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求职,警惕招聘陷阱
节后招聘会逐渐升温 找工作谨防八大骗局

节后招聘会逐渐升温找工作谨防八大骗局
2013年02月19日07:19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求职留神
1、演双簧骗取费用。
一些劳务中介所与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
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等,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2、捉迷藏借口敷衍。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服务费后称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单位,然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应聘者被骗钱财金额不大,也就自认倒霉了。
3、流窜作案玩消失。
一些不法分子以虚假名称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待遇为诱饵招聘。
骗得多人上当缴纳一定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4、网络陷阱骗转账。
一些网络骗子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5、找关系需钱疏通。
诈骗分子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事主找到好工作,但是当事主交钱后,骗子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好工作遥遥无期。
6、短信招工骗押金。
“某酒店因业务发展需要,诚招业务员,年龄18岁至40岁,月薪8000元;某服装公司招聘女工,月工资3500元……”骗子以优厚工作待遇为诱饵,向求职者群发招工信息。
7、“监控面试”设骗局。
8、“男女公关”连环骗。
求职十大套路陷阱

求职十大套路陷阱
1. 虚假招聘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诱骗求职者投递简历。
2. 收费培训:有些公司会以提供培训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培训计划。
3. 试用期陷阱:一些公司会在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拒绝转正,让求职者陷入漫长的试用期。
4. 职位不符:有些公司在面试时承诺的职位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导致求职者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
5. 高额提成诱惑:一些销售类职位会以高额提成为诱饵,但实际上需要完成非常艰巨的任务才能获得提成。
6. 人际关系压力:有些公司会以人际关系为由,要求求职者购买产品或加入会员,否则会影响工作表现。
7. 虚假福利待遇:一些公司会夸大福利待遇,如免费住宿、高薪等,实际上并不存在。
8. 合同陷阱:有些公司在签订合同时设置陷阱,如不合理的违约金、不明确的工作内容等。
9. 非法劳务派遣:一些公司会将求职者派遣到其他公司工作,但并未与实际工作的公司签订正式合同。
10. 职业歧视:有些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侵犯求职者的权益。
大学生求职陷阱防范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

大学生求职陷阱防范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大学生求职陷阱:防范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在求职过程中,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往往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陷阱。
这些不法机构为了谋取私利,利用大学生求职的焦虑心理,不择手段地欺骗和剥削他们。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陷阱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1. 了解官方渠道大学生在求职时,首先要了解并选择官方渠道。
相比其他渠道,官方渠道通常更加可靠和安全。
例如,可以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会或官方招聘网站获得真实的求职信息。
与此同时,大学生应保持警惕,谨防冒充官方渠道的虚假招聘信息。
2. 实地考察招聘机构在与招聘中介或培训机构接触之前,大学生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实地考察。
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咨询校友或其他求职者的经验,了解该机构的背景和信誉度。
此外,亲自前往招聘机构,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观察环境和氛围,也是评估机构可信度的有效方式。
3. 检验招聘条件和待遇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常常以不切实际的薪资待遇或优厚的职业发展前景吸引大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应审慎评估所提供的招聘条件和待遇是否真实可信。
切忌被夸大的承诺所蒙蔽,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以免陷入虚假的求职泥沼。
4. 注意招聘费用和合同条款一些不良的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利益,会向大学生收取高额的招聘费用,或在合同中设下陷阱。
因此,在签署合同之前,大学生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费用、保密条款等,以免被陷害。
此外,要保留好招聘广告、招聘资料以及招聘活动中的相关证据,以防日后发生纠纷时可以为自己维权。
5. 与他人多交流与身边的人多交流,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功就业或有丰富求职经验的人士,可以获得宝贵的建议和防范虚假招聘的经验。
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求职经历,警示大学生应该避免的陷阱,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到真实可信的机构和岗位。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提高警惕,识别和防范虚假招聘中介和培训机构的陷阱。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求职陷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导、欺诈、陷入困境等不利情况。
这些陷阱可能会使求职者受到伤害或对求职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1.虚假招聘信息陷阱:该陷阱常见于一些无实体企业或个人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为了骗取个人信息、财产或开展其他非法活动而存在的。
应对措施:确认企业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背景;查阅发布招聘信息的平台或网站的信誉和知名度;谨慎对待提供个人信息和严格遵守隐私保护规定;拒绝与不明身份的人或企业共享敏感信息。
2.销售传销陷阱:一些私人企业或“传销组织”可能以所谓的工作机会来吸引求职者,实际上是有保证金或前款费用的销售传销活动。
3.工资陷阱:一些企业或组织可能发布虚假薪资信息,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但实际上工资或福利待遇远低于所宣称的情况。
应对措施:调查有关工资水平及薪资待遇的可靠数据;进行薪资谈判时,不仅要考虑基本工资,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福利、加班费、员工培训等。
4.假冒面试陷阱:这种陷阱通常是由个人或非法组织通过虚假面试活动骗取个人信息、钱财或表面上的招聘机会。
应对措施: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包括企业官方网站、招聘平台等;尽量避免私人场所面试,选择在正规公司或公共场所进行面试;提前了解有关面试的常规流程和主要问题。
5.要求签订虚假合同陷阱: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要求求职者签订与实际职位不符的合同来进行欺诈。
6.商业间谍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伪装成招聘者,试图获取求职者所在公司的商业机密或竞争对手的情报。
应对措施:谨慎对待提供敏感信息的要求;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及公司敏感信息;密切保护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
2022年大学生毕业生警惕求职路上的这些骗局

2022年大学生毕业生警惕求职路上的这些骗局擦亮眼睛,走出校门谨防诈骗!又到一年盛夏时,夏天总伴毕业至。
求职找工作一下子成为,摆在毕业生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求职路上,需警惕这些骗局(-)陷阱: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1、骗子通过网络发布诱人的招聘小广告,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账号、银行卡复印件、手持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
2、骗到手后,就会拿来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购买黄牛票、办银行卡套现洗钱甚至专门做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
(二)陷阱:“面试交费”招工诈骗1、一些公司在网络上发布“高薪”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面试后,以“办健康证收费”、“收取工装费“、”认证资料费"、"平台审核费”等为名义收钱,并承诺交了押金即可上班。
2、但求职者交费后,骗子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要么人去楼空。
记住,预先收费的公司不要去。
(Ξ)陷阱:“培训贷”骗局1、近几年来,“培训贷”骗局屡见不鲜。
2、这些公司往往通过承诺提供高薪工作的方式来吸引求职者,以“培训有补贴,培训后保就业”为诱饵,弓I导求职者以各类方式支付培训费,最后提供粗制滥造的课程甚至直接“跑路”。
(四)陷阱:警惕网络刷单兼职不法分子利用毕业大学生想“快速赚钱”的心理,以“动动手指就能赚钱” “高回报”等噱头发布兼职招聘广告,往往会先给一些“小甜头”获取信任,待求职者上钩后,再通过“业绩考核”等名义鼓励受害人垫付大额本金,最终本金、佣金双双被骗。
二、警方提示“五要”牢记在心:l高薪招聘要警惕,别大意x2、网络信息要核查,别轻信3、可疑链接要谨慎,别乱点4、资金转账要核实,别着急5、一旦受骗要报警,别犹豫。
节后求职慎防招聘骗局 提醒:五大领域陷阱多

节后求职慎防招聘骗局提醒:五大领域陷阱多●王女士,职场人我是一名会计,几年前我看到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在招聘会计主管,薪酬待遇都不错,恰好当时我想跳槽,就投了简历。
后来应聘很顺利,他们告诉我可以入职了,但在入职前要接受一个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房地产政策和财务管理,大概要交500元培训费。
我当时觉得自己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感觉还挺有必要的,也没多想就去参加培训了。
培训安排在一个大教室里,参加培训的有好几十人,他们还发了教材。
但上了几堂课我发现,整个培训过程基本上是忽悠人。
培训了几天之后,我就要上岗了,才发现他们最后让我做的竟然是去卖房子的工作。
到这时,我才彻底醒悟是被骗了,当即决定不干了。
可是,那家公司很有势力,我很难维权,最后只好自认倒霉。
招聘实为骗取免费劳力●小赵,2013届大学毕业生我毕业于某高校广告系,2013年3月我到大兴区某广告公司应聘。
在面试时,对方给我出了一道创意设计题:为一款家用电器做个广告策划方案,限期3天。
如果策划方案被认可,就可成为该公司策划师。
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做这个广告策划方案,3天后,我带着自己做出的策划方案来到该公司,对方收下后就让我回家等通知,然后就再无下文了。
去年7月,我无意中发现一条家用电器的广告“很眼熟”,和我之前做的方案几乎一模一样,而策划公司正是我曾去应聘的那家。
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招聘是假,窃取创意才是真。
可由于我没有留下证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 特别提醒五大领域招聘陷阱多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领域:一是金融领域。
曾经有不法金融机构借着资本运作的旗号,拉金融专业人士入股传销,金融专业的应届生更要小心。
二是医药保健领域。
该领域有传销公司以销售医疗器械、保健品等为借口,高薪招聘销售人员。
求职者一旦被骗进入,很难脱身。
三是加工制造领域。
一些骗子打着高薪招聘蓝领工人的旗号,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求职者行骗。
先是收取中介费、培训费,后逃之夭夭。
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

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求职招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陷阱,如果不小心掉进去,就会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带来困扰和挫折。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陷阱,以下是十个典型陷阱及防范提示,希望能给求职者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陷阱一:虚假招聘信息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招聘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旨在吸引求职者的注意力。
为了避免掉进这个陷阱,我们需要多方面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咨询朋友、查阅可靠的招聘网站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二、陷阱二:过于依赖网络招聘虽然网络招聘已经成为求职的主流方式,但过于依赖网络招聘也是一个陷阱。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工作机会,如招聘会、人脉关系等,以提高找工作的机会。
三、陷阱三:盲目投递简历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盲目地投递大量简历,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我们错过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此,在投递简历之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筛选,确保投递的岗位与自己的背景和兴趣相匹配。
四、陷阱四:忽视个人形象求职时,个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如果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忽视了个人形象,如着装不得体、言行举止不得体等,就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在求职前仔细打扮自己,展现出专业、自信的形象。
五、陷阱五:不注重自我营销在求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自我营销,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如果我们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用人单位很难对我们产生兴趣。
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自我推销,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六、陷阱六:不重视面试准备面试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很多人往往不重视面试准备。
这样做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专业、不认真的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岗位要求等信息,并准备好相关的面试问题,以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七、陷阱七:不注意用人单位的背景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用人单位的背景和信誉,避免进入一些不正规或不良的公司。
可以通过查阅公司的官方网站、咨询员工或前员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应届毕业生应该谨防的十大招聘陷阱

应届毕业生应该谨防的十大招聘陷阱陷阱一:只“试用”不聘用求职者口述:应聘了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说好先试用3个月,试用期2000元,表现好才能转正。
试用期间给到我的工作多到不行,不得不天天加班,心想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都是苦的,就咬牙坚持了。
没想到三个月后,人事经理竟然表示“人职不匹配”,让我走人……心里憋屈到不行。
陷阱二:“储备经理”变“卖保险”求职者口述:在网上我投了一家金融公司的“储备经理”职位,没多久就接到面试电话,面试了两次,被录取了。
经过两周的`培训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公司把我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的,“储备经理”竟然成了卖保险的!专家建议: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化,以高职位的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放到跑业务、拉客户的岗位上。
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
在面试时,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陷阱三:不交培训费,工资为零求职者口述: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去了之后,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让我留下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
我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培训费300元。
我不愿意,对方就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一个月工资也免谈。
专家建议: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者说明试用期的工资情况,即使在试用期没有通过考核,求职者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另外,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等等其实是一些企业变相敛财的手段和方法。
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
陷阱四:薪酬模糊损失惨重求职者口述:面试了一家公司,谈好“基本工资”3000元,当时以为是到手3000元也没细问,就糊里糊涂签合同了。
说是朝九晚五,但由于工作繁重,实际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到了发工资那天,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2000元。
警惕十大招聘陷阱

警惕十大招聘陷阱警惕十大招聘陷阱招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求职者寻找理想职位的关键。
然而,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招聘这个环节进行诈骗、欺诈等行为,给求职者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陷入不法分子设计的招聘陷阱,下面列举十大招聘陷阱,希望广大求职者引起重视。
一、虚假职位诱惑陷阱不法分子经常发布一些虚假职位,声称提供高薪、高福利、高职位等诱人条件,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
然而,一旦求职者被诱骗进去,往往会被索要一些费用、押金、培训费等,或者是遭受其他损失,最终一无所获。
二、虚假招聘网站陷阱虚假招聘网站会通过制作虚假公司、虚假职位等手段,吸引求职者注册、投递简历,并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三、以“创业机会”为名的陷阱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创业机会”的旗号,寻找投资者或合伙人,承诺可以带来高额回报。
然而,他们往往以跑路、倒闭等方式消失,使参与者遭受重大损失。
四、高额提成陷阱一些招聘广告宣称能获得高额提成,引诱求职者投入一定的资金。
然而,这种提成常常只是一纸空文,求职者往往徒劳无功。
五、培训费用陷阱一些招聘广告声称可以提供岗前培训或者资格认证,但需要求职者先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
然而,这些培训往往是虚假的,钱财打了水漂,求职者也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六、兼职欺诈陷阱一些兼职招聘广告承诺高薪轻松,吸引求职者报名。
然而,求职者到岗后发现工作根本不是广告上所说的那样,或者存在其他诸多问题,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七、办理签证诈骗陷阱一些招聘广告宣称可以办理工作签证、企业合作手续等,吸引需要签证的求职者前来咨询。
然而,这些所谓的“专业团队”往往只是骗子组织,他们收取高额费用后,往往消失无踪。
八、假冒知名企业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一些知名企业,在网上发布虚假职位,以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继而进行其他欺诈活动。
九、涉黄涉赌陷阱一些招聘广告声称提供高收入的“特殊行业”岗位,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
求职时要注意的陷阱及如何避免

求职时要注意的陷阱及如何避免2023年,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求职者要注意的陷阱很多,这些陷阱可能会让他们无法拿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只要求职者注意,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些陷阱其实是可以被避免的。
一、虚假招聘虚假招聘是求职者最容易掉入的陷阱之一,虚假招聘的意思是指企业或个人故意制造虚假的职位、薪资、福利等信息,吸引求职者前往应聘,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收取求职者的费用,最终欺骗求职者。
避免虚假招聘的方法是求职者要警惕那些过于诱人的职位信息,在查询公司信息时,可以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公司背景、信誉等情况,同时求职者应该保持警惕,遇到可疑招聘信息,应该及时举报。
二、假冒求职网站求职网站是现代求职者寻找工作机会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也存在假冒求职网站,这些假冒网站通常以低价收费、保证成功入职等方式骗取求职者资金,甚至冒充招聘公司发布职位信息,从而达到欺诈的目的。
避免假冒求职网站的方法是求职者在使用求职网站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求职网站,当有需要缴纳费用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服务协议,确认服务内容及费用等方面。
三、简历欺诈求职者的简历是求职的门面,一个好的简历可以增加求职者入职的机会和竞争力,但是,有不少的求职者为了显示自己工作经验和能力,在简历上掺杂虚假信息,大大减少了未来入职的机会。
避免简历欺诈的方法是求职者要对自己的简历真实客观,不要掺杂虚假的信息来夸大自己的能力。
在编写简历时,应该遵循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原则。
四、附加条件有些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时要求求职者提供一些附加的条件,例如找关系、缴纳押金、参加特定机构的培训等,这些要求都是一种违法行为。
避免附加条件的方法是求职者对于一些过分苛求的招聘通知应保持警惕,并且可以咨询工会或行政部门,如果和用人单位商谈时出现问题,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承诺多、实际操作少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宣称薪资高、福利好、晋升机会大等,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但是入职后,发现实际情况和承诺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会让求职者十分失望。
求职攻略:如何识别并规避常见的招聘陷阱

求职攻略:如何识别并规避常见的招聘陷阱2023年是一个对于求职人群而言,非常关键的年份。
据估算,依据未来发展的趋势,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就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求职攻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求职者避免各种骗局和陷阱,以下是一些有关于识别并规避常见的招聘陷阱的建议。
1. 警惕虚假招聘网站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招聘网站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也同时存在大量虚假招聘网站。
一些骗子通过虚假的招聘信息带来诱惑,诱使求职者进行投递,从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因此,在个人投递简历之前,务必先检查招聘公司的信誉度和官方网站,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您找不到相关信息,或者公司名称存在拼写错误等情况,则建议选择不投递。
2. 注意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有时,招聘公司或者中介机构会在招聘流程中出现必须支付招聘费用或者培训费用的情况。
这很可能是一个骗局。
很多企业都会提前告知应聘者不会有任何额外的费用产生。
反之,则需要避免类似情况。
如果你感到疑惑,请记住不要提前支付任何费用。
如果招聘人员提出支付费用的要求,请务必咨询相关职业介绍机构或者招聘机构的官方反馈,以了解相关的行业良知和信息。
此外,应当注意相关的条款和合同,确保不存在不寻常的条款或者隐藏费用。
3. 警惕虚假面试虚假面试可能是骗局中最常见的一种。
这些陷阱存在打着公司宣传旗号的诈骗分子,通常将该公司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放在求职广告中。
然而,这是用来骗取求职者面试和身份信息的骗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请确保在交流中保持警惕性。
如果招聘人员没有提供任何公司信息,或者让您乘坐不存在的交通工具去面试,那么这就是虚假面试的标志。
请务必通过网上调查或者打电话垂询公司信息。
4. 鉴别良好的公司招聘公司正常运营是经过严格的系统规定,存在很多条例和法律。
因此,请务必查阅并遵守招聘行业的规范和法规,以避免被相关恶意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发现公司存在任何不规范或者不道德行为,请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节后找工作谨防八大陷阱

节后找工作谨防八大陷阱春节过后,很多人开场找工作,或者准备跳槽另谋高就,而这个时候也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招聘来骗取钱财的大好时机。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招工”的幌子,对找工人员进展诈骗。
下面这八大陷阱,找工作的亲们要注意了。
一些劳务中介会与一些骗子公司合伙进展诈骗。
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再收取费用,最后编织各种理由回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警方提示:在求职时必须进步警觉,在前要认真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
一些中介会在网站论坛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待遇条件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在应聘者报名后,需交一定的报名费、体检费等。
一般在收取效劳费用之后,称应聘的职位已满。
警方提示:对于要先交报名费、效劳费、培训费的招工条件,应聘者要进步警觉,防止被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展招聘,在骗取很多人受骗缴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警方提醒:求职者应该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也要留意招聘地点是否正规。
一些骗子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的账户,方可获得期许的职位。
警方提醒: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的,首先应当确认单位的真伪,不要被那些诱人的薪水待遇所迷惑,更不要贸然轻易向招工者提供的账号汇钱。
在收取报名费后,“工作人员”会把应聘者如约带到KTV、酒吧等地进展“面试”。
面试中对方会挑三拣四,骗子告诉应聘者应该“包装一下”。
要求应聘者再掏效劳费进展第二轮诈骗。
警方提醒:男女青年在遇到有高报酬、优厚条件的工作时,请慎重前往。
不法分子假装要对应聘者进展“面试”,求职者如约而来,又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指导已通过监控进展了“暗中面试”。
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骗子会携款潜逃。
警方提示:对于声称通过“监控面试”的要格外小心,涉及到要缴纳押金时更要留个心眼。
诈骗骗子一般通过群发短信,等到受骗者上钩,进展电信诈骗。
找工作需谨慎!求职陷阱”七宗罪“

求职陷阱“七宗罪”节后等往往是求职高峰期,很多找工作的朋友由于入职心切更容易掉入各种不法分子精心布局的“陷阱”中去。
小编走访几场人才市场的线下招聘,就如何避免求职陷阱采访到招聘会的主办方壹打工网的资深HR,下面给大家拆招几类“骗局”。
罪状一——黑心中介一些中介会利用求职者心切的心里在网站论坛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待遇条件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在应聘者报名后,需交一定的报名费、体检费等。
一般在收取服务费用之后,称应聘的职位已满或者再也联系不上。
拆招:“高薪”职位,警惕前往对于要先交报名费、服务费、培训费的招工条件,应聘者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罪状二——网络骗局招聘的网站兴起,在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平台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网络招聘骗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求职者“足不出户,月入过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往往招聘各种淘宝代刷分或者代写,名为让你虚假支付,其实是你真正将前打入对方设计好的账户上去并且瞬间与对方失联。
第二类网络招聘骗局是一些中小企业粉饰职位信息,用“高大上”的职位招你入职,结果往往实际工作是各种拉业务跑销售的活。
拆招:网路招聘擦亮眼睛壹打工网HR提醒大家,网络求职过程中首先要摒弃“好逸恶劳”的心理,其次在实际面试前应搜索企业信息,再次留意面试地点是否正规。
罪状三——误入传销当今大家都是闻“传销”色变,也信得过自己的智商。
早前昆明某高档小区里被警方一举捣毁57个传销窝点,抓获涉传销人员138人,在被刑拘的44名骨干成员中,竟有近半是公务员、大学教授、教师。
传销多从身边亲近人下手,亲戚、朋友、同事都是身边不可多得的资源,所以不要说信得过自己的智商,江湖骗术多得是防不胜防。
拆招:传销常用伎俩:一、诱惑力十足的“诱饵”。
常见关键词:“高薪招聘”、“提供就业”、“投资做生意”.二、假装温馨的“亲情友情”。
为提高发展下线的成功率,传销人员自身人际网中的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是其首先考虑吸纳的对象。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各种把戏翻新的大、中、小型招聘会接踵而至,一些“急聘”在节后也会突然增多,求职火爆现象又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成千上万刚刚毕业走出校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么需慎重选择。
更有不计其数的跳槽者甚至在校生准备放飞理想,谋求大的开展,方案找份工作,打工赚钱。
为了保护求职者,记者亲身体验,将招聘会中的所见所闻归纳,两类六种求职陷阱曝光,提醒经历尚缺的求职者对于招聘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擦亮眼睛: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借招聘之名储藏人才应聘单位确实需要人,但不是现在。
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时机,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效劳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
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觉,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展压榨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疑心。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参加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
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
(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
比方,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 警惕4合同陷阱

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警惕4合同陷阱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警惕4合同陷阱随着节后招工高峰的出现,各种法黑中介及一些不法分子也纷纷冒了出来,不良公司为了捞钱,使出各种骗术,让求职者防不胜防。
因此建议求职者求职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安全就业。
见招拆招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毕业生春季求职高峰期到来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求职形势,毕业生们“找工心切”,容易陷入不法分子设计的骗局。
知名人力资源专家、西安欧亚学院就业中心主任王鹏飞、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部长朱宇总结出目前毕业求职时最易碰到的十种骗术,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骗术一:收费式行骗伎俩:企业向应聘人员收取各种费用,如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押金、押身份证、毕业证等。
新鲜指数:★得逞指数:★骗术点评:这类骗术在前几年已经盛行过,曾不断有人上当受骗,现在经过媒体的大力度曝光,70%~80%的毕业生都已经很清楚,不会再上当受骗。
规避办法:这些费用肯定不能交。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向应聘人员收取各种形式的费用。
一般收这类费用的招聘单位规模较小或不正规,交了这些费用很难得到退还。
■骗术二:高职位、高待遇式行骗伎俩:招聘单位以高待遇招聘高职位人员,但不注明招聘条件,或招聘条件不限。
应聘成功后,一般会要求你从业务员做起,年终时再进行业绩考核,达不到标准不给予高待遇。
但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达到标准,所以高待遇不会兑现。
新鲜指数:★★★得逞指数:★★★骗术点评:这种骗术隐蔽性较强,利用了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但对高工资的渴求心理,从而招聘优秀毕业生做普通业务员。
规避办法:提前向企业了解清楚高待遇兑现的标准是什么,并签订协议。
如果招聘人员说不清楚或不想签协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骗术三:“储备干部”式行骗伎俩:也可以称之为“提前画饼”式,招聘单位以招聘“储备干部”的名义,招聘大批优秀的基层员工,实际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干部”。
求职谨防受骗方案

求职谨防受骗方案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状态,警惕各种招聘骗局。
以下列举了一些防骗方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不轻易相信招聘信息不少骗子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来骗取求职者的财物,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觉,不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招聘信息。
在求职时,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如向招聘网站、人才市场、朋友、老师等渠道了解情况。
在获取到招聘信息后,还要对公司进行核实,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查询方式,查看公司的官网、工商认证信息等。
2. 分清招聘形式在求职时,我们要了解招聘的形式,以免被骗。
通常招聘形式有直聘、招中介、委托招聘等,其中直聘是最稳妥的招聘方式,因为是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中间没有任何中介存在。
对于通过中介或委托招聘的方式,我们还要对这些招聘机构进行认证和核实。
3. 注意面试流程中的细节问题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公司面试官的问题和公司环境,以便排除公司的安全隐患。
在面试环节中,公司面试官会对我们的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公司面试官能提前告知面试人员的情况,我们就要谨慎防范了。
对于公司面试官提出的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问题,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在面试期间,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公司环境,如是否有生产经营执照证书,是否有公告栏及工作时间安排公示等。
这些都是较为客观的证据。
4. 谨慎处理身份信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谨慎处理个人身份信息。
如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不要轻易转移给招聘中介或未经认证的招聘公司。
否则,我们有可能会被骗取财物。
在处理个人身份信息时,我们可以使用加密处理,避免被盗用。
同时,在签订任何合同关系之前,我们还要先核实好对方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 保持清醒状态最后,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状态,警惕各种骗局。
如果对方公司要求我们提前缴纳培训费或押金等,我们都要进行核实,切勿轻信。
同时,在签署合同之前,对方所提供的资料一定要进行认真查看和核实。
总之,求职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多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对公司进行核实认证,谨慎处理个人身份信息,保持谨慎的心态,才能避免受到骗局的侵害。
修昔底德陷阱节后求职小心陷阱谨防6大招工骗局

修昔底德陷阱节后求职小心陷阱谨防6大招工骗局春节刚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用工高峰期,骗子们也蠢蠢欲动。
近日,合肥警方盘点常见招工骗局,提醒广大求职者提高警惕。
骗术一:虚假招聘,骗取培训贷款大专毕业的小杨,在网上看到高薪岗位。
招聘人员和小杨说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期后就能推荐到阿里、腾讯等大公司就业,承诺100%就业,但是实习期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而两万的培训费用是由小杨自己承担。
小杨坦言自己没有这么多钱的时候,招聘人员推荐了一款可以分期贷款的APP,在其劝说之下,小杨分期贷款支付了三个月的培训费用。
三个月实习期后,该企业却用“专业水平不过关”、“面试未通过”等理由搪塞他,让小杨自己出去找工作,小杨不仅没有到梦寐以求的大厂工作,还背上几万块的贷款。
警方提示:网络上不乏以百分之百介绍工作的名义,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的招聘公司,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在上岗前提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用,员工应该予以坚决拒绝。
因为这些要求都是违法的。
骗术二:兼职骗取免费劳动力小王工作之余想做一份兼职,其中抄写员这一岗位吸引了他,没什么要求,只要会写字就行,而且能在家办公,给出的福利待遇也很诱人。
小王心动了,就领到了将某份资料抄写50份的任务,大概抄了半个月,小王终于完成了50份的抄写。
当小王把抄写完的稿件送到公司时,却说抄写太潦草,不合格,一分钱工资都没给小王。
警方提示:虚假兼职,一般都不用求职者到办公地点,只需要在家完成,到时计件算钱的工作都有此套路,用人单位通过不停地“炒”试工者的“鱿鱼”,达到免费或廉价使用劳动者的目的。
骗术三:加入违法公司身陷囹圄小郑入职一家公司当话务员,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推销办证业务,像律师证、注册会计证等,但是证件都是假的。
小郑就是负责接听电话,介绍下业务,并没有直接参与证件造假。
但是公司被公安部门查处,小郑也被认定为存在犯罪行为。
警方提示:求职时,有些公司,表面上往往还挺“高大上”的,有营业执照、有网站、高调宣传,看似很正规的公司,求职者也没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犯法的,但这却是合法外衣下的隐蔽骗局,即使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但也有可能会被追究责任,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全市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都涌来了大批求职者。
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到了大连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求先找份工作尽快稳定再图其他。
求职者的急切心情给黑中介以可乘之机,每年春节后都是黑中介最为活跃的时期。
圈套一:私招乱聘
私招常在街头、电线杆张贴或私下传递招工广告,一般私定工资及待遇,对求职者的个人利益和人身保护没有任何承诺,出了事也概不负责。
对策:不应聘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二:混迹招工
此类招工常混迹在劳动力市场人群里,用协助求职者找工作或假借劳动力市场批准招工,其方法比较隐蔽,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第一,对求职者的工资及利益没有法律性的保障,使求职者上当而无处说理。
对策:一定要看对方是否有固定的招聘摊位和市场内统一印制的招聘胸牌。
圈套三:虚假招工
此法常被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单位、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的服务性企业采用,目的是借招工办法在媒体上借机宣传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招工。
对策:及时报告劳动监察部门。
圈套四:以招工名义乱收费
利用招工的手法故意大批量许可报名并收取报名费,还有的收取抵押金之类,目的在于谋取利益而非真正招工。
对策:发现有收取报名费、登记表费或抵押金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五:高薪陷阱
利用高薪和好待遇做诱饵吸引有技术或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不适宜的工作,且并没有兑现高薪承诺。
对策:一定要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
教你三招“防身术”:
第一招:选择正规中介。
第二招:谨慎对待交押金和身份证,通常情况下此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第三招:仔细阅读用工合同,不要被少数用人单位的文字游戏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