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教案

合集下载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词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壮志豪情。

掌握词中的用典和对比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壮志难酬的悲愤。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大意。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的氛围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战争的情境。

提问学生对战争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破阵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破阵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

4、词句讲解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句子。

讲解词中的重要字词,如“挑灯”“梦回”“麾下”“炙”等。

分析词中的用典,如“八百里”“的卢”等,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含义。

5、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析词的下阕,体会作者从回忆战场到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6、艺术特色探讨讨论词中的对比手法,如“醉里挑灯看剑”与“可怜白发生”的对比,突出作者的无奈。

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豪迈奔放等。

7、情感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典诗词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2 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

1.3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案例分析4.1 展示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破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2. 掌握《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3.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的故事背景。

2. 理解《破阵子》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难点:1.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2. 熟读并理解《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引入《破阵子》这首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文本(15分钟)分段解读《破阵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给予肯定和指导。

4. 语音语调练习与朗读(20分钟)利用课堂录音或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5. 听课评析(10分钟)播放名家朗读的《破阵子》,让学生聆听,比较差异,体验不同的朗读风格。

6. 小组对话(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分享及比较自己的朗读心得体会。

7. 个人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内心感受的短文,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读出自己创作的短文,并进行展示和分享,班级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9. 总结与反思(5分钟)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个人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板书设计《破阵子》教案知识目标:-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破阵子初中教案

破阵子初中教案

破阵子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破阵子》;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诗词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全文、字词解释、意象分析、背景介绍等;2. 学生准备《破阵子》全文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齐读《破阵子》。

二、诗词字词解释(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释诗词,解释生僻字词;2. 学生跟读,确保字词理解正确。

三、意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破阵子”、“剑气”、“秋水”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四、意境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如“雄浑”、“悲壮”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表达技巧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六、背景介绍(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作者心态等;2. 学生听讲,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七、情感把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情感,如豪迈、悲壮等;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词情感的把握;3. 教师总结,强调情感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1. 背诵《破阵子》;2. 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破阵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破阵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破阵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破阵子》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破阵子》是唐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中国文学中一篇重要的抒情叙事诗。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将其收录,并编写了相应的教学材料,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这篇经典的诗歌作品。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理解《破阵子》的基本情节,把握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2.能够领悟《破阵子》的抒情主题,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法1. 情境营造(5分钟)在课前的引导下,教师应适当营造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破阵子》的世界。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氛围和辛弃疾的抒情情感。

2. 理解课文(30分钟)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破阵子》的教材,要求学生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再集体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注重把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接着,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理解的不同角度和看法。

3. 领悟抒情主题(20分钟)在对课文基本情节和寓意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即让学生领悟《破阵子》的抒情主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体现抒情主题的提示和重点句子,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个人感受表达和分享,以便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 欣赏诗歌并反思(25分钟)在领悟了抒情主题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破阵子》这篇诗歌作品,并让学生对其评价和反思。

其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相关的文学知识,如诗歌的排比、寓言等,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虽然按照预设的计划进行,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细节和引导学生抒情表达之间做出平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破阵子》诵读教案

七年级《破阵子》诵读教案

七年级《破阵子》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破阵子》的基本内涵,掌握抒发情感和抒情的技巧。

2、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3、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材料《破阵子》一诗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介绍《破阵子》的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介绍的背景和自己的理解,预测接下来诗歌的内容。

2、朗读环节教师朗读全诗,给学生参考。

要求学生认真听诵,感知其韵律与节奏。

让学生阅读全篇诗歌,提醒他们注意每一个语段的意思,并感受诗歌整体和谐的客观美感。

让学生分组并小组合作朗诵。

学生为了展现诗歌的意境,可以在朗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

3、分析环节在学生对《破阵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逐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语言手法。

例如:“乘胜猎兔南山中”一句,学生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作者在南山中狩猎成功后,更显得自信和骄傲。

所以,他才可以依据自己的心情自由调整自己的行程,“长笛一声出,函谷处处鸣”。

另一方面,学生们可以详细阐述《破阵子》的抒情之处,表达个人情感。

例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发奋图强,报效祖国,厉世要义”等的抒情之义。

在学习中,教师要触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让他们理解诗句,掌握正确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4、活动环节除常规的分析和讨论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有益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写自己对《破阵子》的体验与感悟,并自己进行朗诵。

另外,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配乐创作或者是制造一些诗人讲解《破阵子》的音频或视频内容。

5、总结环节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话语总结和问答。

例如,“你们觉得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等等,通过相互交流和总结,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领悟。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主旨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解释。

2. 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破阵子”这个词语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结合课后习题,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歌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第一篇:《破阵子》教学设计《破阵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字词,领会词的内容与意境。

2、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学习疏通《破阵子》字词,理解内容。

四、学习过程1、导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检查预习,指导诵读⑴请同学朗读《破阵子》,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⑵请同学说出朗读这首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

3、研读宋词,理解情感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词人笔下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品味。

⑵体会“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深沉情感。

4、学生品味成诵,教师点拨总结总结:《破阵子》生动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远大理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拓展延伸温故并补充古代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2、根据词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一处场景。

执教者:丁凤教学反思:深入阅读,感悟情感词是非常凝练的,又富有深情。

这次的教学虽然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面对相对于平时比较沉闷的课堂,我觉得遗憾,所以主要写下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与自己的问题设计、功底有关,希望引以为戒。

1.教师语言缺乏指导性。

导入部分,赵同学把词的题目的读音与停顿读错了,这里应该多让其他学生一起朗读,从而体会壮词的的意思。

应该纠正学生说的“豪言壮语”。

研读词的时候,学生一直说第一段,第二段,这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上阕”、“下阕”。

同时,我的语速也过快,在这样的语速下,会造成学生紧张,无法静心下来沉浸文本。

2.在品读上阕时,学生只是简单的对词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而我也只是肯定这样的做法,但是忽略了追问他们场面有什么特点。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牌名、词的格律等。

2、引导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诵读和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作者通过词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用典的作用和深刻含义。

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你们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和情感?”引出课题《破阵子》,介绍词牌名的由来和特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词句理解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通过“醉”“挑灯”“看剑”“梦回”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

5、情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这首词描绘了雄壮的战争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晏殊 教案

破阵子晏殊 教案

破阵子晏殊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晏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破阵子》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破阵子》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破阵子》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破阵子》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破阵子》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针对《破阵子》的词汇和句式练习题。

3. 与《破阵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

2. 引发学生对于《破阵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破阵子》的原文或翻译版本。

2. 分析《破阵子》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3. 解读《破阵子》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鉴赏与创作:1. 分析《破阵子》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押韵、意象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比较《破阵子》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对《破阵子》的续写、改编或创作类似主题的诗歌。

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破阵子》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2. 学生互相展示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晏殊及其他宋代诗人作品的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学展览或演出,加深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介绍晏殊及其作品的资料。

2. 《破阵子》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3. 与《破阵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4. 针对《破阵子》的词汇和句式练习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对于《破阵子》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评估。

2. 学生的创作成果评估。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

1.3.2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词人感慨时光荏苒,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词较深层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韵律格式。

2.3.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意象分析、背景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与活动:阅读并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巩固与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教师教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6.2 学生准备:预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背景。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教案:破阵子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导读: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破阵子》的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

2. 音韵:教师朗读整首诗,让学生倾听诗的声音、节奏和韵律,感受音韵之美。

引导学生分析韵脚、双句等韵律结构。

3. 诗意表达: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象和思想等,培养学生对流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理解和欣赏。

4. 体裁特点:介绍《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如古文诗的规律和特点等。

5. 培养言语表达能力:分组讨论学生对诗的理解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见。

6. 朗读和演诵:分角色,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演诵,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7. 创作活动:让学生参考《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和意象,自行创作一首古文诗,鼓励他们发现周围的美并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8.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9. 提问和延伸:通过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对其他古文诗的兴趣,并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学生来激发他们对《破阵子》的兴趣和思考。

2. 听力法:通过诗歌的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敏感和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5. 创作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1. 讨论和问答:以小组讨论或全班问答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或自己创作的一首古文诗。

教学资源:1. 课文:《破阵子》2. 音频设备:用于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3. 诗歌鉴赏指导材料:用于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内容。

4. 创作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5. 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作成果。

破阵子语文教案

破阵子语文教案

破阵子语文教案破阵子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破阵子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破阵子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词的常识、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

(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1、词的常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

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在北方。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4、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壮”。

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使学生了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词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2. 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辛弃疾的词可能过于古典,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2. 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文言文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不熟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辛弃疾的名字以及他的主要作品。

2. 介绍破阵子这首词的背景,包括写作的时代背景等。

二、讲解词的背景(10分钟)1. 通过讲解辛弃疾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破阵子在辛弃疾的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分析词的结构与用词(15分钟)1. 分析破阵子的词牌和词调,并解释其中的用意。

2. 分析词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并列句、对仗、照应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析。

四、分析词的意象与意境(20分钟)1. 学生阅读全文,并识别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得益彰,并对词中细节加以解析。

五、学生欣赏和朗诵(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模仿辛弃疾的朗诵风格,进行欣赏和朗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破阵子这首词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延伸】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选择辛弃疾的另一首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并进行展示交流。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文人的词作品,培养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2. 课堂讨论和互动情况。

3. 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主讲人:扶沟县崔桥一中李慧娟教学目标
1、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并默写其中的名句。

3、培养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收到启迪。

教法指导采用“阅读——感知——赏析”的方法,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走进作者,导入本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

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

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四、整体感知
1、说说这首词的风格。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豪放雄壮壮
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
五、赏析文章
1、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

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

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
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之后,不禁浮想联翩,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

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4、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得极为热烈。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

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使读者感知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

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7、“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不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对作者深深的同情。

8、主旨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六、研究探讨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

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等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

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

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

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七、讨论: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破阵子》是赋壮词?(提示:可从题材、感情、语言方面分析)
1、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极勇猛雄健。

2、从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八、拓展
宋词的发展
词的最初名称是“曲子词”,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

词大致产生在唐朝,它首先盛行于民间,后来文人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

晚唐、五代,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

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词人。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

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词到南宋发展到了高峰。

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激起了南渡词人的爱国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为之一新。

此时,在士大夫阶层里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如岳飞,张孝祥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爱国情感,气势壮大,对于豪放刚健的新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辛弃疾、陆游两个伟大的作家,进一步发展了南宋词,尤其辛弃疾在词作方面,成就更为突出。

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

九、反馈练习
1、《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顾炎武的名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破阵子》中直接表达这种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一词体现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情。

4、该词融_______与______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5、该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