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试题集

合集下载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

《马说》中考训练题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参考答案: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4题。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7)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7)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7)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语。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策之不以其道
(3) 安求其能千里也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1)喂养或:通“饲” (2)驱使,鞭打 (3)怎么 (4)有时,或许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第3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1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2分2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24.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选文,回答7—10题;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大庆市09黑龙江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1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2.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答:4.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着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7 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8广东汕头卷2007年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分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9 2006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1或尽粟一石;食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4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j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10.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11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1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答案7. 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答案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BDD答案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4面对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答案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答案:7.韩愈唐8.B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答案 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答案:.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3.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答案.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题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伯乐”是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B. 文中的“千里马”是指有才干的人。

C. 文中的“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D. 文中的“天下无马”的“马”是指没有才干的人。

2. 对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 对在位者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进行批评。

C. 对统治阶级不能重用和奖励人才,致使人才流失表示惋惜。

D. 对统治阶级中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给以肯定。

[题解]着重从理解文意的角度命题。

第1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

文中“天下无马”,是“食马者”所说。

其实,不是“真无马”,而是“真不知马”。

可见D项有误。

参考答案:D第2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

韩愈写《马说》一文时,初登仕途,不得志,郁郁不欢,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非常愤慨。

参考答案:A。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题目]
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马之千里者,一①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③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 文中4个加点的“食”字,读音为sì的是哪几个?将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
2. 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作者以强烈的语气为千里马鸣不平的句子。

3. 对本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是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 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B. 食马者不能以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

C.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是造成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根本原因。

D. 千里马的才能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它常常吃不饱。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在文中的不同意义。

读sì的“食”,动词,即“饲养”。

参考答案:② ③
第2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3题。

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参考答案:C。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docx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docx

《马说》练习题集锦1、注音及断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i )辱于/奴隶人Z手,骈(pidn)死于/槽栃(cdo li)Z间,不以/千里称(ch@ 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U)-石(ddn),食(si)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i)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i)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Z/不以其道,食(si)Z/不能尽其材,鸣Z/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Z,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c) ?其/真不知马也。

2、课文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兀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木领來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乂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止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得千里马啊!3、常识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 , _________ 代苦名__________ 家,他的著作收《___________ 》里。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_______ 文体,可以______ 也可以________ 但都是为了_________ O③韩愈借论马來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 ________ 提出问题,然后从 ______ 展开议论。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2)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2)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2)[题目]阅读《马说》一文,回答1~4题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根据本文相关词语的意思,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__________(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_______(3)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_______(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解]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食”、“见”是通假字,“虽”、“或”是多义词。

参考答案: (1)食:喂养 (2)虽:即使 (3)见:现呈现露出来 (4)或:有时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参考答案: 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或: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或:杰出人才)第4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发现的缘故。

参考答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2005桂林(-)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②型通“现",意义:表现(1分)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条帚临之,曰:“天下无马!”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義c.且欲与命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亲之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述食之不能尽箕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 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05广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3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0(3分)A.①和②读咅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咅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吋)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英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Z3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骈死于槽栃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马说》作者是,字,河阳人,世称“”,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宋代的、、、、、。

“说”是古代一种性的文体。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3)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原意为:完,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才原意为:完,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故虽有名马名:(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不以千里称也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或:(5)是马也是:(6)食不饱,力不足食:(7)安求其能千里安:(8)策之不以其道道:(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1)执策而临之执:临:4.一词多义(1)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先帝称之曰能.(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主人日再食.④一箪食.,一豆羹三、文言虚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3.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执策而.临之5.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6.之①马之.千里者②虽有千里之.能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五、问题探究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马说》中考试题集

《马说》中考试题集

马说训练题一、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政通人和D.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9.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四、阅读《马说》,完成6—10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中学考试精彩试题集锦93490

《马说》中学考试精彩试题集锦93490

)) ))2分)《马说》中考试题集锦《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作者:简单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三)( 11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 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 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 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 策之不以其道(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 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 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 , 译句通顺得 3 分 . 否则 , 酌情扣分 )
莆田
阅读《马说》,完成 8- 10 题。 (10 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 2、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
马!”
呜呼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 )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 分 )
8.(3 分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4 分)(1)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
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每句各 2 分。大意对即可,如第 (2) 句译为“真的没有马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3 分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 和普通的马 ) 一同死在马厩里 , 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 .( “骈”“槽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 (1) 是.马也 () . (2) 食.马者 () (3) 策.之不以其道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 .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 .不胜 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 分)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_______________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___”。( 4 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
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
能 …………………………………………………………………………………………
… (3 分 ) 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食马者的无知 (1 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 “知人善用 ”之煮 2 分 )。
12.如果你是一匹 “千里马 ”,而尚未被 “伯乐 ”发现,你该怎么做 ………………… (2 分)
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
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 分 )
6.(1)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2 分,每小题 1 分 )7 .
1) 这(2) 同“饲”,喂养 (3) 鞭打 ( 驱使 )(4) 有时 (4 分,每小题 1 分 )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2004 河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1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9.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 天下无
马 !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 分 )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千里
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 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 分) 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 2 分)
①才美不外见外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
21.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18. A19.①④ / ②③或:②③ / ①④ 20.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 21.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 1-6 题。( 16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 ”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 请从 第二 段中 找出两个通假字, 并解 释其 意 义。 ……………………………………… (2 分) ①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 (1 分 )② “见 ”通“现”,意义: 表现 (1 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C) ………………………… (2 分)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3 分)9 .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 (4 分,每空 2 分 )10 .(3 分。能从诉说自己的怀
才不遇, 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 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语言表达不清的扣 1 分)
河北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 11 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故虽有名马,辱于
答:①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 分 )②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 分 )(言之成理
可给分 ) 2006
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9- 25 题。
(一)(11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10.将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 “策、道、
食、材 ”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 2 分,否则酌情扣分 )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
“千里马 ”的才
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 2 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 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节选自韩愈《马说》 )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 ) 或:食: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 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 分) 17. 有时 ( 或许 ) 喂养 ( 或通“饲” ) 等同 ( 或“—样” ) 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评分标准:第 17 题每格 1 分,共 3 分;第 18 题 3 分,得分点为: “安”、“求”正 确解释各 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 1 分;第 19 题 3 分,每一方面 1 分,意思接近即 可。 福州 ) 阅读《马说》,完成 6— 10 题。 (16 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