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看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摘要】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的符号。要接触、了解一个社会往往是从接触、了解这一社会的成员开始的。姓名不仅仅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语言标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人名的研究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已远远超出了人名本身。著名学者楼光庆早在1985年就对人名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文化含义作了系统的介绍,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众所周知,人名首先传递着明确的男女性别之分这一信息,英汉男子名和女子名往往是分开的,尽管有“男人女名,女人男名”的现象,但二者相同毕竟不多。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语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的方式及特征和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姓名、结构、文化、联系
【abstract】As a unique social offspring, name bears a close link to its culture and seems in separabl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information as a nation’s history, language,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customs. This paper intends to, with its rich exampl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probe into the respective structures,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ames,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be-coming acquainted with the customary similar and differences in names.
Keywords: name, structure, cultural, association
一、英汉语人名在结构方面的差异
英汉人名拥有两民族的共同特征,都由姓 (family name)和名(given name)组成。但两者的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西方人是先名后姓,而中国人是先姓后名。在中国对名人的姓氏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比如说伟人“毛泽东”,在英语中我们称呼他为“Chairman Mao”,但绝少有人称呼他为“Chairman
Zedong ”。而在美国,赫赫有名的第一任总统为“Washington”,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family name ”是“George ”。如果在中国你不知道名人的姓氏就会被视为笑话。特别是在制度森严的古代, 那就是大不敬, 轻则入狱, 重则砍头。
由此可见英汉姓名完全相反的排列是英汉姓名最明显的差异,是不同文化在人名上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重视家族裙带关系,中国人的姓代表宗族、血缘关系,姓必然在前;英语国家的人则普遍强调张扬个性, 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这种观念反映在姓名上是名在前姓在后。
二、英汉语人名文化内涵的差异
1、中国人(主要指汉族人)的姓仅为百家姓,而名可谓五花八门,十分复杂,但深刻地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父母对儿女的不同期望。
人们期望孩子(男孩)健康长寿而取名为,如:永年、鹤年、千秋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而取贱名(特别在乡村)为:铁蛋儿、狗儿、大憨、石头等;希望儿子将来多福、富有而取名为:财望、永富、双喜等。期望儿子成为伟大的人而取名为:效禹、竟尧、有为等。
父母通常对女孩的期望值不高,一般希望女儿美丽、希望她们将来长得如花似玉,通常用美丽的飞禽花草来命名女子的名字,如:菊花、秋月、乡莲、月娥、玉蝶等;而常用凶猛的动物,雄伟的山、粗壮结实的石、树木之名来命名男子,如:金虎、大龙、恒山、宝石、柏年、劲松等。期望女儿有好的品德而给女儿取名为:淑贤、腆腆、淑芬等;有时还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如父母希望尽快生个儿子而给女儿取名为:盼弟、招弟、来弟等。
虽然名字的选择很广,但有些字在某一时期却重复出现,父母给孩子们选择名字完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初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人们会选择“中”、“华”、“英”、“明”、“国”等字作为名字或名字的一部分,表示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做了主人,大家坚信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必将自立于世界之林。在文革时期(1966-1976),人们常选择“红”、“文”、“革”、“军”、“卫”等作为名字,这跟政治运动的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取名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洋名中用,如给男孩取名为:大卫、约翰、汤姆等;给女孩取名为:玛丽、枝子、丽莎等,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2、英美人的名字相比之下要简单得多了,常用名只有1000多个。传统英美人的取名没有中国人的托福斗雅之说,多数是从圣经或者希腊罗马神话里挑个
大路的,胸有点墨的可能会从莎士比亚的小说中取名,另辟蹊径的则请来一花一草。不过他们在给孩子取名时,也和中国人一样,在给儿女取名时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祝福,乐意选用表示善良、美丽、健康、勇敢、聪慧、吉祥、优雅等含义的名字。
近年来,英美人给孩子取名也开始显现一定的创造力,不过这种创造力仍然局限于用在女孩子身上。小公主有个不媚俗的名字被认为是个性魅力的体现,因此家长取名偏向于前卫,炫耀其文化气息;而给男孩子的取名则偏向于大路,体现其务实本性,如果一个风情万种的男孩名,很可能会使孩子童年生活饱受同伴嘲笑。迈克尔(MICHAEL)长达三十五年来高居最流行美国男名榜首,直到一九九九年才给雅各布(JACOB)超过。美国总统布什,父子同名在中国人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男孩名多么鲜有新意。
现在最新的取名趋势是给孩子以地名甚至品质来取名字,比如电影演员金贝辛格的女儿叫爱尔兰,而克林顿夫妇当年散步于英国一个叫切尔西的地方,克林顿轻轻哼唱着“切尔西的早晨”,由此定下了未来女儿的名字:切尔西。
三、英汉语人名在使用上的差异
1、长、晚辈之间称呼上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 因此在称呼上很重视辈份的区分。长辈就是长辈, 而晚辈就是晚辈, 辈份不能乱了。在称呼上最好要体现出彼此之间的辈份关系。长辈对晚辈主要的称呼方式就是直呼其名,而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就严格了很多。一般来说, 晚辈必须按照辈份来称呼长辈。如果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 肯定会被当成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晚辈对长辈必须是毕恭毕敬的, 所以称呼也必须符合彼此之间的辈份关系。就算某位“晚辈”的年纪其实要比“长辈”大很多,也应该按照辈份来称呼该“长辈”。所以, 在中国能见到的一个奇特现象, 就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老翁, 却很有可能叫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叔叔”。
而在英语中, 长辈对晚辈也是直呼其名,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则放宽了许多。英语中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体现在阶级上,也体现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所以, 英语的称谓中不怎么讲究“辈份”。晚辈除了可以按“辈份”称呼长辈外, 有时也会直接叫长辈的名字。其中如果两个人之间真的存在血亲关系, 那么就会按照长幼顺序来称呼, 晚辈可以以“关系+名字”的方式来称呼长辈。
2、同事之间称呼上的差异
在中国, 对职位相当的同事, 只要称呼姓名就行了。彼此间熟一点的话, 用昵称也可以。如果年纪与对方相差很多, 那么相互可以称为“老+姓”和“小+姓”, 如老王、小李等。采用后种称呼方式, 可以显得彼此间比较熟悉, 关系比较好, 让人听起来也比较亲切。而对于职位比自己高的人, 则要用敬语来尊称。通常采用的是“姓+职位”的方式, 如李厂长、周处长、杨局长等。这样一来, 既能展现对方的地位, 又能体现出下属对上级的敬意。对于职位比自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