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说知识点整理
小说知识点整理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环境(一)社会环境 ——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 象征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三、故事情节(一)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构思1 、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 ( 空间 ) 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情节安排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 、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 设疑法 ( 悬念法 ) 。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1)首先是划分出结构层次,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把各部分连接成一句完整的话。
(2)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中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4、小说中的记叙线索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暗线:情感变化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遣送出海——热切期盼——狼狈躲避(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作用:①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情节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为后文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突出了文章中心。
1、原下的日子⑦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暑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是最耐得霜冷的。
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
文中第⑦段写柳叶张扬在河川,令人钦佩,开头却写到“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树”,纵观全段,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燃烧的月亮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
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高考小说表现手法考查实例
高考小说表现手法考查实例作者:周志恩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7年第02期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艺术技巧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从情节安排上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与构思方式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叙事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与构思方式(铺垫、巧合、一波三折、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单双线索等)。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设置了一道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试题。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要求概括指出小说的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第二问要求分析小说安排明暗两条线索的作用。
小说《马兰花》的情节围绕麻婶借款展开,借款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三孬鼓动马兰花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马兰花的丈夫提出陪马兰花去看麻婶。
并向麻婶的女儿说一说借钱的事;从医院归来,麻婶去世之后,马兰花的丈夫恼怒生气,耿耿于怀),马兰花的家庭冲突迭起的根源在于借款。
参考答案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二、从人物刻画上分析小说的描写方法从人物刻画来看。
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其精神面貌,透露其内心活动,揭示其身份,显示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对话和独白,通过描写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性格。
动作描写通常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借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神态描写常常描述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以此透露人物隐秘的内心。
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态度。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特定的情绪变化与思维活动的刻画,借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小说《锄》中,作者刻画六安爷对土地深沉的爱。
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酒婆》
分析人物悲剧的形成原因(由果索因) • 死亡←醉酒引发交通事故←习惯了假酒←扭 曲的价值观、假骗文化的深重(社会环境) ①主题: 习惯虚假,无从适应“真实” 批判集体习惯,揭示 “假”“骗”文化的深 重 ②结尾:设问结尾,引发深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讽刺) 巧合、悖逆
(二)红灯 罗燕如
• 小港机场下完了客人,运气不错,又有人拦车。 • 我偷偷地端详了这位小姐,不是美,但五官分明。两 排长睫毛像围着湖泽的小丛林;弧线分明的双唇,很 有个性地紧抿着„„ • “民生医院。”抛下了目的地,她便合上了眼,斜倚 在后座上,似乎很累很累。 • 我扳下了车资表,比平日更专心地开起车来。说也奇 怪,忍不住从反射镜中多看她几眼。但我不能看得太 勤,免得让她误会我心怀不轨。 • 车行一半,我在镜中忽然看到她潸然泪下,就像一枝 带雨的梨花,惹得我有说不出来的怜爱。 • “探病吗?小姐。”本不应该向乘客多舌的。
B、不同顺序的作用
(顺叙、倒叙、插叙)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 行记叙。 •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 某些交代。 •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 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 得体。
二、表现手法
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 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预先 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 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 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 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 更加突出。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小说基础知识(1)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课时59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知识清单(十二)艺术技巧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一、描写艺术1.人物描写艺术2.景物描写艺术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景物描写作用参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57“自然环境题”的“点拨关键”)3.场景描写艺术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
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
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
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象征。
二、语言艺术1.小说语言分类2.语言特点3.语言风格及其形成因素或手法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庄重与诙谐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手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三、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同散文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六)”]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修辞手法(1)比喻(喻、暗喻、借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设问: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13)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联想与想象(常于夸张连用):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5)互文(照应)(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7)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8)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不同文体:(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中考语文面对面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考点讲解课件新人教版
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俄国作 家果戈理的《外套》《钦差大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 金时代》等。
代表性文章:《范进中举》
典型考点: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手法(具体见九下名著导 读)
类别三: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 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 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3)抓场面。小说中的场面是对人物活动场所的描写,一般一 个场面可以梳理概括为一个情节。
(4)析因果。小说的来龙去脉如果有因果关系,可以按照逻辑 关系梳理小说情节。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故事的开端是发生狗咬人的事件— —故事的发展是围绕狗的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的变 化——高潮、结局是确认狗主人是将军哥哥,赫留金作为受害 者,最后受到屈辱,狗被将军哥哥家的厨师带走。通过这一情 节把奥楚蔑洛夫警官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和狡猾 善变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写现在的杨二嫂,然后才“想起” 激发阅读兴趣;②避免
她曾经被人称作“豆腐西施”,形 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
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杨二嫂现在的 章的生动性;③强调主
刻薄麻木,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性 要内容,突出中心,
的扭曲
插叙
①交代故事内容;
揭示故事原因;②
在叙述中为了帮助
《故乡》中长大后的迅哥儿在与
推动情节的发展;
(1)获取有用信息。 (2)写出有效推测。
(3)说出推测理由。
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 所变化。假设《变色龙》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我们可 以猜测它是一篇关于“变色龙”的科普文章;如果《变色龙》出 自契诃夫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那么,它极有可能是契诃 夫笔下的一个人物,具有讽刺的意味,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猜 测去学习课文。
专题08:小说阅读【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考点梳理
重要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加强了对文章中人物形象分析的考察,主要考查学生对作 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主要的考点有:
(1)归纳人物的特点。 (2)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 ;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 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
考点透视
本部分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
(1)理解词语或语句的意思; (2)概括主要内容、事件或主旨; (3)梳理文章的线索; (4)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5)分析人物形象; (6)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7)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8)分析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9)分析语句或段落的作用; (10)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1)分析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12)分析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或态度;
考点梳理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 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记叙文中的自 然环境描写,不是为了单纯地写景,而是有一定目的的。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 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 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 风土特色。
一、表现手法
一、表现手法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二、从所处位置明确句子的作用。
(一)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二)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照应前文。
3、引起下文。
4、为下文做铺垫。
(三)位于文末: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3.点名主旨,升华情感。
注2: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1、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2、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3、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注2:1、语句或段落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3、从文章内容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作用的答题要领。
这类句子一般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1)在记叙性的文章中,主要起点题、点明主旨、强调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升华中心、发出倡议或号召等作用;(2)在议论文中,主要起点名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3)在说明文中,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有的句子还交代了原因或者依据。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讲精测:小说精讲讲义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讲精测——小说精讲讲义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高考选取的小说文本,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一、小说三要素1.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它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往往“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小说的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小说(微型小说)的特点1.小。
指篇幅短小、取材角度小。
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
2.新。
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一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3.巧。
指结构精巧、严密。
创作小小说(微型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等尽可能压缩、集中。
4.奇。
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微型小说)常常在结尾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阅读步骤快速读懂小说“三步法”第一步:理解段落大意,梳理情节脉络。
考生先要逐段理解段意,明确整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然后梳理情节脉络,即弄清楚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弄清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说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时最好在旁边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标注。
第二步:分析人物、环境,赏析表现手法。
阅读小说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还要注重侧面烘托,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方面可是相当重要的元素呢。
下面就来唠唠那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它们的作用。
1. 象征象征就是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思想感情啥的。
比如说吧,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鸽子”常常象征着和平。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不用直白地说“我想要表达和平这个概念”,而是让读者在看到鸽子这个形象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平。
这就使得作品更有深意,而且富有诗意,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2. 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就像在描写两个人物的时候,一个是善良勤劳的,另一个是自私懒惰的,这样鲜明的对比能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特点。
在描述环境的时候也能用,比如描写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宁静,这种对比可以强调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想赞美城市的活力呢,还是乡村的质朴呢,或者是在两者之间找一种平衡啥的。
3. 衬托衬托和对比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让主要事物显得更加突出。
比如说用“绿叶”来衬托“红花”,绿叶的存在让红花看起来更加鲜艳美丽。
反衬呢,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就像在描写一个英雄人物的时候,描写周围人的胆小怯懦,这样就更能突出英雄的勇敢无畏。
通过衬托,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想要强调的事物或者人物上。
4. 借景抒情这是在文学作品里特别常见的一种手法。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诗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他看到的景色可能就是“枯藤老树昏鸦”这种很凄凉的景象,其实他是在借这些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
相反,如果诗人心情好,那他笔下的景色可能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这种手法让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委婉,而且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绪。
5.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和象征有点类似。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 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态、风 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 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 裸裸的占有欲。
,是通过对周围人物 或环境的描绘从侧面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三)概括描写——直接描写 (四) 所有修辞手法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是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 心、喜悦、兴奋等)的描写。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 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6.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 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 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又如:孔乙己会“回” 的四种写法——迂腐呆气 (二)侧面描写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性格、风景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以小说《围城》为例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首先是对比手法。
在《围城》中,小说通过对王朵爱与贾淳淳、巩白羽与厉以恒等夫妻关系的对比,展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不断妥协和退缩的围城人,另一方面是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城外人。
这种对比使得小说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一种人在围城状态中所面对的种种困境和抉择,进一步突出了围城主题。
其次是象征手法。
小说中巩白羽骑着父亲的独轮车上学,被人戏称为“独轮车先生”。
这一形象象征着他在围城中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此外,小说中的太太的花匠形象也是一种象征手法,体现了太太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再次是拟人手法。
小说中通过对物品和自然界的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小说中太太们将庭院中的虎皮兰照顾得极为周到,这种热爱生命的态度表明了她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是对话手法。
小说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和内心世界。
例如,太太们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她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担忧、失望和迷茫;王朵爱与贾淳淳之间的对话表明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和无法沟通的问题。
这些表现手法的作用是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内容,使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感和主题。
同时,这些手法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家成功地传达了对围城主题的思考与抒发,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得到情感、心灵上的满足。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
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艺术手法+主题+语言〕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结合人物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描写】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
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
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象征】
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由于象征手法运用时隐去了其原来的事物或某些显见的意义,使得我们在理解时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仔细思考,逐步深入还是会发现其象征意义的。
小说中用上了象征手法,就可以避开原先有所顾忌的事物或事理,因为采用了较曲折隐蔽的表现方法而能够大胆地,比较放手地进行叙述或描写。
同时也正因为此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例(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
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
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
“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例(2)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例(4)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
它们表现在: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
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三、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
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衬托】
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其可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一、环境的对比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
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
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真是率直,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
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项羽则屠杀掳掠。
肆意而为。
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
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
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
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
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突转】
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