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述“鸟的天堂”进入了三种不同的情境

合集下载

《鸟的天堂》的读后感

《鸟的天堂》的读后感

《鸟的天堂》的读后感《鸟的天堂》的读后感1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千鸟竟飞、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和茂盛的大榕树。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见一只鸟儿,第二次去用拍手声引来了千万只鸟儿。

为什么第一次去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次去就用拍手声引来了那么多只鸟呢?这是因为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下午,鸟儿们已经休息了,所以没有看到一只鸟儿。

第二次去是早上,鸟儿还在睡觉,拍手声把鸟儿惊了起来。

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是鸟儿的小世界,他们互相帮助,才能生活在这里。

这里是鸟的一个乐园。

这棵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有许多枝干垂到水里。

大榕树正在长得茂盛的时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缝隙!一棵大榕树就是一个鸟的世界,使我想起了佛教说过的一句话:“一沙一世界。

”如果一粒沙子都是一个世界,那么,说明一棵树、一个小石块都是一个世界。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的载体。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不应该破坏环境,不然我们就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了。

《鸟的天堂》的读后感2《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翻飞,百鸟欢腾的热闹景象。

作者第一次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

他没看见鸟,只见到高大,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写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以为有许多株,再写近看榕树的根是那么庞大,枝干和叶是那么旺盛,勃勃生机。

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作者第二次来到大榕树,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他见到了百鸟争鸣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各种姿态——扑飞,扑;最后,又专门写了一只歌声美妙的画眉鸟。

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鸟在“天堂”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景。

作者赞美这棵美丽的大榕树啊,的确是鸟的天堂。

什么是“天堂”?天堂: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天地,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鸟的天堂课文精讲

鸟的天堂课文精讲

鸟的天堂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鸟的天堂》的段落划分有多种方式,以下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划分方式: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至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文章赏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通过对大榕树的描写,呈现出一幅美丽静谧的画面。

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榕树的形态、颜色和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神奇的森林中。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种敬畏和尊重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中。

文章通过对群鸟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景象。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鸟儿们的自由自在和快乐,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活力。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鸟儿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这种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文章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文章中,作者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侵犯。

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文章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极具艺术感染力。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文章还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让人倍感愉悦。

《鸟的天堂》是一篇极具艺术价值的散文,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鸟的天堂》是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阅读理解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鸟类保护区——黄龙鸟类保护区的情况。

文章通过描写这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区内的守卫者和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等方面,让读者了解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鸟类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章的主题是“鸟的天堂”,通过描写黄龙鸟类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鸟类资源,来表达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黄龙鸟类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山区,是一个海拔较高的地方。

文章中介绍了保护区内的高山、峡谷、瀑布和溪流等自然景观,还说到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鸟类保护区的自然环境,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鸟类保护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样而美丽的。

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保护区内的守卫者。

这里的守卫者是指鸟类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

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专门保护鸟类资源,让更多的鸟儿在这个区域里生存和繁殖。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鸟类保护区的守卫者的工作情况,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鸟类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在鸟类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

这里介绍了鸟类保护区内一些特别珍稀的鸟类,比如金丝雀、白眉莺、白腰朱雀等。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鸟类保护区内的鸟类,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所拥有的种类丰富的鸟类资源。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强调了保护鸟类的重要性,让读者明白保护鸟类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通过黄龙鸟类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努力,文章还让读者认识到了我们国家在鸟类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学习到鸟类保护的知识,包括鸟类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如何保护鸟类资源以及我国在鸟类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

其他知识点还涉及到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区内的鸟类生态环境、异地物种的异质性认知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丰富多样,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

23鸟的天堂课文总结

23鸟的天堂课文总结

23鸟的天堂课文总结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描绘了广东省河阳县的天马村,一个被茂密的榕树覆盖的小村庄。

作者巴金在文章中通过描绘榕树的巨大生命力,以及鸟儿们自由自在地在其中生活的场景,传达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叹。

在总结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关于天马村的介绍。

文章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这个隐藏在大城市背后的静谧小村,一片自然、朴素的乡村画卷。

这个部分详细地描绘了小村的自然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重点展现了那颗生机勃勃的榕树。

这颗榕树经过百年的生长,已经根深叶茂,成为了一个“鸟的天堂”。

巴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榕树的枝叶交错、根系盘旋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

最后,描写了鸟儿的热闹场面。

当太阳落下,鸟儿归巢,整个榕树被鸟儿的叫声包围,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巴金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鸟儿们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声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场景之中。

总的来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通过对天马村和榕树的细致描绘,以及对鸟儿热闹场面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它激发了读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鸟的天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鸟的天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鸟的天堂》阅读练习及答案鸟的天堂又见鹭鸶(节选)陈忠实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我突然瞅见了鹭鸶,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有一大片蓊郁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一对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zhízhú),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

那姿容端正的是一种仙骨的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几头牛儿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的坐在草地上玩扑克。

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记得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

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鹭鸶又在田埂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第7期)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放纵无顾忌。

()(2)慢慢地走,徘徊不前。

()2.“哦!鹭鸶又飞回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号,可以读出作者()的心情。

A.惊讶B.惊喜C.惊吓3.从画线句中,你能看出鹭鸶的什么特点?4.选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回忆。

他回忆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1)恣肆(2)踯躅2.B3.从画线句中,我能看出鹭鸶的高贵、优雅、不俗。

4.示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时,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这三个时间段看到的鹭鸶,表达了对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期盼。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课文分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课文分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课文分析《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后被选为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课文概述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二、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1. 环境描写:•第1~4自然段:从作者与朋友晚饭后划船出游写起,描绘了晚霞、河流、石子路和小船等景物,为后文遇到大榕树作铺垫。

•第5~8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初见时,作者以为它是许多株榕树组成的,但走近后发现它其实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绿叶层层叠叠,生命力旺盛。

2. 情感渲染:•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榕树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第9自然段提到这里是“鸟的天堂”,但作者并未看到鸟,给读者留下悬念。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1. 环境描写:•第10~11自然段:描述了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

阳光照耀在水面和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

•第12~13自然段:刻画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影、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

2. 情感渲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第14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突出“我”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三、艺术手法1.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大榕树静态美和群鸟活动动态美的不同特点。

2. 细腻描写:•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榕树的形态、颜色、生命力等特征,以及群鸟活动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拟人手法:•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将大榕树和鸟儿赋予人的情感和生命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鸟的天堂鸟儿无疑是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以其美丽多样的外貌和动听悦耳的鸣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当我们谈到一个由鸟儿构成的天堂时,也许你会想到一个美丽的花园或是一个宽阔的草原。

然而,在这座名为“鸟的天堂”的地方,它与我们所想的完全不同。

地理位置“鸟的天堂”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独立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市郊区。

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拥有广阔的草原、湖泊和河流。

森林覆盖率也相当高,为各类鸟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

物种多样性“鸟的天堂”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鸟类物种。

据统计,这里已经记录到了400多种不同的鸟类,其中一些是极为罕见和濒临灭绝的物种。

例如,华丽的金丝雀和神奇的白尾沙鹛就是在这个地方重新被发现的。

这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塔什干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这里四季分明,温度适宜,湖泊和河流的存在也为鸟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

此外,这里的植被丰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各种栖息环境。

保护与观测鸟的天堂不仅仅是一个鸟类物种的乐园,更是塔什干市一处为鸟类保护而努力的地方。

政府部门和当地社区将保护鸟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监测和保护这里的鸟类。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爱好者蜂拥而至,欣赏这里壮观的迁徙场景。

他们以自然保护区为基地,通过观测和摄影等方式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图片和数据,为鸟类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育意义“鸟的天堂”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它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当地政府和学校积极推动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展览,向公众传达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提倡人们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同时,学生们也在“鸟的天堂”中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活动,亲身感受到鸟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奇妙之处。

这些经历不仅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也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结语“鸟的天堂”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它以其丰富多样的鸟类物种吸引着众多的鸟类爱好者和自然保护人士。

《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

《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

《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篇1课内语段品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3)这一句话中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叫飞扑2.鸟的天堂群鸟争鸣的热闹情景3.(1)大榕树(2)B (3)鸟的乐园《鸟的天堂》阅读以及答案篇2《鸟的天堂》选段(7分)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人教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鸟的天堂》课文原文及赏析《鸟的天堂》课文原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我和朋友们跳上一只小船,船夫拿起竹篙,轻轻一撑,小船就缓缓地向前漂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儿在平静的水面上滑行,三支桨有节奏地划动着,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船尾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我们坐在船舱里,观赏着两岸的风景。

河边的树木郁郁葱葱,一丛丛,一簇簇,像绿色的屏障,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忽然,我看见一棵大树,那棵树真大,枝干粗壮,树冠茂密,像一把巨大的伞。

船夫告诉我们,这就是“鸟的天堂”。

我抬头一看,只见无数的鸟儿在树上飞来飞去,有的在筑巢,有的在觅食,有的在唱歌,好不热闹。

那情景真是壮观,仿佛是一个天然的鸟的乐园。

赏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经典课文,通过描绘作者和朋友们在傍晚时分乘船游览“鸟的天堂”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课文首先以夕阳西下的景色为背景,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乘船游河的过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河水、船只、桨声等元素,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描绘“鸟的天堂”这一主题时,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大树比作“一把巨大的伞”,将鸟儿的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鸟儿们的快乐和自由。

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既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对于培养小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讲解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讲解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讲解一、课文背景《鸟的天堂》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以及生活在其中的鸟儿们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

二、课文主题《鸟的天堂》的主题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处。

作者通过描绘大榕树和鸟儿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同时,作者也通过这篇文章,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课文结构《鸟的天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的情景,为下文描写大榕树和鸟儿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这一部分详细描绘了大榕树的景象,以及作者和朋友们对大榕树的感受。

大榕树的庞大、茂盛、绿意盎然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鸟儿们在“鸟的天堂”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们的动作、声音和神态,让读者感受到了鸟儿们的活泼和快乐。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鸟儿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四、课文特点语言优美:巴金先生的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他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大榕树和鸟儿们的形象栩栩如生。

情感真挚:巴金先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文章中表露无遗。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主题深刻:巴金先生通过这篇文章,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个主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五、课文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欣赏文中对大榕树和鸟儿们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学习并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进行表达。

难点: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学习并运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和表达。

六、学习方法与建议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_8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_8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导读: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阅读导引
读完此段课文,细心的同学定会发现作者通篇洋溢着对生命的赞美。

从“河面宽”到“河面变窄”从“许多株”到“一株”的争论从“逼近榕树”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们会徜徉(chángyáng)在作者笔下的生命“河流”中,驾起“生命之船”,体验品味大榕树的生命活力。

透过以上词句,同
学们一定会享受到大榕树给我们的启迪——生命真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鸟的天堂分段

鸟的天堂分段

鸟的天堂分段鸟的天堂,巴金著散文,是一篇记叙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分段,供大家阅读!鸟的天堂分段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鸟的天堂课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来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语文课文《鸟的天堂》节选赏析

语文课文《鸟的天堂》节选赏析

语文课文《鸟的天堂》节选赏析语文课文《鸟的天堂》节选赏析《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店铺带来的语文课文《鸟的天堂》节选赏析。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

我们也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们注意地看着。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棵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鸟的天堂》〕边读边悟:带着惆怅与遗憾的心情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两句巧妙而自然地把描写由静态转入了动态,引得“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作者以简短明快的语言,疏密有致的句式,由声到形,由形到色描绘了群鸟鼓噪的喧闹场面,抒发了炽热挚爱的情感:既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言鸟的数量多,又简练地概括了鸟儿大小不一、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三个“有的”排比句式渲染了群鸟争鸣、展翅飞翔、姿态各异的热烈气氛。

由于鸟儿太多,飞得太快,以至眼睛“应接不暇”。

此时,锐敏的作者迅捷地摄取其中一鸟作为特写镜头,以实补虚,由“面”到“点”叙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仍站在“小枝上兴奋地叫着”活脱脱地展现了鸟儿的可爱,以及鸟儿们在“天堂”里无忧无虑活动的情状,言尽了“天堂”的动态美,透露出一片欢悦活泼的生机,这样就生动传神地组成了一幅既完整又具体的群鸟嬉戏图!《鸟的天堂》片断赏析片断一:新颖的导入。

《鸟的天堂》难段讲解

《鸟的天堂》难段讲解

《鸟的天堂》难段讲解
【课文第三部分】
这部分由第十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讲的是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先说明又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是早晨,“周围是静寂的”。

然后由静而动,接着讲众鸟活动的情景。

两个“到处”,讲鸟的数量多,满眼都是;“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讲鸟的种类多,体形不一、毛色各异;“有的……有的……有的……”讲出了鸟的动作千姿百态。

最后讲“我”观看这壮观景象时的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令人“目不暇接”,这美丽、奇妙的景色令“我”不忍离去。

本段最后具体写一只机灵、可爱、富有生命活力的画眉鸟,反映了“我”的美好情趣和愉悦心情。

总的看来,这一部分由四个自然段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10、11自然段叙述“我”与朋友第二天早晨又经过“鸟的天堂”,第12自然段写众鸟纷飞的景象,第13自然段主要表达“我”的心情和感受。

所有内容都是以“鸟的天堂”为中心展开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解读鸟的天堂

解读鸟的天堂

解读鸟的天堂
房县红塔镇付畈小学——邱燕君
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中,出现了五次“鸟的天堂”,其中前四次鸟的天堂都打了引号,学生们对鸟的天堂的理解有些困难,我的看法是:
第一次,鸟的天堂打了引号,是朋友向作者介绍那棵榕树是“鸟的天堂。

”作者对朋友的介绍有所怀疑,为后面描写鸟的天堂埋下了伏笔。

但到了榕树跟前看了之后,确实没有看到一只鸟,证实了作者的怀疑,鸟的天堂是虚假的,名不副实。

这里是第二次提到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第三次提到鸟的天堂,是作者路过那棵大榕树——鸟的天堂,这次作者提到鸟的天堂是借代,是指那颗大榕树。

第四次和第五次提到鸟的天堂是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四次鸟的天堂打了引号,是指那棵大榕树。

第五次没有打引号,说的是那棵大榕树确实适合鸟生存居住,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在这里名至实归。

这是本人一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鸟的天堂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表达方法1。

排比开头,展现茂密葱茏的热带雨林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活泼小鸟,一气呵成, [gPARAGRAPH3]蓄着强烈的抒情意味。

2。

以鸟喻人,动静结合。

写雨林中的树“是个住满鸟的王国”,点出了“鸟的天堂”这个总名。

接着用“成千成百”、“挤挤挨挨”两组短句,极写雨林中的树多而密。

然后又用“不见天日”、“不见阳光”这样的长句子,极写树林里的阴暗,这就从静态上突出了雨林中的树木遮天蔽日的特点。

最后以一个特写镜头,写了几只鸟在静谧的大榕树上欢乐歌唱,使画面充满生机。

3。

定点描绘与移步换景相结合。

先用一个“有的……”句式,从远到近,写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鸟,再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了它们的动态美。

然后由高到低,移步换景,分别从“树梢”、“枝头”、“树根”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写,给人空间感和立体感。

4。

想象丰富,联想自然。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用“孩子”、“洗澡”等词语,把雨林里的鸟儿当成了人来写,显得那么活泼可爱,具有了一种人性美。

5。

语言优美,简洁凝练。

全文充满着一种抒情的美。

以上是对《鸟的天堂》表达方法的赏析。

三个比喻,写出了大榕树枝干的特点和各种各样的鸟儿栖息在上面的生动情景,用排比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我”站在树下抬头仰望的情形,赞扬了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表现了作者的愉快之情,接着又写到:“鸟的天堂”的特点就是绿色多,绿色多得有层次,作者把绿色比作“绿烟”、“绿雾”、“绿潮”、“绿原”、“绿洲”、“绿伞”等等,显示了作者知识的丰富,又把大榕树的“茂盛”写得非常形象,十分贴切,为读者创造了一种浓郁的氛围,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课文引入部分设置了悬念:有一种奇特的鸟,它们的巢筑在树上,远看好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于是本文告诉了读者,这种鸟叫“小雨点”,又称“小杜鹃”,文章还写了鸟的其他特点,如:歌声婉转、食量很大、耐饥饿等,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文章的末尾处,写到了鸟的粪便——鸟的天堂是“最最干净的地方”。

《鸟的天堂》课文怎么理解

《鸟的天堂》课文怎么理解

《鸟的天堂》课文怎么理解
《鸟的天堂》课文怎么理解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鸟的天堂》〕
阅读导引
读完此段课文,细心的.同学定会发现作者通篇洋溢着对生命的赞美。

从“河面宽”到“河面变窄”煷“许多株”到“一株”的争论煷“逼近榕树”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们会徜徉(chángyáng)在作者笔下的生命“河流”中,驾起“生命之船”,体验品味大榕树的生命活力。

透过以上词句,同学们一定会享受到大榕树给我们的启迪——生命真美!。

(NEW)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鸟的天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NEW)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鸟的天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鸟的天堂》课文原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述“鸟的天堂”进入了三种不同的情境
一、初述“天堂”:以“灌”为主,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第一次执教“鸟的天堂”是在1993年。

当时的教学设计摘要如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问: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挂图的景色?(1)理解“不计其数”,体会榕树的美丽。

设计的问题,一是“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枝上又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说明了什么?二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体会观察方法。

作者采取由远及近的方法,依次通过对树的枝干、根、叶的细致观察、描写,使人感到“大”中之美。

(3)朗读。

把“大榕树”的静态美渗透到读的要求中。

2.由“应接不暇”,体会鸟的数量多与种类多,学习动态描写方法。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一个描写鸟多的词(应接不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3.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意思。

(1)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没有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我通过研读教学大纲和参考,确立了“反复朗读,深化单元训练重点,提高训练质量”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体会其含义,并学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教学是典型的注入式教学——“灌”,教材、教参和依此预设的教案是课堂的最高主宰。

这样的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开发;突出了“教”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的作用。

学生是被我“灌”懂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学生都做了教材、教参的“奴隶”。

二、再述“天堂”:以“导”为主,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2001年,我以“导”为主,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揭题质疑。

“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导读感悟。

(1)抓住段落,整体感知。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作者写的两次去鸟的天堂中的哪一次,并陈述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品读领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榕树或鸟的句子,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

在交流中,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住情感,赏读感悟。

引导学生先自己赏读,再在小组中读。

最后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赛读。

3.仿写练笔。

结合课外静态、动态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景物的短文。

“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这次,我以“导”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句段进行品读,欣赏、感悟自然的美,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贞和灵性的世界。

三、三述“天堂”:以“人”为主,带着学生发展能力
第三次执教是在2010年。

这次设计,我以“板块教学”为主。

1.说“天堂”,猜读想象。

从揭题入手,理解“天堂”,并猜猜课文会写什么。

2.看“天堂”,读懂自然之美。

(1)走近榕树。

抓住“真是一株大树”“不可计数”“卧”“一簇”堆“缝隙”等重点词句组织学生品读,感受榕树的奇特与美丽。

(2)走近鸟群。

抓住“应接不暇”,组织学生体会鸟活动的热闹场面,感受天堂的动态美。

3.赞“天堂”,读懂表达之美。

抓住课文叙述的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静态写榕树,第二次动态写鸟的活动,体悟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写“天堂”,练笔表达。

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

在大力发扬旅游业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上完这堂课,我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后记”:这次教学让我领悟了“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内涵。

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改变了过去一味地灌输、忽视生成、缺乏“生本”意识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