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_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18d58b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b.png)
【复习备考】二轮复习: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一)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bafddfa89eb172ded63b7c7.png)
高中语文:散文文本鉴赏评价【考点解读】“鉴赏评价”是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语文试卷凡是考查散文阅读,必然有鉴赏评价的试题,因此,我们必须理解考点含义,熟悉考查范围,清楚命题内容,了解命题规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评价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它包含两个小考点:理解散文关键句子;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
高考试题有时考查其中一点,有时两点都考。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散文语句的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要分析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探究关键语句在表达主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根据上下文分析的,有时也要站到全文的高度,根据文章的主旨来具体领悟语句的含意。
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体现,多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手法。
散文语言具有音乐美。
作家在散文作品中总是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的真情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它包含两个小考点:①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
散文的形象,主要是作品中的意象,也有人物形象。
比如,试题中的“雪”就是一种意象,它在文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
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109cea0116c175f0e485b.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一、考点解读《考试说明》对散文阅读的要求有:分析综合(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近年选取的散文篇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的人性的永恒光芒,因此在命题考查时更多考查考生对文本意蕴的探究能力,而不仅停留在对主题的概括、主旨的把握上。
题型也出现了比较灵活的个性解读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二、知识梳理(一)各类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但为应考方便,本书将其分为四类:1、叙事类:以写人记事为主。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讲究以小见大,常以若干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形散神聚;取材于真人真事,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细微,耐人寻味。
2、借景抒情类: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按照空间变换顺序,移步换景,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3、托物言志类: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其文蕴义含蓄,阅读难度较大,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议论类:以发表议论为主。
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用文学形象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义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往往人题较小,具有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考点41 品味散文的语言-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41 品味散文的语言-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1c92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4.png)
考点41品味散文的语言品味散文语言主要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就是分析、理解那些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把握它们对形象刻画、事件叙述、结构安排、表达主旨产生的作用。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句(重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
鉴赏语言特色类题型,其命题角度多为局部的,也有从整体上考查的。
局部语言赏析题也是从词语选用(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文言语,是使用成语还是引用古诗文)、句式选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修辞手法(主要角度)、语言特色四个角度切入的。
不过,还有一个角度虽不常见,但须关注,即语言之美。
可考虑汉字声调的平仄相间,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叠词、单音词的妙用及押韵等问题。
当做到以声传情时,语言就具有了声韵美和情韵美。
文章整体语言的赏析虽也从上述方面切入,但更多的是从语言风格角度切入的,如生动形象、质朴平易等。
考点1理解词语含义和赏析词语【考点精讲】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
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指自行车等,“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
它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
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
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
如何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如何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a002bcc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如何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散文讲究文采,取材广泛,要真正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理解和分析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令人玩味又有文采的重要语句语句。
所谓“重要语句”,指的是在文章中对于思想内容的表达和结构层次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的语句,如首括句、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指的是基本义、象征义、引申义、修辞义等。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之别。
“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
其次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深层含义),即在一定的语境句子中的临时意义。
这一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
那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紧扣主旨,仔细斟酌事实上,要想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了解。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气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要想理解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应紧扣住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这个主旨。
(1)句中的“长不大的孩子”是指生活舒适、安逸的孩子,缺乏一种坚强,而大西北的艰苦会使他们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从而长大成人。
(2)句是用南方与大西北进行对比而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南方有的只是精致之美,缺乏大西北所独有的壮美与粗犷。
参考答案可拟定为:(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南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
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二、联系语境,瞻前顾后就是将题干中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再仔细品读题干的具体要求,精读划定的语段区间,抓出答题的要领,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将答案表达出来。
散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
![散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be1f8053be23482fb4da4cd5.png)
(1)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2)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 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 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 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 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 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
义的理解,也包括对词语运用的目的、意图和效果的理解。
考试中的词语理解题一般不会对词语的“一般意义”进行考查,考查的主要是:指 示代词的指代内容,重要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某些词语的临时性指代意义,某些词 语意义在文中具体的体现,隐喻性或象征性词语的文中寓意,修辞性词语的文中含 意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属于 “重要”或“精彩”的语句呢?所谓精彩语句,主要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 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 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 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
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
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
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5182de4028915f804dc282.png)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参考答案:(1)①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 情怀的伴奏者;②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 受与情怀。(2)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 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 朗的天气了。
-8-
典题举例
-3-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 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 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 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 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 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 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 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脉梳理文章开篇扣题,谈论“听雨”的三个条件。然后写六月的 一场雨,并由此回想起自己与雨有关的三段回忆:在雨水锈满青苔 的老城的时光岁月,在边界山区农村冒雨“搞社教”,在陕北秃山峁的 劳作日子。这三段回忆既有苦味也有温馨。作者将自己对雨的解 读与所经历的往事关联起来,真正达到了寓情于景。
-10-
典题举例
技巧总子含义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 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⑤句子表达 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1.明位置,体会结构句 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 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 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义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义,需要 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义,需要 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品味语言艺术)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品味语言艺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5c809d69dc5022aaea00d6.png)
具有音韵之美, 的月下之境,“
合,动词和
深层 义
景物描写折射出复杂 心态:不希望过于激 烈的行为,向往和平
宁静的生活。
突破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
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 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的 表 意 特 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后标题所产
点 生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所具有的临时意义。
分 析 标 题 “表层义 ”指标题自身的含义, “ 深层义 ”指标题在文中的含义 ( 主要指特定
“三义”
义、比喻义等 ) , “主旨情感义 ”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
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 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 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 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
突破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丰富含意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 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
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一、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的含意
1.含蓄句→由表及里
理解句意时,一般需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表层义”,联系语境,即可获取关 键信息。 表层意义 句内意义 句子表面的意义。 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 义等。
表现手法的语句
![表现手法的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df13cc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0.png)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
“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0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的语句: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0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
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
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
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
湖南省08、09、10、12年涉及。
高考回眸:
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阅读以下高考题(详见复习卷)总结该类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赏析文中的某个句子。
01
02
如(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忆韦素园君》(2012年湖南卷)
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的作用
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的作用
语句位于文章末尾的作用
从“结构上”入手:
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如余秋雨《都江堰》一文,第一段为:“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2.3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3.2.3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https://img.taocdn.com/s3/m/a3902b8e6294dd88d0d26bac.png)
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位置醒目。
文段的首句、末句、过渡句。
(2)精辟凝练。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哲理句。
(3)含蓄隐晦。
此类句子表意隐蔽,意在言外。
“丰富含意”是指文学作品中,一个句子除其基本含意外,往往还有特定含意和深层含意。
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句子的特定含意,是指句子在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概括意义和警策意义;而句子的深层含意,是指句子的双关义、喻指义、象征义。
这些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语言表达艺术”是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它包含三个要素,即表现手法、语言特征、表达效果。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段之一,一般具有形象化、凝练含蓄、感情色彩强烈等特点。
1.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2.几种“重要语句”的答题步骤(1)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通过对高考题目的考查,我们发现对重要句子的考查多数是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因而,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一定注意把握重要句子的关键之处,找到句子的关键之处也就意味着把重要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这在重要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找关键+巧分析+组答案。
(2)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高考现代文重要句子考查,很多时候句子是带有特殊的表现手法的,我们要从表现手法入手,先对手法进行还原,然后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情感。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还原手法+作用+情感。
(3)结构复杂的句子有的句子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越是复杂的句子越是容易搞混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类题目进行处理时要化复杂为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容易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找出答案。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复杂句子简单化+找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3.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1)形象化: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954f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6.png)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
2.掌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1.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3)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所谓“精彩语句”是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如意蕴丰厚的哲理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韵味深长的语意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等。
2.考向动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看,文学作品中语句的“含意”具有的共性是文学性强,“文学性”一般是指“形象感”与“鲜活感”,多用来表示“形象”或“场景”。
品味语言,就是看看文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该考点可能会就重要语句或精彩语句在结构、作用、内容、表达、特点等方面设置考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能力层级为D.设题形式多为:1.作者为什么要用某词及其好处;;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 技巧点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突破途径1.聚焦动词,选点切入。
“动词”具有两个特点,那就是“形象化”“动作化”。
2.明晰位置,强化意识。
重要词语的位置一般在:文章首段,“首句标其目”;文章末段,卒章显志;文章过渡段,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因此,在阅读时要高度重视“题目”“首段”“末段”及“过渡段”。
3.理清文脉,聚焦过渡。
解读文章时要高度关注过渡语句(段)中的动词或副词。
这样既可理清文脉,也可品评妙处。
4.注意“双关”。
即解读词语或句子时可从“双关”方面入手。
因为一般“精彩”或“重要”的词句,大多具有“虚实”两重含意的特征。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bf2b78376baf1ffc4fadb1.png)
结合主题
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理解重要词语
思考角度
一抓两结合,理解重要句子 方法解说
关键词,就是句中表情达意的核心词语,只要能确认它的意义,整个句 抓关键词 意就迎刃而解了。它可能是句子的主干,也可能是修饰语;可能是一般
用法的词语,也可能是特殊用法的词语
这里的“语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下句;二是段旨;三是全文主题 结合语境
思想
一是结合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手法
二是借助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一)比喻意义: 所谓比喻意义,就是作者
使用比喻修辞格而产生的句子 的临时含义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 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 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 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 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 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 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 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08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 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 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 正的旧溪山书院已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 影。
本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林带 比喻成海洋,形象地 写出了林带的宽广, 表达了作者由荒凉的 戈壁滩突然见到绿色 林带的惊喜之情。
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上课)ppt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上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03725e561252d381eb6e1a.png)
• 20.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 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
•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 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 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 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 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 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 传”。
• (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 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 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 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 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 壮生成的绿洲。
解题分析:
• (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 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 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 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 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 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 些品格。
【参考答案】(4分)答题要点: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 带来的烦燥心绪。(写出思念家乡得2分,写出平息城市 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得2分)
(三)从分析句子在文中位置入手
• 重要的句子(如总起句、段首句、过渡句、 中心句、总结句、抒情议论句等)往往在文 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 时,可先考虑它在文章中或语段中处于什 么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间,确定基 本含义。
•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 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 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 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1)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ab3ae72f01dc281e53af088.png)
高三散文阅读教案(1)【考纲解读】了解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专题突破】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情,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一、词语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
![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98aff3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a.png)
(2016·江苏省泰州中学质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14.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 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 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 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 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 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 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 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 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 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 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 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 不是因雨而起。
小结 解题思路:
第一步 找准位置 第二步 对应分析 第三步 组织答案
(2016·江苏省泰州中学质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12.文章开头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 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答:它是全文的总领句,呼应题目,引出下文;运用对 比手法,为下文赞扬麦子和农民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 注意。
小结 解题思路:
第一步 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第二步 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第三步 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
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
(2015·北京卷第25题,文本《说起梅花》见第 136页)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 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沈括评杜甫《古柏行》杜甫的《古柏行》开头有这样几句:孔明庙前有古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采气接巫峡长,月出淡通雪山白。
对“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两句,宋代科学家沈括评论说:四十围乃是径七尺,而高却有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你觉得沈括的评论对不对?答案沈括的评论不对。
一是认定“围”是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从而推算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而高却有二千尺,于是武断地指责“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不对。
杜诗中的“围”是表示两臂合抱的圆周长。
“四十围”乃一百二十尺,即直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是合适的。
二是杜诗“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中的“四十”、“二千”并非实指,而是数字的夸张,用来抒发诗人崇拜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感情,而沈括着眼于数字的真实性,也是不妥当的。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才子赵树理汪曾祺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
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
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
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
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
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
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
他写稿大概不起草。
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
考虑成熟,一口呵成。
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
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
他是负责发稿的。
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
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
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
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
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
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
”他才有点选择。
他爱喝酒。
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
他和老舍感情很好。
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
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
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
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
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
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
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
从句子结构来说,两句都多用短句,语言简练。
从用词上看,①处连用形容词“高”“长”“细长”,语言简练而形象;②处连用动词“唱”“念”“拉”“走”等,生动而传神。
答案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
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
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评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难度较大。
语言特色的鉴赏角度常见的有:用词、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
其答题步骤为:(1)结合语句分析其用词特点、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2)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听课记录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评析细节描写。
首先要在文中找出两例精彩的细节描写,然后先评后析:“评”就是评价细节显示出的行为特点,“析”就是分析此种行为特点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答案(示例)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
”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
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评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难度较大。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或环境的细微之处进行的描写。
精彩的细节描写,能突显人、物或环境的特征,增强感染力。
评析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其步骤有三:①呈现细节描写,②评价细节描写显示出来的人或事物的行为特点,③进一步分析细节描写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3.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首先要分析其层次:“赵树理很有幽默感”是中心句;下面分三层表现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感与老舍的不同,赵树理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时的幽默感,在抨击时事时的幽默感。
在此基础上,可以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分析此段的内容反映出赵树理的什么性格和形象特点。
答案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评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分别为C级和E级。
难度较大。
概括主要内容这类题型的答题步骤为: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②分析层次的关系,提炼主要内容,舍弃次要内容;③整合层次内容。
切入不准,表达不透(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阅卷中,发现本题失分主要在于考生不知道“语言特色”该从哪些角度去作答,以至于没有目标,只讲套话,乱答一气,由于切入不准,答案自然就不得要领,失分也就是必然的了。
错因分析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言特色应指哪些方面,这样才能从相应的文段中找到相应的语言特色。
答题时,不能只讲套话,使用几个术语,更为重要的是要联系具体文本,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对文段的语言进行鉴赏。
语言表达特色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的材料;(2)多角度描写;(3)修辞手法;(4)色彩方面;(5)动静方面;(6)用词准确形象生动;(7)点面结合;(8)细描和白描;(9)句子结构(长句或短句)。
此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
从句子结构来说,两句都多用短句,语言简练。
从用词上看,①处连用形容词“高”“长”“细长”,语言简练而形象;②处连用动词“唱”“念”“拉”“走”等,生动而传神。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天津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屋楚岩①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
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
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
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
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③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
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
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
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
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