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挤呀挤》选自幼儿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拥挤”现象展开,通过简单易懂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插图,以及互动式的语言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拥挤的词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朗读儿歌《挤呀挤》,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情境。

2. 使幼儿掌握并运用“拥挤”、“排队”等词汇,能简单描述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拥挤现象。

3. 培养幼儿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儿歌,掌握相关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难点:让幼儿理解拥挤现象及其危害,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儿歌《挤呀挤》录音、卡片、小奖品。

2. 学具:画笔、白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拥挤场景,如公交车、超市等,让幼儿体验拥挤的感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画面内容。

播放儿歌《挤呀挤》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朗读儿歌。

教师针对儿歌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讲解,如“拥挤”、“排队”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幼儿用卡片上的词汇描述挂图中的场景。

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模拟情景对话,巩固所学词汇。

4. 互动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找朋友”游戏,让幼儿用所学词汇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彼此了解。

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儿歌《挤呀挤》的文字和插图。

2. 关键词汇:拥挤、排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不拥挤”的场景画。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认为不拥挤的场景,如公园、学校等。

2. 家长协助幼儿用所学词汇进行家庭情景剧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挤呀挤》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童谣与故事》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通过童谣《挤呀挤》的朗读和表演,引导幼儿感知语言节奏与韵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朗读童谣《挤呀挤》,感受语言的节奏与韵律。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合作、分享的快乐。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和韵律感知。

教学重点:通过童谣《挤呀挤》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童谣《挤呀挤》录音、小动物手偶。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挤在一起过桥的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们的动作。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童谣《挤呀挤》录音,引导幼儿跟读,注意节奏与韵律。

讲解童谣内容,让幼儿理解童谣的意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手偶,按照童谣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表演。

4. 语言表达(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我学会了,我也能”的句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5. 合作游戏(10分钟)全体幼儿一起玩“小动物挤桥”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挤呀挤》2. 板书内容:童谣《挤呀挤》小动物们合作过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用“我学会了,我也能”的句式,描述你在活动中的收获。

作业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白兔。

我学会了跟读童谣《挤呀挤》,我也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过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童谣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将《挤呀挤》的童谣改编成其他场景,如小动物们一起挤水果、挤公交车等,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和表演。

增加幼儿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一、教学目标:
1.听指令,按照指令表演。

2.理解和运用描述词语。

3.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教学准备:
1.挤呀挤的图片。

2.各种形状的卡片。

3.教具:带顶和不带顶的笔记本。

三、教学步骤:
1.热身活动: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站在圈外。

教师说“挤呀挤,挤真紧”,学生要用手抓住旁边的同学。

2.呈现主题:给学生展示挤呀挤的图片,向学生解释这是一个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所以非常挤。

3.听指令,按照指令表演:教师给学生简单的指令,如“站直”、“转身”、“举手”等,学生按照指令表演。

4.学习描述词语:教师给学生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请学生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

5.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个形状的卡片,让他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这个形状,并写下三个描述词语。

6.展示作品: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
己画的形状以及描述词语。

7.讨论:让学生通过展示和介绍的作品,讨论各种形状的特点以及有
趣的描述词语。

8.小结: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出示一部分新的卡片,让学生尽量
使用刚刚学习的描述词语来描述这些形状,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扩展: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本人物介绍的书,让他们选出一
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根据书中的描述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角色。

2.组织学生写一篇对景点的描述,描述景点的特色以及吸引人的地方。

3.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旅行中挤来挤去的经历,分享旅行的快乐
和趣事。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活动》,详细内容为《挤呀挤》这一课。

通过描述小动物们在一起挤来挤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学习关于动物和动作的词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

2. 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进行简单描述。

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

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们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动物玩偶、小鼓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动物玩偶,创设一个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玩偶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挤呀挤》,引导学生们关注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让学生们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们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自己身边的同伴。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玩偶,用画笔和水彩为玩偶设计衣服。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挤呀挤》2. 新词:拥挤、欢乐、跳跃、嬉戏3. 重点句子:小动物们在一起,挤呀挤,真欢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描述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狗,它总是活蹦乱跳的,挤在我的身边,让我感到很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掌握了新词和句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开展一次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挤呀挤》选自幼儿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围绕幼儿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描述小动物们一起挤果汁的过程,引导幼儿感知动词“挤”的意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动词“挤”的含义,能正确运用动词“挤”进行句子表达。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合作、分享快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动词“挤”进行句子表达。

重点: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动物手偶、果汁机、水果。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水果,讨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故事《挤呀挤》,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挤果汁的过程,讲解动词“挤”的含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给出例句,如“小兔子用手挤出了苹果汁”,引导幼儿理解并模仿句子表达。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偶扮演小动物,合作完成挤果汁的任务,练习使用动词“挤”进行句子表达。

5. 创作环节(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小动物挤果汁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挤呀挤》2. 动词:“挤”3. 小动物手偶、果汁机、水果等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幅关于小动物挤果汁的画,并用句子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我和妈妈一起画了小兔子挤苹果汁,句子表达为:“小兔子用手挤出了苹果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动词“挤”的理解和运用有所提高,但在合作完成任务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依赖心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切呀切”、“煮呀煮”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挤呀挤》小班教案

《挤呀挤》小班教案

《挤呀挤》小班教案《挤呀挤》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故事中动物朋友越挤越多、越挤越快乐的情感。

2、注意地倾听老师讲故事,并观察画面中角色的变化。

3、能理解并复述作品中的重复句: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故事,愿意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1、邀请大班幼儿排练故事《挤呀挤》2、木偶及图片:小老鼠、小猫咪、大灰狗、花公鸡、大肥猪、大奶牛。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验。

提问:你和谁挤着睡过觉吗?挤着睡觉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吗?二、讲故事《挤呀挤》宝宝一个人睡觉,真害怕呀!他“哇哇”哭着去找妈妈。

“吱吱吱”,来了一只小老鼠。

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喵喵喵”,来了一只小猫咪。

她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汪汪汪”,来了一只大灰狗。

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喔喔喔”,来了一只花公鸡。

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呼噜噜”,来了一只大肥猪。

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咩咩咩“,来了一头大奶牛。

她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吧嗒吧嗒”,宝宝回来了。

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有这么多朋友在一起,我不害怕啦!”三、提问:为什么小动物要来挤者睡觉?宝宝喜欢吗?他怎么说的?故事里有谁?四、教师操作木偶表演,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将动物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五、欣赏大班幼儿表演故事,幼儿跟学重复句。

六、和老师一起讲故事,重点讲重复句。

教学反思幼儿听故事时注意力要集中,能模仿小动物的不同声音,重点讲重复句。

《挤呀挤》小班教案2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培养幼儿的视觉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分享和合作的精神,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绘本《挤呀挤》的阅读与理解。

2. 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 通过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挤呀挤》。

2. 准备绘画纸张和绘画工具。

3. 准备故事角色头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5.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倾听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对话,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中,让其他幼儿观看和交流。

2.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绘本故事。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绘本内容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3.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

八、教学资源1. 绘本《挤呀挤》若干册,以便于分组阅读。

2. 绘画纸张、画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故事角色头饰、道具。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

2. 观察幼儿在下一节课中的表现,看是否对教学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定期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看是否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表达。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2. 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互相帮助和团结合作。

二、教学内容1. 绘本《挤呀挤》的故事内容介绍。

2. 认识绘本中的各种动物(如大象、狮子、猴子等)。

3. 学习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挤呀挤》的图书和电子版。

2. 准备与绘本故事相关的动物玩具或图片。

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4.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看绘本封面,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朗读绘本: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朗读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动物玩具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特点。

4. 表达与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绘本故事和动物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分享意识。

4.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观察,了解他们对故事道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教师通过朗读绘本《挤呀挤》的开头部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故事情节回顾:教师简述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3. 角色扮演:教师选取故事中的几个重要角色,邀请幼儿扮演这些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如动物们为什么要挤在一起,以及它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5. 价值观引导:教师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互相帮助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小班语言挤呀挤教案

小班语言挤呀挤教案

小班语言挤呀挤教案【篇一:小班语言挤呀挤教案】文一、设计构思:2.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绘本画面内容大胆和老师进行互答式阅读。

3.设计理念:绘本《挤呀挤》中小动物们形象逼真,动态鲜明,一个一个出场,挤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

书中虽然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动物们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性的表现,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幼儿乐于描述和模仿书中动物的动作,完成性的学习4.活动流程:提问引出主题--逐步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完整阅读--二、活动目标:1.能根据绘本画面内容大胆和老师进行互答式阅读。

2.喜欢参加阅读活动,能大胆清楚地学动物说话,并能大胆地模仿动物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ppt四、活动流程:一、提问引出主题。

在家你和谁一起睡觉?一个人睡害怕吗?为什么?(环节自评:提问引出主题,从自身到绘本中的主要形象,与环节衔接。

在孩子们的回答中进入绘本的情境中。

)二、逐步阅读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在阅读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互答式阅读。

1.图一:你看到了谁?这是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除了床上的动物,这里还有什么?(一起认读:挤呀挤)怎么这么多动物在床上呢?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图二:你看到了谁?他怎么了?3.图三:呷呷呷,小老鼠来了。

小老鼠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小老鼠在哪里呀?他是怎么到被窝里的?(学习词:钻)我们来学习小老鼠。

(幼儿学老鼠动作)谁又来了(小鸭子)小公鸡小母鸡4.图四:喵喵喵!谁来了呀?猫是怎么来的?(幼儿学大花猫走路的动作)它钻进被窝里回说什么呢?小黄狗,小羊、小马5.图五:又来了谁?它会怎么说?他是怎么到被窝里的?钻进被窝又会说什么?现在被窝了都有谁了,一张床上睡几个人,你家睡几个人呀?睡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会怎么样?你们觉得床里还睡得下吗?6.图六:这是谁?床上还钻得进吗?那怎么办呀?(幼儿自由发言)7.图七:呼噜猪到床上了吗?(到床上了)你猜猜看他是怎么进去的?(学习词:挤)8.图八:哎呀!大奶牛也来了!它也想到床上来这可怎么办呀?9.图九:它会说什么呢?10.图十:床上又多了谁?他还哭吗?他会说什么话呢?三、游戏:挤呀挤,体验挤在一起“真好暖和”的感觉。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挤呀挤》6篇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挤呀挤》6篇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挤呀挤》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挤呀挤》精选6篇(一)教案标题:挤呀挤教学目标:1. 学会利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课文。

2. 学会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3. 学会合作交流,并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读准每个字和词的发音,并正确运用到课文中。

2. 理解课文意思,正确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难点:1. 利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课文。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意思。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文《挤呀挤》。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教师打招呼,与学生互动,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2. 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拥挤的情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Step 2:导入新知 (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挤呀挤》,并简单介绍课文背景。

2. 教师给学生快速示范一遍课文的朗读,并引导学生跟读。

3. 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Step 3:学习新知 (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商议角色分配和演出细节。

3. 学生开始排练台词和动作,并辅助道具的准备。

Step 4:展示成果 (10分钟)1. 学生小组轮流表演他们所准备的段落。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Step 5:小结 (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展示更好的自己。

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1. 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任务:阅读下一篇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整理笔记,准备下一节课使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更多的角色扮演活动,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写类似的情景对话并进行表演。

3. 学生可以搜集其他与拥挤相关的课文或文章,进行朗读和分析。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排队和合作。

4. 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挤呀挤》:一只熊猫和一群小动物们一起挤在树上,大家一起合作找了一块空地,共同生活。

2. 学习词汇:熊猫、小鸟、小猴、小兔等。

3. 学习句型:排队、挤呀挤、一起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挤呀挤》。

2. 角色头饰:熊猫、小鸟、小猴、小兔等。

3. 水果图片或实物:苹果、香蕉、橘子等。

4. 点名卡:排队、挤呀挤、一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角色,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讨论故事: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熊猫和哪些小动物一起挤在树上?”“他们是怎么解决挤在一起的问题的?”等。

4. 情景表演:教师带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体验故事情节。

5.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果分享会”,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排队。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挤呀挤》,并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 家长协助幼儿制作角色头饰,以便下次上课使用。

3.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情景表演等。

2. 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如能否回答相关问题、能否描述故事情节等。

3. 关注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学会分享、排队和合作。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和进行故事表演的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角色图片、挤奶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c.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挤奶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挤奶的过程。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故事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线索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故事情节。

2. 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幼儿参与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采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4. 观察图片:教师展示挤奶图片,让幼儿了解挤奶的过程。

5. 总结故事: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主题,培养幼儿的归纳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挤呀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挤呀挤》这一篇课文。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一起挤在雨伞下的趣味故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同时学习与“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2. 学会与“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与“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图片、多媒体课件、雨伞一把。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上一把雨伞,邀请学生们一起模仿课文中的小动物们,一起挤在雨伞下。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挤”的情景。

2. 课文学习(10分钟)a. 教师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与“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c. 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如:“小兔子和小松鼠在雨伞下挤呀挤,它们说了什么?”b.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表达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给出几个与课文类似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挤”的词汇和表达进行描述。

b.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5分钟)a.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课文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b. 台下学生为表演者加油鼓劲,共同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挤呀挤》2. 主要内容:a. 课文图片b. 与“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c. 故事情节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课文中的情景,并用“挤”的词汇和表达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小兔子和小松鼠在雨伞下挤呀挤,旁边配上文字:“小兔子和小松鼠在雨伞下挤呀挤,它们说:‘我们一起来挤一挤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课文学习、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挤”的词汇和表达。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早期阅读):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的情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发现画面中的小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谦让品质,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等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分享和等待,培养他们的谦让品质。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图书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小动物图片、图书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引出故事主题。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们的名字。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说出小动物们为什么挤在一起,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5. 情境游戏: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游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等待,培养他们的谦让品质。

7.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观察、表达、分享和等待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

2.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篇,内容为《挤呀挤》。

通过该故事,让幼儿感知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合作意义。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伴分享。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合作意义,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学会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挤呀挤”、“一起”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挤呀挤》故事书、动物玩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动物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偶的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挤呀挤》,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巩固故事内容。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组用画纸、彩笔和剪刀制作一个故事场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挤呀挤》2. 关键词汇:挤呀挤、一起、合作3. 合作场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共同完成一个合作小游戏,如“挤气球”。

2. 答案:完成游戏后,与家人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挤呀挤》让幼儿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合作意识不强,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合作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合作意义,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挤呀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挤呀挤》这一故事。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一起挤在木桶里的有趣情节,引导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和场景。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故事中的情节。

3. 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分享和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木桶模型、动物玩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木桶模型和动物玩偶,邀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挤木桶”游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挤呀挤》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动物角色。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如:“小猴子怎么挤进木桶的?”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情节进行描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5. 小结与讨论(5分钟)6.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和剪刀,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剪下来。

7. 展示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猜他们画的是哪个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挤呀挤》2. 故事角色:小猴子、小兔子、小猪、小熊等3. 故事道理:分享、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讲一讲《挤呀挤》的故事,并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故事讲述、创作等环节,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情节方面,还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让他们尝试自己编写一个类似的集体活动故事,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理解绘本《挤呀挤》的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挤呀挤》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涉及的各种动物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的角色。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表达,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挤呀挤》及相关动物图片。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挤呀挤》,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挤呀挤》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观察讨论:教师展示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动物的特征。

4.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动物,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挤呀挤》,并观察家里的宠物,画出宠物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中动物特征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2. 倾听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分享故事的情况,评价幼儿对故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2. 开展动物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动物运动会、动物知识竞赛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动物。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绘画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挤”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内容•演示视频:《挤呀挤》•情境游戏:模拟公共场合如电梯或车厢站在拥挤的人群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幼儿们展示《挤呀挤》的演示视频,并对其中的关键词汇进行分析解读。

例如:“挤”是指人群中互相靠拢的行为,需要互相理解和合作;“让”是表示礼让和尊重。

第二步:游戏互动模拟公共场合如电梯或车厢,老师让幼儿们扮演乘客,要求站在人群中。

让幼儿体验拥挤的情况,通过动手辅助“让”和“挤”的动作,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假设老师与幼儿们在电梯中,老师:小朋友让让,挤一挤,推一推,我们赶快进去吧。

小孩:好的,我来挤一挤。

第三步:综合训练老师提供相关练习,如描述不同的人群中“挤”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让”和“挤”的含义等。

鼓励幼儿们尝试不同的语言和身体表现,并进行交流分享。

例如,小朋友你最近在公交车上有没有挤过人,那你是怎样表达“让”和“挤”呢?第四步:总结回顾对于本次教学,老师对幼儿进行简单回顾,检查幼儿对“让”和“挤”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幼儿将这些语言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理解行为的涵义和情境,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

•对幼儿进行反馈,及时指出运用不当之处,并给予鼓励。

课时安排本次教学计划为一节课,约30-40分钟。

教学资源•演示视频:《挤呀挤》•游戏辅助道具:电梯或车厢道具,模拟人群模型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对“挤”和“让”这两个词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在交互游戏中增加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希望幼儿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

幼儿园小班教案《挤呀挤》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挤呀挤》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挤呀挤》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中的“挤”这一现象,同时学习相应的解决方法。

2.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学会多角度思考、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3.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会设计一系列的热身活动,让幼儿们能够通过运动和游戏,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进行一场“狗狗寻宝”游戏,以此为开头,让幼儿互相熟悉、增强情感。

2. 正式活动在正式活动中,我们将通过一场名为“挤呀挤”的游戏,来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及理解身处群体中的“挤”现象。

游戏规则如下:•活动设30名幼儿,分成三组。

•三组幼儿抱成三角形后站在同一起点。

•在发出开始指令后,三组幼儿同时开始向前奋力挤,以角逐达到终点为胜利,前两组幼儿可获得奖励。

游戏结束后,我们将针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处理群体中的“挤”现象。

3. 总结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根据幼儿们的个人表现以及小组合作情况,总结活动结果,在交流时间里进行反思,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或者是今天组别中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幼儿,我会怎么做?面对“挤”的现象,我有什么别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择?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挤”,让幼儿们学会处理身处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品质。

同时,我们将通过反思的方式来巩固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不断提高幼儿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课堂内容,让每一次教学都更加精细、更加有效。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挤呀挤》教学目标•学会简单的动词“挤”•练习说话和听的技能•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内容前期准备•准备一大堆不同大小的海绵球•小班教室外墙上贴一张可爱的“挤”字卡片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量不同大小的海绵球,先让学生感性认识“挤”的含义,教师把手一握,让学生学习动词“挤”的表现形式。

2.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即将学习新单词“挤”,学会用它来描述海绵球的行为,也让海绵球和我们在一起加油!3.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挤”字,“挤”字的横躺和竖立的笔画、大小和形状。

4.学生重复教师读出来的发音,“挤”字读音,试着说出来,并将“挤”字卡片贴在教室外墙上。

5.教师让学生集体坐下来,教师轻松玩笑地对学生说:“咱们玩儿一个游戏,把海绵球传过去!”6.学生站起来排成一排,如果队伍的长度超过了墙的长度,可以折返或者更改队伍形状。

教师要求第一个学生用双手把小海绵球挤到第二个学生手上,并边喊“挤,挤!”。

7.第二个学生继续向下传球并喊出“挤,挤!”,直到经过所有人的手和声音之后把球传到最后一个人手上。

8.教师跟学生们一起拍手鼓励,学生们一起欢呼“好棒!”,第一个小伙伴把第一个海绵球挤到了最后一个人那里。

教师可以随意增加独立思考部分的任务,比如增加球数,调整传递路线或者增加难度等。

9.教师清理好教室,并回忆刚刚的游戏,让孩子们讲述这个游戏中“挤”的要领。

教学评价这节语言课目标明确、实用有效,吸引孩子们参与程度高,游戏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词“挤”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得异常积极,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合作意识不断加强。

这堂语言课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训练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在于培养孩子们积极的思维状态、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这节课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应该会在日常生活、练习玩耍中更常用“挤”这个词汇,同时也会对这个词更加熟悉和精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绘本《挤呀挤》中小动物们形象逼真,动态鲜明,一个一个出场,挤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

书中虽然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动物们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性的表现,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幼儿乐于描述和模仿书中动物的动作,完成游戏性的学习。

所以我们把绘本《挤呀挤》放在小班年龄段,因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不容易集中,接受知识速度较慢,故设计了两个活动课时。

通过绘本教学,结合游戏,重在让幼儿在观察、讨论中推测,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的自主建构性、自我完善性。

绘本内容:
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1. 体验与同伴一起拥挤玩乐的快乐情绪。

2. 学习自己看书,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对图画的理解。

3.知道故事的名称和一些角色,能辨别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能大胆地模仿、
表扬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小床一只,绘本PPT,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善于观察,发挥想象并乐于表达。

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较为准确的表现故事对话。

活动过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宝宝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漂亮的小房间,舒适的小床,软软的小花被,这一切构成了宝宝安安静静的小世界。

当宝宝离开一小会回来时,他的房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会发生些什么呢?一起依旧安安静静吗?那可不一定哦!一起开始好玩的旅程吧。

一、经验反馈,游戏体验(导入)
1. 出示小床,让幼儿反馈已有经验。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几个人睡
在一张床上?
2. 请幼儿由一个到一组再到全班逐一站到用桌子围起来作为边界的、较为封闭
的空间,体验越来越拥挤的感觉,并让幼儿自由讲述这种感觉。

3.播放封面PPT,出示图书,请幼儿观察封面:上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呀?怎
么啦?
二、铺垫
自主阅读图书幼儿自由自在地看书3分钟左右,鼓励幼儿找喜欢的一页仔细看
看、自言自语地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注意不影响同伴。

三、集中交流,深入展开
1. 提问:你喜欢哪一页,这页上有谁?在干什么?它怎么了?……
2.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PPT,组织幼儿集体观察和讲述画面的情景,并及时组织幼儿用语言描述、用动作模仿各种小动物。

(1)如果幼儿反馈小床的信息,教师提问:这是怎么样的小床?床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数数有几只小动物?
(2)如果幼儿反馈小动物的信息,如“小狗来了”,教师提问:小狗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句描述小狗:汪汪汪、黄黄的、可爱的、吐着舌头等;并让幼儿模仿小狗的动作。

3.根据幼儿反馈信息的程度,可安排幼儿第二次自主阅读,补充信息。

结语:小朋友们,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一起多有趣啊!我们把它们情商舞台表演好不好?每个小朋友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哦,大家一起来学动物表演。

四、表演游戏:挤呀挤幼儿自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教师播放PPT,根据画面提示,请幼儿扮演该角色表演给大家看。

并提醒小观众安静、并记得用掌声鼓励表演者。

五、活动延伸:让小朋友回去表演动物形象(声音、动作等方面)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猜猜是谁。

并跟他们讲述最喜欢的动物(声音、动作、外貌、特点等)。

例如,“喵喵喵,我最爱大花猫了,它好可爱。

”“我喜欢小狗,它不舔我的小手。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
1. 较深入感受小动物逐渐增多的画面变化,体会故事的动态美,练习数数。

2. 能根据同伴提供的信息寻找相关的书页,愿意讲述该页内容。

3. 学说简单的对话,重复地对话,初步形成故事。

4. 能大声清楚地学动物说话,在游戏中体验故事的情趣和角色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贴绒教具若干,小床一只,绘本PPT,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前次阅读的经验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昨天都让爸爸妈妈猜到你们表演的是什么了吗?哪位小朋友来说说,昨天回去怎么跟爸爸妈妈说你们喜欢的小动物的?
2. 出示图书,提问:这本书里讲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贴绒,在黑板上展示。

3. 提出阅读要求:从封面开始仔细看书,谁先来?谁第二个来?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醒幼儿逐页翻看。

三、集中交流
1. 提问:谁第一个来到床上?它是怎么来的?
让个别幼儿反馈信息,集体寻找相关的书页,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有序排列角色顺序。

2. 继续提问:小动物来到床上说了些什么?又有谁来了?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模仿角色间的对话,自然形成故事片段,如:小老鼠钻进被窝,说:“真舒服啊!真暖和呀!”小鸭子“嘎嘎嘎”地走来了,它说:“我也要上来!”小老鼠说:“欢迎你!”两个好朋友一起钻进被窝。

3. 同法讲述2~3个情节片段,根据幼儿的情况可组织第二次阅读,过程中组织幼儿及时数数,自然渗透点数练习。

四、拓展故事人物、情节
提问:喳喳喳,小朋友猜猜是谁进来了?又问小朋友还会有哪些伙伴爬上床?如“呱呱呱,青蛙也跳上了小床。

”“咕咕咕,鸽子飞上了床”“哒哒哒,小马也进来了” ……
结语“哇!来了这么多的伙伴,好热闹!大家挤在一起,都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我们也来玩飞毯游戏吧。

看看我们的飞毯能不能装下这么多。


五、游戏,飞毯——挤呀挤
让每个小朋友自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自由选择,依次站上报纸。

(报纸数为人数除以5,不能太多,确保每张报纸上的人数不低于3。

如班上有27个孩子,则放6张报纸。

)告诉小朋友飞毯最多只要装5个乘客,多了就不飞了。

若人数满了5个,毯上的幼儿应拒绝要求上飞毯的人。

提醒幼儿要依次站上飞毯,站紧,脚不要踩在飞毯外面。

只要有一个人的脚踩在外面,整个小组都不能被飞毯带着一起飞了。

教师:这是一张飞毯,只能让小动物上喔。

小朋友们,你们要让它知道你是哪种动物才能被允许上去!示范:“飞毯飞毯,我是小猫,喵喵喵~~~让我上去吧!”,“咩咩咩,小山羊来了,我也要上飞毯。

”同时伴随肢体动作。

此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快乐玩耍中熟悉角色和故事内容,练习数数,并一起体会“挤”的感觉,也可增加幼儿间的亲近感和友好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