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学笔记

合集下载

《安全系统工程》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复习考试通用)

《安全系统工程》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复习考试通用)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三页


第1页
温馨提示
提示:本套资料经过精心编排,前2页是封面和提示部分,后面是资料试题部分。

资料涵盖了考试的重点知识和题型,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复习备考。

资料不在多而在精,一套系统的涵盖考试重点的资料,能够帮助你很好的提高成绩,减轻学习负担,再加上自己勤奋练习,肯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寄语:无论你是考研、期末考试还是准备其他考试,既然决定了,就要坚持到底,花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在加上资料的帮助,必然会得到回报。

1.一份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是你备考的领航灯。

要有总体的时间规划,也要有精细到每天的计划,不打无准备的仗。

2.资料需要反复练习,任何一件看似轻而易举的事情,都是经过反复刻意练习的结果。

公众号:第七代师兄,学习也是一样的,手里的资料,一定要反复练习几遍,才能孰能生巧,融汇贯通,考场上才能轻松应对。

3.态度决定一切,不要手稿眼底,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基础扎实了,才能平底起高楼,才能将各类知识点运用自如。

4.坚持到底,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事情,很多人打败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切记心浮气躁,半途而废。

5.希望这套资料能够很好的帮助你复习备考,祝学习进步,加油。

第2页。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备考笔记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备考笔记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备考笔记哎,说到“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咋感觉有点深不可测呢?像个大海,谁都怕掉进去。

其实吧,这个考试一点也不可怕,就跟做菜一样,掌握了基本的材料和调料,慢慢操作就能做出一桌好菜。

要知道,数据库这个东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你得用心去理解。

听我说,你要真想通过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得像泡茶一样细心。

你得泡,得闻,得看,得品,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别以为我说的是茶艺,实际也是数据库的学习之道。

有些人一看到“数据库”就头疼,觉得这是天书,什么索引、SQL、事务、范式,看得脑袋嗡嗡响,什么都不懂。

这不,刚接触数据库的人就像拿着锤子在搞电子产品,根本不懂怎么用。

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不要一下子就想吃掉整头牛。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比如说,表格就是一个二维的容器,存的就是数据。

数据里面的每一项都代表一个实体,比如一个学生、一辆车或者一笔交易。

你试想一下,数据库就像你家里的大衣柜,每个抽屉里都是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分类。

至于如何去查找和管理它们,那就是后面需要掌握的技巧啦。

学数据库,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记住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概念,结果到考试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

什么是“关系型数据库”啊?好像很复杂对吧?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用表格来存数据,表与表之间是有联系的,像是朋友之间互相串门那样。

你想查找某个学生的信息,只需要通过学生的ID号去对应的表里找到,快得像闪电一样。

反正就是一个“关系”,有关系就能查到,没关系就查不着。

简单吧?咱们说说SQL,这个玩意儿是你跟数据库沟通的语言。

想想你拿着个遥控器对着电视喊“开机”,电视才会动,那SQL就像是你的遥控器,你通过它去让数据库做事情。

SQL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最基本的查询语句就像“SELECT * FROM 表名”这样的简单指令。

你一看这条语句,是不是瞬间明白了它的意思?“SELECT”就是选择,“FROM”是从哪个表里拿数据,后面的“*”代表所有的字段,简单吧,简直就是数据库版的点餐菜单,你想要啥就选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目录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 ......................................................1.2电子政务的模式.....................................................................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4ERP ...............................................................................1.4.1 ERP系统特点...................................................................1.4.2 ERP系统的功能.................................................................1.5CRM的三个要点.....................................................................OLAP:联机分析处理.....................................................................1.6.1商业智能的主要功能:...........................................................1.6.2商业智能的三个层次:...........................................................1.8电子商务的模式.....................................................................1.8.1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2产生问题的原因.....................................................................1.3.1第一类:对单位的管理...........................................................1.3.2第二类:对人员的管理...........................................................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从高到低).........................................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建设.....................................................2.1ITIL与IT服务管理.................................................................2.1.1名词解释.......................................................................2.1.2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二次转换)....................................................2.2信息系统审计.......................................................................2.2.1概念(评审、论证、审计).......................................................2.2.2目的...........................................................................2.2.3审计触发.......................................................................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重点) ................................................1.1系统集成的概念.....................................................................1.2系统集成的特点.....................................................................1.3信息系统集成分类...................................................................1.5.1结构化方法.....................................................................1.5.2原型法:.......................................................................1.5.3面向对象方法...................................................................1.6软件工程...........................................................................1.6.1软件需求的特征,目的...........................................................1.6.2软件设计.............................................................................................................................1.6.5软件复用.......................................................................1.6.6软件质量.......................................................................1.7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1.7.1基本概念.......................................................................1.7.2类和对象的关系.................................................................1.8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1.8.2九种建模图.....................................................................1.9软件架构...........................................................................1.9.1中间件(五种常见的中间件).....................................................2.0典型应用集成技术...................................................................2.0.1从两层理解数据仓库.............................................................2.1W EB S ERVICES技术....................................................................2.2J2EE架构、.NET架构 ...............................................................2.2.1 J2EE规范包含的构建及服务技术规范..............................................2.3常用构建标准.....................................................................................................................................2.4计算机网络知识.....................................................................2.5网络...............................................................................2.5.7综合布线系统图.................................................................2.5.8综合布线适用范围............................................................... 第四章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1.1项目的定义和目标...................................................................1.2项目的特点.........................................................................1.4项目管理的知识范围.................................................................1.4.4过程域.........................................................................1.5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1.5.1软技能.........................................................................1.7项目的组织方式.....................................................................1.8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1.9项目经理和管理办公室(PMO)的区别..................................................2.0项目生命周期.......................................................................2.1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2.2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2.2.1 PDCA循环......................................................................2.2.2项目的5个管理过程组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映射关系图............................... 第五章立项管理........................................................................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1.3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3.1项目评估的方法.................................................................1.4项目招标...........................................................................1.4.1招标...........................................................................1.4.2招标代理.......................................................................1.5承建方的立项管理...................................................................................................................................1.5.2投标文件内容...................................................................1.6签订合同...........................................................................1.6.1合同谈判的方法.................................................................1.6.2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1.2项目启动...........................................................................1.2.1项目章程的作用和内容(输出)...................................................1.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1.3.1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技术和工具.........................................1.3.2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输入和输出.........................................1.4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1.4.1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入、输出.................................................1.5监督和控制项目.....................................................................1.5.2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输入、输出.....................................................1.6整体变更控制.......................................................................1.6.2整体变更控制的方法.............................................................1.6.3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入、输出.......................................................1.7.2项目收尾的输入、输出...........................................................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1.2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1.2.1产品范围.......................................................................1.2.2项目范围.......................................................................1.3编制范围管理计划...................................................................1.3.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1.3.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1.4范围定义...........................................................................1.4.1范围定义的工具和技术...........................................................1.4.2范围定义的输入,输出...........................................................1.5.1 WBS概念.......................................................................1.5.3创建WBS的工具和技术...........................................................1.5.4 WBS的输入、输出...............................................................1.6范围确认...........................................................................1.6.1范围确认的输入、输出...........................................................1.7范围控制...........................................................................1.7.1范围控制的工具和技术...........................................................1.7.2范围控制的输入、输出...........................................................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1.2活动定义...........................................................................1.2.1定义...........................................................................1.2.2 WBS的主要用途,活动定义与WBS的关系...........................................1.2.3活动定义的输入、输出...........................................................1.2.4活动定义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3活动排序...........................................................................1.3.1活动排序的输入、输出...........................................................1.3.2活动排序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4活动资源估算.......................................................................1.4.1定义...........................................................................1.4.2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4.3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入、输出.......................................................1.5.1定义...........................................................................1.5.2活动历时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5.3活动历时估算的输人,输出........................................................1.6制定进度计划.......................................................................1.6.1制定进度计划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1.6.2制定进度计划的输入、输出.......................................................1.7项目进度控制.......................................................................1.7.1定义...........................................................................1.7.2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技术和工具...................................................1.7.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入、输出.......................................................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1.1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四种过程).....................................................1.2项目成本失控原因(四种原因).......................................................1.3成本的类型.........................................................................1.4管理储备...........................................................................1.5成本基准...........................................................................1.6学习曲线理论.......................................................................1.7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1.8项目成本估算.......................................................................1.8.2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1.9项目成本预算.......................................................................1.9.1项目成本预算的工具与技术.......................................................2.0项目成本控制.......................................................................2.0.1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2.0.2成本控制的工具与技术...........................................................1.1基本概念...........................................................................1.2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目标.............................................................1.2.1基本原则:.....................................................................1.2.2目标:.........................................................................1.3质量管理主要活动和流程.............................................................1.3.1主要活动:.....................................................................1.3.2流程:.........................................................................1.4国际质量标准.......................................................................1.4.1 ISO9000 系列(ISO9001、ISO9004、ISO9011) ................................................................................................1.4.3六西格玛(六倍标准差).........................................................1.5制定项目质量计划...................................................................1.5.1制定项目质量常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1.5.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工作的输入、输出...............................................1.6项目质量控制.......................................................................1.6.1项目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1.6.3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1.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概念...........................................................1.4.1名词解释.......................................................................1.5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1.6项目团队组织建设...................................................................1.6.1获取人力资源的依据(输入).....................................................1.6.2组建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1.6.3组建项目团队的输出.............................................................1.7激励理论...........................................................................1.7.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7.4期望理论.......................................................................1.8X理论和Y理论.....................................................................1.9项目团队建设.......................................................................1.9.1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1.9.3项目团队建设的工具与技术.......................................................2.0项目团队管理.......................................................................2.0.1定义...........................................................................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1.1沟通管理计划编制...................................................................1.1.1定义...........................................................................1.1.3沟通模型.......................................................................1.1.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过程的步骤.....................................................1.1.3沟通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1.2信息分发...........................................................................1.2.1定义...........................................................................1.2.2常用的沟通方式的优缺点或特点介绍...............................................1.2.3用于信息分发的技术、方法.......................................................1.2.4经验教训总结过程结果...........................................................1.3一个考点...........................................................................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1.1合同的法律特征.....................................................................1.4项目合同的分类.....................................................................1.5项目合同签订.......................................................................1.5.1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5.2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1.6项目合同管理.......................................................................1.6.1定义...........................................................................1.6.2合同管理的作用.................................................................1.6.4合同变更控制系统的一般处理程序.................................................1.6.5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7项目合同索赔处理.................................................................................................................................1.7.2索赔的分类.....................................................................1.7.3索赔程序.......................................................................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1.1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1.2编制采购计划.......................................................................1.2.1合同的类型(合同按费用支付方式分为三类).......................................1.3编制询价计划.......................................................................1.3.1常见的询价文件.................................................................1.4招标.........................................................................................................................................1.4.2六种方式的使用条件.............................................................1.4.3招投标程序.....................................................................1.4.4招标人及其权利以及义务.........................................................1.4.5供方选择的工具和技术...........................................................1.4.6评标委员会.....................................................................1.5合同及合同收尾.....................................................................1.5.1合同收尾的内容.................................................................1.5.2合同收尾的输入、输出...........................................................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1配置管理...........................................................................1.1.2配置管理有关的概念.............................................................1.1.3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1.1.4配置识别的基本步骤.............................................................1.1.5建立配置管理方案的基本步骤.....................................................1.2版本管理.................................................................................................................................1.2.2变更控制流程...................................................................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1.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1.3组织机构...........................................................................1.4工作程序...........................................................................1.5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1.5.1对进度变更的控制...............................................................1.5.2对成本变更的控制...............................................................1.5.3对合同变更的控制...............................................................1.5.4变更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1.1信息安全定义.......................................................................1.1.1信息安全属性及目标.............................................................1.2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1.3技术体系...........................................................................1.4计算机机房与设施安全...............................................................1.5环境与人身安全.....................................................................1.6电磁兼容...........................................................................1.6.1计算机设备防泄露...............................................................1.7系统安全等级管理...................................................................1.7.1保密等级(三级)...............................................................1.7.2可靠性等级(三级)............................................................. 第十七章项目风险管理..................................................................1.1风险管理的过程.....................................................................1.2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1.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1.3.1风险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1.3.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工具与技术...................................................1.3.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1.4风险识别...........................................................................1.4.1项目风险识别的特点.............................................................1.4.1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1.4.2风险识别的输入、输出...........................................................1.5定性风险分析.......................................................................1.5.1定义...........................................................................1.5.2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1.5.3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1.6定量风险分析.......................................................................1.6.1定义...........................................................................1.6.2定量风险分析常用技术...........................................................1.6.3数据收集和表示的方法及应用.....................................................1.6.4定量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1.7风险监控...........................................................................1.7.1定义...........................................................................1.7.2风险监控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第十九章项目收尾管理..................................................................1.1项目收尾的内容.....................................................................1.2项目验收........................................................................................................1.4项目总结会应讨论的内容.............................................................1.1知识产权定义.......................................................................1.2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1.3知识产权的范围.....................................................................1.3.1着作权的主体...................................................................1.3.2着作权的归属划分...............................................................1.4专利权.............................................................................1.4.1专利权的内容...................................................................1.6知识产权管理要项...................................................................1.7知识产权(着作权)的有效时间.......................................................1.8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二十一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1标准和标准化常识...................................................................1.1.1定义...........................................................................1.1.3国际标准.......................................................................1.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技术标准和规范...................................1.2.1法律法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1.1国际信息化体系要素(六大要素):1)信息技术应用2)信息资源3)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4)信息技术和产业5)信息化人才6)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2电子政务的模式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4)政务与公务员(G2E)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英文缩写:1)企业资源计划(ERP)2)物料需求计划(MRP)3)能力需求计划(CRP)4)制造资源计划(MRP II)5)客户关系管理(CRM)6)企业关系管理(ERM)1.4 ERP1.4.1 ERP系统特点1)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ERP是开放的系统1.4.2 ERP系统的功能1)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生成控制管理(主生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3)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1.5 CRM的三个要点1)客户2)关系3)管理1.6商业智能(简称:BI)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级别:a)操作级b)战术级c)战略级OLAP:联机分析处理1)数据仓库2)数据ETL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4)分析功能1)数据报表2)多位数据分析3)数据挖掘1.8电子商务的模式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3)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4)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1)法律法规2)标准规范3)安全认证4)信用5)在线支付6)现代物流7)技术装备8)服务9)运行监控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需求管理、范围管理)2)工程进度拖后延期(进度管理)3)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成本管理)4)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文档管理、配置管理)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需求管理、变更管理)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沟通管理)7)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安全管理)8)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1.2产生问题的原因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系统集成市场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3)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1.3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分两类)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系统集成单位)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单位)1)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管理(高级项目经理)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监理人员)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从高到低)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项目经理2)高级项目经理3)资深项目经理1.6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甲乙丙三个级别)1)甲: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没有限制2)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1500W以下3)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500W以下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管理原则: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2)管理体系: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相关内容3)资质评定原则:评审和审批分离的原则信息产业部统一颁发证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1)一、二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2)三、四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1)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1.9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1)四控: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变更控制2)三管:工程的合同、信息、安全管理3)一协调: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协调)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建设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三方单位:建设单位(主建方【甲方】)、集成单位(承建方【乙方】)和监理单位(监理方)2.1 ITIL与IT服务管理1)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2)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1)以客户为中提供IT服务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3)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二次转换)1)第一次(梳理):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2)第二次(打包):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2.2信息系统审计评审、论证、审计)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

系统工程读书笔记 第五章

系统工程读书笔记 第五章

《系统工程导论》读书笔记第五章系统工程管理摘要:如何学好一门传统的系统工程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系统工程师的前提,它需要发展一种特殊方式的思考的能力来获取系统工程的观点,使得系统的主要目标成为一个整体并能出色的完成其使命。

系统工程师主要面对三个方向,用户的需求和关注、项目管理、项目工程专家水平。

本文从系统工程管理的角度简单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系统工程管理在整个开发工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开发《 System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tudy notesChapter V 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bstract:How to learn a traditional systems engineering courses is the premise to become a qualified system engineers ,it needs to get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 special way of thinking makes the system's main goal to become a whole and well completionits mission. System engineers face three directions, the user's needs and concerns, project management,thelevel of project engineering expert. This paper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the role of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yed in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ject.Key word:Systems engineering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1、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风险系统工程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一、整体管理1.项目启动1)制定项目章程输入:合同工作说明书(SOW) 组织过程资产输出:项目章程2)选择项目经理2.制定初步范围说明书输出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3.项目计划管理1)项目计划制定输出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计划执行3)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4.整体变更控制5.项目收尾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

合同收尾就是按照合同约定项目组和业主一项项的合规检查是否完成了合同所有的要求是否可以把项目结束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项目验收管理收尾是对于内部来说的把做好的项目文档等归档对外宣称项目已结束转入维护期把相关的产品说明书转到维护组同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

二、范围管理规划定义工作分解结构确认控制1.范围规划输入:项目章程范围说明书(初步) 项目管理计划组织过程资产输出: 范围管理计划2.范围定义输入: 项目章程初步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输出: 详细的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更新)工具:专家判断样板表格和标准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物以及产生这些交付物所必须做的项目工作。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1. 项目目标和项目范围质保2.项目产品范围说明书3.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规定4. 项目条件和项目假设条件5. 项目配置关系及其管理要求6. 项目批准的规定3.工作分解结构以可交付成果为分解对象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输入: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输出: WBS和WBS词典工具: 使用指导方针类比法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工作分解结构的目的和用途:1)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使得项目成员能清楚的理解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2)工作分解结构清晰的定义了项目的边界它提供了所有项目干系人一致认可的项目需要做的工作和不需要做的工作;3)确定所需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明确人员职责4)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5)估计项目整体和全过程费用6)工作分解结构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4.项目范围确认输入: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可交付物(已经完全或部分完成的项目) 项目范围说明书 WBS 和WBS词典输出:确认后的范围 WBS和WBS词典(更新)5.项目范围控制工具: 偏差分析重新制定计划变更控制和变更控制委员会变更管理系统输出: 变更请求建议的纠正措施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三、进度管理1活动定义:为得到工作分解结构中最底层的交付物执行的一系列活动对这些活动的识别以及归档的过程叫做活动定义。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笔记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笔记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笔记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唠唠我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笔记。

这笔记啊,就像是我的宝藏地图,指引着我在数据库这个神秘又庞大的世界里穿梭。

你知道吗?数据库就像是一个超级大仓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宝贝。

我刚开始接触数据库的时候,那真的是一头雾水,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都是错综复杂的通道(这就类比刚开始接触数据库时面对复杂结构的迷茫感)。

我的导师就跟我说:“孩子啊,数据库这个东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有序的城市,每个表就是一座大楼,字段就是大楼里的房间,数据就是住在房间里的居民。

”哇,这一下子就感觉没那么可怕了。

在我的笔记里,第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数据库的设计。

这就好比是规划一座城市,你得考虑哪里建居民区,哪里建商业区,哪里建工厂(用城市规划类比数据库设计,强调布局合理性)。

我记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个数据库项目的时候,小李就说:“咱们得先确定好需求,就像知道这个城市将来大概会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房子一样。

”小王也跟着说:“对呀,不然到时候数据塞都塞不下,就像城市人太多房子不够住,乱成一锅粥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特别热闹。

还有数据完整性这一块,那可是数据库的底线啊!这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能随便破坏。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数据库里插入了一些不符合规则的数据,就像在一个有严格法律的国家里做了违法的事情一样。

系统立马就给我报错了,当时我就想:“哎呀,我这脑子,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呢?”从那以后,我在笔记里把数据完整性的规则重点标记了出来,还画了好几个大大的感叹号。

索引呢,这可是数据库里的小捷径。

就好比你在图书馆找书,要是有索引就像有了导航一样,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书(用图书馆找书类比数据库查询利用索引提高效率)。

我有次看到老张在优化数据库查询性能,他就跟我说:“这个索引要是设置得好,查询速度能快好几倍呢。

”我就赶紧把他的话和相关操作都记到了我的笔记里。

视图这个概念也很有趣。

它就像是数据库的一个特殊窗口,你通过这个窗口看到的数据是经过筛选和整理的。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C教材结构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1、信息化基础知识2、电子政务3、企业信息化4、商业智能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2、信息系统建设3、软件工程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5、软件架构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7、计算机网络知识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1、什么是项目2、项目的组织方式3、项目生命周期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第五章立项管理1、立项管理内容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4、签订合同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2、项目启动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6、监督和控制项目7、整体变更控制8、项目收尾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3、范围定义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5、范围确认6、范围控制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2、活动定义3、活动排序4、活动资源估算5、活动历时估算6、制定进度计划7、项目进度控制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3、项目成本估算4、项目成本预算5、项目成本控制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基础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3、项目质量保证4、项目质量控制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4、项目团队管理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3、信息分发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5、绩效报告6、项目干系人管理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1、项目合同2、项目合同的分类3、项目合同签订4、项目合同管理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2、编制采购计划3、编制询价计划4、询价5、招标6、合同及合同收尾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2、配置管理第十六章变更管理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1、信息安全管理2、信息系统安全3、物理安全管理4、人员安全管理5、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第十八章项目风险管理1、风险和风险管理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3、风险识别4、定性风险分析5、定量风险分析6、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规避、接受、减轻、转移)7、风险监控第十九章项目收尾管理1、项目收尾的内容2、对信息系统的后续工作的支持3、项目团队人员转移第二十章知识产权管理1、知识产权概念及知识产权管理2、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3、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4、知识产权保护5、知识产权管理要项6、知识产权的滥用第二十一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法和法律2、法律体系3、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4、诉讼时效5、标准和标准化常识6、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技术标准和法规第二十二章职业道德规范1、基本概念2、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3、项目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4、项目管理工程师对项目团队的责任重点归纳(第4章一般知识)项目经理的选择1.项目经理的角色(项目经理要承担哪些角色)问题4.1项目经理首先是个管理者,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并且要了解项目有关的技术,客户的业务需求及其相关业务知识。

《系统工程》学习笔记(六)

《系统工程》学习笔记(六)

《系统⼯程》学习笔记(六)六、系统评价⽅法 系统评价:评价——>价值 评价⽬的即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能发挥的作⽤。

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法: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AHP)、⽹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数据⽹络分析法、费-效分析法(以经济指标分析为基础)等。

1. 系统评价原理 系统评价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的(Why)、评价时期(When)、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法(How)要素(5W1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效⽤观点的启发:评价主体的个性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决定系统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

2. 关联分析法A:评价对象的m个替代⽅案X:评价替代⽅案的n个评价指标或评价项⽬W: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V:第i个替代⽅案Ai的关于Xj指标的价值评定量3. 逐对⽐较法 确定评价指标的简便⽅法。

对各替代⽅案的评价指标进⾏逐对⽐较,对相对重要的指标给予较⾼得分,据此可得到各评价项⽬的权重Wj 。

再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尺度,对各替代⽅案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下⼀⼀进⾏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求加权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4. 古林法 从上向下⽐较得Rj,从下向上链式相乘得Kj,归⼀化“因为最后加权和V2>V1>V3, 所以A2为最优⽅案”5.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提出者:T.L.萨迪(T.L.Saaty), 20世纪70年代,核⼼思想:分解-判断-综合⼤致步骤: (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层次中某⼀准则的重要性进⾏两两⽐较,构造两两⽐较判断矩阵,并进⾏⼀致性检验;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的(总⽬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备选⽅案进⾏排序。

求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等)的归⼀化相对重要度向量。

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详细总结)

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详细总结)

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师复习笔记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电脑硬件基础重点:电脑硬件基础知识、电脑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存储器、I/O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电脑系统结构,电脑存储系统等。

、电脑基本组成1946年出现第一台电脑,按照-电脑设计思想,电脑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与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主机。

不属于主机的设备统称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下列图是电脑的基本组成:1.1.1、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a、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可从存储器取出来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写入存储器或输出设备。

b、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特殊寄存器)组成。

c、算数运算按照算术规则运算,如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如比较、移位、逻辑加或减、取反、异或等。

现代电脑的运算器有8、16、32或更多,构成一个通用寄存器组,以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提高运算器的速度。

2〕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挥、协调电脑各大部件工作的指挥中心。

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CPU能够按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是控制器的主要任务。

运算器组成部分如下列图:3〕存储器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各种类型的存储器:a、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特点是高速、小容量,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b、主存储器:是电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来存放电脑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用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都叫内存储器,高速缓冲与主存都属于内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又叫外存储器,特别点是容量大,主要由磁外表存储器组成,目前光存储器运用广泛。

4〕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I/O设备是电脑与其他设备之间执行信息交换的装置,包括各类输入输出设备及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

第五章-信息系统⼯程1-软件⼯程1.1-架构设计1.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连接体)、指导构件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2.软件架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软件架构描述、软件架构风格。

软件架构评估和软件架构的形式化方法等。

3.研究软件架构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好软件的复用、质量和维护问题。

4.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同一个架构软件。

软件架构风格是描述某一个特定应用领域找那个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5.通用软件架构: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和仓库风格。

6.数据流风格:包括批处理序列和管道/过滤器两种风格。

7.调用/返回风格包括主程序/子程序、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以及层次结构。

8.独立构件风格包括进程通信和事件驱动的系统9.虚拟机⻛格包括解释器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10.仓库⻛格包括数据库系统、⿊板系统和超⽂本系统。

11.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评估⼈员所关注的是系统的质量属性。

1.2-需求分析1.虚拟机⻛格包括解释器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户需求和系统需求,这三个不同层次从⽬标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概念到细节。

2.业务需求: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层次的⼀个⽬标追求,通常来⾃项⽬投资⼈、购买产品的客户、客户单位的管理⼈员、市场营销部⻔或产品策划部⻔等。

3.⽤户需求:描述的是⽤户的具体⽬标,或者⽤户要求系统能完成的任务,⽤户需求描述了⽤户能让系统来做什么。

4.系统需求:是指从系统的⻆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5.质量功能部署QFD是⼀种将⽤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其⽬的是最⼤限度地提升软件⼯程过程中⽤户的满意度。

为了达到这个⽬标,QFD将需求分为三类,分别是常规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6.需求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制、需求验证与确认等。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Van教材结构: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商业智能等内容。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本章介绍了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资质管理、工程监理、ITIL与IT服务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内容。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本章介绍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建设、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典型应用集成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内容。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本章介绍了项目的概念、组织方式、生命周期模型、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以及项目管理高级话题等内容。

第五章:立项管理本章介绍了立项管理的内容,包括建设方和承建方的立项管理以及签订合同等内容。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包括项目启动、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整体变更控制以及项目收尾等内容。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本章介绍了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的区别,以及编制范围管理计划、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等内容。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进度管理的概述,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和项目进度控制等内容。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概述,包括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成本控制等内容。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本章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制定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保证和项目质量控制等内容。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包括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项目团队组织建设和项目团队管理等内容。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沟通管理计划编制、信息分发、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影响、绩效报告以及项目干系人管理等内容。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本章介绍了项目合同的分类、签订和管理,以及项目合同索赔处理等内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学习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学习笔记
多媒体:多种媒体的综合
6.1.1 多媒体、媒体概念
多媒体硬件系统组成:多媒体主机、多媒体输入设备、多媒体输出设备、多 媒体存储设备、多媒体功能卡、操纵控制设备。
6.1.2 多媒体关键技术和应用
多媒体技术组成 研究选用视频、音频面临的两个问题 多媒体专用芯片 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编辑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管 理技术、多媒体信息的混合技术。 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
7.4.2 局域网组网技术
浏览一遍
7.5 网络的管理与管理软件 7.5.1 网络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 DAC、SNMP、ROM
7.5.2 网络管理软件
浏览一遍
7.6 网络安全 7.6.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要求、物理安全、控制安全、服务安全、TCP/IP 协议安全
9.3.4 密钥及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的 8 个内容
9.4 完整性保障
9.4.1 完整性概念
完整性、软件完整性、数据完整性 完整性的五个常见威胁
9.4.2 完整性保障策略
完整性机制保护技术 数字签名
9.5 可用性保障
9.5.1 事故响应与事故恢复
灾难 紧急事故恢复计划 灾难恢复措施
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按需备份
系统、信息系统、技术观、社会观 输入活动、输出活动、处理活动、反馈
10.1.2 信息系统的结构 207
信息系统的组成的 7 大部分 信息系统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首席信息主管(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1)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战略计划、战术管理、业务处理(教材有些地方写的是作业处理) (2)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输入、处理、输出 企业信息系统的 7 个子系统: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子系统 (3)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信息系统软件结构 (4)信息系统硬件结构(了解) 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布式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
9、进度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进度控制
1、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对引起项目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这种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确定项目进度已经变更
4、当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1、进度报告
2、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3、绩效衡量(进度偏差SV和进度效果指数SPI)
4、项目管理软件
5、偏差分析
6、进度比较横道图(两条横道,实际状态VS基准状态)
3、已批准的纠正措施
4、已批准的预防措施
5、已批准的缺陷修复
6、可交付物(已批准的)
项目收尾
1、管理收尾
2、合同收尾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项目管理计划
2、合同文件
3、组织过程资产
1、最终产品、服务和成果的移交
2、管理收尾办法和合同收尾办法
3、已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
a)正式的验收文档
3、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
4、产品验收标准
5、项目的边界
6、项目约束条件
7、项目假设
8、最初的项目组织
9、最初定义的风险
10、进度里程碑
11、对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
12、初步的量级成本估算
13、项目配置管理的需求
14、审批要求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1、项目章程
2、工作说明书(SOW)
成本管理
制定成本管理计划
成本估算
成本预算
成本控制
质量管理
质量策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项目团队组建
项目团队建设
项目团队管理

物流系统工程公式[1]高级物流师笔记整理

物流系统工程公式[1]高级物流师笔记整理

物流系统工程例题及公式第二章企业物流战略规划1、运输方式选择的成本比较法P36例题:某公司欲将产品从位置A的工厂运往位置B的公司自有仓库,年运量D为700000件,每件产品价格为30元,每年的库存成本I占产品价格的比例为30%。

公司希望选择使总成本最小的运输方式。

据估计,运输时间每减少一天,平均库存水平可以减少1%。

各种运输服务的有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注:安全库存约为订货量的1/2。

在途运输的年库存成本为ICDT/365,两端储存点的存货成本各为ICQ/2,但其中的C值有差别,工厂储存点的C为产品价格与运费之和。

运输服务方案比选见下表所示。

2、考虑竞争因素的方法P37某制造商分别从两个供应商处购买了共3000个配件,每个配件单价100元,目前这3000个配件由两个供应商平均提供,如果供应商缩短运达时间,则可以多得到交易份额,每缩短一天,可以从交易量中多得5%的份额,即150个配件。

供应商从每个配件可赚得占配件价格(不包括运输费用)20%的利润。

于是供应商A考虑,如将运输方式从铁路转向卡车运输或航空运输是否有利可图。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如下表所示。

表三: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显然,供应商A只是根据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来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决策,下表所示是供应商A使用不同运输方式可能获得的预期利润。

永续盘存过程要求每天都有对库存进得盘存,以确定库存的补货要求。

因此,准确追踪所有的最小库存单位(SKU或Stock-keeping Unit)就显提十分必要。

这里介绍再订货点和订货量。

再订货点的计算公式:ROP=DT+σ其中:ROP——再订货点(以产品数量单位计);D——平均日需货量;T——平均提前期;σ——安全库存(以产品数量单位计)。

订货量则用EOQ模型确定。

例:假定平均日需求量为20件。

提前期为10天,年需求量2400件,每件产品成本5元,库存持有成本为每年20%,订购成本为19元,订货量为200件。

系统工程学笔记

系统工程学笔记

系统工程学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1 系统工程虽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初步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2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系统”一词;亚里士多德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

3 都江堰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沙)、和宝瓶口(引水)三大设施组成;4 早期的系统思想有“只见森林”和比较抽象的特点;15世纪下半页以后,有“只见树木”和具体化的特点;5 19世纪以后,有“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特点;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有无数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这种普遍联系和整体性的思想,就是科学系统思想的实质。

7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及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SE的理论基础。

8 系统论或者狭义的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爱地理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9 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1957年,发表第一部名为《系统工程》的著作,系统工程学形成的标志;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为现代系统工程奠定了重要的书数学基础1961-1972年,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用多种系统工程方法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工程的地位1972年,国际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在维也纳成立,系统工程的应用重点开始从工程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并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10 中国系统工程研究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11 中国大规模的研究系统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1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2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3 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环境适应性,区分为不同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目的性、层次性4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所表现出的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规模庞大和经济性突出等5 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多数是其复合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通常研究的是这两类的复合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系统工程研究的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程度稳定性的动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研究有特定输入、输出的相对孤立系统第三节系统工程概念与特1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完整word版)浙大中控DCS系统学习笔记

(完整word版)浙大中控DCS系统学习笔记
实时监控软件――提供给操作员使用
实时监控软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
JX300XP的系统硬件构成
机柜
机柜为拼装结构,尺寸为2100*800*600,使用风扇散热,底部有可调整尺寸的电缆线入口。安装容量包括一个电源机笼、4个I/O机笼,4个电源模块和相关的端子板、两个HUB和一个外接电源接口模块。
I/O机笼:
串级实质上是一种关联。
什么是操作小组
操作小组就是对操作者的分组,可以按照权限、工艺、流程等条件进行分组。
输入操作小组名称
画面的设置
组态完成后要进行编译才能使用
传送:从工程师站到操作员站
下载:从工程师站到控制站
什么情况下要下载:
涉及到操作站和操作小组的东西都不需要下载,只要传送就可以了。
涉及到控制站内部的相关信息的时候,包括卡件的添加、修改、参数变更等操作都需要进行下载。
LANG是编程语言
RE、、是二次计算
REPORT报表
Run是记录信息和编译后后文件 生成的报表,即历史数据、代码文件等
TEMP
指定绘制流程图的适用小组
点击流程图按钮
增加
编辑
首先保存流程图,以防绘制错误造成工作的重新开始。
指定保存位置到组态文件夹的FLOW子文件夹中。
双击流程图-将流程图和操作小组进行关联
二型0-10毫安 三型10-40毫安
750欧以下时采用LOW,
注意事项
断电保护
接上额定值以内的负载或者直接将正负站短接
触点型开关量输入卡XP363
对系统而言的输入,就是对仪表而言的输出
电平型开关量输入卡XP361
扫描电压设置JP1-JP8的跳线访求来实现不同的电压测量
通道LED指示灯:与其它卡不同的是这种卡上还有四种不同的指示灯CH1/2。。.7/8共四个指示灯,指示四个卡槽中的8个通道的状态。

linux系统学习笔记

linux系统学习笔记

linux系统学习笔记==============================智能娱乐系统===================硬件:中控:UI,⾳视频数据处理能⼒操作:显卡,声卡、LED、游戏机、触控屏ARM :cortex - A软件:开发环境:vmware + linux(ubuntu)程序开发:linux C程序移植:交叉开发效果:⾃动处理程序⼀、Linux 命令linux : 图形简陋---> 追求效率⾼移植性强,开源性linux :命令⾏形式进⾏交互ls: 查看全部⽂件名/ --->根⽬录pwd: 打印当前的路径/home/gec 等于~ ---> 家⽬录cd : 直接回到/home/geccd / : 回到根⽬录/cd ..: 回到上⼀级的⽬录ls -l类型权限链接数创建者⼯作组⼤⼩⽇期⽬录名d rwxrwxr-x 2 gec gec 4096 Jul 2 2013 Desktop d:⽬录(第⼀个字母:-:普通⽂件d:⽬录)rwxrwxr-x:⽂件的权限r:读权限w:写权限x:执⾏权限⽤户权限:rwx(创建者的权限)rwx(同组⼈)r-x(其他⼈)clear: 清除屏幕信息touch 创建⽂件touch xxxx ----> 因为⾝份是gec,所以必须在/home/gec中创建rm 删除⽂件/⽬录rm xxxx(⽂件名) ----> 因为⾝份是gec,所以必须在/home/gec中删除rm xxxx(⽬录名) -rfgedit 编辑⽂件gedit xxxxcat 查看⽂件内容cat xxxxmkdir 创建⽬录mkdir xxxx ----> 因为⾝份是gec,所以必须在/home/gec中创建cp 拷贝命令cp ⽂件名⽬录名---> cp abc.c 123/chmod 修改⽂件的权限-rw-rw-r-- 1 gec gec 20 Apr 14 19:43 abc.c4214214216 6 4希望三个⼈都是可读可写可执⾏7 7 7chmod 777 xxxxchmod 777 abc.c-rwxrwxrwx 1 gec gec 20 Apr 14 19:43 abc.c⼆、linux与windows间的共享⽬录1,在windows系统中的D:\创建⼀个名字为share的⽬录2, "虚拟机" --- "设置" ---- "选项" --- "共享⽂件夹" --- "总是启⽤" ---"确定" 3,在linux系统输⼊以下命令来进⼊共享⽬录cd /mnt/hgfs/share/4,在linux与windows分别创建⽬录和⽂件,观察两个系统的变化=====================开发板的使⽤=========================⼀、核⼼板CPU:ARM - cortex -A8名字:S5PV210内存:4块4 * 128MB = 512MBnandfalsh: 1G ---〉linux系统⼆、底板电源线插⼝:5V按键⾳频输⼊(红⾊)输出(绿⾊)串⼝:连接PC机与开发板⽹⼝:快速传输数据三、使⽤GEC210板⼦1,接上电源线2,串⼝线⼀端接在开发板上,另⼀端接在USB转串⼝上,USB⼝接在电脑的USB⼝上。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学习笔记知识体系结构1、信息系统根底知识:计算机根底知识以及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核心技术知识。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的整个建设过程。

3、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有系统管理规划、IT组织职能设计、IT财务管理、系统日常作业管理、IT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平安管理、系统转换、系统维护、用户支持等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根底1、计算机的根本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 内部外设信息加工主机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它可从存储器取出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或写入存储器,或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控制器: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工作实质就是解释、执行指令。

①程序计数器〔PC〕:在大多数机器中存放的是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②指令存放器〔IR〕:用以存放现行指令,以便在整个指令执行过程中,实现一条指令的全部功能控制。

③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存放器中的操作码局部进行分析解释,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提供应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④脉冲源及启停控制线路:脉冲源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作为整个机器的时钟脉冲,是周期、节拍和工作脉冲的基准信号。

启停线路是对脉冲源产生脉冲的的控制。

⑤时序信号产生部件:以时钟脉冲为根底,产生不同指令相对应的周期、节拍、工作脉冲等时序信号,以实现机器指令执行过程的时序控制。

⑥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综合时序信号、指令译码信息、被控功能部件反应的状态条件信号等,形成不同指令所需要的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⑦中断机构:实现对异常情况和某些外来请求的处理。

⑧总控制逻辑:实现对总线信息传输的控制。

控制器组成图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按功能分类:〔1〕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其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mit6.828课程笔记

mit6.828课程笔记

mit6.828课程笔记
MIT 6.828是一门由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操作系统工程课程。

这门课程涵盖了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
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并且掌握操作系统
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MIT 6.828课程的笔记:
1. 课程简介,MIT 6.828课程主要围绕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展开。

学生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内核、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引导启动、内
存管理、进程调度、系统调用、文件系统、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生将通过实验来实际操作和实践这些概念。

3. 实验项目,MIT 6.828课程的重点是实验项目。

学生将完成
一系列的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通过实
验来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
现技能。

4.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了讲授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
法。

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项目来加深理
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5. 学习收获,通过学习MIT
6.828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原理和技术,并且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日后的系统开发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MIT 6.828课程是一门涵盖了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本原理和技术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项目的方式,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系统工程研究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
中国大规模的研究系统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许国志、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
)实验研究;检验模型与实际系统的符合性
)必要修改。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他们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该过程注重表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系统认识、准确把握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结构分析是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根据数据结果和相关人员的直观判断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
)多次反复进行,根据变化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次反馈,逐步得到与系统目标要求最接近、令决策者较为满意的答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
模型:模型是现实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者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为了客观的研究系统而发
环境分析几乎贯穿于系统分析的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分析人员要适应实际问题的需要,指定方案,选择方法。
)以整体为目标,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全面考虑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影响,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多方案模型分析和优选,收集各种信息,寻找多个方案,尽可能求得定量化的分析结果。是系统分析的核心内
系统工程强调以下基本观点:
需要确立系统的观念(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
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目的)
综合运用方法与技术的观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手段)
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系统工程有效性的保障)
系统工程学的特征:
系统工程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
系统的类型
系统工程概念与特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
(书上)
所谓的系统工程,是用来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总称(PPT)
系统工程学是以大规模复杂系统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运筹学、系统理论、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成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系统工程虽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初步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系统”一词;亚里士多德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的基
都江堰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沙)、和宝瓶口(引水)三大设施组成;
早期的系统思想有“只见森林”和比较抽象的特点;15世纪下半页以后,有“只见树木”和具体化的特点;
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1957年,发表第一部名为《系统工程》的著作,系统工程学形成的标志;
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为现代系统工程奠定了重要的书数学基础
1961-1972年,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用多种系统工程方法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工程
1972年,国际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在维也纳成立,系统工程的应用重点开始从工程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
)阐明速率变量的自解耦股或者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结构模型(流图)。
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仿真分析
基本DYNAMO方程: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常量方程;
几种典型反馈回路及其计算P91-94.
系统评价方法
系统评价原理
系统平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
系统仿真的实质:
)他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
)仿真是一种人为的实验手段,仿真试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像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人
)仿真可以比较真实的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系统仿真的作用
)系统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的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
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
1)建立方框图;目的是简化对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说明。
2)考虑信息相关性;模型中只应包括系统中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那些信息
3)考虑准确性;建模时,对所收集的用以构模的信息应该考虑其准确性。
4)考虑结集性:建模时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素是把一些个别的实体组成更大实体的程度
建模的基本步骤
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可分七个阶段:
逻辑维,指系统工程每阶段工作缩影遵从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
知识维或专业维,表征从事系统工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如运筹学、控制论、管理科学等),也可反应系统工程
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具有研究方法上
、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上的问题
切克兰德方法论:切克兰德提出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根底定义的目的是弄清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为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确立各种基本的看法,并尽可能选择出最合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
根底定义问题及其环境的识别和表达建立概念模型(姆比哦啊系统概念化)比较寻求改革途径选择设计实施评估
世纪以后,有“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有无数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及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SE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或者狭义的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理论。其代表人物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
摆明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
两种方法论的比较
系统分析原理
系统分析是在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
系统分析的六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
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软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人(决策者、分析人员等)和信息的重要作用;
多次反馈和反复协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二重性及其有机结合。
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
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在1969年提出,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系统的一般属性:
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
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区分为不同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系统评价问题由
:期初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反馈评价;
5W1H)。
几种系统评价方法: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的费-效分析法;以多指标的评价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点的关联矩
系统评价程序示意图
关联矩阵法
-120
层析分析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0
模糊综合评判法
-134
决策分析方法
-140
)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需求,不至产生太大偏差;
)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系统的语言描述是进一步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
)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的表示现实系统
)确定模型结构。这一步决定了模型定量方面的内容
)估计模型参数;用数量表示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有向图表达P42;
常用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有:关联树法、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化技术等。第二种是最基本和最
工作原理图P45
-53 建立递阶结构模型使用方法;可达矩阵之类。
状态和状态变量 P67
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系统仿真概述
系统仿真:所谓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以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
模型特点:
)多变量,主要由SD对象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SD模型由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所组成。
)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
)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系统动力学的工作程序:P85
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化原理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状态变量随时间连续地变化的系统;
离散系统: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简称,是指系统状态变量只在一些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
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W.弗雷斯特教授最早提出的。
(系统动力学)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该系统的突出特点:社会系统存在着决策环节;社会系统
目的性、层次性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
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
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所表现出的固有的复杂性
由要素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
规模庞大和经济性突出等
)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