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经济外部不平衡。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分析。
一、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顺差过大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增加。
但是,当贸易顺差过大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出现“货币套利”现象导致流动性过剩等问题。
2、经济结构不平衡我国经济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一方面是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协调,制造业占比过大。
这种不平衡的存在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3、金融体系不健全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都是导致经济外部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分析以上几个方面的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单一和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大多是外向型的,出口比较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但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只围绕出口一环展开,还应该有自主创新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2、自给自足型的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尤以银行业为主导,且大部分结构在控股于国有机构,不少出资方主要是个人、家庭和企业收益者。
这种金融体系虽不容易产生泡沫,但缺乏广大投资人及资本市场的监督和压力,无法在保障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升级。
三、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应当逐步转向技术含量更高、服务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一些新兴产业应该支持和扶持,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
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比如水和大气的污染,以及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结构性过剩产能由于过去快速的投资扩张,导致了部分行业存在着明显的过剩产能。
这种结构性过剩产能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产能的过剩,也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并对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衡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失衡和不合理的一面。
财政政策中,存在着对地方债务的过度依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过高,而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不足等问题。
货币政策中,存在着信贷投放不规范、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较大等问题。
这都对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过于单一,依赖程度过高。
目前大部分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5.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合理,大量的劳动者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岗位匹配,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现象;二是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的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裙体,他们的待遇和就业条件相对较差。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之一。
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原因。
针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挑战。
希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也是指导社会发展方向和进行政治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方面,以下是对一些主要矛盾的解释和相关参考内容。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增加。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等。
2.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
3.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发挥之间存在着矛盾。
政府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同时也需要对市场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政府职能,促进市场深化改革等。
4.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社会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组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
5.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新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加强教育改革,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等。
6.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解决这个矛盾的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加强农村土地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
以上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些解释和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亟待缩小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与差距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须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
但在我国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部门中,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如信息产业,虽然产值和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导致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
日本和韩国当年在引进国外技术时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分别是引进资金的5倍和8 倍,而我国仅为7%,致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有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 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 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
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将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则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企业首先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科学发展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开始。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战略性调整必须抓紧推进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
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充分肯定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
各主要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受制造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今年1至10月民间投资增长18%,虽高于整体投资增速,但比上年同期低了5.4个百分点,降幅大于整体投资。
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动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今年1至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4%,比上年末回落了7.6个百分点。
三是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10月中央投资项目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
四是受预期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步伐放慢。
五是新开工项目减少,目前新开工项目增速低于近10年20%左右的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
且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接续不好,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后,项目的补充跟进出现了较严重的“断档”,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是融资瓶颈约束凸显。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大幅回落,凸显资金面紧张。
尤其是下半年以来,7至10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共计3.03万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60%。
除了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外,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目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有所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
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一方面,由于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持续回升且大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时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经营效益普遍下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面对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环境保护、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创新驱动、结论、有效措施。
1. 引言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增加了地区间的不公平性。
问题二: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问题三: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问题四: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问题。
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一、当前社会矛盾(一)当前社会矛盾的特征1、民生需求甚于政治需求要权利而不是要权力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扩散,导致了社会成员个体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于是造就了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而摈弃以往“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行为取向。
但是,由于民生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严重欠账的情形。
大量社会调查几乎都一致地显示出这样一种情况: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位,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
一方面是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必然会大量出现。
相比之下,政治方面的诉求尚未引起民众的足够重视,相应的由政治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成为数量居多的社会矛盾。
2、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社会矛盾对应群体的角度来看,官民(干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所决定的。
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有着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惯性依赖。
应当承认,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建设还比较滞后,民众的法治意识比较淡漠,而且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比较滞后。
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民众传统心理的一种延续或者是一种路径依赖,民众自然就会向政府表达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这是民众对政府的一种错位行为,即:该找的事情去找政府,不该找的事情也去找政府。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民众承担了大量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胜任的无限责任。
本来,现代社会当中政府的合理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政府,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政府推动型的,政府对于整个现代化进程起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巨大作用,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力度较大的干预力。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势头继续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但是应该看到,我们是在抵御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严重性以及波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中国经济要重回平稳较快发展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
首先是“不稳固”。
今年以来,虽然中央实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牵引经济转暖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形势还很不乐观。
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5%,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1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
外需严重萎缩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我国来说,仍是国内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与此同时,当前投资、消费增长较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推动,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还较多,加上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强,形成稳定回升态势还面临较多困难。
另外,当前不少农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生产效益下滑;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企业实现利润还在继续下降;财政增收增支的压力还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这些都直接影响经济回升态势的持续稳固。
其次是“不平衡”。
上半年,在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刺激下,国内启动了新一轮投资需求,不少投资项目紧紧跟随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逐步改善了经济回升的基础和运行质量。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总体富裕程度确实显著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大为增强了,与此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了。
特别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问题等,凸显出来了.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有关。
比如,政府与民争利、行政干预增多、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产业结构失衡、消费驱动偏弱、机会不均、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腐败和违法乱纪屡禁不止、利益集团影响变大;其他如社会诚信危机,教育投入严重滞后,国民基础教育薄弱,犯罪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增多,社会结构不稳状态有扩大化趋势,等等。
实践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等,都与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和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有关。
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愈演愈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经由1978年的2.57倍(尽管到1983年曾降至1.82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
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富的内涵有二: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对合理。
收入分配的经济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随时可能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转变。
显然,没有上述那些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体系,公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条件将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无法实现。
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关键是政府的定位必须作出重大转变。
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建立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则,实现无为而治和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2.选答题。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主要是: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8年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目前,总体上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
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
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一定时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还很大。
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
2010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
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三来,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四来,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方面:(1)本年下达的生产性预算指标不足,在分解落实当中,有些生产项目费用未做安排(如污水接受池、沉降池清运、首站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补偿费等),加之新加项目费用的增加,导致实际形成生产性费用将会高于年初下达的生产性预算指标。
(2)因与地方有关部门价格尚有争议(地方相关部门已多次要求加价)和已实施的项目还未结算,导致生产进度与预算进度未能有效衔接,实际形成费用与预算进度有差异,费用发生不配比、不均衡,费用形成前低后高状况仍较突出。
(3)华跃移交后,存续经济矛盾和困难已凸显,经济运行较为艰难。
2、生产运行方面:(1)需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职责。
运行机制较为复杂,面广而杂、事多而繁、量小而宽,面临着“压力、阻力、缺活力”的‘三力’局面,如何尽快理顺运行机制,调整职能范围,确定新的运行模式,进一步缓解运行中的各种压力、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破除发展中的阻力,是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核心技术、技能操作人才缺乏。
(3)外协压力较大。
受地方利益驱动的影响,与路政、电力、环保等地方政府部门和垄断行业及当地老乡的协调难度增大,合作协调费用逐年增加。
(4)因设施配套原因,致使生产运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提升开发规模的步法,需处理的废液积压量日趋增多,污水处理量与回注量差异凸显,加之处理后的清水还不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成为制约污水处理能力的“瓶颈”。
(5)地方煤田开发与分公司气田开发之间的矛盾增多,运煤车辆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施压要求放行,对油田道路的破坏加剧。
(6)环保资质还未取得,已出现地方有关部门检查,难以应对的局面。
下一步主要工作及保障措施1、继续强化预算管理,理顺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运作水平。
把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推进全员成本目标体系作为公司、中心的重点工作。
抓好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分解和落实,动态跟踪,严控成本,降低非生产性支出,使企业成本目标管理成为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不足之处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不足之处一、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1.1 经济发展困难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持续存在。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2 社会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逐渐显现。
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距加大,社会稳定性受到挑战。
此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些社会矛盾给我国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峻挑战。
1.3 人口老龄化加速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化给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老年人口增加也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育过于应试化,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2.1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整体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限制了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2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并需要形成长期的治理机制和意识。
2.3 音风、安全意识不足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一些不良风气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安全环境亟需改善。
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矛盾途径
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矛盾途径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
其中,解决重要矛盾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也阻碍了整体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如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福利差距。
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矛盾。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取以下途径:•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力度,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
•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鼓励吸引投资和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
3.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考虑以下途径:•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处罚。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城市房地产泡沫、城市人口过多等。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主要矛盾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入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导致了一些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2. 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亟待解决。
3.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在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完善。
4.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改革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难题和矛盾,如如何平衡发展和稳定、市场和政府、效率和公平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了解和认识这些主要矛盾,有利于我们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
同时,我们要积
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更好满足。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潜在危机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潜在危机[摘要]在迎接两会之际,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战胜南方特大暴风雪之后,我国又进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我国又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
南方特大暴风雪的严峻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脆弱性。
一旦有国际金融冲击,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国内金融危机。
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首要的任务就是防止我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化为全面的通货膨胀,可以说目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经济形势下应预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
鉴于美国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的影响与传染,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和爆发的可能性,谨防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传递机制;金融危机冲击进入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静,在胜利迎接两会之际,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战胜南方特大暴风雪之后,我国又进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首要的任务就是防止我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化为全面的通货膨胀,这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证券市场连续出现资产价格连续下跌,反弹乏力。
在要求政府出台系列有效政策的同时,鉴于美国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的影响与传染,也要求我国谨防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传染传递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前沿课题。
这种研究不仅具有较深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结合这种理论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和爆发的可能性。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主要矛盾,为这种危机冲击提供了一定条件。
一分析国际金融危机首先需要定义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在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内,由于制度安排、金融秩序、市场机制存在漏洞和隐患,或由于国际游资冲击等原因引起的金融货币体系出现严重紊乱乃至崩溃的现象。
如果仅在一国范围内则称为国内金融危机;如果跨越国界在多国引起连锁性反应就可成为国际金融危机。
3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
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
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而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见附表)。
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过于高昂,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
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本质上是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由于缺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技术,或是有了这些技术而又缺乏推广应用的动力,致使我们难以走出粗放型增长的怪圈。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
在市场准入方面偏重经济性指标,忽视社会性指标。
对全社会投资重监管、轻服务,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
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政府存在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
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开支不足,一般经济建设开支过多。
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不够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正常收入来源。
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融资的使用随意性很大,其中相当多资金直接用于盈利性投资。
金融体制改革进展迟缓,金融参数失真。
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市场化融资的需要。
利率、汇率机制僵化,资金价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经济增长,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久拖不决,难以发挥扩大直接融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设项目几乎不计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
矿产资源税目前还是按照实物量征收,刺激过量开采。
煤、电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失真,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土地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
土地产权主体和权利界定不清,保护不力。
土地供应方式过于行政化,导致地价严重扭曲。
土地使用性质缺乏明确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当混乱,各种“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猖獗。
缺乏权威的国土资源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域规划,导致地方各自为政、任意调整规划和贪大求洋。
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诱发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
我国经济波动的“政治周期效应”十分明显,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换届的时间。
现行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都存在明显缺陷,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也很薄弱。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为20%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却面临危机。
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缺医少药仍很严重。
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
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而城市财政体系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高涨,而贫困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呼声往往被忽视;部分社会成员既得利益的减少或丧失将引发不满情绪甚至过激行为。
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
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是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制度框架下,这种态势必将加剧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多重经济社会压力必将接踵而至。
城乡贫困问题有所反弹。
随着城市化浪潮和社会转型加速,在失业人口、流动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贫困群体,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这也鲜明地折射出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
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加快,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而在于社会发展差距。
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区域政策在消弭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还没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没有显著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后劲,还不能普遍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将不利于逐步改变目前全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状况。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
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带来持续的贸易摩擦。
由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出口增长方式粗放,加之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已经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
今后我国还会遇到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新贸易壁垒”。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要全面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
国内弱势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同时还会进一步暴露现行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
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来讲,宏观经济出现了很严重的矛盾,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高速增长累积下来的一系列的结构矛盾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以及经济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在目前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趋势。
中国从08年春天开始到09年春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0.6%到10.1%到9%到6.8%再到6.1%,这么长时期的持续下降,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由此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
大量的企业停产、破产导致国民经济当中的就业岗位受到严重削弱,然后伴随着劳动力的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2007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中国城镇劳动力2亿多人,4%是多少呢?2亿多人的4%差不多就是1000万。
2008年是4.2%,就是1000多万;2009年,预计的数据,政策目标是力争不超过 4.5%,就算控制住,达到这个政策目标不超过4.5%。
那从07、08到09,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是直线上升,从4%上升到4.2%再上升到4.5%。
除此之外,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开始让位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所以同样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直线下降。
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有三个世界第一(劳动力的增量,劳动力的存量,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而劳动力的需求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直线下降的阶段。
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一旦慢下来,在目前这个阶段,对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带来最深刻的威胁就是失业率的持续攀升,而失业率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它背后有更复杂、更宽泛的社会内涵。
失业问题就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直线下降,导致的宏观层面的突出矛盾,就是中国当前实体经济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针对这问题,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做出调整。
我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结合并调整好其结合方式。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类型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增加政治开支,包括政治购买和转移支付)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由上图来看,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图中E点,收入为y0 ,利益为r0,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
为克服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右移,也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右移。
采用这两种政策虽都可以使收入达到y*,但会使利率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如果既想使收入增加到y*,又不使利率变动,则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使用的办法。
如图中所示,为了将收入从y0提高到y*,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水平上升,但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上升而上升,可相应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