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体整体的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解释了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而总供给则是工资、利润和租金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供求关系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周期理论则解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分析、建模和政策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发现经济问题和模式。

建模则是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分析是评估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制定和优化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对于理解和指导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政策方向和决策建议,帮助解决经济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与微观经济学相辅相成,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行为,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和实证依据。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

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一. 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二. 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GDP为核心1.GDP概念及核算y=min(AD,AS)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 加入货币市场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5. 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10.社会影响力&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Y=C+I+G+NXC如何被决定?I如何被决定?G如何运作?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名词解释: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2 存量与流量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4 国民生产净值5 利率6 消费与储蓄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4 总量生产函数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16 消费函数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b、相对收入论c、生命周期论d、恒久收入论17 储蓄函数18 资本边际效率19 加速系数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21 IS曲线和LM曲线22 自动稳定器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24 累进所得税25 货币政策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27 菲利普斯曲线28 凯恩斯陷阱29 奥肯定律30 需求管理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33 乘数-加速数模型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35 挤出效应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40 滞胀41 乘数42 货币幻觉43 货币乘数44 系统性风险45 效率工资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47 货币乘数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b、卡甘分析c、乔顿分析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49 李嘉图等价定理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51 卢卡斯批判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b、鲍莫尔模型c、惠伦模型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d、汇率传导机制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56 非均衡理论57 托宾的q理论58 AD-AS模型59 潜在产量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国际金融逻辑框架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收支理论1.分析开放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2.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组成国际收支的判断贸易收支经常账户收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偶然性临时性周期性收入型结构性货币性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以及后来新古典学派加入对短期资金流动的分析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主要是货币价格机制货币利率机制货币收入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导致对内部均衡的冲击 MS直接影响P Y R 画图解释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官方汇率法定升值贬值改变汇率制度以及政策协调(如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浮动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名义汇率机制画图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名义汇率自动上下浮动汇率政策自发调节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不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名义汇率变动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变动同时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存在利率机制和收入机制的影响对利率机制的影响还要具体区分资本流动的弹性问题画图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外汇市场干预(管理浮动)3.汇率决定理论流量理论e=f(p,i,BP) 分别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总论框架:第一个理论侧重中长期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汇率注重商品市场上供求的流量均衡几乎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第二个理论侧重短期分析货币供应量-利率-资本流动-汇率注重货币市场上的流量均衡第三个理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也是侧重分析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e=f(y y* p p* i i* Eef) 分别分析各个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要点第一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和一价定律掌握货币数量论和一价定律解释第二数学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推导第三优点最基本的理论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货币数量角度解释汇率的深远的理论缺点不足:理论基础是货币价值决定货币购买力而不是购买力决定价值苛刻的前提一价定律未必成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计量检验上的困难不同的物价指数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物品主观分类上的差异性会影响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隐藏了基期年为均衡汇率的假定忽略的重要事项忽略了国际资金流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实际不符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当是不变的但实证表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且实际汇率变动很大没有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趋势第二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国际资金流动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转移第三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高通胀时代比较成立其余实证均不支持最后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相对物价水平决定汇率但汇率也会影响相对物价水平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利率平价理论掌握要点利率平价理论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分为CIP 和 UIP推导CIP 和 UIP成立的条件指出投机者对远期汇率的投机活动使得CIP和UIP统一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把汇率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适应了国际资金高度流动和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指出了利率和汇率存在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证研究除外汇投机极度剧烈时期一般情况下利率平价均可以很好的成立不足:理论前提假定完美资本市场无摩擦不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本完全流动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是指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利率通过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但汇率也可以影响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国际收支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物价水平考查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考察汇率决定国际收支说放弃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实质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理论假定;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自发变动使国际收支维持均衡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资本可以完全流动数学公式 CA+KA=0CA=f(y y* p p* e) KA=f( i i* Eef)结合 e=f(y y* p p* i i* Eef)分析上述自变量变动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的影响优点:开辟了新的分析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短期来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不足: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指出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而没有深入分析最多只是其他理论的基础和补充并且流量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国际资金的高速流动而变得更加不足比如当一国利率上升时未必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并且汇率在短期之内就会大幅度波动这就启示我们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应该是由存量决定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的汇率决定理论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存量理论的代表三个假定 1资本可以完全流动UIP 始终成立 2 是存量决定汇率而不是流量 3 预期对汇率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4 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按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否可替代(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可以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4.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
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s s
i O -α
E i<s
y1 y0
s<i i
y2
y
3.4.3 基本结论
总产出倾向于和总需求一致 简单经济中,总量均衡表现为意愿投资和意愿
储蓄相等 总需求表现为可支配收入、自发性支出和边际
消费倾向的函数 净存货机制在总量均衡中作用重大 总之:没有供给限制的条件下,总需求决定总
注意:这里的储蓄和
O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y0
y
愿投资。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 3.3.2 线性消费函数 • 3.3.3 储蓄函数 • 3.3.4 其它消费函数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 基本结论:C= aWR+ cYL •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
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
向较低。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Milton Friedman)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 ,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 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 t3~∞—老年期,c<y, s<0, 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 的储蓄),讨债。

宏观经济学 ch1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 ch1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Q
轿车数 量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32
(二)决定模型的要素: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1、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由模型
本身决定的或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P7)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是由模
型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变量,它本身不能由
模型解释。 在模型中,它们的值或变化被认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36
(三)模型分析的前提假设:价格的伸缩性与粘性 1、市场出清: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的一种状态,
在形成市场出清时,价格是伸缩性的。
2、短期看,许多价格都是粘性的——相对于供需 失衡,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例如,
– 劳动合同确定的是名义工资,其期限往往是一年甚
至更长 – 出版商常常要3—4年才会调整一次其杂志的价格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22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模型
1、定义: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
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P8)
2、作用:
• 解释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 解释某种经济行为
• 设计政策以改善经济运行状况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23
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 新轿车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15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16
失业与收入的增长
5 4 3 2 1 0 -1 -2 -3 -4 -5 1965
%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失业率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 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 系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其特点包括汇 率灵活、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等。但浮动 汇率制度也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大、不利 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问题。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 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等方式 来影响汇率的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包 括汇率相对稳定、政策灵活性高等。但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也可能存在政策效果 不确定、干预成本高等问题。
03
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
包括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效率等。同时,也需要关
注金融科技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和济学新发展 动态
行为宏观经济学兴起背景和内容概述
要点一
兴起背景
要点二
内容概述
行为宏观经济学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 它借鉴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更深入地 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背景包括对传统 宏观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反思,以及行为经济学和 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应用。
特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同时,通过大量的 案例和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该书还注重培养读者的经济直觉和分析能力, 使读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 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消费需求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和能力,受收入水平、价格水 平、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03
投资需求
企业购买资本品的意愿和能力,受利率、预期收益、技术进 步等因素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推导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受财政政策、政府预算等因素的影 响。

宏观经济学全部

宏观经济学全部

下一讲预习提示: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核算 索洛模型:资本、人口、技术与经济
增长
第二讲 长期经济增长
真实GDP水平是判断经济繁荣与否的 良好标准;
真实GDP增长是判断经济进步与否的 良好标准。
2007,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
经济增长的一般原理 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6、依通胀率调整经济数据 关注货币价值的变化 经济中的指数化:社保、工资、 实际和名义利率
三、失业的概念及其衡量
1、失业的概念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就是一定年龄
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 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就是就业 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 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 失业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正在寻找工作
的增长、劳动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相互作用, 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基本结论: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 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 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 产出水平也越高。
分析过程:从基本模型开始
一些数据: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核算
∆Y/Y =α ∆K/K+(1- α) )∆L/L+ ∆A/A
1950-1999 3.6
1.2

1950-1960
3.3
1.0

1960-1970
4.4
1.4
1970-1980 3.6
1.4
1980-1990 3.4
1.2
1990-1999 3.7
1.2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流动偏好陷阱: 利率极低时,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 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 国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再下降的现象。
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货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 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19页
3.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总需求 L = L1 + L2 = ky – hr
货币太多,用多余货币购进证券。
r%
m
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r1
r2较低,货币需求>供给,利率 上扬;直到货币供求相等。
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求
趋于均衡。
均衡利率r0, 保证货币供求均衡。
r0 r2
E L
m1 m0 m2
L(m)
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22页
6. 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1)货币需求曲线平移。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变动
时,货币需求曲线平移。
r%
L2 L0L1
m
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供给
货币供给m由国家控制,是外 生变量,与利率无关。
r1 rr20
凯恩斯认为,分析利率变 动主要看货币需求的变动。
m0
L(m)
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23页
(2)货币供给曲线的平移
I :investment 投资
S:save
储蓄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i = s s=y-c ,所以y = c + i , 而c = a +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b
i= e-dr 得到IS方程: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产生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宏观经济学模型.pdf

宏观经济学模型.pdf

一、模型的构建与识别 1、模型的构建 首先,根据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其中,Y表示GDP,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我们假设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额作为外生变量,由系统外部给定,并对系统内部其他变量产生影响。

而居民消费和投资这两项指标,又都由当年的GDP决定。

根据这些设定,我们分别建立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方程,如下: C(t)=a(0)+a(1)Y(t)+u(1)(t),t=1978,1979…2005,2006 I(t)=b(0)+b(1)Y(t)+u(2)(t),t=1978,1979…2005,2006 因此,最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C(t)=a(0)+a(1)Y(t)+u(1)(t) I(t)=b(0)+b(1)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2、模型的识别 由于我们完备的结构式模型为: C(t)=a(0)+a(1)Y(t)+u(1)(t) I(t)=b(0)+b(1)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005,2006 结构参数矩阵为: 10a(1)-a(0)00 01b(1)-b(0)00 -1-110-1-1 此时,g=3,k=3。

对于第1个方程,有 Β0Γ0=100 -1-1-1 此时,g(1)=2,k(1)=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又因为k(1)=1,则k-k(1)=2>g(1)-1,因此,该方程为过度识别方程。

对于第2个方程,有 Β0Γ0=100 -1-1-1 此时,g(2)=2,k(2)=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本大纲将提供《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的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1章:宏观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第2章:生产与经济增长第3章:总量经济学核心:短期经济波动第二部分:经济增长与长期繁荣第7章:长期经济增长第8章:实际GDP与潜在GDP第9章: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第三部分:货币金融体系第13章:货币与银行体系第14章: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第15章:利率与货币市场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变动第18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第19章:货币政策与通胀第20章:财政政策与通胀第五部分: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第2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框架第23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第24章:货币汇率与国际经济第六部分:宏观经济学的争议与前沿第27章:经济学的争议与政策选择第28章:新众经济体的崛起与分析第29章:宏观经济学的前沿以上是《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的大纲概述和主要内容介绍。

该教材包含了基本原理、经济增长、货币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变动、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争议与前沿等内容。

本部分旨在介绍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书的结构和阐述方式。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关注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

该学科试图理解和解释经济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结构按照以下方式展开:第一章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第二章至第六章将深入探讨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相关问题,包括生产和收入、劳动市场、货币和货币供给、金融市场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等。

第七章至第十章将关注国际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体系、汇率和国际货币问题等。

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将探讨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包括经济衰退和复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通过研究本书,读者将能够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高校电子课件: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高校电子课件: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8.3.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再贴现率 2.公开市场业务 3.变动法定准备率
8.3 货币政策
8.3.3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 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 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成本,从而改变了投资的 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 第二种观点是第一种观点的扩展。
第7章 总供求模型
7.1 总供给曲线
7.1.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般形式 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特殊形式
7.1.2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7.2 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
7.3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1当生产函数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2当劳动需求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3当劳动供给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4供给冲击所造成的价格上涨引起的总供给曲线变
4.3 投资函数
4.3.4预期收益与投资 1.投资项目的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期 2.产品的成本 3.加速折旧 4.投资税抵免
4.3.5风险与投资
4.4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与变动
4.4.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4.4.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4.5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与变动
8.4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演 变
第9章 消费函数
9.1 消费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
9.2 绝对收入假说
9.3 相对收入假说
9.4 恒久性收入假说
9.5 生命周期假说
9.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 效果的影响
9.6.1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 2.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
目录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章 宏观经济活动的衡量 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第4章 凯恩斯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5章 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6章 总需求曲线与需求管理政策 第7章 总供求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建立了一系列基础宏观经济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基础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总量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

一、凯恩斯总量模型凯恩斯总量模型是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建立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

该模型分析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凯恩斯总量模型的核心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

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越高,人们消费的意愿就越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C0 + cY,其中C是消费支出,C0是自主消费(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支出),c是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消费增加的单位),Y是收入。

凯恩斯的投资函数则表示为:I = I0 - di,其中I是投资支出,I0是自主投资,d是边际投资倾向(利率每降低一单位,投资增加的单位),i是利率。

通过消费和投资函数,我们可以计算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凯恩斯总量模型中,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来控制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二、IS-LM模型IS-LM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模型,用于分析利率、收入和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

IS-LM模型由凯恩斯的总量模型发展而来,其核心是投资和储蓄的平衡(IS曲线)以及货币市场的平衡(LM曲线)。

IS曲线表示投资和储蓄的平衡,其方程为:Y = C + I(Y, i) + G + NX,其中Y是国民收入,C是消费支出,I是投资支出(取决于收入和利率i),G是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平衡,其方程为:M/P = L(i, Y),其中M是货币供应,P是物价水平,L是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和国民收入)。

通过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交点,我们可以确定利率和收入的均衡水平。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利率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AS-AD模型AS-AD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型,用于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简)

宏观经济学(简)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 存款准备金
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之用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准备金 = 商业银行手中的通货 + 存入央行的部分
法定准备金率(Legal Reserve Ratio) 央行所规定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 超过法定准备金数额的那部分准备金
银行弥补准备金的措施:一、向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二、向央行借 准备金贷款;三、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借得准备金
补充概念: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那个时期(当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 = 名义GDP / GDP价格指数 * 100%
•13
进一步认识GDP
– 应从消费而非生产角度来衡量
纯经济福利=GDP+自给性产品+闲瑕价值-无贡献项目价 值(如军火)-负作用项目价值(如污染)
– 应考虑环境的因素
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 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 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补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将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实际人 均GDP合成为一个复合指数,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
9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体系
•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宏观部分:SNA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IS越平坦说明利率的轻微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而投资是影响收入的关键而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原因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利率小投资就会增加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投资利率系数当投资利率系数大时率的极小变动带来投资的巨大变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也就使IS曲线越平坦LM越陡峭说明利率巨大变动只会带来收入的轻微增加这与货币需求有关因为货币供给是固定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有关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两者相加为货币供给因为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且是反方向变动两者比值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当这个系数h很小时利率不论变化多大都很轻微的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消费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利率变化对消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进而对收入影响很小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投资,S--储蓄均衡产出投资储蓄恒等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0 IS-LM-BP模型: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

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

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

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

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

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

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

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宏观经济基础模型1. 引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为了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构建了各种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这些模型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出发,试图对宏观经济体系进行抽象和概括。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础模型,包括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等。

这些模型为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工具。

2.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经典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以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为基础,将经济体系分为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在这个模型中,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

总供给则由劳动力供给和生产要素供给决定。

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3. 货币数量论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是一种基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模型。

它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货币需求的减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在这个模型中,货币供给受制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持有的意愿和货币的购买力。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实现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

4. 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工具,旨在研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方式和效果。

在这个模型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扩张性货币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适度增加货币供给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趋势。

5. 结论宏观经济基础模型是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数量论模型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模型等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通过对这些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