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竹节人(教案)

合集下载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竹节人手工。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分析并制作竹节人的工具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竹节人手工。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张竹节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如竹节人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们思考一会儿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并培养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的意识。

2. 知识讲解(1)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工具,如要制作简单的竹节人需要准备哪些竹节和工具等。

(2)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简单竹节人的具体步骤,并进行详细解释。

3. 示范操作(1)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竹节人,并逐步演示每一个步骤。

(2)学生观看演示并跟着教师一起操作。

4. 学生操作(1)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们动手制作竹节人。

如果学生还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先让他们从简单的开始制作,逐步增加难度。

(2)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帮助和指导。

5. 作品展示(1)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和表彰。

(2)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堂小结(1)教师向学生总结竹节人制作的过程和要点,并再次强调竹节人的特点和魅力。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手工技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竹节人的起源、特点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尝试改进手法,最终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9《竹节人》优秀教案

9《竹节人》优秀教案

9.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一个自然段来写的?(二自然段)抓住“谜”字写了哪三个方面?板书: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老师玩竹节人3.导入新课:简单的竹节人,有趣的竹节人,我们的童年总是充满欢乐。

那么,这么简单有趣的玩具的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从这些简单的竹节人身上获得了怎样的乐趣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1)出示一自然段,全班齐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出示二自然段,说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4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教师总结:从制作过程可以看出:竹节人制作过程简单,所需材料简便。

(2)买毛笔的生意为什么那么好呢?(生反馈4自然段)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思考1—4自然段,你采用哪种阅读方法?重点关注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5—19自然段)1、仔细阅读课文第5—19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有趣?(用波浪线画出句子)(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用直线找出句子)2、学生先自主学习勾画句子(3分钟),后分组讨论。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能够通过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竹节人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准备、竹节人的形象设计和具体制作方法。

3.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每个小组自由设计竹节人的形象,并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来。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节人,并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5.总结:在展示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6.拓展:让学生将制作的竹节人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制作其他的竹节人作品。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五、板书设计:竹节人制作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竹节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制作竹节人中来。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感受作者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3 课文写作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竹节人制作过程的描绘。

3.2 课文中所蕴含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感受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4.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手法。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1)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5.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手法。

5.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民间传统文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5.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竹节人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6.1 总结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为深入。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2 教学改进针对部分学生对竹节人制作过程的理解不够透彻,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展示竹节人的制作视频,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制作过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竹节人》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竹节人》教案精选篇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第9课《竹节人》教案

第9课《竹节人》教案

第9课《竹节人》教案第9课《竹节人》教案【篇一】主备人: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一、导入新课: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江苏无锡人。

1990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68 年到江苏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靖江中学语文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1980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 20 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 300 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

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40 多项。

2、生字词读写3、题目解说:4、课文朗读三、精讲点拨:(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快速朗读课文,然后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3、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明确:第一部分(12 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 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 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二)感受理解说明性的语言1、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2、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四、课下作业:1、抄写字词2、赏析课文,做旁批。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源。

(2)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字典,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关于竹节人的知识。

(3)教师简要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查找生字词,并学习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生字词竞赛。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详细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5.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竹节人的小作文。

2. 课外拓展:(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了解竹节人。

(2)收集有关竹节人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1.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作业布置:(1)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介绍课文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

(1)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改进:(1)在生词和句子学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主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竹节人》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得到了提升。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竹节人》经典教案

《竹节人》经典教案

《竹节人》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竹节人》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竹节人这一形象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讨论、讲解、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竹节人的情感投入,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竹节人》的主旨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过渡到课文《竹节人》,介绍作者和背景。

2.预习检查(5分钟)•提问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3.课文讲解(20分钟)•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竹节人的情感投入和态度表达,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4.深入探究(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竹节人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深入讲解竹节人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5.情感体验与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优秀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技巧。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源。

(2)生字词卡片。

(3)竹节人制作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携带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着音频或视频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进行课后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图。

(3)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同学分享。

2. 实践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制作竹节人。

(2)拍摄制作过程的视频,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5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A.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1—4,5—19,20—29 B.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1—4制作竹节人 5—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竹节人》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数学教案9.竹节人

数学教案9.竹节人

数学教案9.竹节人《数学教案 9、竹节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尺寸概念。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制作中各部分比例关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竹节人的尺寸和比例。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竹节人制作相结合。

(2)如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准确把握尺寸和比例,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个制作完成的竹节人,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竹节人,引导他们思考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与数学有什么关系。

2、知识讲解(1)介绍竹节人的基本结构,包括身体、四肢、头部等部分。

(2)讲解在制作竹节人时,需要考虑各部分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比例关系。

例如,身体的长度与四肢的长度应该有一定的比例,才能使竹节人站立稳定、动作灵活。

(3)以一个具体的竹节人为例,让学生计算各部分的尺寸比例。

比如,假设竹节人的身体长度为 10 厘米,四肢的长度分别为 8 厘米、7 厘米、8 厘米、7 厘米,引导学生计算四肢长度与身体长度的比例。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竹节人的材料和工具。

(2)让小组讨论如何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数学知识,设计出一个独特的竹节人,并确定各部分的尺寸和比例。

(3)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实践操作(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动手制作竹节人。

(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测量和调整各部分的尺寸和比例,以确保竹节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5、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完成制作后,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数学知识。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数学知识在制作中的重要性。

【公开课】竹节人教案

【公开课】竹节人教案

【公开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 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竹节人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竹节人的制作技巧,对竹节人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节人制作材料和工具,竹节人作品示例,相关文献资料。

2. 学生准备: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竹节人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解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演示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竹节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竹节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竹节人的艺术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竹节人的资料,加深对竹节人的了解。

7. 板书设计:【公开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4. 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实践操作4. 作品展示5. 总结提升6. 作业布置7. 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竹节人的来历、传说和作用;
2.掌握竹节人形象的特点和含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形象的描写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竹节人代表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出示一幅竹节人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和描述这个形象。

(2)介绍竹节人的来历和传说,引导学生对它进行初步的了解。

2. 阅读理解(20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讲述了谁的故事?竹节人是如何出现的?
2.竹节人的样子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3.表示。

竹节人教案_9.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_9.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_9.竹节人(教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觉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欢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意。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究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旧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究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究宇宙奇妙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根据巡游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妙》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依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存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存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依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接受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支配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支配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根据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接受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假如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推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依据读书目的接受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依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

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

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竹节人玩趣”“老师玩玩具”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竹节人玩趣”“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9.竹节人 210.宇宙生命之谜 211.故宫博物院 2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2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2合计109竹节人(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名称、材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豁开威风凛凛疙瘩冰棍孙悟空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橡皮擦雕刻跺脚颓然沮丧趴下抽屉(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筹”为翘舌音等。

)(1)(2)(3)(4)(5)(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学习多音字:哄(hòōǒ)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不会哄。

②读一读:他那像哄(hǒ)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堂大笑,围观的人群一哄(hò)而散。

(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紧紧地埋入。

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嵌入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别出心裁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激烈的战斗。

鏖战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沮丧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豁凛疙瘩棍悟裁筹橡雕跺沮趴屉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疙、瘩”半包围结构。

“嵌、筹”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八”,捺变点,下面是“人”。

(7)(8)(17-29)(9-12)(13)(14)(15)(16)(17-29)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cá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孩子们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威风凛凛疙瘩冰棍孙悟空别出心裁技高一筹(3)橡皮擦雕刻跺脚颓然沮丧趴下抽屉2.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二、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1)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2)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

”思考:(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淘气顽皮)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思考:(4)(5)(6)(7)(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三、拓展延伸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