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训练——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系列(6)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章古代诗歌阅读第1节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章古代诗歌阅读第1节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课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 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形, 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的实景。 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 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细读选项,依据四大设误点,圈 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先依据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这四大考点逐一比对,再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 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典例剖析〕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望夫山 刘禹锡
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 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绮点成苔藓斑。 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靡芜①上北山。 【注】①靡芜:一种香草。古人认为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望夫山”是古代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主要表现妻子对离家在外丈夫的坚贞 爱情。 B.诗人用“何代”而不用“何时”,表达自古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丰富了诗 的意蕴。 C.颔联运用工笔描摹望夫石像的肌容和衣着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 悲苦。 D.尾联以“笑采”作结,写征人妇到北山采摘靡芜的欢快情景,使整首诗增添 亮色。
学习任务一 洞悉选项“四大设误点”
设误点一 错析形象(特点) 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课后对点集训的全部内容。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6 诗歌选择题考点解读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的,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E.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答案AE解析A项,暗,遮蔽。

“使远处的雪山暗淡”是对“暗"的错误理解。

E项,结尾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七)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四)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九)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 ,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楹联的历史悠久,和汉字同宗同源,她孕育在先秦两汉,鼎盛在明清,现代又是一个发展高峰。最早认为,楹联的起源是后蜀主孟昶(公元965年)自题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经谭嗣同考证,中国的第一副楹联,就是刘孝绰在罢官后书写的。联曰:“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这副对联,充分反映出这位“彭城才子”的“乖忤”性格。谭嗣同的考证,不仅把楹联的历史上推了400多年,而且引证出徐州是中国楹联故乡的重要史实。现在,刘孝绰作为“中国楹联第一人”的论点,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

你对此如何理解?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⑴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⑵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_________3.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唐)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2)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旨?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歌,回答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黄华:菊花。

(1)诗人“把酒不知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生新奇警,请简要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训练——2014年_fd12

古典诗歌鉴赏训练——2014年_fd12

古典诗歌鉴赏训练——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系列(6)高考模拟2009-08-28 2032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

(4分)2.(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

(4分(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分)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 3月份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

(4分)4.(厦门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分)(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分)(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练习(制作人:傅乐和、艾年华、刘彩云主讲人:刘彩云)一、炼字型1.(07全国II卷)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请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08全国I卷)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请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08全国II卷)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分析语言特色型8.(08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五、分析主旨型题9.(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古代诗歌鉴赏(一)1.(XXXX·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金陵新亭①李白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

②周顗(yǐ)情: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众人皆相视流泪。

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前两句写金陵风景和豪士们的聚会,用语平实,与他的《静夜思》《赠汪伦》一样,都用“平凡语〞。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C.作者选取周顗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的场景,意在表现国家灭亡的悲哀。

D.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C[C项,意在突出王导的形象。

](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答案:“慷慨〞一词,写出了王导不同于对坐而泣的众人,颂扬了王导的意气激昂、忧心国家的情怀。

(3分)面对动乱的时局,诗人期望时人能够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光复山河。

(3分)2.(XXXX·梅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柳林酒家小楼①陆游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

②遒:尽。

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

B.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9分)落花①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②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本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因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②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吟咏“落花”,表明所写是暮春时节,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B.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花影翻飞迷离连接着弯弯的小径,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迎来脉脉斜晖。

C.“沾衣”,是指落花的花瓣飘落在诗人的衣襟上,也指泪落衣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春尽花谢之时看花的心意,徒留伤感。

D.全诗基本采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情态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解析B项,“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错误,从诗中来看,“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意思是“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可见应该是从空间到时间的角度。

答案B7.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芳心”的多层含义。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尾联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落得怆然泣下,泪沾衣襟的结果,借落花抒发自己素怀壮志,却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9分)暮步至江上①吕本中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敌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训练——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系列(6)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

(4分)2.(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

(4分(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分)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3月份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

(4分)4.(厦门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分)(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分)(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4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睛。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做简要赏析。

(4分)(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4分)7.(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五指山丘浚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1)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而这首诗第二联中的弄字同样用得传神,请赏析。

(2)五指山既是大自然景观,又是志向的寄托。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8.(吉林市2009年毕业班下学期期中复习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1)从全诗看,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分)(2)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9.(济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阶段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

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4分)10.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七次综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1.(北京市东城区2009年4月综合练习)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一(3)题。

(10分)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通诗,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分)12.(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4月高三语文抽样测试试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10分)遇旧友吴伟业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

请简要说明(4分)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释: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14.(2009年四月江西八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赠刘司户贲李商隐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注:刘司户贲,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能文,性耿直,嫉恶如仇。

宣宗大中元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司户贲,在长沙一带相遇。

(1)此诗首联描写了什么景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分)(2)颈联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分)15.(2009年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上太行于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16.(云南省昆明市年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释】回塘:曲折的水塘。

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骚人:诗人。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5分)(2)全词咏写荷花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片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17.(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18.(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蒋捷,宋末词人,宋亡后,遁迹不仕。

(1)全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2)寒梅傲雪一向被人们称颂,但词人却说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认为词人的愁绪有哪些?1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中行:即中行说(hngyu),汉文帝时宦官,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

馘(gu):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这里是杀戮的意思。

击楫中流:东晋祖逖北伐渡江,于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

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时政。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上阙的写景句进行赏析。

(4分)(2)这首词的主旨与姜夔《扬州慢》相比有何异同?(4分)20.(2009届南京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期初统测)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

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

禁持:摆布。

亚: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分)(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分)21.(重庆市2009届高三语文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