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_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

合集下载

文化的多个类别与世界文化整合

文化的多个类别与世界文化整合

文化的多个类别与世界文化整合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被归类。

例如,有些文化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分类,例如东亚文化、欧洲文化等等。

还有一些文化可以按照语言分类,例如英语文化、西班牙语文化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可以按照历史和宗教转折点分类,例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等。

然而,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这些文化并没有完全隔离。

许多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中进行了交流和交叉融合,形成了更加综合的文化理念和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强调“文化整合”的重要性。

文化整合是指将不同国家、民族、语言或时间跨度中的文化特色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尽管文化整合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但是其好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文化整合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和互相理解。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可以从对方的角度上被认识和尊重。

这将带来更为友好和和平的社会氛围。

此外,在一个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愈益繁荣的时代中,文化整合还可以带来经济和商业方面的好处。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文化类别,并考虑它们如何可以整合在一起。

地理和地区文化地理和地区文化是指与地理位置和/或地区有关的文化,例如西方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等等。

在文化整合时,有必要考虑这些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共通性。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信任不同文化的人,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和谐地共存。

对于文化繁荣的地方来说,文化整合可能很容易。

就拿欧洲这个例子来说吧。

欧洲历史悠久,并创造了许多大师杰作。

此外,这个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文化,例如波兰文化、意大利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之间总体上互相理解和尊重,这有助于实现欧洲整体文化的和谐。

然而,地理和地区文化整合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在中东的地区,由于一些宗教和政治因素,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和互不理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努力地促进文化的和谐和互相理解。

语言类别文化语言类别文化是指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所拥有的文化。

例如,英语文化、汉语文化、法语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二章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四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度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第十章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是旅客的来源地第十一章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简答题: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因此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亦是占重要地位。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因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

《文化整合》 学习任务单

《文化整合》 学习任务单

《文化整合》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文化整合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

4、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文化整合的定义和内涵文化的概念和组成要素文化整合的含义和作用文化整合与文化融合、文化同化的区别2、文化整合的原因和驱动力企业并购与重组跨国经营与国际合作社会变革与发展3、文化整合的过程接触阶段碰撞阶段融合阶段创新阶段4、文化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文化评估与诊断沟通与交流培训与教育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5、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整合跨文化团队的特点和挑战促进跨文化团队协作的方法解决跨文化团队冲突的策略6、案例分析成功的文化整合案例及其经验教训失败的文化整合案例及其原因分析三、学习资料1、教材《文化整合与管理》(作者:_____)《跨文化交际与管理》(作者:_____)2、学术论文“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及策略研究”(作者:_____,期刊:_____)“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策略”(作者:_____,期刊:_____)3、在线资源相关的学术网站和论坛企业文化整合的案例分析视频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文化整合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文化整合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分析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冲突,并提出解决策略。

3、实践作业选择一个企业或组织,进行文化评估和诊断,并提出文化整合的方案。

模拟跨文化团队的合作项目,体验文化整合的过程。

4、个人反思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经历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30%)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小组作业(30%)小组讨论的贡献度。

小组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3、实践作业(30%)文化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文化整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文化地理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考试考查笔试机考设计(论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是否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出现晚但发展快。

纵观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概括为:(1)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进而有了较大的发展,(2)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断代走向区域,(4)专题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5)综合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核心扩展到边缘。

其总趋势是逐渐走向具体化、区域化、综合化。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出现较晚,确切地说是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才正式出现的。

文化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研究中颇受重视,因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提出把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创立了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以致长期以来,美国各大学地理系把文化地理学列为重要课程,甚至有取代人文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核心课程的趋势。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

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作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2、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近现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轫2、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3、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近现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2、中国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3、了解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状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区别2、20世纪后期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3、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发展与国家建设关系¥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文化概述1、物质文化释义2、物质文化分类3、物质文化的地理学研究第二节生产文化地理1、生产文化分类、2、农业文化3、第二、第三产业文化4、生产文化的地域性第三节生活文化地理1、生活文化分类2、基本生活文化例说3、非基本生活文化例说4、生活文化的地域性第四节$第五节建筑文化地理1、建筑文化分类2、国外建筑3、中国建筑第六节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人文因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物质文明的涵义、分类和研究内容2、了解生产文化地理的涵义、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了解生活文化的分类、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特点4、了解建筑文化的分类和特点、中国和外国建筑的特点5、了解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质文明分类和研究内容2、生产文化的分类和生产文化的地域分布¥3、生活文化和非基本生活文化的分布及其特点4、中国和外国建筑的分布和特点5、影响物质文化地域差异的因素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地理1、语言的区域分布2、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3、语言经管——地名第二节宗教地理1、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景观的分布3、宗教文化区的研究第三节艺术地理1、戏曲的地域差异与地理背景的关系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绘画的区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书法的地狱空间分布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了解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了解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语言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2、宗教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宗教文化区的研究内容3、戏曲、文学、绘画、书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印记3、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第二节不同文化的自然观1、自然观的演变历程2、不同地域的自然观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3、形形色色的自然观第三节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1、文化转型的概念与机制!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关系3、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了解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研究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文化转型的概念及其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文化源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各类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的源地2、文化综合体的源地{3、早期人类文明的源地第二节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1、文化源地的地理基础2、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3、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第三节文化创新源地1、文化创新及其意义2、文化创新的条件/3、文化创新的实践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特质、文化综合体、人类文明的源地,及其影响起源的因素2、了解文化起源的地理基础和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掌握文化的起源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3、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第六章文化传播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传播与传播理论1、文化传播、扩散及其类型2、文化传播与地理3、历史上的文化扩散第三节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广告1、传媒与大众传媒类型2、大众传媒与文化扩散3、广告与文化扩散第四节,第五节文化传播规律1、“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2、文化传播的总体走势是高质文化替代低质文化3、文化传播在地区间进行的4、强国文化传播能力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了解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传播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不同的方式在文化传播的作用3、文化传播的趋势和文化传播的特点第七章文化区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二节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区别1、文化区的概念2、文化区的类型3、文化区的区划第三节世界主要文化区1、西方文化区2、伊斯兰文化区3、印度文化区\4、东亚文化区5、东南亚文化区6、撒哈拉以南文化区第四节中国文化区1、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2、中国文化区的主要特点概述第五节文化整合1、文化整合的概念{2、文化整合的地理学研究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其划分2、了解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了解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的现状、趋势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区的概念、类型|2、文化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3、中国文化区空间分布和各自的特点4、文化整合的概念和地理学对其研究第八章空间、地方与文化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空间到地方1、空间与地方2、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第二节.第三节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认同1、地方文化要素与地方文化特征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地方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第四节地方文化建设1、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2、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空间和地方的关系2、了解地方文化要素和特征、地方文化的地理空间变化及其认同3、了解如何建设地方文化及建设地方文化的要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的转化中的作用2、空间感应与地方文化认同3、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第九章文化景观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景观分类及特征1、文化景观的概念2、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3、文化景观的特性第二节文化景观反映的文化与自然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第三节文化景观的野外观察1、文化景观野外观察的必要性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一般程序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景观概念、分类、特性2、了解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景观的特性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第十章文化产品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生产及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2、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第二节人文旅游产品开发1、人文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内涵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近期我国人文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趋势第三节文化产品开发与文化演化1、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造《2、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3、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了解人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趋向3、了解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原有地方文化的关系、文化化产品开发的基本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的关系、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2、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3、文化产品开发对原有地方文化的影响、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文化地理学导论课程演示文稿

文化地理学导论课程演示文稿

文化地理学导论课程演示文稿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文化地理学的定义、特点以及一些实际案例,以增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演化和影响的学科。

它将人类文化视为地理环境与社会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关注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不同地域的人类文化。

二、文化地理学的特点1.综合性:文化地理学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以人为本: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类的文化行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关注地域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文化地理学致力于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化地理学不仅仅关注理论研究,还着眼于实践应用,通过研究地域文化现象来提供对地域发展的科学指导。

三、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文化地理学重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勘查、采集数据和与当地居民交流来深入了解地域的文化特征。

2.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了解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评价和态度。

3.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地域文化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

四、实际案例: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的丽江古城为例,该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过度的商业化和旅游开发威胁到了丽江古城的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地理学可以通过研究当地社区的文化认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供对保护丽江古城文化景观的科学建议,促进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揭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对地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文化地理学为地域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第五章_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

第五章_文化地理学——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概念的理解:
1、文化整合多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 2、文化整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慢 慢地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 。 3、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旧有文化要素 在渐变的过程之中被取代的过程。
何谓同质文化?何谓异质文化?
哼哈二将(泰国)
哼哈二将(苏州重元寺)
北上和南下
《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越裳条” : 越裳,在象林界外,越之裳也。越 诸上郡为衣,而诸下郡为裳也。南极入 地,至南海而益下,故称交州为天下之 趾,而象林界外为越之裳也。谚曰: “裙田裙沙”,言乎为边之幅也,裳之 说也。
思考题:
从观音菩萨的传说及形象的变化 中,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 化整合过程?
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 ——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的概念
概念: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 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文化整合的过程 也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 于一体化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或 欠缺的价值及成分,故而,在文化间相互 排斥、彼此冲突的同时,它们也存在相互 吸取、彼此融合的现象。
到观 宋 观音 朝 音像 张 有, 胜 胡可 温 须以 所 。看 绘
罗马所藏中国版《圣母与圣婴》(17世纪) 在中国与日本,都曾经用观音来代替圣母崇拜。
文化整合的意义
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 合中新生,最终形成具有全新 特质的新型文化。 文化整合将改变文化的某些特 征,使之产生新的特征。
观音菩萨头戴化 佛宝冠,绀发垂肩, 双唇上下都有胡髭, 仍作男相。但五官 秀美,已流露出女 性化的特质。
古代中国 关于观音菩萨 的另类想象
鱼篮观音 香山三皇姑
元代赵孟頫绘鱼篮观音像。 此画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 香 山 到 三 千 皇 手 姑 千 眼 观 音观音是男性 Nhomakorabea是女性?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课件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课件
《文化与文化地理学》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文化与文化地理学》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讨 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以及文化地理学在实际 应用中的作用。
文化的定义与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语言、习俗、艺术和技术等的综合体。它不仅是 我们生活中的核心,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基础。
跨文化交流与地理接触
地理接触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地 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决定了人们之 间的交流频率和方式。
文化融合与地理接触
地理接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融合。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逐 渐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特点,形成 了新的文化形态。
结语及总结
通过学习文化与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地域 差异。文化地理学揭示了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构 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世界提供了启示。
农村文化与自然环境
农村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例如,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农田、农作物和季节变化紧密相连。
宗教文化与地理地标
宗教文化与地理地标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பைடு நூலக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 前往朝拜。
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
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于保存和传承文化遗 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条件 和人类活动都可以对文化遗产的 保存产生影响。
文化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 用
文化地理学对于社会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 域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沟通和文化交流提供指导。同时,文化地理学也可 以为城市规划、旅游发展和社区建设等方面提供启示。
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文化与交通

从“文化整合”理论谈戏曲与民间器乐的关系——以菏泽地方戏曲与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从“文化整合”理论谈戏曲与民间器乐的关系——以菏泽地方戏曲与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 文化 整 合 ” 理论为依托 , 探究 二者 之 间 的交 融 、
整 合关 系 。


“ 文化整合” 理 论 的 阐 释
( 游船所奏之 乐 , 乐 器有 鼓 、 排箫 ) 。“ 直 至唐代成 为 国家最 高礼乐 行政 机关——太 常 寺成立 专 门的机 构所 掌管的一种音乐形 态。至宋 , 又有 ‘ 钧 容直 ’ 等
鼓 吹乐 , 是 以 打 击 乐 器 和 吹 管 乐 器 为 主 的器 乐
关联 , 融 为一体。若运用 文化地理 学 的理论 解释这 样一种 音乐现象 , 那就是 “ 文化 整合 ” 。本 文以菏泽
地 方 戏 曲 与 鲁 西南 鼓 吹乐 为 例 , 以文 化 地 理 学
演奏形 式 , “ 是古代鼓 吹的衍续和发展 ” ⑥ 。鼓 吹乐 ,
( 《 中 国民族 民间器 f t . 曲集成 ・ 山东卷》 编 辑委 员会 : 《 中国民族 民 间器 乐曲集成 ・ 山 东卷》 , 北京 : 4 -国 I S B N 中心 . 1 9 9 4
年版 , 第 1 2页 。
和仪 式 活 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曲小令 的基础 上形 成 的 , 这“ 正好说 明它们 在不 断
合” 理论 , 通过对音 乐本体的分析 , 能很直观的看 出两者之间吸收、 交融、 趋于一体化 的关系。
[ 关键词 ] 文化整合 ; 菏泽 ; 地方戏 曲; 鲁西南鼓吹 乐
地 处山东省西南 部 的菏 泽 ,地处 中原腹地 , 文 化底 蕴深厚 , 民间音乐 异彩纷呈 。该地 区同时流布 有 山东梆子 、 大平调 、 枣梆 、 柳子戏 、 大 弦子戏 、 两夹 弦、 四平调 等 七个 地 方戏 曲剧 种 , 被冠 以“ 戏 曲之 乡” 。以菏 泽筝乐为代 表的 山东 筝派在全 国享有盛

文化地理学理论

文化地理学理论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应以狭义文化的地理现象为其研究 对象; 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的地理现象。 文化地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文化区、 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 景观五个方面。
一、 文化区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 特殊文化的人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空间, 或者是具有某种文化特征或属于某种文 化系统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 一般来说,一个文化区必须具有一套独 立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 道德系统、审美情趣、情感方式等
三、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 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 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 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制约关系 适应关系 选择关系 再现关系
四、 文化整合
二、 文化扩散
文化空间扩散的动力: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文化空间扩散 的外在动力。 ②文化的自身发展是文化空间扩散的内 在动力。封闭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恰 当的接受外来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空间扩散: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①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思想或发明在核心 区继续发展的同时向外传播的过程。又 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②迁移扩散是指具有某种文化的人或集 团从一地到另一地,从而把这种文化带 到迁居地。
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的过 程或整体化的状态。 例如佛教
五、文化景观
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 集团,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 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 之上叠加的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表现在:①文化景 观是客观存在的人文现象的总特征,反 应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农区文化 和牧区文化。②文化景观反应了人文现 象与环境的特定关系。如传统民居与建 筑材料存在着就地取材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发展简史编辑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腊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在德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文化整合的概念

文化整合的概念

文化整合的概念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融合和合并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文化整合也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文化整合,各种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从而提升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文化整合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偏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文化整合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然而,文化整合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语言等方面。

对于文化整合的过程来说,需要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包容的原则,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商机制。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够实现文化整合的目标。

本文将从文化整合的定义和意义、影响因素、重要性以及挑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文化整合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多元共融和和谐共生。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文化整合的概念进行探讨:1)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包括文化整合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挑战,并提出本文的目的。

2)正文:在正文部分,将对文化整合的定义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探讨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

3)结论:结论部分将强调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文化整合挑战的策略。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而系统地剖析文化整合的概念,深入挖掘其意义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将从引言部分开始,逐步展开对文化整合的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文化整合的概念,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将对文化整合进行概述,明确其定义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基础的认识。

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整合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密切关系。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殖民地人 民由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政治斗争,导致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推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 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整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 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接受现代文化的人口增多,大大加快了文化整合的速度。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大规模移动,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整合。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文化整合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先进文化是指各种文化中优秀、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中原汉族先进的 农耕技术传到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后,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语言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如我国大力宣传推广 普通话,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如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形成了有别于西欧文化的美国多元 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频繁,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也促进了我国地域文化和城乡文化的整合。
文化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对比选择和体验吸收,逐渐实现融合。
经济影响
经济影响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成,区域经济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文化并不是随经济亦步亦趋地发 展。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文化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 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 政治等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地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进而影响当地文化进程。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地理环境也在某种程 度上决定着一地人们的性格和心理。

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课件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五章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
• 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
在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得到发展和 进步。人类的文化活动必然产生、发展于 一定的地域空间,必然与地理环境息息相 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对 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 加工的结果,可以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 分”。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 人类 –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了特定的地域文 化系统。
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典型,可以说 是文化的“三位一体”。

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进行的,
地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物质文化,从而影响制度
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文化又综合作用于地理环境, 改变地理环境。循环反复,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
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系 统。
(二)文化系统 文化因子 文化丛 文化系统 文化区 文化圈
的特定地域。文化区的范围可大可小,其境内大 部分居民有着相似或相同文化活动、信仰、价值 观的地区,其分布也可以不连续。可以不同的文 化想象为标志对文化区进行划分,例如,宗教、 语言现状及源源,现代世界可以划分为5大文化区: 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 国文化区、非洲文化区。
第二节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统或称文化地域综合体。
• 地域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
文化三成分的整合关系,即内整合;
• 地域文化系统内文化整合的关系就象自然环
境中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调的关系,如 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出了限度,就会导致彼此之 间的不谐调或不平衡,结果就会带来灾害。
外整合
• 地域文化综合体文化与新文化的整合
•文化因子。因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

《文化整合》 学习任务单

《文化整合》 学习任务单

《文化整合》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化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文化整合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分析不同文化整合的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4、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包容度,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文化整合的定义与内涵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文化整合的含义及范围文化整合与文化融合、文化同化的区别2、文化整合的驱动因素企业并购与重组国际合作与交流社会变迁与发展3、文化整合的过程接触阶段: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冲突阶段:文化冲突的表现和原因适应阶段: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融合阶段:形成新的共同文化4、文化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沟通与交流培训与教育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尊重和包容差异领导的推动作用5、文化整合的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失败案例:探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6、跨文化团队中的文化整合跨文化团队的特点和挑战促进跨文化团队文化整合的方法三、学习资源1、相关教材和学术著作《文化整合论》《跨文化管理》2、在线课程和讲座知名大学的公开课行业专家的讲座视频3、研究论文和报告学术期刊上关于文化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4、企业案例分析报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文化整合实践案例5、在线论坛和社区与文化整合相关的专业论坛,与同行交流心得四、学习活动1、自主阅读安排一定时间阅读指定的教材、著作和论文,做好笔记。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整合的案例,分享观点和见解。

3、案例分析个人或小组对给定的企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撰写报告。

4、模拟演练设定跨文化合作的场景,进行模拟沟通和协作,体会文化整合的实际操作。

5、专家交流参加专家讲座,与专家互动交流,解答疑惑。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验对文化整合概念、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案例分析报告评估根据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对文化整合实践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评估对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文化整合策略的运用。

地理教育在初2年级学生中的文化整合作用

地理教育在初2年级学生中的文化整合作用

地理教育在初2年级学生中的文化整合作用
地理教育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和自然现象的学习,更是一个文化整合的重要渠道。

通过地理教育,我们如同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探索世界的奥秘和多样性。

首先,地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扇窥视世界不同文化的窗口。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学生们开始意识到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一。

比如,学习亚洲国家的地理信息,他们可能会好奇地了解那里的宗教习俗和风土人情。

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从而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地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各地区的联系与互动。

通过学习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系统,学生们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活动。

这种意识有助于打破地理上的隔阂,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意愿和能力。

再者,地理教育通过学习地球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意识到不同地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理解到全球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问题。

这种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未来建设可持续社会的重要力量。

总之,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性的关键。

通过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促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愿意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观念。

这种文化整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递和学术的发展上,更体现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全面提升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思除灾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传染扩散(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与地理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直链型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

文化整合策略

文化整合策略

文化整合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文化整合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旨在促进文化多元性和文化共生性的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整合策略的定义、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整合策略的定义文化整合策略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将不同文化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种策略。

它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以促进文化交流的平等性和多样性。

文化整合策略不仅包括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还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开发和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二、文化整合策略的目标文化整合策略的目标是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和共生性。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整合策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和传承各个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避免文化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发展。

2.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整合策略鼓励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3.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整合策略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整合不同文化的创意和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文化整合策略的方法文化整合策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建立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整合策略通过建立文化交流平台,提供一个多元共享的空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

文化整合策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培训和教育。

文化整合策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四、文化整合策略的效果文化整合策略的实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效果:1.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整合策略通过保护和传承各个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19
衣和裳(cháng) 衣裳(shang)
•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
•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 衣》)
• 颠倒衣裳 (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
2020/9/19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
2020/9/19
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 地藏菩萨——安徽九华山 • 文殊菩萨——山西五台山 • 普贤菩萨——四川峨嵋山 • 观音菩萨——浙江普陀山
文化整合的意义
• 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 合中新生,最终形成具有全新 特质的新型文化。
• 文化整合将改变文化的某些特 征,使之产生新的特征。
2020/9/19
文化整合的分类: 内整合与外整合
• (1)内整合——同一文化系统中物 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 之间的整合关系,称内整合。
• (二)外整合——两种不同文化之 间的整合关系,称为外整合。
2020/9/19
• 晋庐山释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认为:
• “出家”者 “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 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 高尚其迹。大德故能拯溺俗于沈流,拔玄根于 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今一 夫全德,则道洽六亲中,泽流天下。虽不处王 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 乖天属之重,而不逆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 不失其敬也。”认为“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 殊,潛相影响;出处咸异,终期必同。故虽曰 道殊,所归一也。”
2020/9/19
思考题:
• 从观音菩萨的传说及形象的变化 中,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 化整合过程?
2020/9/19Fra bibliotek2020/9/19
山 三 皇 姑



观音是男性还是女性?
勇猛丈夫观自在,
为度众生住此山。
2020/9/19
——《华严经》
到观 宋 观音 朝 音像 张 有, 胜 胡可 温 须以 所 。看 绘
2020/9/19
罗马所藏中国版《圣母与圣婴》(17世纪) 20在20/9/中19 国与日本,都曾经用观音来代替圣母崇拜。
2020/9/19
观音的两种面貌
2020/9/19
来世 接引众生、往生西方
寻声救苦 现世
2020/9/19
千手千眼观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千 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轴: 万顷波涛,四天王背负着一座 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 萨十分庄严地站在台上。左右 各有两位菩萨随侍,下方的天 龙八部双手合什,向观音菩萨 示敬。全图赋色妍丽,璎珞装 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仔 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 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 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 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观音菩萨头戴化 佛宝冠,绀发垂肩 ,双唇上下都有胡 髭,仍作男相。但 五官秀美,已流露 出女性化的特质。
2020/9/19
古代中国 关于观音菩萨 的另类想象
鱼篮观音 香山三皇姑
2020/9/19
元代赵孟頫绘鱼篮观音像

此画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0/9/19

2020/9/19


到 千 手 千
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 ——文化整

2020/9/19
文化整合的概念
• 概念: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 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文化整合的过程 也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 于一体化的过程。
•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或 欠缺的价值及成分,故而,在文化间相互 排斥、彼此冲突的同时,它们也存在相互 吸取、彼此融合的现象。
2020/9/19 哼哈二将(苏州重元寺)
2020/9/19
2020/9/19
2020/9/19
北上和南下
• 《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越裳条” :
• 越裳,在象林界外,越之裳也。越 诸上郡为衣,而诸下郡为裳也。南极入 地,至南海而益下,故称交州为天下之 趾,而象林界外为越之裳也。谚曰:“ 裙田裙沙”,言乎为边之幅也,裳之说 也。
2020/9/19
文化整合概念的理解:
• 1、文化整合多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 • 2、文化整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慢
慢地完成由此及彼的转换 。 • 3、文化整合的过程也是旧有文化要素
在渐变的过程之中被取代的过程。
2020/9/19
何谓同质文化?何谓异质文化?
2020/9/19
哼哈二将(泰国)
2020/9/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