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最难回答的十个问题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答案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
经济学原理 曼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宏观部分答案)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
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曼昆经济学原理14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14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
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中特问题答案整理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依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
但是,在向社会大众的宣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依靠意识形态灌输,而应该结合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3.中国发展经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走得扎实、获得成功,在30多年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因此,要用历史的眼光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中国模式。
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概念,西方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主要想知道应该与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打交道。
一方面中国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在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建设等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模式的提法也有其局限,因为模式意味着僵化和定型,而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重大而棘手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未定型。
不少学者认为,要慎用中国模式,还是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宜,因为中国道路比中国模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适应性。
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通过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百年来的富民强国梦想,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
因此,有必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品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空间,让国际社会广泛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
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2020年07月07日 07:54金羊网作者:陈志武作者为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最近几年来,尤其是在本次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学界、决策层还有民间,都很关注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尔后的走向。
在经济模式方面,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经济要紧靠投资,专门是靠政府投资带动。
由投资带动以后,就产生很多制造生产能量(产能)。
产能增加这么多以后,就得靠出口市场带动整个中国生产链的不断上升,以这种方式给制造业工厂提供销售渠道。
可是有一个问题,过去的经济增加模式对出口、对投资的依托度这么高,如何能够长久维系?这是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在谈论的话题。
过去十几年里,包括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内的许多声音都在呼吁,要改变经济增加过度依托投资、过度依托出口的现状,必需要调整。
可是讲了十几年,到此刻,依托度不仅没降,反而上升。
这是什么缘故呢?专门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倍逼使咱们试探那个问题:“什么缘故提了十几年,愿望表达了十几年,可是到目前为止,不仅中国经济没有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托,这种局面反而还恶化了很多?”本文想就那个问题,从基础制度的角度来阐释:什么缘故说只要中国仍是以国有经济(专门是国有资产、国有土地等)为主体,仍是让征税权不受制约,仍是让政府在经济中继续唱主角的话,中国经济增加模式的转型就会超级困难。
具体而言,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缘故中国经济很难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而只能够继续依托投资、依托出口?第二个问题:什么缘故关于中国而言,GDP增加速度若是低于8%就不行?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都在追求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确实是要“保8”。
什么缘故“保8”对中国这么重要?若是你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学家、一般民众或政府官员说,中国必需要维持8%的GDP增加速度,大多数人会感觉很疑惑,若是在美国的话,每一年有2%-3%的增加速度,就算很高了,就能够够让整个美国社会超级欣欣向荣。
可是在中国,只有8%的GDP增加率才能产生足够多的就业,让老百姓感受到足够的增加,什么缘故会如此?关于那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在将中国的GDP增速跟其他私有市场经济的GDP增速做比较之前,大致上应该先把中国的GDP增速除以2,才可做直接比较,不然不能够直接比。
2023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2023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2023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节课内容出自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它承接上节课发展生产有关问题,也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本单元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本框题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高一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
但是对于现在更高的要求,高一学生还显得缺乏分析综合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教师必须设置一定的情景,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更好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2)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事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从而树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1、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了解这块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全面把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难点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要实现形式(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握起来有些难度)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三中全会回答了什么样的经济问题
郑永年专栏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了。
中共历次的三中全会都是要鉴别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回答这些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把改革往前推进。
历次三中全会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简单地说,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目前或者今后一段时间里必须加以面对和解决的,一类是中长期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同样,答案也是两类,一类是面对和解决目前问题的行动纲领,一类是如何实现既定中长期目标的路径。
面对一个特定的问题,人们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就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中全会不仅要辨别和鉴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要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只有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考量,才能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有序稳定。
不顾方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而经常会恶化问题,最后造成巨大的危机。
改革是要解决现实问题,避免现实问题继续恶化而演变成危机,但改革者同时也必须避免因为不当的改革而造成新的危机。
这次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类似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即改革的方向问题和改革的行动纲领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执政党结束“阶级斗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十四届三中全会则是实施十四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
这次三中全会除了继续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之外,更多的是在这个方向的构架内追求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无论是坚持既定的方向,还是追求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都不能只停留在话语层面,最终必须体现在制度层面。
这次三中全会内容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
一个是现存体制的改善和改进问题,包括经济方面的基本经济体制、税收财政、金融、土地制度、城乡统筹等;政治方面的基本政治体制、法制、行政体制等;社会方面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教育、社会治理等。
另一个大方面是体制创新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决定设置两个新的机构,即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
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各诸侯国推行富国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批的奴隶获得自由,逐步转变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对诸侯国的发展束缚缩小,各诸侯国可以扩大城市规模。
(1)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说说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3.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
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
”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中国特色社会与主义经济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1.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解析]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使我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新的理论认识。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我国长期以来都实行计划经济,但单一的计划经济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因此,我国之所以抛弃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5.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D.公司制6.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8.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之一即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专题十三 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答案)
专题十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选择题(2012年广东阳江)交通运输被称为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目前,阳江市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2.2009年4月份,美国的一位华裔急需移植骨髓,中国的一位志愿者捐献了与她相配的骨髓,骨髓必须在48小时之内送到美国,你认为应该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2011年广东中山)广珠城际轨道交通于2011年1月7日正式开通运营,珠江三角洲“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
请结合图13-7,回答3~4题。
图13-73.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将会( )①增强广州对珠江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②大幅度分流广深铁路的乘客③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城市的投资环境④有利于促进珠海、中山、江门一体化进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桥梁段占全线的92.25%。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轨道运输的速度B.观赏轨道沿线的风景C.节约轨道沿线的土地资源D.降低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5.(2011年广东湛江)广东、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
每年冬季,湛江要将大量的蔬菜瓜果远销华北、东北地区,较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铁路C.航空 D.公路(2010年广东中山)2009年12月26日,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又称“武广高铁”)正式通车,结合图13-8,完成6~7题。
图13-86.武广高铁缓解了以下哪一条铁路线的运输压力?( )A.京包线 B.京广线C.京哈线 D.京沪线7.该铁路的运行,对以下哪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正式运营。
结合图13-9,回答8~9题。
图13-98.该铁路的运行对以下哪两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珠江三角洲②长江三角洲③环渤海地区④四川盆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家住上海的东东一家计划在2012年春节期间乘高铁去北京玩,沿途将能够观赏到( )A.塞上江南的美景 B.晾房内的串串葡萄C.林海雪原黑土地 D.华北平原的落叶树10.图13-10中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图13-10A.甲—油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甜菜B.甲—水稻乙—甜菜丙—油菜丁—冬小麦C.甲—甜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油菜D.甲—冬小麦乙—水稻丙—甜菜丁—油菜图13-11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中国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
中国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张路雄提要中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已经实行近30年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耕地制度和经营形式面临着许多必须给予回答的政策选择。
但国家的政策几乎一直是那简单的几句话,很多问题都没有列入政策考虑的视野,所以本文对耕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必须予以回答的政策选择提一些看法。
由于原报告有4万字,资料很多,所以再写一个提要。
一、研究中国的耕地问题有这样一些问题应该予以关注:1、农户耕地规模经营太小。
这是一个有共识的问题。
规模经营过小所带的问题一是劳动生产率极低,在开放的国际贸易条件下大田作物基本上没有国际竞争力(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这四种大宗农产品)。
在大宗粮食作物中只有水稻因美国等国适宜面积有限,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东南亚国家,所以不在此列。
小麦、玉米都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目前是最重要的油脂作物。
所以,耕地规模过小实际上关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规模过小,而且每户的耕地还分成几块,所以,中国的农户在生产的许多环节中无法独立操作。
在灌溉、排水、机耕、植保、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农户很难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
这就是中国在实行分户经营以后,必须搞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原因。
由于种种原因,双层经营体制在90年代前期达到高峰后逐步消亡,现在在现实中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只有寻找其他一些费时费工费力的办法。
最明显的是,现在农田基本建设在农村已经全面停止;农村中大量灌溉系统都因水费收不上来而报废,农户争相打井以代替灌溉系统,带来更多的环境和效益问题。
这种现象几乎没有进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者的视野,更没有引起领导层的关注。
2、承包地只强调稳定,不允许调整,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从一些实地调查的情况看,承包地是稳定还是不稳定,对同样的情况,立场不同,结论完全相反。
所以,究竟是要稳定,还是要调整,关键是要全面考虑,衡量各种利弊。
目前的法律规定是出于稳定的目的,在全国实行“一刀切”的30年承包期。
中国的社会发展与人口问题
中国的社会发展与人口问题一、社会发展概述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2 中国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
1.4 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人口问题概述2.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2.2 人口分布不均衡,城乡人口结构存在差异。
2.3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2.4 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
三、人口政策及其实施3.1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调整3.1.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背景和过程。
3.1.2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控制的影响。
3.1.3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及其影响。
3.2 人口老龄化政策及应对措施3.2.1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2.2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3.2.3 鼓励生育政策的探讨与实施。
四、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4.1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4.1.1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4.1.2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4.2 性别比失衡问题4.2.1 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4.2.2 性别比失衡对社会的影响。
4.3 人口素质问题4.3.1 人口素质的提高。
4.3.2 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五、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5.1 人口总量逐渐趋于稳定5.1.1 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
5.1.2 人口总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及数量。
5.2 人口结构调整及老龄化问题加剧5.2.1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5.2.2 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
5.3 应对策略5.3.1 优化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5.3.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口素质。
5.3.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5.3.4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老龄化问题。
习题及方法: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A.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B. 推进依法治国C.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D. 发展文化产业解题方法:通过排除法,A、B、C三个选项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而D选项是文化发展的内容,因此选D。
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五、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
……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
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面试题目100及最佳答案
面试题目100及最佳答案1、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每个干部都面临着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严峻考验。
你如果成为一名公务员,将怎样经受住这一考验?2、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
你怎么看?3、你对反腐败的看法?4、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此类问题答题思路:a、承认腐败问题b、腐败的后果c、产生的根源d、措施e作为公务员应该如何做。
(1)承认腐败问题:我国存在腐败问题,但是腐败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应该明确腐败现象屡打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并不是反腐败而造成的。
(2)产生的根源:部分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体制不完善。
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只能说明我们的制度还存在漏洞,让势图腐败的分子还有机可乘,是我们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大,以致腐败分子有恃无恐。
(3)腐败的后果:腐败非但不是润滑剂,而是社会的大毒瘤与癌细胞,它侵袭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危害着国家发展的事业。
就象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是我国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涉及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腐败丑闻,腐蚀了我们的政协委员、市长、海关关长等多少的国家干部,给国家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损失。
因此,腐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必将遭受严重的挫折,甚至是亡党亡国。
腐败问题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问题,党风正,则民风纯,腐败堕落,必然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人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我们党和国家的就会面临信誉危机。
(3)产生的根源:部分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体制不完善(4)治理腐败的措施,重点在防治。
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完善体制、条款,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打击力度。
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防患于未然,一经发现,势必严惩,加大打击力度。
(5)作为公务员,更应以史为鉴,在腐败问题上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与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益观、地位观与权力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简要回答社会问题的成因。
简要回答社会问题的成因。
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有些则是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
下面将就其中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简要回答,并探讨其成因。
一、城乡差距城乡差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失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特别以经济驱动、追求规模的进程,这导致城市规模迅猛扩张,但城市服务能力远远没有跟上城市化进程,同时,城镇农村二元结构也没有得到改变,乡村资源开发的能力大多低下。
此外,城乡公共服务不足、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差距。
二、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问题,二是资源问题。
政策方面,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再加上城市义务教育资金来源主要在本地税收和土地出让等途径,导致城市和农村教育投入不平衡,城市教育资源过剩,农村教育相对匮乏。
而在资源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造成了教育待遇和机会的不平等。
三、医疗问题医疗问题的成因包括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制不完善等。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领域的政策和投资加大了力度,但是医疗服务仍有供求严重不平衡的情况,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普遍。
医疗体制不完善也是造成医疗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竞争和部分医护人员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医疗市场混乱、扰乱社会秩序,难以保证患者的权利和利益。
四、房地产问题房地产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市场规则不完善、政策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后果。
以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为例,房价飞涨导致了居民负债率的增加,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力。
同时,国家房地产市场关口的解放和放松了限购政策等也让投资和投机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产生很多投机和炒房行为,炒家利用这些漏洞,进一步恶化了房价断层。
五、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中国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零平均增长接近10%,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进入到中高速国家行列。
这段话实际上从三个八通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
第一个角度说的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它的增长速度。
第二点说的是中国经济总量跟世界上其他两百多个国家的比较。
第三点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增长,中国进入中高速国家行列。
经济增长在1978年,在2010的三十二年间,以1978年为级数为计算,在三十多年零平均增长9.9%,接近10%,一个7%,一个11.2%,11.2%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零平均增长,在2006年到2010年零平均增长11.2%,7%是家宝总理在今年三月份两会介绍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在十二五期间要在明显提高经济运行的总量在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
过去八年,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越如此多的发达国家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第一点在过去八年中国经济平均总量应该在11%左右,而同期发达经济的增长应该在3%左右,也就是在过去八年间,中国经济总量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这是我们之所以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超过如此多的发达国家的第一个原因。
今年3月份,世界银行曾经对这个问题作过估计。
认为,如果用汇率来计算,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个时机应该在2030年。
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要回答中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需要回答这么三个问题。
第一,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怎么样。
在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速度会达到什么水平,这是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未来的经济总量。
美国未来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
第三个你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
因此这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大需求中,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在经济增长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持续下降的趋势。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目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给定另一种要素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减少。
结论:当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增加时,有的行业产量出现增长,有的行业产量出现减少,主要取决于行业使用该要素的密集程度。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现实意义: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
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应该预期到他们的劳动要素密集型工业的规模将会趋于收缩。
那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资本存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持其劳动密集型工业是不可行的。
相反,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适当的发展技术与资本要素密集型的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并使经济发展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2、一个国家要从原来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变成资本较为丰裕的国家是有条件的,即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将会使得资本/人口的比率相对其他国家资本/人口的比率较大。
3、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
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为什么说赫—俄理论是一般均衡模型?从上图的右下角出发,收入分配和需求偏好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出口何种商品)。
由于模型假设各国需求偏好及收入分配是相同的,这使得各国对最终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相同,这样,不同国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供给就成为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最难回答的十个问题
刚闭幕的两会,无疑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最佳窗口。
有人感慨,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今年两会上记者提出的经济领域相关问题都显得相对刁钻不少。
作为执掌货币、财政等相关领域的部委掌门人们,面对着记者的花式提问,非但没有回避而是选择直接应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观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的全景图。
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经历平稳实现速度变化、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和新的动能快速成长。
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此外,中国经济还具有以下五个优势条件: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生产要素的质量也在提高;宏观调控的经验也在逐步积累,不断丰富。
徐绍史总结道,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货币政策有无更好地推动改革
货币政策能发挥更好作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给出答案。
他指出,主要在需求侧的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的管理,如果总需求管理做得合适,会给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的空间。
周小川表示,央行将采取配套措施推动供给侧改革,将给新型金融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同时要有更好的监管,使得金融结构发展更加适应整个结构性调整,在去产能、去杠杆和去库存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今年进出口为何不设立定量指标
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外贸数据: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96.97亿美元,同比下滑20.8%。
其中出口1261.45亿美元,同比下滑25.4%;进口935.52亿美元,同比下滑13.8%;贸易顺差325.92亿美元。
有媒体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进出口仅做出回稳向好的定性指标,为何近20年来中国第四次设定非定量的进出口指标呢?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此回应称,国际贸易持续低迷,世行预测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是6年来最低的,因此风险是我们难以确定的,全球31个经济体今年一二月的进出口都下滑。
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定量指标,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指标。
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进出口指标是完全符合现实的。
化解过剩产能会否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各地政府在化解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过剩产能过程中,并没有找中央政府,而是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
现在,过剩产能行业的工人大量的退养一批、辞退一批、分流一批、协议保留一批,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
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怎么办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住建部高度关注一线城市房价,与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正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在想方设法来稳定房价,目前主要采取5种方法:
一是实施严格限购,同时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人心;三是增加中小户型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工程建设;四是打击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以稳定市场。
拖延多时的深港通何时推出
被问到深港通是否会推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建议大家看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当追问推出时间表时,刘士余说:这个问题就有点刁了。
此前,在3月5日下午,刘士余参加湖南团审议。
这是其担任证监会主席半月来,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刘士余表示,加强监管本身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启动深港通是今年的任务。
政府债务上升会否触发风险
不是大问题,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给出答案。
他指出,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约40%,中央财政仍有继续发债的余地,而今年地方到期债务有5万亿人民币左右,允许地方发行债务置换到期的债。
同时,楼继伟强调,经济增速放缓时,要控制地方政府代偿的债务比例,防止扩大,要规范地方发债方式,防止各种变相发债。
能否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本身就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阶段目标是以德日为追赶对象,力争进入第二梯队,其重点是通过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夯实中国制造业的基础。
当前如何保障财政重点支出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保重点支出,就要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例如三公经费的增长,甚至要压减,让更多的支出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支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收入高增长时期支出标准过高、承诺过多的不可持续的支出,或者政策性挂钩的支出,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之上,及时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