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案)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案)2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给大家听一段录音,看看都有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师:老师听到了,你们说你们听到了滴水的滴答声,听到了小鸟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听到了小青蛙的呱呱声,听到了小老鼠的吱吱声。

师:今天,我们去听听大自然的“咕咚”声。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咕咚》。

(板书课题)二、初读师: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将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读一读问题二: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逐渐安静下来了,看来同学们的确已经把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

老师已经把生字词放到了PPT上,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呢?师:好,就你吧!师:你读得很响亮,而且很准确哦!师:对,我们可以组词成熟,我们可以用成熟造一个什么句子呢?师:好,就你吧!师:嗯嗯,我们造句,“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

师:这个“熟”字表示做事情很熟练的时候,可以用读音“shou”。

还可以组词熟练,我们可以造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呢?师:嗯嗯,我们可以造句“海绵宝宝做蟹黄堡的手法很熟练”。

师:我们攻克了字词关,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师:哦,请你来说!师:哦,你说,主要讲了动物们听到“咕咚”声,纷纷逃窜的故事。

三、析读师:那么老师想知道“咕咚”声指的是什么?师:对,“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师:那么老师想知道是谁先听到“咕咚”声音的呢?它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师:哦,你说,是兔子先听到“咕咚”声的,它吓了一跳,然后逃跑了。

师:那么兔子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看看我们课文中的插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知识目的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⑵能力目的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诵课文,逐渐到达感情朗诵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抵领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规范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提醒课习题⑴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⑵(板书课习题),请大家举起手跟教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习题⑶细心的孩子,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形声字,象声词)⑷发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⑴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爱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习题吗?⑶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习题。

三、学习生字⑴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⑵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⑶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相互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⑷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规定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⑴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⑵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相互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⑶朗诵檑台赛⑷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⑴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⑵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⑶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⑷生临写⑸练写,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⑴(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⑵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人教部编版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 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表 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 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感知能力。
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 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指定的 汉字。
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 简单的口头表达。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 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采用更加适合一年 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谢谢
新课学习环节
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词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
义。
细读课文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 关的知识或文化背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巩固练习环节
01
02
03
朗读课文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 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遇 事要动脑筋,不可盲目跟从。
02
CHAPTER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咕咚》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字。

学习“⽺字头”和“⾜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③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标 ①培养学⽣识字、写字能⼒ ②培养学⽣的朗读能⼒ ③培养学⽣的语⽂综合实践能⼒ 教学重点:朗读课⽂,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吸引学⽣,揭⽰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请学⽣猜猜是什么声⾳。

2、(板书课题),请⼤家举起⼿跟⽼师⼀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的孩⼦,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呢?学习了课⽂就知道了。

⼆、初读课⽂ 1、⾃由读课⽂,建议:⽤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把这些字读准;对于⾃⼰特别喜欢的句⼦,还可以多读⼏遍。

2、读了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看谁能通过⾃⼰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字 1、读⼀读 多媒体出⽰带⽣字的词语,⾃由认读,读准字⾳。

2、认⼀认 没有了拼⾳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互相认读 ②摘果⼦,(多媒体⽰⼀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议 ①⼩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熟、掉、吓、跟”等12个字。

会写“象、家”两个字。

2. 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感悟其中道理。

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学一学”的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模仿声音,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小羊的叫声生:咩咩咩小青蛙的叫声呱呱呱第三个有点难,需要大家好好回忆,你们班主任的笑声。

生:哈哈哈师:同学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请到大屏幕上,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这些字都是口字旁2.这些词都表示声音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称为拟声词。

齐读二、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拟声词:咕咚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写:咕咚,都是口字旁,“咕”右边是古诗,“咚”右边是冬天的冬。

齐读——咕咚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大家再读一遍——20.咕咚三、初读课文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06页,认真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可能发现了,本文只有少数生字注音了,这一课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

我们先开火车朗读,检查大家的课文预习情况。

请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师预设表扬1:字正腔圆,你读得真流利。

师预设表扬2: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预设表扬3:你读得真有感情。

四、学习课文(一)课文读过后,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咕咚”到底是什么?师:谁有答案了?生:“咕咚”是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掌声送给他,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话来说。

大家看“熟”字,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生:拆字法,和“热”相比,注意读音,翘舌音,组词:煮熟、熟了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木瓜,我们把它扔进水里,大家听——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木瓜树至少有两层楼那么高,这么大的木瓜从那么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一定——生:很大!(二)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他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表演课文,加深理解
角色分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小兔、小猴、狐狸等。 表演内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课文情节。 加深理解: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培养能力:表演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 案20《咕咚》人教 部编版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咕、咚” 等12个生字, 会写“跟、从”
等6个汉字
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咕咚”究 竟是什么,懂得 遇事要动脑筋, 不可盲目跟从, 看事情要全面, 不要被表象所迷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作业态度
作业质量 作业习惯
反馈与调整教学计划
收集学生反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强化重点难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参与: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对语文 学习的兴趣和热 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谜语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图片导入: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音乐导入: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但我认为,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还不够,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咕咚》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阅读,理解故事大意,掌握生字词;2.学习课文中的自然段,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学习课文中的拟声词和形容词,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学会用语言表达。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咕、咚、吓、跳、逃”等,会写“吓、跳、逃”等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拟声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咕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拟声词和形容词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自然美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化认同和审美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咕咚》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导入新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认识错误的字改正过来。

4、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点拨)(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其他的方法。

5、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生读。

(3)其他方式读。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内容呢?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重点导读下面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相对应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人教部编版)

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 评价能力,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性: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多样性: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 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反馈,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有效性:确保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参 与度和进步情况。
评价方式选择
测验或考试评价:通过测验或考试的 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 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知识 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情感
体验
朗读法:通过 朗读,培养学 生的语感和语 调,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讨论法:通过 小组讨论,培 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表达能

问答法:通过 提问和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究,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教学工具准备
教材:《咕咚》课文及配套练习册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笔等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确保 教室环境安静、 整洁、舒适
多媒体设备:准 备投影仪、电脑、 音响等设备
教学用具:准备教 学PPT、课本、教 案、教学用具等
学生座位安排:根 据班级人数和教室 大小合理安排学生 座位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儿歌《咕咚》的歌词,能反复吟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理解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歌曲《咕咚》的内容。

2.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歌曲表演与演唱。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儿歌《咕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咕咚》的内容和旋律,准备好音响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前准备,如认真倾听歌曲。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咕咚》,让学生认真聆听,介绍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儿歌《咕咚》(15分钟)
1.教师示范唱歌,《咕咚,咕咚,小鸟唱歌,呜呜,叽叽,山花插满树》。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唱歌,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表演与合唱(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咕咚》的表演。

2.学生分组合唱,互相帮助,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听。

4.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儿歌。

六、课堂延伸
1.让学生用动作、表情等形式进行儿歌《咕咚》的表演。

2.让学生学唱其他类似的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

七、作业布置
将《咕咚》的歌词抄写一遍,并复习歌曲内容。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年级下册第 20 课《咕咚》教课方案一、与日俱增(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2.兴趣识字:猜谜语:一页白纸令主帅。

(领)惯例识字:加一加:咕咚吓野拦领做动作:逃掉偏旁归类:咕咚吓组词:熟鹿象命3.易读错字:翘舌音:熟4.应会写字:吓跟羊都怕家象(1)写正确:跟怕象(2)写雅观:①指导书写的字:吓跟羊都怕家象②指导重点:“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侧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跟”左侧足字旁的最后一笔变为提,右侧上边没有点。

;“羊”最后一笔竖不露头。

“都”是左右构造书写时应左侧宽右侧窄。

“怕”左侧是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家、象”书写时下边撇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5.需要重点累积的词语:咕咚熟了可怕随着喧闹逃命拦住领着(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朗诵课文。

二、理解运用(一)认识词意1.需要重点认识的词语:咕咚可怕2.认识词意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件演示法(二)重点问题:1.动物们为何随着兔子一同跑,野牛是怎么做的?2.学生课前预习中怀疑提出的问题。

三、感情体验:教育学生“听就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或去看看,才能认识事情的实情。

教重点:指引学生正确识记12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学习“足字旁”和“竖心旁” 2 个新学偏旁。

重难点:难理解故事所揭露的道理:做什么事,不该当盲目地随着他人跑,而点要问为何,弄清事实实情。

教一、教师学准课件一年级下册第 20课《咕咚》预习纲要备一、字词初读1.朗诵课文,达到正确流畅,不添字不漏字。

自我评论:同桌互评:小组评论:2.生字:察看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如何写正确,写雅观。

自己试着写一写。

说一说你察看到以下字简单犯错的地方。

吓跟家象读音偏旁组词3.我的记字方法多。

(先加拼音,后想识字方法,再口头组词)①咕②咚③熟④掉○5吓○6鹿○7逃○8 命⑨象⑩野⑾拦⑿领加一加:做动作:偏旁归类:猜灯谜:组词:其余方法:4.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0 咕咚【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0 咕咚【教案】

20 咕咚▶教學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學重难点通过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与熟字比较,如“逃—桃、熟—热、命—伞”;“野、命”组词识记,如“野鸭、野草、野花”和“救命、活命、生命”。

(2)写字。

“吓、怕、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家”是上下结构的字,撇画较多,注意观察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羊、象”是独体字,可自學。

2.朗读指导本课的朗读先让學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第1、6自然段的第2句是长句子,可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小动物们的话可引导學生抓住提示语、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害怕或冷静的语气,同时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3.理解运用本文是一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四幅插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教學时引导學生先逐一看图说图意,再读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图文对应學习,接着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进行角色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學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教學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學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木瓜和7种动物头饰。

▶教學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字、认字;正确书写“吓、怕”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理清故事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教學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从《动物王国开大会》引入本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学习“足字旁”1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
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

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指导书写。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

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

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