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城市交通和道路的基本概念城市交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人们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出行和物资运输的活动。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路径。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行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
- 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
- 机动车道:供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通行的道路。
- 公共交通专用道:供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通行的专用道路。
1.2 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中国古代城市的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城市的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主要特点有:- 以城市中心为规划核心,道路呈放射状分布。
- 道路宽度较窄,适合步行和马车通行。
- 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水系相结合,水路交通与陆路交通相互补充。
1.3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近现代国外的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受到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主要特点有:- 道路宽度增加,适应机动车交通的发展。
- 道路系统规划更加注重交通流量和速度。
- 出现了立体交通系统,如高架桥、地下通道等。
1.4 我国城市交通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交通系统覆盖面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停车难:城市停车设施不足,导致停车难问题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优化城市道路网规划,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场地,提高停车效率。
第二章城市交通基本知识2.1 行人和车辆行人:在城市交通中,行人是最基本的交通参与者。
行人通行的空间主要为人行道,其设计应保证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车辆:车辆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笔记第一章:城市交通和道路的基本概念1.1 城市交通和道路的基本概念城市交通是指在城市区域内,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置转移的活动。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为交通参与者提供行走的路径。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2 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中国古代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论述。
古代城市交通规划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城市道路的宽敞、平整,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
城市规划者还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合理布局道路网络,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
1.3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国外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的城市交通规划关注点从单纯的道路建设转向整个交通系统的优化,强调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同时,近现代城市交通规划还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交通方式的多样化,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4 我国城市交通的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拥堵: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加大,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2)交通安全:城市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噪音等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应采取以下对策:(1)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2)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3)加强交通管理:完善交通法规,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交通安全。
(4)推广智能交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需求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将交通需求分为两类:本源性交通需求派性交通需求交通的作用:经济作用社会作用交通上述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搏”和引导”前者体现了其基础性,后者体现了其先导性.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的前提:1规划主体的存在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在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必要性的认识5规划作业投入资源的存在,即作业本身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
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交通规划的构成要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按规规相标时期盼美:近1年短期交通规3-5年中期交通规划5-10年远/长期交通规划10-20年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没写)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待物流动调查,机动加0调查,断面交通通调查交通需求量预则: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交通调查定义: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风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交通调查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条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交通调查变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量定义: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交通量调查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车速:指车辆在单后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地点车速可采用人工测量法区间车速调查:片4照法、限车法.五年代去流动车测建法和机械测量法区间车速调查:牌照法.跟车法.五轮仪法.流动车测速法交通密度调查:出入量法.地面摄影观测法航空摄影观测法延误定义: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以辆计路段行车延误调查:跟车法、输入输出法,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调查出行起点: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间的出行.OD调查分三类:居民OD调查.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交通小区划纷分原则: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 4.分区的过程中要先虑道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公路规划知识点总结
公路规划知识点总结一、公路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公路规划应该综合考虑道路的安全性、运输能力、经济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以满足不同需求。
2. 市场需求原则:公路规划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可持续性原则:公路规划应该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4. 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公路规划应该以满足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保障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安全。
5. 灵活性原则:公路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考虑未来的变化和需要,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二、公路规划的方法和技术1.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趋势。
2. 专家咨询方法:邀请交通运输专家,通过专家意见和建议来进行规划设计。
3. 模拟试验方法: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不同交通方案进行模拟试验,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4. 环境评价方法:对公路规划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社会经济评价方法:对公路规划方案进行社会经济评价,评估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公路规划的主要内容1. 道路网布局:确定道路的走向和连接关系,包括城市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等。
2. 道路设计标准:根据交通需求和环境条件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车道数、路面宽度、坡度等。
3. 交通流量预测:通过对交通流量的预测,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需求,为道路设计提供依据。
4. 环境影响评价:对公路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5.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道路建设提供必要的用地,并考虑土地的保护和保值。
6. 经济评价:对公路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确定投资和收益的关系。
四、公路规划的关键技术1.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公路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
2. 道路交通模拟技术:通过道路交通模拟软件,对不同道路规划方案进行模拟试验和评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课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一,概念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城市布局,土地使用,城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上:城市交通依附总体规划。
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本身讲:城市交通有独立性。
子系统工程又分若干分系统。
城市的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系统规划必研究交通,而交通离不开规划。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性质:(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省和地区中心,历史名城,工业城市,内地交通枢纽城市,海港城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
多功能城市占比重最大。
城市性质与城市交通关系密切:性质决定交通,交通可能决定城市性质。
城市交通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内地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沈阳,武汉沿海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内地中型交通枢纽:成都,西安,太原,昆明沿海中型交通枢纽:深圳,珠海,汕头等沿内河交通枢纽:南京,重庆工业交通枢纽:唐山,无锡旅游交通枢纽:苏州,杭州,桂林三.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城市布局大致分成8种:1)带性城市深圳,兰州2)子母城市北京,巴黎3)走廊城市华盛顿4)集中城市5)分散集团式北京6)手指式哥本哈根7)特殊地形城市道路服从城市布局,反过来也影响城市布局。
要布设城市网络,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布局。
设想:1,大城市地区交通布局,打破同心圆向心发展,改为开敞式。
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发展,城市用地组团布置,组团间用绿地空间隔开。
2,在中心城市中,处中央商业区外,在其外部建成区组团内,新辟副中心。
3,在超越大城市地区大范围内,组成:首都圈,城市群,城市等。
如:日本东京沿太平洋沿岸,神户,大阪,名古屋城市等,美国沿大西洋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组成了交通体系。
4,中心城市外围大范围内划定较大范围内森林公园或绿色环境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1,城市土地按使用性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工作用地,商业服务,医疗文化,市政用地,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体育设施等。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交通规划是指通过制定适宜的交通组织措施,来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的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规划工作。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目标:交通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原则:交通规划应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等多重考虑。
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包括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模式和出行时间等因素。
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行量、出行距离和出行速度等指标,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3.交通模式选择:-交通模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汽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交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道路的布局、尺度和等级等方面。
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道路等级的设定可以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域条件决定,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
5.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出行选择。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涉及线网布局、站点设置、服务频率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考虑。
6.停车管理规划:-停车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停车位的规划和管理等。
合理的停车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7.环境保护和可持续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发展公共交通和推广电动车等措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8.交通模拟和评估:-交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通模拟和评估方法对交通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交通模拟可以模拟交通流的运行情况,评估交通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设施、交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1)交通安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经济促进: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4)环境改善:通过交通规划,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5)社会公平: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3.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改革开放后,城市交通规划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主要任务。
(3)品质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初,城市交通规划开始注重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强调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1)多学科融合:结合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多因素考虑: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2.可持续发展原则(1)环境保护:在规划中注重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2)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和能源,推广绿色交通方式。
(3)社会公平:保障所有市民的交通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人本原则(1)出行需求:以人的出行需求为导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2)人性化设计:在交通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4.科学性原则(1)数据支撑:基于详实的交通调查和分析数据进行规划。
相关知识复习笔记之城市道路交通工程
第二篇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五个部分。
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净空与界限: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
净空加上安全距离即构成限界。
1)行人净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1. 0m。
3)机动车净空:小汽车净空要求1.6m,净宽2.0m;公共汽车为3.0m,2.6m;大货车(载货)4.0m,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其他非机动车高度限界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
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界限:内燃机车为5.5 m;电力机车为6.55m(小于160公里),7.5m(160~200公里);高速列车为7.25m;通行双层集装箱时为7.96m。
宽度限界:4. 88m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行车视距与视距界限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以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两种较为重要。
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会车视距常按2倍的停车视距计算。
视距限界: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 2m的障碍物,包括高于1. 2m 的灌木和乔木。
2)纵向视距限界-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
通常用设置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
3)交叉口视距限界-在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下,还必须保证驾驶人员的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念及发展历程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和空间,制定目标与措施,达到合理利用交通系统和便利人们出行,减少交通事故与拥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度。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交通管理到现代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传统交通管理是以交通运输为中心,主要目的是解决交通问题,缓解交通压力。
而现代综合交通规划是以综合思维和多学科交叉为特点,注重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方式。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结合,形成综合规划。
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3.因地制宜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的资源、文化及特点,制定适合的规划。
4.民主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相关各方的权益。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2.交通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等。
3.运输组织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等。
4.交通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停车设施规划、路侧设施规划、交通信号设施规划等。
交通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分析和判断交通状况、预测交通需求、论证规划方案等;定量方法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规划报告等。
四、交通规划的相关政策与法律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纲要,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提出道路交通建设的方向,提出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道路交通规划知识点
道路交通规划知识点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便利性、交通效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道路交通规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包括交通流量分析、道路网络设计、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模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交通流量分析交通流量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它通过对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进行观测和统计,来了解车辆的数量、速度和密度等信息,从而为道路的设计和改善提供依据。
1.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交通流量分析的核心环节,它主要通过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和流动情况。
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手工计数法、电子计数器法和自动识别系统等。
2. 交通流参数交通流参数是交通流量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车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车辆数目)、车速(指车辆通过某一截面的平均速度)、车头时距(指相邻车辆间的时间间隔)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可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流畅性。
二、道路网络设计道路网络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道路网络的过程。
在进行道路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类型、功能以及交通流量的分布等因素。
1. 道路分类道路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通行能力,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型。
常见的道路分类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通过不同等级的道路组成的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2. 道路布局道路布局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路口设置等。
在进行道路布局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力求实现最佳的平衡。
三、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指通过设置信号灯,对交叉口和路段上的车辆流动进行控制和调度,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信号控制主要包括信号配时、相位设置和信号优化等内容。
1. 信号配时信号配时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和信号控制策略,确定信号灯的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等。
交通工程管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交通工程管理学是研究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科学。
它涉及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下是对交通工程管理学核心内容的摘抄和总结。
二、交通系统规划1.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时间序列法: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交通量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交通需求。
(2)回归分析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交通需求的因素,预测未来交通量。
(3)多元回归分析法:结合多个影响因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 交通系统规划原则(1)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交通系统各个要素,确保系统整体优化。
(2)协调发展原则:交通系统规划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3. 交通系统规划内容(1)交通系统布局:确定交通线路、交叉口、停车场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2)交通设施规划: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等设施。
(3)交通管理规划:制定交通组织、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等措施。
三、交通工程设计1. 交通工程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确保交通设施安全可靠,减少交通事故。
(2)舒适性原则: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舒适性。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
2. 交通工程设计内容(1)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线形、路面结构、排水系统等。
(2)桥梁工程设计:包括桥梁结构、材料、施工方法等。
(3)隧道工程设计:包括隧道结构、通风、照明等。
四、交通工程施工1. 交通工程施工组织(1)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2)施工计划:包括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配置。
(3)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进度控制等。
2.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1)道路施工技术: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排水施工等。
(2)桥梁施工技术:包括基础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桥梁装饰等。
(3)隧道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整理笔记四星
道路工程绪论注意各自旳分工和特性旳比较可达性以便性、安全性、舒适性、运送能力、运送速度铁路160-220 公里/小时道路不不小于120 水路18-30 航空160-1000 管道1.6-302. 道路运送特点: ①机动灵活性大(直达运送, 100-200公里短途运送, 经济可靠)②普及面广、适应性强③速度快、造价低④运量大3. 道路功能: ①交通②形成国土构造③公共空间④防灾⑤繁华经济4. 道路分类: ①公路②都市道路③厂矿道路④林区道路⑤乡村道路5. 公路旳分类与分级干线公路(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旳公路)——①国家干线公路②省干线公路③县公路④乡公路支线公路(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旳公路)6. 公路旳分级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汽车专用道路, 其他为一般公路。
一般公路也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p9表格Aadt是原则车旳年平均日旳双向交通量, 原则车一律用小客车。
7. 都市道路旳分类与分级①迅速路联络都市旳各大组团时速可达80公里内环线中环线上海迅速路一般是高架或外滩旳地下迅速路。
北京旳三环四环采用主线和辅道。
为都市中大量、长距离、迅速交通服务。
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 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旳公共建筑物旳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旳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②主干路形成都市骨架旳道路四平路为连接都市各重要分区旳干路, 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 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 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旳公共建筑物旳净出口。
③次干路控江路一般是五百米左右?上海不规则旳路网形式, 由于租界。
不一样于北京。
并且上海也是水网地区。
但总体也是环状+放射状。
与主干路结合, 构成道路网, 其集散交通作用, 兼有服务功能。
④支路彰武路密云路重要单位旳门应面向支路开。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第五章主要专项17个知识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外(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城市交通(道路、轨道和水上)2)城市交通系统:3个系统组成: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道路系统(通道);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要有利于交通分流。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功能、骨架要求);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量预测及分配,道路面积密度的预测);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深入研究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含平面图、横断面图);说明书。
4)城市道路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道路功能分类:交通性、生活性道路。
5)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公路与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规划的作用则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以便于理解和掌握。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的基础交通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基础,不同的行政区划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需求。
2.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
3. 地形地貌和气候:地形地貌和气候是制定交通规划的重要因素,包括城市的地势高低、交通障碍等,以及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等。
4.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其合理布局及便捷程度决定了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优化交通流动及改善道路交通状况,通过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实现城市交通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发展。
1. 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综合考虑人口数量、交通流量、交通出行方式等因素,可以进行道路交通状况调查,得出道路拥堵高峰期及炮制合理发展方向的建议。
2. 道路交通规划的网络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的网络布局受到环境因素和行政要求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道路网络的规划。
3. 停车规划:停车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特点、交通建设计划以及日常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布局停车设施,争取得到更好的停车效果。
4. 交通设施建设:在道路排盘、交通流组织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建设,通过缩短路段长度、严格掌控车辆速度、优化交通路口等方面,提高路段通行效率。
第三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削减私人车辆的使用,减轻城市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1、城市交通的类型:(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
(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
(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2、在《雅典宪章》中,城市被定义为具有工作、生活、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空间集合体。
3、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和主要措施。
4、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法制性(3)长期性和经常性(4)可实施性。
5、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1)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2)理性化交通规划方法;(3)适度规划方案;(4)定向决策规划模式。
6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3)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5)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7、交通出行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出行量调查以及项目属性特征调查两部分。
8、累积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时段)实际停放车数量。
9、延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辆次)。
10、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11、停放周转率: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12、核查线调查内容:从城市交通特性来看,城市交通流量主要包含两部分,即人流和车流。
简单地讲,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为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1)分车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8树枝状道路系统希尔博赛默提出人车分流德国规划师莱肖:把机动交通与步行交通分为两个系统,尽量不相互平面交叉,不同路段的道路宽度随交通量的大小而不同,如同树枝有不同的粗细一样。
城镇内的机动交通与市际快速交通也适当分开,尽可能减少交叉口,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以增加交通的安全。
9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含义:要像人的机体一样有机地疏散过于拥挤的城市,成组成团地组织城市生活。
以邻里单位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以树枝状道路系统为骨架,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布置,集中工业区安排在交通干线附近,无害工业区可靠近邻里单位就近布置,城市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关系。
10 卫星城11 城市道路系统结构结构划分:a城市快速道路系统(机动车专用道路)b 城市常速道路系统(机非组合道路)c 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d 城市步行系统(快慢分流、机非分流、人车分流)12 城市道路分类位于城市外围的城镇间道路一般都称为公路A公路分为:a高速公路:主要联系城市与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b一般公路:除了作为城市与城市间的常速通道外,又作为中心城与郊区城镇、农村集镇的联系通道,兼作高速公路建的联系通道B国标分类:a 快速路:城市快速干路,是城市中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机动车专用车道,属全市性的交通主要干线道路。
一般布置有双向四条(多为六条)以上的行车道,全部采用立体交叉(或出入匝道)控制车辆出入;一般可以作为划分城市组团的分界,快速路间距依组团大小而定。
注意:在快速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对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也应加以控制。
快速路在城市中的布置不一定采用高架的形式,但在必须通过繁华市区时,可能采用路堑或高架的形式通过,与其他常速城市道路实现立体分离,可以更好地协调用地有交通的关系。
b主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市中心区的中距离交通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c 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内的干线道路,次干路联系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路网,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同时,次干路常沿路布置公共建筑和住宅,又兼具生活性服务功能。
d支路: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
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直接为用地服务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2交通流理论L路段上的车流密度:D=N/LN辆车通过A断面所用的时间为:t=L/VN辆车通过A断面的交通流量为:Q=N/tQ=N/t=N/L/V=NV/L=DV极大流量Qm临界速度Vm最佳密度Dm阻塞密度Dj畅行速度Vf3道路容量C: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4 自行车交通特点:机动灵活、准点方便、速度可快可慢、节能、无污染、费用少一般速度:10~18km/h计算速度:10~15km/h5 OD调查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的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状、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干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优点: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秩序性和方向性强,易于识别,道路各部分可达性均等,交通组织简单,且有机动性,街道形状整齐,便于城市用地划分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若增加对角线的连接,将会形成三角形的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完全方格网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
路网空间形式较单调。
2环形放射式道路:优点:反射形干路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失去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
缺点:放射形干路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进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环形干路也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的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展。
3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常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缺点: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识别性差,非直线系数较大,易形成畸形交叉,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比较分散,有些道路仿照盘山公路修建,不十分自然。
优点: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波丰富的景观效果,能充分结合地形,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4混合式道路系统5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红线宽度:快速路:60~100m 交通性主干路:60~70m 其他主干路:40~60m 次干路:30~50m 支路:20~30m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6商业步行街的空间主要由以下三种空间组成:a流动空间:提供流动条件的连续空间,两侧可以布置商店,称为街式布置。
b集散空间:这种空间是若干商店共同使用的空间,可以是小型广场,也可以是庭院,也可以布置一些公共活动的设施和建筑小品,成为人们进行重点购物活动或娱乐活动的中心,称为院式布置。
c停留空间:为人流在相对较为宁静的环境中短暂停留休息而提供的空间。
7 居住区内部道路a居住区级道路:相当于城市次干路等级,是划分小区的道路。
红线宽度20~40m 路面宽9~16mb小区级道路:相当于城市支路等级,是划分并联系小区内各居住生活单元的道路,红线宽度15~20m路面宽7~10mC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是居住生活单元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4~6md宅前小路,是通往各户各单元的门前小路,路面铺装宽度2~3m车行道系统路面宽度(单行线)5~8m为宜,在一侧或两侧布置人行道。
步行系统的路面宽度以3m为宜,但可在与城市人行道连接处控制为2x2m宽,或设中间柱以防止机动车驶入。
8城市道路景观A主景要素:是在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中心作用、主体作用的视觉对象,通常采用轴线、对景的手法予以表现。
(山景水景绿景实景)B配景要素:是在城市道路景观中对主景起烘托、背景作用,营造环境气氛的视觉对象,通常采用借景、呼应的手法予以表现。
面积大。
(山景水景绿景实景)9车辆换算自行车0.2 二轮摩托车0.4 三轮摩托车或微型车:0.6 小客车或小于3t的货车:1.0第五章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
1 净空及限界a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行车净空:2.2m(宽度:单人行走无携带物0.7~0.8m单人行走一侧带物0.75~0.85m 单人行走两侧带物或大人小孩0.85~1.10m)b非机动车净空(axbxh)自行车1.93mx0.60mx2.5m 三轮车3.40x1.25x3.5c机动车小型汽车5x1.8x1.6 普通汽车1.2x2.5x4.0 铰接车18x2.5x4.02交叉口视距界限由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界限,又称视距三角形。
在界限内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
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
3高速公路设计车速80~120km/h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km/h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设计车速40~60km/h通行车辆的商业大街设计车速40km/h交通性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工业区干路设计车速40km/h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支路设计车速V≤25km/h4道路平面曲线设计5交叉口设计交叉口设计包括交叉口平面设计和交叉口竖向设计两部分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四种:a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小路交叉口。
b渠化交通,即使用交通岛或交通划线来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常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远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c交通指挥(信号灯或交警手势指挥)常用于一般十字平面交叉口。
D立体交叉,常用于快速、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交叉口。
A交叉口分类B交叉口车速及转角半径:主干路25~30km/h 15~25m次干路20~25km/h 8~10m支路(包括单位出入口):15~20km/h 5~8m(同类级道路相交时按本级道路取值,与低一级道路相交时可按低一级道路取值,机动车专用道选取较大的转角半径,设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选取较小的转角半径。
)C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减小交叉口的面积,以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过效率,应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