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12.3机械效率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3.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难点会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自主学习 (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三种不同的方法,把100N 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2、我们的目的是将沙子运到三楼,所以把100N 重的沙子提升6m,做的功为( )J。

是必须做的功,这样的功叫做功。

有用功—使用机械时为达目的必须做的功。

600J的功外还做了哪些功?这些功有用吗?不做吗?5、第三种方法除了对沙子做的600J 的功外还做了哪些功?这些功有用吗?不做行吗?总结:三幅图中除了对沙子做的600J 的有用功外,还不得不对人体和水桶、_____ 和动滑轮、 ___ 和动滑轮等做一些没有用处的功,这些功叫做___ 功。

使用机械时都要做有用功和额外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我们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

总功是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 总=练一练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___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_____ 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3、第一种方法除了对沙子做的600J的功外还做了哪些功?这些功有用吗?不做4、第二种方法除了对沙子做的是_____ 功,对水做的功是 _____ 功。

(二)机械效率人们在使用机械时都要做有用功和额外功,你是希望有用功在总功中占得比例多还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占得比例多些呢?1、机械效率的定义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η= _ 。

3.分别计算上图中三种不同方法运送沙子的机械效率。

(三)小组讨论: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4.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拓展练习1、用一个动滑轮将重480N 的货物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300N,则总功是J,有用功是J。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复习课本,完成基础知识的填写1.基本概念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为什么机械效率小于1?2.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若已知物体的重力G,物体上升的距离h,斜面长s,沿斜面拉力F,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

求:W有= ___________________W额=___________________W总=____________________η=_____________________3.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若已知物体的重力G,物体上升的距离h,动滑轮的重力G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s(f不计),求:W有=________________W额=________________ (f不计)W总=________________η=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错误的原因1.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2.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3.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一、斜面的机械效率典例1:一人沿斜面方向用力F=50N将重物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8m,高2m,重物160N,(1)有用功是多少?(2)总功是多少?(3)额外功是多少?(4)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拓展练习:在典例1中,如何求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典例2: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滑轮组站在地面上把120N的货物提高了2m,所用的力是50N。

求(1)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3)这个人做的总功是多少?(4)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是多少?拓展练习:在典例2中,如果不知道物体上升的高度,只知道物重120N,拉力50N,你还能求出机械效率吗?知识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回顾知识应用小试牛刀巩固练习: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若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典例3:利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140N的物体提高了3m ,设动滑轮重60N,绳重及摩擦不计,则:(1)他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他做的额外功是多少?(3)他做的总功是多少?(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知识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在典例3中,如果物体的重力变为240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同桌间交流收获,并写在下面: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总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B. 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 做有用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高D. 用不同的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一定相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做的功是总功C. 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D. 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3. 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1.25N的拉力F,将重为1.8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4. 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拉力所做的功为2000J,求: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知识梳理课堂检测。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12.3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会测量机械效率,会拟定简单实验方案。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知识准备】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特点?2.滑轮组的优点? 3 .功的计算【预习自测】1.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功必须要做的,叫做功。

用表示。

若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我们还不得不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功,用表示。

2.有用功与额外功之是总共做的功,叫做功,用表示。

W总= +3. 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叫做机械效率。

如果用η表示机械效率,那么有η=【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如用手直接提起重为1 N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0cm。

手对重物做功多少?2.通过一动滑轮提起此重物,使重物提高20cm。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__ __ ,测出绳子末端(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_________cm, 则拉力做多少功?⑶比较W1和W2的大小,两者一样吗?为什么?使用机械可以省功吗?3.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课本85页的内容,写出下面的有关概念:4.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所做的功是功,对桶做的功是 __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打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此时对水所做的功是功,対桶做的功是功.5.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所做的功是功,对桶做的功是 __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打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此时对水所做的功是功,対桶做的功是功.知识点二:机械效率现用三种方法把100牛的砂子运上三楼:⑴根据下图找出三种办法中各自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有用功都一样吗?额外功呢?⑵请粗略比较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谁最大?谁最小?⑶这三种方法你会选哪一种呢?为什么?3.交流讨论:⑴额外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⑵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它有单位吗?4.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 算一算: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 的货物提高4m 。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12.3机械效率导学案

12.3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学习过程1.下图中分别用三种方式把沙子提到装修的楼上去,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总功?⑴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总功W总: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⑵三者之间的关系:或⑶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即:计算公式:二、进行新课1.思考:⑴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图1⑵如图1所示,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5 m,动滑轮重力2 N,求:(1)拉力F;(2)物体上升的距离;(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解: (1) F=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 N.(2)物体上升距离 h =_________ = ____ m.(3)有用功:W有=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总功:W总=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机械效率:η=图2图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角的关系2.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___J,总功是________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3.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___________N。

4.用一个滑轮组在6s内把84N的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12m。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表示 ,所以总总
有W W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试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 /J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总功 /J
机械
效率 1 2 3
由实验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1)机械效率只表示有用功占总功比值的大小,不能说明做有用功多少。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3)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4)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机械性能越好。

(5)机械效率高低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省力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三、效果检测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2.起重机把质量为0.6 t 的重物提升了3 m ,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
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如图3所示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 g 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1.5 N ,当物体升高0.2 m 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盘点收获:
图3。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效率,能正确找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会推导出使用滑轮组时机械效率的常用公式。

3.理解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4.能利用实验测量机械效率并归纳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学习流程:一.知识连接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2.功的计算公式:3.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二、预习导学1、阅读教材第85 -86页“有用功和额外功”,完成下列问题:(1)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表示;(2)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3)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

(4) 总功= 或。

2.阅教材第8 6—8 7页“机械效率”,完成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

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

由于_______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_______1。

(2)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______________,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_______,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

3.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1)将重物提升,试着在图中画出两种绕线方法。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__拉动,所以选用________(填写“左图”或“右图”)完成实验(4)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 1 2 3(5)由表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_。

(6)由此归纳: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二、学习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学习难点:机械效率,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三、学习指导:利用课本107页的图自学、讨论分析并动手实验完成下列内容四、学习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要求: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每空0.5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二)新授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完后,对学群学实验数据最后讨论得出结论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间20分钟每空 0.5分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现在需要把100N重的沙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利用P107页的三种方法向宿舍楼上运沙子,按表中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最不好?并说明理由。

问题:1.本图中我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方法二为例: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____J。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J。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J。

结合108页内容总结: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标一练】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机械效率 导学案

机械效率   导学案

§12.3机械效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学习重点】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点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阅读课本85页实验“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但第二次拉力做的功反而要些。

这说明,尽管使用动滑轮会,但由于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

总结1.上面的实验中,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必须要做的功叫做,记作:W有;2.若用滑轮组提升钩码,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机械自重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记作:W额;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记作W总。

即W总=知识点二:械效率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越好。

即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越好。

1、在物理学中,将叫做机械效率。

2、机械效率的公式:3、注意:机械效率η是个比值,没有单位,一定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4、要提高机械效率①通过减小机械自重和摩擦,从而减小额外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②在提升物体时,也可以通过增大物重,从而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5、使用机械通常有两种方法:(F是动力 S是动力运动的距离)①提升物体(竖直方向):主要克服物体的重力做功: W有=G物h W总=FS②拉(推)物体前进(水平方向),主要克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功: W有= f S物 W总=FS【达标检测】1.某人用机械做了8000J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总功的1/4,那么该机械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2.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用来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是_ ___J,这个功叫____功,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机械效率导学案___鞠乐军

机械效率导学案___鞠乐军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时:1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①根据预习学案预习课本。

②搜集与机械效率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摩擦较大的木板(16)做重物的木块(16)垫块(16)弹簧测力计(16)刻度尺(16)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教学课题:机械效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四、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3、教学重点:1、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五、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感知教材,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12.3 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机械效率,以及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会推导出使用滑轮组时机械效率的常用公式。

【重难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一、自主预习案【提示】请同学们预习P85页演示实验。

思考: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时做的功相同吗?1、看一看:观察课本P85图12.3-1所示实验,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A提升0.2m;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物体A提升0.2m。

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1)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实验后回答:使用机械时,会有______力的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有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由实验数据可知:直接提升物体时Gh=FS,使用动滑轮时Gh_____FS。

(选填“>”“<”或“=”)探究归纳:使用机械_________功(选填“省”或“不省”);(2)在实验甲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将物体A 提升0.2m,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对它做W=FS=Gh=2N×0.2m=0.4J的功,这部分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必须做的功,因此这部分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 表示;实验乙中,我们的目的也是要将物体A提升0.2m,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动滑轮这种机械对物体做的功也是0.4J,但是,我们在用动滑轮这种机械做这0.4J的功的同时,还要对克服摩擦,绳重,以及提升动滑轮等因素做功,这部分功不是我们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 表示;______与______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_________,用W总表示,用公式表示就是W总=_________ 。

议一议: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情况下,同样情景下有用功和额外功一定相同吗?请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死记硬背含义。

初三物理上册机械效率复习导学案

初三物理上册机械效率复习导学案

初三物理上册机械效率复习导学案篇一: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机械效率”的指导案例课前预习仔细预习“机械效率”一节,并完成以下问题:1.如图1,一人向楼上运沙子,用重10n的动滑轮拉着装有100n沙子的小桶(桶重20n)并以匀速将其提升至6米高的建筑。

此人对铲斗、沙子和移动滑轮做了多少工作?其中,所做的工作是艰苦的工作,所做的工作是额外的工作。

2.机械效率如何计算?通过预习,你对机械效率还有哪些认识?、、3.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是什么样的简单机器?,斜面的高度如图所示,斜面的长度如图所示。

将重量为G的物体从斜面的低端运输到顶部。

如果你直接用手拿着它,克服重力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你用力F沿着斜面向上拉物体,张力F所做的功是。

4.在预习过程中,你还存在什么疑问,记录下来,上课时讨论解决。

课堂学习计划活动(一)在大屏幕上观察几种输送沙子的方法,分组讨论和分析:每种方法的有用工作和额外工作是什么?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应用:起重机把2500n的钢材匀速提到6m高的三楼,共做了25000j的功,此起重机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要求小组中的学生计算后两种输沙方式的机械效率,并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活动(二)猜想;影响斜面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想一想:要测量倾斜平面起吊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如何分别测量主动功和总功?测量过程要使用哪些器材?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步骤。

探索: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度的关系你的结论是:测试你:.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100N的沙子用塑料袋包装,通过电梯运输到6米高的建筑中。

电梯的电机已经完成了3000j的工作。

输送沙子的电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课后延伸:设计实验测量提升重物时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的效率。

篇二:2021年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初中物理“功与机械能”复习学习计划一、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能量,机械能。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

机械效率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型:探究课课时:2课时主备人:王怀备课时间:2015年03月19日备课组:初二物理备课组【学习目标】1、能判断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3、会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学法指导】使用机械对物体做功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有用功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的摩擦力与移动距离的积,B.物体在竖直提升,有用功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提升高度的积。

(目的)总功是使用机械、实际动力所做的功。

【温故知新】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探究新知】一、自习认真阅读课本P85-8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三者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字母 ___________表示。

公式:η=_________________,η_____1或100% 。

二、自疑三、自探1.合作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按课本P85进行实验,请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表明:。

2.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额外功是,总功是;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额外功,总功是总功是。

3.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一、夯实基础
有用功是指:用表示。

额外功是指:用表示。

总功:用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机械效率公式为:。

有用功总功,所以机械效率 100%。

(填:“<”、“>”或“=”)二、典型例题
1、【步步为营】利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起,
若动滑轮自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请仔细观察和思考:
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
若物体被提升了6m,绳子被拉下来几米?
拉力F是40牛的话,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若不用滑轮组直接把物体提高6m,需对物体做多少功?
想一想,为什么用滑轮组需要做更多的功?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在这个过程中总功、有用功、额外功三者有什么关系?
那么你认为滑轮或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该怎样表示?
【举一反三】用所示装置提升重为900牛的物体A,加在绳自由端的拉
力大小为400牛时恰好可以使物体匀速上升.求:(1)求此时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求动滑轮的重;(3)若提升的重物
改为1200牛,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为多少?(4)在(3)问中需
要在绳自由端加多大的拉力才能将物体匀速拉起?
2、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步步为营】如图所示。

斜面长1m,高0.2m.;将10N重的
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
力2.5N,那么:
若不用斜面直接把物体提高0.2m,需对物体做功?
拉力做功多少?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多少额外功?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将体积为2.0×10-3m3的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拉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4N,松木沿斜面移动1m,上升的高度为30cm。

求:(1)松木块的重力。

(2)斜面的机械效率。

(g=10N/kg,ρ木=0.5×103kg/m3)
【综合实践】用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100牛的物体A
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40牛.(1)
不计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摩擦,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
2013年中考题分类汇编--------机械效率
二、选择题
1、(2013年武汉市)18.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
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 的物体,拉力F 的大小为
30N 。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 ,则A 处
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A.45N 、50%
B.45N 、75%
C.60N 、50%
D.60N 、75%
2、(成都市二0一三年)5.如图29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 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 随时
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30所示。

由此可知( )
多选
A .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m/s
B .0~10s 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J
C .0~8s 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J
D .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W
3、(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7.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
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 1、G 2提高相同的
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G 1 = G 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 1 = G 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 1 = G 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三、填空题
1、(泰安市2013年)2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物体重力为150 N .用滑轮组匀速将物体提升2m , F 为 N 。

2、(泰州市2013年)40.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
图4 甲 乙
的物品吊运到10m 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__。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____N ;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 ,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g 取10N/kg )。

四、计算题
1、(雅安市2013年)31. 5 分) 有一质量为20kg 的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的体积为8 ×10 - 3m3 , 某人想通过如图20 所示的滑轮来竖
直提起这个物体。

( g =10N/ kg)
( 1) 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大?
( 2) 当人用250N 的力向下拉绳子时, 物体恰好能匀速上升,
物体上升3m 后恰好到达目标位置, 求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
( 3) 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2、(9分)现有重800N 的木箱A ,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
为6m 、长为10m 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
沿斜面向上用600N 的拉力使木箱A 以0.2m /s 的速度匀
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

求:
(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 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3、(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41.(5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货物,已知动滑轮重30N,货物重360N 、上升速度是0.3m/s ,拉力F 的功率是180W
(不计绳重)。

求:
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⑵货物上升3m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