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2.(题文)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溃.退(kuì) 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 泄.气(xiè) 翘.首(qiào)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
D.轨.迹(guǐ) 澎湃.(bài) 镌.刻(juān)屏.息敛声(bǐng)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刚坐下来,李老师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书,等她回来再向她请教问题。
B.这张画是书画大家王老先生的作品,贴在您家中一定能让寒舍增光不少。
C.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愿意借给我,实在是太感谢您了,我会尽快完璧归赵的,请放心。
D.我们夫妻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对她放任了些,以后一定会加强对她的教育。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遗嘱.(zhǔ)挪.威(nuó)投资.(zī)
B.仲裁.(cái)议.会(yì)拨.款(bó)
C.颁.发(bān)巨额.(é)贡.献(gòng)
D.授.奖(shòu)建.树(jiàn)仪式.(shì)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二、名句默写
6.据课文默写填空。
那是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
不。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
皮,。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
立,,。
(《白杨礼赞》)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
晓雾将歇.(_____)水中藻.(_____)、荇.(_____)交横.(_____)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小园香径独徘徊”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与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相呼应。
B.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可以看出本词是怀人之作。
C.通过对早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D.“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2)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五、文言文阅读
9.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3)泉水激.石
(4)蝉则千转.不穷
(5)经纶
..世务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
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绯.红(_________)②发jì(_______)
③油光可鉴.(________)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 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3)“标致”的意思是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A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B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C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第①段A、B、C三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
2)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
3)“我”和影片中以及回国后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4)体会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七、语言表达
13.请用不超过15个字的一句话,补充完整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八、作文
14.近期,“中华传统美食巡展”要在太原举行,“晋小二刀削面”有幸入选,现在展区需要一个图文相配的展板对刀削面进行介绍。
文字部分大约200字左右。
请你根据文中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文字介绍这一任务。
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特点突出,语言通顺。
山西刀削面
①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②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
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
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④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再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⑤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
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⑥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
元朝时,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做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
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保管。
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
谁知老者刚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捡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
忽然,他想到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打卤让家人吃,家人边吃边称赞。
⑦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的青睐。
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市肆摊点也开始做,不断演变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
⑧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晋小二刀削面”,与一代廉吏于成龙结缘,其技艺和配方与文化融合,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二、名句默写
6.力争上游、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旁逸斜出、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保持着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三、字词书写
7. (tuí) (yù) (xiē) (zǎo) (xìng) (héng)
四、诗歌鉴赏
8.1)D
2)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高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文言文阅读
9.1)(1)从:跟、随
(2) 甚:超过
(3)激:冲击,撞击
(4)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5)经纶:筹划、治理
2)(1) (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视觉、听觉相结合,更能突出山奇水异的特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近即可)
4)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流露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略
4).略
六、现代文阅读
11.1)fēi髻jiàn
2)接结辨辫
3)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4)比喻反语
12.1)A全体中国人;B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的中国人;C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留学生。
2)“何尝不”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酒醉似的喝采”揭露了国人的看客心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不仁的痛恨。
3)“我”有清醒的自觉意识、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刻苦求学、有救国救民的民族责任感。
4)“我”由学医救国变为决心文艺救国。
原因:日本青年的言行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自己民族的麻木不仁更让“我”愤激和悲哀。
七、语言表达
13.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作文
14.示例:山西刀削面是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说与元代生活有关,是流行于山西民间,特别是晋中一代的水煮面食。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一般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参观高明的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再配上应时鲜菜,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