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六上语文《竹节人》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作者介绍】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汉族,男。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获1987年儿童文学园丁奖,《你不是灰姑娘》获1985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1984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又长得虎背熊腰,所以又叫窦二敦。
他出身贫苦,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
后来遇见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
他深爱窦的为人,便收窦尔敦为徒,授艺三载。
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又得到了静慈和尚的真传,武功大大长进。
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
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
窦尔敦深感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
于是率部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物资,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廷抗争。
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就杀害他的母亲。
窦尔敦是个孝子,为了救他的母亲,把自己五花大绑去官府投案。
他的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
《竹节人》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豁、凛”等8个生字,会写“津、汛”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均匀、配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 了解竹节人游戏的玩法,感受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民间游戏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 难点:了解竹节人游戏的玩法,感受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民间游戏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玩过什么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竹节人》,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竹节人的玩法和作者的描述,再和你们玩得游戏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竹节人》,去感受其中的快乐。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交流反馈。
3. 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重点写了什么?5. 小组内交流讨论。
6. 汇报交流。
7. 再读课文,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品味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出示中心句)齐读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还有一句是“我们看得入迷,恍若身临其境,和这些孩子一起上天入地,七嘴八舌。
”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结合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是什么意思,“我们”和谁一起七嘴八舌?我们当时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讨论交流:一个人一个说法,互不相让。
充分展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板书:七嘴八舌)8.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做总结。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内容集中,不旁生枝节,衔接紧凑;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
)9. 小结:文章层次分明地记叙了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三件事,语言流畅,内容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竹节人》教案 六年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褓、疙、塔”等4个生字。
会写“成风镇源、波倦、珠奔”等17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报据不问的阅读口的,这用后当时岗谈力法,开能似结政事情节。
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和教学PPT。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童年是每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总少不了玩具的陪伴,你的童年玩过哪些玩具?(益智和增进情谊的作用)2、在物质匮乏的20世纪50年代,有个叫做范锡林作家,童年玩过这样一种自己动手做的玩具(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观察材料和样子,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生齐读。
3、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下4、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说了哪几件事情?2、检查生字,指导书写(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凛疙瘩棍裁筹橡雕跺颓沮丧趴屉(3)口头组词。
(4)指导:疙、凛。
(学生练习写字,当堂点评)(5)多音字:哄。
(6)认读词语。
风靡嵌入鏖战沮丧悻悻犹酣观摩破绽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赫赫伟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板书,并引入“迷”)2、全文围绕一个“迷”字,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风靡一时的玩具——竹节人。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0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竹编工艺,掌握基本的编织技巧;(2)理解竹节人的历史渊源,了解竹节人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学习和制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文化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竹编工艺和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仔细精神;(2)通过学习和制作,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2)掌握竹编基本技巧,制作竹节人。
2. 教学难点:(1)掌握精细的竹编技巧;(2)对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活动(4min)1)教师拿出一些竹节人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看看,观察其中的差异。
2)引导学生发现竹节人的特点,了解竹节人的来源、历史渊源等。
3)让学生讨论竹节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有何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拆解竹节人(10min)1)教师手持竹节人实物,带领学生认真观察、揣摩竹节人的每一个部分。
2)让学生逐渐明白竹节人是由许多经过细致处理、分别重新连接上的竹节组成的。
3)教师讲解竹节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竹节人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由来。
3. 制作竹节人(45 min)1)教师引领学生购买相应的制作材料,包括竹子、细木棍、彩线、剪刀等。
2)教师根据制作难易程度分别将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3)让学生先练习基本的竹编拼接技巧,然后按照自己所在班的难度制作简单的竹节人。
4)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完成制作。
第8课《竹节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8《竹节人》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传统玩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重点难点】重点:引起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的游戏经历。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传统玩具在物资匮乏年代带给人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引导,激发兴趣教师用亲切的语气问: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怎么玩?【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竹节人”这一传统玩具做铺垫。
2.学生交流,分享体验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玩具的外形和玩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玩玩具的乐趣,并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为引出传统玩具“竹节人”做好铺垫。
3.引出课题,激发好奇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说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有趣的玩具,那在很久以前,孩子们没有现在这样琳琅满目的玩具,他们是用什么来制作玩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过去的孩子的玩具是什么样的,好不好玩?请看大屏幕。
(教师用PPT展示课题“竹节人”)【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分享的现代玩具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竹节人”的好奇心,引出课题。
二、作者介绍1.PPT展示,引导阅读教师利用PPT展示作者范锡林的简介,引导学生默读,并思考:你从作者介绍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设计意图】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默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师生互动,梳理信息教师结合PPT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梳理作者的相关信息,例如:★作者的笔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的?★他擅长写什么类型的文章?【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并将重点信息进行强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 小语六上教案
10、《竹节人》教案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
以童年的阅读为主线,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体,有梯度的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意识。
这是中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
是对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和提升。
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承接性。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单元要求学生达到的有关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作为第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我把这一教学目标分两个课时来落实。
居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分析,围绕语文关键要素的落实,我确定了: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章,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完成阅读任务一。
三、教学重难点快速读文章,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完成阅读任务一。
四、教学活动过程本课教学中,我将根据阅读目的探究阅读方法为任务驱动,采用1读课前导语明阅读目的,2借助学习单自主探究学法,3小组合作学展阅读成果,4回忆梳理总结学法为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策略,提升语文能力。
一、趣谈玩具,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王建咳嗽了,医生为他开了一盒止咳糖浆,里面包含一瓶药和一份说明书。
1王建的妈妈想知道这种药的成分和用法,猜猜看她会怎么阅读这份说明书?2王建的爸爸想了解这种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他会怎么读说明书?3 王建想知道这种药的味道如何,他又会如何去阅读这份说明书呢?(3)交流:同一份说明书,为什么每个人看的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4)小结:当人们的阅读目的不同时,所关注的内容、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有目的地阅读。
2、质疑课题师:传统玩具不仅制作简单还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竹节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命运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字、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和细节。
•难点:理解并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人物命运和人生价值。
3. 教学准备•课文《竹节人》•课件、PPT或是多媒体设备•展示板、黑板和粉笔•学生文具(纸、笔等)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将课件中的课题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竹节人”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步骤二:预测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学生自由发言,将猜测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步骤三:阅读课文(30分钟)•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句。
•学生个人或小组朗读课文,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步骤四:讨论与思考(30分钟)•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命运和人生价值进行讨论与思考。
•安排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解释和辩论。
•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步骤五:课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思考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竹节人》为教材,探讨了人物形象、命运和人生价值的话题。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理解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新课、预测课文、阅读课文、讨论与思考等。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源。
(2)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字典,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关于竹节人的知识。
(3)教师简要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查找生字词,并学习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生字词竞赛。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详细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5.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竹节人的小作文。
2. 课外拓展:(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了解竹节人。
(2)收集有关竹节人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1.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作业布置:(1)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介绍课文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
(1)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改进:(1)在生词和句子学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主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竹节人》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得到了提升。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0《竹节人》教学设计
10《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这个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了解竹节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学习制作竹节人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竹节人》的故事简介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制作竹节人的竹子、线、剪刀等材料。
3.制作竹节人的示范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竹节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了解竹节人的外貌特点。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你们见过竹节人吗?你们知道竹节人的来历吗?二、学习(3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述《竹节人》的故事简介,介绍竹节人的来历和历史背景。
2.教师出示《竹节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竹节人的制作和表演。
3.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并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教师进行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制作一个竹节人。
三、实践(6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按照工具所需的准备好自己的材料。
2.学生开始制作竹节人,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向教师请教或互相交流。
3.学生培养耐心和毅力,一直坚持到完成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和创意。
2.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竹节人制作的技巧和要点。
五、拓展(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剪纸、刺绣等,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竹节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制作竹节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的故事和历史背景,通过制作示范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第【1】篇〗《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02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
可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
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再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梳理阅读过程,总结学法。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联系本单元阅读的要求,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03【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5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竹节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A.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1—4,5—19,20—29 B.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1—4制作竹节人 5—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学会生词新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竹节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正义的故事。
通过对竹节人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2.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好奇心。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掌握生词新句。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答案和课后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成功之处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5.2 教学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部分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竹节人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竹节人》一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竹节人”的含义。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竹节人》一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竹节人”的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竹节人》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这一特殊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及“竹节人”的象征意义。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欣赏和评价。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0《竹节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入新课,询问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民间艺术?有没有看过或亲手制作过民间艺术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民间艺术的课文,大家猜猜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竹节人》。
2.利用多媒体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和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竹节人的魅力,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如选材、削蔑、编制等;
-分析竹节人的组成部分,如头部、躯干、四肢等;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
3.对课文中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讲解生字词,如“竹蔑”、“巧妙”、“精致”等;
-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对竹节人制作工艺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此外,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本分析技巧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中,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是本课的难点。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效果也是一个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尊重劳动、珍惜传统、善于创新等价值观,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和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对民间工艺的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他们通过预读、细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同时,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观点,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一)导入新课
今年是我们祖国建国70周年,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你们感受到幸福了吗?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
老师也找来几个我小时候的玩具,看看你们认识吗?
师:出示玩具
这节课继续学习竹节人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
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
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
(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
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
(五)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六)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
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竹节人
制作:一截长的,八截短的
玩法:豁开裂缝的课桌
故事:老师没收喜欢玩竹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