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及社区管理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摘要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社区一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包括以下内容:健康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筛查、控制危险因素、心理干预、定期随访等。
一、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教育是社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干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宣传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锻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避免烟草和酒精等。
脑卒中前期通常无症状,因此提倡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健身活动。
另外,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情况对预防脑卒中十分重要,需要宣传告知社区居民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
二、高危人群筛查为了更好的进行社区一级预防干预,我们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吸烟、过度饮酒者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筛查和干预。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存在脑血管病等预兆症状。
检查期间可以测量血脂、诱发血糖等指标,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三、控制危险因素社区一级预防干预需要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喝酒、高盐、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此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社区一级预防干预应该鼓励居民停止吸烟,减少饮酒量,控制盐分摄入,推广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饮食方式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旨在从根本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四、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既有生理上的折磨,更有精神上的煎熬,因此心理干预也是社区一级预防干预重要的一环。
社区居民在脑卒中前期应该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宣传教育,包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如:学习放松训练、自我调节和寻求适当的帮助等。
在患者得到脑卒中的诊断后,负责的医生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排解其焦虑情绪和压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的信心。
五、定期随访社区居民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这一点对于脑卒中患者更是重要。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
脑卒中的社区管理一、筛查方法1、通过设计调查表格,询问方式,可获得居民一般信息,健康知识,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医疗保障等信息。
2、通过周期性健康查体,可获得居民健康状况。
3、通过门诊病人就诊,获得相关的慢性病信息。
二、分级、分层管理1、通过筛查,将资料分析、整理,提出社区诊断。
社区人群可分为一般人群,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及脑卒中患者三种人群。
2、分级管理(1)对于一般人群可采用:发放宣传材料,社区宣传栏及健康讲座等形式,将健康行为和信息传递给大众。
(2)对于高危脑卒中人群要进行强化管理。
主要针对60岁以上人群,具有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狭窄等人群分别按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进行干预,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3)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积极控制脑卒中原发疾病和社区康复指导。
三、转诊指征(一)转出1、突然出现的面、上肢、下肢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位于肢体一侧。
可以是整个身体一侧,或单个上肢或下肢。
2、突然出现的说话或理解困难,如表达理解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3、突然出现的单或双眼视觉障碍。
4、眩晕:突然或持续存在的眩晕。
5、突然行走困难、步态笨拙,平衡或协调困难。
如站立或行走时不稳,上肢或下肢不协调。
6、突然严重的不明原因的头疼,突然意识水平的下降。
(三)转诊注意事项1、对发病在6小时以内高度怀疑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发病例,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有资质提供脑卒中治疗的医院,最好将病人转至能在到达后1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的医院,除非此医院的急救车程>30分钟。
2、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水平、瞳孔、脉搏、呼吸等。
必要时吸氧,立即经脉通道及心电监护。
3、救护车上的人员应尽早通知即将到达的医院,提醒医院,患者继续急诊CT检查。
急救系统院前应收集和记录以下信息: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其它常规的资料、临床表现、重要体征、院前诊断、派遣时间、到达时间、给予的治疗、到达医院的时间。
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 莫云芝 , 6 】 张建 菲 . 神经节 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 『脑病l 床观察 『1 生 I 缶 J 】
中国医学创新 ,2 1,82) 5 — 5 . 0 1 (3 :15 16
[ 周风波 , 7 】 王明红 . 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 的临床观察 『 . J 中国医学创新 , 】
2 1 ,72 ) 5— 2 00 (7 : 1 5 .
表1 脑卒中单因素非条件 L gs c o i i ̄归分析 t 例
3 社 区干预 模 式
脑卒中家族 史、高血脂 史及吸烟史是脑卒 中的危险 因素,其中年
本研 究结果表 明,年龄、高血压 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 、
① 宁波 市海 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浙 江 宁波 3 5 1 1 0 0
龄、家族 史等 因素为不 可干预的因素,但高血压病 、心脏病 、糖 尿病、高脂血症及 吸烟等为可 干预因素。干 预模 式一般有两种,
一
种是针对全社区人群进行 干预,即在全人群中,对于无危险因
参 考 文 献
[ 1张廷禄 ,粱晓雷,营亮 ,等.2 0 - 0 8 1 1 0 6 2 0 年连云港市病 毒性脑膜炎监 测分析 f .职业与健康 ,2 0 ,2 ( ) 2 4 — 7 9 J 】 09 5 4 : 7824. 2 【 刘斌 ,吴孟 海 ,张晋 霞,等 . 同剂量 的神 经节苷脂 对人脂 肪组 织 2 】 不 来源 的基 质细胞分化 为神经组织细胞 的影响 [ . J 临床神经病 学杂志 , 】
年龄 > 0岁、 5 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 、 冠心病史 、 脑卒 中 『 2 J ,且经 头颅 C T或核 磁共振成 高血脂史及吸烟史与脑 卒中显著相关 (< . ) 尸 00 ,而性别 、饮酒史 5 像 ( I证实 。对照组 为笔者所 在医院住 院的无脑卒 中患者 16 与之无显著相关性 > .5。详见表 1 MR ) 1 O0 ) 。
卒中病人管理制度
卒中病人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卒中病人,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卒中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卒中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卒中预防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
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因此卒中管理制度应该着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饮食、保持适当体重、戒烟戒酒等行为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
2. 卒中急救卒中是一种急性病情,治疗应尽早开始。
卒中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卒中急救的指导,包括卒中的早期识别、急救措施、转运和治疗。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和通道,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康复率。
3. 卒中治疗卒中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神经内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等。
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进行脑灌注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以减少脑损伤、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4. 卒中康复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康复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经常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5. 卒中管理团队卒中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卒中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卒中管理制度对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卒中管理制度应包括卒中预防、急救、治疗、康复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等内容,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协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卒中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卒中管理制度,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背景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疾病导致的大脑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它是影响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脑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脑卒中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老年人致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现在社区医疗的普及,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已经开始从医院转入到社区。
但是,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案,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方法病历建档对于社区脑卒中患者,必须建立详细的病历档案。
建立病历档案能较好地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等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定期随访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管理社区脑卒中患者,必须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定期随访可以更好地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药物治疗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常用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2.抗凝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和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建议使用抗凝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健康教育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可以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患者家属应当配合,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结论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是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治疗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档、随访、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方法,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恶化,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希望这种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中医称“中风”。
是指脑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是一组突然发病,局限性神经功能缺乏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所以,社区医护人员要加强这类疾病的管理,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有效实施社区、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长期吸烟者脑卒中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6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明显高于正常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0.5%~12%;脂质代谢紊乱:血清总胆固醇(TC)和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TC过高(>140mg/dl)可能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过量饮酒是脑卒中的肯定危险因素;缺乏锻炼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先前症状:少数患者可在发病前出现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发作性视物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
脑梗死的患者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尤其是夜间睡眠中,一觉醒来,发觉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流口水,患侧平举不动筷子,吃东西掉饭粒等,检查可见患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向该侧偏斜,且上述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重者可发现嗜睡或昏迷,失语等症。
兴奋或活动中发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上述症状多提示为脑出血。
激动或用力状态下发病:分表现为突然头痛、惡心呕吐、全身冷汗、可无肢体瘫痪和失语,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这些特点都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的确诊还需要依赖头部CT或MRI,必要时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急性期日常活动护理:①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并调节室温早20~22℃,温度50%~60%。
脑卒中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
脑卒中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对脑卒中疾病的预防,死亡,发病率减少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0 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病患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医护人员已经掌握了关于上述78例脑卒中病患的发病诱因。
78例病患均进行过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我院医务人员对比更换进行社区干预和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另选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78名为对照组,两组人的一般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
本实验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基线以及进行干预后两个时间段收卷,对病患的情况进行详细探究,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分析方式,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处理。
本实验利用SPSS18.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涉及到的计数数据利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果:患有脑卒中的病人,主要致病因素为基因,病原遗传因素。
据相关文献表明,有吸烟习惯的人比正常人祸患脑卒中机率略高,但影响无明显性存在。
体脂肪过高时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体重一旦超过正常标准,祸患脑卒中的机率就会增加。
体重过高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指标过高会增加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性。
结论:在院方在社区内组建一支优秀的社区干预管理队伍。
并实行综合性的管理,在根本上预防脑卒中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干预管理评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6-02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该病发病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之趋势。
依照相关医学文献表明,仅有极少数脑卒中病患能够痊愈。
利用社区干预和综合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机率。
我院以2010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意在证明干预和综合管理对脑卒中预后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
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调查问卷
临床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居民对脑卒 中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变化。
监测社区居民的脑卒中发病率、就诊率和 病死率等临床指标,评估健康教育对疾病 防控的效果。
健康行为
知识知晓率
观察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变化,如戒烟、 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评估健康教育的 干预效果。
创新教育形式
采用更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如互 动式讲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以增加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兴 趣。
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提升
专业化培训
为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系统的专业化培 训,包括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危险因 素、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技能培训
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包括急救技能 、康复技能等,以提升健康教育人员 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测试或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脑 卒中预防、早期识别和急救知识的掌握情 况。
效果评估的结果与分析
认知提升 健康行为改善 临床指标改善 建议与改进措施
经过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对早 期识别和预防措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得到积极改变,如增加运动 量、减少盐摄入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教育
01
02
03
04
高血压管理
强调定期检测血压和控制血压 的重要性,避免过度运动和情
绪激动。
糖尿病管理
提供关于合理饮食、运动和药 物使用的建议,以控制血糖水
平。
血脂异常管理
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 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和戒烟等
,以降低血脂水平。
戒烟与限酒
强调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 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性。
脑卒中病的社区卫生综合干预
有利于血压、血糖 、血脂 、体重 的控制 ,是预 防和 治疗 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②心理指导 :脑卒 中具有发病
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 的特 点,致使一些人对此病产 生恐惧、焦虑心理 ,终 日担心 自己会得病 ,而 思想负担
素搭配均衡 ) ;运动方面:无运动 ( 无体力劳动,又无体 育活动 者 ) ,少运 动 ( 无体力 劳动 ,运动 时问每天少 于
关键 词 :脑卒 中 :危 险因素 ;社 区卫 生综 合干 预 d i 0360in17-7 92 1. . 4 o:1. 9 .s. 227 . 0 2 7 9 s 6 0 20 文章编 号 :17 —79 (0 0 2—0 80 6 227 2 1 )一20 8 —2
脑卒 中是一种 常见病 ,多发病 。它与心脏病 、恶性 肿瘤构成人类 的三大致死病因, 已成为我 国第一位致残
为预 防脑 卒中的首选 药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预
防血栓形 成之功效 ,B控制 高血压是预防脑卒 中发生和 . 发展 的核心环节 , 降压药常用几大类 : A E 类 、 R 如 C I A B
水平和 生活 质量。在一般人群 中预防脑卒 中的发生 ,在 高危人群 中降低危险因素 ,提高脑卒 中病人 的管理率 、 治疗 率和控 制率,最终减少再发率 。脑卒 中社 区综合干 预是采用 ①群体教育 : 在社区每月 由内科医生进行脑 卒
早管理 。④药物指 导:当饮食 和运动不能控制其危险因 素 时, 口服药物 则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A. 司匹林作 5 可
1 . 健康 教育形 式 脑卒 中的社区干预是在社 区人群 .2 2 中实施健康 教育和 健康促进 ,创造有利于健康 的环境 ,
改变 人 们 的 不 良行 为 的 生 活 方 式 ,提 高 整 个 人 群 的健 康
医联体模式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的社区管理分析
医联体模式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的社区管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社区管理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中的效果。
方法:从2017年1月份起到次年9月份期间长住于曲阳社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随机抽取184名,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
由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社区医院的24名家庭医生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合格后对实验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对照组不予管理。
观察比较社区医生培训前后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管理效果。
结果:社区医生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培训前(P<0.05)。
观察组脑卒中高危人员服药率、脑卒中高危因素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社区医生在培训后能更好地了解脑卒中防治的相关知识,并能帮助社区高危人群实现较好的健康管理,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脑卒中高危人群;社区管理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在我国已位居疾病致残致死原因中的首位[1],严重危害着大众的身体健康。
脑卒中一旦发生,将对机体生理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脑卒中的预防重在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可干预改变的危险因素[2]。
在医疗预防体系中,离脑卒中高危人群最近的医疗机构之一便是社区医院,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社区管理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从2017年1月份起到次年9月份期间长住于曲阳社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随机抽取184名,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
两组脑卒中高危人员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各项一般统计资料和指标上都基本确定无明显统计学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脑卒中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脑卒中的社区护理与管理【摘要】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发病急促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脑卒中是当今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我国目前约有脑卒中病人500万-600万人,其中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可见,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
因此,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护理;护理管理1 危险因素脑卒中不是一个病名,而是泛指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意外。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资料表明,在57个国家中,脑卒中的死亡顺位进入前3位的就有40个国家。
脑血管意外是由几个危险因素发生在同一个体上所产生的致病作用,其结果不仅是单一危险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呈倍数的增加。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不可干预的和可干预的两类。
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超重或肥胖、吸烟和长期饮酒;其他因素包括气候、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和心理压力及社会因素等。
2 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1 健康人群的保健管理鉴于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特点,在社区尤其要加强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在全人群整体危险因素水平未明显下降时期,应加强对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与教育,以降低整体危险因素水平。
一级预防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血脂及体重,戒烟限酒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
2.2 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同,脑卒中病人的亲属也应确定并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尤其是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亲属,应与病人同步管理,并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具有上述脑卒中危险因素,但未合并其他慢性病者,要加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为血压、血糖、血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危险因素控制。
社区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护理干预论文
社区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摘要】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
该病呈“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
同时该病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
美国2008年由于脑卒中所导致的相关损失就达65.5亿美元。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约120多亿元,再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的总支出近200亿元。
去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近几年,卫生部组织了脑中风筛查及干预试点工作,我们单位有幸成为试点之一,现就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高危人群;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62-021 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下乡对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查,筛查出以下脑卒中高危人群。
1.1既往有脑卒中史或tia病史者。
1.2有脑卒中家族史者。
1.3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
1.4既往有房颤或心瓣膜性心脏病者。
1.5明显肥胖超重、血脂三项偏高者。
1.6长期吸烟、饮酒、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者。
2 护理干预2.1健康教育: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或患者或家属进行的、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再发脑卒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方式,告诫人们脑卒中的危害,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防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2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干预措施:脑卒中的预防离不开饮食与营养。
低盐、低脂、低糖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脑卒中。
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降低动脉壁的弹性,使人患高血压。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脑卒中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残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中风而失去生命或生活的质量。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脑卒中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概述社区脑卒中管理是指将治疗、康复和预防纳入社区体系中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方案。
这种管理方案需要临床医生、神经科专家、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各方面的合作,致力于提高患者在社区中的照护质量和照护水平。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实现需要以下因素的支持:1.建立社区卒中中心2.注重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3.开展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4.强化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5.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这些因素在维护社区脑卒中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社区卒中中心建立社区卒中中心是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第一步。
该中心负责提供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相关的整体化服务。
同时,该中心还与当地的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患者/家属教育和健康宣传。
社区卒中中心通过宣传下面的信息来教育和提高患者/家属的危机意识:1.卒中是什么2.如何早期辨别中风的症状3.中风后的康复、药物和营养方案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在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中,早期干预策略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帮助患者更好地卧床休养并缓解疼痛。
康复治疗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机能恢复。
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培训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需要社区卫生执业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因此,中心应不断设立培训课程,招募志愿者加入,以确保随时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为了实现社区脑卒中管理的完整性,中心应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监测系统。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简介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上升。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脑卒中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
而社区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去的一个地方,因此在社区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良好的管理方案和服务非常重要。
社区脑卒中管理方案
1. 宣传和健康教育
社区应加强脑卒中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广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知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脑卒中发病。
2. 脑卒中筛查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组织脑卒中筛查活动,通过血压、脂肪、血糖等检查手段预防和识别脑卒中。
并针对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康复服务。
3. 家庭访视服务
社区医生或护士应该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监测身体病情变化并调整唯一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积极性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活动,达到良好的复健效果。
4. 应对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
社区应该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救治能力,社区医生和护士应该接
受必要的训练和资格认证,应对脑卒中的紧急情况,提供适时、快速、有效的危机处置。
5. 提供社会支持
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会面临种种生活和经济困难,社区应提供相
应的社会支持,如就医费用减免、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
同时,社
区也应该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帮助,缓解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结论
脑卒中在社区中的管理,既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社区管理,对
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健康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思路
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现况分析及对策思路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占据了我国慢性病负担的首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基层社区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广泛的群体所在地,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基层社区脑卒中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管理现状。
二、基层脑卒中管理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不足在大城市基层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脑卒中患者可以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紧张,基层医生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导致脑卒中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缺乏规范化管理由于基层医生的医疗资源不足、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缺乏规范化。
包括患者的病史收集不全、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治疗方案缺乏标准等问题。
3.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的失能程度较高,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差。
他们可能对于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无法正确执行医生的治疗建议,导致病情反复或者加重。
4. 健康教育不足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管理,基层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对于脑卒中的认知仍较低。
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导致居民无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脑卒中。
三、对策思路为了改善基层社区的脑卒中管理,需要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层社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和医疗设备。
可以通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形式,使得基层医生可以及时获得专家指导。
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脑卒中管理的专业水平。
建立脑卒中管理的规范流程和指南,让基层医生可以根据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障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特殊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强化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开展社区义工服务,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加强对基层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
可以通过社区健康讲座、宣传栏发布等形式,向居民传播脑卒中的预防和管理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又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2大类:(1)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缺血性卒中,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努力探索脑卒中的流行规律、病因学特征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1.1 流行病学调查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为140/10万~200/10万人口,东方人高于西方人,其中尤以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较高,中国紧随其后。
根据80年代中期对国内6个城市和21省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结果,脑卒中年发病率在城市居民中约为200/10万,农村为180/10万。
各国之间由于统计标准不同,脑卒中年死亡率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别,从最低的50/10万到最高的280/10万不等。
中国开展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进行了在6个城市、21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军队系统完成的全国抽样调查。
当时脑卒中死亡率在80/10万~140/10万;年发病率在120/10万~280/10万。
患病率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较高,平均达700/10万人口。
农村地区由于医疗条件差,患病后存活期相对较短,所以患病率平均在300/10万~400/10万。
按照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数在200万以上: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发生卒中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多达600万~700万,其中四分之三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这种病不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些社会问题。
时至今日,据上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20多年了。
在这2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都有较大改变。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
社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干预摘要】目的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的干预主体、对象、方法、内容和效果,提出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积极地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相关疾病,倡导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护理一级预防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现均属于出现性脑卒中,脑梗塞属缺血性脑卒中。
目前,脑卒中是全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
我国现有脑卒中者7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60万人,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并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据国内外研究证明,70%以上的脑卒中是首发事件,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而社区一级预防是基础,最值得关注。
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病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1 干预主体及对象1.1 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在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中,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非常重要。
社区医生和辖区内居民关系密切,能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疾病动向,社区医务人员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力军。
据统计,社区一级预防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患病概率可高达80%。
1.2 脑卒中社区一级预防的干预对象国内外一级预防的干预对象一般筛选35岁或40岁以上人群,重点是老年人群。
由于脑卒中发病年轻化趋势,国内一般筛选35岁以上人群作为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的确定通常筛选暴露于某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肥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高盐饮食)等。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对于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仅次于高血压,通常我们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的方案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的方案一、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高危人群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生活方式干预:指导高危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3.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及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药物治疗:根据筛查结果,对需要药物治疗的高危人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5.心理干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6.随访管理:对干预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效果。
三、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干预计划和实施方案。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4.实施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
5.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四、注意事项1.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应与高危人群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2.在实施干预措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3.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确保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五、长期管理1.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干预措施及效果等,为长期管理提供依据。
2.对干预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效果。
3.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对干预对象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他们的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健康状况,为进一步优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家族: 父母肥胖,儿女易发生
4. 基因
5.内分泌因素
肥胖患者体内可以存在(发生)多方面的内
分泌改变。
例如下丘脑的病变常常会造成机体发生各
种调节障碍,最多见的由下丘脑病变引起
的继发性肥胖症。
生殖无能综合征(又称Frdehlich综合征)。 脑垂体病变引起的肥胖症,最常见的是脑 垂体肿瘤所导致的皮质醇分泌过多而引起
2. 摄食行为文化层面,文化的影响,丰满为美,
美食文化,富态。
3. 摄食行为情感层面(以零食克服焦虑,无
事无聊情况,以大餐消除生气。
4.摄食行为行为习惯层面,喜吃零食,甜点. 5.摄食行为道德观层面,怕浪费. 6.少运动认识层面,无所谓,无时间.
7.少运动社会环境层面,场所少,收费高.
(二)转变观念
可干预危险因素—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 倍。糖尿病与脑血管病高度相关,可使脑血管病 加重,所以应重视糖尿病的防治。
伴有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将血 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及可能的大血管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应<6.5%。
可干预危险因素—吸烟
们患肥胖疾病的几率要少40%。
肥胖危害
肥胖乃疾病之源
肥胖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已 经查明的易由肥胖引起的疾病有Ⅱ型糖尿病、冠 心病、高血压、关节炎、胆囊疾病及多种癌症。 另外,它还会引起高血脂、障碍性睡眠窒息、呼
吸困难、日常行为不便和心理疾病等问题。
肥胖与脑血管病 肥胖者患卒中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猝 死是一般人的1.86倍。 原因,肥胖 内分泌紊乱 血TC,TG LDL-C增高,HDL-C降低, 动脉硬化。 脑血管狭窄…….. 肥胖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及 社区管理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
胡长梅
一、现状
在世界上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位因素
Fifty-nin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Dr. Lee Jong Wook, 61, World Public Health Leader, Dies
1.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建议:所有具有脑卒中 危险因素的吸烟者戒烟。
2.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 3.提供戒烟指导。 4.尼古丁替代品,戒烟药品。
可干预危险因素—酗酒
酗酒可使脑卒中危险增加 建议:少量饮酒 男性:酒精含量<25g/日 葡萄酒<150ml 啤酒<500ml 白酒<50ml 女性减半
可干预危险因素—肥胖
心血管危险评估参数
1. 年龄:男性 > 55岁 女性: > 65岁 2. 血脂水平1~3级,血脂异常TC ≥ 5.7mmol/L,LDL-C > 3.6,HDL-C < 1.0 3. 一级亲属在年龄< 50岁时有心血管病史 4.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腰围: 男性: ≥ 85cm,女性: ≥ 80cm BMI ≥ 28kg/m2 5. 吸烟
靶器官损害证据
心: 心电图 ,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 脑: 颈动脉超声IMT(内中膜厚度) ≥ 0.9,或有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
肾:
微量蛋白尿,蛋白尿> 300mg/24h 血清肌肝: 男性: >133umol/L 女性: >124umol/L 眼: 视网膜:视乳头血肿,出血或渗出
具有靶器官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血压, 才能减少脑学名
吉非贝齐 贝 特 类
商品名
洁脂 诺衡 必降脂
剂 量
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肝功能的改变 2.谨慎与他汀类药物 联合使用 3.病情平稳的情况 3~6个月复查血 脂和生化指标 1.适用于各型高脂 血症 2.肾功能障碍的患 者需要减量
苯扎贝特
非诺贝特
烟酸 及其 衍生 物
阿昔莫司
300~600mg/次 每日2次 200~400mg/次 每日3次 力平之 200mg/次 每日2次 乐知苹 250mg/次 每日2~3次
定义:
2003年3月,卫生部出台了[中国成人超重 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确定了中国成人 超重和肥胖的界限: BMI(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 肥胖
流行病学
肥胖(包括肥胖病及体重超重)正成为
威胁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的一个重大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由肥胖引起的 慢性病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 之一。美国的研究表明,体重问题将很快 取代吸烟,成为死亡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肥胖预防与治疗
干预策略
群体:未胖先防,已胖就治的原则.
健康教育:肥胖影响健康,认识到危害,自
觉自愿参与到保持控制体重的行动中来。
个体策略,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相应对策。
肥胖管理---如何有效防治
(一)肥胖的心理分析或评估 1. 摄食行为的认识,超价值观念影响,不吃不 喝不抽白来世上,活一天吃一天,享受 一天。
2002年资料,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
为22.8%,肥胖患病率达到7.1%,较1992年
的调查结果有大幅度上升,肥胖已成为我 国一个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0年胖子超过2亿。
原 因
1. 年龄: 年龄大的人,血循环所需能量减少,
代谢减慢
2. 性别: 女性比男性易胖,女性三期 (青春期,孕期,绝经期)
1.计划 制定目标:初始减轻10%,每周减2-3kg 例如:某人体重100kg,身高1.70m按目标 减肥。 第一个月减10kg=90kg 第二个月减9kg=81kg 第三个月减8.1kg=72.9kg
2.注意事项 ①最好目标不该定的太高,太高不易实现, 使患者丧失信心。
② 达到某一目标给予鼓励。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100~109 ≥110
3.提示
1.表适用于判断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2.若SBP和DBP分属不同类型,判断应归为高级
3.单纯SBP高血压定义:
SBP ≥140mmHg,DBP<90mmHg
4.单纯DBP高血压定义: SBP≤140mmHg,DBP>90mmHg 5.明确有无特定的靶器官疾病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具体措施 1.打破旧习惯的约束----每天下班,回家吃 饭, 观看电视,直到睡觉。 2.改变行为:报名参加晚间各类学习,打 保龄球、散步、看望朋友、阅读书,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
3.饮食疗法
现实生活中,饮食过量,油太多,请客、 互请,会议,全家餐,油炸等。 改变行为,细嚼慢咽,清淡饮食,少去赴 宴,八成饱,马上放下筷子,离开桌子。
①注意
总热量控制轻体力劳动所需热能为40千卡/公斤 中体力劳动所需热能为45千卡/公斤 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占 蛋白质 脂 肪 50--60% 12--20% 20--25%
②中老年人所需热量减少百分比
40~ 5%
50~
60~
10%
20%
70~
30%
③肥胖者所需热量相应再减少
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40 mg/dl))
<0.90
(<35 mg/dl)
<2.58
(<100mg/dl)
3.15~3.61
(121~139mg/dl)
>3.64
(>140mg/dl)
正常高限或临界水平时,应注意生活方式改变,合理膳食
2.治疗 他丁类 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TIA 治疗目标: LDL-C < 100mg/dl 烟酸及贝特类 TIA患者,HDL-C偏低者
● 手术:胃缩小手术
四、脑血管病的定义
发病机制
常见病因
脑血管病定义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 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功能障碍,是更为广泛的 概念,包括急性和慢性CVD,以及其它特殊类型的CVD,如 CADASIL和MoyaMoya等。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 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被定义为由于中 枢神经局部缺血或出血而产生突然的脑神经功能障碍。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卒中定义是由于血管问题而导致的剧 烈的神经性失调并伴有神经中枢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 定义为至少持续24小时的神经性失调并由于颅内出血或蛛网 膜破裂出血引起的,或由于大脑某部分的血管供血部分或完 全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的破坏。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 患。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 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55岁后每10年增 加1倍。所有卒中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 卒中发生率: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2.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卒中发生率大约高30%。在每 个年龄组的发病率:男性>女性。 3.家族史 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卒中的一个因素。 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脑卒中或心脏病时< 60岁即为有家族史。
①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吃多了无益,有害
健康。 ②不吃不喝白来世上---吃喝适度,保持健康。 ③啤酒肚,富态有风度---肥胖是祸,不是福。 ④对剩饭菜,吃了是自己---每顿吃八成饱,少做。
⑤遇事不开心,可以听音乐,上公园,散步或垂钓、
休闲、锻炼、倾诉都可排解。 ⑥信心、交流、沟通、鼓励。
制定目标
• Dr. Lee suddenly fell ill on Saturday at a luncheon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 official who was present said. He suffered a stroke and doctors performed emergency surgery to remove a blood clot in his brain, the organization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