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热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热药[可修改版ppt]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呈长块状或板块状结晶集合体。白色或类白色,常附 有青灰色或灰黄色片状杂质,半透明,易纵向断裂, 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质软,用指甲 即可刻划成粉。气无,味淡。
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谷精草
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密蒙花 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树的花蕾
• 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 规则圆锥状,长1.5~3cm。表面灰黄色
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
上端略大,长0.3~1cm,直径0.1~ 0.2cm;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 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4裂,裂片卵形; 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 微香,味微苦辛。
药材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 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1凹 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 棕色的残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 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 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栀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材性状] 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 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 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 有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果 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味微酸而苦。
芦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 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日本栝楼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 寒;归肺、胃经。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呈长块状或板块状结晶集合体。白色或类白色,常附 有青灰色或灰黄色片状杂质,半透明,易纵向断裂, 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质软,用指甲 即可刻划成粉。气无,味淡。
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谷精草
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密蒙花 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树的花蕾
• 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 规则圆锥状,长1.5~3cm。表面灰黄色
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
上端略大,长0.3~1cm,直径0.1~ 0.2cm;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 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4裂,裂片卵形; 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 微香,味微苦辛。
药材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 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1凹 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 棕色的残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 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 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栀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材性状] 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 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 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 有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果 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味微酸而苦。
芦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 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日本栝楼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 寒;归肺、胃经。
中药2清热药PPT课件
1.清热燥湿 2.祛风杀虫止痒 3.利尿
3~10g
脾胃虚寒 忌服 反藜芦
秦皮
1.清热解毒燥湿 苦,寒
2.清肝明日 肝、胆、大肠
3.止咳平喘
6~12g
-
42
黄 芩 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泻
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清 火 黄 连 善清中焦湿热,治泻痢要药
解
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
热 毒 黄 柏 善清下焦湿热,善泻肾火
【功效】泻肝火,除湿热。
【应用】
1.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 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 良效。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 枯草等。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火者忌用。
-
40
【鉴别用药】 龙胆草与夏枯草
2.散郁结——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或
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内消瘰疬丸
【用量用法】 6~12g
-
23
其它清热泻火药简表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10~30g 脾胃虚寒者慎用
鲜品加倍
苦、微甘,寒 1.清热生津
天花粉
10~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肺、胃 2.消肿排脓
甘、苦、咸, 1.清热明目
决明子
微寒
2.平肝潜阳
肝、大肠 3.润肠通便
10~15g
气虚便溏不宜用
-
24
(二) 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上、中、下三焦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脾胃、
大肠、肝胆、下注、关节)。 2.多兼清热泻火解毒:用治火热证。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清热药PPT课件
2.兼有功效及兼治病证 某些药物还兼有养阴、利尿、解毒、生津等功效,
亦有与之相适宜的病证。
三、性能特点
1.药性:寒 2.药味:苦 3.归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4.作用趋向:沉降 5.毒性:除贯仲、重楼、鸦胆子标有小毒外,其 余药物常用规定剂量内可以看成是无毒。
四、配伍应用 1.与养阴生津药配伍 2.与解表药配伍 3.与清热凉血药并用 4.配伍泻下药 5.与养阴药并用。 6.配伍补脾药。
共同点: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各种湿热证、实火 证、热毒证,常相须为用。
特点:
• 黄芩 善清上焦湿热、火,尤长于清泻肺热, 肺热咳嗽,痰黄稠多用。
• 黄连 善清中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泻心胃之 火,为治疗心热烦扰不寐,胃火呕吐、消谷及
湿热泻痢之要药。
• 黄柏 善清下焦、肝胆湿热、实火,为治疗下 焦湿热诸证所常用。
滋肺阴-肺热伤 滋胃阴-津伤口
知母
四、使用注意
1.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2.味寒质润,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忌用。
五、药材常识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有毛 知母、知母肉之分。
毛知母——知母采挖后,直接除去茎苗和根须晒 干
知母肉——剥去外皮晒干者。也就是有无外皮之
芦根
泻痢 黄疸 淋证 湿疹
二、泻火解毒
1.脏腑实热证 以清泄肺、胃实热为主,亦能清肝热
2.热毒证: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 使用注意: • 多作丸、散剂
苦参
一、清热燥湿 (作用强,运用广泛,以清利下焦湿热见长)
1.胃肠湿热泻痢; 2.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 3.下焦湿热淋证 4.下焦湿热所致的带下黄稠,有臭味 5.尤其长于治疗湿热所致的湿疹、皮肤瘙痒 二、泻火解毒 1、外科的热毒疮痈
亦有与之相适宜的病证。
三、性能特点
1.药性:寒 2.药味:苦 3.归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4.作用趋向:沉降 5.毒性:除贯仲、重楼、鸦胆子标有小毒外,其 余药物常用规定剂量内可以看成是无毒。
四、配伍应用 1.与养阴生津药配伍 2.与解表药配伍 3.与清热凉血药并用 4.配伍泻下药 5.与养阴药并用。 6.配伍补脾药。
共同点: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各种湿热证、实火 证、热毒证,常相须为用。
特点:
• 黄芩 善清上焦湿热、火,尤长于清泻肺热, 肺热咳嗽,痰黄稠多用。
• 黄连 善清中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泻心胃之 火,为治疗心热烦扰不寐,胃火呕吐、消谷及
湿热泻痢之要药。
• 黄柏 善清下焦、肝胆湿热、实火,为治疗下 焦湿热诸证所常用。
滋肺阴-肺热伤 滋胃阴-津伤口
知母
四、使用注意
1.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2.味寒质润,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忌用。
五、药材常识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有毛 知母、知母肉之分。
毛知母——知母采挖后,直接除去茎苗和根须晒 干
知母肉——剥去外皮晒干者。也就是有无外皮之
芦根
泻痢 黄疸 淋证 湿疹
二、泻火解毒
1.脏腑实热证 以清泄肺、胃实热为主,亦能清肝热
2.热毒证: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 使用注意: • 多作丸、散剂
苦参
一、清热燥湿 (作用强,运用广泛,以清利下焦湿热见长)
1.胃肠湿热泻痢; 2.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 3.下焦湿热淋证 4.下焦湿热所致的带下黄稠,有臭味 5.尤其长于治疗湿热所致的湿疹、皮肤瘙痒 二、泻火解毒 1、外科的热毒疮痈
清热药PPT课件
总结词: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之证。常 见的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等。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第二章 清热药 PPT课件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应用] 1、疮痈肿毒、乳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治乳痈。 2、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清热,通经下乳,除胀。 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用法用量] 5 — 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要 点] 解毒散结,为治乳痈之要药。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用法注意] 不宜久煎。 [要 点] 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
红藤《本草图经》败酱草《本经》
[来源]
红藤为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 血藤的藤茎,晒干生用。
败酱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 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阴干, 生用。
红藤饮片
黄花败酱药材
[性味归经]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
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
蒲公英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消乳痈良药。如五味消毒饮。 内痈(肺痈,肠痈) 2、热淋,湿热黄疸、: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此外,目赤肿痛:能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善治疔疮。如五味消毒饮。 2、毒蛇咬伤:解蛇毒。 此外,目赤肿痛: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10 — 15 g。 [要 点] 解毒力强,善治疔疮,解蛇毒。 “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
野菊花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头状花
序,晒干或烘干用。
野菊花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苦、平、 辛、苦、微寒。
入大肠。 入胃、大肠、肝。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清热药概述PPT课件
丹皮、知母、黄连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形成。
2、对抗透明质酸酶:
(射干)使细菌不易浸入组织。
3、增加肝细胞色素P450功能:苦参
4、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
伤寒杆菌内毒素→死亡 大肠杆菌内毒素→腹泻
金银花、黄芩、黄连、 穿心莲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类药物广泛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各个方面
许多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青黛、山慈菇有抗肿
瘤作用此作用与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三、解热、镇静作用
1、犀角、石膏、知母、金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 均有明显退热作用。 临床观察到:本类药物对发热病人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 解表药通过发汗而解热; 清热药退热多伴有不明显出汗。
2、石膏、知母、栀子、犀角、牛黄 镇静作用, 动物自主活动减少 与中枢抑制药协同
清热燥湿药: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代表方有:香连丸、栀子柏皮汤。
清热解毒药: 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 常用药物:银花、大青叶、 连翘、板兰根; 代 表 方:五味消毒饮。
清虚热药: 虚热,通常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 常用药物:地骨皮、银柴胡; 代表方: 青蒿鳖甲汤。
清热明目药: 能清肝热、散风热,用于肝热、风热目疾; 常用药: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 代表方: 清箱汤。
[成分]
含氯原酸、异氯原酸、黄酮类(木樨草素)、忍冬甙等。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抗菌范围广
① 抗菌: G+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G-杆菌: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杆菌 此外,结核、霍乱弧菌。
与青霉素合用,能显著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与广谱 抗菌素合用也表现为协同作用。
第二节清热药PPT课件
软坚散结 阴疽
-
37
玄参
滋阴润燥止咳—劳嗽咳血 滋阴润燥退热—骨蒸老热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止渴—阴虚消渴 滋阴润燥通便—肠燥便秘 上中下三焦
-
38
牡丹皮
cortex os the tree peony root
清热消斑—斑疹
清泄实热
清热凉血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热病伤阴,热退无汗
清退虚热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截疟热:疟疾,寒热往来
用 阴虚患者慎用 不宜久用 部分药物可以茶水形式应用
-
5
清热泻火药
气分实热症—四大:大热、大汗、大渴、 大烦以及脉洪大
脏腑火热病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 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
暑热之证
-
6
石 膏——清透 gypsum
气分实热之证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肺热咳喘
胃火
收湿敛疮:煅用。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 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症
-
12
天花粉——清润消
热病伤津口渴 清热生津
阴虚消渴
肺热咳嗽 清肺润燥
阴虚燥咳
脓未成—解毒消肿
解毒消痈:痛肿疮疡
脓成不溃—促进排脓
引 产 — 中期妊娠引产
-
13
比较
天花粉 — 生津力强、润肺、
清泄肺胃
消肿排脓、引产
生津止渴
芦 根 — 清热力胜、清肺排 脓
清胃止呕、利尿
-
14
淡竹叶——清利
lophatherum stem and leaves
清热燥湿止 痢
湿热泻痢 热淋 湿疹
-
58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纲目》:蛇虫之毒,得此即休,故有 蚤体
-
37
玄参
滋阴润燥止咳—劳嗽咳血 滋阴润燥退热—骨蒸老热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止渴—阴虚消渴 滋阴润燥通便—肠燥便秘 上中下三焦
-
38
牡丹皮
cortex os the tree peony root
清热消斑—斑疹
清泄实热
清热凉血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热病伤阴,热退无汗
清退虚热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截疟热:疟疾,寒热往来
用 阴虚患者慎用 不宜久用 部分药物可以茶水形式应用
-
5
清热泻火药
气分实热症—四大:大热、大汗、大渴、 大烦以及脉洪大
脏腑火热病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 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
暑热之证
-
6
石 膏——清透 gypsum
气分实热之证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肺热咳喘
胃火
收湿敛疮:煅用。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 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症
-
12
天花粉——清润消
热病伤津口渴 清热生津
阴虚消渴
肺热咳嗽 清肺润燥
阴虚燥咳
脓未成—解毒消肿
解毒消痈:痛肿疮疡
脓成不溃—促进排脓
引 产 — 中期妊娠引产
-
13
比较
天花粉 — 生津力强、润肺、
清泄肺胃
消肿排脓、引产
生津止渴
芦 根 — 清热力胜、清肺排 脓
清胃止呕、利尿
-
14
淡竹叶——清利
lophatherum stem and leaves
清热燥湿止 痢
湿热泻痢 热淋 湿疹
-
58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纲目》:蛇虫之毒,得此即休,故有 蚤体
第2章清热药第3节清热解毒药PPT课件
夏季茶饮
药膳--银花绿豆粥【制作方源自】 取金银花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 加水煎取汁,加绿豆、粳米共煮成粥。
清暑热解毒。
金银花与忍冬藤的功效比较
药名
相同
不同
金银花 忍冬藤
清热解毒
偏于解毒,
偏于通经络 ,用于风湿 热痹
连翘
类别 :植物 原植物:木犀科植物连翘。 药材:果实
【处方名】连翘、青翘、老翘、连翘心
【主治】
蒲公英
1.外痈:热毒疮疡痈肿疔毒(五味消毒饮),
内痈:乳痈(配瓜蒌、天花粉),肺痈(配鱼 腥草、
冬瓜仁),肠痈(配大黄、丹皮)。
2.热淋涩痛(配白茅根),
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大黄)。
3、肝火上炎致目赤肿痛(配菊花、夏枯草)。
蒲公英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2、现代应用: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 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菌痢、慢性肠炎、疮 疖肿毒。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金银花
龚惠芬经验:
小儿纯阳之体,患外感病多,感邪后易热 易火。加膏粱厚味,热从内生,即使感受 寒邪,亦很快热化。龚老抓住致病的“热 毒”之邪,善用寒凉,注重清热解毒。祖 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 不足,若苦寒不慎易导致脾胃虚损。龚老 选用金银花、连翘甘寒之品,不伤阴津, 不亡脾胃。且药理研究其具有广谱抗菌、 抑菌作用,极适用于小儿。且银花、连翘 除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外,还可清解里热
【现代研究】
蒲公英
药理作用: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具有广谱抗菌(金 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抗胃溃 疡,利胆保肝、利尿、抗肿瘤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概述
清热药
一、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 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甘寒、苦寒或甘苦寒)。 归经:涉及五脏六腑。功效:清热泻火、燥 湿、解毒、凉血、清虚热。
-
1
三、主治证—里热证 1. 各脏腑火热证。 2. 各种湿热证。 3. 各种热毒证。 4. 热入营血证。
5. 虚热证。
-
41
谷精草
-
42
青葙子
-
43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用于肝
热目疾。
不同点: 谷精草: 肝经风热之目疾多用。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可用。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上炎之头
痛眩晕也可用。
-
44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一、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
-
14
芦根
-
15
芦根
1. 清热生津、除烦:甘寒之品,清热不伤阴,生 津不敛邪。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实为苇茎的功用)。
2. 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 利尿:用于热淋,小便短赤涩痛。
-
16
天花粉
-
17
天花粉
-
18
天花粉(瓜蒌根)
1. 清热生津: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如玉 液汤。
四、分类 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
清虚热药五类。
-
2
五、使用注意 1 . 准确辨证,随证遣药,合理配伍。 2 . 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虚食少 便溏者慎用;或注意配伍健脾养胃药。 3 . 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禁用。 4 . 苦燥之品易伤阴,阴虚津亏者慎用。 5 . 中病即止,免伤正气。
-
38
夏枯草
1.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羞明流泪,头痛眩晕。
2 .消肿散结:用于痰火郁结之 瘰疬瘿瘤。
取本品清泄肝火作用,现代用于肝火 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
39
决明子
-
40
决明子(草决明)
1 . 清肝 明目
目赤肿痛,目暗不明(虚实皆可)。 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
2 .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2.清肺 润燥
肺热咳嗽(实证)。 肺热燥咳(虚实皆可)。
3. 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如 仙方活命饮。
-
19
鸭跖草
-
20鸭跖草- Nhomakorabea21鸭跖草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 2.解毒: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 3.利水:用于水肿、热淋。
-
22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 子心、栀子。
2. 涩精止血:本品还能交通心肾固精止遗,用 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遗精。并 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血。
-
30
栀子
-
31
【来源】茜草科栀子的果实 【性状鉴别要点】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
红黄色,具6条翅状纵棱,果皮薄,气微, 味微酸而苦。
-
32
栀 子(山栀子)
1. 泻火除烦:本品苦寒清降,善泻三焦 之火,尤善清心火。
-
23
寒水石
北寒水石(红石膏) 南寒水石(方解石)
-
24
寒水石
1. 清热泻火:热病烦渴。如三石 散。
2. 消肿止痛:丹毒,烫伤。
-
25
竹
叶
-
26
淡竹叶
-
27
竹叶 淡竹叶
长于清心除烦。 清热除烦、生 津利尿:热病
烦渴,口舌生 疮,尿赤涩痛。
长于清热利尿。
-
28
莲子心
-
29
莲子心
1. 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外感温热疾 病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谵语等证。如清宫汤。
-
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寒或苦寒之品,寒性较大, 既清热,又泻火,适用于急性热病邪在气分 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胃热、心 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
4
一、 善清肺胃之热的药物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
5
石膏
-
6
来源: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1)热病烦闷,不得眠。如栀子豉汤。 (2) 三焦火毒炽盛之证。如黄连解毒汤。
2. 清热利湿:并能退黄疸,用于湿热黄
疸。如茵陈蒿汤(茵栀黄注射液)。
-
33
3. 凉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
行之出血证。多炒炭用。
4. 解毒: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34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阴虚内热之消渴。 如玉液汤。
-
13
石膏、知母功用对比:
• 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 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 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 相须为用。
•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 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 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知 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 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 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 热等证。
-
8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散、玉 女煎。
2. 收敛生肌(煅后、外用):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如九一丹。
用法:先煎。 注意:本品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
9
知母
-
10
【来源】 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要点】
毛知母: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顶端有 浅黄色茎叶残基(金包头)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 蒙花、青葙子。
-
35
熊
胆
-
36
熊胆
1. 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味苦性
寒,主归肝经,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肝 经之热以息风止痉。
(1)肝热目赤肿痛等证。局部滴眼或内服。 (2) 肝经风热之高热、惊痫、抽搐。
2. 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和
痔疮肿痛。
-
37
夏枯草
-
11
知母
苦甘寒之品,以清润见长,归肺胃肾经, 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并可 滋肺胃肾之阴而润燥 。
1 . 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 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2 . 滋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如 二母散。
-
12
3. 滋 阴 清热
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常与黄柏相须为用。 如知柏地黄丸。
性状:表面类白色,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 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
产地:湖北应城
-
7
石膏
1.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本品辛甘大
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之力很强,为 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
(1) 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白虎四大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也用于气血两燔证:如清瘟败毒饮、 化斑汤。
概述
清热药
一、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 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甘寒、苦寒或甘苦寒)。 归经:涉及五脏六腑。功效:清热泻火、燥 湿、解毒、凉血、清虚热。
-
1
三、主治证—里热证 1. 各脏腑火热证。 2. 各种湿热证。 3. 各种热毒证。 4. 热入营血证。
5. 虚热证。
-
41
谷精草
-
42
青葙子
-
43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用于肝
热目疾。
不同点: 谷精草: 肝经风热之目疾多用。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可用。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上炎之头
痛眩晕也可用。
-
44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一、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
-
14
芦根
-
15
芦根
1. 清热生津、除烦:甘寒之品,清热不伤阴,生 津不敛邪。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实为苇茎的功用)。
2. 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 利尿:用于热淋,小便短赤涩痛。
-
16
天花粉
-
17
天花粉
-
18
天花粉(瓜蒌根)
1. 清热生津: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如玉 液汤。
四、分类 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
清虚热药五类。
-
2
五、使用注意 1 . 准确辨证,随证遣药,合理配伍。 2 . 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虚食少 便溏者慎用;或注意配伍健脾养胃药。 3 . 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禁用。 4 . 苦燥之品易伤阴,阴虚津亏者慎用。 5 . 中病即止,免伤正气。
-
38
夏枯草
1.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羞明流泪,头痛眩晕。
2 .消肿散结:用于痰火郁结之 瘰疬瘿瘤。
取本品清泄肝火作用,现代用于肝火 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
39
决明子
-
40
决明子(草决明)
1 . 清肝 明目
目赤肿痛,目暗不明(虚实皆可)。 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
2 .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2.清肺 润燥
肺热咳嗽(实证)。 肺热燥咳(虚实皆可)。
3. 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如 仙方活命饮。
-
19
鸭跖草
-
20鸭跖草- Nhomakorabea21鸭跖草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 2.解毒: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 3.利水:用于水肿、热淋。
-
22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 子心、栀子。
2. 涩精止血:本品还能交通心肾固精止遗,用 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遗精。并 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血。
-
30
栀子
-
31
【来源】茜草科栀子的果实 【性状鉴别要点】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
红黄色,具6条翅状纵棱,果皮薄,气微, 味微酸而苦。
-
32
栀 子(山栀子)
1. 泻火除烦:本品苦寒清降,善泻三焦 之火,尤善清心火。
-
23
寒水石
北寒水石(红石膏) 南寒水石(方解石)
-
24
寒水石
1. 清热泻火:热病烦渴。如三石 散。
2. 消肿止痛:丹毒,烫伤。
-
25
竹
叶
-
26
淡竹叶
-
27
竹叶 淡竹叶
长于清心除烦。 清热除烦、生 津利尿:热病
烦渴,口舌生 疮,尿赤涩痛。
长于清热利尿。
-
28
莲子心
-
29
莲子心
1. 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外感温热疾 病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谵语等证。如清宫汤。
-
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寒或苦寒之品,寒性较大, 既清热,又泻火,适用于急性热病邪在气分 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胃热、心 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
4
一、 善清肺胃之热的药物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
5
石膏
-
6
来源: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1)热病烦闷,不得眠。如栀子豉汤。 (2) 三焦火毒炽盛之证。如黄连解毒汤。
2. 清热利湿:并能退黄疸,用于湿热黄
疸。如茵陈蒿汤(茵栀黄注射液)。
-
33
3. 凉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
行之出血证。多炒炭用。
4. 解毒: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34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阴虚内热之消渴。 如玉液汤。
-
13
石膏、知母功用对比:
• 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 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 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 相须为用。
•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 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 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知 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 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 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 热等证。
-
8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散、玉 女煎。
2. 收敛生肌(煅后、外用):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如九一丹。
用法:先煎。 注意:本品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
9
知母
-
10
【来源】 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要点】
毛知母: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顶端有 浅黄色茎叶残基(金包头)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 蒙花、青葙子。
-
35
熊
胆
-
36
熊胆
1. 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味苦性
寒,主归肝经,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肝 经之热以息风止痉。
(1)肝热目赤肿痛等证。局部滴眼或内服。 (2) 肝经风热之高热、惊痫、抽搐。
2. 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和
痔疮肿痛。
-
37
夏枯草
-
11
知母
苦甘寒之品,以清润见长,归肺胃肾经, 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并可 滋肺胃肾之阴而润燥 。
1 . 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 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2 . 滋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如 二母散。
-
12
3. 滋 阴 清热
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常与黄柏相须为用。 如知柏地黄丸。
性状:表面类白色,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 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
产地:湖北应城
-
7
石膏
1.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本品辛甘大
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之力很强,为 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
(1) 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白虎四大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也用于气血两燔证:如清瘟败毒饮、 化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