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导言: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需要特殊监护和处理的婴幼儿。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和治疗,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包括定义、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等方面。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婴幼儿。
2.管理目标高危儿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高危儿的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管理内容(1)特殊监护:建立高危儿特殊监护室,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护理,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营养支持:根据高危儿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婴幼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3)早期干预:对于已知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缺陷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4)定期随访:建立高危儿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5)家庭教育: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高危儿,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二、会诊转诊制度1.定义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高危儿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患儿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以确保高质量的诊疗和干预。
2.转诊适应证(1)病情复杂、病因未明确的高危儿;(2)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高危儿;(3)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高危儿。
3.转诊步骤(1)确认转诊需求: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2)选择转诊机构或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
(3)办理转诊手续:填写转诊申请表,注明详细的病情及转诊目的、需求等信息。
(4)转诊评估:转诊申请提交后,接收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会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1. 引言高危儿是指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出现某种疾病或症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或严重损害其身体功能和发育的儿童。
高危儿的管理涉及到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为了确保高危儿能够得到及时且恰当的治疗和关怀,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同时配备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管理。
2. 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为高危儿提供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的规范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高危儿的生命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2.2 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位高危儿建立完整的个案档案,包括出生情况、家族史、病历记录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
2.3 专业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高危儿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模式,为高危儿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4 医疗护理方案制定: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2.5 家长参与和支持: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2.6 定期随访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机制,跟踪高危儿的病情发展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关怀。
3. 会诊转诊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之间通过会诊和转诊等方式,为高危儿提供专科医疗服务的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3.1 会诊机制:建立高危儿会诊机制,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根据高危儿的病情和需要,通过会议或线上平台等方式进行会诊,以协商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专科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机构应整合专科医疗资源,建立高危儿专科诊疗团队,提供包括儿科、心脏科、神经科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专科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工作状况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工作状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儿童保健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鱼珠街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9.9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3.80%,新生儿访视率为98.56%,婴儿死亡率为4.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3‰,建档率为99.70%,高危儿管理率为100%。
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队伍建设,加大宣教工作,促进社区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保健分析社区【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85-02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
儿童保健服务是卫生服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卫生保健指标是衡量城市乃至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对2011年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社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欠缺加以改进,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服务。
1 儿童保健工作现状1.1 基本情况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下辖9个街区,鱼珠街区位于黄埔区西部。
鱼珠街道共有户籍人口7049户23610人,外来人口7500人(31.8%)。
其中7岁以下儿童总人口数为5396人,其中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为1931人,占35.8%,散居儿童为3465人(64.2%)。
鱼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儿童保健医生专职1人,兼职1人。
1.2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9.7%;其中幼托儿童保健覆盖率为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3.80%,新生儿访视率为98.56%,建档率为99.70%,高危儿管理率为100%。
(祥见表1)(表1)2011年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社区儿童保健情况指标人数管理人数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679 677 99.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656 615 93.8新生儿访视率 209 206 98.561.3 儿童健康情况 2011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显示,活产数 209 人,婴儿死亡1例,婴儿死亡率为4.78‰,与全国水平接近(全国的婴儿死亡率为11.44/千人[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30/千人,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17/千人)。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2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对高危儿的管理,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护理水平,确保其健康成长。
高危儿是指由于身体或心理发育的异常而面临潜在健康风险的儿童。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及分类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存在一定异常或有潜在异常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遗传疾病儿等。
四、高危儿管理制度1. 高危儿登记1.1 高危儿的登记应在出生后尽早进行,包括高危因素的记录和评估结果的登记。
1.2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应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族史、父母状况、出生史等。
1.3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需要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和管理。
2. 高危儿评估与筛查2.1 高危儿应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筛查,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2 高危儿评估和筛查应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3. 高危儿的护理3.1 高危儿的护理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等。
3.2 高危儿在医疗机构内应有指定的护理区域和专人负责护理工作。
3.3 高危儿的护理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五、会诊、转诊制度范本一、引言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需要专科医生参与诊疗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服务。
二、会诊制度1. 会诊申请1.1 医生在初步诊断无法确定病因或治疗方案时,可以向专科医生提出会诊申请。
1.2 会诊申请应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并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初步诊断、需要会诊的专科等信息。
1.3 会诊申请应由医院相关部门协助确保申请的及时处理。
2. 会诊安排2.1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科医生的安排,及时安排会诊。
2.2 会诊应在双方医生的共同协商下确定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患者。
3. 会诊报告3.1 会诊后,专科医生应及时撰写会诊报告,并将报告传达给申请会诊的医生。
3.2 会诊报告应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要点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要点今年8月份我院对各乡(镇)卫生院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进行了督导,并结合2010年10月份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情况看,各地对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儿专案管理工作还很不规范。
一、各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一)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情况因妇幼卫生公共项目重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部分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但工作发展不平衡,有派人参加《2010年福建省儿童保健医师培训班》学习的卫生院,在开展儿童系统管理中工作做得较好,儿童保健门诊工作量较大的有城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岩前、桃溪、万安、中山等卫生院,其余卫生院儿保门诊体检量少或无。
大部份乡镇还是没有按新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二)对高危儿筛查和追踪管理方面各乡镇卫生院儿保科因门诊体检数少,筛查的高危儿数也较少,高危儿筛查率低,并且单一。
普遍存在无高危儿筛查登记表,高危儿专案管理表薄卡填写不规范。
各乡(镇))上报的高危儿筛查及追踪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填写表格不规范,有缺项、漏项,如未填写患儿姓名、保健指导内容、联系电话等。
2.对高危儿诊断的疾病名中有出现“营养不良”等不属于高危儿的疾病范畴。
3.保健指导内容无填写或填写不规范,没有起到对高危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4.对高危儿转归后未能及时结案转归。
5.部分乡(镇)还在使用旧版的体弱儿管理表等现象。
二、规范儿童系统管理和高危专案管理工作要求(一)使用新的体检表《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已于2010年9月份重新制定并下发。
要求全部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统一使用新的《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18月龄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8月龄以上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男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女童年龄别体重曲线图》,还没有使用新的体检记录表应尽快更换使用。
(二)规范填写健康体检表记录1、《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要注意填写访视的时间、次数。
儿保科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高危儿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可能存在各种健康问题的儿童。
为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本计划旨在加强儿保科高危儿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儿早期识别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3. 建立健全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4. 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高危儿诊疗能力。
三、具体措施1. 高危儿早期识别(1)加强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的健康检查,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关注。
(2)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诊断。
(3)对高危儿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家庭支持(1)加强高危儿家庭健康教育,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2)定期开展高危儿家庭随访,了解家庭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建立高危儿家庭支持小组,加强家庭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高危儿信息数据库,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2)定期更新高危儿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高危儿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4. 业务水平提升(1)组织儿保科工作人员参加高危儿诊疗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分享高危儿诊疗经验。
(3)鼓励儿保科工作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四、工作步骤1. 制定高危儿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开展新生儿早期筛查。
3.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4. 建立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5. 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6. 定期评估高危儿管理工作效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我们将不断提高儿保科高危儿管理水平,为高危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出生时存在潜在风险的新生儿或儿童,制定的一套管理和监测措施,旨在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高危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收集相关的疾病风险因素和病史信息,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危儿范围。
2. 医疗团队组建:建立多学科医疗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协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支持。
3. 监测与干预:建立高危儿的详细档案,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神经发育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干预。
4. 家庭支持: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包括喂养指导、护理技巧、心理疏导等,使家庭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高危儿得到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医疗管理,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会诊是指由多名医生或医疗团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会诊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当主治医生遇到难以确定的病情或需要进一步验证诊断
时,可以向其他医生发起会诊请求。
通过会诊,可以得到其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转诊是指将患者从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转移到另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继续治疗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如果当前医疗机构或科室的诊疗条件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或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时,可以将患儿进行转诊。
转诊需要经过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决策,然后与患儿家属协商并安排转诊。
转诊过程中,需将患儿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转交给接诊医院,确保连续性医疗的进行。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儿管理方案

市高危儿管理方案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高危儿矫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健康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1.定期对高危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高危儿童的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水平;2.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高危儿童健康发展;3.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4.早期识别高危儿童的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二、高危儿管理对象和范围(一)对象:辖区范围内0-6岁儿童中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儿。
(二)范围:1.按高危因素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
2.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三、高危儿的管理程序(一)高危儿的筛查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社区或村级医疗保健医生的新生儿访视或者“4、2、1”体检筛查出高危儿,同时在《母子健康手册》的封面上做出高危儿的标识,以便引起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视。
(二)登记、管理、转诊与追访1.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儿均要专册登记(见附件1:市高危儿登记表),及时列入专案管理。
2.Ⅰ类由乡镇卫生院(社区)进行登记管理,Ⅱ类转诊至县区级妇幼保健院,Ⅲ类转诊至市级妇幼保健院。
3.实行首诊负责制,对筛查出的高危儿6月龄内每月检查一次,6月龄至12月龄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到2岁每3个月检查一次,2岁以上6个月检查一次。
可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检查次数,由高危儿门诊的医生进行随访。
4.分析每例高危儿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矫治。
应给予早期干预、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5.如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送到上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转出与接诊时应及时填写转诊单(见附件2:市高危儿转诊单),转诊单分为三联,其中第一联做存根保存,二、三联由家长携带到转诊单位,就诊时医生留下第二联,贴在门诊病历后面,并填写好第三联请家长携带送回转出单位。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探讨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探讨【摘要】目的: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社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普通医疗保健、健康咨询服务,开展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调研,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结果:辖区内2007年至2010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结论:应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6-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
(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
(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1500字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一、概述高危儿童指的是生长发育异常,身体存在严重疾病或发生过严重意外的儿童。
对于这些儿童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建立一套完备的转诊机制。
二、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1. 管理单位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应该由县级卫生部门牵头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管理工作。
2. 目标高危儿童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孤儿和残疾儿童数量,全面提升儿童的健康素质,确保儿童能够在健康、平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 预防工作(1)医疗机构应该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筛查,查明有潜在高危因素的儿童。
(2)对高危儿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随访,及时诊断、干预高危因素,治疗疾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孕妇保健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妊娠期间避免吸烟、饮酒等有害行为,有效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孕产妇并发症等。
4. 缺陷儿童救助工作对于严重脑瘫、重度智障等严重缺陷的儿童,应当给予适当扶助,专门设立儿童残疾救助基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教育等支持,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关注。
三、高危儿童转诊制度1. 转诊对象高危儿童转诊对象应该包括先天性畸形、心脏病、肾病、肝病、神经系统疾患,以及各种急慢性疾病等。
2. 转诊机制(1)定期建立高危儿童医疗卡,将其记录在病历系统中,建立可查询可追溯的儿童健康档案。
(2)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高危儿童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建立完善的转诊机制,确保高危儿童能够及时就医。
(3)加强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转诊合作,建立育儿专家团队,为高危儿童提供最佳医疗服务,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四、结语高危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和转诊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关注这个群体,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营造健康、平安的成长环境。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一、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为了保障高危儿童的身心健康,防止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特制定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1. 概述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负责的高危儿童管理工作。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避免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我单位是一个专业化的高危儿童管理机构,管理着一批生命脆弱、身心发展不良的婴幼儿,我们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医学等多方面的手段,帮助儿童尽早康复,减少不适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高危儿童的定义和分类高危儿童是指出生后和生前存在某些因素,影响他们生命、健康、发育或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
根据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儿童分为多种类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营养不良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胎儿窘迫儿童、新生儿窒息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常患病儿童等。
3. 管理方法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高危儿童的筛查、评估、监测、干预、教育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1)筛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等场所,广泛地开展儿童早期筛查;(2)评估:对发现的高危儿童进行评估,分析其高危因素、症状和发生状况,建立个性化的干预计划;(3)监测:对高危儿童的生长、神经发育、智力发育、行为和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记录;(4)干预: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营养干预、康复锻炼、医学治疗、心理干预等多方面;(5)教育:针对高危儿童和其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教育;(6)家庭支持:为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特别的支持和服务,包括经济帮扶、法律协助、心理慰藉、培训辅导等。
4. 人员岗位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相关人员协同工作,具体工作人员岗位如下:(1)保健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2)营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营养干预和饮食指导工作;(3)心理治疗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工作;(4)康复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和锻炼训练工作;(5)社工:负责提供高危儿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和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儿童进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高危儿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特定疾病等原因,或在儿童期患上重大疾病,存在较高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筛查和评估:对出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并确定其具体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
2. 监测和追踪:对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追踪,包括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心理发育、功能评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
4. 家庭支持和教育:向高危儿家庭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包括照护技巧、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高危儿。
会诊制度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患儿,通过会诊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选择会诊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和提供专业意见。
2. 会诊内容:会诊医生集中讨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提供会诊报告。
3. 会诊协调:负责协调会诊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专家能够及时参与和表达意见。
转诊制度是指将患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制度。
转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转诊标准:确定转诊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病情复杂、需要特殊设备或专业技术无法提供等。
2. 转诊流程:明确转诊流程和步骤,包括申请转诊、评估和安排转诊、转诊反馈等。
3. 转诊协作:转诊医疗机构和接诊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确保顺利进行转诊,并在转诊后及时汇报和协助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及转诊制度

高危儿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及转诊制度
1、Ⅰ类体弱儿/高危儿:不建立专案;Ⅱ类高危儿/体弱儿:由项城市妇幼保健院管理;Ⅲ类体弱儿:由省辖市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有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诊并实行专案管理。
2、筛查和登记:基层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高危儿/体弱儿登记在“高危儿/体弱儿管理登记簿”上,记录转诊和转归。
3、转诊:基层医疗机构对筛查出的Ⅱ类和Ⅲ类高危儿/体弱儿填写转诊单,转诊至指定医疗机构。
4、专案管理: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一般由儿童保健专业机构承担。
5、随访:基层医疗机构对转诊的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追踪随访。
6、转归:转归后转回所在基层医疗机构按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
重视对高危特殊儿童的保健管理

重视对高危特殊儿童的保健管理作者:代惠英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2期由于我国的科技临床水平不断提升,即便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婴儿出生率稍有提高,但其存活率已显著提高。
我们在努力提高特殊高危儿童和慢性病儿童的保健工作时,还是需要借鉴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制定有效的改善儿童保健方案。
每个国家对高危特殊儿童的定义不同,在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将高危特殊儿童定义为两个类别,一类是虽未患有重大疾病但需要专门人员护理的儿童,另一类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系统性接受健康管理的儿童。
在我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或者是新生儿时期患有疾病已康复出院但仍需要持续随访的婴幼儿,都属于这一高危特殊儿童类群。
而儿童慢性疾病指的是患病时间持续比较长,需要接受系统性的治疗和管理的一类疾病,比较常见的有营养不良、高血压、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慢性营养性疾病等等。
孩子在出生之后,一般在2~3岁之间属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内婴幼儿的体格在不断发展,他们在逐渐接受外界环境的过程当中完善自身的语言、运动和情绪。
高危特殊儿童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个时期内会有一些需要提前预防的近、远期风险。
一般临床所说的近期风险主要指的是婴幼儿在早期时死亡率的显著增加,而且还有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这些近期风险都会严重影响到婴幼儿今后的生存质量。
22~25周出生的婴儿死亡率高达50%,而由于各种疾病造成的新生儿死亡数量将近达到了总体新生儿死亡数量中的70%。
除此以外,新生儿还有可能会由于窒息和新生儿损伤导致的脑损伤,从而遗留下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脑性瘫痪和智力缺陷。
而远期风险主要指的是婴幼儿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会逐渐显露出来的一些生长发育方面的缺陷,例如神经系统发育会受到损伤。
有学者在长期探访早产儿的过程中发现,短期随访时间内,早产儿出现神经发育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0%~60%;而若是长期的访问,那么将近7成的早产儿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出现认知、行为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
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

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7-07T15:26:30.4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喻彩霞[导读] 探究实施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
喻彩霞(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卫生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探究实施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发现的75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该阶段为未实施分类转诊;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发现的75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该阶段为实施分类转诊,分析150例高危儿分类转诊前后情况。
结果:分类转诊前后转诊情况比较,分类转诊后75例高危儿转诊率为33.3%,转诊依从率为80.0%,相比分类转诊前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危儿;儿童保健工作;高危儿;分类转诊高危儿是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患儿。
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由于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小儿很有可能发展为高危阶段,高危儿在儿童中也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危儿的存活率也越来越高,但是为了保证高危儿的生存质量,还需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高危儿的及时有效的诊治对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高危儿第一时间得到诊治,就必须做好分类转诊工作。
本研究就以150例患儿为例,分析实施分类转诊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发现的75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该阶段为未实施分类转诊,其中男患儿40例,女患儿35例,年龄7d-3岁,平均(12.1±0.5)个月;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发现的75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该阶段为实施分类转诊,其中男患儿42例,女患儿33例,年龄6d-3岁,平均(10.5±1.0)个月。
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蔡玲

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蔡玲发布时间:2023-06-07T11:14:17.6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蔡玲[导读]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蔡玲(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7)【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儿童保健应用高危儿分类转诊制度的价值。
方法:抽取80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社区建档的婴幼儿,按照随机抽签法法将被分成研究组40例予以实施分类转诊制度和对照组40例给予进行常规诊断制度,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筛查和转诊率、依从和配合情况。
结果:常规诊断后的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有效率,分类转诊的研究组筛查与转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远远差于研究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高危儿分类转诊属于高危儿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显著增强高危儿以及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并且筛查、转诊率较好,可在社区儿童保健使用。
【关键词】儿童保健;高危儿;分类转诊;价值影响[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applying the classified referral system for high-risk children in community child health care. Methods: 80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ho were registered in our community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of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The clinical effects, screening and referral rates, complianc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routine diagnosi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screening and referral rates of the study group with classified referra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ance and cooperation degre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tudy group. 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assified referral of high-risk infants is a key link in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high-risk infant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mpliance and cooperation of high-risk infant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has a good screening and referral rate, which can be used in community child health care.[Key words] Child health care; High risk infants; Classified referral; Value Impact高危儿指的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发育期中具有影响胎儿或者婴幼儿发育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高危小朋友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一、高危(体弱)小朋友管理对象:
1.早产(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二、对辖区内高危小朋友进行登记管理,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成果。
三、高危小朋友持续两次评估正常并满一周岁可结案。
四、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初期家庭干预措施。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旳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高危小朋友管理记录完整,做好记录、分析工作。
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

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将高危儿筛查法应用于儿童门诊保健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健康体检儿童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568例儿童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
通过高危儿童筛查法对其中的所有儿童进行高危儿筛查,寻找其中存在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并根据其状况进行相应的病理检查评价诊出有效率。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高危儿筛查法能够对多数不同儿童的运动发育迟缓状况进行筛查,并能明确儿童生长过程中的其他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高危儿筛查法,能对儿童的生长状况进行明确,并对儿童存在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对儿童的不良症状进行治疗,对于儿童的正常发育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危儿筛查;儿童保健;门诊;诊断方案简易高危儿筛查法是一种临床上较为新型的筛查方案,主要是适应儿童的保健状况,和儿科医生进行高危儿检测和脑损伤筛查的重要手段[1]。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儿童的中枢性协调障碍进行早期发现,并且在临床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2]。
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将高危儿筛查法应用于儿童门诊保健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健康体检儿童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568例儿童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
其中包括男性儿童321例,女性儿童247例,儿童的年龄区间介于0.9-3岁,平均年龄信息为(1.6±0.8)岁。
所有患儿在开展体检时,未见其他明显全身性严重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所有儿童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筛查方式:对所有儿童进行视、听力检查,主要包括视反应检查和听反应检查,观察所有儿童的人脸反应。
并对所有儿童进行拉起抬头检查。
并检查儿童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姿势检查方案按照临床常规高危儿筛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分 类 转 诊 前 共 建 档 3 9 5人 , 高危儿 1 1 0例 , 分类 转诊后 共建 档 4 7 8人 , 高危 儿 1 4 3例 , I类 高 危 儿 1 0 8 例, Ⅱ类 高 危 儿 3 5例 。分 类 转 诊 后 转 诊 率 明显 低 于 分类 前 ( P< O . 0 1 ) ; 分 类后转诊依 从率 明显高 于分类前 ( P% 0 . 0 1 ) ; 分 类转诊前 后高危儿筛查率 、 阳性率 、 专案管理率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P> O . 0 5 ) 。1 I 类 高危儿 家长对 高危儿转 诊必 要性 、 依 从性 、 了解 程 度 明显 高 于 I 类 高 危 儿 家长 ( P %0 . 0 1 ) 。结论 高 危 儿 分 类 转 诊 是 高 危 儿 系统 管 理 的重 要 环 节 , 能 提 高 高 危 儿 随访 依 从 性 , 促 进 高危 儿 社 区 管 理 模 式 完 善 , 可 在 社 区 儿 童 保 健 中推 广 。 关键 词 : 高 危 儿 ;分 类 转 诊 ;系 统 管 理
中 图分 类号 : R1 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5 7 9 ( 2 0 1 5 ) 1 1 — 1 2 1 9 - 0 3 d o i : 1 0 . 1 1 8 5 2 / z g e t b j z z 2 0 1 5 — 2 3 1 1 3 1
Ef f e c t o f c l a 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o f hi gh r i s k i n f a n t s o n c hi l d he al t h c ar e i n c o mm u ni t y .
of hi gh r i s k i nf a nt s we r e o bs e r v e d a f t e r r e f e r r a 1 .Re f e r r a l s i t ua t i on be f o r e a nd a f t e r c l a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a nd a t t i t u de s of pa r e nt s
中国 儿 童 保 健 杂 志 2 0 1 5年 1 1月 第 2 3卷 第 1 1期
C J C HC NO V. 2 0 1 5 , Vo l 2 3 , No . 1 1
lபைடு நூலகம்2 1 9
・
经 验 交流 ・
高危儿分类转诊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影响
高 关哲 , 王 春 霞 , 屈克丽
t y . Me t h o d s F r o m Ap r i l 2 0 1 4 c l a 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o f h i g h r i s k i n f a n t s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J i a o t o n g c o m mu n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山东 省 交通 医 院 1儿 科 ;2社 区服 务 中 心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3 i
摘
要: 目的
分 析 高 危 儿 分 类 转 诊 模 式 对 社 区儿 保 工 作 的 影 响 。方 法
2 O 1 4年 4月 在 交 通 社 区 实 行 高 危 儿 分 类
转诊 , 观察分类转诊后社 区高危儿的分布情况 , 并 对 分 类 转 诊 前 后 社 区 高 危 儿 转 诊 情 况 及 高 危 儿 家 长 转 诊 态 度 调 查 情 况
o f h i g h — r i s k i n f a n t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Th e r e we r e 3 9 5 i n f a n t s b e f o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 1 1 0 h i g h r i s k i n f a n t s , a n d
t h e r e we r e 4 7 8 i n f a n t s a f t e r c l a 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 1 4 3 h i g h r i s k i n f a n t s , i n c l u d i n g 1 0 8 t y p e I a n d 3 5 t y p e 1 I . Th e r e f e r r a l r a t e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c l a s s i f i e d r e f e r r a l o f h i g h r i s k i n f a n t s o n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 i n c o mmu n i —
G A0 M e i — z h e , WAN G C h u n — xi a。 , QU Ke — l i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2 C e n t e r f o r C o m m u n i t y S e r v i c e , S h a n d o n g J i a o t o n g H o s p i t a l , J i n a n , S h a n d o n g 2 5 0 0 3 1 ,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