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分扣子》
![教学设计案例——《分扣子》](https://img.taocdn.com/s3/m/d98b04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b.png)
教学设计案例——《分扣子》课程名称:分扣子教学目标:1.学会基本的扣子分派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
教学准备:1.板书:分扣子的步骤和技巧。
2.教具:扣子、纽扣线。
3.视频或图片展示关于分扣子的范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扣子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活动。
然后,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分扣子,并询问学生是否有了解或经验。
步骤二:示范(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分扣子的基本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用实际的扣子和纽扣线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确保学生对分扣子的步骤和技巧有充分的了解。
步骤三:练习(3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组不超过四人。
教师将一定数量的扣子分配给每个组,要求学生按照示范的步骤进行分扣子。
教师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纠正,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例如限时分扣子、单手分扣子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步骤四: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分扣子的步骤和技巧。
教师可以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分扣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步骤五:拓展(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扣子分派范例,并鼓励学生尝试分扣子的其他方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设计自己的扣子分派活动,并向全班展示。
步骤六:作业(自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分扣子,并以图片或文字形式记录自己的进步和心得体会。
评估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分扣子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分扣子能力的参考。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扣子的基本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示范和实践练习,学生对分扣子的步骤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中,学生表现积极,通过分组练习和拓展活动,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分扣子》(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扣子》(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c744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a.png)
《分扣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重新认识整数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手中的扣子进行分组,掌握分扣子与数的概念,能够顺利完成简单的分扣子数学运算。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本节课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把一盆扣子分成几组,并且通过分扣子的操作来掌握数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分扣子的概念,即如何通过手中的扣子进行分组。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通过分扣子的操作来掌握数的概念,即如何让学生从手中的扣子中自主地感知到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的复习出题者可以通过老师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扣子进行排序、分类和计数等。
2.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出题者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数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拿出手中的扣子,用自己的手脚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等操作。
3.认识分扣子出题者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扣子,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使用扣子进行分组,并进一步感知到数的概念。
4.使用分扣子出题者在这一环节可以直接把分扣子的概念与数的概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使用扣子进行分组,并计算出每组的数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与扣子操作之间的联系。
5.储存和整合经验在这一步,出题者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所学的知识,总结分扣子的方法和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扣子概念,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6.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评价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出题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并进行记录,比如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一年级分扣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分扣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4e84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9.png)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装扣子,并知道扣子的用途和作用。
2.学生能够分辨扣子的形状和颜色。
3.学生能够用扣子进行简单的排序,比较以及分类。
教学准备:1.扣子(不同颜色和形状);2.关于扣子的图片和故事书;3.构建形状和颜色的大型分类图表;4.形状和颜色的卡片;5.形状和颜色的洗手液瓶。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上次的扣子的使用经历。
-引入扣子的概念,告诉学生扣子可以用来固定衣物。
-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扣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习扣子的形状(15分钟):-展示许多不同形状的扣子,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大声朗读形状的名称,并让学生模仿。
-让学生观察形状的特征,比如边角、线条等,并引导学生说出形状的特点。
3.学习扣子的颜色(15分钟):-展示不同颜色的扣子,并大声朗读颜色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扣子的颜色,并用手指指出每个扣子的颜色。
-与学生一起玩颜色分类游戏,把相同颜色的扣子放到一起。
-让学生根据发出的颜色指令找出相应颜色的扣子。
4.扣子的排序和比较(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扣子的大小,并说出大小的不同。
-让学生尝试将扣子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使用形状和颜色的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指示排序扣子。
例如,将三角形的红色扣子放在方形的蓝色扣子之上。
-引导学生比较扣子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活动时间(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扣子,他们可以使用扣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串成一条项链、装饰一张纸板等等。
-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做的事情,并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创作。
-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描述扣子的用途和作用。
6.总结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什么形状的扣子和颜色的扣子?你怎么使用扣子?-补充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扣子的作文,并在课堂上朗读。
《分扣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分扣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db15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d.png)
此外,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环节,有些小组的代表在表达时稍显紧张,不能很好地阐述小组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分扣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分扣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三节“分扣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使用“分”来描述和比较扣子的数量,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分数的含义,掌握简单分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运用分数比较两组扣子数量的多少。
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读写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数的比较,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分数表示组内成员的身高比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拿一定数量的扣子,尝试用分数表示不同的分配方式。
(2)分数的比较:在比较两组扣子数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
举例:通过直观的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表示的数量越多;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表示的数量越多。
小学数学教案分扣子
![小学数学教案分扣子](https://img.taocdn.com/s3/m/e61e265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6.png)
小学数学教案分扣子
教学内容:分扣子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地将扣子分成两半、四等分、五等分等。
2. 能够理解分扣子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扣子。
2.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示例,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几个扣子,引导学生观察扣子的形状和数量,并提问:“如何将这些扣子平均地分成两半?”
二、探究(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扣子成两等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教师示范如何将扣子分成四等分、五等分等,让学生根据示范操作。
三、实践(10分钟)
1. 学生自行分扣子成不同的等分,并用标签标明分成了几等分。
2. 学生将分好的扣子整理在桌上,与同桌的同学进行比较。
四、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分扣子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思考其他实际生活中可以进行分的物体,例如:苹果、巧克力等。
2. 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尺子等进行分的操作,加深对分的概念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回家继续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的练习。
2. 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记录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分扣子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灵活。
需要多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分扣子(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扣子(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2445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8.png)
分扣子(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扣子;2.学会按照颜色分类扣子;3.学会按照大小分类扣子;4.能够用分类好的扣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扣子,并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出扣子的名字。
接着问:“大家有用过扣子吗?扣子有什么作用呢?”引出扣子的作用。
步骤二:分类练习1.颜色分类: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将不同颜色的扣子混在一起,让学生们按照颜色分类,并在黑板上画出分类好的扣子。
2.大小分类:同样地,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大小分类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将不同大小的扣子混在一起,让学生们按照大小分类,并在黑板上画出分类好的扣子。
步骤三:简单加减法1.颜色加法: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如果有3个红色的扣子和4个绿色的扣子,你一共有多少个扣子?”请学生们将红色扣子和绿色扣子的数量相加,得出答案。
2.大小减法: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如果你有5个小扣子和3个大扣子,你有多少个扣子?”请学生们将小扣子的数量减去大扣子的数量,得出答案。
步骤四:巩固练习1.扣子分类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两个或多个组,让他们比赛将一堆混在一起的扣子按照颜色或大小分类。
分类完成后,可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分类是否正确,鼓励学生们做得更好。
2.扣子加减法练习:教师可以出几道扣子加减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并检查他们的作业。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是否理解扣子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是否能够按照颜色或大小分类扣子;3.学生是否能够用分类好的扣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前准备1.扣子;2.黑板、粉笔。
参考资料1.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分扣子教案
![分扣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951d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c.png)
分扣子教案第一篇:分扣子教案《数学好玩—分扣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教材简析】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
【教学目标】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淘气不小心把妈妈装纽扣的盒子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要整理扣子,我们来帮帮他好吗?1、看一看(出示课件:扣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2、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
(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纽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
(板书:分扣子)二、小组合作,亲历分类过程(一)分扣子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1、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标准。
讨论:你准备怎么分?与同桌交流。
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
(按形状分;按扣眼数量分)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
(板书:形状、扣眼个数)2、分一分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同学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
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结果: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分扣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分扣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3b29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4.png)
分扣子教学设计一、前言“分扣子”是一项优秀的手工活动,它能够锻炼儿童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创造性思维。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分扣子”活动来达到以上目标,同时进行反思和优化,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高效。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分扣子”活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儿童们的观察能力,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发展儿童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手工能力;•激发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想象力;•锻炼儿童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培养自信心和毅力。
2.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首先,老师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分扣子”活动的方法和步骤,让他们初步了解活动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步:观察然后,老师应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鲜艳、漂亮的衣服并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衣服上的扣子,了解扣子的种类和特点,并让他们发现这些扣子的美丽之处。
第三步:模仿接着,老师应该向学生们演示如何把扣子拆下来,并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将扣子一个一个地拆下来。
第四步:分类在学生们拆下扣子之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们将扣子分类,如红色、绿色、金色等颜色分类,让他们学会分类思维,并教他们如何用扣子来组成更加丰富多彩的图案。
第五步:创作最后,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动手进行创作,让他们自由组合扣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自己的艺术品,让学生们真正的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3. 教学工具•扣子: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扣子;•线:适合各种大小扣子的线;•针:用于把扣子缝在织物上的工具。
4.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组织比赛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估。
通过这些方式,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优化。
三、教学反思在进行“分扣子”教学活动时,我发现以下问题:•学生们对扣子的分类能力有限;•学生们用扣子创作的想象力不强;•学生们的专注力和耐心有时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我已经进行了一些优化措施:•增加分类游戏来训练学生们的分类能力;•视频教学让学生们学会运用扣子来创作,同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们的专注力和耐心,让他们坚持一个任务不轻易放弃。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扣子》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扣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0c05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1.png)
2.实践操作:设计分扣子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体验平均分配的过程,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扣子,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分配方法,观察和讨论哪种方法是平均分配。
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分配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包括但不限于“小兔子分蛋糕”、“小朋友分糖果”等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使用加减法解决。
4.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分配问题,可以是文字描述或图形表示,并与同学交换解答。
-目的:通过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家庭互动: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平均分配的小游戏或活动。
4.通过分扣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逐渐增强,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活动充满好奇心。然而,他们对“分”的概念和平均分配的理解尚处于朦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启发。此外,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扣子”这一数学概念。同时,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一定数量的扣子平均分配给组内成员,促进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
4.逐步引导:从简单的分配问题入手,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1《分扣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1《分扣子》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7000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8.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1《分扣子》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分扣子。
2.掌握使用1、2、3个扣子的分法。
3.练习将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字分解的敏感度。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首先,教师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介绍“分扣子”的概念和起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扣子,并理解背后的数学道理。
2. 讲解知识点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分发扣子,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使用不同数量扣子的分法,例如:•1个扣子,只有一种分法;•2个扣子,有两种分法;•3个扣子,有三种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不同数字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训练学生的分解数字的能力。
3. 活动体验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扣子,要求学生通过划分扣子的数量,将数字进行分解,例如:将数字6分成2+4或者1+2+3等。
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优秀方法。
4. 总结与归纳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和讨论,总结出数字1-10的所有可能划分方式,并归纳出规律。
•数字1只有一种划分方式;•数字2有两种划分方式;•数字3有三种划分方式;•数字4有五种划分方式;•数字5有七种划分方式;•数字6有十一种划分方式;•数字7有十五种划分方式;•数字8有二十二种划分方式;•数字9有三十种划分方式;•数字10有四一种划分方式。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分解数字的例子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分扣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数字的分解,做好本课内容的功课,同时也可以探索其他数字分解的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d4b0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64、65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扣子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并在分类的基础上交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活动以前,学生已经对按不同标准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掌握分类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2、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磁力扣子。
学具准备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2、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扣子你?3、课件出示扣子图片。
4、出示杂乱的扣子(板书:分扣子)二、互助探究,交流展示。
(一)议一议,分一分。
1、小组内先说一说准备怎么分扣子。
2、出示合作要求(1)组长拿出白色信封,将扣子摊开平放在桌面上。
(2)先确定按什么来分,再两人合作动手分扣子。
(3)分完后将你的成果展示在桌面上。
(4)汇报时可以这样说:我按照()来分的将扣子分成()类。
3、动手分扣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34e8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b.png)
数学好玩《分扣子》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分扣子》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为了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教科书设计了"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
在活动最后设计了“自我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同时这一过程也与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保持一致。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学情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按不同标准进行次分类,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选择多个标准进行分类,进而感知分类顺序不同,结果一样,所以需要学生思考、操作、交流、表达,充分感悟后发现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个小游戏,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这一特点,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与游戏有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明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板块二、探究新知1.议一议。
师:看到你们桌子上的扣子了吗?请同桌两个人按不同的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师:说说你准备怎样分。
生1:可以按扣子的形状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扣眼数目的不同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图形的某些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做一做。
师:既然确定了分类的标准,就请同桌两人分别选定不同的标准开始分吧!学生分扣子,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想法?你分好的每一类还能继续分吗?标准是什么?生1:我刚才按扣子的形状分成了两堆,一堆是圆形的,一堆是正方形的。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分扣子》(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分扣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f144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0.png)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分扣子》(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使用手指、扣子等可视化物品进行计数和分组等数学操作,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分”与“等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生能够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与理解。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使用手指、扣子等可视化物品进行计数和分组等数学操作。
2.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分”与“等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扣子的应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真实感知策略:使用扣子等可视化物品进行计数和分组等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中的“分”与“等分”的本质。
2.合作学习策略: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数学思维与理解,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将一些扣子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观察扣子的形状和数量,问学生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计数。
引出数学中的计数和分组等基本概念。
第二步:探究1. 计数和分组老师将一些扣子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用手指、扣子等可视化物品进行计数和分组等数学操作。
2. 分平均老师将一些扣子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将扣子分成相等的两份、三份、四份等。
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等分”的数学概念。
3. 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将20个扣子分成4组每组5个,让学生运用分扣子的方法进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归纳老师总结分扣子的操作方法和数学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第四步:拓展老师以拓展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分扣子的方法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如将30个扣子分成5组每组6个、将64个扣子分成8组每组8个等。
第五步:评价老师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开阔、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分扣子的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分扣子的方法进行计数和分组等数学操作,并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分”与“等分”。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1538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e.png)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扣子的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算数运算,提高他们的手脑协调、观察分辨和计算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扣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数学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式。
1.3 教学内容1.分扣子法的实际应用。
2.简单的算数运算。
1.4 教学情境教师出示若干干扣子并向学生展示如何将它们平均分配。
以学生发掘中的分扣子法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扣子法。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共同探求分扣子法的方法。
2.2 教学流程第一步热身练习(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10个扣子或其他小玩具,然后使用自己的分扣子法将它们平均分配到小组其他成员手中。
并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分扣子的好奇和兴趣。
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索分扣子法(15分钟)1.让学生思考,如何将10个扣子分配到3个人手中?学生可以独立尝试,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分析分扣子法的实质,指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简单加减法运算的方式。
3.教师呈现简单的数学式子并让学生进行计算。
第三步拓展应用(20分钟)1.让学生用同样的分扣子法,将15个扣子分配到4个人手中。
2.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索分扣子法在其他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1.设计一道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分扣子法应用的掌握程度。
2.教师讲解分扣子法的正确操作方式,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小组合作评价法。
3.2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扣子法。
2.学生是否了解简单的数学运算。
3.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分扣子教学设计新
![分扣子教学设计新](https://img.taocdn.com/s3/m/fd22b6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1.png)
分扣子教学设计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分扣子”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扣子的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顺序。
3.学生能够在分扣子过程中培养细致观察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学生能够在分扣子中锻炼双手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扣子
2.黑板和粉笔
教学内容:
1.介绍扣子:让学生观察扣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引导学生
理解扣子的功能和用途。
2.展示分扣子的动作:教师示范分扣子的动作,并强调每个扣子都要
按照同样的动作进行分离,即将两个部分分开。
3.操练分扣子的动作:让学生按照示范的动作进行分扣子的操练,观
察学生的动作是否准确。
4.指导正确的动作顺序:让学生注意动作的顺序,正确地将扣子分离。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扣子上的细节来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动作顺序。
5.反复操练分扣子:让学生进行多次操练,以培养他们的技巧和熟练度。
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教学延伸:
1.计数练习:让学生用分扣子的方式进行计数练习,加深他们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扣子串珠:让学生将分离的扣子串成一串,锻炼他们的耐心和动手能力。
3.创意设计:鼓励学生用扣子进行创意设计,如制作扣子画、扣子手链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践加深他们对“分扣子”的理解。
2.教师要及时观察和纠正学生的动作,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操练机会和延伸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0ac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f.png)
分扣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扣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能够准确辨认扣子数量。
3.掌握分扣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分扣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一些学生可能不熟悉扣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需要进行巩固和讲解。
2.分扣子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反复练习,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和教导。
四、教学方法
1.通过实物扣子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扣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分组进行分扣子的实践操作,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知识:展示扣子并讲解扣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分扣子方法,并给出分扣子的示例题目。
3.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4.每组完成后,进行小组间交流,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分扣子方法和技巧。
5.整个班级进行分扣子比赛,既可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板书设计
分扣子方法
1. 数量相等分法
2. 等份分法
3. 按颜色分法
4. 按大小分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扣子的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扣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每组分扣子比较顺利,但是有些学生在使用分扣子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在分组操作过程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尝试和实践。
教学案例分扣子范文
![教学案例分扣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9994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3.png)
教学案例分扣子范文教学案例:主题:分扣子目标:通过分扣子的活动,培养学生分类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盒杂色扣子,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扣子吗?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扣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活动1:分类(15分钟):2.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扣子,并完成分类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分类的思路。
三、活动2:观察与描述(20分钟):1.教师选择一种扣子,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观察扣子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材质、纹理等。
2.学生们轮流观察扣子并描述,可以用词语、颜色、笔画等方式来描述。
其他学生可以出示指示牌,表示他们同意描述的内容。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描述,试着在扣子堆中找到与描述相符的扣子。
四、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总结要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分类和观察的理解。
五、拓展(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主题(比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要求学生找到与主题相关的扣子,并进行分类。
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到一些扣子,进行分类,并写一篇关于分类的作文。
七、评价(5分钟):评价学生的分类和观察能力,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资源:1.扣子:各种形状、颜色、材质的扣子,越多越好,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分类对象。
3.指导指南:教师需要在活动前准备好指导指南,以确保活动的流畅进行。
4.打印材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分类的打印材料,供学生参考和练习。
评价标准:2.学生能够观察扣子的特点,并用词语、颜色或笔画等方式描述。
3.学生能够根据描述找到与之相符的扣子。
4.学生能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5.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并写出一篇关于分类的作文。
总结:通过分扣子的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分类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分类—分扣子 ▏北京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分类—分扣子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644d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a.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分类—分扣子 | 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分扣子的方法和规律;2.利用分扣子的方法完成基本的分类;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扣子的方法和规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类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问学生:你们平时会用扣子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扣子?2.引导学生注重小细节,观察不同的扣子。
2. 学习新知1.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扣子,并让学生观察、发现,然后分类。
2.提醒学生要注意某些扣子可能会有两种用途,例如用来收紧的扣子和用来装饰的扣子。
3.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规律,例如根据颜色、大小、形状等分类。
4.由学生依据分类规律,再将扣子重新分类。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在家里找出不同种类的扣子,并用分扣子的方法进行分类。
2.让学生用扣子制作手链、项链等手工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1.结合学生分类的过程,再次强调了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2.提醒学生分类的重要性,并强调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将分类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整理文具、衣物等。
2.背诵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以扣子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类来认识分扣子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来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在拓展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好玩—分扣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材简析】
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淘气不小心把妈妈装纽扣的盒子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要整理扣子,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1、看一看(出示课件:扣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
(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纽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
(板书:分扣子)
二、小组合作,亲历分类过程
(一)分扣子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1、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标准。
讨论:你准备怎么分?与同桌交流。
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
(按形状分;按扣眼数量分)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
(板书:形状、扣眼个数)
2、分一分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同学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
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结果: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
( 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
(1)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再接着按不同的标准继续分)
(2)继续分一分
(3)小组汇报。
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
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板书:形状→扣眼的个数扣眼的个数→形状
3、想一想
(1)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按照“形状→扣眼的个数”分类和按照“扣眼的个数→形状”的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样。
(2)提出问题:想一想,按照不同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出示课件)
讨论: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和顺序分类。
①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②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
从形状开始分:形状→颜色→扣眼个数
形状→扣眼个数→颜色
从扣眼个数开始分:扣眼个数→形状→颜色
扣眼个数→颜色→形状
从颜色开始分:颜色→扣眼个数→形状
颜色→形状→扣眼个数
(3)根据刚才的经验猜想结果是否一样。
(4)全班分工,按不同分法分一分,看结果和猜想的是否一样。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三、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
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
板书设计:
分扣子
形状→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形状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的《分扣子》这一课,教材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一个按扣眼分、一个按形状分。
第二个问题:继续分。
于是我设计为:先分别按扣眼和形状分了后,就按流程:你能继续分吗?然后接着这两类分别往下分,然后观察结论: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结果是一样。
而且因为都成了一样的,也就说明不能继续分了。
教材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来自孩子们的直观的已有的经验,不可能全班都说“按扣眼”来分。
于是这个环节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去理解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分类。
那么是一直往下分了,再进行第二标准的分类呢?还是先按两种分类标准分为两类,然后再分别往下分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引导孩子有序地解决问题。
当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再分?因为找不到相同的特点了,我们的理解是没有了共性。
最后拓展难度,继续分类学习。
给三种标准的扣子:颜色、形状、扣眼。
让学生分组合作分类。
只要能分出来,会交流自己的方案,让大家分享,就成功了。
让学生再次感受:1、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2、不管按什么标准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整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发现不论哪种分类的标准,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体验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