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春望》公开课
《春望》《望岳》课件
![《春望》《望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d16c0ba6c30c2259019edc.png)
•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哲理?
研 读 诗 歌
• 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登攀、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拓展延伸:五岳是哪些山峰?
•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 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 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 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它是什么山?
它,古称东岳, 又名岱山、岱岳、岱宗、 泰岳,为五岳之 首。 它,拔起于齐鲁 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 里。主峰突兀,山势险 峻,峰峦层叠,形成 “一览众山小”和“群 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d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沦陷
疏通文意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已沦陷,但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降临京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茂盛,这 里指乱草 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鲜花反而痛哭流涕; 叹恨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反而胆战心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不断,一直到了眼下的三月,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值 简 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稀疏
头发都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稀疏,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c165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f.png)
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2、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以读促思以思导读;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探究,品读分析3、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三、预习作业上网收集资料,了解杜甫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杜甫诗歌的风格。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由朱德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者千秋”引出作者杜甫。
2.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望岳》《春望》(二)、朗读《望岳》,初步感知1.指名朗读杜甫的《望岳》。
2.个性化朗读。
(1)老师在学生读完后略作鼓励性评价并提问:如果你是杜甫,你在朗读这两首诗时,处理方式是否会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讨论并交流,看如何朗读,才是你心中的“杜甫原声再现”。
(2)交流品味,感悟意境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感情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明确:这首诗都写望中所见,写《望岳》时,二十多岁的诗人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意气风发,面对泰山,诗人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誓言。
年轻的诗人要攀登人生的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充溢于字里行间。
所以朗读本诗时,应读出诗人青春勃发的豪迈之情。
3.欣赏录音朗读4.师生共同交流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1)朗读技巧(2)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正确把握。
5.男女生分别齐读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朗读《春望》 1.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人生经历及所见情景各不相同。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1870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0d.png)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掌握《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望岳》和《春望》两首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和《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对《望岳》和《春望》进行详细解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6. 课后作业7. 拓展延伸推荐杜甫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的意境美。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杜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望岳》和《春望》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
《春望》《望岳》参考课件2
![《春望》《望岳》参考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b1a8a00b844769eae009ed86.png)
考 考 你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蕴 着 山
、“
, 生
、勇 、
山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 诵
望
岳
---杜甫 杜甫
给标上颜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望岳》《春望》 》《春望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复习目标
• • • • 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评价。 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评价。 背诵、默写古诗文名句。 背诵、默写古诗文名句。 能准确翻译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能准确翻译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通过练习,提高做古诗文习题的准确率。 通过练习,提高做古诗文习题的准确率。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 ?(主旨 表现战乱时的忧国、 表现战乱时的忧国、思家之情
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二)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 、 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诗句: 诗句: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 、 春望》一诗中, 事的忧伤, 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感时花溅泪 是: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3、《春望》中 、 春望》 , 浑欲不胜簪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 成的苍老之态。 成的苍老之态。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PPT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ec6cd016fc700aba68fcac.png)
18
内涵丰富众说纷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借花鸟之景抒__感_伤___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 因___感_时__伤__别_,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触景生情)
2
杜甫诗两首“七步 走”
《望岳》 《春望》
3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 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 第,漫游各地,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 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 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造__化__钟_神__秀__,_阴__阳_割__昏__晓__两句虚 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一)《望岳》
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 所展现的画面。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
理解性默写(一)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 诗句: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 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理解性默写(二)
1、《望岳》中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一__览__众__山_小__两句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课件(PPT-精)共30页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课件(PPT-精)共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aeeed3c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c.png)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课件 (PPT-精)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春望望岳教学课件
![春望望岳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46727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3.png)
春望望岳教学课件1.力求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意,掌握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导语:同学们,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今天有“唐诗,宋词”之说,而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又当数素有“诗圣”之誉的杜甫,他的诗歌可谓是写尽了人间的疾苦,世事的沧桑。
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两篇老杜的诗歌——《望岳》和《春望》,感受一下他的现实主义诗风。
2.走近“诗圣”杜甫(请一名同学朗读作者资料):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登高》等。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以便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1)力求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意,掌握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法简介:学诗三读法:诵读:解决生字词,做到熟读成诵;译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悟读:悟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授此法,为学生以后自学诗歌做好铺垫。
)1.诵读《望岳》:(1)注意正确读音:夫(fú)眦(zì)(2)朗读提示:停顿(二一二、二二一)、语速(适中)、重音(有轻重变化)、语调(热情奔放)学生齐读后订正字音;教师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指导并范读;学生自由读;找一个同学诵读并请学生点评;教师与学生合读,到达熟读成诵。
(通过以上屡次朗读,根本完成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并给学生今后诵读诗歌的技巧以指导。
)2.译读《望岳》(这一环节采用学生自学法):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描绘诗意,并思考:每两小句都是从哪个角度“望”的(比方高、低、远、近等角度)?都“望”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交流自学成果: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近望:神奇秀美、遮天蔽日(虚实结合、比喻)细望:高远、幽深极望:高大雄伟(学生自学,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又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5a9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e.png)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名篇欣赏——《望岳》教学目标:1. 了解《望岳》这首诗的作者与背景;2. 通过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望岳》的诗意和情感表达;2. 学习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把握古代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1. 课文:《望岳》;2. 课件:包括诗歌的文字内容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呈现《望岳》的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2. 解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语,并简要介绍《望岳》的背景。
三、分组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阅读《望岳》的诗歌内容,并试着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四、小结分享(10分钟)1.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解读,与全班分享讨论;2.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把握韵律、理解象征意义等;2.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再次审视《望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六、创作互评(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山水画,并结合《望岳》的诗意进行创作;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展示创作,并进行互评、点评。
七、扩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推荐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2. 提醒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写下自己的感想;2. 继续创作与《望岳》相关的作品,如诗歌、故事等,展示给全班。
【部编】2018人教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春望》《望岳》课件(公开课优质课件)
![【部编】2018人教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春望》《望岳》课件(公开课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cbe5717e21af45b307a8a3.png)
《望岳》
《春望》
民 间 疾 苦,笔 底 波 澜; 世 上 创 痍,诗 中 圣 哲。 满 眼 河 山,大地早非李唐有; 一 腔 君 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 ,是中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深 刻地反映了唐朝由 盛 走向 衰 时期的社会面 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 时代色彩和 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 “诗 圣” 。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 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 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 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第二种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触景伤怀 移情于物
情景交融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 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诗人感 时伤世的感情。可见:好诗的含蕴是非常丰 富的。
拓展延伸
请你从体裁、写作背景、思想感情等方面 比较《望岳》和《春望》的不同。
团队合作探究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 的角度不同。请写出作者分别是怎样“望”的“ 岳”,又分别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其中尾 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五言 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具体分析)
远望---泰山---绵绵不尽
望 岳
近望---泰山---秀美高大 细望---泰山---极高幽深
体裁:《望岳》是五言古诗;《春望》是五言律诗 。 写作背景:《望岳》和《春望》是唐朝由盛转衰的 过程。 思想感情:《望岳》透露一种远大的抱负,《春望 》表达一种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时代不同风格迥异:《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 ,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 怆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a4936251e79b89690226c8.png)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6c2d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7.png)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第一章:杜甫生平简介1.1 杜甫的生平背景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生平经历。
强调杜甫的生平对于理解其诗歌的重要性。
1.2 杜甫的诗歌创作简述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如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等。
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望岳》诗歌解析2.1 《望岳》诗歌背景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心境和创作动机。
2.2 《望岳》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3 《望岳》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如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等。
强调诗歌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春望》诗歌解析3.1 《春望》诗歌背景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心境和创作动机。
3.2 《春望》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意象。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3 《春望》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如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等。
强调诗歌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第四章:《望岳》与《春望》的比较4.1 诗歌形式上的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如韵律、结构等。
4.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比较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其异同。
4.3 诗歌艺术价值的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价值,如意象使用、修辞手法等。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讨论5.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2 讨论问题设计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诗歌创作背景与文化背景的探讨6.1 《望岳》与《春望》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探讨《望岳》与《春望》的创作背景,包括杜甫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等。
强调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6.2 唐代诗歌文化背景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文学风气等。
分析杜甫诗歌在唐代诗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分析7.1 《望岳》与《春望》的意象分析分析《望岳》与《春望》中的主要意象,如山、春、战争等。
《望岳》《春望》课件(上课用)
![《望岳》《春望》课件(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9f3dae680203d8ce2f249a.png)
精 读 悟 诗 情
诗题为《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而 且角度有别,试做分析。
望岳
杜甫
“望”的角度不同:
远望泰山参天耸立 近望泰山高大秀美 细望泰山情由景生 望中所感抒怀言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诵 读 知 大 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读 明 诗 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在齐鲁大地上,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作简要赏析。 1、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 景色”,“钟”在这里是“集聚、汇聚”的意思;2、 用“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 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 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
字音、停顿、重音、语气
练笔
对话诗人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 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可参考示例;也可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说一段话。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 处狂风暴雨中,你依旧倔强地绽放着,始终没有 泯灭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无数人的心灵因你 而点亮。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ppt公开课课件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ppt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7e3973783e0912a2162a6b.png)
Hale Waihona Puke 谈谈杜甫,导入新课我心中的杜甫
结合注释,初读感知
一会决荡阴造齐岱 览当眦胸阳化鲁宗 众凌入生割钟青夫 山绝归曾昏神未如 小顶鸟云晓秀了何 。,。,。,。?
望 岳
以“望”为线,研读诗意
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背景资料 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 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 赵一带漫游,《望岳》大约就写 于这一年。
背景资料 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离 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 到灵武,为平叛效力,途中却被 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作者感时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 传诵的名作——《春望》。
结合注释,初读感知
《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国忧民
以“泪”为线,感悟诗情
一会决荡阴造齐岱 览当眦胸阳化鲁宗 众凌入生割钟青夫 山绝归曾昏神未如 小顶鸟云晓秀了何 。,。,。,。?
望 岳
以“泪”为线,感悟诗情
泪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望岳:凌云壮志
春望:忧国忧民
守望 仰望
诵读全诗,升华感情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云壮志
浑白家烽恨感城国 欲头书火别时春破 不搔抵连鸟花草山 胜更万三惊溅木河 簪短金月心泪深在 。,。,。,。,
春 望
以“望”为线,研读诗意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以“泪”为线,感悟诗情
泪
以“泪”为线,感悟诗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望岳春望(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望岳春望(全国公开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91eaa56336c1eb91a375d84.png)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 杜 甫
《望岳》《春望》
杜甫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 刘春燕
温馨提示: 1、从两首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创 作背景入手。
2、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协, 对仗工整。
故 国 野 老 空 对 孤 城 诉 忧 愁
诗中圣哲
望李唐河山兴衰, 诵千古名篇绝唱, 品杜诗世事浮沉, 惜今朝圆梦中华。
盛 世 少 年 欲 登 绝 顶 抒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目睹长安城
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
“诗圣”杜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温馨提示:
字音、停顿、重音、语气
温馨提示:
炼字、写法、修辞、情感
背景材料
开元二十四年,年轻诗人杜甫离开了长安,在山东 各处游历,开始过着一种漫游的生活。《望岳》写
《望岳》
于北游齐、赵时,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 朝气。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叛军攻入长安城,昔 日繁华的长安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杜甫此时被俘,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望岳》大班春望教案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望岳》大班春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2fb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a.png)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望岳》大班春望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春天的感知能力。
2. 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情感和感受。
3.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教会幼儿理解诗歌《望岳》的基本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幼儿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望岳》诗歌卡片、图片、幼儿绘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幼儿绘本引入课题,提问:“春天来了,你们有什么感受?春天有哪些特点?”2.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例如花开、鸟儿叫等。
二、诗歌欣赏(10分钟)1. 出示《望岳》诗歌卡片,教师朗读诗歌,幼儿跟读。
2. 请幼儿观察图片,与伙伴讨论《望岳》中有哪些春天的景色。
3. 教师再次朗读诗歌,引导幼儿体验诗中的意境。
4. 鼓励幼儿跟读诗歌。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绘本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 分小组或一起讨论并画出他们最喜欢的春天景色。
3. 每个小组或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描述自己画的是哪些春天的景色。
四、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分小组,让幼儿围绕《望岳》中的诗意,设计一幅绘本,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组织幼儿在小组内自由讨论,确定绘本的内容和构思。
3. 在绘本中使用丰富的颜色和细节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并在每一页配上关键的句子。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每个小组通过朗读和展示绘本,分享自己的成果。
2. 教师和其他幼儿对绘本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和努力。
六、操练与小结(5分钟)1. 邀请幼儿朗读《望岳》中的诗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结合教学实际,再次强调春天的特点和诗歌中的美好画面。
3.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多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感受春天的变化。
拓展活动:1. 请幼儿带来一些春天的花朵或昆虫图片,组织观察和描述。
2. 组织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丽。
望岳春望教学设计公开课0
![望岳春望教学设计公开课0](https://img.taocdn.com/s3/m/c3fc47b2168884868662d6b4.png)
45岁
忧国忧民
泪
52岁
喜极而泣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 (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 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 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 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 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山河景致
泰山
雄伟磅礴
长安
残破荒凉
语言风格
气势磅礴 浪漫激情
沉重忧愁 现实主义
雄放美 悲怆美
表达情感
远大抱负 雄心壮志 忧国忧民 愁苦烦闷
国
家
与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
——《大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j ì北 ,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望”山河
五
言
律
诗
写
景
抒
情
┅┅
虽是同一作者,但
虽是同一朝代,但
同是所见所望,但 同是五言律诗,但 同是写景抒情,但
┅┅
异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人生境况 历史背景 山河景致 语言风格 表达情感
人生境况
24岁 青 年 45岁 中 年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_春望课件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_春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eb6f40bb4cf7ec4bfed058.png)
华正茂之际。宏伟的抱负,高远的志向,使年轻
的杜甫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充满了奋发向上的
活力。他面对壮丽的五岳之尊,内心激动不已,
再也控制不住豪迈的情感,他对齐鲁大地深沉而
真挚的爱,对东岳泰山崇高敬仰之情顿时化作惊
涛巨浪从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7
《春望》写作背景:
•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发动叛乱。
远望 —— 泰山高大秀美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6
颔 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 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望”的角度如何?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近望 ——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7
颈 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 见欲归巢的飞鸟。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0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流露出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
大,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特别
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
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饱览群
山风光的愿望,更主要的是,把登临泰山
顶做为人生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象征,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
4
诗题为《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何不同? 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5
首 联: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的吗?请看,它那 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教学案(第一课时)
汨罗市黄柏中学刘檬2016年9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掌握诗歌这一体裁形式。
粗略了解古体诗和律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照例学习的方法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学习重点:通过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的方法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掌握诗歌这一体裁形式,粗略了解古体诗和律诗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
(一)、读一读:我能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通诗意。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借助注释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诗歌意思】(二)、我能试着背诵前两首诗。
【让学生熟读成诵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填一填。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 dài ) 未了( liǎo ) 决眦( zì ) 曾云( cénɡ ) 簪( zān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岱宗夫如何 ( ) (2)齐鲁青未了 ( ) (3)决眦入归鸟 ( ) (4)会当凌绝顶 ( )
(5)家书抵万金 ( ) (6)浑欲不胜簪 ( )
(四)、搜一搜:我能搜集与本诗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读一读: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划记重点内容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1、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发挥丰富的想象,形象表达作者充
沛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古诗按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望岳》是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虽然唐代也有,但基本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因此唐朝人称此为古体诗或古风。
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夹杂长
短句的。
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出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节奏)方面看,一般四字
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有时因
感情需要也有特殊情况。
《春望》是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
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
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
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二、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近几年,穿越类电视剧风靡我国,同学们是否也曾幻想过自己能梦回千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来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吧!看!穿越千年,我们来到了唐朝!多么繁华的街道!多么热闹的集市。
这正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期间。
这个人是谁?(杜甫)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他?(请生介绍),首先,就让我们跟随杜甫,一起去领略千年以前的泰山风光。
(板书)
【PPT出示开元盛世的街景图,使生了解作者写《望岳》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豪情壮志的由来,为《春望》的时代背景及了解诗人写作风格的变化做铺垫。
】
三、自主学习,感受音韵
1、生自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节奏。
2、指导学生发现诗歌音韵美:请你阅读预习指导内“古体诗”的相关内容,找到重点要词划记,边朗读边说说《望岳》这首诗在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五言诗,押“ao ”韵,节奏变奏,有221和212)
3、多形式朗读:
(1)生自读,初步感受诗歌节奏音韵之美。
(2)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点评。
(4)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点评。
(5)配乐齐读
四、合作探究,品味意境
1、请你阅读预习指导内,有关“诗歌”体裁的定义,说说诗歌具有哪五大特点?
(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一定的韵律节奏)
2、小组齐声吟咏课文,展开讨论,多方面品味赏析:
(1)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诗中哪些字、词言简意丰?请你找出来大声读一读,品味它们的妙处。
(2)哪句诗运用了想象?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把作者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仿照学习,感受成果
1、请你借助预习指导内“律诗”的相关内容,读出《春望》的音韵美。
2、请你阅读预习指导内,有关“诗歌”体裁的定义,多方面品味赏析本诗。
六、对比探究,分析异同
1、请你从诗歌体裁、情感等各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2、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近体诗和律诗的特点么?
七、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