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危儿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导言: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需要特殊监护和处理的婴幼儿。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和治疗,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包括定义、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等方面。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婴幼儿。
2.管理目标高危儿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高危儿的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管理内容(1)特殊监护:建立高危儿特殊监护室,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护理,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营养支持:根据高危儿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婴幼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3)早期干预:对于已知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缺陷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4)定期随访:建立高危儿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5)家庭教育: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高危儿,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二、会诊转诊制度1.定义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高危儿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患儿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以确保高质量的诊疗和干预。
2.转诊适应证(1)病情复杂、病因未明确的高危儿;(2)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高危儿;(3)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高危儿。
3.转诊步骤(1)确认转诊需求: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2)选择转诊机构或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
(3)办理转诊手续:填写转诊申请表,注明详细的病情及转诊目的、需求等信息。
(4)转诊评估:转诊申请提交后,接收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会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实用文档.
.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一、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1.早产(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二、对辖区内高危儿童进行登记管理,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
三、高危儿童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满一周岁可结案。
四、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高危儿童管理记录完整,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高危儿转介制度和流程
高危儿转介制度和流程一、新生儿科病房出院的患儿或产科新生儿查房发现的高危儿应在我院新生儿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系统随访、诊断和干预。
二、经高危儿随访门诊筛查后,如果患儿存在神经、心理、营养、呼吸等方面的问题和疾病需转介到相应专业科室诊治者,由高危儿随访门诊开具转介单,家属凭借转介单到相应科室诊治。
三、如患儿出院后不能在我院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可凭借我院开具的转介单到当地的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随访。
四、出院病人转介单由新生儿科(新生儿科)病房在患儿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具,患儿家属凭借出院病人转介单到高危儿门诊或当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随访。
五、服务流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纳入全院护理质量风险管理范畴,确实做好输血安全管理的监控工作。
三、采血护士资质:采集交叉配血标本,要求护士必须具备Nl级以上护士职称,准确掌握各种血液品种输注要求。
四、受血者血样的管理1.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三种就诊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腕带、床号,确保受血就诊者身份无误。
2.根据输血医嘱、输血申请单,需经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就诊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含Rh血型)临床诊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结果(急诊输血前先留检测标本),并与就诊者或家属当面核实。
3.护士需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范采集血标本,并做到每次为一位就诊者采集,禁止同时为两位就诊者采集血标本。
4.血标本由输血就诊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
五、血标本送检管理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化验室,并与化验室按照双方进行逐行核对。
申请单与血标本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
六、领血管理1.接到取血通知后,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取血。
5.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做好核对。
核对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就诊者的姓名、住院病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凝集实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剂量,血袋是否完好,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取回。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NICU工作制度(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____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科医疗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高危儿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的诊治难度大、医疗资源的浪费、家庭和社会的困扰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高危儿,并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建立高效的会诊、转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1 高危儿患者的识别与筛查针对高危儿群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筛查机制,加大对于高危因素的筛查力度,包括孕期疾病诊断、家族遗传病史、早产儿、低体重儿等。
通过系统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患者,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
1.2 高危儿诊断与评估对于被识别为高危儿的患者,需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诊断与评估工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通过全方位的了解病情,明确疾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为之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基础,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
1.3 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高危儿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将治疗重点放在患者的主要问题上,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1.4 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对于高危儿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二、高危儿会诊制度2.1 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在医疗机构内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儿科医生、心胸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为高危儿提供个性化的会诊服务。
2.2 会诊流程确定高危儿会诊的流程和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案例信息的顺利传递。
同时,为会诊过程制定出明确的流程,包括会诊申请、会诊过程、会诊建议和会诊结果等,以确保会诊的质量和效果。
2.3 优化会诊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会诊。
通过视频会议、图文资料传输等方式,将远程地区的专家资源与高危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专业的会诊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1. 引言高危儿是指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出现某种疾病或症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或严重损害其身体功能和发育的儿童。
高危儿的管理涉及到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为了确保高危儿能够得到及时且恰当的治疗和关怀,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同时配备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管理。
2. 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为高危儿提供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的规范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高危儿的生命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2.2 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位高危儿建立完整的个案档案,包括出生情况、家族史、病历记录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
2.3 专业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高危儿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模式,为高危儿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4 医疗护理方案制定: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2.5 家长参与和支持: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2.6 定期随访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机制,跟踪高危儿的病情发展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关怀。
3. 会诊转诊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之间通过会诊和转诊等方式,为高危儿提供专科医疗服务的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3.1 会诊机制:建立高危儿会诊机制,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根据高危儿的病情和需要,通过会议或线上平台等方式进行会诊,以协商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专科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机构应整合专科医疗资源,建立高危儿专科诊疗团队,提供包括儿科、心脏科、神经科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专科医疗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出生时存在潜在风险的新生儿或儿童,制定的一套管理和监测措施,旨在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高危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收集相关的疾病风险因素和病史信息,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危儿范围。
2. 医疗团队组建:建立多学科医疗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协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支持。
3. 监测与干预:建立高危儿的详细档案,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神经发育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干预。
4. 家庭支持: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包括喂养指导、护理技巧、心理疏导等,使家庭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高危儿得到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医疗管理,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会诊是指由多名医生或医疗团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会诊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当主治医生遇到难以确定的病情或需要进一步验证诊断
时,可以向其他医生发起会诊请求。
通过会诊,可以得到其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转诊是指将患者从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转移到另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继续治疗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如果当前医疗机构或科室的诊疗条件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或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时,可以将患儿进行转诊。
转诊需要经过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决策,然后与患儿家属协商并安排转诊。
转诊过程中,需将患儿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转交给接诊医院,确保连续性医疗的进行。
高危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转诊工作制度高危儿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高危儿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2)、住院病人院内科间会诊,需填写会诊单,并经主治医师签字后再送往应邀科室(值班时不受此限),除专科特殊需要外,一般不指定专人。
各临床科室应安排会诊责任医师,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一般病人不超过24小时。
(3)、会诊时,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
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遇疑难、危重或处理有困难者,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会诊。
(4)、会诊后若需转科治疗,经管医师应开出转科医嘱,写好转科记录,连同病人所有临床资料同时转出,派人护送病人至新科室,并交好班,接纳科室应优先照顾,不得推诿,及时书写接科录及开出医嘱。
(5)、院内集体会诊:因病情需要多科集体会诊,由需会诊科主任或负责人向医务科汇报,医务科同意后,确定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医务科派人参加,并做好登记和记录。
2、院外会诊、转诊:(1)、请院外会诊,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填院外会诊申请单,经分管领导同意,医务科备案,方可邀请院外医师,必要时需上报卫生局备案。
(2)、请院外医师会诊时,有关临床资料要准备充分,科室要有人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要谦虚,并认真作好记录。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危儿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高危儿管理、会诊、转诊的医疗人员。
第三条高危儿按照医疗风险的大小分为一般高危儿和特殊高危儿。
一般高危儿指体格、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有一定问题或可能有一定问题的儿童。
特殊高危儿指有严重生理或病理问题的儿童。
第二章高危儿管理制度第四条医院应设立高危儿管理中心,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和专业医护人员,负责高危儿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定期组织高危儿筛查活动,并对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的儿童进行圈养。
第六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制定高危儿的管理方案,明确管理目标、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第七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建立高危儿档案,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第八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定期对高危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第九条对于特殊高危儿,高危儿管理中心应与相关科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会诊。
第三章会诊制度第十条当高危儿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超出高危儿管理中心的能力范围时,应进行会诊。
第十一条会诊应由高危儿管理中心负责发起,并确定会诊科室和专家。
第十二条会诊应及时进行,确保高危儿能够尽早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第十三条会诊专家应提供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高危儿管理中心进行充分沟通。
第十四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及时将会诊结果反馈给高危儿的家长,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四章转诊制度第十五条当高危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或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时,应进行转诊。
第十六条转诊应由高危儿管理中心发起,并与接诊单位进行协商和沟通。
第十七条高危儿管理中心应提供详细的病历和转诊原因,并确保高危儿能够顺利转诊到接诊单位。
第十八条接诊单位应及时对高危儿进行接诊,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高危儿转诊制度
高危儿转诊制度(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高危儿转诊制度
1.及时筛选高危儿,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婴儿均属高危儿:(1)高危孕产妇所生的婴儿(2)早产儿(3)低体重儿(4)呼吸窘迫(5)重度窒息儿(6)低血糖(7)低体温(8)病理性黄疸(9)新生儿肺炎(10)新生儿颅内出血(11)新生儿硬肿症(12)新生儿破伤风(13)新生儿感染(14)新生儿腹泻等。
2.发现高危儿,应填写高危儿登记卡.
3.宣传高危儿护理知识,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4.高危儿应重点监测管理,出现异常情况时转诊,做好转诊登记.。
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1、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诊疗保健工作中,对筛查出高危儿,首先进行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应及时出具《高危儿童转诊通知单》,通知家长及时带婴幼儿到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高危新生儿应在满月至42天之间到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进行检查。
3、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时转回原体检单位,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
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对疑似伴有神经精神、运动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应转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早期干预。
高危儿童恢复健康或疾病治愈后给予结案,转回原体检单位,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4、经县妇幼保健院复查需要转上级医院诊断治疗的高危儿,由县妇幼保健院开具转诊通知单进行转诊,做好转诊登记。
5、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规范做好高危儿报告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每月1号将筛查出的高危儿信息报到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经过核对后将本月高危儿信息反馈到户口
所在地镇卫生院。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一、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为了保障高危儿童的身心健康,防止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特制定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1. 概述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负责的高危儿童管理工作。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避免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我单位是一个专业化的高危儿童管理机构,管理着一批生命脆弱、身心发展不良的婴幼儿,我们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医学等多方面的手段,帮助儿童尽早康复,减少不适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高危儿童的定义和分类高危儿童是指出生后和生前存在某些因素,影响他们生命、健康、发育或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
根据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儿童分为多种类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营养不良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胎儿窘迫儿童、新生儿窒息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常患病儿童等。
3. 管理方法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高危儿童的筛查、评估、监测、干预、教育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1)筛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等场所,广泛地开展儿童早期筛查;(2)评估:对发现的高危儿童进行评估,分析其高危因素、症状和发生状况,建立个性化的干预计划;(3)监测:对高危儿童的生长、神经发育、智力发育、行为和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记录;(4)干预: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营养干预、康复锻炼、医学治疗、心理干预等多方面;(5)教育:针对高危儿童和其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教育;(6)家庭支持:为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特别的支持和服务,包括经济帮扶、法律协助、心理慰藉、培训辅导等。
4. 人员岗位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相关人员协同工作,具体工作人员岗位如下:(1)保健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2)营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营养干预和饮食指导工作;(3)心理治疗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工作;(4)康复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和锻炼训练工作;(5)社工:负责提供高危儿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和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儿童进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高危儿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特定疾病等原因,或在儿童期患上重大疾病,存在较高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筛查和评估:对出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并确定其具体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
2. 监测和追踪:对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追踪,包括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心理发育、功能评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
4. 家庭支持和教育:向高危儿家庭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包括照护技巧、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高危儿。
会诊制度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患儿,通过会诊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选择会诊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和提供专业意见。
2. 会诊内容:会诊医生集中讨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提供会诊报告。
3. 会诊协调:负责协调会诊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专家能够及时参与和表达意见。
转诊制度是指将患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制度。
转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转诊标准:确定转诊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病情复杂、需要特殊设备或专业技术无法提供等。
2. 转诊流程:明确转诊流程和步骤,包括申请转诊、评估和安排转诊、转诊反馈等。
3. 转诊协作:转诊医疗机构和接诊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确保顺利进行转诊,并在转诊后及时汇报和协助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婴幼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迟缓儿、心脏病儿等。
为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和有效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本制度旨在规范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二、管理目标1. 确保高危儿在出生后及时进行一系列的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提供符合高危儿特殊需求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
3. 加强对高危儿家庭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三、管理内容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和体温等,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如观察呼吸、心跳、肌张力、吮吸反应等。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并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和治疗。
2. 高危儿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1)建立高危儿特别护理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2)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护理措施,包括喂养、冷疗、按摩、运动治疗等。
(3)定期评估高危儿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符合婴儿特殊需求的康复训练。
3. 高危儿家庭指导和支持(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儿童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喂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等。
(2)定期组织高危儿家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知识,解答家长的疑惑和问题。
(3)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与高危儿相关的生活问题和困扰。
四、管理流程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流程(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1.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请求会诊,并向医务科汇报。
2.医务科接到汇报,立即组织抢救,并县卫计委基妇股汇报,并联系江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3.产科室负责人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在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4.转诊医生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的医生承担。
5.转诊护士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6.转诊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7.转诊结束后,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8.转运途中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护士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
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者及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喂养不耐受,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诊断、治疗和换血。
9、情况不好,有原因不明,诊断不清。
危重症儿童急救、转诊制度
危重症儿童急救、转诊制度简介危重症儿童急救和转诊制度是为了确保危重症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和适当的医疗转诊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旨在减少危重症儿童死亡率,并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介绍危重症儿童急救和转诊制度的背景、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运行机制。
背景危重症儿童是指病情危急、需要即刻急救和适当医疗干预的儿童。
这些病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毒和严重外伤等。
由于危重症儿童病情复杂,治疗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急救和转诊制度的建立尤为重要。
重要性危重症儿童急救和转诊制度对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其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保障及时急救:危重症儿童的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及时的急救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急救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到达事发地点,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2. 提供专业的医疗干预:危重症儿童的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干预。
转诊制度可以确保危重症儿童得到正确的诊断,同时将其转诊给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3. 减少死亡率:危重症儿童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在没有及时急救和适当医疗干预的情况下。
急救和转诊制度的实施可以显著减少危重症儿童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
运行机制危重症儿童急救和转诊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救中心设立:各地应建立急救中心,以确保及时的急救响应。
急救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并能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协作。
2. 专业培训:急救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儿童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培训应包括抢救技术、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3. 医疗机构合作: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起急救和转诊的紧密合作机制。
急救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应有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以便及时转诊危重症儿童。
4. 审查和评估:急救和转诊制度的运行应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危重症儿童急救和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危重症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参考]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doc
NICU工作制度(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转诊制度
1.及时筛选高危儿,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婴儿均属高危儿:(1)高危孕产妇所生的婴儿(2)早产儿(3)低体重儿(4)呼吸窘迫(5)重度窒息儿(6)低血糖(7)低体温(8)病理性黄疸(9)新生儿肺炎(10)新生儿颅内出血(11)新生儿硬肿症(12)新生儿破伤风(13)新生儿感染(14)新生儿腹泻等。
2.发现高危儿,应填写高危儿登记卡.
3.宣传高危儿护理知识,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4.高危儿应重点监测管理,出现异常情况时转诊,做好转诊登记.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