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1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

(2分)2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24.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选文,回答7—10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3)其真无马邪(通“耶”,吗)(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词类活用】(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5)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一词多义】(1)策:A.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B.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C. 策勋十二转(记载)(《木兰诗》)(2)食:A.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B.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喂养)C. 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送东阳马生序》)(3)其:A. 其真无马邪(“岂”,难道,表反诘)B.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岳阳楼记》)D.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它的)(《岳阳楼记》)E. 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的,与数词连用)(《口技》)(4)意: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醉翁亭记》)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伤仲永》)D. 宾客意少舒(心情)(《口技》)(5)道:A.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B.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今异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执策而临之(古义: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重要句式】马之千里者。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马说》(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马说》(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答案】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解析】此题主要检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2、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因官吏部侍郎,又称。

谥号,又称韩文公。

文学主张上强调。

提出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苏轼称他。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答案】《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退之韩昌黎韩吏部文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杜诗韩笔“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解析】此题主要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等作品。

【答案】记叙议论讲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师说》【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说是______、、、.【答案】《龙说》《医说》《崔山君传》【解析】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答案】C【解析】C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的”之意。

6、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答案】B。

【解析】B,文中没有强调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7、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答:【答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4?《马),。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不饱,力不足(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见( )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执策而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表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说中考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骈死(A、pián B、bìn)⑵邮无恤(A、xù B、xuě)⑶伯乐(A、bó B、bǎi)⑷粟一石(A、shí B、dàn)⑸才美不外见(A、xiàn B、jiàn)⑹其真无马邪(A、xié B、yé)⑺相马(A、xiānɡ B、xiànɡ)⑻马厩(A、jiù B、jì)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⑶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⑷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⑸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不以千里称也(A、称赞 B、称呼 C、物名)⑵故虽有名马(A、虽然 B、即使 C、如果)⑶一食或尽粟一石(A、有时 B、或者 C、可能)⑷其真不知马也(A、知道 B、识别 C、懂得)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⑴食:食民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食不饱⑵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⑶其:其直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⑷能:虽有千里之能晏求其能千里也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⑴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⑵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________⑶其真无马邪________二、阅读并回答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之欧阳家百创编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之欧阳家百创编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欧阳家百(2021.03.07)1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

(2分)2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24.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选文,回答7—10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 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

《马说》文言文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含答案)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1、A 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初中课内阅读】《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ncolsxinszhǐ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 sù xiànsì 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张晓风周国平蒋子龙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马说》中考题集锦

《马说》中考题集锦

《马说》中考题训练(一)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3分)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分)答:。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

(15 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第14篇马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房星:星宿名,这里指马。

《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策:(3)执策而临.之临:(4)犹.自带铜声犹: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瘦马“犹自带铜声”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马说》和《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2021合肥包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马说》中考试题集

《马说》中考试题集

广西秦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 ) (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2)渔人甚异之D.(1)策之不以其道(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千,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介:披上战甲。

○2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马说》中考试题

《马说》中考试题
文,完成8—12题(11分)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 “食” 通 “饲”, ,意义: 喂养 (1分) ② “见” 通 “现” , 意义:表现 (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 “千里马”的才能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 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 善用”之意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15.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2)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一样 (4)安求其能千里 怎么 ,怎能 (5)执策而临之 拿着,举着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 分) 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答: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2005桂林(-)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②型通“现",意义:表现(1分)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条帚临之,曰:“天下无马!”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義c.且欲与命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亲之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述食之不能尽箕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 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05广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3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0(3分)A.①和②读咅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咅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吋)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英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Z3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骈死于槽栃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作者:简单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三)(11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

(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三)(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阐述,他们都希望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用。

(4分)1. 大庆市(09黑龙江省)【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答: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

A项,在/项。

C项,的/助词。

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

(7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