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
文化的多个类别与世界文化整合
文化的多个类别与世界文化整合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被归类。
例如,有些文化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分类,例如东亚文化、欧洲文化等等。
还有一些文化可以按照语言分类,例如英语文化、西班牙语文化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可以按照历史和宗教转折点分类,例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等。
然而,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这些文化并没有完全隔离。
许多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中进行了交流和交叉融合,形成了更加综合的文化理念和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强调“文化整合”的重要性。
文化整合是指将不同国家、民族、语言或时间跨度中的文化特色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尽管文化整合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但是其好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文化整合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和互相理解。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可以从对方的角度上被认识和尊重。
这将带来更为友好和和平的社会氛围。
此外,在一个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愈益繁荣的时代中,文化整合还可以带来经济和商业方面的好处。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文化类别,并考虑它们如何可以整合在一起。
地理和地区文化地理和地区文化是指与地理位置和/或地区有关的文化,例如西方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等等。
在文化整合时,有必要考虑这些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共通性。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信任不同文化的人,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和谐地共存。
对于文化繁荣的地方来说,文化整合可能很容易。
就拿欧洲这个例子来说吧。
欧洲历史悠久,并创造了许多大师杰作。
此外,这个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文化,例如波兰文化、意大利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之间总体上互相理解和尊重,这有助于实现欧洲整体文化的和谐。
然而,地理和地区文化整合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在中东的地区,由于一些宗教和政治因素,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和互不理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努力地促进文化的和谐和互相理解。
语言类别文化语言类别文化是指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所拥有的文化。
例如,英语文化、汉语文化、法语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二章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四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度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第十章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是旅客的来源地第十一章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简答题: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因此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亦是占重要地位。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因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
人文地理整理
1、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的不同?答: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地边界的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地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在形式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些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两者是不相同的。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2、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即平均寿命提高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由上升向下降转变。
工业革命早期出生率一度上升,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下降。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
3、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11条)①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②趋中纬性。
③趋低平性。
④趋海性。
⑤趋温湿性。
⑥趋水源性。
⑦人口向工农业地带集中。
⑧人口向城市集中。
⑨人口在旧大陆的集中。
⑩人口向发展中国家集中。
11、人口趋交通线的分布。
4、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7条)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级性。
③两地之间的净迁量在总迁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④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富迁移性。
⑤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迁出很少见。
⑥短距离迁移多以女性居多,在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⑦迁移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到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5、结合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解释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整合》 学习任务单
《文化整合》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文化整合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
4、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文化整合的定义和内涵文化的概念和组成要素文化整合的含义和作用文化整合与文化融合、文化同化的区别2、文化整合的原因和驱动力企业并购与重组跨国经营与国际合作社会变革与发展3、文化整合的过程接触阶段碰撞阶段融合阶段创新阶段4、文化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文化评估与诊断沟通与交流培训与教育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5、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整合跨文化团队的特点和挑战促进跨文化团队协作的方法解决跨文化团队冲突的策略6、案例分析成功的文化整合案例及其经验教训失败的文化整合案例及其原因分析三、学习资料1、教材《文化整合与管理》(作者:_____)《跨文化交际与管理》(作者:_____)2、学术论文“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及策略研究”(作者:_____,期刊:_____)“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策略”(作者:_____,期刊:_____)3、在线资源相关的学术网站和论坛企业文化整合的案例分析视频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文化整合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文化整合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分析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冲突,并提出解决策略。
3、实践作业选择一个企业或组织,进行文化评估和诊断,并提出文化整合的方案。
模拟跨文化团队的合作项目,体验文化整合的过程。
4、个人反思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经历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30%)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小组作业(30%)小组讨论的贡献度。
小组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3、实践作业(30%)文化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文化整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 .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人文地理1_5整理材料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德国:1)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2)赫特纳区域学派代表人物3)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1)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论2)白吕纳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英国:1)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主张适应论美国:1)森普尔环境决定论2)亨丁顿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3)巴罗斯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4)索尔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5)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2)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4、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美国谢佛区域学派;苏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中国李旭旦复兴人文地理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1、人文地理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2、文化区:即文化圈或文化地域,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分为: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特征:(1)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
2)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3、文化扩散:(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初中地理教学的文化融合
初中地理教学的文化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的文化融合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初中地理教学的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文化融合的内涵、初中地理教学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化融合的内涵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在地理教学中,文化融合意味着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文化融合的必要性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其中包括文化素养。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文化融合元素,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才素质。
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
地理教学内容涵盖了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将这些景观背后的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4.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初中地理教学文化融合的实施策略1.精选教学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使之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地理故事、展示地理图像、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深入了解文化背景。
4.加强师生互动。
【高中地理】文化地理学
【高中地理】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学科简介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发展简史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月邵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现才划也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里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里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 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了落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泊兔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文化地理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考试考查笔试机考设计(论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是否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出现晚但发展快。
纵观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概括为:(1)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进而有了较大的发展,(2)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断代走向区域,(4)专题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5)综合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核心扩展到边缘。
其总趋势是逐渐走向具体化、区域化、综合化。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出现较晚,确切地说是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才正式出现的。
文化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研究中颇受重视,因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提出把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创立了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以致长期以来,美国各大学地理系把文化地理学列为重要课程,甚至有取代人文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核心课程的趋势。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
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作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2、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近现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轫2、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3、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现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2、中国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3、了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区别2、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3、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发展与国家建设关系¥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文化概述1、物质文化释义2、物质文化分类3、物质文化的地理学研究第二节生产文化地理1、生产文化分类、2、农业文化3、第二、第三产业文化4、生产文化的地域性第三节生活文化地理1、生活文化分类2、基本生活文化例说3、非基本生活文化例说4、生活文化的地域性第四节$第五节建筑文化地理1、建筑文化分类2、国外建筑3、中国建筑第六节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人文因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物质文明的涵义、分类和研究内容2、了解生产文化地理的涵义、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了解生活文化的分类、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特点4、了解建筑文化的分类和特点、中国和外国建筑的特点5、了解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质文明分类和研究内容2、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分布及其特点4、中国和外国建筑的分布和特点5、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地理1、语言的区域分布2、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3、语言经管——地名第二节宗教地理1、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景观的分布3、宗教文化区的研究第三节艺术地理1、戏曲的地域差异与地理背景的关系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绘画的区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书法的地狱空间分布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了解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了解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印记3、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第二节不同文化的自然观1、自然观的演变历程2、不同地域的自然观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3、形形色色的自然观第三节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1、文化转型的概念与机制!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关系3、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了解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文化源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各类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的源地2、文化综合体的源地{3、早期人类文明的源地第二节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1、文化源地的地理基础2、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3、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第三节文化创新源地1、文化创新及其意义2、文化创新的条件/3、文化创新的实践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特质、文化综合体、人类文明的源地,及其影响起源的因素2、了解文化起源的地理基础和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掌握文化的起源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3、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第六章文化传播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传播与传播理论1、文化传播、扩散及其类型2、文化传播与地理3、历史上的文化扩散第三节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广告1、传媒与大众传媒类型2、大众传媒与文化扩散3、广告与文化扩散第四节,第五节文化传播规律1、“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2、文化传播的总体走势是高质文化替代低质文化3、文化传播在地区间进行的4、强国文化传播能力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了解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第七章文化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区别1、文化区的概念2、文化区的类型3、文化区的区划第三节世界主要文化区1、西方文化区2、伊斯兰文化区3、印度文化区\4、东亚文化区5、东南亚文化区6、撒哈拉以南文化区第四节中国文化区1、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2、中国文化区的主要特点概述第五节文化整合1、文化整合的概念{2、文化整合的地理学研究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其划分2、了解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了解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的现状、趋势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区的概念、类型|2、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第八章空间、地方与文化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空间到地方1、空间与地方2、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第二节.第三节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认同1、地方文化要素与地方文化特征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地方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第四节地方文化建设1、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2、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空间和地方的关系2、了解地方文化要素和特征、地方文化的地理空间变化及其认同3、了解如何建设地方文化及建设地方文化的要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第九章文化景观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景观分类及特征1、文化景观的概念2、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3、文化景观的特性第二节文化景观反映的文化与自然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第三节文化景观的野外观察1、文化景观野外观察的必要性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一般程序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景观概念、分类、特性2、了解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景观的特性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第十章文化产品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生产及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2、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第二节人文旅游产品开发1、人文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内涵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近期我国人文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趋势第三节文化产品开发与文化演化1、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造《2、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3、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了解人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趋向3、了解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原有地方文化的关系、文化化产品开发的基本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文化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文化地理期末复习提纲文化地理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1-1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作用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文化地理学的作用思考题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地理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近年来被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素养课程。
文化地理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在空间和环境中如何组织自身,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文化地理学将一切人文事象视为人类的文化创造。
1、关于文化(1)“文化”名称的来源“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文化”的广、狭义1)广义的“文化”——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2)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常用的文化概念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例如原始的巫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等。
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以及对其它文化事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2)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有些现象带有单一性,例如捕鱼的方法、网捕不同样式和大小的鱼网;观察舞蹈的场合、人数、动作、道具等等,现代城市交通拥挤、改革开放出现的民工潮等等。
每一个具体的状态,都是一种现象。
在诗歌题材问题上,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这些都是人们观察出的现象。
3)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即事物的人文性的一面,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文化的食具用筷子,西方文明的食具用刀叉勺;同时,有关它们的传说故事以及它们命名的由来均属于它们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也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 、“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E. 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第五章_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概念的理解:
1、文化整合多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 2、文化整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慢 慢地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 。 3、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旧有文化要素 在渐变的过程之中被取代的过程。
何谓同质文化?何谓异质文化?
哼哈二将(泰国)
哼哈二将(苏州重元寺)
北上和南下
《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越裳条” : 越裳,在象林界外,越之裳也。越 诸上郡为衣,而诸下郡为裳也。南极入 地,至南海而益下,故称交州为天下之 趾,而象林界外为越之裳也。谚曰: “裙田裙沙”,言乎为边之幅也,裳之 说也。
思考题:
从观音菩萨的传说及形象的变化 中,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 化整合过程?
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 ——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的概念
概念: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 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文化整合的过程 也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 于一体化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或 欠缺的价值及成分,故而,在文化间相互 排斥、彼此冲突的同时,它们也存在相互 吸取、彼此融合的现象。
到观 宋 观音 朝 音像 张 有, 胜 胡可 温 须以 所 。看 绘
罗马所藏中国版《圣母与圣婴》(17世纪) 在中国与日本,都曾经用观音来代替圣母崇拜。
文化整合的意义
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 合中新生,最终形成具有全新 特质的新型文化。 文化整合将改变文化的某些特 征,使之产生新的特征。
观音菩萨头戴化 佛宝冠,绀发垂肩, 双唇上下都有胡髭, 仍作男相。但五官 秀美,已流露出女 性化的特质。
古代中国 关于观音菩萨 的另类想象
鱼篮观音 香山三皇姑
元代赵孟頫绘鱼篮观音像。 此画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 香 山 到 三 千 皇 手 姑 千 眼 观 音观音是男性 Nhomakorabea是女性?
文化地理学
第1章绪论生计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文化特质,包括物质形态的,如服饰、民居、聚落、交通形式等,非物质形态的,如饮食习惯、生产技术水平等。
【物质文化是有实体的,可大可小。
物质形态的东西附着了一些文化符号,如艺术品】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它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等。
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
制度是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一些模式或准则,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个人或群体具有制约作用。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所有文化要素组成一个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个层次的联系就是文化结构。
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物质文化地理物质文化:是文化要素或文化景观的物质方面,是人们创造的可见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内容。
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具有色彩和形态。
简述索尔提出的农业发源的基本条件。
101.农业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一定能供给适当的粮食给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
缺乏粮食的地区不能成为农业发源地,因为该地不能使人有播种、收获的经验来驯化作物。
2.农业起源地的地貌和气候应是富于变化的,植物和动物品种多且繁茂。
3.因为当时尚无能力控制洪水。
大河流域的盆地很少有可能是农业起源地。
4.林地可能是农业起源地。
因为早期的耕种者尚不能翻掘草地除去草根,可是却可用剥树皮、烧火等方法除掉树木,而在林中空地耕种。
5.原始耕种者一定具有某种利用植物的技术,如用植物纤维等。
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农作物的耕种经验。
6.具有游牧性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很少有可能开始作物的种植。
因为农作物需要经常的照顾、保护和管理。
目前已知的农作物发源地:玉米和番茄发源于中美洲;咖啡发源于非洲;香蕉和茶始于中亚;花生、菠萝始于南美洲;向日葵、高粱始于北美洲;大蒜、大豆始于中国;大麦、小麦和小米始于西南亚。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文化与文化地理学》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讨 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以及文化地理学在实际 应用中的作用。
文化的定义与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语言、习俗、艺术和技术等的综合体。它不仅是 我们生活中的核心,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基础。
跨文化交流与地理接触
地理接触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地 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决定了人们之 间的交流频率和方式。
文化融合与地理接触
地理接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融合。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逐 渐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特点,形成 了新的文化形态。
结语及总结
通过学习文化与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地域 差异。文化地理学揭示了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构 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世界提供了启示。
农村文化与自然环境
农村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例如,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农田、农作物和季节变化紧密相连。
宗教文化与地理地标
宗教文化与地理地标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பைடு நூலக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 前往朝拜。
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
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于保存和传承文化遗 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条件 和人类活动都可以对文化遗产的 保存产生影响。
文化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 用
文化地理学对于社会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 域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沟通和文化交流提供指导。同时,文化地理学也可 以为城市规划、旅游发展和社区建设等方面提供启示。
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文化与交通
文化地理学理论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应以狭义文化的地理现象为其研究 对象; 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的地理现象。 文化地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文化区、 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 景观五个方面。
一、 文化区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 特殊文化的人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空间, 或者是具有某种文化特征或属于某种文 化系统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 一般来说,一个文化区必须具有一套独 立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 道德系统、审美情趣、情感方式等
三、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 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 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 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制约关系 适应关系 选择关系 再现关系
四、 文化整合
二、 文化扩散
文化空间扩散的动力: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文化空间扩散 的外在动力。 ②文化的自身发展是文化空间扩散的内 在动力。封闭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恰 当的接受外来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空间扩散: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①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思想或发明在核心 区继续发展的同时向外传播的过程。又 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②迁移扩散是指具有某种文化的人或集 团从一地到另一地,从而把这种文化带 到迁居地。
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的过 程或整体化的状态。 例如佛教
五、文化景观
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 集团,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 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 之上叠加的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表现在:①文化景 观是客观存在的人文现象的总特征,反 应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农区文化 和牧区文化。②文化景观反应了人文现 象与环境的特定关系。如传统民居与建 筑材料存在着就地取材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发展简史编辑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腊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在德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地理空间中呈现出多样性。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地理的定义与意义文化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演变。
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制度、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我们可以深度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对文化具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当地居民的温和、和谐的生活方式;河流和海洋成为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情况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程度。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例如,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中东地区的文化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等。
3. 土地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业发展使得人类在特定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定居点,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工业化和城市化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对地理的影响1. 地理命名:文化在地理命名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名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等。
例如,江南一词就把中国南方的丰美地区命名为“江南”,表达了丰沛的水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2. 建筑与城市规划:文化对建筑和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等都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规划则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要素的塑造,反映了当地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3.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包括建筑群、历史遗址、传统村落等。
这些文化景观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地理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四、文化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地理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化整合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整合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密切关系。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殖民地人 民由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政治斗争,导致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推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 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整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 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接受现代文化的人口增多,大大加快了文化整合的速度。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大规模移动,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整合。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文化整合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先进文化是指各种文化中优秀、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中原汉族先进的 农耕技术传到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后,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语言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如我国大力宣传推广 普通话,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如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形成了有别于西欧文化的美国多元 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频繁,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也促进了我国地域文化和城乡文化的整合。
文化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对比选择和体验吸收,逐渐实现融合。
经济影响
经济影响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成,区域经济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文化并不是随经济亦步亦趋地发 展。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文化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 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 政治等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地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进而影响当地文化进程。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地理环境也在某种程 度上决定着一地人们的性格和心理。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Cultural Geography课程编号:41201118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专业学时数:33 学分数:2 执笔者:吴黎军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国内外发展过程、趋势及有关理论,掌握有关专业术语,明晰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及空间规律,初步学会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进行案例分析并在实际中指导地方文化建设。
二、考试内容章节掌握内容理解内容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1、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文化特质和文化结构的概念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2、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1、西方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发展三个阶段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1、物质文化释义及分类2、生产文化的地域性3、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2、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建筑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2、物质文化的分类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1、语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地名的主要性能及地名景观的种类4、常见的几种艺术地理1、宗教景观的分布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书法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绘画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戏曲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概念及与环境的关系3、常见几种自然观的分类1、文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之间的关系1、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2、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不同地方文化景观的环境映射第五章 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和文化综合体2、 文化源地的概念和种类3、文化创新源地 1、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2、 文化创新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类文明源地2、 文化与自然的关系3、文化创新及其特征第六章 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扩散的分类3、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异同 2、 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第七章 文化区1、 文化区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1、 文化区划 1、世界文化区 2、中国文化区第八章 空间、地方与文化1、空间与地方的区别和联系2、空间感应的概念及研究意义3、地方文化认同及其意义4、地方文化建设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转化中的意义 2、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作用1、企业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社区文化第九章 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的概念2、文化景观的特性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程序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1、文化景观野外考察应注意的问题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必要性第十章 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2、文化产品的特性1、文化产品开发1、文化产品开发对地方原有文化的影响难易度分布:容易 20-25% ,中等难度 65-70% ,较难 10-15%四、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120分钟。
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 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
在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得到发展和 进步。人类的文化活动必然产生、发展于 一定的地域空间,必然与地理环境息息相 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对 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 加工的结果,可以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 分”。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 人类 –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了特定的地域文 化系统。
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典型,可以说 是文化的“三位一体”。
•
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进行的,
地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物质文化,从而影响制度
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文化又综合作用于地理环境, 改变地理环境。循环反复,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
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系 统。
(二)文化系统 文化因子 文化丛 文化系统 文化区 文化圈
的特定地域。文化区的范围可大可小,其境内大 部分居民有着相似或相同文化活动、信仰、价值 观的地区,其分布也可以不连续。可以不同的文 化想象为标志对文化区进行划分,例如,宗教、 语言现状及源源,现代世界可以划分为5大文化区: 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 国文化区、非洲文化区。
第二节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统或称文化地域综合体。
• 地域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
文化三成分的整合关系,即内整合;
• 地域文化系统内文化整合的关系就象自然环
境中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调的关系,如 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出了限度,就会导致彼此之 间的不谐调或不平衡,结果就会带来灾害。
外整合
• 地域文化综合体文化与新文化的整合
•文化因子。因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音菩萨头戴化 佛宝冠,绀发垂肩, 双唇上下都有胡髭, 仍作男相。但五官 秀美,已流露出女 性化的特质。
古代中国 关于观音菩萨 的另类想象
鱼篮观音 香山三皇姑
元代赵孟頫绘鱼篮观音像。 此画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 香 山 到 三 千 皇 手 姑 千 眼 观 音
观音是男性还是女性?
勇猛丈夫观自在, 为度众生住此山。 ——《华严经》
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 ——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的概念
概念: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 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文化整合的过程 也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 于一体化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或 欠缺的价值及成分,故而,在文化间相互 排斥、彼此冲突的同时,它们也存在相互 吸取、彼此融合的现象。
文化整合的分类: 内整合与外整合
(1)内整合——同一文化系统整合。 (二)外整合——两种不同文化之 间的整合关系,称为外整合。
晋庐山释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认为: “出家”者 “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 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 宜高尚其迹。大德故能拯溺俗于沈流,拔玄根 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今 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中,泽流天下。虽不处 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 内乖天属之重,而不逆其孝;外阙奉主之恭, 而不失其敬也。”认为“如来之与周孔,发致 虽殊,潛相影响;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 曰道殊,所归一也。”
思考题:
从观音菩萨的传说及形象的变化 中,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 化整合过程?
文化整合概念的理解:
1、文化整合多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 2、文化整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慢 慢地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 。 3、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旧有文化要素 在渐变的过程之中被取代的过程。
何谓同质文化?何谓异质文化?
哼哈二将(泰国)
哼哈二将(苏州重元寺)
北上和南下
《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越裳条” : 越裳,在象林界外,越之裳也。越 诸上郡为衣,而诸下郡为裳也。南极入 地,至南海而益下,故称交州为天下之 趾,而象林界外为越之裳也。谚曰: “裙田裙沙”,言乎为边之幅也,裳之 说也。
到观 宋 观音 朝 音像 张 有, 胜 胡可 温 须以 所 。看 绘
罗马所藏中国版《圣母与圣婴》(17世纪) 在中国与日本,都曾经用观音来代替圣母崇拜。
文化整合的意义
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 合中新生,最终形成具有全新 特质的新型文化。 文化整合将改变文化的某些特 征,使之产生新的特征。
来世 接引众生、往生西方
观音的两种面貌
寻声救苦 现世
千手千眼观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千 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轴: 万顷波涛,四天王背负着一 座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 菩萨十分庄严地站在台上。左 右各有两位菩萨随侍,下方的 天龙八部双手合什,向观音菩 萨示敬。全图赋色妍丽,璎珞 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 仔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 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 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 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衣和裳(chá ng) 衣裳(shang)
裳,下饰也。(《左传· 昭公十二年》)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 邶风· 绿 衣》) 颠倒衣裳 (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
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地藏菩萨——安徽九华山 文殊菩萨——山西五台山 普贤菩萨——四川峨嵋山 观音菩萨——浙江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