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六铺老码头
高力物业2009上海十六铺码头改建项目定位规划资料
地下二层旅游车上下客 地下三层旅游车停车
B1效果图
外滩交通枢纽
B2效果图 效果图
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
行人和游客可通过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穿梭于外滩交通枢纽和十六铺。
外滩停车空间整体规划
外滩停车场一览
外滩空间
交通枢纽
Hale Waihona Puke 本项目中山东二路 地下空间
项目建成后,与旁 边的地下空间连接 将提供近800个停 车位,十六铺区域 将成为进出外滩的
项目概况
项目预计开业时间:2010年 一季度
项目效果图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 地下三层 总建筑面积 电梯数 停车位
4,992㎡ 63,109㎡ 19,020㎡ 20,173㎡ 20,579㎡ 68,101㎡
42个 367个
(具体面积及数据以实际为准)
项目 商业规划
1F - 3F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十六
铺水上旅游码头,设有12个泊位,建成 之后,将承担起游船旅游集散中心的功
能。此外,还将利用码头泊位设置世博园
区外水门一处,为游客提供一个轻松的沿
外滩游船交通去世博会。
游船码头效果图 游船码头效果图
地下一层A区VIP候船区 地下夹层C区VIP侯船室
码头候船区
地下候船区A 地下候船区C
十六铺
外滩四大广场规划
平台与坡道
在人行道与防汛空箱之间增 设中间高度的平台与坡道, 提供更好的外滩建筑观赏场 所和人流活动休憩空间。
陈毅广场
将比现状扩大一倍,增加休 闲、观景空间
节庆广场
提供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举 办节庆活动的场所
信号台广场
老码头
“老码头”景区导游稿各位游客,欢迎来到“老码头”参观游览。
“上海老码头”位于中山南路479弄-505弄,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50米,而斜对面,就是摆渡口,“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2007年,由弘基集团规划、设计,对老码头十六铺进行了改造,现在“老码头”是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会所、精品酒店、民居民宿、商务洽谈、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是继新天地、田子坊等之后崛起的上海时尚新地标,还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3A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历史、品尝美味、感受时尚,享受城市中另类的生活!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老码头的历史。
俗话说有船必有码头,码头就会带动区域的商贸发展、人口集聚,进而形成一个城市。
上海就是如此,翻开上海的历史,1291年上海立县;1840年大清国门被迫打开,五口通商之一的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并在上海老城厢以北的地方圈地,划分势力范围,成为租界。
如今的外滩就是当初的洋租界,各国洋人圈地造楼,万国博览由此而来;而在西方列强的洋租界的另外一面(当初的老城厢),也由于码头贸易兴盛,在商业、贸易、金融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从码头开始,上海形成了老城厢,老码头成为孕育现代上海城市的母体。
这就是“老码头”的所在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码头林立,从头铺到十六铺,范围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老码头就是当年排行第十六铺。
及至20世纪初叶,十六铺已经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1980年代,十六铺仍旧繁华。
作为工业重镇,十六铺见证了上海工人的力量。
如今,绝大多数的十六铺码头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老码头”建于这块区域,则具备了传承的意味。
“上海老码头”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码头出发,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学习之旅”;这里曾经是黄金荣、杜月笙的老仓库,也有上海油脂厂的老厂房,边上还有原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寓所。
“老码头”——上海的新时尚
“ 码头 ”拥 有 10 老 0 0平米
列 为上 海市 工业旅 游景 点 ;
“ 老码 头 ” 被 黄浦 区旅 游 被
局列 入“ 市 经典旅 游线 路 ” 都 和 “ 江西岸 时 尚体验景 点 ” 浦 。
外 表 的精 品酒 店 。在 这 里 , 外
国 人 感 觉 “ 上 海 ” 中 国人 感 很 :
在 那 里 , 本 是 “ 海 油脂 厂 ” 原 上 的 破 旧厂 房 、 上 海 滩 大 亨 ” “ 黄 金 荣 、 月生 仓 库 , 被 改 建成 杜 现 汇 聚世界 美 食 、 餐饮 酒 吧 、 创意 产 品设计 、展示 和 销售 的聚集 地 . 就 是 “ 码 头 ” h ol 那 老 T eC o
觉 “ 国 际 ” 很 。
老 车 间改 造 而成 的室 内 秀 场 、 拥 有 以 陆家嘴 、以石 库 门为背
景 的室外 秀场 。“ 老码 头 ” 场 广
( ) 三 都市 旅游 纪 念 品展示
设 计平 台
“ 老码 头 ” 入驻 的主要 的创
“ 老码 头 ” 二期 T地 挖 的
“ 江海 常关 ” 上海 历史 博物 馆 被
有 大量 的金 融 、服 务业 领域 的
期 占地 2 0 0平 方 米 ,共 有 50
随着 2 1 0 0年 世 博 会 的 召
员 工将 在这 里 聚集 。
“ 码 头 ”位 处 外 滩 金 融 老 延 伸 带 的 中心 位 置 , 据 区政 根 府 的规 划 要 求 , 码 头 作 为 国 老 家 级 外 滩 金 融 延 伸 带 的 配套 , 将 搭 建好 三个 服 务性 平 台 : 黄
布会 、 风标 志新 车发 布会 、 东 东 风雪 铁 龙新 车发 布会 、德 国新
老码头新时尚
TESE SHANGYEJIEQU历史水远在轮回中重复,今天的老码头,时空不再、容颜不再,但那骨子里持有的别样风情,依旧徜徉在它的每一个角落里。
端坐于露台,看江水滔滔,隐约中,依旧能够寻找到那逝去了的老上海情怀。
老码头位于浦西黄浦江畔,是原来的“十六铺码头”,东到外马路,西到中山南路.北到毛家园路,南到新码头路,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
经改建后,曾经的锅炉房、职工澡堂、破旧厂房,如今已经变成为特色酒吧、主题餐厅、个性零售、创意工作坊等,全新蜕变为上海南外滩时尚新锐之地。
现在的“老码头”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最具有上海滩风情的传奇色彩:老码头目前分为两个区域,广场和创意园区。
广场有点类似新天地,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
老上海风情加上一些现代独特的创意元素使这里成为了很多时尚年轻人拍婚纱照、举办婚礼的地方,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来米风。
广场内富有创意的小景观,如雕刻成英文字母样子的凳子、大红色的人形雕塑、超大的水壶及木雕的品茶桌。
创意园区部分导入的则是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目前已引入许多极具特色的创意时尚类店铺和艺术画廊入驻。
随着夜上海.不夜城,“魔都”夜间经济的打响,作为“上海十二张名片之一”及“夜上海”代晓君表的老码头,终于按耐不住了:这些年因为滨江改造及市政工程影响,老码头的人气有所下滑。
然而2018年6月老码头为顺应黄浦区经济规划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乘势而上,斥资更新改造.重新焕发光彩,2019年3月改造正式结束在保留“老上海”的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定位,以“城市更新x文化复兴”为理念,提倡业态提升、品牌革新、体验升级、创新跨界相结合。
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上海市丁业旅游景点,老码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十六铺码头为背景、毗邻黄浦江、直望陆家嘴、接连外滩。
园区内依旧保留着红砖和最上海特SHANGYEQIYE|*2020年第3期总第231期TESE SHANGYEJIEQU色的石库门建筑,可谓最有“上海味”。
十六铺——未来的“渔人码头”
十六铺——未来的“渔人码头”十六铺、豫园地区是上海商业最早的的发源地。
因建城之初黄浦江沿岸就已经有16家商铺而得名十六铺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上海最早的码头,不仅上海的客运、货运因此而四通八达,甚至惠及江、浙两省。
20世纪80年代,十六铺客站经过大规模改造,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年进出旅客达1500万之众,航线多达28条。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丰富,作为水路交通志的十六铺码头如今早已风光不再。
年进出旅客仅剩100多万,航线锐减至10条以下。
为了让这块曾经辉煌而又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风宝地”再次焕发青春,成为黄浦江畔甚至上海港21世纪的新亮点,市政府、上海港务局决定要对这百年老码头来个“脱胎换骨”的改造,未来的十六铺将能与悉尼的“情人港”、旧金山的“渔人码头”相媲美。
另外,与之紧临的豫园地的古城公园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这些改造的最终成将使这个区域面目一新。
在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中,十六铺码头将整体搬迁到宝山区的吴淞客运中心,现有的码头、仓储用地将逐步调整为旅游、商业和滨江绿化用地。
位于上黄金地段的的十六铺地区将彻底转变其功能。
去年6月,上海港务局和黄浦区规划局联合组织了该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招标,3家世界知名设计公司不约而同地把未来十六铺设成一个传承了上海历史文脉的世界级滨水胜地。
美国SOM国际有限公司及加拿大C3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方案将在完善中央商务区,延伸外滩步行带,使之成为旅游动中心的基础上,突出水运交,规划建立两个水上巴士站,其高大透空的建筑将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为突出十六铺百年辉煌的特有文化内涵,该方案将在新开河路附近重建老城墙,呈现出城市怀旧和尊重历史的意象,并使人能在这“新旧边界”上饱览浦东陆家嘴和浦西豫园的美妙景色。
同时,在滨水地带还要新建一个新月形的大型绿地。
美国Gensler设计集团的方案在功能定位上,十六铺地区将与外滩地区功能衔接,与浦东陆家嘴相呼应,承接上海老城厢和董家渡新型居住社区着重于建设旅游观光功能,体现十六铺地区的滨水特。
行行摄摄的上海风光,老码头创意园区,上海十六铺码头
行行摄摄的上海风光,老码头创意园区,上海十六铺码头
老码头创意园
少了一份商业喧闹,多了一份内心宁静,老码头创意园低调呈现在黄浦江边。
园区位于中山南路,近复兴东路,处在南外滩核心区域。
老码头创意园地处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是由原上海油脂厂改建而成。
园区内还保留作为海派建筑经典之作的十六铺建筑,是一处结合创意办公、商业休闲的漂亮园区。
园区里老建筑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照人☀️ ✨
漂亮的建筑倒影
很喜欢到这样的地方来转转,喝喝咖啡☀️
从老码头出来,就到了黄浦江的滨江大道黄浦段了。
十六铺码头
顺着浦江边向东走去不远处就可以到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是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
海的水上门户,她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这是十六铺码头的标志
外滩十六铺地区经过全面改造和全新开发后,华丽变身为绵延600米,贯通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为6.7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建筑。
外滩的滨江大道是我最喜欢来的地方
这个方向拍的浦东
去年深秋的枫叶
秋去冬来、春去夏来…曾经的上海、我们深深热爱的上海 ☀️☀️☀️。
十六铺
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当时,吴凇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即今十六铺处),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
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
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
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
“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的广大面积。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
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该名称也因而顽强得存用至今。
清乾隆后,海禁开放。
由于受制于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北洋航线上的船舶不能在南洋航线上航行,反之亦然),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必然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事实上,十六铺码头从来就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十六铺的地名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太平天国军队攻陷苏南浙北,并向上海推进,清政府为了防御太平军东进,建立起一种军民联保联防体制——商业团防,并把上海城厢划为27个“铺”。
“十六铺”是当时最大的“铺”,它所辖区域约为今天的东门路以南、中华路以东、万裕码头街以北、黄浦江以西的地区。
这块地方正是上海各种码头集中之处,出入旅客甚多,所以“十六铺”也成为名气最大的“铺”了。
1876年,“十六铺”被招商局买进,改称为“南栈码头”,后又因招商局扩展业务,对十六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从此成为上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老码头
老码头——上海简介地址: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复兴路南侧150米)所属企业:上海弘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前身为上海油脂厂,十六铺老码头地处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是黄浦区经委倾力打造的上海滩创意产业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2008年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2009年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已然成为南外滩板块的时尚新地标。
经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在改造之后的十六铺码头南外滩地区,以老上海文化、历史为背景的老码头成为了区域内的时尚新地标,也成为海内外游客前来上海旅游时绝对值得一去的所在。
项目以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了最富上海韵味的“石库门”建筑特点。
同时,项目还巧妙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玻璃、钢结构,部分建筑经过巧妙设计,原本看似平淡的空间变的精巧、典雅、别具匠心,深受时尚、创意人士和企业的青睐。
现状老码头拥有约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业态规划主要是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
老码头将文化艺术注入现代商业、休闲产业,以商业、休闲产业的特色化和国际化,演绎上海时尚休闲、购物的新标杆,成为上海时尚创意商业文化的“斗秀场”。
建筑特色上海老码头景区获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砖石结构的十六铺建筑是海派建筑的经典之作,老码头的部分建筑是继承了老建筑筋骨的经典石库门风格建筑,其余部分则是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全新建筑。
公共服务平台老码头一期占地25000㎡,项目分两块区域。
广场部分网罗了风味纯正的各国美食,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特色酒吧,无论是美味大餐还是午后小食都可在这里得到满足。
广场中心建造的景观水池,商业活动时摇身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可谓一大亮点。
创意园区部分导入的则是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各种个性鲜明的创意零售令人流连忘返。
老码头的老建筑不仅传承了老上海的经典石库门文化,还兼具高层高、大空间的建筑特色,为时尚设计师留下了足够的创意空间。
南京卷烟厂——南京南京卷烟厂新厂区座落于南京市河西新区,占地面积408亩,建设总投资8亿元,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六铺——康桥——陆家嘴上海地标背后的温商故事
14十六铺——康桥——陆家嘴上海地标背后的温商故事CURRENT AFFAIRS文/张睿 尤成勇 李尖站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外立面呈波浪造型的新建候船大厅正在内部施工。
和候船大厅隔江相望,是浦东三座最高的地标建筑: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
候船大厅背后腹地高屋广厦林立,复星、交通银行、外滩英迪格酒店等标识悬挂在大楼上。
倚靠着十六铺边的栏杆,眺望着黄浦江,温州人张莲英心生重重感慨。
40年前,她就是从温州市区的麻行码头、安澜亭码头出发,坐船20多个小时到这里。
每次,忍着风浪往返温州上海,只为了进一点上海货回温州贩卖。
那时码头人多又杂,和现在的干净气派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上海站的采访,便是从十六铺,这个让很多温州人回忆的地标开始的……然后,从十六铺到浦东康桥,再到陆家嘴金融中心,沿着这条上海地标的串成的线索链,你会发现,在上海的温州人,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足印,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接续着温商传奇的故事……从安澜亭到十六铺:走南闯北的温州供销大军贩卖三大件:羊毛衫、衬衫和冰箱十六铺码头是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码头和上海水上门户,也是温州人走南闯北的不二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莲英正是其中一员。
要坐船去上海的人太多,她找关系托人才能买到散席,上船拿船票抵押领一张草席一条毛毯,上面全是脚印还有跳蚤、虱子,找地方草席一摊就坐下。
去晚了占上海十六铺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专题不到靠船壁的位置,只能在走廊、厕所门口打地铺,来来往往的人都踩着席子过,遇上风浪还要吐得一塌糊涂。
船靠上码头,就跟着大家和捅散的蜂窝似地往上海城区跑。
很多温州人贩卖三大件:羊毛衫、衬衫和冰箱,张莲英做的是羊毛衫生意。
“红盒子上印着烫金的凤凰和字,”她说,“这是那时最紧俏的上海产凤凰牌,还有乐久、雪马等牌子。
”有时,她不得不带着儿子去上海进货。
勾筑现代文明通向历史的桥梁——访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总设计师方旦
构筑现 代文明通 向历史的桥梁
访 十 六铺 地 区综 合 改造 项 目总 设 计 师方 旦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祖籍浙江诸
b生 于 上 海 。 1 8 9 2年 毕 业 于 同 济 大 学
,
21 0 0年 上海世 博会 将欧 洲大学 学生关 于将世 博会 拉到 黄浦江 两岸近 乎异 想天开 的想法变成 了现实 ,这也是 上海对浦 江两岸 的一次重构。 十六铺 作为浦 江沿岸 的著名老码 头 ,在经历 了岁月的洗礼 后 ,功能 落后 ,建筑陈 旧。负责新 十六铺 码头设 计工作 的方 旦坦言 ,她希望 她的设 计是 一张充满 活力 的老地 图 , 不仅 能沿袭这 一地 区的特殊风貌 特征 ,而且能为她 打上 现代的烙 印。
等 全 部 置 于 地 下 一1 . , 一1.0m, 一75m 等 处 , 地 8O m 0 2O .
采访结束 的时候 ,方旦表示 ,因为上海现代 建筑设计集 团战略调整 ,她所在 的上海现代建设工程有 限公司即将 与上 海 现代工程咨询有 限公司合并 ,组成新 的上海现代 建设工程 咨询有 限公司 。新 的公司坚 持 “ 做强设 计,两头延伸 ” ,提 供 从设计 到最后交付用 户 的全 过程服务 ,“ 对我们 来说又是
用 江 水 源 热 泵 技 术 )呢 。 ”
北 接老外 滩 的滨 江平 台,南邻 2 1 的世博会场 ;东望 陆 0 0年 家 嘴地区的高楼林立 ,西顾 豫园景区 的雕梁画栋 。从历史意
义 来看,她连接 的是上海 的昨天与今天 ,新 的十六铺码 头应
该兼具上海传统文化与前瞻精神 。 “ 认为 ,一味地模 仿历 史,将是 对历史 的不尊 重 ;盲 我 目地堆砌现代元素 ,则是对 现世 的讽刺 。每一代 人都应该根 据时代 的需求 ,创造 出独具特色 的建筑 和构筑物 来 。 ”在谈
上海老码头的记忆
上海老码头的记忆上海老码头的记忆有“浪奔,浪流”的上海,始终怀有码头情结。
码头在上海人的记忆里,是有摆渡、轮渡,南来北往人潮汹涌的地方,从过去的“跑码头”到今日之“逛码头”,上海经历了一段不短不长的传奇。
码头上有上海人对母亲河的眷恋。
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有句话叫“先有,后有上海滩”,老早以前,十六铺就是上海滩的重要地标。
多少关于老上海的影视作品里,都会出现好儿女在十六铺码头迎来送往、快意恩仇的情景。
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我国南北洋航运的联结点,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
那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20世纪初叶,十六铺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而说到老码头,不能不提外马路上现存的五座老仓库。
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五座陈年老仓库,至今在外立面上完好保留了原本的建筑风貌,一砖一瓦,以及门窗、弧形拱门以及廊柱等,都依然延续着老派的上海味道。
这其中,1号仓库年岁最久远,是1936年建造的,曾归属于卢作孚的民生公司。
这个卢作孚是著名的航运大亨,毛泽东称赞他是“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实业家”之一,蒋介石也尊称他为“作孚兄”。
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一心报国的卢作孚率领民生公司船队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民政府转移到重庆运输了很多物资、机器。
当时牺牲了117名员工。
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
上海人的“码头故事坐摆渡,乘轮渡,南来北往人潮汹涌。
当年的老码头上总是尘土飞扬,塞满了行李箱、箩筐,四处都是汗味、水果味、干货、鸡鸭禽类的味道,也容不得半点人的患得患失,只怂恿你赶紧跑动起来。
人们脚步急匆匆的,停歇不得。
一批又一批人从轮船上下来上了码头,然后融进被搬运工、小轿车、三轮车、小贩们“嘈杂”出来的上海滩,开始了各自的劳碌与奋斗。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上海人的“ ”是一种闯荡世界的情结。
有码头的地方往往也有仓库。
海上传奇里的仓库,该都是诸如黄金荣、杜月笙这号人掌握的筹码。
上海十六铺码头简介
上海十六铺码头简介
摘要:
1.上海十六铺码头的历史背景
2.上海十六铺码头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3.上海十六铺码头的改造和现状
4.上海十六铺码头的交通信息
5.上海十六铺码头的游玩攻略
正文:
上海十六铺码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拥有150 年的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也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十六铺码头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承载着数不清的上海历史人文记忆。
十六铺码头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港的联结点。
在清代乾隆年间,上海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
当时有文献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这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随着时代的变迁,十六铺码头经历了多次改造。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前,上海外滩历经近3 年整体改造,十六铺码头也脱胎换骨,重新精彩亮相,功能再造。
现在的十六铺码头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还兼具休闲、旅游、文化等多功能。
要前往十六铺码头,可以乘坐地铁2 号线、地铁10 号线,并在豫园站下车,然后步行约1.3 公里即可到达。
此外,也可以乘坐公交线路,如乘坐宝
杨码头专线,或乘坐51 路车或吴淞码头专线到码头。
对于游客来说,十六铺码头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外滩,还可以乘坐游轮游览黄浦江,欣赏到上海两岸的美景。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码头周边品尝到各种美食,购买到各种特色纪念品。
十六铺码头朋友圈文案
十六铺码头朋友圈文案
【最新版】
目录
1.十六铺码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十六铺码头的朋友圈
3.朋友圈中的点滴故事和回忆
4.对十六铺码头未来的展望
正文
十六铺码头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外滩金融贸易区,是上海最古老、最有历史意义的码头之一。
它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曾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着上海的辉煌历史和繁荣。
在当年的上海,十六铺码头是连接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对于上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十六铺码头的朋友圈中,有着许多关于码头的点滴故事和回忆。
在朋友圈中,有人分享了他们在码头上度过的美好时光,有人在码头上拍摄的美丽风景照片,还有人分享了他们与码头的深厚渊源。
这些点点滴滴都见证了十六铺码头的繁荣历史,也展现了人们对于码头的热爱和怀念。
然而,十六铺码头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向前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十六铺码头已经不再是上海的唯一码头,但它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今天的十六铺码头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和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对于十六铺码头的未来,我们充满了期待和展望。
我们希望十六铺码头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成为上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十六铺码头的魅力,共同创造出更多的美好故事和回忆。
十六铺码头的历史和繁荣,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贡献和努力。
码头文化景观案例
码头文化景观案例你想啊,十六铺码头那可是老上海的招牌地儿。
首先呢,从建筑风格上看就特别有韵味。
那些老建筑,就像一个个穿着复古衣裳的老人,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码头的建筑有着典型的欧式风格元素,又融合了一些上海本地的特色,就像是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大聚会。
比如说那些雕花的栏杆、高大的拱门,透着一股洋气,但又不显得突兀,和周围的中式建筑相处得很和谐呢。
再说说这码头的热闹劲儿。
以前啊,这里可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来来往往的船只就是演员。
大货船拉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小渔船带着新鲜的水产。
码头工人呢,就像一群勤劳的蚂蚁,扛着大包小包,喊着号子,那号子声此起彼伏,就像一首独特的劳动交响曲。
现在虽然没有了当年那种大规模的货运景象,但这里变成了一个超棒的旅游景点。
沿着十六铺码头的江边步道走一走,你能看到对岸陆家嘴那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大厦,这边是历史的沉淀,那边是现代的繁华,这种对比简直绝了。
而且码头附近还有很多小吃摊,卖着生煎包、油墩子这些上海特色小吃。
你一边吃着生煎,一边看着江景,感受着江风拂面,就好像穿越回了老上海的时光里。
这里还有那种复古风格的游览船,你坐上船,在江上晃晃悠悠的,听着导游讲述十六铺码头的前世今生,就像在翻阅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码头的灯光夜景。
到了晚上,灯光一亮起来,整个码头就像换了一身华丽的晚礼服。
建筑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得清晰而迷人,江面上倒映着灯光和建筑的影子,波光粼粼的。
那些灯光就像是给码头这个老故事家打了一束聚光灯,让它在夜晚也能继续讲述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这十六铺码头啊,就是一个把码头文化、历史文化、美食文化和现代旅游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超棒案例。
十六铺码头如何得名?可能连老上海都不知道
十六铺码头如何得名?可能连老上海都不知道曾经远东最大的码头——十六铺,是不少人“上海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不少人记忆中第一次旅行的出发地。
新十六铺码头雕塑,被雕刻成了拴着缆绳的锚桩形状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综合性文创旅游的新地标,就算是曾在南市区住了多年的陆其国也认不出这里了。
走在黄浦江沿岸时,还能时不时听到一声声熟悉的汽笛声。
不过,和陆其国记忆中不同,原来江面上千吨轮、万吨轮、摇橹船齐聚的场景已经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艘艘新式的游览船,载着游客游览浦江两岸。
去南通要坐上一天船每次听到汽笛声,陆其国都会想起童年时在十六铺乘船离港时激动的心情。
20世纪70年代的十六铺码头,还是一副人声鼎沸的嘈杂景象。
当时,十多岁的陆其国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跟着奶奶一起回老家南通的时刻。
当时,出一趟远门并不容易。
现在去南通的车程只有2个小时,但当时却要坐上一天船。
从陆其国居住的云南南路经过豫园再往东走,就是当时的十六铺码头区域了。
每次回南通,陆其国和奶奶总是会招一辆三轮车到码头,去赶晚上10点的班次。
在船上宿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早上6点睁开眼,船就已经到达了南通的码头了。
“我至今还记得,去南通的船票是1块2角,三轮车费是3角6分,在当时不算是小数目。
”陆其国回忆道。
现在的浦江游览船听到汽笛“呜——”地一声响后,小时候的陆其国马上兴奋了起来,这意味着他们很快就要离开,去新的地方了。
那时晚上的外滩不像现在这样灯火通明,但也亮着星星点点的光亮。
船缓缓地开动,陆其国就站在甲板上不肯离开,隔着黄浦江回望家那边的风景。
等到船驶离吴淞口,灯光再也看不见了,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船舱内。
如今,十六铺码头的夜景已经大不一样,但小时候乘船时的兴奋劲却让陆其国难以忘怀,“现在就算是乘坐豪华邮轮,也再不会有当时的味道了。
”十六铺承载的童年十六铺从来都不是“一个”码头,而十六铺区域多个码头的总称。
十六铺因何得名?成为文史学家之后,陆其国查阅了不少十六铺的历史。
漫步上海|黄浦滨江:十六铺码头的前世今生
漫步上海|黄浦滨江:⼗六铺码头的前世今⽣今天,⼩编带您漫步到黄浦滨江的⼗六铺。
⼗六铺曾经是上海的⽔上门户,也是西⽅经济⽂化进⼊上海的见证。
在万商云集的上海,这⾥是最先繁荣起来的地⽅。
⼗六铺码头的兴衰,与上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也给上海⼈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六铺码头最新设计规划图,转⾃'上海黄浦')⼗六铺码头的由来宋代以来,由于吴淞江上游严重淤塞,青龙镇衰落,位于今⼗六铺⼀带的上海镇崛起。
明清时期,⼗六铺成为货物集散中⼼,江⾯“舳舻相接,帆樯⽐栉”,上海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益增长,国外轮船装载⼤量货物竞相进⼊上海。
1853年上海超越⼴州,成为中国最⼤的外贸⼝岸。
1862年,美商旗昌洋⾏创办旗昌轮船公司,在⼗六铺建造旗昌轮船码头,开办汉⼝、宁波航线的客货营运及陆上仓储,并拥有附近⾦利源、⾦⽅东、⾦永盛、⾦益盛4处码头。
1873年,清政府在⼗六铺成⽴轮船招商局,以后⼜收购旗昌码头和⾦姓4个码头,统⼀命名为⾦利源码头,⼜名南栈码头,并沿浦滩兴建13座浮码头。
这就是⼗六铺码头的前⾝。
(清末⾦利源码头,即⼗六铺码头前⾝)抗⽇战争时期美商收购⾦利源码头,改称罗斯福码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占领罗斯福码头,更名为江西码头。
抗⽇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回码头,仍名⾦利源。
⼗六铺码头是南洋、北洋和长江航线的枢纽,⼜位于法租界与华界交界处,是五⽅杂处之地。
外地⼈往往从⼗六铺码头踏进上海滩,追寻⾃⼰的梦想。
上海闻⼈虞洽卿早年从宁波来上海学徒,在⼗六铺码头下船后,恰逢天下⼤⾬,⾚脚前往瑞康颜料⾏。
⽼板疑为“⾚脚财神”上门,便加以重⽤。
也有不少仁⼈志⼠从⼗六铺码头⾛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学习先进科学⽂化,探求救国之路。
1919年4⽉,湖南新民学会20多⼈从⼗六铺码头上船赴法国勤⼯俭学。
1920年底,周恩来去法国勤⼯俭学,也是在⼗六铺码头登上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
1931年12⽉,周恩来去江西苏区,从⼗六铺码头启程,经汕头辗转到瑞⾦。
十六铺码头的由来
⼗六铺码头的由来上海的“铺”是什么意思呢?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清朝官员在上海地区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了⼀种联保联防的“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
当时的计划是分27个市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
清朝初年东城最繁华的姚家弄⼀带为“头铺”。
出东门,⾄黄浦,北起⼩东门⼤街,南到董家渡⼤街就是“⼗六铺”。
⼗六铺的⾯积范围⽐头铺⼤出⼗⼏倍,可见划定之时,城外⼗六铺地旷⼈稀,商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三百年前,这⾥称为“城厢外”。
在城墙的外⾯,是上海的东郊。
⽽这⼀带的海运早在清代乾隆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
当时海禁开放,沿海贸易繁荣。
当时⼴州和福建的南船⽐较⾼⼤,吃⽔较深。
适宜在东海、南海的沿岸深⽔海⾯航⾏。
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沙船,船底较平坦,吃⽔浅。
适宜在黄海、渤海等沿海浅⽔海⾯航⾏。
正是由于南船不能北上,北船不能南下,就需要把上海港作为转运南北的中转站。
不过,那时侯运河⽔运的繁荣要远远盛于海运。
⽽上海港⼗六铺⼀带的码头实际上处于运河体系的边缘,所能发挥的功能有限。
但是,⼀场农民运动给⼗六铺和上海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之后,江南变成战区,运河⽔系⾃此被拦腰截断,全线衰落。
因为运河不能贯通,南北的联系从过去的河运改成了海运,东西交通则依靠长江。
⼗六铺正处于这个交叉点上,成为了全国交通的枢纽。
在近代相当长⼀段时间内,⼗六铺不仅是联系国内贸易,⽽且是联系国际贸易的⼀个重要通道。
可以说,上海的航运是从⼗六铺发展起来的。
到了1909年,上海县实⾏地⽅⾃治,各铺即被取消,它们的名称也随之消失了。
由于⼗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就将这⾥称作⼗六铺码头,⼗六铺的名称就这样流传下来。
上海区划始于清咸丰⼗年(1860年)团练局的设置。
全县设1城总局、20乡局(后增⾄22乡局),各局就近分领各图。
老上海影集——十六铺组图
老上海影集——十六铺组图西方人说,是他们把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大都市。
此言差矣!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以后,上海十六铺已是中国乃至东亚的最大码头。
换言之,十六铺在上海开埠前,已经是东方大埠。
旧上海县把老城厢内外的街市商业地带规划为“头铺”。
再往东,即大东门一带是“十五铺”。
出东门,至黄浦,北起小东门大街,南到董家渡大街,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六铺”。
十六铺的范围要比头铺大出十几倍。
图为:十六铺地处东门城外,丹凤楼下千帆竞发。
清乾隆年间,上海恢复了航海运输,作为“南吴北县”、“江海通津”的胜景又重现于东门之外,丹凤楼下。
图(左起):大沙船超过500吨;沙船平底、高樯;小沙船可行于江河。
乾隆年间,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
清政府在小东门外东北面向黄浦的地方设立江海大关(在今新开河南路东首近浦滩处,当时该条路称海关大街),专司入口船舶管理、对外及征收关税等事。
1846年,随着对外贸易的激增,上海道宫慕久在北门外东北一处称做“头坎”的地方(其位置在今苏州河乍浦路南端偏东面浦处)建造了一座海关,称“江海北关”,又称“新关”或“洋关”,专征外商进出口税收。
而小东门外的原江海大关就称“南关”和“老关”。
1860年,“老关”在太平军围攻上海时毁于战火。
1857年,上海道在今汉口路外造了一座大门外立有两根高大旗杆古庙式关署,仍额“江海北关”。
1891年,这座古庙式的关署呈现衰颓破败、摇摇欲倒象,于是由道台聂缉椝与海关的外籍税务司禀准大宪,拨款兴修,于1893年冬建成一座西式的海关署。
到了1925年(民国十四年),关署已显狭窄,不敷应用,于是以二百万两的预算设计重建,当年十二月奠基,1927年(民国十六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
这就是位于汉口路外滩,闻名中外矗立至今的那座上海海关大楼。
从广州来的“广船”,装的是大大小小的“西洋”货,有安南、暹罗的木材和珍奇动物,波斯的香料,西欧的钟表器物等;福建来的“闽船”装的是“南洋”货,如台湾、爪哇、马六甲的糖、燕窝,还装有海参、桐油、银元等;从宁波来的“宁船”装的是“东洋”货,主要是日本关西、九州的铜及铜器等;天津来的“卫船”装有山东、满洲、高丽出产的大豆、油饼、食油和杂粮等。
老上海的痕迹(五十九,开埠前的世界大港——十六铺)
老上海的痕迹(五十九,开埠前的世界大港——十六铺)【长篇纪实】老上海的痕迹五十九,开埠前的世界大港——十六铺八仙桥回来,现在我们出小东门去看看,那里有十六铺。
人们总以为十六铺是东门路上有十六家店铺,其实不然,铺——在从前是为了管理治安划分的地块;老城厢地图十六铺,东西——自城墙到江边,南北——自董家渡大街(董家渡路)到小东门大街(方浜东路),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是老城厢最大的一个地块,因为在江边,所以也是上海最早发源地之一。
人们常说;早先年这里是最繁荣的地块,说说不行,我带你们去看看,下面四集就是老早的十六铺。
先来看看现在的十六铺;原来的大码头大码头在复兴东路口,是当时的著名码头,现在冷冷清清;只有渡轮在热闹可是一百年前或更早,这里可谓人流如涌、樯桅如潮,这就是十六铺的象征。
丹凤楼下这是早年的画卷,小东门外已经停满了南来北往的沙船,因为那时还没有摄影术。
不可否认上海现在是世界大港,可是港口已经不在这里了,十六铺变得冷冷清清,昔日的喧嚣已经烟消云散。
西方人说;是他们把上海从一个渔港发展成一个大都市,这话不是事实,据记载,乾隆年以后的十六铺已经是中国和东亚的最大码头,也就是说;十六铺在上海向西方开埠(1843年)前,已经是东方大埠。
500吨的沙船有依据;开埠前两位英国商人曾经躲在吴淞口的芦苇丛中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发现;七天之内共有四百多艘大小不同,载重自一百吨至四百吨的帆船经过吴淞口驶进上海。
据此统计;四百艘船,平均载货三百吨计算,七天内到港的货物是12万吨,以春秋二季航行150天计算,全年经吴淞江的海船载货就有250万吨以上,加上上游和苏州河到十六铺的长江一线内河船,估计十六铺的年运输量达500万吨,这样大的吞吐量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的最大港口,而且也是世界的最大港口之一。
真有一点不可想象;在东门路到董家渡路这么短短的一段码头,每天要卸完相当于二艘万吨轮的货,这可不是集装箱!而是散装的,即使装箱也是小箱,岸上又没有像样的起重设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蚂蚁搬山,人海战术。
上海十六铺历史
上海十六铺历史十六铺码头的历史老上海十六铺码头据上海市档案馆编著的《上海名街》记录: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
当时有文献这样记载:“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这时的十六铺区域已经是中国最大港口。
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距今约140余年。
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的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
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则由铺内各个商号共同承担。
最初计划划分27个铺,因为种种原因实际只划分到了16个铺(即从头铺到十六铺)。
而其中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随之取消。
但是因为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作为一个地名,这个名称也就存用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客运的迫切需要,原先的装卸区与客运站合并起来,以十六铺码头为基地,重新成立了上海港客运总站。
由于设施陈旧跟不上,1982年,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新客运站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当时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连市 ... 各委办都来借用。
一时轰动上海。
”然而,公路大发展后,水路作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历史必然。
1998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上海至宁波只需要4小时车程,这条水路航线面临停掉的可能。
2004年9月,随着十六铺客运码头定期航线被全部迁至地处长江口的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一度淡出人们视线。
十六铺码头的历史老上海十六铺码头据上海市档案馆编著的《上海名街》记录:清代乾隆以后,海禁开放,上海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南北洋航运贸易的联结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十六铺老码头老故事新腔调(图)发布者:梅安安时间:2010-02-20 10:08:00 来源:新浪上海【收藏】[0]【评论1查看】【我要评论】【发起话题】核心提示:“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正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弄堂、街面流传着无数上海滩大亨的传奇故事。
2009年4月24日,王家卫的新公司“Axis Mundi台中央”宣布成立,开幕庆典就选在了“上海老码头”园区的精品弄堂酒店内。
“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正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弄堂、街面流传着无数上海滩大亨的传奇故事。
冬日午后,身处老式石库门群落,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看黄浦江水滔滔,难免生出些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慨。
这便是老码头的故事,最上海的传奇。
上海老码头十六铺和黄志伟聊天,是一件惬意的事。
上海的冬天阴冷,总有些潮湿,但坐入“上海老码头”休闲创意园区内的Cafein咖吧,点一杯用加拿大极品咖啡豆现磨的清咖,浓郁的香味和恰到好处的暖气软化了空气,让人周身舒展,思路也变得清晰。
“还不错吧?”黄志伟边笑着问记者,边将牛奶融入清咖。
看得出,作为弘基集团“上海老码头”项目总经理,他对自己的规划、设计颇为得意。
当他轻轻搅拌咖啡,耐心地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时,轮船汽笛声间或传来,悠扬、沧桑、质感。
汽笛声?没错,位于中山南路479弄-505弄的“上海老码头”,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50米,而斜对面,便是摆渡口。
“每逢周末,浦东陆家嘴的老外登上渡船,饱览浦江两岸最美丽的风景,下船后步行200米,就来到我们这里,就餐、品酒、谈天、听音乐。
”黄志伟描绘着这一真实场景,西班牙乐曲像伴奏,随着他的话语抒情。
老码头也很有情调渊源:有故事的老码头很抒情的“上海老码头”其实不算大。
第一期面积为25000平方米,第二期建设中,也差不多大。
从体量上说,可能只有新天地四分之一左右,巧的是,它正有“小新天地”之称。
对于有着“老上海情结”的人来说,上海老码头的落脚点本身就有一种新天地所无法比拟的浓郁味道——十六铺,从前上海连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
“我们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
”黄志伟告诉记者,随即朝落地窗外一指,指向了一栋正在开工的建筑,“喏,那里就是当年黄金荣、杜月笙的老仓库。
”他顿了顿,“众所周知,杜月笙就是在十六铺出道的。
”杜月笙初到上海滩,就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摊当学徒,凭一手精妙的削水果皮“刀法”逐渐发迹。
如今,上海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还在“上海老码头”旁边,不过快要拆迁了。
十六铺本身的故事,当然比杜月笙更要多得多。
十六铺形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很快从码头林立,范围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
及至20世纪初叶,十六铺已经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1980年代,十六铺仍旧繁华。
用黄志伟的话说:“先有老码头,后有上海城。
”作为工业重镇,十六铺见证了上海工人的力量。
而散布于黄浦江边的短街小巷,集中了老上海情调的核心元素。
如今,绝大多数的十六铺码头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老码头”建于这块区域,则具备了传承的意味。
有趣的是,第一期施工的时候,工程队还挖出了一块海关地界碑。
黄志伟向生活周刊记者介绍,这块界碑长1.5米、宽0.3米、厚0.2米,刻有“江海常关”字样。
根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专家考证,“江海关”即江苏海关,清朝康熙年间弛海禁,结束了从明初起实行的封闭海路的政策,并在沿海设立四大海关,其中,“江海关”便设于上海。
“这块界碑的发现,把上海开埠的年份大大提前了。
”黄志伟说,而“上海老码头”就建在“江海常关”的旧址上,更增添了份传奇色彩,让这里满溢着老上海风情。
特色:修旧如旧,花样翻新当然,“江海常关”旧址早和界碑一起沉睡于地下了,“上海老码头”真正的旧址,其实是上海油脂厂。
从海关到厂区再到创意园区,如此丰富的历史沿革,让“上海老码头”显得更加厚重。
因此,对其进行改造,也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既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老上海特点,又让功能适合休闲创意园区的需要?“外观上,我们的标准是修旧如旧。
”黄志伟向记者介绍。
园内目前共有22栋建筑,布局完全没动,维持当年上海油脂厂的原貌。
前面说过,“上海老码头”的体量比新天地要小,但记者行走其间,反而觉得这里更宽敞,这其实就是保留厂区特点的效果——建筑错落有致,规划合理,而建筑与建筑之间也留有较大距离。
功能上,弘基集团则根据“上海老码头”的特点,做了相应规划。
据记者了解,第一期项目分为两块区域:广场部分与创意园区。
为此,设计方可谓动足了脑筋,花样不断翻新。
一走入中山南路479弄的大门,迎面就是一个景观水池,淙淙的流水洗净了门外的喧嚣。
“水是可以抽干的,可以作为T台,用来走秀。
”黄志伟介绍。
由于水池比一般T台大很多,走秀场面必然十分壮观。
不久前,老庙黄金斥巨资,用金条铺成了一条“财富大道”,举行走秀,引起了轰动,在黄浦区公证处的见证下,当场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围绕景观水池的是餐饮、酒吧,记者发现,它们还颇具特色。
比如名唐餐厅,提供的均为环保、健康的有机菜;Top Choice 的特色东南亚菜和粤菜很有名气;橡木桶音乐酒吧拥有一个国标舞池;“老码头壹号会所”则经营精品中餐……广场上集中的是餐饮,广场后则为创意园区,融合了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
黄志伟介绍,这些创意工厂都采用“前店后工厂”的模式,其中包括国家级旅游纪念品中心、美国思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纹艺复兴、Quilt House拼布艺术店、谢艾格雕塑、马克服装都已入驻。
徜徉于园区内,既有石库门的典雅,又有工业老厂房的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有的艺术家放弃了高级写字楼,搬到我们这里。
因为我们设计独特,有利于激发灵感。
”黄志伟自豪地表示。
老码头创意园拓展:圈子、派对的狂欢地按照黄志伟的构想,“上海老码头”不仅仅拥有餐饮、创意工厂,他希望凭借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味道,老码头能迅速崛起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像新天地、田子坊、八号桥那样经常性地承办各类活动。
“这也是老码头承载的重要功能,当初我们就是为此设计的。
”黄志伟对记者说。
那次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黄金T台走秀”是一个,而王家卫也来办过派对。
2009年4月24日,王家卫的新公司“Axis Mundi台中央”宣布成立,开幕庆典就选在了“上海老码头”园区的精品弄堂酒店内。
在投资方金码轮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燕华女士的带领下,记者探访了酒店专门开辟用来举办派对的房间。
记者发现,这是一个偌大的空间,足有七八百平方米,而且没有任何分割。
“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搭配。
”周燕华女士对记者说。
她特意指了指门,“可以开进一辆布景车。
”现场的装饰极为考究,30多盏灯均为国际名牌,据透露每盏1万元。
地板则为进口的可再生地板,踩上去踏实、稳固。
周女士还把记者带入了化妆间,分为男女两间,中间摆放着真皮沙发。
“王家卫办派对的时候,张震、范植伟、张智霖等就坐在里面吸烟。
”周女士笑言。
那晚,有包括黄大炜、刘嘉玲、舒淇、张震、张智霖等明星在内的600位贵宾应邀捧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众明星还受邀在9升装的法国酩悦香槟瓶上签名留念,这个酒瓶已赠予李亚鹏、王菲主办的嫣然天使基金,用于慈善事业。
在黄志伟看来,王家卫的光临,无疑为“上海老码头”的功能拓展开了个好头。
他向记者介绍,园区内的许多商家都辟有举办派对的场地,有的在经营餐饮的同时,还配有KTV套房等。
这些设施大大丰富了休闲创意园区的功能,他希望“上海老码头”能由此吸引更多的“圈子”来举办派对,形成“圈子文化”。
格局:低调的华丽光看外表,被王家卫选中的派对场地的精品酒店可谓其貌不扬——立面陈旧,窗子设计也毫不起眼,房子顶层竖着一层钢板,显得锈迹斑斑。
“好多啦,3年前我刚来这里,还是蛮荒凉的。
”周燕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精品酒店位于毛家园路上,属“上海老码头”二期工程,据周女士透露,投资方“投入颇巨”。
不过,即便到3月份完工,外观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还是这么“土”。
原来,这是刻意为之。
“和老码头的其他商家一样,这里也是有故事的。
”黄志伟告诉记者,精品酒店的旧址解放前为上海宪兵司令部,装修时便保留了外立面的构造、颜色,只略微修改。
“你看,”周女士向上指着架在半空中的电线,“老外都夸这样很有味道。
”由外而内,精品酒店内部则能可以用奢华来形容。
黄志伟带着记者在正在装修的楼内兜了一圈,据他介绍,整个酒店只有19间房子,装修均使用最好的进口材料。
用周女士的话说,“连窗帘都是很考究的。
”确实,听着对酒店的介绍,记者很快淹没在各种英语单词组成的国际名牌中。
精品酒店的餐饮部经理吴浚铭则告诉记者,该酒店聘用了米其林的厨师,其餐饮服务也颇具特色,融汇了餐厅、露天酒吧、派对等各种特色。
“我们对食材的选择是很挑剔的。
”他表示。
吴浚铭所说的露天酒吧,位于“宪兵司令部”的露台。
记者特意跑上去看,发现此处视野极佳,黄浦江在眼前缓缓流过,对面便是陆家嘴金融中心,环球大厦、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尽收眼底,又和那儿的喧嚣相隔绝。
除了开放性,座位设计也考虑到了私密性,以保证客人既能饱览两岸美景,又能互相沟通,畅所欲言。
精品酒店预计于2010年三四月份交付使用,届时还会拓展出更多的功能。
“我们希望在世博前能全部推出。
”吴浚铭告诉记者。
据透露,19间尚在装修的房间已预订完毕,不过租金并不贵,周女士表示每晚才1000多元。
“打平就可以了,我们主要通过餐饮、举办派对盈利。
”显然,他们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外表低调而内部华丽,也正是“上海老码头”的整体格局。
探索:运作模式还待更新然而勿庸讳言,作为继新天地、田子坊等之后新崛起的时尚地标,“上海老码头”也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总体而言,“上海老码头”的人气还不算旺。
“双休日人多,特别是老外多,平时尤其是白天,人比较少些。
”对此黄志伟坦言。
同时,弘基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落户“老上海码头”的很多创意小店并不太在意零售,“零售暂时不是我们的强项,它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
”不过,黄志伟还是充满信心。
他强调,“上海老码头”的定位在中高档,为此,对于申请入驻的商家做了严格筛选,必须符合休闲创意园区的定位,才能入驻。
针对人气问题,黄志伟表示,弘基开发这块地方时做过调研,“中山南路这边,每小时人流量四五百,车流量四五千,这表明是有人气的。
”关键在于如何将流动的人气变为固定的人气。
据记者了解,黄浦区正在打造“都市黄金观光旅游圈”,开通双层旅游观光巴士,届时,这条线路将连接起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豫园、十六铺、上海老码头、世博园区等17个主要的商业旅游文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