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01feb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过程的数值指标。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可以根据药物的浓度-时间数
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浆药物浓度的最大峰值(Cmax)、达到
最大峰值的时间(Tmax)、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1/2)等。
以下是一些常
见的计算方法:
1. 最大峰值(Cmax):最大峰值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的最大值。
计算方法为浓度-时间曲线上的最高点浓度。
2.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表示药物在
一定时间段内的总体曲线面积,是评价药物在体内的总体暴露程度的指标。
计算方法可以使用梯形法、线性法或者非线性法。
3.消除半衰期(T1/2):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
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通过斜率法、直线法或者回归分析法进行估算。
4.药物清除速率(CL):药物清除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清除出
体内的速度。
可以通过AUC和剂量来计算。
5.分布容积(Vd):分布容积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是评价药
物分布时所需的体积。
可以通过药物剂量和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计算。
此外,还有一些参数如生物利用度(F)、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表观分布容积(Vdss)等也常常被用来评价药
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总的来说,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要根据药物特性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的结果需结合临床和药物效应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d147e7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3a7c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d.png)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常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半衰期(half-life)、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清除率(clearance)等。
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指的是药物经过各种途径给予后,进入体内的药物与给予相同剂量的静脉注射后进入体内的药物之间的比例。
一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生物利用度(F):F = (AUCoral / Doseoral) / (AUCiv / Doseiv) x 100%其中AUCoral是经口给药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Doseoral 是经口给药的剂量,AUCiv是静脉注射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Doseiv是静脉注射的剂量。
2. 药物半衰期(half-life):药物半衰期是指体内半数药物被清除的时间。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药物半衰期:t1/2 = 0.693 / Kel其中Kel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可以通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的斜率计算。
3. 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分布容积是指在达到平衡浓度状态下,体内的药物分布范围或分布成分。
一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分布容积:Vd = Dose / Cp0其中Dose是给药的剂量,Cp0是给药后的初始浓度。
4. 清除率(clearance):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
一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清除率:Cl = Dose / AUC其中Dose是给药的剂量,AUC是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除了以上常见的参数和计算方法,还有其他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间互作用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还可能受到个体差异、药物代谢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c66512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种参数,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等)进入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a)等参数来描述。
二、分布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程度和速度。
药物的分布受到药物的离子性、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分布参数包括分布容积(Vd)等。
三、代谢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酶或细胞介导的生化反应所发生的改变。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
药物代谢参数包括代谢速率常数(km)、清除率(CL)等。
四、排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排出的过程,通常通过肾脏、肝脏、
肠道等途径。
排泄速率和途径也对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产生影响。
药物排泄参数包括排泄速率常数(ke)、排泄半衰期(T1/2e)等。
综上所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效果具有
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掌握和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临
床医生更好地制定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考
虑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全面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确
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242a0e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8.png)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药物的药效和药物副作用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下面将介绍8个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给药后在体内可用形式的百分比。
一般用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来表示,生物利用度越高,则药物吸收效果越好。
2. 最大血药浓度(Cmax):最大血药浓度是药物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测量Cmax可用来评估药物的吸收效果,也可以用来确定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
3. 药物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d):药物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分布药物的组织总容积,计算公式为药物总体内含量除以血药浓度。
Vd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组织分布特性。
4. 清除率(Clearance,CL):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能力。
通常用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来表示,血浆清除率越大则药物从体内清除速度越快。
5. 半衰期(Half-life,t1/2):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降解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的排除速度,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其半衰期有关。
6. 生物转化率(First-pass metabolism):生物转化率是指药物在通过肝脏或其他代谢器官之前,在消化道或肝脏内发生的首次通过转化的百分比。
生物转化率通常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7. 蛋白结合率(Protein Binding):药物分子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只有未结合的药物才能发挥药效。
蛋白结合率表示结合在蛋白质上的药物所占的百分比,蛋白结合率高表示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紧密,对于药物的分布和消除有重要影响。
8. 药物代谢饱和点(Saturation Kinetics):药物在体内代谢是一个饱和过程,当药物被代谢酶饱和时,药物在体内代谢速率不再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饱和状态称为代谢饱和。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112e1b6fad51f01dc281f1fb.png)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1).表观分布容积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
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
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2).血浆药物浓度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
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max表示,单位以ug/mL或者mg/L来表示。
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
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
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
(6).血浆生物半衰期通常指药物消除的半衰期,即体内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做高浓度(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常以符号t1/2表示。
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活排泄快的药物,其半衰期较短,而代谢慢或排泄慢的药物,半衰期较长。
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
![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98674e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a.png)
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对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至关重要。
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终止半衰期、最大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清除率等。
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给药途径后药物在体内吸收的程度和速度。
常用的生物利用度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比较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药物在体内血浆或尿液中的浓度来计算生物利用度。
间接比较法则是将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与一种参比给药途径相比较。
2. 终止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终止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排除掉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终止半衰期对药物的给药时间间隔和剂量调整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药物的终止半衰期越长,药物的给药时间间隔也应相应延长。
3. 最大浓度(Cmax)最大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血浆或组织中的最高浓度。
最大浓度与给药速率、吸收速率和药物的分布有关。
最大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4. 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最小有效浓度是指药物在治疗效果上所需达到的最低浓度。
最小有效浓度通常与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有关。
药物的血浆浓度低于最小有效浓度时,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5. 清除率(Clearance)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从体内被消除的速率。
清除率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尿液或血浆中的浓度来计算。
清除率对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和剂量调整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药物动力学参数对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终止半衰期、最大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清除率等。
了解这些参数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调整剂量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8ce727b43186bceb19e8bb80.png)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1).表观分布容积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
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
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2).血浆药物浓度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
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 max表示,单位以ug/mL或者mg/L来表示。
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
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 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
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
(6).血浆生物半衰期通常指药物消除的半衰期,即体内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做高浓度(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常以符号t1/2表示。
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活排泄快的药物,其半衰期较短,而代谢慢或排泄慢的药物,半衰期较长。
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
![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aff099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用于描述这些过程,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 吸收(Absorption):-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表示药物经过给定途径(通常是口服)后被吸收到循环系统中的程度。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即吸收到循环系统的药物量与总给药量的比例。
2. 分布(Distribution):-体积分布(V olume of Distribution,Vd):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度,是总体内药物量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值。
大的Vd 可能表示药物更多地分布在组织中,而不是血液中。
3. 代谢(Metabolism):-代谢半衰期(Metabolic Half-life,t1/2):描述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速度。
代谢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4. 排泄(Excretion):-清除率(Clearance,Cl):表示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速率。
清除率与药物浓度的降低成正比。
5. 浓度(Concentration):-峰浓度(Cmax):血浆或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最高点,通常在给药后的某个时间点达到。
-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血浆中药物浓度降至此水平时,药物开始产生治疗效果。
-有效浓度范围(Therapeutic Range):药物在体内维持治疗效果所需的浓度范围。
这些参数对于制定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案、确定剂量和给药频率等方面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因此这些参数在具体药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医生和药物研究人员在制定用药方案时通常会考虑这些参数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能够达到安全和有效的水平。
药代主要参数
![药代主要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e8dfffae376baf1ffc4fadac.png)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根据时间-药物浓度曲线,采用相应的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包进行数学处理,可估算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相关的若干药代动力学参数(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药峰时间(Tmax)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
药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药峰时间长,则表明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也往往较长(图3-7)。
药峰时间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药峰浓度(Cmax)又称峰值(peak value),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见图3-9)。
药峰浓度和药物的临床使用密切相关,药峰浓度要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但若高出安全范围则可表现为毒性反应。
(二)时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和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围成的面积。
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图3-11)。
其单位为μg/ml·h,通常采用梯形法计算,计算公式为:(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a fraction of dose,F)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生物利用度也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和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见式①):相对F 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制剂质量不合格,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疗效肯定差。
一般药典上都规定药厂生产的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距不应超过±10%。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在于:① 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改变(见图3-12)。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787aecfb767f5acfa0c7cd27.png)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1).表观分布容积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
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
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2).血浆药物浓度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
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 max表示,单位以ug/mL或者mg/L来表示。
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
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 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
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
(6).血浆生物半衰期通常指药物消除的半衰期,即体内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做高浓度(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常以符号t1/2表示。
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活排泄快的药物,其半衰期较短,而代谢慢或排泄慢的药物,半衰期较长。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d7c797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7.png)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化指标。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
1. 代谢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被代谢的速度,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2. 清除率(Cl):表示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通常以体积单位(如L/h)表示。
3. 生物利用度(F):表示口服给药后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 血浆半衰期(t1/2):表示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 最大浓度(Cmax):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
6. 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血浆中存在的总量,通常以浓度-时间单位(如mg·h/L)表示。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体内外药动学研究方法获得,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机制、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的生成情况,对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04b743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5.png)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合理用药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代动力学中常见的参数进行总览。
1. 绝对生物利用度(F):指口服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程度。
通常用药物在体内的面积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的差异。
2. 半衰期(t1/2):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长短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药物的稳态浓度。
3.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从体内完全清除药物的能力。
清除率和半衰期有密切关系,常可通过测量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来计算。
4. 分布容积(Vd):指药物分布到体内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分布容积越大,说明药物更容易进入体内组织。
5. 药物消除率常数(Ke):指药物从机体内被清除的速度,与半衰期成反比。
药物消除率常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血浆中药物浓
度随时间的变化。
6. 最大浓度(Cmax):指药物在给药后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
Cmax常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
7. 时间-浓度曲线(PK曲线):可以通过绘制药物在体内的血
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
PK曲线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并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
药效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特点。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我们可以做
出更科学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药
物的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66c80b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f.png)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递、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重要参数,他们是用来衡量药物作用效果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把握病人药物治疗方案。
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有六种:入髓率(F),半衰期(T1/2),清除率(CL),平衡分布容积(Vd),多次剂量公式K,最大血药浓度(Cmax)。
入髓率(F):药物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比例。
入髓率是衡量药物是否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的重要参数,它的值越大,表明药物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可能性越大。
高入髓率的药物往往更容易有较好的疗效。
半衰期(T1/2):衡量药物真正从生物体中消失的时间长短,半衰期越短,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越短,就更容易实现“短效能”。
清除率(CL):衡量一天内药物从体内通过排泄所被清除的速度。
清除率与药物的性质直接关联,它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滞留时间,清除率越快,滞留时间越短,则药物血药量也越低。
平衡分布容积(Vd):是指一种药物在组织与细胞内的平衡态的浓度,它反映的是一种药物的可及性,如果一种药物的Vd值高,说明它的可及性较好,该药物更容易进入细胞内有效,能够发挥药效,达到治疗效果。
多次剂量公式K:是描述药物在某一时间和某一体重的平衡浓度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参数。
它代表了一种药物在不断服药的情况下,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多次剂量公式K的值越小,表示每次新药物的剂量越大,总的血药浓度就越稳定。
最大血药浓度(Cmax):血药浓度的最大值,反映的是药物在服用后在肝脏的代谢水平,服药前后两次血药浓度最大值的差异,可以代表药物的滞留时间,Cmax是药物产生药理作用的标志,影响疗效。
以上这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共同反映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传递、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是医生衡量药物作用效果的重要参考素。
使用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把握病人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250bc810fad6195f302ba60f.png)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1.以白蛋白为主。
2.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暂时)。
3.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具有饱和性,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4.竞争性抑制现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较低,而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中毒。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分类
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于药物的广泛作用引起,单用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长期或大量应用时,药理作用过强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可避免);
急性毒性反应:可测LD50;
慢性毒性反应(蓄积中毒):长期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反应:致畸、致癌、致细胞突变作用;长期应用应用引起胎儿畸形、组织恶变和细胞突变。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峰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峰值;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3.达峰时间:为达到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与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
7.效能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用最大效应表示,也称效能。
8.半数有效量ED50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50b0c9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3.png)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简介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评估药物在体内行为的定量指标。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总览,帮助您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 生物利用度(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给药后在体内被吸收的程度,通常以口服给药后的AUC(曲线下面积)或F(生物利用度百分比)来表达。
2. 峰浓度(Peak n)峰浓度表示药物在给药后(通常为口服给药)达到的最高血浆浓度,以Cmax来衡量。
峰浓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血浆半衰期(Plasma Half-life)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率。
血浆半衰期长短影响药物的给药频率和稳态浓度的达到时间。
4. 药物分布容积(Volume of n)药物分布容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是药物分布到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分布容积大表示药物更易进入组织,通常与药物的脂溶性相关。
5. 清除率(Clearance)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量,反映了药物的消除速率。
清除率越大,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速度越快,通常与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相关。
6. 生物转化率(n Rate)生物转化率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的比例,通常以药物代谢后形成的代谢产物与未代谢药物的比值来表示。
结论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评估药物在体内行为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
透过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可以优化药物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希望本文档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和应用。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https://img.taocdn.com/s3/m/9bf62c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9.png)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通常包括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血药浓度峰值(C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药物半衰期(Half-life)、总体清除率(Clearance)、体积分布(Volume of Distribution)等。
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后进入体循环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后药物浓度的比较。
2. 血药浓度峰值(Cmax):指药物在给药后血浆或血清中达到的最高浓度。
Cmax的高低可以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经历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3.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是反映药物在体内总体曝露程度的参数,表示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AUC值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越长。
4. 药物半衰期(Half-life):指药物浓度降至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用来估计药物的消除速度。
5. 总体清除率(Clearance):指药物从体内完全清除的速度。
体内清除药物的总速率等于药物的剂量除以血浆中的平均浓度。
所以清除率可以用来估计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
6. 体积分布(Volume of Distribution):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计算方法是将药物剂量除以血浆中的初始浓度。
体积分布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越广。
此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其他参数,如药物清除率(Drug Clearance)、血浆蛋白结合率(Plasma Protein Binding),以及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率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在药物治疗中确定剂量、调整给药方案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代主要参数
![药代主要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f64f76a7284ac850ad02428b.png)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根据时间-药物浓度曲线,采用相应的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包进行数学处理,可估算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相关的若干药代动力学参数(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药峰时间(Tmax)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
药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药峰时间长,则表明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也往往较长(图3-7)。
药峰时间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药峰浓度(Cmax)又称峰值(peak value),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见图3-9)。
药峰浓度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药峰浓度要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但若高出安全范围则可表现为毒性反应。
(二)时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围成的面积。
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图3-11)。
其单位为μg/ml·h,通常采用梯形法计算,计算公式为:(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a fraction of dose,F)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生物利用度也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见式①):相对F 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制剂质量不合格,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疗效肯定差。
一般药典上都规定药厂生产的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距不应超过±10%。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在于:① 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改变(见图3-12)。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d147e7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ec073e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3.png)
10.治疗指数 (theraputic index)LD50/ED50,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11.安全范围 (safety margin)LD5/ED95。
药物量效关系
1.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或浓度的依赖关系。 2.量效曲线 以坐标图说明量效关系。 3.量反应 药物的效应指标可以用量分级表示者。 4.质反应 药物的效应以全或无表示者。 5.最小有效量 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浓度)。 6.效价强度 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 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 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7.效能 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用最大效应表示,也称效能。 8.半数有效量ED50 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 能引起 50%动物死亡的剂量;它是评定药物毒性的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 数 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 :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浆 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 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峰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峰值;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3.达峰时间:为达到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与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 4.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确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长短。 5.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容积血液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是 清除能力总和,用 L/h 为单位表示。是反映药物消除的指标。 6.生物利用度:指吸收进入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是用来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 指标。 7.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意义为 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 8.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曲线先呈锯齿状上升, 继而趋于平稳,不会持续无限上升,在 5~6 个半衰期接近稳态血药浓度。到达稳态 的时间与药物半衰期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1).表观分布容积
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
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
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
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
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 max表示,单位以ug/mL或者mg/L来表示。
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
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
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
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
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 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
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
(6).血浆生物半衰期
,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指药——时曲线中函数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是衡量药物在人体内被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进入人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
对于不同剂型的同一种药物,可以比较被吸收入人体的总药量,AUC越大表示进入人体内的药物越多。
(8).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