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第二课时
研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赏析第三只猫的描写。
1、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 之悲
2、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多”,为什么?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对于文中的 ,我说。3、比较《猫》和《斑羚飞渡》
点拨:这种描写人的心理及神态来突出人的精神。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 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比较。
时习
1、阅读 拓展:《智蛙》和《鹤群翔空》。
4、中心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指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点拨: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描写第一的句子;
描写第二只猫的动词;
描写第三只猫的句子;
第26课《猫》
导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课型
现代文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任务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6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累积生字词,能找出文中描绘三只猫的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2、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预习自测】1、初读课文,给以下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欣然()鼓动()()蜷伏()一缕()2、以下词语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鼓动:煽动他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 、欣然:不快乐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迅速阅读,理清课文的构造层次。

【合作研究】一、创建情境,激情投入。

同学们,今日让我们一同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倾听一段生动动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振聋发聩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固然有乐,但是悲从何来呢?二、理解感知1、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2、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老是失散或死亡”概括,指引学生商讨作品构造:设疑、谈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能够吗?3、学生朗诵,标志抒怀谈论的语句,领会“我”的感情。

4、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解难答疑】1、要点品读“我内心十分悲伤”一段。

(1)指名读。

(2)朗诵指导:为了读出“我”的悲伤、懊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诵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略微加速,语调由低落到略有高升。

(3)生齐读。

(4)品尝语言。

2、“我”为何暴怒,挥动大棒凌虐可怜猫?3、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凭证安在 ?【反应拓展】1、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何?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 2 只猫?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反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理解细节描绘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括的真理。

2 、培育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预习自测】跳读课文,在文中标志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来理解文章内容,给我家的三只猫成立小档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猫4、激发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注并能以实际行动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学着、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58年10月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代表作有《海燕》《山中杂记》《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化史》等。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感知文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蜷.伏( ) 惩.戒()..( ) 怂恿怅.然()诅.骂()红绫.()虐.待()2、解释词语:怂恿:蜷伏:怅然:污色:妄下断语: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思考以下问题:“我”家养了几只猫?每一只猫怎样来的,在家里的地位怎样,结局如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划出有关语句,完成以下表格,然后用自己的话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三只猫的故事。

4、这三只猫或亡失或被打死,那么作者对这三只猫悲惨的结局又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合作交流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

我们一起品读下面的句子,看写出了猫怎样特点和情态?。

A、花白的毛,很活泼,像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B、“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C、“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D、“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2、第二只猫丢失以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在情节安排上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第1课时)导学案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稿编写人:蔡金晶审稿人:罗丹、李秋蓉编写时间:2019年5月23日使用时间:2019年月日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重点: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三、学习难点:品味细节描写。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污涩()怅然()蜷伏()虐待()一缕()懒惰()乞丐()怂恿()红绫()2、解释下列词语。

(1)怂恿:(2)蜷伏:(3)怅然:(4)惩戒:(5)畏罪潜逃:(6)妄下断言: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23、猫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性格吗?作者对这三只不同的猫的亡失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为什么“我”对于第三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难过之情?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biàn()诉 sǒng()恿安xiáng()乞gài()zhòu()骂 chàng()然叮zhǔ() quán()伏2、给句中画线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 )吧,它的确(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 )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3)它们逐渐( )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七、课后反思。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学案新人教版

26猫【导学目标】1.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尝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绘。

3.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4.激发学生认真察看事物的兴趣,培育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学习要点难点】1.品尝语言,掌握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2.培育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污涩( )鼓动()蜷()伏惩戒()欣然()相当()郁闷()虐()待2.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惧罪逃窜:③担惊受怕:3.本文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合作研究】5.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侧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够删除?6.养猫,有欢喜有伤心。

你能读出这类快乐或伤心吗?(小组内先沟通: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如何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类感情了吗?应当如何读?而后全班沟通。

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论。

)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拓展延长】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开朗又美丽。

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须。

它浑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平均地夹着白色花纹。

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引人喜爱!街坊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爱它。

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

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光亮的大眼睛,浑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心情特别怪异,每日清晨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

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

此后,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

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销声匿迹,真气人。

我越厌烦街坊家的猫,就越喜爱小花,经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

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否则,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

我嘴上不吭气,内心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灵巧,长大了准是捉鼠好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6《猫》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6《猫》教案 新人教版
3、讨论法:通过课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影视片段的欣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为下文的分析作下铺垫。
4、合作探究法: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分析三只猫的不同点,落实教学重点。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去,探讨人生哲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你记得那些关于猫的电影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电影片段,然后看几幅猫的图片。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概括并比较几只猫的不同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最后一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帮助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引导Leabharlann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突破教学难点。
2、影视导入法:播放电影《加菲猫》的片段,让学生迅速从课间休息的涣散状态进入到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
《猫》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一学生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2)、搜集有关猫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了解全文,概括并比较几只猫的不同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最后一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关爱那些弱小的人,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
推荐:
(八)布置作业
以“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设计合理,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难点突破,重点落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跃,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课堂民主、开放、互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课件具有创新性、交互性、稳定性、实用性、可移植性。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教案新人教版一、解读文本.筛选目标《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现代散文,作者是新文化倡导者之一郑振铎先生。

本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入类的生活轨迹。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学习这篇散文,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

当我读完《猫》后,潜意识里把它当作散文。

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只是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

初看《猫》,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作品的行文脉络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主题与寄托的情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渲染,充分体现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点。

比如“三只猫”,其中“黄色小猫”和“花白猫”都很活泼、很可爱,但详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据“这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夏活泼”一句话来看,第二只猫带给“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来得更加强烈与鲜明。

然而“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我”在养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悲剧意味,所以,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无论从来历还是丑陋和肥壮的外表以及时时表现得非常“忧郁”和“懒情”的性情,都表明它在“我家”的地位都不如前两只猫。

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苦”而死。

至此,“猫”这种动物的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对比的情节中给读者留下更加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运用“师之蕴”关老师倡导的“圈点目标三维度、解读文本内容三层次的方法”解读:第一层显性内容:叙述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

第一只猫活泼、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小猫的死去带给“我”的是“一缕的酸辛”。

第二只猫更活泼、更有趣,到处乱跑,又不怕生人,结果被路人捉去,“我”诅骂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污涩(sè) 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蜷伏(quán)
惩戒(chéng)(jiè)妄下断语(wàng) 屋脊(jǐ)诅骂(zǔ)
3.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肮脏不光滑。(污涩) ②鼓动别人去做。(怂恿)
③不愉快的样子。(怅然) ④惩罚以示警戒。(惩戒)
(二)拓展延伸。
1.小练笔:请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200字左右)
2.生活中,我们也曾错怪过人或被人误解。请与同学分享并讨论,怎样才能减少彼此间的误解?
(三)教师小结。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通过对豢养的三只猫的生动描写,作者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更对被误解的丑猫充满了内疚。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都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生活中,待人
⑤弯曲身体卧着。(蜷伏) ⑥乱下断定的话。(妄下断语)
4. 《猫》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后的心情也不同。本文对猫的刻画细腻生动。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只猫,“我”的心情是。从“”一句中,我读到了一只的猫。
例: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只猫,“我”的心情是由快乐转而心酸。从“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一句中,我读到了一只可爱活泼的猫。
26 猫
课题:26 猫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感悟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变化。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情色彩。(重点)
3.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猫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走进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拓展链接】郑振铎名言名句①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②我是少年!我有愤腾的热血和活泼进取的气象。

我欲进前!我有同胞的情感,我有博爱的心田,我看见前面的光明,我欲驶破浪的大船,满载可怜的同胞,进前!不管它浊浪排空,狂飙肆虐,我只向光明的所在,进前!进前!进前!【自主学习案】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污涩.(sè)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蜷.伏(quán)悲楚.(chǔ)惩戒.(jiè)妄.下断语(wà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红绫:一种红色丝织品;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惩戒:惩罚之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3.整体感知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

②运用圈点勾画方法,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详略作用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答: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对比、衬托。

探究点二:情节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答:芙蓉鸟事件探究点三:句子赏析3.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初步感知学 习目标。
默读课文。
对子复述练习。
组间交流:
边看图片边复述课文。
其他同 学给予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习
1、朗读。
2、思考:本段感人之处在哪儿?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抓住重点字词,情节是否完整。②语言表达 是否生动形象,有感情。
展示一组斑羚飞渡全过程的图片。
第26课《猫》
导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课型
现代文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小结课文情节:
陷入绝境,凶多吉少;
舍己为他,绝处逢生;
斑羚飞渡,团结一心;
走向深渊,无私奉献。
提出思考问题:本文中哪个情节最感人,为什么?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朗读第九自然段。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备习中的质疑,小内交流后提 出来,供研习交流。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备习
1 、制作“背景”卡片,形式不限。
温馨提示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 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 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 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导学案

真相: 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 衔着一只黄鸟
版权所有-
审理结果: 猫被冤枉了,而且被打,以致死亡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作者“良心受伤”并进行自我遣责,我们从 中得到哪些启示?
版权所有-
• 1、做任何事情,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和偏见来 处置。否则会出现偏差,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 2 、对于弱小,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 • 3 、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要敢于自省,勇于 自责。 • 4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总是饱尝着生活 的不幸,要学会不断自我完善,来避免不幸。 • 5、要有爱心,有良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 作生命,善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 微的生命。
被一个
更喜欢
过路人 捉去了
怅然 愤恨
遭人遗 毛色花白,并不 好看,又很瘦, 第三只: 弃,拾 烧脱了好几块毛 (15—34)来的。 之后,样子更难 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大喜欢
死亡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版权所有-
说 文
思考: 第三只猫死后, 作者“更难过得多”,而 且“永不养猫”,那么 在养第三只猫的过程中 发生了一件什么不寻常 的事情?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说猫)
2、把握文章主旨(说文) 3、培养善待平凡生命情感(说情)
版权所有-
郑尔康 谈父亲写《猫》的缘由: 我家的猫,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一次,一只 可爱的小猫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在邻家屋顶上 发现了它的尸体,显然是被人打死后,抛上屋顶 的,身上带着多处伤口。姑妈们为此哭了好几天。 后来还在花园里为这小猫修了一个小坟,立了个 小木片作为“墓碑”,上书“小黄之墓”。又有 一次,邻居的一位先生喝醉了酒,而我家的一只 小花猫却不知趣地去和他亲昵,“咪咪”地缠着 他,他正心烦,一怒之下,拎起它便从三楼窗口 扔了下去。虽然没摔死,但跌断了一条腿,从此 成了一只跛脚猫。 ……自从上述那两件“猫的事件”发生不 久以后,父亲便写了他的《家庭的故事》的第一 篇《猫》。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理解“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作者对它们不同的态度。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法指导:1、课文较长,可用快速默读法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10分钟)2、再次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10分钟)3、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10分钟)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15分钟)自学导航:1、相关链接①郑振铎: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有《郑振铎文集》。

还有《猫》。

《燕子》一文已编入小学四年级语文。

2、自学步骤①从“相关链接”中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②初读课文,把自己了解的大概写下来吧:3、预习检测①比一比,再组词。

忘()丛()气()丐()妄()怂()乞()兮()②理解词语。

妄下断语提心吊胆悲楚:怂恿:怅然;探究提升: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堂检测:①给加点字注音涩怂恿诅骂潜逃②解释或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畏罪潜逃:惩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再次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弄明白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为什么“更难过得多”。

2、找出文中的几个关键句子,并体会它的含义。

3、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怎样减少误会。

学法指导:此次课以小组学习为主,通过朗读、讨论完成相关问题,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自学导航: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解决的,写纸条交给老师。

)2、温馨提示:①自学讨论时一定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6猫教师寄语:做人应严于律己、脚踏实地。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照及侧面描绘的写作方法基础知识:1、初读课文,给以下划线的字注音。

诅骂()欣然()鼓动()()蜷伏()一缕()2、以下词语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鼓动:煽动他人去做。

B 、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 、欣然:不快乐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整体感知4、作者一共养了几个猫?这几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我”和家人对这几个猫的态度如何?达成以下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理解研究5、朗诵课文,素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谈谈第三只猫御前两只猫的差别,为何“我”关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猫的亡失“更悲伤得多”?合作释疑6、第二只猫丢掉此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许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绘,领会这两句话中包括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7、在生活中,你能否也曾误会过他人或被人误会过?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余同学听听,并和同学没议论一下,如何才能减少相互的误会?8、按句式分别对课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分别说一句话。

关于作品中的,我想对你说:。

课内精读我很愤慨,叫道:“必定是猫,必定是猫!”于是马上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急忙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悲伤,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经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当心了。

张婶!你为何不当心?”张婶哑口无言,不可以有什么话来辩白。

于是猫的罪行证明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我认为它真是“惧罪逃窜”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天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宁,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必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26猫【导学目标】1.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3.推测生动的细节描绘。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要点难点】1.认识三只猫的不一样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2.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真理。

推测生动的细节描绘。

【媒体使用】【教课过程】一、预习当先一步1.走近作者____ _1898 - 1 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议者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曾担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 年 10 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去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善接见时,因飞机出事不幸罹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照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志》《海燕》《山中杂记》等。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相当 (ch 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鼓动( 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éng)二、讲堂小试身手问题一.整体感知污涩 (s è) 蜷 (qu án ) 伏欣然( chàng)红绫 (l íng)(1)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相关起止段落,区分文章构造。

第一部分( 1-2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 3- 14 段):写开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 15- 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悲伤自责。

( 2)作者写了 3 次养猫,各有不一样,请分别剖析。

特色猫的归对猫的感情来历(外型、性蕴涵思想宿变化情)第一要来可爱开朗病死喜爱郁闷酸对美好事只风趣辛物的珍惜第二要来可爱开朗有走失更喜爱担忧对美好事只趣欣然物的珍惜第三收容懒散 ,不活受冤死不喜爱仇恨不可以臆断只泼懊悔( 3)作者总合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何不但写这一次,而要写此外两次呢?第三次养猫是详写,写此外两次是铺垫、对照。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26猫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26猫

26.猫郑振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识记并运用“污涩、红绫、怂恿……”等词;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4、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本文。

5、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情感与德育:6、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难点:目标5教学方法:预习夯实基础-----整体感知识文本-----比较阅读突亮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预习,完成“夯实基础”部分教学2、完成整体感知,图解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让学生笔记。

(字词的选择根据班级的需要而改变)(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要求学生笔记部分)2、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
第一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体裁;
2、听读课文,认准字音,积累词语,把握文章结构;
3、自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感知文意。

二、自主学习
了解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 sè红绫. líng 惩.戒 chéng
捉捕. bǔ消耗. hào 一缕. lǚ
怅.然 chàng 似.乎 sì怂恿
.. sǒngyǒng
蜷.伏 quán 叮嘱. zhǔ挣扎
.. zhēng zhá
诅.骂 zǔ编译.所 yì妄.下断语 wàng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本文体裁:散文
(2)主要情节:写自己一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4)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一2):记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活泼的习性,最终病死。


第二部分( 3—14):记叙了第二只猫的故事(母亲带回来的黄色的猫,过于活泼,终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第三部分(15—34):记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自己来的,毛色难看,忧郁不活泼,终含冤而死。


3、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完成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各自的来历、外貌、性情及“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

(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的亡失“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当堂训练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从“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神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根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咒骂”。

(4)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1、了解课文重点与写作手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还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

用了对比、铺垫的手法。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2、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为什么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而至追悔莫及?“我”主管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使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3、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应该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后再作结论,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要学会宽容,要有仁爱之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令人喜爱。

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

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3、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三、当堂训练
(一)、阅读第三只猫的部分,回答:
1、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我”一家人都不大喜欢那只花白毛色的猫,原因是什么?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
因为这只猫喜欢“凝望鸟笼”
4、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似乎”一词不能删。

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三)、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

(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总括全文(下文的三次养猫及其不同的结局均与这句话相呼应),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六)、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根据事实来判定。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