还需要进行病情解释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和家属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五、团队合作能力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要能够与急诊科的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
他们要能够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诊科护士还需要参与急诊科的学术讨论和病例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提供优质服务的措施包括:
1.设立患者接待区,每个班次都会主动微笑迎接病人,介
绍环境,引导病人就诊。
医护人员会负责“首问首接”,并且热情回答病人的问题,为患者排忧解难。
2.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并代挂号、取药,特
别是对于无陪人的老弱病人。
3.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专门的护士护送入院。
4.不断改善输液环境,冬天提前为固定输液病人开空调预
热房间。
5.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
急诊优先服务。
特别是对于急救、治疗等方面,采取优先服务,缩短候诊取药时间。
住院时先护送检查、住院,后补办相关手续。
6.多指导、多宣教、多沟通、多解释病人疑问,主动做好健康教育。
每月办宣传专栏一期,办黑板报一期,宣传专栏根据急诊科特点,以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为主,在工休座谈会及病人就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健康素质。
7.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立即向医院汇报,帮忙联系家属或报警联系救助站。
8.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大厅门外接诊。
急诊室护理人员配置要求
急诊室护理人员配置要求急诊室是医院中最为关键的部门之一,其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及医院的治疗质量。
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急诊室护理人员配置的专业要求和标准。
一、急诊室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1.1 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
- 热爱护理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 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2 教育背景- 必须具备全日制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 完成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1.3 专业技能- 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
- 熟悉急诊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流程。
- 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二、急诊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具备1-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有急诊科工作经验者优先。
- 熟悉急诊室工作流程和急诊患者的护理特点。
三、急诊室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3.1 人员数量- 急诊室护士数量应根据医院规模、急诊就诊人数及病床数量进行合理配置。
- 通常情况下,每5-10张急诊病床应配备1名专业护士。
3.2 班次安排- 实行三班制或四班制,保证24小时无缝衔接。
- 高峰时段(如早晨8点至下午4点)应增加护理人员数量,以应对患者高峰。
四、急诊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定期组织急诊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 鼓励参加外部专业培训及学术交流,提升急诊护理水平。
- 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激励护理人员职业发展。
五、急诊室护理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公平公正评价护士工作。
- 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 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质量检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六、结语急诊室护理人员配置要求严格,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确保急诊室能够高效、安全地服务于患者,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为急诊室护理人员配置要求的详细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医院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和执行。
急诊科护理岗位职责
急诊科护理岗位职责关键信息项:1、护理人员资质要求2、工作职责范围3、工作时间与轮班制度4、护理质量标准5、培训与继续教育要求6、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7、应急处理流程与责任8、绩效评估与奖惩机制11 护理人员资质要求111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具备注册护士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112 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熟悉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流程。
113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吸氧等。
11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15 定期参加继续教育课程,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12 工作职责范围121 负责急诊科患者的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合理的就诊顺序。
122 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采集标本等。
123 对留观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12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25 负责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126 管理和维护急诊科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13 工作时间与轮班制度131 急诊科护理人员实行轮班制,包括白班、夜班和节假日值班。
132 每班工作时间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33 轮班安排应合理,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休息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134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班次,应提前通知并得到护理人员的同意。
14 护理质量标准14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142 护理记录应准确、完整、及时,符合病历书写规范。
143 患者满意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144 急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齐全率应达到 100%,定期检查和补充。
145 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急诊护士工作内容
急诊护士工作内容
急诊护士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医院急诊科内负责处理急诊患者并提供紧急医疗护理。
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接诊急诊患者:急诊护士负责接待急诊患者,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和症状,进行初步评估,并为患者分配适当的急诊级别。
2. 急诊护理:急诊护士负责为急诊患者提供急救和紧急护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口、处理骨折、拆除异物等。
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诊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察觉患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给予药物和治疗:急诊护士根据医生的嘱托,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和治疗,例如输液、注射药物、给予氧气等。
5. 协助医生进行急诊处理:急诊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急诊处理,例如协助进行心电图监测、行胸部X射线等,同时还需
为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6. 与家属沟通:急诊护士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7. 记录和文书工作:急诊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
措施和医嘱,并填写相应的护理记录和病历。
总的来说,急诊护士的工作内容是为急诊患者提供迅速且有效的护理,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协助医生进行急诊处理和紧急救援工作。
急诊科优秀护理服务的执行计划
急诊科优秀护理服务的执行计划1. 执行背景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制定本执行计划。
2. 服务目标- 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
3. 服务内容3.1 急诊分诊- 科学合理地进行急诊分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 设立专门的分诊培训课程,提高分诊护士的业务水平。
3.2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制定急诊护理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3.3 急诊抢救- 加强急诊抢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确保抢救时物品齐全、功能正常。
- 定期进行抢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抢救能力。
3.4 急诊输液- 提高急诊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 定期进行输液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3.5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制定急诊科健康教育手册,方便患者及家属查阅。
3.6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 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4. 执行措施-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护理人员。
5. 效果评估-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护理服务质量。
- 定期统计急诊科护理差错发生率,评估护理安全。
- 通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测试,评估培训效果。
6. 总结本执行计划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执行计划,我们将努力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繁忙的科室,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诊患者。
在急诊科中,护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们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急诊科护理操作的常规:1.病情评估:护士在患者接诊后首先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的了解、症状和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这有助于护士快速判断患者的急诊程度和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2.通气管理:急诊科经常遇到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通气管理。
这包括给予氧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
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正常。
3.循环支持:急诊科也会接收到一些循环衰竭或休克的患者,护士需要提供相应的循环支持。
这包括快速静脉复苏、血液制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给药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参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伤口处理:急诊科经常接诊到外伤患者,护士需要进行伤口处理。
这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处理、伤口封闭等。
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风险,并与患者沟通好伤口护理计划。
5.腹部紧急处理:急诊科可能会接诊到一些急性腹痛患者,护士需要进行腹部紧急处理。
这包括给予止痛药物、协助医生进行腹部检查、观察患者腹部的情况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症状的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6.心电监测:急诊科经常遇到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心电监测。
这包括安装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的变化等。
护士需要熟悉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波形,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问题。
7.药物管理:急诊科护士需要负责给予患者急诊药物治疗。
这包括快速静脉注射药物、各类急救药物的给药计算和配备、药物相互作用的判断等。
护士需要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
8.安全防护: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样化,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这包括戴好口罩、穿好手套、洗手消毒、废弃物的处理等。
护士需要及时更新个人防护知识,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胆碱药长效托宁(盐酸戊乙奎醚)
1、特异性强、作用时间长和毒副作用小 2、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首次使用剂 量分别为1.0~2.0mg、2.0~4.0mg和 4.0~6.0mg,根据症状可重复半量 3、使用简便、安全、长效和疗效确实 4、长效托宁的应用剂量充足的标准主要 以口干、皮肤干燥和气管分泌物消失为 主,而与传统的“阿托品化” 概念有所 区别
三、临床表现
(二)局部损害 • 有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眼内溅入可引起结膜充血和瞳孔 缩小。 (三)迟发性神经病 少数病人在急性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发生迟发性 神经病,主要累及肢体末端,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 萎缩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中间型综合征 少数病人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发病前, 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死亡,称“中间综合征”
4、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抢救效 果。 5、心室颤动的除颤治疗: 用非同 步电击除颤,若一时无电击除颤条 件,可迅速用药物除颤:以利多卡 因和普鲁卡因酰胺为常用。一次电 击除颤无效可配合应用肾上腺素后 重复电击除颤,在除颤的同时也要 有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密切配合。
2、胸外心脏按压 即有节律地对心脏进 行挤压,用人工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 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一旦确诊心脏骤 停,立即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若无硬板, 则臵患者于地面上)叩击心前区1次~2次迫使 心脏复跳,也可抬高下肢约5 ~15度,以利 有足够的回心血量。心脏拳击无效,立即行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 处。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频 率:100次/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呼吸和循环是否恢复。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全身损害
1 毒蕈碱样症状 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 出现最早,其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及平滑肌痉挛。 消化道、呼吸道症状比较突出,常见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腺体分泌物增多, 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肺水肿,表现为胸闷、 咳嗽、呼吸困难、紫绀。还可引起二便失禁,心跳 减慢,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泪、流涕、流涎, 重者可吐白沫,大汗淋漓。 2 烟碱样症状 主要是横纹肌运动神经过度兴奋, 表现为肌纤维颤动,常自小肌群开始,逐渐发展至 四肢、全身肌肉抽搐,如发生呼吸肌麻痹可诱发呼 吸衰竭。
医院急诊护理
一、急诊护理的特点
(一)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
生命急救具有极强的时间性,急诊护理工作强调的是 速度,特别是在交通事故、各类中毒、火灾等突发事件 导致多人突然来诊,或病人突发心脏骤停,常需要医护 人员迅速展开抢救,故要求急救人员能迅速作出判断, 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二)护理技术要求高 鉴于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 及多种病情凶险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如心 脏骤停、各种类型休克、急性昏迷、呼吸衰竭等,其病 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为全面 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 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比如心肺复苏、除颤、洗胃 等。能配合医生开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
3 对实施抢救护士的要求:必须切实 掌握本病的诊断技术;必须熟悉抢救的 各种步骤、有关药物的应用及机制;必 须有分析心电图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3 个必须,才能担当起第一救护者及初期 复苏抢救工作的重任。
二、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 争取心脏恢复搏动。 1、 人工呼吸 先用仰头抬颏法开通气 道,臵患者头部于后仰位,清除口鼻异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捏住患者鼻 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腔快而 深的吹气,见到胸廓扩张为有效,条件 许可时最好在短期内行气管插管,采用 呼吸机等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与人 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
一、急诊护理的特点
(三)与各学科之间协作性强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其业务范围涉及 甚广,在各类的急救工作中离不开多学科之间的协作, 比如一个严重休克的外伤病人,即需要外科手术处理创 伤,也需要内科处理微循环障碍,酸碱与水电解质紊乱, 甚至于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只有协调各学科之间 的关系,统一思想指挥、统一调度才能保证病人在较短 的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树立全局观 念,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四)社会性强,影响面广 急救技术水平高低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常涉及千家万户 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影响大,能否及时、高效地抢救 各类危重病人,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整体救治水平,是医 院的窗口与缩影。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一、概述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情况,各 种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 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严重的电解质及酸 碱平衡失调,特别是高血钾;药物中毒(如洋 地黄、奎尼丁等)或过敏;触电、溺水以及麻 醉或手术中意外等均可引起心脏骤停。若不 及时抢救,必将导致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 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故抢救必须 当机立断,分秒必争。
四 诊断要点 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典型症状和体征,特 殊大蒜气味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均为 诊断的重要证据。全血胆硷酯酶活力在 70%-50%为轻度中毒,50%-30%为中度中毒, 30%以下为重度中毒。
五 治疗措施 (一)迅速清除毒物 口服中毒者要彻底洗胃,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去 除皮肤及衣物上的毒物。 (二)解毒药物的使用 1 抗胆碱药 最常用药物为阿托品。为抗乙酰胆碱药,能 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减轻、消除毒蕈碱样症 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阿托品的使用原则是早期、 足量、反复给药,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有“阿托 品化”表现为止。阿托品化指标为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 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 等。用药过程若有阿托品中毒表现即为意识模糊、狂躁不 安、谵妄、抽搐、瞳孔扩大、昏迷和尿潴留等,及时报告 医生停药观察。必要是用毛果芸香碱拮抗。
二、急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导管护理原则 急救病人身上往往同时置有多条导管,包括吸氧、输 液、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监护等。因此必须保证各导 管位置无移位,通畅且无压折,固定无脱落。 (四)安置正确的体位 一般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舌后坠阻塞气 道,休克患者下肢可稍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呼吸困 难胸外伤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昏迷病人洗胃时,应取 左侧卧位,可将胃幽门部位抬高,防上洗胃液进入肠腔 而促进毒物吸收。 (五)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急救过程 急救护理记录既是医疗文件又是法律依据,病人的主 诉、症状、病情变化、出入量、用药及生命体征等均须 逐项记录,在时间上须准确无误。
心脏骤停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诊断要求确切及时 最佳诊
断时间15 s~30 s,从而不失时机地 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突 然出现意识丧失或抽搐、大动脉博动 消失、心音消失,即可作出心脏骤停 的明确诊断,其次可出现呼吸停止或 喘息、瞳孔固定且散大,但不作为心 脏骤停的必备依据。
2、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后,即使现场仅1 人存在,也应立即实施复苏抢救,同时 派人通知医生,切不可抛开危险中的患 者寻找上级医生或建立复苏抢救小组后 进行抢救,以致耽误抢救时间。
抢救室工作情况
一 危重病人的管理 1 对急、危、重症患者能迅速及时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 推诿病人。 2 进抢救室的病人,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吸氧、抽血、开 通静脉通路,系手腕带,登记等措施。 3 床头交接班。 4 护送病人时要有氧气包;护送危重病人时,携带简易呼 吸气囊。对重症患者经处理病情稳定后再送病房进一步治 疗,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登记签字。 二抢救物品的管理 1 抢救设备每班检查,班班交接,确保完好率100%。 2 所有抢救设备一律不得外借。 3 抢救设备定点放置,定期保养,用后及时消毒处理后待 用,并登记。 4 抢救人员要熟练掌握所有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仪器 性能,发现故障及损坏及时报告通知维修。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全身损害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有头晕、头 痛、无力,逐渐出现烦躁不安、谵忘、 抽搐及昏迷。严重时可发生呼吸中枢衰 竭或脑水肿而死亡。 急性中毒有时经急救好转后,突然出现 病情反复,患者可再度昏迷,或出现肺 水肿而死亡。反复原因可能性与洗胃及 皮肤去除毒物不彻底或过早停药有关。
二、急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各项制度 抢救工作中,做任何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执行医嘱规范细致,口头医嘱要复述,杜绝差错事故发 生;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床边交接患者的病情、治疗、 用药;保持抢救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功能性质处于良好 状态。 (二)搬运护理原则 急救病人在进行检查、转运时常需搬运。原则上应尽 量少搬运,实施搬运时应遵循“及时、迅速、安全、节 力”的原则,防止损伤和使病人滑跌落地。上下坡时尽 量使患者保持水平状态或头高位。脊柱、脊髓损伤的患 者搬运时应保持脊柱伸直,不可任意搬动或扭曲其颈部、 躯干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毒物吸收和代谢
有机磷农药可经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和粘膜 迅速吸收,一般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较皮肤更迅 速而完全。进入体内很快分布到全身各脏器,通 过肝脏解毒。24h内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三)中毒机制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作用是与体内胆碱酯酶迅速结 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而使其失去活性,结果 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 先兴奋后抑制,从而产生临床相应中毒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一、概述 有机磷农药对人畜均有毒性,主要毒性是抑 制胆碱酯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 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 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肺水肿、呼 吸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中毒原因 1、职业性中毒:多由于生产,包装,或使用及喷 洒过程中违反操作规定,如操作者手套破损和衣 裤、口罩被污染、逆风向喷洒,个人防护不完善, 杀虫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皮肤、呼吸道吸收体内而造成。 2、生活性中毒:多由于误服引起,如误服喷洒过 农药一周内的蔬菜、瓜果。此外还有服毒自杀及 谋杀他人而中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