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本竹节人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竹节人》(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竹节人》(部编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竹节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玩过或者见过传统手工玩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竹节人的制作和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竹节人。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手工玩具,它是由竹节制作而成,能够模拟人体的动作。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3.课后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以便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来解释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制作竹节人的过程非常投入,我也在旁边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看到他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竹节人,并乐于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我觉得这次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举例:分析课文中“竹节人仿佛有了生命,在风中翩翩起舞”这句话,理解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
(4)跨文化理解:要求学生了解竹节人背后的民间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竹节人这一民间玩具的制作与寓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竹节人》进行设计。

该课文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以竹节人为主线,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

同时,本课文着重展现人物形象,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展开。

1. 知识与能力1.1 了解《竹节人》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1.2 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准确描绘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涵,同时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寓意。

1.3 能够感受课文中展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2.1 能够采用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在学习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2.2 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发言,提出问题、交流思考。

3. 情感态度3.1 能够从课文中体会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意境,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3.2 在学习和探究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信,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1.1 学习和领会《竹节人》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1.2 解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1.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难点2.1 学生在识别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需要多角度思考,发现其内涵,理解其背后的寓意。

2.2 让学生自主思考,探寻课文背后的美好意境和人生道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课文主题,引出重难点。

1.1 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引入故事的主题。

1.2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简略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展示环节(30分钟)此环节对应课文的教学内容,分阶段展示课文的内容。

2.1 直接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线索,将故事主旨进行再现。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优秀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阅读兴趣。

2.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导入:介绍《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分享阅读理解。

4.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学习。

5.实践活动:分组创作与《竹节人》主题相关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分享阅读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学习。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创作与《竹节人》主题相关的短文,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写作技巧及创新思维。

3.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竹节人》文本。

2.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3.写作材料:纸张、笔等。

4.参考资料:相关文章、写作技巧书籍等。

六、教学拓展:1.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竹节人的文章或故事,如《竹节人传奇》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文化传承:介绍竹节人传统工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谁来说一说?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发现课文前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2.理解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10《竹节人》(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

10《竹节人》(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

《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本意义。

掌握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和主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阅读策略的运用。

【教学难点】竹节人所代表的意义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隐喻和比喻的理解与区分。

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世界。

比如可以播放与故事相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营造出一个童话故事的氛围。

询问学生童话的特点及童话故事中常出现的元素,例如:神奇的情节设定、人物形象简单、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主题明确等。

通过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的元素,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阅读理解做好铺垫。

二、热身(5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

学生可以先看故事标题、插图,然后扫视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此了解故事的大致情境和人物关系。

请几名学生简要讲述童话故事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讲解,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第一遍阅读,发现故事情节、人物。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掌握一些关键信息,例如: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情节。

分组提取关键词,预测故事的发展。

让学生分成小组,看看大家都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哪些关键信息。

然后请每个小组预测故事的发展,即主人公会经历哪些挫折和变化?再次阅读文本,进行推理、概括与总结,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并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值得思考的主题。

针对难点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写出几个句子来。

四、语言能力提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三遍阅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生应该注重作者使用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翻译一些难点词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竹节人》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猜它是谁?出示:竹节人玩具,你玩过吗?2.谈话导入: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习生字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疙瘩抽屉疲倦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卡。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形象最深?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即关键词句。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2.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预设:回忆竹节人斗竹节人制作竹节人观看老师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吧!(1)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预设: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__,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板书:有目的地阅读(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第【1】篇〗《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02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

可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

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再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梳理阅读过程,总结学法。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联系本单元阅读的要求,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03【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优秀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竹节人》,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学习文中生词生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生词生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深刻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生词生字、修辞手法等教学内容。

2. 学生准备《竹节人》文本,提前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竹节人》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 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7.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竹节人》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文或口头陈述,评估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观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和传承的态度。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竹节人的图像,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2. 选择文中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一段话,展示对该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后阅读一部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邀请一位擅长传统手工艺的工匠来校,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其技艺,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1.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课外阅读法;3.课内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形象和传说,让学生初步感受竹节人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2.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竹节人的传说,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方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介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其所蕴含的特有文化内涵。

3.阅读(4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30分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可以采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大胆挥洒创意和想象,更好地体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5.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本,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相关内容,重点概括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自由、积极,思维活跃;2.学生能够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3.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4.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艰苦奋斗”的背景,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

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理解文中非文字面意思。

三、教学难点解决方案1.针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设立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向其它小组的同学们讲解并让大家练习字词,以此加深词汇记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的情境,进行想象,并让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片儿、课件或现场陈列模型等方式,引出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出本节课应掌握的词汇。

2.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和理解意思。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讲解一些生字并探究其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对生字的意思进行解释,并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4. 课文朗读(15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及语感。

在本环节中,分组让学生进行逐段朗读和齐读,同时对朗读内容的语速、语调、断句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 思考讨论(10分钟)让学生就课文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其进行自由组合,有些学生可以进行课堂小游戏,以此达到让学生进行彼此的深度思考交流。

6. 听课文(10分钟)让学生再次认真听课文,并让其掌握本文主要冲突、前因后果等要素,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7. 表演课文(10分钟)利用扮演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课文。

设立名为“竹枝兄弟”的舞台让学生进行表演,观看别人如何演绎角色可以帮助自己在表演中更加真实。

8. 课后练习(5分钟)提供课后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复盘,并让学生进行考试口语测试,以检验口语水平。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版教案

部编版《竹节人》优秀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技巧。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源。

(2)生字词卡片。

(3)竹节人制作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携带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展示竹节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着音频或视频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进行课后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图。

(3)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同学分享。

2. 实践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制作竹节人。

(2)拍摄制作过程的视频,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9《竹节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传统的竹节人玩具的制作过程及其玩法。

课文通过讲述竹节人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和娱乐作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课文语言朴实,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文的长句子、生僻词汇以及文化背景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及其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及其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长句子、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文化背景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民间文化的资料,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法及其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10《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0《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0《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一、教学内容《竹节人》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本文通过回忆制作、玩耍竹节人、上课时用竹节人做掩护、课后和同学交流竹节人,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千方百计”“课间”“耽误”等词语造句。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千方百计”“耽误”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之情。

5. 能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写自己童年时玩过的传统玩具。

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提高学生对传统玩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千方百计”“课间”“耽误”等词语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千方百计”“耽误”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玩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5)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2. 教学难点(1)理解“千方百计”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千方百计”“课间”“耽误”等词语造句。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玩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5)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的纸质教材和配套的阅读理解练习册。

《竹节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竹节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竹节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 说教材1.1 《竹节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们斗竹节人,以及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的有趣故事。

课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后玩竹节人等情节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传统玩具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还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以及孩子们对自己创造的玩具的喜爱之情。

1.2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目的地阅读”,这篇课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的。

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时,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在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相关情节,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氛围。

2. 说学情2.1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

他们对于童年的游戏有一定的体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然而,他们在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2.2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竹节人》这篇课文中独特的竹节人玩具及其相关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由于现代社会电子游戏等娱乐方式的普及,学生对于传统玩具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

3. 说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3.1.2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并能概括其要点。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竹节人游戏的乐趣。

3.2.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感受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学词,梳理文章脉络,能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课前导语和课后提示,初步掌握“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

3.在践行阅读任务过程中,提升“检索”与“整理”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开启第三单元的学习之旅,先来看看单元导读页:1.读一读,猜一猜:这个单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呢?提示:猜测是要有依据的,比如文字、等信息。

2.想一想,问一问: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要问的?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3.小结:刚才同学们就是在自觉运用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导读页,让学生综合运用三、四、五年级所学的相关阅读策略,既启动了先备知识,又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很有必要。

)二、自主识字学词,扫清阅读障碍1.分组认读词串,探测本班学情。

跺脚疲倦沮丧颓然偃月刀纸盔甲悻悻然窦尔敦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忘乎所以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大步流星轻手轻脚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2.根据词串特点,引导自主学习。

(1)小组内认读,互相纠正错读的词语。

(2)呈现难理解的词语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

(3)试着表演表示心情、动作的词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第一组和最后一组词串。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学词,重点是要有学习的兴趣与方法。

用词串的形式呈现字词,用适宜的方式学习字词,既读得津津有味,又学得扎扎实实。

)三、梳理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阅读课前导读: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逐条出示閱读任务,完成学习单: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讨论并谈谈体会:预设一: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预设二:阅读的方法基本为“浏览+细读”;预设三:带着目的阅读,能加快阅读的速度……小结:这便是“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你的阅读目的,先浏览“检索”你要关注的内容,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文本进行细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12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12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2.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三.问题链设计1.文中哪个字能概括出对“竹节人”情感?(用自己的话概括,围绕哪个字展开的?)2.文章围绕“竹节人”展现了哪些迷?3.结合文章词、句和段圈划品读语言,“趣”具体表现在哪里?4.文章“斗玩”部分的四个方面是按照什么顺序构思的?四.教学过程(一)由三张图片导入(三代人的游戏:智能手机、一般电子游戏机、手工制作游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中哪个字能体现出对“竹节人”情感?(整体: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2节,“迷”(趣)。

(第1、2段)(统领全篇)2、概括第说一说作者围绕“迷”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局部:情节梳理)明确:制作迷、斗玩迷、同学迷、老师迷(师生趣事)(三)跳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从这四个方面自由跳读文章,圈划能表现趣之词、句和段落,进行点评。

第8节:“壮士”“威风凛凛”“健美比赛……小伙子差不多”(充满豪情、勇敢,有力量之美。

)第9节:“舞”“摆”(动作充满美感)“搏斗”(打斗的激烈)“没头没脑”“不知疲倦”“永”(体现了斗士的勇敢、激情和无畏的精神。

)第10节:“呆头呆脑”“傻”“净”(体现了意外发生时“斗士”可爱之处,带来乐趣。

)第11——13节:给“斗士”升级装备,引用神话和历史人物(把一般斗士联想成了英雄人物,在英雄崇拜中获得乐趣。

)“神气”(更是直接体现出了竹节人时的精神和气魄。

)第14节:总结前文内容,“古战场”(体现了战斗的激烈。

)第15节“得意洋洋”“观摩”(表现出了同学们的对自己独特设计的自豪。

)“大呼胜利”(直接描写同学们的快乐的情态,烘托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第16节:沉迷于其中,简单也快乐。

第17、18节:直抒胸臆,直接喊出搏斗时的招式,直接唱出了搏斗时的配音,表现出了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至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玩过不少玩具吧?你们最喜欢的玩具
是什么呢?(预设:机器人,汽车,泡泡枪,芭比娃娃,乐高积木……)
2.那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种玩具呢?(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种玩具叫“竹节人”,也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

(板书课题——竹节人)。

3.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去课文里看看作者是怎么玩这种玩具的吧。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凛”的部首是“冫”,不要写成“氵”;
“雕”的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佳”。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
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

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

(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

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掉下去了”。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二)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1.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2.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作业。

1.积累优美语句。

2.写一篇回忆童年的小随笔。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

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板书设计】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竹节人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的快乐童心童趣(3—19)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
(20—29)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喜欢玩的玩具,因为作者出生年代与学生相隔较远,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竹节人这种玩具,所以我从学生喜欢玩的玩具导入,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梳理情节、分析语言特色作为重难点。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参与度较高。

不足的是,在讨论过程中,有的题目范围较大,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如果题目设置得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