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共同开展林木病害防治研究。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林木病害防治的效率和精准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林木产业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死。
枝干表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周围略隆起,中间凹陷,后期病斑可连接成条状。
溃疡病
枝干受病菌侵害后,木质部腐朽,树皮易剥落,严重时整株死亡。
腐朽病
枝条上出现变色病斑,随后枝条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
枝条枯萎病
枝干上流出胶状物质,病部常呈褐色或黑褐色。
04
林木病理学的诊断与防治
通过肉眼观察林木的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等,初步判断病害的存在。
直接观察法
显微镜检查法
生理生化测定法
分子检测技术
采集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的形态和结构,如菌丝、孢子等,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通过测定林木的生理生化指标,如酶活性、营养元素含量等,判断林木的健康状况和病害程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研究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此外,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欢迎来到林木病理学8(林学)的世界!本次演讲将向您介绍林木病理学的概述、 重要性、常见疾病、病因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技术、预防治疗措施以及未来 发展趋势。
林木病理学的概述
林木病理学研究树木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及其对树木的影响。它是林学中 重要的学科之一,涵盖了病理病原菌、病原体与树木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叶霉菌病
由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会导致树木叶片发生斑点, 影响其光合作用。
林木病理学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1 环境因素
高湿度、低温度和缺氧等 环境条件有利于一些病原 体的繁殖和传播。
2 生物性因素
昆虫、真菌和细菌等生物 性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 咀嚼或侵入树木来引起疾 病。
3 人为因素
人工操作、植物引种以及 不当管理等因素也会导致 树木疾病的发生。
林木病理学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1
观察病状
通过观察树木叶片、树干和根部的异常
病原学检验
2
症状,诊断树木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采集和分离树木组织中的病原体,
确定引起疾病的具体微生物。
3
分子检测技术
应用PCR和DNA测序等技术,快速鉴定和 分析树木病原体的遗传信息。
预防和治疗林木病理学疾病的措施
严格管理
林木病理学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了解并预防树木疾病的发生,确 保林木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林木病理学疾病

树木溃疡病
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会导致树木慢性溃疡和死亡。
白根腐病
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会 导致树木根部腐烂,影响树 木的稳定性和生长。
• 定期巡视和监测林木健 康情况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害的症状与识别
总结词
掌握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是诊断和防治林木病害的关 键。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症状是指林木发病后表现出的异常特征和现象, 包括病斑、变色、萎蔫、坏死等。识别林木病害症状需要了 解不同病害的特征和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病害的 类型和严重程度。
林木病害的病原与传播
总结词
创新防治技术
林木病理学应积极探索和创新防治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 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林木病理学应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如植物生理学、 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共同推动林木病理学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林木病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林木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林木病理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和机遇。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木病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林木病理学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究病原菌与寄主植物 互作的分子机制,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了解林木病害的病原和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等微生物和线虫等。这些病原可以在土壤、病残体、种子等处越 冬,通过风雨、昆虫、鸟类等途径传播。了解病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 扩散和蔓延。
02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 林木病理学概述 •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 林木病害的案例分析 • 林木病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害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死亡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侵染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因子或化学因子引起的病害症状指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肉眼可识别的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如在叶部形成的坏死斑点、植株萎蔫等病症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式出现异常状态的外在表现特征菌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类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吸器寄生菌物从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的菌丝体上行成短小的分枝,穿过寄主细胞壁伸入细胞内吸取氧分附着胞是菌物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顶端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以牢固的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进入细胞菌核由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子座由疏丝组织或拟薄壁组织形成的具一定形状如垫状、头状或棍棒状等的结构菌素由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状结构,形似植物的根菌物的有性生殖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菌物的无性生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菌物生活史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过程单主寄生寄生昆虫只需一种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转主寄生寄生昆虫需要二种或多种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子囊果子囊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担子果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子实体称为担子果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

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原核生物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大小一般为0.2~10.0um,其外有细胞壁或者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质粒在有些细菌中,有单个或多个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的遗传物质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结构极其简单、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介质传播偱回型病毒病毒经昆虫口针、前消化道、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病毒非偱回型病毒病毒停留在昆虫口针中重复传染,持毒期短系统侵染病毒从最初的侵染点,经过细胞间的胞间移动和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移动,运转到植物其他部位并建立侵染点的过程隐症现象有些植物在病毒侵染表现症状后,因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而出现症状消失的现象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植物叶退化成鳞片状,全身不含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半寄生植物有绿色叶片或叶绿素的茎,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正常的根,根转变为特殊的吸根植物线虫从植物感染植株的根部或者周围土壤中分离的线虫口针线虫生活史具有卵、幼虫、成虫三种虫态。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ot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O。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 (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H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林木病理学林学ppt课件

林木病理学林学ppt课件

A.Fischer
•他以植物木栓化能力及汁液酸性为理

认为细菌不适应于在植物体内的生存
力图反对植物病原细菌学说
14
• 1869年美国的史密斯(E.F.Smith) 以大量细致工作驳倒了费歇,1920年 著了《植物细菌病害》一书。形成了植 物细菌病害的新领域
2.植物病毒病害
•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病害早已存在,但 到1886年一个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梅 尔(Adolf Mayer),进行烟草花叶病 毒传染性研究时,把病株汁液注射到健 株内,使健株发生了同样的症状,由此 证明了传染性
8
• 茯苓、猴头、银耳等都是真菌 • 生物防治方面: • 有些可寄生在某些昆虫上,使昆虫致
死,如白僵菌用来防治松毛虫 • 有些真菌可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形成
菌根,帮助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 否形成菌根是造林成活必要条件
9
二.林木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林木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林木病害分布、诊 断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致 病机制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
•1920年杜利特尔(Doolittle)用黄瓜花叶 病汁液试验证明这病毒可以通过贝克菲尔 德氏细菌过滤器,但不能通过查尔隆德( Chamerland)细菌过滤器
17
•1921年利用孔度不同的滤器,测定可滤 性病毒体的尺度 •1935年美国的斯坦利(Stanley)从烟草 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病毒的晶体 •1937年英国的鲍登(F.C.Bawden)证明 病毒的粒体中含有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及进一步的研究,出现 了植物病毒病理学及流行学,形成了植物 病毒病害的新领域
21
•1967年日本的土居养二等人,对泡桐 丛枝病、桑萎缩病的研究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植物病原 类菌原体(MLO),即植原体 •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争相研究 到目前已有100多种植物病害发现了类 菌原体

林木病理学1(林学)

林木病理学1(林学)

• 1843年 因此有200万人饿死
h
4
• 中世纪欧洲大麦发生麦角病,食用 混有麦角大麦的人患上迷幻,四肢 转黑,坏疽,木乃伊化最后脱落 (禾本科植物小穗形成圆柱形或香
蕉形菌核,麦角菌属claviceps
sp.)
• 1879年法国葡萄霜霉病,几乎毁灭 了法国葡萄酒产业
h
5
h
6
• 1634-1637年荷兰出现了所谓“郁金香 狂热”现象,一种非致命病毒(郁金香碎 裂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 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受感染 的球茎视为珍品,人们疯狂地投机,到达 一辆马车或几匹马的价值,经济学家认为 郁金香狂热是现代股票和期货市场之祖
复合体,其中的真菌是子囊菌亚门,肉座
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真菌
h
8
• 茯苓、猴头、银耳等都是真菌
• 生物防治方面:
• 有些可寄生在某些昆虫上,使昆虫致 死,如白僵菌用来防治松毛虫
• 有些真菌可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形成 菌根,帮助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 否形成菌根是造林成活必要条件
h
9
二.林木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 种子、幼苗的猝倒病(育苗过程中)
• 1949年辽宁苹果病害受到巨大损失等,
这些是我们看到真菌致病的、不利的一面
h
7
有利的一面: •药用价值:如青霉素是一种特异青霉( Penicillium notatum)分泌出来的一种抗生 素 •天麻:是一种真菌寄生在兰科植物中,形 成内生菌根 •虫草:(冬虫夏草)是一类寄生于鳞翅目 昆虫体上的真菌与其寄主昆虫形成的虫菌
•德国人柯赫(R.Koch)提出了证病定律,从而 推翻了医学及兽医学中的“自生论”树立了微 生物病原学说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58
(1)抽样和取样
• 抽取有上述症状的部分检疫物,数量为每 批次总件数的0.5%-5.0%,但最低不得少于 5件。若无明显症状时可随机抽样
• 在所抽取的样木 (或样品)上取部分样品, 或钻取少量木屑(不得少于20g),每样3个 重复
• 标号后带回实验室检验。必要时可将整件 样木 (或样品)带回备检
长期存活,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29
• 土壤:主要存活于土壤中的作物残余组织 • 杂草和其他作物:相同寄主范围的作物 • 昆虫介体: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可以在玉
米叶甲体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
30
防治方法
• 作好种苗消毒和清除植物病死残体 • 用抗生素效果较好 • 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在
防治上特别重要
革兰氏阳性菌壁薄,有脂多糖和脂蛋白 •
革兰氏染色是用结晶紫草酸铵对细菌染色, 经酒精脱色后再用番红复染以便观察.未 能脱色的为阳性(紫色),脱色的为阴性 (红色)
4
革兰氏染色阳性——大肠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枯草杆菌
5
• 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敏感,可用于 防治细菌病害
6
培养性状,繁殖,遗传和变异
40
• 野菰,又名蔗寄生
野菰• 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整 个列当科都是营寄生的植 物,南方最常见的是这种 • 茎基部分枝,地上不分枝。 叶退化成鳞片状,全株肉 色 • 枝顶开花,萼佛焰苞状, 冠二唇形,紫红色,黄白 色 • 地下根常附于禾本科寄生 植物 • 全株药用,具清热解毒, 消肿功效
41
油杉矮槲寄生发育循环图
• 从媒介昆虫分离到的线虫则只能是被称
为休眠幼虫(DL)的分散型4龄虫,因此,
需将上述情况的线虫进行培养,以获得
大量雌雄成虫供鉴定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总结词
掌握病原细菌的分类体系、鉴定技术和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病原细菌是林木病害的又一重要病原,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与鉴定对于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分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的归类,而鉴定则是确定细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病原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SUMMARY
感谢观看
THANKS
SUMMARY
RESUME
02
林木病原学基础
总结词
了解病原真菌的分类标准、鉴定方法及其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病原真菌是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与鉴定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基础。分类是根据真菌的形态、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而鉴定则是确定真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分类与鉴定,可以了解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03
02
01
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选择合适的药剂
பைடு நூலகம்
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合理使用药剂
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确保药剂能够均匀覆盖在林木上,提高防治效果。
科学施药方法
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用于病害防治。
微生物资源的筛选
通过繁殖和剂型加工,提高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词
林木病害的流行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生物会迅速繁殖传播,导致病害流行。因此,控制环境条件也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加强苗木检疫等措施也有助于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

《林木病理学5林学》PPT课件

《林木病理学5林学》PPT课件
• B. cinerea引起黄瓜、
番茄灰霉病
精品文档
• 壳囊孢属Cycospora
• 不是真正的分生孢子器,是子座中空的 腔,不规则形,分成好几个室,有一个 共同的开口,形容象牛胃状,分生孢子 梗长,并在腔的内壁成栅栏状排列
• 分生孢子小,无色、单细胞、香蕉形 • 在树木的枝干上寄生或腐生 • 引起腐烂病
危害边材的叫边材腐朽。危害心材的 叫心材腐朽,两种都有的叫混合腐朽。 不同的菌分泌的酶不同,木材是由木 素和纤维素组成,如果分泌的是纤维 素酶,就剩木素,于是根据颜色的不 同分为白色腐朽和褐色腐朽两种。中 央腐朽,几十年都不长出子实体的称 隐蔽腐朽
精品文档
侵染循环
• 腐朽菌都是多年生的 • 肉质的多是一年生的 • 木质的都是多年生的 • 大型的担子果放出的担孢子是上亿的 • 气流传播 • 我们只管立木腐朽,木材腐朽也能代管
(四)伞菌和多孔菌及其所致病害
•蘑菇目和非褶菌目: •兼性寄生,引起活立木和木材腐朽 •营养体双核,产生两型担子果 •中生柄可以是伞菌,也可以是多孔菌
精品文档
区别
• 质地:伞菌是肉质,多孔菌是木栓质、 木质
• 初生时是否有包被:伞菌有,多孔菌 无
• 子实层体都是片状,伞菌到底,多孔 菌不到底
• 生活史:无无性阶段,只有有性阶段
• 分生孢子梗上可连续产 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双细胞,少数单细胞, 纺锤到椭圆形,一头大, 一头小,褐色
• 引起油橄榄孔雀斑病
S.oleaginum
精品文档
真菌五个亚门主要特征
真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营养体 无隔菌丝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 有性阶段是黑腥菌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之欧阳道创编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之欧阳道创编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三、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发展时期(1979 ~ 1997)辉煌岁月。

调整时期(1997 ~现在) 1997年国家教育部对我国本科专业做了压缩和调整,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第一章林木病害基本概念第1节林木病害的定义1. 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概念,需注意两个要点: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

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

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

2. 林木病害分类侵染性病害:由侵染性生物引起的病害。

具有侵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如不适于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

不具传染性,又称之为生理病害。

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

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病原: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

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

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非生物性病原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三、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植物病害及其流行原因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自然发生说、唯病原说的漫长历史。

直到1933年,林克 (Link) 指出:如果认为病原物是引起病害的原因,将妨碍考虑病害的性质和引起病害的原因和机制。

从而提出了着名的病害三角(The disease triangle)。

病害三角学说 (Disease Triangle)Link(1933)提出病害三角学说 (Disease 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物、具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杰格等(Geoge,1992)设计的下图有异曲同工之效。

图中三个圆环分别代表感病寄主、致病的病原物和利于发病的环境。

重叠部分(黑色)代表病害。

重叠可理解为满足三个要素的空间范围和时段的重叠。

惠勒(H Wheeler,1975)认为:发病过程可以看作以环境为裁判员的一场植物和病原物的战斗。

病害锥体(disease cone or disease pyramid)“流行”的概念离不开速度,而速度又包含着时间,我们必须再增加一个要素,即时间(Stevens,1960;Zadoks,1972;Van del Plank,1975) 这样就形成一个病害锥体植病四面体学说Robinson (1976 )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

第2节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一、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定义: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2.能够传染蔓延; 3.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病原种类:以植物为取食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生物。

真菌 80%细菌 5%病毒 5%植物菌原体、类细菌、类病毒 5%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锈藻 5%二、非侵染性病害定义: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

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 2.不能够传染蔓延;3. 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病原种类: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

第3节林木病害的症状1. 定义症状:林木发病后, 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白粉病类煤污病类斑点病类溃疡病类(枝干)流脂或流胶肿瘤病类萎蔫病类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如杨树花叶病。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如杉木黄化病。

花叶病类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

斑点 (spot):叶片、果实或种子局部坏死。

如松苗叶枯病、松针锈病和杨黑斑病等。

腐烂 (rot):组织受病菌的酶和毒素的作用,果胶质和细胞壁被分解,细胞被破坏,使组织解体。

如板栗疫病和苹果树腐烂病等。

溃疡 (canker):果实或枝干皮层受害后,形成凹陷病斑,周围常开裂,并有愈伤组织产生。

如杨树溃疡病和猕猴桃溃疡病。

斑点病类果实腐烂苹果树腐烂病萎蔫或枯萎 (wilt):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茎部维管束组织坏死,使水分输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

如桉树青枯病,榆树枯萎病。

畸形 (malformation):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癌肿 (tumor):如杨树根癌病和松瘤锈病。

丛枝 (witches’ broom):林木顶芽生长被抑制,侧芽大量增生成簇状,节间缩短,叶片变小。

如竹丛枝病、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

变形 (deformation):如桃缩叶病和油茶叶肿病。

疮痂 (scab or scall):林木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组织增生形木栓化突起,表面粗糙。

如柑桔疮痂病。

流脂或流胶 (resinosis) :针阔叶树被害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

如松树脂病和桃(李)树流胶病。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第1节非侵染性病原1. 定义非侵染性病原又称为非生物性病原。

包括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2. 种类营养条件不适宜:缺素症。

使植物产生失绿、变色或组织坏死。

土壤中缺P可使松苗产生紫叶病。

缺Fe引起植物黄化病。

土壤水分失调水分过多引起植物根部窒息,久之发生根腐。

土壤湿度过低引起植物叶尖、叶缘或叶脉间组织枯黄,严重时导致植物凋萎、死亡。

温度不适宜高温引起日灼伤低温引起霜害或冻害毒物工厂排出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造成空气、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第2节林木病原真菌一、什么是真菌?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真菌分解者:在生态系物质循环中起“清洁工”的作用,把生物尸体分解成绿色植物所必需的无机养分。

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还产生拮抗物质,抑制某些病害。

生防菌: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或者寄生在其他病原物或昆虫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材料。

如木霉、白僵菌、拟青霉菌等;食品工业:面包、馒头、酒类、酱油、食醋、豆腐乳等。

发酵工业: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有害真菌对植物的危害:侵染引起植物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可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的有8000种以上,真菌病害占植物传染性病菌的70%-80%。

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手癣、脚癣。

三、真菌的一般性状(一)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基本类型菌丝 (Hypha):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低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

高等真菌的菌丝。

菌丝体(Mycelium): 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菌落(Colony):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呈链状,与菌丝相似。

2. 菌丝的变态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特殊的变态类型。

吸器 (haustorium): 专性寄生真菌的菌丝长出的吸收营养的小突起。

附着胞 (appressorium):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 (Rhizoid):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等。

菌环(hyphae trap)菌网(network loops)3.菌丝体的变态(组织体)菌核 (sclerotium):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

是真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子座 (stroma):菌丝或菌丝与部分寄主组织紧密结合形成的垫状组织,不经过休眠直接产生1至多个子实体。

菌索(rhizomorph):一些高等真菌的菌丝体相互缠绕形成的绳索状物,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系相似,也称为根状菌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