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及社区管理
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96567c6a1c7aa00b52acb21.png)
[ 莫云芝 , 6 】 张建 菲 . 神经节 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 『脑病l 床观察 『1 生 I 缶 J 】
中国医学创新 ,2 1,82) 5 — 5 . 0 1 (3 :15 16
[ 周风波 , 7 】 王明红 . 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 的临床观察 『 . J 中国医学创新 , 】
2 1 ,72 ) 5— 2 00 (7 : 1 5 .
表1 脑卒中单因素非条件 L gs c o i i ̄归分析 t 例
3 社 区干预 模 式
脑卒中家族 史、高血脂 史及吸烟史是脑卒 中的危险 因素,其中年
本研 究结果表 明,年龄、高血压 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 、
① 宁波 市海 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浙 江 宁波 3 5 1 1 0 0
龄、家族 史等 因素为不 可干预的因素,但高血压病 、心脏病 、糖 尿病、高脂血症及 吸烟等为可 干预因素。干 预模 式一般有两种,
一
种是针对全社区人群进行 干预,即在全人群中,对于无危险因
参 考 文 献
[ 1张廷禄 ,粱晓雷,营亮 ,等.2 0 - 0 8 1 1 0 6 2 0 年连云港市病 毒性脑膜炎监 测分析 f .职业与健康 ,2 0 ,2 ( ) 2 4 — 7 9 J 】 09 5 4 : 7824. 2 【 刘斌 ,吴孟 海 ,张晋 霞,等 . 同剂量 的神 经节苷脂 对人脂 肪组 织 2 】 不 来源 的基 质细胞分化 为神经组织细胞 的影响 [ . J 临床神经病 学杂志 , 】
年龄 > 0岁、 5 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 、 冠心病史 、 脑卒 中 『 2 J ,且经 头颅 C T或核 磁共振成 高血脂史及吸烟史与脑 卒中显著相关 (< . ) 尸 00 ,而性别 、饮酒史 5 像 ( I证实 。对照组 为笔者所 在医院住 院的无脑卒 中患者 16 与之无显著相关性 > .5。详见表 1 MR ) 1 O0 ) 。
卒中病人管理制度
![卒中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b50d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f.png)
卒中病人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卒中病人,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卒中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卒中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卒中预防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
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因此卒中管理制度应该着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饮食、保持适当体重、戒烟戒酒等行为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
2. 卒中急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情,治疗应尽早开始。
卒中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卒中急救的指导,包括卒中的早期识别、急救措施、转运和治疗。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和通道,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康复率。
3. 卒中治疗卒中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神经内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等。
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进行脑灌注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以减少脑损伤、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4. 卒中康复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康复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经常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5. 卒中管理团队卒中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卒中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卒中管理制度对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卒中管理制度应包括卒中预防、急救、治疗、康复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等内容,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协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卒中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卒中管理制度,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实施方案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fd9f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f.png)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实施方案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筛查和干预的效果,以下是一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可以及早发现患病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二、项目目标1.识别出患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2.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三、项目内容1.筛查(1)开展大规模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主要通过问卷、体检和风险评估工具等方式进行;(2)问卷可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慢性病状况等内容;(3)体检主要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4)风险评估工具可以根据各类高危因素进行评分,将高危人群筛选出来。
2.干预(1)根据筛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2)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如饮食调整、体育锻炼等;(3)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等;(4)建立追踪管理机制,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复查,及时调整干预方案;(5)鼓励高危人群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社区活动,促进康复和心理健康。
四、项目实施步骤1.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明确各职责;2.制定筛查和干预流程,包括问卷设计、体检标准、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等;3.组织培训,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4.筹备项目所需的设备、药品和材料;5.宣传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和高危人群对项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6.开展筛查活动,同时进行干预措施;7.建立患者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8.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项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9.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项目。
五、项目预期效果1.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率;2.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3.提高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六、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1.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如指标变化、满意度调查等;2.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性,包括经济投入和社会收益比较;3.识别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脑卒中病的社区卫生综合干预
![脑卒中病的社区卫生综合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fee81046f7ec4afe04a1df32.png)
有利于血压、血糖 、血脂 、体重 的控制 ,是预 防和 治疗 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②心理指导 :脑卒 中具有发病
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 的特 点,致使一些人对此病产 生恐惧、焦虑心理 ,终 日担心 自己会得病 ,而 思想负担
素搭配均衡 ) ;运动方面:无运动 ( 无体力劳动,又无体 育活动 者 ) ,少运 动 ( 无体力 劳动 ,运动 时问每天少 于
关键 词 :脑卒 中 :危 险因素 ;社 区卫 生综 合干 预 d i 0360in17-7 92 1. . 4 o:1. 9 .s. 227 . 0 2 7 9 s 6 0 20 文章编 号 :17 —79 (0 0 2—0 80 6 227 2 1 )一20 8 —2
脑卒 中是一种 常见病 ,多发病 。它与心脏病 、恶性 肿瘤构成人类 的三大致死病因, 已成为我 国第一位致残
为预 防脑 卒中的首选 药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预
防血栓形 成之功效 ,B控制 高血压是预防脑卒 中发生和 . 发展 的核心环节 , 降压药常用几大类 : A E 类 、 R 如 C I A B
水平和 生活 质量。在一般人群 中预防脑卒 中的发生 ,在 高危人群 中降低危险因素 ,提高脑卒 中病人 的管理率 、 治疗 率和控 制率,最终减少再发率 。脑卒 中社 区综合干 预是采用 ①群体教育 : 在社区每月 由内科医生进行脑 卒
早管理 。④药物指 导:当饮食 和运动不能控制其危险因 素 时, 口服药物 则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A. 司匹林作 5 可
1 . 健康 教育形 式 脑卒 中的社区干预是在社 区人群 .2 2 中实施健康 教育和 健康促进 ,创造有利于健康 的环境 ,
改变 人 们 的 不 良行 为 的 生 活 方 式 ,提 高 整 个 人 群 的健 康
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23a5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5.png)
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脑卒中患者在生理上面临很多挑战,同时心理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区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居住的地方,对于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意义和价值。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树立信心,更好地适应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而社区又是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地方,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也更为直接和持久。
1. 缓解焦虑抑郁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焦虑和抑郁,对未来充满恐惧和失望。
社区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形式,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化解心理冲突,减轻负面情绪。
一些研究表明,社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使患者更加乐观积极面对生活。
2. 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脑卒中患者在意识和认知方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心理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训练、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
研究表明,社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增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社区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直接帮助患者,还可以通过患者的家人和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的家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学会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
心理干预也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社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增强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区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d1accba8956bec0975e3b7.png)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一、筛查方法1、通过设计调查表格,询问方式,可获得居民一般信息,健康知识,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医疗保障等信息。
2、通过周期性健康查体,可获得居民健康状况。
3、通过门诊病人就诊,获得相关的慢性病信息。
二、分级、分层管理1、通过筛查,将资料分析、整理,提出社区诊断。
社区人群可分为一般人群,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及脑卒中患者三种人群。
2、分级管理(1)对于一般人群可采用:发放宣传材料,社区宣传栏及健康讲座等形式,将健康行为和信息传递给大众。
(2)对于高危脑卒中人群要进行强化管理。
主要针对60岁以上人群,具有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狭窄等人群分别按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进行干预,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3)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积极控制脑卒中原发疾病和社区康复指导。
三、转诊指征(一)转出1、突然出现的面、上肢、下肢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位于肢体一侧。
可以是整个身体一侧,或单个上肢或下肢。
2、突然出现的说话或理解困难,如表达理解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3、突然出现的单或双眼视觉障碍。
4、眩晕:突然或持续存在的眩晕。
5、突然行走困难、步态笨拙,平衡或协调困难。
如站立或行走时不稳,上肢或下肢不协调。
6、突然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疼,突然意识水平的下降。
(三)转诊注意事项1、对发病在6小时以内高度怀疑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病例,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有资质提供脑卒中治疗的医院,最好将病人转至能在到达后1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的医院,除非此医院的急救车程>30分钟。
2、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水平、瞳孔、脉搏、呼吸等。
必要时吸氧,立即经脉通道及心电监护。
3、救护车上的人员应尽早通知即将到达的医院,提醒医院,患者继续急诊CT检查。
急救系统院前应收集和记录以下信息: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其它常规的资料、临床表现、重要体征、院前诊断、派遣时间、到达时间、给予的治疗、到达医院的时间。
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
![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a7ad0de2856a561252d36f93.png)
mmo/ 波 动小 ; 一非空 腹血糖≤ 1 .rto/ ; 非 空腹 l L, 中 0 0 o lL 差一 e 血糖 ≥1 .mmo/ 。统计行 为疗法好 、 差 的人数 作 T检 0O l L 中、 验 。( 家庭支持及 生活 质量 : 用脑 卒 中患者 专用 的《 卒 6 ) 采 脑
:1 9 2. 4,P < 0. 01
严翎 , 梁月香 , 步 红兵 ( 镇江 医学院 附院 , 江苏
关 键 词 : 卒 中 ; 为 方 法 ; 区 护理 脑 行 社
镇江
220 ) 10 0
A 1 0 —5 9 2 0 )44 80 中 图 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8 5 (0 2 0 —5 —2 R7 后变化差异 在统计 学 中有 显 著性 意义 ( 表 1 。㈦生 活 习 见 ) 通 过行 为干预疗 法改 变人们 的生活方 式而 达到 防治疾
表 1 行 为 干 预 前 后 饮 食 行 为 的 比 较
、
干 预对象资料
9 1例脑卒 中患者 , 住院 治疗 病情 平稳 进入恢 复 期 , 经 出 院前 经 C T或 MR 证实 , I 无明显精 神 障碍 和意识 障碍 , 纳 均 入社 区护理干 预范 围之 内 , 干预 时间 为半 年 。年龄 为 3 ~ 9 7 岁 , 均 年 龄 为 6 .5岁 , 中 男 性 4 6 平 42 其 8人 , 性 4 女 3人 ; 在
讨
一
论
、
行为干 预是社 区护 理的重要 内容 。随着 现代估 , 进 对患者 的工作及经 济情况 、 家
务活 、 家庭关 系 、 闲活动 及户 外 活动 和心 理评估 等 方面 共 休
节奏加快 和生活水平 的显著提 高 , 同时也产生 了许多不 良的
脑卒中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脑卒中的社区护理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193ee75ef7ba0d4a733b96.png)
脑卒中的社区护理与管理【摘要】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发病急促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脑卒中是当今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我国目前约有脑卒中病人500万-600万人,其中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可见,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
因此,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护理;护理管理1 危险因素脑卒中不是一个病名,而是泛指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意外。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资料表明,在57个国家中,脑卒中的死亡顺位进入前3位的就有40个国家。
脑血管意外是由几个危险因素发生在同一个体上所产生的致病作用,其结果不仅是单一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呈倍数的增加。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不可干预的和可干预的两类。
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超重或肥胖、吸烟和长期饮酒;其他因素包括气候、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和心理压力及社会因素等。
2 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1 健康人群的保健管理鉴于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特点,在社区尤其要加强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在全人群整体危险因素水平未明显下降时期,应加强对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与教育,以降低整体危险因素水平。
一级预防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血脂及体重,戒烟限酒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
2.2 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同,脑卒中病人的亲属也应确定并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尤其是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亲属,应与病人同步管理,并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具有上述脑卒中危险因素,但未合并其他慢性病者,要加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为血压、血糖、血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危险因素控制。
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的影响
![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39abf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d.png)
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大多数的脑卒中发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在社区居民中,脑卒中的防治知信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差异,他们对脑卒中的认知程度和防治意识存在较大的不足。
通过开展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防治的知信行水平,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将着重探讨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的影响。
一、健康教育干预的意义健康教育干预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对脑卒中的防治意识,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与此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管理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健康教育讲座。
通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脑卒中的健康教育讲座,向他们介绍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是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在社区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播脑卒中的防治知识,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是健康教育咨询。
通过设立脑卒中健康教育咨询台,向社区居民提供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咨询和指导服务,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上这些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脑卒中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社区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护理干预论文
![社区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护理干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740f04763231126edb11c3.png)
社区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摘要】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
该病呈“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
同时该病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
美国2008年由于脑卒中所导致的相关损失就达65.5亿美元。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约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的总支出近200亿元。
去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近几年,卫生部组织了脑中风筛查及干预试点工作,我们单位有幸成为试点之一,现就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高危人群;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2-021 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下乡对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查,筛查出以下脑卒中高危人群。
1.1既往有脑卒中史或tia病史者。
1.2有脑卒中家族史者。
1.3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
1.4既往有房颤或心瓣膜性心脏病者。
1.5明显肥胖超重、血脂三项偏高者。
1.6长期吸烟、饮酒、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者。
2 护理干预2.1健康教育: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或患者或家属进行的、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再发脑卒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方式,告诫人们脑卒中的危害,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防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2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干预措施:脑卒中的预防离不开饮食与营养。
低盐、低脂、低糖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脑卒中。
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降低动脉壁的弹性,使人患高血压。
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思路
![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1dd9b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2.png)
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思路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占据了我国慢性病负担的首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基层社区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广泛的群体所在地,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管理现状。
二、基层脑卒中管理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不足在大城市基层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脑卒中患者可以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紧张,基层医生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导致脑卒中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缺乏规范化管理由于基层医生的医疗资源不足、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缺乏规范化。
包括患者的病史收集不全、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治疗方案缺乏标准等问题。
3.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的失能程度较高,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差。
他们可能对于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无法正确执行医生的治疗建议,导致病情反复或者加重。
4. 健康教育不足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管理,基层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对于脑卒中的认知仍较低。
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导致居民无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脑卒中。
三、对策思路为了改善基层社区的脑卒中管理,需要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层社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和医疗设备。
可以通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形式,使得基层医生可以及时获得专家指导。
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脑卒中管理的专业水平。
建立脑卒中管理的规范流程和指南,让基层医生可以根据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障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特殊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强化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开展社区义工服务,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加强对基层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
可以通过社区健康讲座、宣传栏发布等形式,向居民传播脑卒中的预防和管理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3f3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f.png)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一种以突然发生的血管性脑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针对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干预项目,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以下是一个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工作方案。
一、项目背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代谢紊乱、吸烟、高血流变性及缺血缺氧等因素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通过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提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
二、项目目标1.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认知和意识,增加脑卒中的早期筛查率。
2.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和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学校、医院等渠道,开展脑卒中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和管理意识,并通过教育活动向他们传授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和技巧。
2.筛查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地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和风险评估等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查和评估。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以确认其高危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3.干预措施根据筛查结果和评估,针对不同的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高血压管理:为高血压患者制定降压方案,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
-糖尿病管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推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
-心脏病管理:建立心血管健康档案,规范治疗方案,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
-脂代谢紊乱管理:加强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血脂控制,推广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吸烟控制: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措施,帮助吸烟者戒烟,并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5d2deb0b4c2e3f56276325.png)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又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2大类:(1)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缺血性卒中,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努力探索脑卒中的流行规律、病因学特征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1.1 流行病学调查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为140/10万~200/10万人口,东方人高于西方人,其中尤以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较高,中国紧随其后。
根据80年代中期对国内6个城市和21省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结果,脑卒中年发病率在城市居民中约为200/10万,农村为180/10万。
各国之间由于统计标准不同,脑卒中年死亡率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别,从最低的50/10万到最高的280/10万不等。
中国开展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进行了在6个城市、21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军队系统完成的全国抽样调查。
当时脑卒中死亡率在80/10万~140/10万;年发病率在120/10万~280/10万。
患病率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较高,平均达700/10万人口。
农村地区由于医疗条件差,患病后存活期相对较短,所以患病率平均在300/10万~400/10万。
按照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数在200万以上: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发生卒中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多达600万~700万,其中四分之三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这种病不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些社会问题。
时至今日,据上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20多年了。
在这2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都有较大改变。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b4925612360cba1aa911daaf.png)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摘要】目的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的干预主体、对象、方法、内容和效果,提出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积极地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相关疾病,倡导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护理一级预防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现均属于出现性脑卒中,脑梗塞属缺血性脑卒中。
目前,脑卒中是全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
我国现有脑卒中者7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60万人,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并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据国内外研究证明,70%以上的脑卒中是首发事件,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而社区一级预防是基础,最值得关注。
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病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1 干预主体及对象1.1 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在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中,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非常重要。
社区医生和辖区内居民关系密切,能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疾病动向,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
据统计,社区一级预防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患病概率可高达80%。
1.2 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的干预对象国内外一级预防的干预对象一般筛选35岁或40岁以上人群,重点是老年人群。
由于脑卒中发病年轻化趋势,国内一般筛选35岁以上人群作为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的确定通常筛选暴露于某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肥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高盐饮食)等。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对于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仅次于高血压,通常我们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的方案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d4f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2.png)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的方案一、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高危人群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生活方式干预:指导高危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3.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及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药物治疗:根据筛查结果,对需要药物治疗的高危人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5.心理干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6.随访管理:对干预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效果。
三、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干预计划和实施方案。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4.实施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
5.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四、注意事项1.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应与高危人群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2.在实施干预措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3.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确保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五、长期管理1.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干预措施及效果等,为长期管理提供依据。
2.对干预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效果。
3.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对干预对象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他们的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健康状况,为进一步优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脑卒中的防治与社区管理
![脑卒中的防治与社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d06fa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7.png)
药品选择依据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型:
- 他汀类:单纯TC增高,或以TC、LDL-C增高为主混合型 - 贝特类:单纯TG增高,或以TG增高为主混合型,必要时可联适用
药
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 肝肾功效
- 必要时测试肌酶
中脑卒国中脑的防血治管与病社区防管治理 指南:7-8
第16页
脑卒中一级预防中颈动脉狭窄干预
待收缩压≥180mmHg时开始治 疗 血压目标:160/90 mmHg
M脑卒an中c的ia防G治,与e社t区a管l.J理Hypertens. Jun;25(6):1105-87
第21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卒中识别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拙笨、沉重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含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当含有脑卒中危险原因者出现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脑卒中 突然出现神志含糊或昏迷者也要意识到脑卒中可能性
定时复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粘度、心电图和 颈动脉超声,以及所服药品针对性检验
心理疏导:疏导不良情绪,与家眷和社会工作者主动沟通, 帮助患者重回工作和社会。若病情需要可考虑给予抗抑郁 药品等治疗
中脑卒国中全的防科治医与生社区教管程理 :154
第23页
谢谢
脑卒中的防治与社区管理
CV-1103-BE-0090 第24页
症、颈动脉狭窄 - 一旦出现TIA,给予主动抗血小板治疗
定时监测血糖、血脂,采取饮食控制和增加体育锻炼,必 要时药品治疗
健康宣传教育,干预行为学危险原因
中脑卒国中脑的防血治管与病社区防管治理 指南:18-21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762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4.png)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脑卒中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残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中风而失去生命或生活的质量。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脑卒中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概述社区脑卒中管理是指将治疗、康复和预防纳入社区体系中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方案。
这种管理方案需要临床医生、神经科专家、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各方面的合作,致力于提高患者在社区中的照护质量和照护水平。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实现需要以下因素的支持:1.建立社区卒中中心2.注重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3.开展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4.强化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5.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这些因素在维护社区脑卒中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社区卒中中心建立社区卒中中心是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第一步。
该中心负责提供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相关的整体化服务。
同时,该中心还与当地的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
社区卒中中心通过宣传下面的信息来教育和提高患者/家属的危机意识:1.卒中是什么2.如何早期辨别中风的症状3.中风后的康复、药物和营养方案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在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中,早期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帮助患者更好地卧床休养并缓解疼痛。
康复治疗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机能恢复。
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培训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需要社区卫生执业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因此,中心应不断设立培训课程,招募志愿者加入,以确保随时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为了实现社区脑卒中管理的完整性,中心应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0f4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e.png)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简介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上升。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脑卒中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
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去的一个地方,因此在社区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良好的管理方案和服务非常重要。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1. 宣传和健康教育
社区应加强脑卒中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广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知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脑卒中发病。
2. 脑卒中筛查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组织脑卒中筛查活动,通过血压、脂肪、血糖等检查手段预防和识别脑卒中。
并针对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康复服务。
3. 家庭访视服务
社区医生或护士应该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监测身体病情变化并调整唯一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积极性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活动,达到良好的复健效果。
4. 应对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
社区应该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社区医生和护士应该接
受必要的训练和资格认证,应对脑卒中的紧急情况,提供适时、快速、有效的危机处置。
5. 提供社会支持
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会面临种种生活和经济困难,社区应提供相
应的社会支持,如就医费用减免、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
同时,社
区也应该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帮助,缓解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结论
脑卒中在社区中的管理,既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社区管理,对
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健康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
胡长梅
一、现状
在世界上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位因素
Fifty-nin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Dr. Lee Jong Wook, 61, World Public Health Leader, Dies
可干预危险因素—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 倍。糖尿病与脑血管病高度相关,可使脑血管病 加重,所以应重视糖尿病的防治。
伴有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将血 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及可能的大血管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应<6.5%。
可干预危险因素—吸烟
们患肥胖疾病的几率要少40%。
肥胖危害
肥胖乃疾病之源
肥胖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已 经查明的易由肥胖引起的疾病有Ⅱ型糖尿病、冠 心病、高血压、关节炎、胆囊疾病及多种癌症。 另外,它还会引起高血脂、障碍性睡眠窒息、呼
吸困难、日常行为不便和心理疾病等问题。
肥胖与脑血管病 肥胖者患卒中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猝 死是一般人的1.86倍。 原因,肥胖 内分泌紊乱 血TC,TG LDL-C增高,HDL-C降低, 动脉硬化。 脑血管狭窄…….. 肥胖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 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55岁后每10年增 加1倍。所有卒中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 卒中发生率: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2.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卒中发生率大约高30%。在每个年龄组的发 病率:男性>女性。 3.家族史 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卒中的一个因素。父母双方直系 亲属发生脑卒中或心脏病时<60岁即为有家族史。
具体措施 1.打破旧习惯的约束----每天下班,回家吃 饭, 观看电视,直到睡觉。 2.改变行为:报名参加晚间各类学习,打 保龄球、散步、看望朋友、阅读书,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
3.饮食疗法
现实生活中,饮食过量,油太多,请客、 互请,会议,全家餐,油炸等。 改变行为,细嚼慢咽,清淡饮食,少去赴 宴,八成饱,马上放下筷子,离开桌子。
(>40 mg/dl))
<0.90
(<35 mg/dl)
<2.58
(<100mg/dl)
3.15~3.61
(121~139mg/dl)
>3.64
(>140mg/dl)
正常高限或临界水平时,应注意生活方式改变,合理膳食
2.治疗 他丁类 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TIA 治疗目标: LDL-C < 100mg/dl 烟酸及贝特类 TIA患者,HDL-C偏低者
肥胖预防与治疗
干预策略
群体:未胖先防,已胖就治的原则.
健康教育:肥胖影响健康,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危害,自
觉自愿参与到保持控制体重的行动中来。
个体策略,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相应对策。
肥胖管理---如何有效防治
(一)肥胖的心理分析或评估 1. 摄食行为的认识,超价值观念影响,不吃不 喝不抽白来世上,活一天吃一天,享受 一天。
3. 家族: 父母肥胖,儿女易发生
4. 基因
5.内分泌因素
肥胖患者体内可以存在(发生)多方面的内
分泌改变。
例如下丘脑的病变常常会造成机体发生各
种调节障碍,最多见的由下丘脑病变引起
的继发性肥胖症。
生殖无能综合征(又称Frdehlich综合征)。 脑垂体病变引起的肥胖症,最常见的是脑 垂体肿瘤所导致的皮质醇分泌过多而引起
①注意
总热量控制轻体力劳动所需热能为40千卡/公斤 中体力劳动所需热能为45千卡/公斤 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占 蛋白质 脂 肪 50--60% 12--20% 20--25%
②中老年人所需热量减少百分比
40~ 5%
50~
60~
10%
20%
70~
30%
③肥胖者所需热量相应再减少
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常用降血脂药物
药物 化学名
阿托伐他汀
商品名
立普妥 阿乐
剂 量
用药注意事项
他 丁 类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10~80mg 每日1次 1.注意肝功能 40~80mg 的改变 每日1次 2.注意肌酶的 普拉固 40~80mg 变化以及肌 美百乐镇 每日1次 肉痛的症状 舒降之 20~80mg 3.病情平稳的 京必舒新 每日1次 情况3~6个月 血脂康 600mg/次 复查血脂和 每日2次 生化指标 来适可 40~80mg 4.睡前服用 每日1次
● 手术:胃缩小手术
四、脑血管病的定义
发病机制
常见病因
脑血管病定义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 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是更为广泛的 概念,包括急性和慢性CVD,以及其它特殊类型的CVD,如 CADASIL和MoyaMoya等。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 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被定义为由于中 枢神经局部缺血或出血而产生突然的脑神经功能障碍。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卒中定义是由于血管问题而导致的剧 烈的神经性失调并伴有神经中枢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 定义为至少持续24小时的神经性失调并由于颅内出血或蛛网 膜破裂出血引起的,或由于大脑某部分的血管供血部分或完 全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的破坏。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 患。
2. 摄食行为文化层面,文化的影响,丰满为美,
美食文化,富态。
3. 摄食行为情感层面(以零食克服焦虑,无
事无聊情况,以大餐消除生气。
4.摄食行为行为习惯层面,喜吃零食,甜点. 5.摄食行为道德观层面,怕浪费. 6.少运动认识层面,无所谓,无时间.
7.少运动社会环境层面,场所少,收费高.
(二)转变观念
心血管危险评估参数
1. 年龄:男性 > 55岁 女性: > 65岁 2. 血脂水平1~3级,血脂异常TC ≥ 5.7mmol/L,LDL-C > 3.6,HDL-C < 1.0 3. 一级亲属在年龄< 50岁时有心血管病史 4.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腰围: 男性: ≥ 85cm,女性: ≥ 80cm BMI ≥ 28kg/m2 5. 吸烟
有简到繁,持之以恒
运动适度判断
周 身 发 热 微 微 出 汗 运 动 安 全
最大运动心率 = 170-年龄 例如:50岁 = 170-50 = 120次/分
药物治疗
肥胖治疗:非药物+药物 ● WHO对肥胖给予强烈的关注,成立了国际 肥胖工作组(IOTF) ● 最近一项预防和治疗肥胖研究验证了药物治 疗肥胖的合理性。如:赛尼可
• Dr. Lee suddenly fell ill on Saturday at a luncheon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 official who was present said. He suffered a stroke and doctors performed emergency surgery to remove a blood clot in his brain, the organization said.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100~109 ≥110
3.提示
1.表适用于判断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2.若SBP和DBP分属不同类型,判断应归为高级
3.单纯SBP高血压定义:
SBP ≥140mmHg,DBP<90mmHg
4.单纯DBP高血压定义: SBP≤140mmHg,DBP>90mmHg 5.明确有无特定的靶器官疾病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
1.诊断
从首诊开始,每次检查血压时,都要正确
测量。复诊血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首诊高
血压是否呈持续性,如果高于正常界限, 要引起重视。
2.成人高血压分类
种类
理想 正常 正常临界 高血压 1期 2期 3期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140~159 160~179 ≥180 和 和 或 或 或 或
的继发性肥胖。
6.代谢因素
调查研究,成年人肥胖征合并代谢综合征.。
★肥胖征者(BMI)≥27kg/m2,血浆TC,TG,LDL-C, VLDL-C显著增高,HDL-C则显著降低。 ★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
7.环境因素
调查发现那些居住环境有着很多绿地人身 体健康状况要比其它的高四倍,而同时他
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脂
1.脂代谢异常的判断
脂质名称 TC TG HDL-C LDL-C 合适范围 <5.20
(<200mg/dl)
临界水平 5.23~5.69
(201~219mg/dl)
需治疗水平 5.72
(>220mg/dl)
<1.70
(<150mg/dl)
>1.70
(>150mg/dl)
>1.04
在我国部分地区是首要因素 城市地区
发病率 219/10万
农村地区
185/10万
死亡率
患病率
116/10万
719/10万
142/10万
394/10万
二、脑卒中防治势在必行
政府高度重视 90年代各地成了慢性病防治机构,投入科 研经费进行防治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和 科学依据。 发展以社区医疗、全科医生为主的预防干 预模式,控制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病发 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