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第三章剩余价值分析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 保存的价值就越多。但是,他能保存更多的价值,并不是 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变的和不以他 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第1卷第 228页)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在生产条件不变,主要是 指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资料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加进的 价值越多,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才越多。例如,生产1件 产品需要6小时,相当于加进6 元新价值,需要消耗生产 资料价值12元,也就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12 元。假设 生产条件不变,现在要生产2件产品,就需要追加劳动6小 时,加进的新价值就由6元增加到12元,生产资料转移的 价值也就由12元增加到24元。这就是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 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保存的价值就越多。如 果生产条件变化了,假设生产资料价值降低了 50%,在这 种情况下,仍然按照上例,工人加进价值增加一倍由6元增 加到12元,但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并没有增加,仍然是 12元。这就是说,生产条件变化了,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 他保存的价值不一定也越多。 所以,他能保存更多的价 值,并不是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变 的和不以他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
• 如果整个生产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 察,那么劳 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 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而 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劳动 资料还是劳动对象,就要看它在生产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 用。拿土地来说,人们在开垦的荒地,是人们劳动的对象, 而不是劳动资料;工厂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是劳动资料 而不是劳动对 象;但是在采矿部门,矿场的建筑物所用的 土地是劳动资料,而被开采的 矿山是劳动对象。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四、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 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 m)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 = 可变资本( V)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 两种方法
名义工资 → 实际工资↓= 价格水平 ↑
名义工资 ↑ 实际工资↓= 价格水平 ↑↑
名义工资 ↑↑ 实际工资↑= 价格水平 ↑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 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 存在着差异。 存在着差异。 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因此, 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 工资水平。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 段,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因而 其工资水平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工资水平的 差异,主要是受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差异,主要是受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生 生产力发展水平、 产率、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产率、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决定的。
必要劳动时间4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8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 剩余价值率 m' = 必要劳动时间2 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8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6 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
m 6 剩余价值率 m' = = = 300% v 2
m 4 = = 100% v 4
(三)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 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个别 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而获得的。 生产率而获得的。
政治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 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 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 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产生,
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 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 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 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 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 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也 消;失 商品 布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 转移到. 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2. 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
G
W
G’包含剩余价值
区别
1. 流通的形式 2. 流通的内容 3. 流通的目的
W 商品流通总公式
G
W
P
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W G G W …W’ ’G’ A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剩余价值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资本总公式矛盾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
的解决
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劳动力的买卖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经济学的功用配置资源而非获取资源基于人群而非基于个人基于多次选择而非单次选择经济现象远远不是社会的全部,不要试图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每一个社会现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与自然科学比较,自然科学可进行重复实验,一般可精确量化自然科学中也有可控性不强的学科如天文学经济学在不可控、无法重复的前提下又是以追求最优和均衡为特征的●与管理学的比较类似于物理学(理科)与建筑学(工科)的关系实证方法●更符合“科学”特性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逻辑一致性经验一致性规范方法《资本论》的结构及授课思路●一个起点:商品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剩余价值论三个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货币理论比较(替代价值率的争辩)●资本的流通过程●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比较(古典、马克思、新古典及前沿)●剩余价值理论的补充(产权、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等价交换的矛盾及其解释)●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各种成本理论比较(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二章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商品之间按照其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质:商品货币理论●某一个特定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充当交换媒介并实现其它的货币职能,恰恰因为它们是商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物●不考虑短期波动,总价格水平长期内取决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黄金开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比例(如果黄金是货币商品)●纸币是一种代表一定量货币商品的货币符号,政府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但更改不了商品之间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所以在劳动时间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超发货币会导致总价格水平上升,但其它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变。
(注意:马克思的纸币公式与货币数量论的公式外形极其相似,但不能认为马克思是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因为马克思根本不认为纸币发行量会影响相对价格水平、会影响经济增长动力)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目的:证明流通领域产生不了剩余价值●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完全竞争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不能产生剩余,而货币参与的交换也无法产生剩余。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ppt课件
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2019年11月22日
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
1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五、剩余价值规律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二、工资基本形式及其派生形式
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 派生形式:刺激工资、雇员利润工资、福利金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2019年11月22日
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
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 (一)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 , 资本流通公式:G—W—G` 循环形式不同 : 循环次序相反(起点、终点和媒介物不同) 运动目的不同 : 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论》导读第3卷(1-3篇)
《资本论》第3卷导读第一篇至三篇 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也是分配理论和竞争理论。
剩余价值相对说来是看不见的,在现象上,可以看见的是利润。
利润又是与资本成比例的。
这似乎是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这也是“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
因此,应当进一步研究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格的直接基础不再是价值而是含有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
因此,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同时要说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作用的特殊方式。
与剩余价值和价值相比,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更加具体的东西,也是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意识中、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形式。
这样,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从理论上再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或层次。
这个环节所在的层次正好是或直接操作的经济运行层次,以颠倒的方式表现的内在关系与范畴,在这个层次中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同时具有与内在关系不同的规律或机制。
因此,研究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不仅要注意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平均价格,注意分配关系的制度特征,而且要注意利润、平均利润对资本的调节作用,资本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即资源是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进行有效配置的。
实际上,从运行层次看,利润、平利润提供了一种关于效率标准的尺度。
1.方法与结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数量方法、动态方法2.重点阅读范围:《资本论》第3卷第1——5.1章,第8——10章,第12章。
一、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P30.2——41.2)[1.)(v c +→k ,m k m v c w +=++=2.成本价格的两重意义。
3.成本价格掩盖了价值生产的真象。
x w m v x c +=+++)(,w x m x v c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41.3——45.3)[1.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和所用资本的一个超过额。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三、第三卷的意义 (一)《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 经过十年时间编辑整理出版的。恩格斯对第三卷评 价极高,认为这个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使 整个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 反响”。 (二)第三卷所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具体来说表 现在:马克思所创立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科学地说明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从理论上解 决了使古典学派解体的难题之一,即商品按价值交 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所谓“矛盾”。 第三卷既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贯彻和运用,也是 它的完成和发展。马克思在第三卷所建立的地租理 论不仅完整科学地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正确理解 的级差地租,而且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发现的绝 对地租。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的。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二)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主要手段分别是劳动 生产率提高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 (三)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周转时间的缩短能使相同 的可变资本带来更大的年剩余价值量,从而提高利 润率。 (四)年利润率P′=M/c+v=m′·n 这就是年利润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式。 由此可见,年剩余价值率是实际剩余价值率转化为 利润率的中间环节。这里体现了第二卷与第三卷的 逻辑关系。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本篇研究剩余价值转化的第二阶段,即剩余价值通 过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说明社会生产各部 门的不同的利润率怎样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以及由 此所引起的商品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揭示平均 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怎样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动之间的本质关系。 第一篇研究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是以个别资本为 前提,本篇的研究则是以社会资本为前提。 对社会资本不仅是作为运动着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而且是作为相互竞争着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来研究的。 所以,这里的社会资本与第二卷第三篇所研究的社 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23
23 / 12
计算题
某纺织厂的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0.4元,工人 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 生产12磅毛线耗费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工具设备磨 损2.4元。工人一天生产出的商品包含多少价值,其中 转移的旧价值是多少,新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 的,工人一天内创造多少新价值,其中多少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计算并讨论: 1.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2.剩余价值率及其实质是什么?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5
5 / 12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 使用价值是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 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 余价值。
6
6 / 12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
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
33
33 / 12
Thanks !
34
34 / 12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生产和实现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和绝对的规律 1. 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 配和消费的一切方面。 2. 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 趋势。
14
14 / 12
资本与剩余价值
讲解提纲: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
1.生理界限
2.社会界限
17
17 / 1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 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 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M’=
3小时 6小时 9小时 6小时 必要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300% 100%
45
2、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 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 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惟一途 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6
③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 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 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 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 资本的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 依据。
37
C:不变 资本
V:可变
资本
38
四、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 1、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公式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同可变资本 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剩 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m′= m/ v
•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程度,因而剩余价值率也称为资本主 义的剥削率。
39
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 在可变资本量已定的情况下,剩余 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用公式来表示:m=m’•v表示。
41
②工作日的界限
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两个因素的限制: • a、生理上的限制。工人在一天内必须有吃饭、 睡眠等时间,以便劳动能力的恢复,这是生理 上所必需的时间; • b、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 间料理家务、抚育子女、学习文化和参加社会 活动等,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 要的范围、数量,要由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 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来决定。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续)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张俊山)
第三章
42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
现实经济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 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 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这些客观实 体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用来当用生产 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是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 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 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第三章 6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第三章
7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 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 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 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 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 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
第三章 22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 部分: 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 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 新价值。
第三章
23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 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 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 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 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 图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过程 旧价值转移过程 抽象劳动过程 新价值创造过程
第三章
43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三章
44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1、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 比率,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则 m’=m/v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和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导读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劳动过程只是消费他所购买 的劳动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产资料加到劳动力上才能 消费劳动力。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的过 程,是归他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 的产品归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 归他所有一样。”
类:一类是大自然中原有的自然物;另一类是被人类加 工过的物质要素,即原料。
3.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各种物
质手段,最主要的劳动资料是劳动工具。“各种经济时代 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 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变化也不影响它们之 间的职能区别。不变资本使用得再多,其价值也都是个 转移的问题,可变资本使用得再少,它也是价值增殖的 唯一源泉。
叁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 一、剩余价值率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从现象上看,剩余价值似乎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
同带来的。但是,“一定的化学过程固然需要蒸馏器及其 他容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分析时把蒸馏器本身抽去”, 同样的道理,不变资本只是提供一种物质条件,是实现 剥削过程的条件,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目录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 价值量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
第四节
工作日
壹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一、劳动过程 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有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
资本论第三篇绝对剩余价
•
(3)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来源于劳动两重 性(第227—231页) • 生产商品劳动的两重性现在表现为生产 过程的两重性。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 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 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 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是商品生产 的资本主义形式。 • 构成劳动过程的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 劳动,在这里只考察它的质的方面,即劳 动的目的、方法、手段等等。(第228页第 1段) •
• • • • • •
•
1.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是人和自然 之间物质变换过程。 (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第207—2011第3段) Ⅰ、劳动本身。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 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第208页)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工人首先要把他的劳动表现 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一般的物中。虽然工人的劳动是在资 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但这并不改变生产的一般性质。因此, 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考察。(第207页 第一段) 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中 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作为一种 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人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改变自然 界,另一方面改造人类自身。人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 识、有计划的活动,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的活动。而且一般 情况下,人的劳动还要有一种意志力。(第208页第1段)
????2价值增殖过程第223227页第3段?如果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正好等于劳动力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预付资本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什么要从事生产投资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凤翔编制
•
从第三篇开始,进入对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的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一方 面,这个过程从生产力讲,是劳动力和生 产资料结合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从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讲,则是资本剥削雇佣劳 动的过程,即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 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矛盾的主 导方面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暴露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第五章在《资本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资本论之剩余价值
《资本论》读后感——浅谈剩余价值《资本论》是一部公认的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虽然诞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尚未高度发达的19世纪,但在21世纪,资本主义各项制度已臻成熟与完善的今天,人们却发现:对它的研究不仅不能停止,反而应该加强,特别是残酷的经济危机来袭之后。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他继承的不仅仅是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而且包括了人类社会在他之前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这就使马克思成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最为博学的学者之一。
可见,正是马克思的博学使《资本论》并不仅仅成为一部单纯的政治经济学专著,更使它成为一部精编的人类百科全书。
《资本论》共分三卷,但按照各自所论述的矛盾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所论述的是商品经济的一般性规定,对应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第二个层次,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规定,对应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二、三、四、五篇;第三层次,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应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第六、七篇和《资本论》第二卷;第四层次,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总过程的结构及其各种具体范畴,对应的是《资本论》第三卷。
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提出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剩余价值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所谓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是马克思在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划时代的伟大功绩。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揭开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恩格斯、列宁都曾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给予很高评价,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时指出: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三资本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法,说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并进一步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揭露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及其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学习建议】本章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学习本章要注意把握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体系,掌握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本章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积累的实质、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本章的难点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等。
【主要知识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本章小结】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需要具备两个社会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让权的界定成本要比使用权昂贵得多
• 房屋的居住权 • 房产的转让权
• 如此麻烦为什么还要转让? 如此麻烦为什么还要转让?
• 互通有无? 互通有无? • 通过“不等价交易”而图利? 通过“不等价交易”而图利? • “交易可以扩大经济规模”? 交易可以扩大经济规模”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交换现象
• 生活中的交换现象 – 计划经济能够消灭交换吗? 计划经济能够消灭交换吗? – 大学校园中的交换现象 • 亚当 斯密:人类是唯一有交易需要的动物(从来 斯密:人类是唯一有交易需要的动物( 没有看见过一条狗与另外一条狗交换骨头) 没有看见过一条狗与另外一条狗交换骨头)
资本论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Capital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第三章 剩余价值分析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内容概要
• • • • • • 稀缺、 稀缺、竞争与约束 财产与产权 市场与价格机制 交易费用与合约 企业与企业家 分配、 分配、剩余价值与租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稀缺( 稀缺(scarcity)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约束( 约束(constraints)
•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 – 行为=动机(意愿)+限制条件 行为=动机(意愿)+ )+限制条件 • 竞争性的个人行为假定 – 每个人都有多个目标; 每个人都有多个目标; – 对每个人来说,总有一些物品是稀缺的;(稀缺与短缺、过剩的 对每个人来说,总有一些物品是稀缺的; 稀缺与短缺、 关系) 关系) – 一个人总是愿意为获得更多其他物品而牺牲某些物品; 一个人总是愿意为获得更多其他物品而牺牲某些物品; – 个人对拥有的物品的估值依赖于他(她)拥有这项物品的数量: 个人对拥有的物品的估值依赖于他( 拥有这项物品的数量: 随着拥有数量的增加,其个人估值就降低了 随着拥有数量的增加, – 并非所有人具有相同的偏好类型 A. Alchian, 《大学经济学》,p.20-23 大学经济学》 • 竞争(稀缺)无处不在,但任何竞争都是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的; 竞争(稀缺)无处不在,但任何竞争都是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的; 竞争的类型其实是由其限制条件来定义的;所以, 竞争的类型其实是由其限制条件来定义的;所以,理解竞争的限制条 才能理解人的行为。 件,才能理解人的行为。
• 协调专业化分工对应“信息扩散”的社会; 协调专业化分工对应“信息扩散”的社会; • 在一个互相合意的代表低成本的价格水平上,完成交易。 在一个互相合意的代表低成本的价格水平上,完成交易。 • 产权概念的重点不是“产(物)”,而是“权(利)”——即 产权概念的重点不是“ 而是“ 即 一套行为的许可和限制; 一套行为的许可和限制;是为竞争设置的最基本的限制
– 低碳问题其实是人类更高层次欲求(环境)的体现 低碳问题其实是人类更高层次欲求(环境)
• 从哪里可以观察“稀缺”?——代价、选择、竞争 从哪里可以观察“稀缺” 代价、 代价 选择、 – 人们为获取任何经济物品都必须付出代价 (“天下没有 天下没有 白吃的午餐” 白吃的午餐”) – 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 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 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
» 西班牙测量经度与纬度 » 瓦特发明蒸汽机
– “对这种权利所做的任何特定界说,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然的或天 对这种权利所做的任何特定界说, 赋的品格, 赋的品格,例如罗马人将财产权界定为一种随便使用或滥用某物 的权利,…但事实上完全按此界说的权利去行事,却是极不可行 的权利, 但事实上完全按此界说的权利去行事, 但事实上完全按此界说的权利去行事 的” 哈耶克: 自由宪章》 哈耶克:《自由宪章》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一个问题
• 传统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在网络经济中受到挑战吗? 传统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在网络经济中受到挑战吗? • 比如用户从网络上下载一部电影(如BT下载),或观看在 比如用户从网络上下载一部电影( BT下载),或观看在 下载), 线视频( PPLive),P2P的技术会使得这样一种与传统 ),P2P 线视频(如PPLive),P2P的技术会使得这样一种与传统 经济学中完全相悖的情况发生:需求越大,用户越多, 经济学中完全相悖的情况发生:需求越大,用户越多,每 位用户获得这一资源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成本越低。 位用户获得这一资源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成本越低。 • 这种现象颠覆了我们对稀缺性的理解吗? 这种现象颠覆了我们对稀缺性的理解吗? • 传统经济学中其实有此类探讨(1945年),规模经济问题。 传统经济学中其实有此类探讨(1945年),规模经济问题 规模经济问题。 • 我们要考察的是边际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免费提供产品 我们要考察的是边际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 的企业是如何生存的——改变了稀缺性的形态。 改变了稀缺性的形态。 的企业是如何生存的 改变了稀缺性的形态
财产与产权
• “财产”与“物品”有什么不同? 财产” 财产 物品”有什么不同? –property property——具有归属含义的物品 property 具有归属含义的物品 • 什么是“归属”?比如:“这瓶水是我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归属” 比如: 这瓶水是我的”是什么意思? – “归属”,就是“附着在一种有形物品上”的一组对 归属” 就是“附着在一种有形物品上” 行为的许可或禁止的规定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约束( 约束(constraints)
• 为竞争设限 为竞争设限——人类得以成为社会 人类得以成为社会 • 竞争与合作并不绝对冲突 • 约束条件(constraints) 决定竞争的类型 约束条件(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竞争、争胜负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竞争、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竞争 –人类从来就不能“取消、减少竞争”,只能 人类从来就不能“ 人类从来就不能 取消、减少竞争” 改变竞争的类型与竞争的规则” “改变竞争的类型与竞争的规则”——竞争准 竞争准 则与人的行为
• 这些证据是可观察的吗? 这些证据是可观察的吗?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竞争
• 竞争
• 多个人欲求同一个经济物品(社会活动) 多个人欲求同一个经济物品(社会活动) • 有限手段要满足多个目标
• 竞争的方式
• 凭暴力(Violence) 凭暴力(Violence) • 凭权威分配(Allocations by Authorities) 凭权威分配( Authorities) • 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d ) 先到先得( • 让最需要者得(Most Deserving) 让最需要者得( Deserving) • 论资排辈 • 凭考试成绩 • 交易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By Exchanges) Exchanges)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产权的经济意义
• Alchian: “根据著名的比较利益原则,在一个信息扩展的 根据著名的比较利益原则, 根据著名的比较利益原则 社会里,要使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 社会里,要使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人们 就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 就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即以双方同意的 价格, 价格,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生产资源和可交易产品进行转 让的权利” 让的权利”。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竞争的类型
• 以春节火价高给谁 » 学生民工优先 » 按级别分配 » 按考试成绩 » 排队 » 抓阄 • 两类问题: 两类问题:
• 以哪种方式来竞争更“好”? 以哪种方式来竞争更“ • 现实是以哪种方式在分配?又有什么后果? 现实是以哪种方式在分配?又有什么后果?
–普遍的“私人产权”是限制个人的自利倾向、限制竞争危害社会 普遍的“私人产权”是限制个人的自利倾向、 普遍的 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使用权与转让权
• 人们互相转让的究竟是物,还是对物的权利? 人们互相转让的究竟是物,还是对物的权利?
• 使用权 使用权——绝对权利(排他权) 绝对权利( 绝对权利 排他权) • 转让权 转让权——相对权利(转让与受让的合意) 相对权利( 相对权利 转让与受让的合意)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震
产权的边界
• Hume: 财物占有的稳定、根据同意的转让、允诺的执行 财物占有的稳定、根据同意的转让、 – 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使用权、收益权、 • 罗马法和法兰西《民法》关于所有权:“以法律所允许的 罗马法和法兰西《民法》关于所有权: 最自由任意的方式处理事物的权利” 最自由任意的方式处理事物的权利”。 • 英美法: 英美法: – There is no (ownership) box. – There are merely various sets of interests.
• 通过交易形成分工
• 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的专业化 知识、
» 没有市场体系,姚明的收入会怎样? 没有市场体系,姚明的收入会怎样?
• 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 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产权保护主人选择的权利 产权保护主人选择的权利
– “产权的强度” 产权的强度”
• 由其执行的可能性和成本来衡量
– 达到法律要求的社会公益、正义的途径有很多,执行成本有差异 达到法律要求的社会公益、正义的途径有很多, – 美国大学、家庭一般没有围墙,但中国的城墙却很著名 美国大学、家庭一般没有围墙,
• 财产基于物,而不是基于如人的性别、血统、年龄、身份等其 财产基于物,而不是基于如人的性别、血统、年龄、 他条件 • 财产概念的本质却不是物,是一组行为的规定——产权 财产概念的本质却不是物,是一组行为的规定 产权 • 任何行为规范都是某种限制,在实质上都是某种歧视 任何行为规范都是某种限制, (discrimination) • 财产权利的歧视性质以及人们的价值评判(废除财产继承制的 财产权利的歧视性质以及人们的价值评判( 呼声) 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