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案1
《雨后》-教学教案

《雨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雨后》的主题和内容,感受作者对雨后景象的描绘。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雨后》的主题和内容。
2. 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
2. 学会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雨后》的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雨后的景象。
b. 引导学生关注雨后的变化和感受。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雨后》。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词语解释:a.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
b. 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雨后的景象中。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5. 表达能力:a. 教师示范如何描绘雨后的景象。
b. 学生尝试自己描绘雨后的景象。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7. 作业布置:a.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绘一下雨后的景象。
b.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关于自然的诗歌,背诵并分享给家人。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雨后景象,以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雨后情景。
2.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表现雨后的景象。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雨后景象的短文,发挥想象,尽可能生动地描绘出来。
2. 选择一首自然主题的诗歌,分析其意境,与家人分享。
九、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雨后》语文教案

《雨后》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后》。
(2)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雨后》。
(2)理解诗歌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雨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欣赏诗歌的美景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诗歌中的句子进行仿写或改写,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练习等。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雨后》。
2. 写一篇关于《雨后》的作文,可以是抒发情感,也可以是描绘景色。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师:在炎热的夏天,大家都酷热难耐,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下起了大雨。
一场大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花儿们经过雨露的滋润更加美丽,刚才还在躲雨的人们走了出来。
孩子们,如果这时你也和你的小伙伴走了出来,你们会到哪儿去?想做些什么呢?2、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雨后玩水的感受?看看这些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多开心呀!(课件展示)3、揭题。
师:也是在一次大雨过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到一群孩子尽情地玩耍,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课件出示,并板书)齐读课题两遍。
师: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大家想不想听听课文呢?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
她读得美吗?同学们想不想也读得这样美?要想读得这样美,就得先认识课文里的生字。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布置了预习,要求大家把黑色的生字用圆圈圈起来,都圈好了吗?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
现在我们就来拼一拼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平舌翘舌。
(自由拼读)(2)交流识字成果。
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全班齐读生字词(要求会认的),要求读准字音。
孩子们真聪明,学得真快!同学们还想不想认识其他生字朋友呢?(3)翻到课后的描描写写。
昨天布置预习时还要求大家把音节写在旁边。
不知有没有写好?同桌再检查。
拼读(自由拼读,全班拼读)。
读得真准!我们要怎样来记住它们的样子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看看哪些孩子的方法最多、最容易记。
(3)反馈。
(相机出示生字课件)(4)齐读生字词。
(5)检测:看音节写词语。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都在课文里,现在翻开课文,看你还认识他们吗?1、先默读全文,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大声朗读出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雨后》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导语】《⾬后》⼀⽂,是⼀篇反映孩童⽣活,富有童趣的诗歌。
诗中运⽤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对兄妹⾬后踩⽔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爱⽔的⼼理特征。
全诗语⾔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是⼀篇优美的⼉童诗,适合低年级学⽣学习。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后》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后》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认知⽬标: 1、认识“⾚、溅、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摔、痛”14个⽣字,会写“⾚、仙、拍、洋、妹、神、哥”7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脚、神仙、海洋、妹妹、哥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学习、理解第⼀⼩节。
教学重点:认识14个⽣字,会写7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流程】 ⼀、谈话,导⼊新课 1、⾬后的操场上是怎样的?此时,你想做什么? 2、作家冰⼼奶奶把⼩朋友玩⽔的欢快情景写成了⼀⾸⼩诗——《⾬后》。
3、板书,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初读课⽂,认读⽣字 1、⾃由读课⽂,边读边⽤“○”把⽣字标出来,借助拼⾳多读⼏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师或同学。
2、检查⽣字认读情况。
(1)出⽰课件。
(先出⽰本课14个⽣字,⿏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再去掉⽣字的拼⾳,最后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的⽣字。
) (2)这⾸诗中有不少的⽣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字,去掉拼⾳认读,齐读。
(4)分组开⽕车读⽣字;做游戏读⽣字词。
三、指导书写 1、出⽰要求会写的7个字。
⾃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法。
4、⼝头组词。
5、指导学⽣在⽥字格中书写。
a、⽥字格⾥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类。
b、重点指导“哥”。
c、学⽣观察⽥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雨后》教案

小学语文《雨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后》。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能够复述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惜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雨后》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雨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家庭的温暖感受。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复述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主动探索课文中的意义。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音乐等辅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使用课文相关的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后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课文《雨后》。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3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课文中的意义和主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4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将课文《雨后》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小作文,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
5.2 作业要求:作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第六章: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6.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雨后》教案设计

《雨后》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理解和解读诗歌《雨后》。
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雨后》。
2.课堂朗诵:学生朗诵《雨后》。
3.诗歌赏析和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和讨论。
三. 教学准备1.诗歌《雨后》印刷件。
2.PPT演示文稿。
3.录音设备。
四. 教学步骤步骤1:诗歌欣赏1.老师首先介绍《雨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老师朗读诗歌《雨后》,让学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步骤2:课堂朗诵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班级课堂朗诵。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适当的朗诵方式和表达方式。
3.每组学生进行朗诵,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点评。
步骤3:诗歌赏析和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其他组员作为辅助。
2.组长带领组员一起进行诗歌赏析和讨论:解读诗歌的意义、感受和作者的用词技巧。
3.组长记录组员的意见和发言,并整理成文。
步骤4:诗歌分享和展示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和展示他们的诗歌赏析和讨论成果。
2.学生可以选择朗诵诗歌、讲解诗歌的意义或展示自己的创作等形式。
3.全班学生进行观摩和评论。
五.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课堂讨论和分享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拓展延伸1.邀请文学爱好者或诗人到班级进行讲座或指导课程。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活动。
七.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诗歌教学活动,《雨后》这首诗歌得到了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学生通过朗读、赏析和讨论,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同时,学生也通过诗歌欣赏活动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表达之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推广诗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雨后》教学教案

《雨后》教学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后》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顾城以及《雨后》这首诗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后》,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诗歌结构与韵律:探讨诗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用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诗人顾城以及《雨后》这首诗的背景。
2. 诗歌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雨后》,集体背诵,注意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内容解析:用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结构韵律。
2.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六、教学资源:1. 教师指导用书:《现代诗歌鉴赏》2. 学生用书:《语文》教材3. 网络资源:关于顾城的生平介绍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4. 音频资源:顾城朗读《雨后》的声音文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雨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小学《雨后》语文教案

小学《雨后》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后》。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解释。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雨后》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描绘雨后的美丽景色和清新的空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后》。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解释。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雨后景象,引发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语: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复述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2 课文复述:评估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4.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对课文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雨后景象的感受和观察。
5.2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自己家附近的雨后景象,并写一篇小短文。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雨后》的文本,字体大小适中,行距适当,便于学生阅读。
席慕容《雨后》教案

席慕容《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席慕容的《雨后》。
(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雨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席慕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雨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朗读与理解:(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3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后”、“桃花”、“春风”等,理解诗人对自然美的描绘。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诗人的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爱情、人生哲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理解。
(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
3.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的思考。
(2)对席慕容诗歌独特风格的欣赏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2)利用音频材料,播放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的表现。
5.2 诗歌理解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雨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后》是⼀⾸⼉童诗,描写了⼀场⼤⾬过后⼴场上孩⼦们嬉戏玩乐的热闹场⾯,重点描绘了⼀对踩⽔的⼩兄妹俩,充分体现了⼉童的天真可爱,俏⽪好玩的性格,童趣⼗⾜。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后》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后》原⽂ 嫩绿的树梢闪着⾦光, ⼴场上成了⼀⽚海洋! ⽔⾥⼀群⾚脚的孩⼦, 快乐得好像神仙⼀样。
⼩哥哥使劲地踩着⽔, 把⽔花⼉溅起多⾼。
他喊:“妹,⼩⼼,滑!” 说着⾃⼰就滑了⼀跤! 他拍拍⽔淋淋的泥裤⼦, 嘴⾥说:“糟糕──糟糕!” ⽽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辫⼉, 紧紧地跟在泥裤⼦后⾯, 她咬着唇⼉, 提着裙⼉, 轻轻地⼩⼼地跑, ⼼⾥却希望⾃⼰ 也摔这么痛快的⼀跤!【篇⼆】⼩学三年级语⽂《⾬后》教案 教学⽬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背诵课⽂。
2、正确认读16个⽣字,会写7个⽣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吗?下完⾬你喜欢做什么啊?我们来看看别的⼩朋友在⾬后做什么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课⽂,认识⽣字 1、⾃读课⽂,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2、指名读。
3、出⽰⽣字,在课⽂中找出来⼤声读⼀读。
4、⼩组内学习⽣字。
5、⽼师检查。
6、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三、理解课⽂ 1、⾃⼰朗读课⽂,遇到问题做记号。
2、读课⽂,⾃⼰读明⽩了哪些? 3、⼩组交流读懂的地⽅。
4、指名说。
5、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给你带来过开⼼吗?把你开⼼说⼀说。
第⼆课时 ⼀、复习⽣字。
卡⽚出⽰⽣字,开⽕车检查。
⼆、学习写字 1、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组内识记⽣字。
3、全班汇报。
4、给⽣字组词。
5、观察⽥字格⾥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雨后》教案

《雨后》教案一 : 《雨后》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诵读法等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当大雨过后,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如果这个时候,你和一群小伙伴来到广场上,你们会怎么玩呢?2.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小声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来认识它。
2.课件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三.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1.再读课文,找出不好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齐读.四.指导朗读,从中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1﹞指导朗读,体味快乐。
﹝2﹞句式练习2.学习第二、三小节﹝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哥哥的快乐。
﹝2﹞指导朗读,体味快乐3.学习第四小节﹝1﹞从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小妹妹在水中小心玩耍的样子。
指导朗读,体味小妹妹的快乐四. 入景入情,指导背诵1.创设情景,练习背诵2.合作背诵五. 小结.拓展:同学们,快乐不仅在玩耍中,还在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关爱中,更在人们的心里。
回家后,就请你把遇到的快乐的事讲给小伙伴们听或用笔写出来!板书设计:雨后快乐兴奋痛快二 : 《山雨》教案③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4、这场突然来的山雨的声音多么美妙啊,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他的特殊表达把山雨来时的美妙之声写了出来,这句话是哪一句呢?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中的“歌谣”指的是上文的什么?②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展开了大胆的联想,着笔于声音,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
《雨后》-教学教案

《雨后》-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后》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1.1.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描绘能力。
1.1.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1.2 能力目标1.2.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 情感目标1.3.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3.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雨后》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雨后景象的诗歌。
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其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雨后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后》。
3.2 讲解对《雨后》这首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词和难点,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分享。
3.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创作,以雨后的景色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运用、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雨后》的文本,包括注释和翻译,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图片资源提供一些雨后的自然景色图片,用于导入和引导学生观察。
5.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杜甫和《雨后》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雨后》的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雨后景色的图片、杜甫的简介资料等。
《雨后》教学教案

《雨后》教学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后》。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作用。
(3)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雨后》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2. 诗歌结构分析:(1)首联:描绘雨后的景象,营造清新、宁静的氛围。
(2)颔联: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3)颈联: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尾联:以景结情,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3. 诗歌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雨后》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表达。
(2)诗歌意境的体会与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雨后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模仿创作法: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创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后的音频或展示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雨后》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四年级3. 教材:《语文》课本4. 课文:《雨后》5.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后》。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会进行适当的运用。
(3)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教师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适当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后景象及其背后的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雨后》的课件或黑板。
(2)准备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雨后》。
3. 课堂学习:(1)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后的美好景象。
(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后景象的感悟。
4. 课堂练习:(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进行生字词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雨后》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雨后景象的感悟。
2. 请学生结合课文《雨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象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作文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作文,评价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时光的热爱程度,以及对雨后景象的感悟。
《雨后》小学语文教案

《雨后》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后》。
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图片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爱护之情。
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诗歌《雨后》描绘了一场雨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自然环境充满好奇和兴趣,容易产生共鸣。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诗歌学习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雨后》的朗读与背诵。
诗歌中基本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诗歌的拼音版和注释版,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场雨后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提问学生对雨后的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雨后》,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语言感知和记忆能力。
5.3 词汇与句式学习(10分钟)分析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运用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5.4 情景模拟与讨论(10分钟)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雨后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歌情感。
《雨后》语文教案:让学生畅想写作

《雨后》语文教案:让学生畅想写作。
一、教学目标1.通过“访问”和观察“雨后”景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2.通过板书分析,体验作者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给学生提供开放性写作情境,使他们能够开阔视野,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创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宣泄自己的情感,把感情映射到语言上,彰显自我,展现创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远景乡野的景象,如何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1.练习观察,表演“雨后”画面教师首先给学生放出一段“雨后”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让学生模仿画面中的情景,进行表演。
2.结合分析板书,提高写作技巧在黑板上将学生模仿的情景及情感用词整理出来,并向学生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例如:太阳,路灯,天空,草地,城市等等。
教师还可以深入讲解用词的差异,例如:温暖与冰冷的感觉,湿润与干燥的感觉,喜与悲的感觉等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事物。
3.带领学生寻找问题和表达教师提供合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回答,并进行讨论。
例如:你在“雨后”中看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对“雨后”说什么?你希望“雨后”会给你带来什么?4.提供开放性写作情境,发扬个性教师提供题目:“我的雨后世界”,向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帮助学生在思想与文艺上更好地展现个性。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把“我的雨后世界” 写下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起描述雨后景象的场景,仔细地描绘每一个情境、物品和景象。
2.表达一种与现实不一样的新意思,即新文化,新观念,新态度等等。
3.注意主题和人物性格塑造,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如逆境下的勇气,坚持不懈,热爱生活等等。
五、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本”,也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创造,多进行自我表达。
《雨后》公开课教案1

《雨后》教学设计王舒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实践,会写7个生字,认识20个生字(如果是第二课时,这个目标就不用了);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夏天呢?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雨后的夏天了。
因为,雨后的夏天,最凉爽,最舒服。
看,大雨过后,一道彩虹高挂天边,像给天空系上了一条漂亮的彩带。
多美呀!2、哪位细心观察生活的小诗人,再来说说雨后的美丽景色呢?(美丽的小花,伸出双手,迎着阳光微笑。
绿色的叶子,缀满了小雨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3、这美丽的景色称也把一位著名作家迷住了,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4、这一首诗是谁写的?诗名是?(板书《雨后》)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美丽的诗歌吗?那得经历冰心奶奶给我们的考验哦!二、词语复习第一组:嫩绿兴奋赤脚骄傲痛快发射使劲泥裤子滑了一跤短粗的小辫(齐读)看来第一关的字宝宝难不倒大家了。
别急,过五关斩六将,这才第一关,还有两关呢。
第二组:哥哥妹妹踩着水撅着(小组开火车)发现了吗?这四个词语都有什么?(轻声)最大的难关出现了。
第三组:水花儿唇儿裙儿(指名读,其它跟读)溅起水花儿咬着唇儿提着裙儿所有的考验都难不倒大家。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92页,走进美丽的雨后世界吧!三、课文学习与朗读(每一句话的朗读的指导还要再细化一点、体现层层递进)(一)第一小节1、出示: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指名读第一小节。
(朗读指导在细化一点)哪位同学带我们走入诗里?【预设1:宽阔的广场积满了水,像什么?多壮观呀!多有趣的景象呀!】原本宽阔的广场,这时却变成了白茫茫一片,看到这情景,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回答。
《雨后》教案:跟着雨水感受大地的心跳

《雨后》教案:跟着雨水感受大地的心跳引言:雨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力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草原,雨水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雨,能让枯木复活,抚平土地上的痕迹;雨,能润泽生命的脚步,照亮路上的前景。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着雨水的脚步,感受大地的心跳。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1.1.能够理解《雨后》的基本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含义;1.1.2.能够通过朗读、背诵以及模仿表演等方式来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1.1.3.能够进行有效的听力和阅读训练,并且提高语言能力;1.1.4.能够以自我反思为主的方式,来对自身进行思考和总结。
1.2.情感态度:1.2.1.可以在朗读、背诵和模仿表演等过程中,感受到雨后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快乐;1.2.2.可以在听力和阅读训练中,对雨后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1.2.3.可以以自我反思为主,并且向同伴分享自身的思考和总结。
2.教学方法2.1.听力训练法(包括听前/中/后对话等环节)2.2.读写训练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2.3.独立思考法(个人思考、组内展示、全班讨论)2.4.游戏训练法(口语表达、演讲表达、现场互动)3.教学过程3.1.集体阅读课文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情况,选择适当的篇章和教材,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在板书上画出雨后的景象,让学生猜想;(2)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再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理解故事线索;(3)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对学生逐一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3.2.搜集雨后形象的图片老师可以为此收集一些雨后的形象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雨后的美妙。
老师可以将图片展示在课堂上,并请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件,将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展示,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描述其中的情感及意义。
3.3.集体分享让学生分成小组,将所想到的关于雨后的形象图和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雨后》教案模板

你是我最疼爱的人歌词歌曲歌词《你是我最疼爱的人》是一张单曲EP,是由吴歌独立创作的一首暖心情歌,也是他到目前为止所创作的作品中最为暖心的一首情歌。
在词曲的创作上,吴歌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创作,编曲也是他自己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的,在人声录制和后期制作上,也花费了快两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吴歌到目前为止最用心创作和制作的作品,也是耗时最久的作品,并且特邀知名歌手、音乐人李晓俊先生担任音乐总监。
因此,吴歌的这首新作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
这首新作在歌词的创作上,吴歌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最终定稿,歌词中写的都是他自己在爱情里的真实感受,字字都是真情的流露,其中一句“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无限地疼你”是本首歌曲中最暖心、最经典的一句。
此首作品的旋律朗朗上口、很适合传唱,而且吴歌要把这首作品献给他最疼爱的人和最疼爱他的人。
这是一首非常暖心的情歌,让我们一起来支持原创音乐、支持吴歌,一起来倾听吴歌给我们唱他的吴氏专属情歌吧!专辑简介总想让自己忍住不去想你可我脑海里全部都是你总是让自己装作不去疼你可我内心已全部填着你自从第一次遇见可爱的你我把我的.心都交给了你如果你能够让我去守护你我会用生命去疼爱你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辈子我心疼的人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无限地疼你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一生我深爱的人一直到地老和天荒你永远都是我最疼爱的人自从第一次遇见可爱的你我把我的心都交给了你如果你能够让我去守护你我会用生命去疼爱你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辈子我心疼的人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无限地疼你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一生我深爱的人一直到地老和天荒你永远都是我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辈子我心疼的人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无限地疼你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这一生我深爱的人一直到地老和天荒你永远都是我最疼爱的人最疼爱的人最疼爱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雨后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学写“射、短”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初步感悟诗歌这种新文体。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体会小兄妹俩的不同性格特点及喜爱水的心理特征。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雨后一对兄妹雨后是怎样嬉戏的?他们有什么性格特征?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让孩子们想象一群赤脚的孩子在雨后的广场上嬉戏,好像“神仙一样”快乐的情景。
喜欢雨后玩水,雪后玩雪,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会很有同感,读起来十分自然合拍。
2.因为小哥哥“使劲”踩水,就为下面“滑了一跤”埋下伏笔。
特别有趣的是,小哥哥提醒妹妹小心滑,自己却一走神,滑了一跤。
体现了天真可爱的形象。
一方面他懂得要照顾自己的妹妹,另一方面又不会照顾自己,任意使劲踩水,以致滑跤。
这一场景也会引起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
3、跌了一身泥和水,回去爸妈一定会责怪,所以连说“糟糕—糟糕”,但同时内心却感到“兴奋和骄傲”。
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
反复体会儿童这一种特有的心里。
拓展读写:
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资料补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出版的诗集有《繁星》(1923)、《春水》(1923)、《冰心诗集》(1932)。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按体裁分卷,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文集。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哥哥和小妹妹玩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3.板书课题,齐读,“雨后”。
4.学生交流,畅所欲言,雨后空气新鲜、景色清新亮丽,而踩水更是小朋友们津津乐道的。
同学们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今天,我们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5.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
指名读资料。
一、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短粗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a、自己轻声读
b、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预设:①“射.”书写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偏旁是“身”做偏旁
时“身”不出头。
②“妹”笔顺容易写错,“未”字不要写成“未”字。
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劲”字左边的“工”不要写成“土”。
以上三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
4.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
引导概括方法:写人的文章要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加以概括。
】
二、分角色表演感悟
(一)快速浏览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
提示:1.通过“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淋漓。
2.从“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体验小哥哥滑了一跤后既为弄脏了裤子二遗憾,又为尽情踩水感到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感到骄傲的多重心理.”
3.从“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的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有趣样子,从“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体悟小妹妹对小哥哥羡慕的心理和她活泼俏皮的形象.
2、小组交流.讨论如何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加深情感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表演,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三、总结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将你的问题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在进行更进一步的讲解.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
1、背诵第一节。
说说知道了什么?板书:快乐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
学习课文2--3小节。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小兄妹,他们可有意思啦!
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快乐地玩水的,好吗?
2、自由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3、寻找快乐,反馈自己的发现。
A、小哥哥,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名表演“使劲地踩着水”,说说自己的感觉。
(快乐)
现场采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啊,我们看,这位小哥哥溅起的水花多高哇!
指导读好这句话。
板书:踩溅
B、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哥哥?
(小哥哥对妹妹的关心)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声音要喊出来。
齐读。
“妹——,小心——,滑——!”
板书:喊、滑。
而“自己就滑了一跤”,显得很滑稽。
板书: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关心的语气及小哥哥摔跤的有趣。
C、小哥哥摔在都是积水的广场上,全身上下会怎么样呢?
学习“水淋淋”:一样东西被水浸透了,水还在不停地往下滴,这就叫“水淋淋”。
如果你摔得浑身是水是泥,你会想些什么?
小哥哥是怎么说的?引导读第三节第一句,读出担心的语气。
D、小哥哥虽然担心妈妈会责怪他,可你们观察一下,这时小哥哥的表情怎样?(板书:兴奋、骄傲)
老师不明白了,明明滑了一跤,衣服湿透,回去后妈妈可能还会骂他,他为什么还会那么高兴,那么兴奋和骄傲呢?(也许是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也许还因为他溅起的水花比别人更高,所以很骄傲。
)
指导读出兴奋、骄傲的心情。
4、小结:多有趣的小哥哥啊,在他使劲踩水时,当他想去提醒妹妹小心滑,自己却滑了一跤,虽然满身是泥水,但玩得那么痛快,他依然那么兴奋,那么骄傲。
5、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有感情读第2—3小节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二:
1、小哥哥玩得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得同样快乐!
看图: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妹妹?从哪儿看出?
(可爱,圆圆的脸,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
2、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3、交流:
(1)相机板书:紧紧咬着提着轻轻小心
(2)表演小妹妹的动作,演出害怕摔跤的心理。
(3)读出这种心理。
4、你知道小妹妹心里是怎么想的吗?板书:希望摔跤
为什么小妹妹心里希望自己也摔一跤,却还要轻轻地、小心地跑呢?
(因为小妹妹怕弄脏了她的花裙子,她可能还怕摔一跤很疼,但是她看到小哥哥摔了一跤很痛快,所以自己心里也很想摔一跤。
)
这可真是难为小妹妹了,她心里多么矛盾啊!怎样读才能把小妹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读读试试,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练一练,读出小妹妹有趣的心理。
三、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1、雨后的广场上,一群赤脚的孩子在踩水嬉戏。
小哥哥摔了一跤却满脸是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既怕摔跤又希望痛痛快快地摔一跤,他们无忧无虑,多快乐啊!
2、广场上还有很多孩子呢!他们玩得也很快乐。
想一想,他们在水中玩耍的时候,快乐得好像什么一样?
快乐得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快乐得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尽情地飞翔。
……
3、听了小朋友的发言,我也被雨后这一群孩子迷住了。
《雨后》可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
这么美的诗歌,如果配上音乐,一定会更美妙。
下面就请大家再次来到雨后的广场,享受这快乐的时光。
(配乐,请4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大家共同欣赏。
)
4、配乐齐读。
四、课后拓展。
1、续写诗歌
其他小朋友是如何玩水的?展开合理想象,仿照诗歌,把他们玩水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
5.雨后
小哥哥小妹妹
踩溅、喊、滑紧紧咬着提着兴奋、骄傲轻轻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