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说》中考试题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3马说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3马说对比阅读(原卷版)

马说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二)(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1、填空。

①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不以千里称也: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3.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4.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6、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8、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8、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9.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马说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马说

十四、马说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201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201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按照(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8)其.真无马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到屈辱(2)才美.不外见美:美好的素质(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样[2011](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2011](5)执.策而临之执:拿着[2011]3.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状语后置/2022广东]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定语后置/判断句/教材·思考探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2021重庆A卷]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021重庆A卷]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本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文章这样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伯乐: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或: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教材·思考探究]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

马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什么?A. 千里马非常稀有B. 伯乐的识别能力非常珍贵C. 千里马和伯乐都很常见D. 伯乐的识别能力并不重要答案:B2. 在《马说》中,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哪种态度?A. 轻视B. 重视C. 忽视D. 漠视答案:B3.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骑乘马的人C. 识别马的人D. 利用马的人答案:D4. 根据《马说》的描述,千里马的哪些特点被作者所赞赏?A. 外表华丽B. 速度极快C. 耐力持久D. 容易驯服答案:C5. 《马说》中,作者认为识别千里马的关键在于什么?A. 马的品种B. 马的外貌C. 马的内在品质D. 马的市场价格答案:C二、填空题6. 《马说》是________的作品,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韩愈7. 在《马说》中,作者用“_______”来比喻那些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答案:千里马8.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_______”,强调了人才的识别和使用的重要性。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9. 作者在文中指出,那些不能识别千里马的人,最终会“_______”。

答案:骈死于槽枥之间10. 《马说》中,韩愈认为真正的伯乐能够“_______”。

答案:识马于槽枥之间三、简答题11. 请简述《马说》中“千里马”的象征意义。

答案:在《马说》中,“千里马”象征着那些具有非凡才能和潜力的人,他们可能在外表上并不显眼,但内在却拥有巨大的价值和能力。

作者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对这类人才的识别和重视。

12. 韩愈在《马说》中是如何阐述“伯乐”的重要性的?答案:韩愈在《马说》中通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阐述了“伯乐”的重要性。

这里的“伯乐”指的是能够识别和发掘人才的人。

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无法被世人所认识和利用。

这强调了识别和发掘人才的重要性。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学科网]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⑴骈死:⑵见:⑶等:⑷策: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答案】5.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⑵显露、表现⑶一样(聍待)、等同⑷驱使、鞭打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比较简单。

6.⑴(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⑵(千里马)呜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

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鸣”“通”“意”。

7.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句式的把握。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马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马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马说(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有千里之能。

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之不以其道.。

策:道: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4、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韩愈生活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说?(4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骈:两马并驾(2)虽:即使(3)食:通“饲”,喂(4)策:用鞭子打道:正确的方法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

(2分)我想对韩愈说:千里马固然是由伯乐来发现的,但是在伯乐出现之前也应该学会毛遂自荐,为自己争取机会,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且当今社会条条大道通罗马,无人赏识不妨自我创业。

(言之有理即可)(2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千里马”这一形象,比喻了什么?A. 有才能的人B.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C. 有才能的人和善于发现人才的人D. 马匹答案:A2. 下列关于《马说》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散文B. 文章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C. 作者认为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D. 文章强调了人才的自我展示的重要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说》中,作者用“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来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才能。

答案:千里马常有4. 文中“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惋惜。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5.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的?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才能但未被发掘的人。

他指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和伯乐的赏识,也无法展现其才能。

这比喻了有才能的人在没有得到适当机会和认可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6. 根据《马说》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重视和尊重的。

他通过《马说》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认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适当的培养和使用。

同时,他也对那些被埋没的人才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强调了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排版和格式,我们可以看出《马说》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13《马说》-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13《马说》-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2023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13《马说》1.(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新颖.()(2)言简意赅.()(3)伯乐.()(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5)骈.()死(6)槽.()枥.()(7)一食.()或尽粟.()一石.()(8)才美不外见.()(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0)执策.而临之()【答案】(1)yǐng (2)gāi(3)lè(4)zhǐ(5)pián (6)cáo lì(7)shísùdàn (8)xiàn (9)sìsì(10)cè【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解答本题,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

平时要注重积累。

2.(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奴隶:(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槽枥:(3)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5)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食:(6)才美不外见.见:(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8)策.之不以其道.策:(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执策而临.之临:【答案】(1)祗,同“衹(只)”,只,仅。

奴隶人,奴仆。

(2)骈,本以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马槽。

(3)味美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4)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5)同“饲”,喂。

(6)同“现”,显现。

(7)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8)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道,方法。

(9)才能,才干。

(10)面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B.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C.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D.故.虽有名马故.曰:教学相长也。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马说》中考题集锦

《马说》中考题集锦

《马说》中考题训练(一)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3分)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分)答:。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

(15 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马来比喻什么?A. 人才B. 物品C. 金钱D. 权力答案:A2.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A. 真正的马B. 有才能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4. 文章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骑马的人C. 识马的人D. 用马的人答案:D5. “马说”一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的饲养方法B. 人才的埋没C. 马的品种分类D. 马的用途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______来比喻人才的埋没。

答案:马2. 文中“______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

答案:千里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

答案:韩愈4. 文章中提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里的“策之”指的是______。

答案:驱使5. 文章通过______的故事,来说明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答案:千里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马说”一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文章通过比喻马的才能被埋没,来说明有才能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强调了识才和用才的重要性。

2. “马说”一文中,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批评的,认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有才能的人,导致人才的埋没。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马说”全文,回答问题:1. 文中“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代表了什么?答案:文中“千里马”代表了有才能的人,而“食马者”则代表了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才的人。

2. 作者通过“马说”一文,希望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是,社会应该重视和正确使用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和埋没,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考《马说》真题

中考《马说》真题

《马说》综合练习姓名:班级:得分:一、阅读《马说》,完成19—22题。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二、阅读《马说》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三、阅读《马说》。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说》中考试题集

《马说》中考试题集

铜仁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格言:(2分)绍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 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福州)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马说》作者是,字,河阳人,世称“”,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宋代的、、、、、。

“说”是古代一种性的文体。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3)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原意为:完,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才原意为:完,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故虽有名马名:(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不以千里称也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或:(5)是马也是:(6)食不饱,力不足食:(7)安求其能千里安:(8)策之不以其道道:(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1)执策而临之执:临:4.一词多义(1)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先帝称之曰能.(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主人日再食.④一箪食.,一豆羹三、文言虚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3.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执策而.临之5.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6.之①马之.千里者②虽有千里之.能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五、问题探究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河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B.策之不以其道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D.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9.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18.A 19.①④/②③或:②③/①④ 20.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铜仁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分)绍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17.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评分标准:第17题每格1分,共3分;第18题3分,得分点为:“安”、“求”正确解释各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1分;第19题3分,每一方面1分,意思接近即可。

福州)阅读《马说》,完成6—10题。

(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 是.马也( ). (2) 食.马者( )(3) 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

(4分)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分)6.(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2分,每小题1分) 7.1)这 (2)同“饲”,喂养 (3)鞭打(驱使) (4)有时(4分,每小题1分)c(3分) 9.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4分,每空2分) 10.(3分。

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语言表达不清的扣1分)河北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2分)①才美不外见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

(不少于30个字)(3分)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①外见:表现在外面。

②等:等同,一样。

6.①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②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7.略2005广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①安求 /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是马也( 这)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 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莆田阅读《马说》,完成8-10题。

(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分)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9.(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每句各2分。

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桂林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②“见”通“现” ,意义:表现(1分)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