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5.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小。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
1. 请简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小,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3. 练习与应用
(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教师选取练习题进行讲解,示范解题方法。
第六课时
4. 复习与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引力作用下天体运动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 深入探究天体运动问题
(1)教师提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行星运动的轨道计算。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 深入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教师提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卫星轨道的计算。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十三、课后作业
1. 分析一个给定的天体运动问题,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2. 计算行星在特定轨道上的速度、周期等参数,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十四、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大学力学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大学力学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1.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公式推导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引力?引力有哪些性质?2. 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引出万有引力定律。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任意两个质点都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 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及推导过程:- 公式:F = G (m1 m2) / r^2- 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推导过程: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结合实验数据和数学推导,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三、实例分析1. 分析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计算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

- 讨论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地球半径的关系。

2. 分析天体运动:- 以地球和月球为例,分析天体运动的原因。

- 讨论开普勒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 计算地球表面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 计算地球对月球引力与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大小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反思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基本概念和公式。

2. 教学视频: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3. 教学文稿: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探索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且引力常量是自然界的恒定的常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探索万有引力定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内容、意义以及应用。

通过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简单介绍万有引力常量是自然界的恒定的常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2. 难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通过多媒体展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

2. 采用讲授、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数学表达式,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1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地球重力加速度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地球重力加速度问题一:在地球上是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还是两极的加速度大?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1、有的学生认为:地球上的加速度是不变化的.2、有的学生认为: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3、也有的的学生认为: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学生可能没有考虑到地球是椭球形的,也有不记得公式的等.教师板书并讲解:在质量为、半径为的地球表面上,如果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质量为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可以认为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由此式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决定的.而又因为地球是椭球的赤道的半径大,两极的半径小,所以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也可让学生发挥得:离地球表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问题二:有1kg的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还是在上海的重力大?这个问题有学生回答问题三:1、地球在作什么运动?人造地球卫星在作什么运动?通过展示图片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图景.2、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谁提供的?回答: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由以上可求出什么?①卫星绕地球的线速度:②卫星绕地球的周期:③卫星绕地球的角速度: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上面的'公式得:当轨道半径不变时,则卫星的周期不变、卫星的线速度不变、卫星的角速度也不变.当卫星的角速度不变时,则卫星的轨道半径不变.课堂练习:1、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比,火星的半径和地球半径之比,那么离火星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球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多少解:因物体的重力来自万有引力,所以: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所以:2、若在相距甚远的两颗行星和的表面附近,各发射一颗卫星和,测得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求这两颗行星密度之比是多大解:设运动半径为,行星质量为,卫星质量为.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所以:3、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米,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A、10米B、15米C、90米D、360米解得:(A)布置作业: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编写相关论文,可以参考下列题目:1、月球有自转吗?2、观察月亮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 .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二、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具准备】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 动画、ppt 课件等。

【教材分析】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2. 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 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恒星(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然后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自行应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特点来得到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知道在具体问题中主要考虑哪些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最后引导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实际用途。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3 教学内容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2.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以及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2 教学目标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掌握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3 教学内容牛顿的生平简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参数的含义。

3.2 教学目标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各参数的含义。

3.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4.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天体运动、卫星导航等。

4.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与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2 教学目标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3 教学内容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与实验6.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并掌握实验方法和相关技巧。

6.2 教学目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实验的基本技巧;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4、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

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常量的值,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的概念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3. 万有引力常量的值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常量的值,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常量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采用示例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地球引力,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3. 课堂讲解: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示例分析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概念和定律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3. 评价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万有引力常量的记忆和应用。

实际问题中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航天技术、地球物理学等。

2.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开展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

3.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这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

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为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结合牛顿的猜想,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推广,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和已知的定律,让学生探究推导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最后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等,并适当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整个过程希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

方法是:通过介绍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所需要的力,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想,通过强调牛顿归纳出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四、教法: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

在设计本节教学知识目标时定位并不高,只要求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知道卡文迪许实验的巧妙构思,学会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的概念及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2.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力常量的确定及引力场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及适用范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引力常量的确定方法及引力场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案例分析及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以便记录重点内容。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的发现,激发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是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力,它使物体之间产生相互吸引。

2.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引力常量,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3.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质点、均匀球体和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可以看作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 分析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引力: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引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思路和过程;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逐步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提高演绎思维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学习物理规律“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物理学的科学魅力,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月--地检验,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

【难点】
月--地检验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

教师追问: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能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是什么力使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万有引力的猜想
教师讲述牛顿对苹果思考的故事:苹果成熟后会受重力掉落在地面,如果苹果树长在最高的山顶上,苹果也会受重力落到地面上,并且这个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苹果树延伸到月球上,这个力会不会作用到月球上?
引出猜想: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是否是同种力?。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比较强烈的体会科学思维和方法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神奇宇宙现象及科学史实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科学是清净探究法,主要以问题为中心去充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成功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心里分析高中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提供具有创造能力的活动,不断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兴趣与积极性中学习知识。

教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通过万有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采用科学史情景探究法,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假设和推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做出自己的评价,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牛顿以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基础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教学方法科学史情景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回放播放视频(美丽星空)。

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先带领大家进入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地方。

(视频)1.看着这样美丽的地方,同学们感觉如何?是不是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有一种身临其境想亲自去探索期中奥秘的冲动?2.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行星运动,才构成了这神奇的宇宙,才出现了这种.种神奇的现象。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教案标题: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对天体运动的影响;3.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2. 实验工具:天平、弹簧测力计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万有引力的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吗?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材或多媒体展示,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它是如何影响天体运动的?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对引力的影响;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计算引力(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引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2. 给予学生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公式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3. 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掌握公式的应用。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有重量?为什么月球上的物体会有重量的变化?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引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3.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研究天体运动中的其他因素,如离心力、惯性等;2.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牛顿和开普勒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贡献;3.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进行户外观测,加深对天体运动和万有引力的理解。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天体的质量。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与交流,认识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2)预测未知天体是万有引力定律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3)通过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了解,体会科学理论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指导作用.(4)由牛顿曾设想的人造卫星原理图,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出第一宇宙速度。

(5)从卫星要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而需要更大的发射速度出发,引出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和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2)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教材分析】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体质量的计算,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方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三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从天体质量的计算,是发现海王星的成功事例,注意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教育,即提出问题,然后猜想与假设,接着制定计划,应按计划计算出结果,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际结合对照.。

.直到使问题得到解决。

2.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3.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天体的质量和人造卫星的应用。

【教学过程及师生互动分析】自从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就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天体质量的计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天文学上,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能否利用万有引定律和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呢?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1 牛顿与苹果树1.2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1 定义:任意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吸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表达式:F=G(m1m2)/r^22.3 适用范围:适用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1.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 教学难点:2.1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2.2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内容。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好奇心。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

3. 阐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4.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能够记忆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高中政治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1. 导言本节课将介绍高中政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政治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分析和理解政治中的现象。

2. 教学目标- 了解政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和解释政治中的现象。

3. 教学内容3.1 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含义- 什么是政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为什么政治中存在万有引力定律?- 政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我们的理解有什么帮助?3.2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和解释政治中的现象?-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案例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一个政治事件或现象3.3 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政治现象的讨论和分析,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 学生展示和总结4. 教学步骤4.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出一个政治中的有趣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一概念。

4.2 教学展示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政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含义和意义。

4.3 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政治事件或现象,通过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4.4 小组合作实践活动(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就所选定的政治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4.5 学生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反馈和总结,巩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5.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复印教材和课件-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材料6. 教学评价-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材料的评分或评价表- 教师观察记录7. 参考资料。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及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及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成功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处理有闪光点。

高中物理_《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一)知识技能目标1、有意义的接受万有引力定律;2、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实际问题(行星的椭圆运动)出发,建立合理的物理简化模型(圆周运动)2.经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类似过程。

3.尝试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有根据的推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体味科学规律的简洁美和物理学法则的普适性。

2.领略天上和地面科学规律的统一性,增强探究未知的欲望和信心。

3.胆识教学重点:有意义的接受万有引力定律;体味科学本质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五、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设计流程226060力,让学生用事实进行验证。

说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的运转周期为1273T=天。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38万千米。

鼓励进行有胆略的推广——行星和太阳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地球和月亮之间和地球上的万物之间有这种作用力,那么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作用力呢?再根据圆周向心力表达式2mvFr=和2rvTπ=以及月球的运转周期为T=271/3天。

得到向心加速度为224rTπ=322.7210(/)m s-⨯证明月亮绕着地球转的力和使物体落回地面的力应该是同种力。

认为任何物体之间应该都有引力的作用。

万有引力的推广需要勇气和魄力。

学生带有感情的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类似过程是培养态度的外部条件。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122Gm mFr=。

(板书)有意义的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领略天地规律统一性,体味科学的本质。

屏幕展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类似过程跟踪牛顿的足迹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感受科学家的智慧与魄力给学习者以视觉刺激,也给善于吸收的学习者提供营养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

二、教学建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教具: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20分钟)
1、引言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
(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
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
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
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
3、引入课题.
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
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
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
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
例题 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求:
(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
(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
(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2)
(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
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
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
(四)小结:
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
(五)布置作业(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编写相关小论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精神,下面就是相关的题目.
1、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历史过程.
2、第谷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