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静重难点-教学设计表单(
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陆秀萍
6、《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通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聪明才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教学重难点:1、书写“忆、示、历、代、辨、枪、斗、付、邮、递、严、厉”13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朗读课文。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认读。
(开火车)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庄丽娟重难点妙招设计单模板(1)
妙招名称大美中国字
妙招针对的重难点问题
学段学科教材版本章节
针对的
重难点问题名称第一学段语文长春版 6 目字旁的写法
背景介绍介绍妙招生成的背景,针对工作中的什么困惑?
练习基本偏旁,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用最好的零件组件最好的“艺术品”,楷书中的每一笔画,都包含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在书写中感觉“运笔”,如何用腕、肘的力量来运用笔来写字。
妙招描述详细描述您的妙招是什么,如何准备?
1、视频播放书法微课,要求听得仔细,看得认真,随时暂停,检查
口诀要领。
2、教师指导、动作可稍稍夸张
3、自己练习、自己检查,严格要求自己
4、同桌评价(欣赏别人的优点,指出存在的毛病)
5、展示---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实施过程介绍妙招在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如什么时机使用,教师应注意什么)
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目字做旁要窄,横要等距居左
3、横折长于左竖
4、横要倾斜
5、空间留白要均匀
进阶练习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是否化解了“重难点”。
这套题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每个层次1-3道题(围绕该重难点)
1、我是小小书法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眨眯睁瞧
瞄盯瞟眺
2、我能把词语写漂亮。
眨眼眯眼盯着
睁着眺望瞄准
3、我知道写好目字旁的小口决!
眺:-----------------------------------
1、
重难点妙招设计单参考模板。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同欣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单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单一、引言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突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准确运用不同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总结;3. 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文写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通常包括以下方面:①生字词汇的学习和应用;②难句的理解和翻译;③文言文阅读和理解;④作文表达和写作技巧。
2. 难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常包括以下方面:①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②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旨大意;③运用得体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观点。
四、教学设计本次教学突破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预习环节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与输入环节通过以情境、图片、实际事例等多种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梳理重难点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梳理重难点的方式,将重点问题呈现给学生。
比如,将重点词汇和短语列举出来,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其含义和运用;将难句进行拆解,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与逻辑关系。
4. 启发与引导环节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
例如,以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慢慢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5. 拓展与加深环节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教师可以设置拓展性的练习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
通过丰富的选、编材料,拓展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6. 归纳与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形成归纳性的概念表达。
通过合理的归纳总结设计,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资产。
五年级语文(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材分析表格模板
教具
学具
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风光图片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课文时,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三、感知课文容,了解文章大意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五、想象情境,领悟涵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七、总结
1、展示,师简介概况。指名谈印象。
2、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铁路修到去》。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学科知识大讲堂之学科重难点知识分析单
解决
策略
为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我打算采用游戏等直观教学方法。在识记生字时采用图片,实物进行观察对比等方法来识记。面对书写时可能遇到的学生不会写写不对的难题,尽量手把手进行示范练习。游戏直观的教学方法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很好的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一些书写方面的还需要手把手的示范,以扎实基础笔画的书写。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难点知识分析单
姓名
张改平
学段
小学
教材(版本)
部编版(人教)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名称
口耳目
重点
知识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生字。
2、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学情
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入学,幼小衔接的知识基础几乎为零,注意力差,认真听讲认真书写的习惯都较弱。
难点
知识
1、会写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陆文飞
Unit 6 ShoppingA. Let’s talk旌德梓阳学校陆文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sunglasses,umbrella,gloves,scarf. (2)能听懂、会说句子:Can I help you?The gloves 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Sur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如何购物的对话。
3、情感目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大方得体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过做购物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让他们学会节约,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实现了英语和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在购物时正确使用句子:Can I help you?2.难点:①听说认读单词:sunglasses,umbrella,gloves,scarf.②单词gloves 和 sunglasses的发音。
③Can I try them on?的用法。
三、教学准备:1.PPT2.电子白板四、教学过程:1.Warm-up:(1)Greeting: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Miss Xiao.T: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 thank you.T: OK,sit down ,please.(2)Let’s chant.2.Presention:(1)教学单词: sunglasses,umbrella,gloves,scarf.①T:(PPT出示)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anya?Ss:It’s sunny.T:Yes,It’s sunny,so I need a pair of sunglasses. Read after me . Can you spell it?T:Look ,It is a pair of sunglasses ,I think the sunglasses are nice.②T:(PPT出示)Where is it?Ss: Shanghai.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Ss: Rainy.T: So we need an umbrella.Read after meCan you spell it? OK, show me your fingers .T:Look ,There is an umbrella,I think the umbrella is nice.③T:(PPT出示)Where is it?Ss: Harbin.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Ss: Snowy.T: So we need a scarf. Read after meLet’s spell .T:Look ,There is a scarf,I think the scarf is nice.④T:(PPT出示) It’s cold in Harbin,so we also need gloves.Read after me.T:Look ,I have gloves. The gloves are nice.(3)Game: say it out眼疾手快T:When the word comes ,you should say it out quickly.(2)对话教学①T: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 shop, now I want to bean assistant.②T: (走入学生中,询问)Can I help you?出示句子,教读。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课时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包括定义、原理、方法等。
2. 教学重点:本单元/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3. 教学难点:本单元/课时的难点,可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不易理解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课时
主题。
2. 讲解知识点:对本单元/课时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定义、原理、
方法等。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单元/课时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6. 布置作业:根据本单元/课时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本单元/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
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2. 反馈内容:针对学生在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7课设计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2、总结自己写作体会。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展示有关文字
二、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出示多媒体课件)
[要求]:
1、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教
学
难
点
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
学
方
法
自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延伸阅读
教
学
准
备
课件、导学案
教
学
过
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二次
备课
一、导入
由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导入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结构。
五、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
2、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单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单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如何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知识;4. 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如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教学:1. 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2. 文章主题与中心思想的把握;3. 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4. 阅读理解训练;5. 写作训练。
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与解决方案1. 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困难,难以正确运用。
解决方案: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a. 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其意思;b.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理解;c. 通过实例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2. 文章主题与中心思想的把握难点: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决方案: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a.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完整篇课文,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b.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什么?c.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
3. 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学生对语法知识理解困难,无法正确运用。
解决方案: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a. 针对具体的语法难点,提供简洁明了的语法知识讲解;b. 利用案例,让学生做一些语法分析的练习;c. 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阅读理解训练难点: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较弱。
解决方案: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a.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b. 教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阅读理解问题;c. 在课后布置阅读理解习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_1doc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李云开刘正英卢静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
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
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
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1。
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
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
5课时)我的发现1。
我会认。
a。
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
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
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c。
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d。
识记生字。
e。
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
我会填。
a。
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b。
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
如果行,就对了。
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c。
拓展练习: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日积月累1。
读读记记。
a。
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b。
记背这两个句子。
c。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
我会写。
a。
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b。
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
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
我会读。
a。
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b。
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c。
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展示台1。
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
玩“字词游戏”。
a。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b。
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该怎么做学习目标1。
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
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部编五上语文教案全册表格版
(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
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
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
出示“神话定义"。
(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
3。
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11)。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2.感受人物精神之可贵。
重点难点:巧妙的构思;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描写的表达作用。
课前准备: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查资料了解伽利略的生平经历。
3.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第一人?谁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献出了毕生精力?又是谁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对,他是伽利略。
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一起倾听伽利略矢志探索科学的心律和足音,品味他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
二、通读课文,揣摩课文构思之巧妙1.课文写了伽利略哪些事迹?2.这几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课文未按常规写,却将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放到前面写,有什么好处?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精神之可贵1.从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和他孩提与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2.深入探究:课文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那么写“摆的实验”,写伽俐略孩提与学生时代的生活有没有离题?为什么?四、跳读课文,品味描写的生动1.示例突然,他跳起身来‥‥‥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
品味:动作描写。
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了伽利略灵感到来的情景。
2.总结品味的方法3.在课文中划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小组讨论:运用了什么方法?对表现伽利略有何作用?4.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五、课堂写作训练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学生,目睹了老师的比萨斜塔实验,有怎样的反应?描写一段话,一百字左右。
六、拓展延伸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七、课堂小结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八、作业布置完成课文后面的第二题和第三题。
部编教材重难点分析表单
提示:对前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欠缺需要补救等
学生能大概说出诗句中描写到的景物,但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描述诗句中的画面有困难,需要老师引简要说明:该“点”在归属的上位知识、或单元中或在本学科内容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是否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对学生发展具有什么重要价值?
*源于以往教学。例如: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跨度大、可接受性差、未提供支撑、讲不到点、思路不清……
学生感知模糊,理解不到位,尤其是画面中动态的美想象不到位。
本知识点在语文教学中属于有难度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的拓展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难点分析
提示:说明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
*知识方面。例如:感知模糊、理解错误、记忆混乱、难以迁移或应用……
*技能方面。例如:未能领会要领,未能掌握方法或程序,未能熟练形成技巧,习惯性或心理定势的干扰,负迁移……
部编教材重难点分析表单
学生前测
重难点
提示:只填一个点。因为重难点是重点中的难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测题
提示:说明用什么题目或问题来检测学生是否具备这些基础或前提等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诗句,说说诗句中写到了那些景?请你用一两句话说说诗中的画面。
*态度、情意方面。例如:无法坚持、不感兴趣、无法转化为行为习惯……
学习难点的主要成因(难点是源自何方?)——
*源于学生。例如:缺乏认知前提(知识基础欠缺、知识漏洞),科学前概念的干扰,认为没用……以及其他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局限导致的经验空缺或思维定势的干扰。
*源于知识技能本身。例如:抽象,远离实际生活或生活经验,不符年龄特点,关系繁杂、过程曲折……
琵琶行微格教学设计表
琵琶行微格教学设计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 学会使用微格来分析并演奏《琵琶行》的曲谱;3.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情感表达和艺术欣赏的能力;4. 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使用微格来分析和演奏琵琶行的曲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琵琶行的曲谱、三角架、琵琶、演示视频。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琵琶(如有)。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热身(5分钟)- 教师展示琵琶行的曲谱和演示视频,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简要讲解《琵琶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曲目的情境。
3. 微格分析(20分钟)- 教师介绍微格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如何用微格来分析和演奏曲谱。
- 学生分组进行微格分析,根据曲谱标示出音符的时值和强弱变化。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微格分析的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4. 曲目演奏(30分钟)- 教师演奏《琵琶行》,学生跟随乐谱用琵琶模仿演奏。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在微格分析后的演奏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
5. 情感表达与鉴赏(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情感表达,探讨音乐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
-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演绎,用琵琶演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如:你对琵琶行的理解有哪些提高?你认为用微格分析对琵琶演奏有什么帮助?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纸和铅笔记录下自己的微格分析结果,并练习用琵琶演奏《琵琶行》的曲谱。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完成对本节课的总结。
六、教学辅助手段与评价方式教学辅助手段:曲谱、三角架、琵琶、演示视频。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评价自我总结的能力。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七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七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作者简介陈陵,珠海市南屏中学语文老师。
曾获市优秀教师、市优质课堂比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积极探索,扎实实践,师生共读,一起走在阅读的路上……蓝天下的旅行——替生命而歌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陈陵【学习目标】1.默读圈点勾画摘录,把握文意,理解中心。
2.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默读圈点勾画摘录,把握文意,理解中心。
【学习内容】丛书《鹦鹉流浪汉》《猫的天堂》《黄鹂》《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致云雀》【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概说生命经历1.默读丛书《鹦鹉流浪汉》《天堂的猫》《黄鹂》默读要求:以1分钟500字的速度快速默读文本,要求不发声、不唇读、不指读。
默读任务:尝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篇文章的内容。
2.学生默读完后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二:品关键词句,细说生命忧欢教师出示《猫的天堂》中老雄猫的话:享受自由带来的充满艰辛的欢乐。
教师板书:自由、艰辛、欢乐。
1.再次默读丛书《鹦鹉流浪汉》《天堂的猫》《黄鹂》,圈点勾画摘录出体现鹦鹉、猫、黄鹂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艰辛和欢乐,批注写下自己的思考。
2.朗读、交流、分享。
活动三:创设情境,诉说生命所想1.教师设置情境一:“我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突然停止了连续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望着蓝天的鹦鹉,如果可以说话,它会说些什么了?请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下鹦鹉的话。
教师创设情境二:如果此时,《天堂的猫》中的猫和《黄鹂》中的黄鹂刚好路过,它们又会对鹦鹉说些什么了?请结合猫和鹦鹉的自身经历,用第一人称写下它们的劝说。
2.学生自己写,小组交流、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中总结不同的生命对自由的不同态度。
活动四:把握中心,为追求自由的生命赞叹1.鹦鹉、猫、黄鹂对自由有不同的理解,结合文中内容,说出你对自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
【注1】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注2】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否
作业
教材87页第1.2题
否
教学效果检测题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一圈,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4.李大妈利用一面墙,用篱笆围来?
5.小结:长方形的周长=
三.独立探索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独立探索。
2.汇报。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
是(课件)
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看图形列式计算)
2.巩固练习。(教材85页做一做1.2.)
3.深化练习。(教材87页第3题)
是(课件)
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能具体说一说吗?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什么量才能求?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注1】重点和难点不需分别填写,只填一个点即可。因为“重难点”是重点中的难点,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注2】教学目标是教学欲达成的结果。本课例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的教学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的那些重难点知识、技能,以及要形成的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注3】填“是”或“否”;若“是”需注明是PPT、或白板、或音频、或视频、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
应用【注3】
复习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说一说,摸一摸,哪里是你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否
探索新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分小组活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拿出长方形卡片,小组合作量一量并计算出周长。
2.分小组汇报。
3.三种方法:长+宽+长+宽,2条长+2条宽,1条长+1条宽的和的2倍。
4.优化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