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第二章

人文地理第二章

• 5.环境感知论 •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的时候不是任 意的,而…. • 6.文化决定论 • 人决定和塑造了自然。 • 7.和谐论 • (二)人地关系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1.人具有两重性。 • 2.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阶段性,时代性 • 3.环境:广义、狭义。一般指广义。 • 4.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 5.技术是人地关系的媒介。 •
• • • • • • • • • •
(三)精神文化--文化整体的核心 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创造社会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 1.书面文化:以书面形式凝固的精神文化。 2.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活动形式。 划归为制度文化。 3.艺术文化:是代表人们艺术活动的方式和艺术产品的总 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4.心理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长期孕育而产生的思维 方式、价值标准、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所组成的有机的 总体结构。 精神文化:书面文化、行为文化是显型的 艺术文化为显型与隐型之间的 心理文化是隐型
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讲:陈月英
第一节 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 • • • • 一、文化概念 1.中国 文化就是人化 文化就是人类改造自然、陶然自身及发展 其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成果的积淀。 • 2.西方 • 3.文化的科学定义
•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 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 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成就;在历史上形成 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 ,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看作是行动的 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 什么样的文化才能称为文明呢? • 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 • 从野蛮的阶段,经过文字的发明和应用,铁器的 使用,伴随着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才开始进入文 明时代。 • 基本上公认应把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 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衡量文明的具体标志。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 化 的 起 源 与 文 化 源 地
文化起源地:文化现象与文化事物最初产生的地点。
中国人认为归为圣人或祖宗
《周礼.冬官》:“百工之事,皆圣人之所作也。” 《周易》:伏羲氏“接绳而为纲罟”;神农氏“断木为耜,揉木 为耒”……
西方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
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关于文化起源多归于神。 18世纪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文化地理决定论。孔多塞主张人类 文化进化论。 19世纪:文化传播论、文化功能论、文化心理论。
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可以繁衍出许多生成意义。
• 影响文化增殖的因素:传播者、接受者、媒介 • 群体参与是文化增殖的重要力量,制度化的群 体变成了非制度化的群体,常规群体变成了非
常规群体,集体越轨行
为,越过了原来的文化 界限。
文化增殖是有限度。
文化积累有两种形式:民族文
化的积累、外来文化的积累。
文化积累中存在文化遗
失现象:
①自然放弃旧文化,保存 新文化,是一种文化更新现
象,为更高形式的文化积累。
②某种文化在传递过程中 遗失了。 文化积累速度是和文化发 展成正比的。
北上 南下

越裳,在象林界外, 越之裳也。越诸上郡为衣, 而诸下郡为裳也。 ——清.屈大均《广东新 语》
某些矛盾、错误、缺陷和不足,人类创造了
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成为束缚 人类自身的东西,成为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 东西。文化的这种自我相关的不合理性和矛 盾性,称之文化悖论。
新文化的发明、创造是在不断排除旧文化
的悖论中产生、发展的。
五 文 化 增 殖
• 文化增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接受者根据自

• 中国古人排序的方式: • 三才:天地人 • 四德:元享利贞 • 五行:金木水火土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参考答案:人文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参考答案:埃拉托色尼3.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参考答案:德国学派4.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参考答案:制度文化5.文化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对1.中国的八大菜系里面,请问下列哪种菜品属于鲁菜()。

参考答案:糖醋鲤鱼2.哥特式建筑起源于()。

参考答案:法国3.属于东方岁时文化的是:()。

参考答案:腊八节;清明节;春节4.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生产性物质文化(简称生产文化)、生活性物质文化(简称生活文化)。

()参考答案:对5.服装文化的地域性,可以从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装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来揭示。

()参考答案:对1.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

参考答案:客家方言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参考答案:汉--藏语系3.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

参考答案:日本语4.以下()属于闪--含语系。

参考答案:希伯来语;索马里语;阿拉伯语5.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

()参考答案:对1.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

参考答案:沙特阿拉伯2.伊斯兰教为公元7世纪初由()于阿拉伯半岛创建的神教。

参考答案:穆罕默德3.宗教既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答案:意识形态4.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有()。

参考答案:儒教;道教5.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

()参考答案:对1.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哪一时期风俗的画作?()。

参考答案:北宋2.中国绘画强调的是?()。

参考答案:神韵3.山东的地方戏曲是()。

参考答案:吕剧4.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

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

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

(2)克罗伯和克鲁克洪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 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 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 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 别是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 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 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克罗伯和克鲁克洪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一、 文化的概念与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的概念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文化“从广义上来 说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 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
1.文化的定义 (1)泰勒
C、乡土文化区
内涵: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 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宿 感、倚赖感等构成的情结、思绪)。
表现:(1)感情 (2)符号
D、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 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 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 一致性。
1、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
内涵: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 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大的过 程。
特点:(1)空间上的(相对)连续性。 (2)扩散速度的差异性
类型: 接触扩散(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等级性) 刺激扩散(刺激—反应)
2、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
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 适应论 生态论
环境感知论 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
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起源与发展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 导源于德国的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 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 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文化地理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考试考查笔试机考设计(论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是否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出现晚但发展快。

纵观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概括为:(1)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进而有了较大的发展,(2)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断代走向区域,(4)专题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5)综合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核心扩展到边缘。

其总趋势是逐渐走向具体化、区域化、综合化。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出现较晚,确切地说是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才正式出现的。

文化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研究中颇受重视,因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提出把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创立了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以致长期以来,美国各大学地理系把文化地理学列为重要课程,甚至有取代人文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核心课程的趋势。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

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作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2、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近现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轫2、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3、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现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2、中国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3、了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区别2、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3、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发展与国家建设关系¥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文化概述1、物质文化释义2、物质文化分类3、物质文化的地理学研究第二节生产文化地理1、生产文化分类、2、农业文化3、第二、第三产业文化4、生产文化的地域性第三节生活文化地理1、生活文化分类2、基本生活文化例说3、非基本生活文化例说4、生活文化的地域性第四节$第五节建筑文化地理1、建筑文化分类2、国外建筑3、中国建筑第六节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人文因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物质文明的涵义、分类和研究内容2、了解生产文化地理的涵义、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了解生活文化的分类、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特点4、了解建筑文化的分类和特点、中国和外国建筑的特点5、了解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质文明分类和研究内容2、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分布及其特点4、中国和外国建筑的分布和特点5、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地理1、语言的区域分布2、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3、语言经管——地名第二节宗教地理1、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景观的分布3、宗教文化区的研究第三节艺术地理1、戏曲的地域差异与地理背景的关系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绘画的区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书法的地狱空间分布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了解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了解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印记3、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第二节不同文化的自然观1、自然观的演变历程2、不同地域的自然观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3、形形色色的自然观第三节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1、文化转型的概念与机制!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关系3、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了解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文化源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各类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的源地2、文化综合体的源地{3、早期人类文明的源地第二节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1、文化源地的地理基础2、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3、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第三节文化创新源地1、文化创新及其意义2、文化创新的条件/3、文化创新的实践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特质、文化综合体、人类文明的源地,及其影响起源的因素2、了解文化起源的地理基础和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掌握文化的起源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3、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第六章文化传播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传播与传播理论1、文化传播、扩散及其类型2、文化传播与地理3、历史上的文化扩散第三节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广告1、传媒与大众传媒类型2、大众传媒与文化扩散3、广告与文化扩散第四节,第五节文化传播规律1、“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2、文化传播的总体走势是高质文化替代低质文化3、文化传播在地区间进行的4、强国文化传播能力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了解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第七章文化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区别1、文化区的概念2、文化区的类型3、文化区的区划第三节世界主要文化区1、西方文化区2、伊斯兰文化区3、印度文化区\4、东亚文化区5、东南亚文化区6、撒哈拉以南文化区第四节中国文化区1、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2、中国文化区的主要特点概述第五节文化整合1、文化整合的概念{2、文化整合的地理学研究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其划分2、了解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了解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的现状、趋势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区的概念、类型|2、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第八章空间、地方与文化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空间到地方1、空间与地方2、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第二节.第三节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认同1、地方文化要素与地方文化特征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地方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第四节地方文化建设1、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2、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空间和地方的关系2、了解地方文化要素和特征、地方文化的地理空间变化及其认同3、了解如何建设地方文化及建设地方文化的要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第九章文化景观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景观分类及特征1、文化景观的概念2、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3、文化景观的特性第二节文化景观反映的文化与自然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第三节文化景观的野外观察1、文化景观野外观察的必要性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一般程序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景观概念、分类、特性2、了解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景观的特性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第十章文化产品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生产及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2、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第二节人文旅游产品开发1、人文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内涵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近期我国人文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趋势第三节文化产品开发与文化演化1、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造《2、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3、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了解人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趋向3、了解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原有地方文化的关系、文化化产品开发的基本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人文地理2章

人文地理2章



对人地关系的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 尺度
25
(一)文化生态关系类型
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强”式文化生态关系 即: 自然环境对某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其主导作用
A
B
C
2、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弱”式文化生态关系
A
B
C
26
3、环境感知论—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文化地理学借助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理论 解释人地关系
如以汉族为核心的中国人,其居住文化、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宗教信仰、伦理等文化丛共同构成一个文化系 统——中国文化
地域文化系统的层次: 文化因子 文化丛
文化系统
16
(二)地域文化系统
1、文化区:从属于某一文化系统的人们所居住的地域构成一 个文化区。 2、文化圈 一组相似或相关的文化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构成文化圈
22
2、迁移扩散
概念:某种文化随着人口迁移而扩散到另外的 地区 特点: 扩散较快 文化的变异较小 分布区具有不连续性
23
(二)文化扩散过程的特点
1、文化扩散的动因 1) 人类对先进文化的追求使人们主动学习异域先进的文化 2) 文化的原创者、代表者对其文化的推崇、信仰 3) 商业利益 2、文化扩散的阻滞 自然阻滞:高山峡谷、海洋、大漠阻滞了文化的扩散
包括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非物质文化
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构成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
5
(一)物质文化——文化系统发展的基础 物质文化是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 的物质产品及其表现的文化,它反映在工具、居住 场所、服饰、饮食等方面。
物质文化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ppt课件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ppt课件
文化景观:一定历史时期人类创造的经济价值+精 神、伦理和美学价值。
文化改变和建造景观:根据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影响 程度分类--自然景观、管理景观和人工景观。
➢ 人为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干扰 ➢ 人为活动对管理景观的影响:改造 ➢ 人为活动对人工景观的影响:决定性的,构建 文化通过景观来表现 ➢ 中国的传统民居类型多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北
向四周不断地传递,所占据空间越来越大。 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
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 接触扩散,亦可称传染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 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刺激扩散(sitmulus diffusion)
25
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 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 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 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26
等级扩散
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 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 等级现象。
27
刺激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 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 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 传播。
➢ 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在外围区向外的 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特征,形成两种文 化相混现象。
21
(二)功能文化区
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 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 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农场、一个 教区、一个学区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22
32
(二)文化决定论 (cultural determinism)

文化地理讲义.第1-2章分解

文化地理讲义.第1-2章分解

⽂化地理讲义.第1-2章分解⽂化地理学本课程教材:周尚意孔翔朱竑编著《⽂化地理学》⾼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1] 赵荣,王恩涌等:《⼈⽂地理学(第⼆版)》,⾼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邓辉:《世界⽂化地理(第2版)》,北京⼤学出版社,2012[3] 王恩涌:《⽂化地理学导论(⼈·地·⽂化)》,⾼等教育出版社,1991;[4] 赵世瑜,周尚意:《中国⽂化地理概说》,⼭西教育出版社,1991;[5] 迈克·克朗:《⽂化地理学(修订版)》,南京⼤学出版社,2005;[6] 胡兆亮,阿尔斯朗,琼达:《中国⽂化地理概述(第⼆版)》,北京⼤学出版社,2006;[7] 王恩涌,胡兆量,周尚意等:《中国⽂化地理》,科学出版社,2008;[8] 杨海廷:《世界⽂化地理》,长春出版社,2008;[9] 王会昌:《中国⽂化地理》,华中师范⼤学出版社,2010[10] Terry G. Jordan-Bychkov, Mona Domosh: 《The Human Mosaic: A Thematic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 (Eighth Edition)》, USA: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1第⼀章⽂化与⽂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节⽂化的概念与⽂化的结构⼀、“⽂化”的出现及其含义在我国,“⽂化”最早出现在《周易》⾥,有“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之说。

这⾥“⼈⽂”与“以化成天下”,即以⼈伦秩序教化世⼈,使之⾃觉按规范⾏动。

这种以⽂教化便是中国传统的“⽂化”⼀词的基本含义。

在西⽅,“⽂化”(culture)最早在拉丁语⾥指的是培育(cultivation)。

西⽅⼈论述“⽂化”要⽐中国⼈晚。

在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词典》中将culture 定义为:“⼈类为使⼟地肥沃,种植树⽊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地是⼈类所从事的⼀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 文化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 文化

(2)二者在演化中,都是通过新性状和新文化的产生增 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3)新旧取代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和选择而实现的。 (4)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人文地理二文化
2、不同之处
(1)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 (3) 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会导致旧物种及旧 的特性的消失;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通过旧的文化群 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
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风俗、道德、 律、价值观念)。

3、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主要的基础(社会整合、社会控 制)。 4、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5、文化为人类提供了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满足 个人的需要。 6、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
人文地理二文化
中美观念的对比
美方 中方
1、纵向思维;
人文地理二文化
物质文化的特点: (1)物质性
(2)基础性
(3)时代性
人文地理二文化
2、制度文化 它是人类处理个体与 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 系的文化产物,包括人际 关系和规范化了的社会制 度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 机构。
制度文化的作用:
主要反映为各种各样 的制度。 特点:强制性和权威性; 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人文地理二文化
2、克罗伯和克鲁克洪的定义
文化是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 为模式是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 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 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观念, 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 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 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的发生、发展与分科二、文化地理学三、文化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作用、文化景观第二章世界上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及其分布、出生率的分布、死亡率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与性别金字塔图二、人口的变化与迁移:人口的历史变化、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过渡论、人口的迁移三、人口生态学:环境影响、环境感知、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文化对人口的综合作用四、人口景观:密集型农村聚落、分散型农村聚落、半聚集型农村聚落第三章农业一、农业类型及其分布:迁移农业、热带定居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农业、谷物家畜农业、地中海农业、市场园艺农业、商业乳品农业、商业牲畜育肥农业、商业谷物农业、游牧业、大牧场二、农业的起源与扩散:驯化植物的起源与扩散、驯化动物的起源与扩散、现代农业的发明与扩散三、农业生态: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四、文化诸因素在农业中的作用:食物的偏爱、杜能的农业区位五、农业景观:传统的测地方法、地界与农田类型、土地合并、栅栏和围篱第四章政治地理一、政治文化区:政治地理上的机能文化区、政治地理上的形式文化区二、政治事物的扩散:通过移民的迁移扩散、独立运动的扩展扩散、国内政治事件的扩散三、政治生态关系: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陆心”学说、“生存空间”理论、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四、政治地理中的文化作用:宗教、语言、种族与民族、共同的历史经历、国家力量的衡量五、政治景观:边界的特征、政府权力的象征第五章语言地理一、语言区: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他语系二、语言的扩散与发展:英语、汉语扩散与各地方言的关系、语言迁移扩散与人口迁移、语言的等级扩散、语言扩散与民族迁移、印欧语系与汉语扩散的不同结果三、语言生态学:环境和词汇、环境对语言的保护作用、环境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四、人文因素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政治的关系、多语言国家、单一语言国家、移民与语言的关系、民族和社会与语言的关系、混合语五、语言景观: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我国的地名景观第六章宗教地理一、几种主要宗教的基本情况: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民族宗教、自然宗教二、宗教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机能文化区三、宗教的扩散:民族宗教的传播、世界性宗教的传播、扩散方式、宗教传播中的障碍四、宗教生态学:宗教的自然观、宗教的起源、圣地、寺庙与环境、宗教节日五、宗教与文化各因素的关系:宗教与农业、宗教中的禁食、宗教与捕鱼、宗教性旅游与朝拜圣地、宗教与职业、宗教与政治、宗教与语言和教育六、宗教景观:寺庙建筑、墓地、宗教与聚落、宗教地名第七章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一、文化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文化区、音乐文化区、体育文化区、电视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区的等级二、文化扩散:民间文化的扩散、流行文化的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民间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流行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四、文化的综合作用:威士忌酒与赛车、音乐的文化综合、体育与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关系、流行文化与通讯媒介的关系、流行文化中的民间文化五、文化景观中的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民间文化中的建筑景观、流行文化景观第八章种族和民族地理一、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人种的分布、地理人种的分布、民族的特点与分布二、种族和民族的迁移:来自亚洲的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在美洲、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美国城乡的其他民族的移民三、环境生态作用:环境与肤色、血型、身体的有关特征与环境、环境与民族的关系四、文化的整合作用:普韦布洛人与拉普人、澳大利亚人与新西兰人、拉丁美洲人、美国人五、种族文化景观:城市中的唐人街、乡村里的阿米什社区、芬兰人的蒸汽浴室、其他种族的文化景观第九章城市一、世界城市文化区:行政上或法律上的城市、城区的界线、机能上的城市二、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关于城市产生的动因、城市兴起区、西方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三、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城址和位置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四、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五、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感知第十章工业与交通一、工业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二、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扩散三、工业生态学:资源因素、能源因素、地形与气候因素、工业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四、工业、交通与人文因素的关系: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政治方面的作用、其他因素、工业化中所遇到的问题、交通与环境的关系五、工业与交通的文化景观第十一章文化地理学和有关全球性的问题一、全球性的人口危机二、食物供应与绿色革命三、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开发四、世界能源危机与阿米什人文化五、关于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关系的过去与未来主要参考文献内容提要文化地理学是论述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规律的科学。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 、“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E. 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内容摘要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第2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思考题内容摘要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章首先详尽地介绍了Tery G.乔丹在其所写的教材Human mosaic一书阐述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具体包括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以及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然后在充分认识人文地理学理论多元性基础上,明确提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概括介绍了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和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一、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Cultural Geography课程编号:41201118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专业学时数:33 学分数:2 执笔者:吴黎军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国内外发展过程、趋势及有关理论,掌握有关专业术语,明晰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及空间规律,初步学会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进行案例分析并在实际中指导地方文化建设。

二、考试内容章节掌握内容理解内容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1、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文化特质和文化结构的概念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2、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1、西方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发展三个阶段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1、物质文化释义及分类2、生产文化的地域性3、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2、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建筑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2、物质文化的分类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1、语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地名的主要性能及地名景观的种类4、常见的几种艺术地理1、宗教景观的分布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书法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绘画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戏曲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概念及与环境的关系3、常见几种自然观的分类1、文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之间的关系1、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2、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不同地方文化景观的环境映射第五章 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和文化综合体2、 文化源地的概念和种类3、文化创新源地 1、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2、 文化创新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类文明源地2、 文化与自然的关系3、文化创新及其特征第六章 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扩散的分类3、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异同 2、 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第七章 文化区1、 文化区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1、 文化区划 1、世界文化区 2、中国文化区第八章 空间、地方与文化1、空间与地方的区别和联系2、空间感应的概念及研究意义3、地方文化认同及其意义4、地方文化建设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转化中的意义 2、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作用1、企业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社区文化第九章 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的概念2、文化景观的特性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程序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1、文化景观野外考察应注意的问题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必要性第十章 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2、文化产品的特性1、文化产品开发1、文化产品开发对地方原有文化的影响难易度分布:容易 20-25% ,中等难度 65-70% ,较难 10-15%四、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120分钟。

文化地理第三讲

文化地理第三讲

4.个人隐私;见女士不问年龄,见男士不问
收入
推心置腹;知己、闺蜜、死党
Ⅳ 平等
1.个人平等;起跑线上人人平等
官本位;等级观
2.个人竞争;不断超越
安分守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3.个人选择;“驴象”相争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Ⅴ 标新猎奇;追求刺激、快节奏、高科技、宏
伟场面
中和、空灵、自然;舆论一律
第二职业
花数樱花,人数武士; 花落匆匆,武运长久;
带着勋章把剑挎
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茶道、棋道、剑道、柔道——
讲效率,重方法
讲究哲理与概念,讲究体系
崇白与崇黄
崇白,尚素
崇黄,尚红
2019/11/5
返回
对待神灵务实际,讲功利,企望神为自己办事。
2019/11/5
三、中华宗教观念的几个特点
3、3 释道儒合流,对雅俗文化影响深刻
汉朝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释道逐渐合流。 寺庙、佛塔、石窟、道观是我国古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神、行业神、区域神。
2019/11/5
返回
四、中美文化比较
• 价值观念
个人至上与群体之上
• 人际关系
平等观与等级观
• 审美观念
标新猎奇与中和、空灵、自然
• 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2019/11/5
表1 中美观念对比
美方
中方
Ⅰ 纵向思维
横向思维
Ⅱ 个人至上
群体至上
Ⅲ 自由
1.个人自由;公民有携带武器自由
2.个人思考;政治家的话多半靠不住
道德约束
3.个人自立;站在双腿上跑到终点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主要内容 - 2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主要内容 - 2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主要内容 - 2第一章文化地理绪论文化地理:关于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形成。

第一节地理学思想史古代地理学:古埃及关于金字塔的设计;希罗多德:历史上的人地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人的四种气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纬度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地带;近代地理学: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香料;发现好望角,通往东方;麦哲伦的航海,地球是圆的;航海技术、测量技术、造船技术、海盗文化;如中国的西南地区:艾芜:《南行记》中记载茶马古道,马帮第一等的英雄,偷马贼为第二等的英雄;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德国为中心):康德: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洪堡:纬度地带性;海陆环境的差异;互动联系;李特尔:区域地理的描述;历史地理学的理念;拉采尔:《政治地理》:国家是地球上一些生物所形成的一个政治团体;位置、空间、界限――三因素;引领地缘政治;早期环境决定论的诱导;山脉(界限)和水体(渠道)的关系;森林(落后民族的避难地)和沼泽。

第二节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内容系统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等人文地理学:交通、城市、人口、经济、文化地理等等区域地理学:世界地理、亚洲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村落地理文化:素养、气质、基础;文化节:地域的经济和习俗而形成的东西耕作、教养、教育――希腊culture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能力――罗马人与宗教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世纪人的气质和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成员作为一种生物体不受生物遗传影响的所有行为而炮制出来的东西。

人类给自然环境打上来的烙印――地理学家文化地理所研究的内容:所有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空间分布、组合形式以及它的变异。

所有这些问题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物质文化(地域差异):建筑、服饰精神文化(地域差异):歌舞、宗教制度性的文化:政体、政党、法律心态文化:20世纪60年代诞生,为心理想象绘制的空间想象研究的核心内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原料文化
饮食文化
食物加工文化 烹饪文化
2019/10/30
9
三、物质文化的地理学研究
物质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非物质 文化的载体,具有变化的色彩和多样的形态,具有 感官可知性、既可悟又可视的特性,单体发展间断 性和整体发展延续性、较强的民族性、区域性以及 承载物质蕴含的文化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的 特点,所以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本 身具有较高价值和意义。但。。。。。 例如,林 琳—骑楼区域差异研究
第二章 物质文化地理
第 1 节 物质文化概述 第 2 节 生产文化地理 第 3 节 生活文化地理 第 4 节 建筑文化地理 第 5 节 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
2019/10/30
1
第1节 物质文化概述
一、物质文化释义
物质文化
文化
非物质文化
2019/10/30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2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满足人类生活及生存所需要的物质 产品及其所表现得文化,诸如与人类衣、食、住、行 相关的服饰、饮食、居住及交通文化等都属于物质文 化的范畴。从具体的构成来看,既包括采集渔猎、植 物栽培、动物驯化、工业生产等,也包括工艺品、墓 地、乐器、武器、城市形态及聚落模式等等,以及衣 食住行的各方面。
马:公元前3000年,乌克兰。
水牛:公元前2500年,巴基斯坦。
鸭:公元前2500年,中东地区。
牦牛:公元前2500年,中国西藏。
鸡:公元前2000年,巴基斯坦。
猫:公元前1600年,埃及尼罗河流域。
鹅:公元前1500年,秘鲁。
驯鹿:公元前l000年,西伯利亚。
2019/10/30 羊驼:公元前l500年,秘鲁。
2019/10/30
59
• over
Over
2019/10/30
60
第3节 生活文化地理
一、生活文化分类
(一)按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基本生活文 化(饮食、居住、服饰)、非基本生活文化 (婚嫁、丧葬、岁时、游憩);
(二)按活动主体的社会地位,可以分为平民生活文 化、缙绅生活文化、宫廷生活文化;
(三)按活动的主体范围,可以分为社会生活文化、 群体生活文化、个人生活文化;
•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 让我们到青纱帐去吧,喝令时间退回我们的青春。
•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发现:
• 住在青纱帐里,高粱秸比甘蔗还要香甜;
• 可记得?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判断:
• ……20…19…/10…/3…0 ……………………
34
2019/10/30
35
2019/10/30
例如,巴西中部、阿根廷南部、澳大利亚、 美国、内蒙古
2019/10/30
48
2019/10/30
49
2019/10/30
50
3.干旱沙漠农业文化区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塔克拉玛 干—蒙古
世界最主要的干旱区,以畜类为生,随牧草移动。 例如,阿拉伯的马,中亚的绵羊,撒哈拉的骆驼
2019/10/30
2019/10/30
33
作者:郭小川
•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阴,
•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
•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脉脉情深,
(四)按特征稳定性和发生年代,可以分为民俗文化、
当代流行文化等。
2019/10/30
61
二、基本生活文化例说
(一)饮食文化
1.食物原料文化——一个动态的概念(反映?) 2.食物加工文化——谷物脱壳到方便面时代
3.烹饪文化——茹毛饮血发展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再到各个派系、风格的烹饪技术
2019/10/30
62
•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
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
2黍019、/10/3稷0 、麦、菽。
63
• 粒食时代——粉食时 代——主副食分开、 饭菜分开——方便面 (速食)时代
“八大菜系” “东西方 风格”
2019/10/30
64
(二)服饰文化
“衣人相映 包蕴文化”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 有灿烂的服饰文化,其中南北方服饰形态有着明显 的差异。
67
2.服饰起因与发展
“遮盖说” “保温御寒说” “审美说” “标志说”
2019/10/30
68
3.服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服饰文化是颇具地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之一。地 域地形的差异造成气候条件的不同,气候条件影响 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又在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 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人类通过服装 服饰与所在、所去的区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最终 形成与其周围环境协调的服饰文化。
29
单峰骆驼:公元前3000年,沙特阿拉伯。
野猪
2019/10/30

家猪
30
野牛
2019/10/30
家牛
31
原鸡
2019/10/30

家鸡
32
3.耕作文化
(1)按生产动机:粮食作物生产文化、经济作 物生产文化
(2)按作业方式:旱田耕作文化、水田耕作文 化
(3)按生产技术:刀耕火种文化、机械耕作文 化
2019/10/30
5
采猎文化
第一产业 物质文化
牧养文化 耕作文化
园艺文化
2019/10/30
采矿文化
6
采集文化
采猎文化
狩猎文化 捕鱼文化
2019/10/30
7
B 生活文化分类
生活文化
基本生活文化
非基本生活文化
2019/10/30
饮食文化 居住文化 服饰文化 婚嫁文化 丧葬文化 岁时文化 游憩文化 8
2019/10/30
65
1.服饰
—— 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 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 饰等
服装主要 分类
上衣:毛衣、衬衣、半袖、羽绒服、西服等 裤子:短裤、裤衩、长裤、西裤等 连体服:休闲连体服和运动连体服等
区别:服饰、衣服和衣裳?
2019/10/30
66
2019/10/30
36
2019/10/30
37
2019/10/30
38
2019/10/30
39
4.园艺文化
(1)食品生产相对 富足
(2)剩余劳动力出 现
(3)多元化需求发 生
2019/10/30
40
2019/10/30
41
2019/10/30
42
三、第二、第三产业文化
(一)第二、第三产业发源探究
工业初级形式手工业(原始社会瓦解);第二 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18世纪,蒸汽 机,大型劳动工具出现,工业化大工业取代作坊手 工业
(一)农业文化的地域性
1.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
终年高温多雨,万物兴盛,雨林蔽天---游 耕,热带企业化农业。
游耕(迁移农业,自给农业),例如亚马逊河 沿岸,非洲刚果
企业化农业(种植园农业,农场农业),例马 来橡胶,巴西咖啡,古巴糖
2019/10/30
46
2019/10/30
47
2.草原农业文化区
高温多雨,明显的干季,草类茂盛; 土地开阔,人口稀少
第三产业,为满足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发展的。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娱乐…
2019/10/30
43
(二)第二、第三产业文化例说
1.采掘文化 对象:自然界中的矿物
2.加工文化 家庭手工小作坊 → 现代化的大工厂 3.服务业文化
2019/10/30
44
2019/10/30
45
四、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51
2019/10/30
52
4.季风农业文化区
雨量集中在高温季节,适于稻米生 产。精耕细作,“绣花式耕作模式”
2019/10/30
53
2019/10/30
54
5.地中海农业文化区 湿夏干冬,夏热冬温,阳关普照—全年都
可生产,农耕、畜牧业,最为“混合”农业
6.中纬度温带农业文化区 气候温和,适合作物生长,人口最集中。
伍家平—民族文化聚落的研究 2019/1黄0/30成林—徽派民居建筑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1究0
第2节 生产文化地理
一、生产文化分类
常规划分:
产业性 物质文化
农业文化 工业文化 第三产业文化
2019/10/30
11
二、农业文化
(一)农业文化发源探究
索尔: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受饥饿威 胁的居民,没有闲暇去进行那种导致在遥远将来获得 更多食物的试验。
(5)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 的技能。索尔认为狩猎者不可能是这些人;但 “林居”的使用斧头者必然是驯化者的祖先。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始的驯化者
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的食物也是兽类喜欢
吃的”;如果人类不在那里经常照管成长中的
2019作/10/物30 ,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13
2019/10/30
“逐水草而居”
2019/10/30
26
• 家养的动物:畜--在家 曰畜
• 野生的动物:兽--在野 为兽
2019/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