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 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 晴天,地面辐射减弱D. 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3. 谚语“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A. 晴天时水汽多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C. 晴天时尘埃多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4. 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③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F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太阳辐射B.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D. 地转偏向力6.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空气中的水汽多B. 太阳辐射弱C. 地面辐射弱D. 大气逆辐射弱7.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 对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8. 通常冬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其原因是()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增强B. 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大气散射作用增强9. 读图(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季出现。

1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5:2.2.2 大气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5:2.2.2 大气热力环流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基础演练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考向1 热力环流的形成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中部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 )A.1个B.2个C.3个D.4个2.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 )A.受热处气流上升B.冷却处气流下沉C.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D.垂直气流从低压流向高压考向2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4.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考向3 海陆风读海陆风形成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6.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 )①陆地白天增温快②海洋白天增温快③陆地夜晚降温快④海洋夜晚降温快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考向4 山谷风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示( )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山区气温低B.山区气温高C.山区多夜雨D.山区降水多探究二等压面的判读考向1 气温、气压的比较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气压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0.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考向2 地面性质和天气的判断读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小C.乙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小D.乙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大12.若该图为海陆间的等压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为白天,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B.若为夜晚,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C.若为白天,图示区域出现陆风D.若为夜晚,图示区域出现海风模拟探究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9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9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含答案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能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3.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区域认知:能够解释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强弱不同的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增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意识。

本节要点1.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自主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__太阳辐射__。

2.直接热源:__地面长波辐射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吸收__、__反射__和散射。

4.受热过程:A__太阳短波辐射__――→地面增温――→以B__地面长波辐射__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增温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增温的原因:吸收__地面长波辐射__。

2.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__大气辐射__。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大气逆辐射__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__地面辐射__损失的热量。

三、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1)形式:__垂直__运动和__水平__运动。

(2)意义⎩⎪⎨⎪⎧形成大气中__热量__和__水汽__的输送形成各种天气变化2.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__冷热不均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①A 地受热,空气__膨胀上升__,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低气压__;D 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__高气压__。

②B 、F 地冷却,空气__收缩下沉__,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高气压__;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__低气压__。

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练习(解析版)

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篇】一、单选题(2020·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高一期末)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

这样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4.我国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1.C 2.B 3.C 4.C【解析】1.结合图示分析和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判断,图中①②为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部分、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但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温度升高,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故选B。

3.图中①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

CO2能吸收地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进而减弱大气的保温作用,C正确;对①②④基本没有影响,A、B、D错误。

故选C。

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①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③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故选C。

(2020·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高一月考)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近6.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7.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⑤B.④⑥C.②⑦D.③⑧【答案】5.A 6.C 7.D【解析】5.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课时2大气热力环流(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

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A.空气受热上升B.空气遇冷下沉C.空气遇冷上升D.空气受热下沉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序号气压相等的是()A.④和⑤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⑤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空气受热下沉D.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2023·四川南充月考)在下面两图中,图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甲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昼夜温差小D.曲线②所示昼夜温差大6.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7时~次日7时B.17时~次日5时C.7时~当日17时D.5时~次日17时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A.春季夜间最强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C.秋季正午最强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8.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9.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据此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B.②C.③D.④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 3.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多云的夜晚,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下列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A.变大B.变小C.相同D.变化不定5.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6.右图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D 6.C解析透明玻璃瓶起到保温作用,温度会升高;全球变暖说明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8.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答案7.B8.B解析第7题,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幅度小。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A.①吸收B.地面辐射C.④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2.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代表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②代表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代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正确。

第2题,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出现雾霾天气,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2.B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A.P a>P b;T a>T bB.P a<P b;T a<T bC.P a<P b;T a>T bD.P a>P b;T a<T b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3题,由图中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 a>P b,气温T a<T b。

第4题,高空c处气压高于d处气压,风从c处吹向d处,受地转偏向力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偏转成稳定的东风。

4.A5.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山坡盛行下沉气流,B正确;城市中心区为“热岛”,故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C错误;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D错误。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课后作业:2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含解析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课后作业:2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含解析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课后作业提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读“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第1题。

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析:本题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原理。

温室效应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答案:B(2013·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题。

2.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

答案:B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3题。

3.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7月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明显。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两项错误。

答案:C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6: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6: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2017·河北邯郸期末)读下列图表,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2.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一日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不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白天外出应防紫外线伤害,该日西宁最高气温为22°C,不会出现中暑情况。

第2题,该日北京最高气温高于上海,是因上海出现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被削弱。

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8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村庄弥漫着浓密的烟尘。

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整个村庄弥漫着浓密的烟尘,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

第4题,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下图为在我国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

据图回答5~6题。

5.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墙,提高棚内气温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6.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气温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气温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冬春季节,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2.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高空形成高压区。

(√)4.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低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高压区。

(×)5.一般地,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白天大于夜晚。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C.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B,2选B。

第1题,热力环流是由不同地区间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由于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产生大气运动,不同地区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又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因此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

第2题,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地空气下沉,而①地空气上升,所以②地比①地气压高。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①B.②C.③D.④4.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大气受热过程B.水循环C.热力环流D.全球变暖【解析】3选B,4选C。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该地受热不均,冰块的近地面,烟受冷下沉,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高空中,烟从热水上空流向冰块上空,近地面由冰块流向热水。

第4题,本实验演示的是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属于热力环流。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a、b、c、d四点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P a<P bB.P a=P cC.P b=P dD.P d<P c6.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比较(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①P甲<P乙②P甲>P乙③T甲<T乙④T甲>T乙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5选C,6选D。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点拨(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1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二)教材第35页“思考”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教材第35页“读图”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下降,反之气压上升。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1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甲乙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第3题,甲、乙两箱内空气都获得了同样的太阳辐射,但箱内气温不同,说明太阳辐射不是箱内空气的直接热源。

甲箱内放土,其比热容比空气小得多,因而升温更快,辐射传递给空气的热量也更多,因而箱内温度也更高,这说明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同步作业与测评解析卷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同步作业与测评解析卷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作业与测评《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对应学生用书P17考点题号大气受热过程1、2、3、4、5、12热力环流与等压面6、7、8、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箭头从地面指向大气),c表示大气逆辐射(箭头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a辐射少B.大气吸收b辐射少C.大气吸收c辐射少D.大气吸收d辐射少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

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多,大气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少,温度较低。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右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

根据右图和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答案C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5.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答案C解析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2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空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昼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A.①B.②C.③D.④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 2.D 3.C读〝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回答4~5题。

4.熄灭柴草进攻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5.白昼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缘由是()A.大雾削弱了空中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动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4.D 5.B6.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进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空中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读〝北半球近空中冷热不均惹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表示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8.下面四幅热力环流表示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形状相符的是()答案:7.B8.B9.形成新疆地域〝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缘由是()A.白昼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昼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答案:A以下图为〝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表示近空中大气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11.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域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空中吸收③辐射少D.空中吸收④辐射少答案:10.B11.B12.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答案:D13.下面的四种热力环流表示图中,错误的选项是()答案:C二、综合题14.读下面〝大气对空中的保温作用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读下列图表,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
城市天气(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28°C/18°C
上海25°C/19°C
哈尔滨24°C/11°C
西宁22°C/3°C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2.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一日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不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白天外出应防紫外线伤害,该日西宁最高气温为22°C,不会出现中暑情况。

第2题,该日北京最高气温高于
上海,是因上海出现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被削弱。

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8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村庄弥漫着浓密的烟尘。

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
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
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
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
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整个村庄弥漫着浓密的烟尘,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

第4题,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5.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沿海地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吹海风;夜晚陆地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吹陆风。

湖陆风是在较大湖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7.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 6.D7.C
解析第6题,由示意图的风向标可判断①处气流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白天陆地比湖泊增温快,④处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②处湖泊气流下沉,③处比①处风力大。

第7题,白天,湖陆风由湖泊吹向城市,使城市降温、增湿;夜晚,湖陆风由城市吹向湖泊,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使城市降温幅度减少,湖陆风可减小城市昼夜温差,增加城市湿度。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

回答8~9题。

8.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9.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8.D9.C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特朗勃墙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

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体现了保温作用原理,B、C错,D对。

第9题,读图可知,由于空气隔层与集热墙内冷热不同,在空气隔层和内室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白墙反射率高,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热力集热墙可能为黑色,A错。

乙气流相对气温较低,为下沉气流,B错。

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流进房间内部,C对。

丙气流为冷气流,流进空气隔层,D错。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1.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10.C11.B
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

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数值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

第11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

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

大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018年1月17日早晨,江苏多地遭到雾霾围城,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部分高速封闭。

读“雾霾中的城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12~13题。

12.雾霾中能看见汽车红色尾灯,是因为红光()
A.释放能量最高B.容易被反射
C.不易被吸收D.不易被散射
13.受雾霾影响()
A.白天①增强B.白天②减弱
C.夜晚③减弱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12.D13.B
解析第12题,在可见光中,红色光不容易被散射,因此在雾霾中能看见汽车红色尾灯。

第13题,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其受雾霾影响白天会减弱,故A项错误;②为地面辐射,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所以地面辐射也会减弱,故B项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出现雾霾天气,夜晚大气逆辐射会增强,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白天气温较低;再加上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D项错误。

14.当地时间2017年1月6日,哥斯达黎加的图里亚尔瓦火山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

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和________。

(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

(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________,晚上温度不至于______,昼夜温差会变______。

答案(1)①②(2)③(3)过高过低小
解析第(1)题,读图判断①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②表示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
示地面辐射。

“蘑菇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

第(2)题,由上题分析知,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为③。

第(3)题,“蘑菇云”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晚上气温不至于过低,当地昼夜温差会变小。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画出A、B、C、D之间的环流方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的弯曲变化。

(3)四点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4)试推测A地的天气为______,B地的天气为______。

答案(1)地表受热不均
(2)画图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压面在A处向下凹,在B处向上凸,高空与近地面凹凸方向相反)
(3)D<C<A<B
(4)阴雨晴朗(干燥)
解析第(1)题,读图,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第(2)题,A处受热上升,箭头向上。

B处遇冷下沉,箭头向下,顺箭头方向完成环流。

等压面在A处向下凹,在B处向上凸,高空与近地面凹凸方向相反。

第(3)题,近地面受热处是低压,冷处是高压。

顺环流方向判断,四点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D<C<A<B。

第(4)题,A地的气压低,是上升气流,天气为阴雨,B地的气流下沉,天气为晴朗(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