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
202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复习指导
202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复习指导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画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关心人们深入明白得,用比喻阐明道理,能够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明白,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专门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那个地点低唱,蟋蟀们在那个地点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事实上,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成效。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经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成效,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记叙文是以记叙事件或故事情节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深入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增强记叙文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它们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一、对比与对照对比与对照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事物或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凸显其中一方面的特征,使读者对其中的差异或相似性产生强烈的感受。
在记叙文中,对比与对照可以用来描绘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刻画事件的发展变化等。
二、比喻与隐喻比喻与隐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运用具象的词汇或形象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增强记叙文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照,通过共同点来揭示概念的内涵,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其中一概念。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形容为“猢狲怪物”。
这个比喻揭示了孙悟空外形的猿猴特征,同时突出了他的强大力量和威严形象。
而在《红楼梦》中,黛玉被形容为“葬花人”。
这个隐喻暗示了黛玉的忧郁和悲剧命运。
通过比喻与隐喻,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与内心的情感。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的重要形式,它们通过在相邻的词或短语中重复、呼应或对比,来强调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使文章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水浒传》中,有一句经典的描写:“被刺瞒灌鱼唇,饮润缅仞荣室香。
”这里使用了排比句式,通过呼应和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被刺瞒灌鱼唇和饮润缅仞荣室香的味道和特点。
排比与对偶的运用,使文章更加优美流畅,同时也增强了记叙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四、夸张与反语夸张与反语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对事实的夸大或推托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在记叙文中增加一种幽默或戏剧效果。
例如,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被描写为“贪狠有味”。
这种夸张的描述使读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猪八戒的愚蠢和贪婪。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例16、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 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 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答:运用呼告,赞扬了雷锋精神及其深远的影响力。增加抒情 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是无晴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谐音双关) 答:含有双关之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把天气的晴好与人的 爱情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语言含 蓄、给人以深刻印象。
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结合上下文……)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引用: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语言精炼, 典雅。
(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于理解;引起联想;行文活泼。) 答: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 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 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 之情。
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形式上,诗句工整、优美、富 于韵律感。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美景, 并蕴含人生哲理。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关键信息项:1、修辞手法的种类2、修辞手法的作用3、不同文体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4、修辞手法运用的常见误区5、提高修辞手法运用能力的方法1、修辞手法的种类1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111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
112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113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1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3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14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15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1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17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1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2、修辞手法的作用21 比喻的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11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212 使描写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拟人的作用: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使事物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221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切感。
23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231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营造出强烈的氛围。
24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条理性更好。
241 能够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5 对偶的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语言凝练。
251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26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意思,突出主题,增强节奏感。
261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专项训练: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反复、对偶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通常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比喻的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夸张有三种形式,即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记叙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记叙文阅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11.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11讲: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考点】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题型】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某句话(某段话)。
2.文中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文中某段话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修辞手法,又叫修辞格、修辞方法,是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润色、加工,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作用:变陌生和熟悉,变平淡无奇为生动形象,化抽象深奥为具体浅显。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某种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比喻包含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比喻词:是、成为出现;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比喻词;例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021年中考复习: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句子词语的赏析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句子词语的赏析考点分析及方法总结:句子词语的赏析【方法归纳】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例文一: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0~25题。
(19分)拣麦穗张洁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记叙文知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技巧.doc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八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二、修辞手法答题技巧(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具体如下:1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其中明喻是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暗喻是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借喻则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含答案解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
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于对于基础类型的修辞方法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主要类型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排比)B.“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引用)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拟人)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比喻)E.“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F.“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G.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H.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1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拟人、反复、排比)I.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张,强调了瓜的特征,突出了瓜的香甜)J.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一)比喻1.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二)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作用+++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示例:表面含义是指青苔生机勃勃,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深层 含义是青苔所代表的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
感谢聆听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 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 于抽出了一根。
(六)例题
......我无法回家......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 腾旋转。”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表达了“我” 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二)对比的作用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给读者留下鲜明的深刻印象。
(三)例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 座桥却从未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四)答题模板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表现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五)例题 赏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五)答题模板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写出了...,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六)例题 《最后一次演讲》中“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1.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用具体的形象化语言来表达抽象
的概念或情感。
比如,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孩子,用“夜色”来比
喻黑暗的心情等。
比喻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形象,更加有感染力。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特征和行为,使作品
更富有情感。
比如,把花儿说话、小河“欢快地歌唱”等。
拟人手法可以
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突出作品中的其中一种意象或
情感。
比如,“他高的能看见飞机”、“我们玩得天昏地暗”,夸张手法
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吸引读者的效果。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突出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题。
比如,冰火两重天、鹰击长空,对比手法可以使作品更亮丽、丰满。
7.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使句子结构独特,给人以
新鲜感和强调的效果。
比如,“只见小溪边,几朵花簇拥着一群蝴蝶飞舞。
”倒装手法可以使作品的语言更富有变化,使句子更加凝练。
以上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和富于感染力。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增加阅读的乐趣。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虽然中考的语文阅读题有许多的难题和知识,但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解决语文考试中的难题,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记叙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总结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及作用
第八讲初中阶段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考点解析1.比喻。
答题公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感情。
2.拟人。
答题公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
答题公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表达效果。
4.排比。
答题公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了语势,抒发了作者……感情。
5.反复。
答题公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表达了……感情。
6.对偶。
答题公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景物或抒发了……情感,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7.设问。
答题公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
答题公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原句意思是……,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感情。
9.对比。
答题公式: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二、课堂实战(一)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一)(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说明为辅(三)主要叙述方法:1、顺叙、倒叙、插叙2、总叙、分叙3、详叙、略叙(四)写作手法:象征、烘托、对比、联想、想象(五)主要叙述线索:1、时间线索(明暗两种线索)2、地点线索3、物件线索4、事件发展线索5、思想感情线索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对偶题型一: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2、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如: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2、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例如: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7.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4分)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
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
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
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
它只属于大地。
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
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
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13.约会荷花》(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具体说说“斜”和答案:(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
(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时表现出的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二)抓关键字词。
答题策略: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答题格式:赏析句子注意点:指出具体字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表现了)什么怎样(情感或品质等)。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4分)北京时间不到点(1)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
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
“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
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2)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
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
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
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
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都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
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为的视线里。
(3)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向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
”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
”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之前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
”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
”乡下父亲“啊”来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
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
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
”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
”说着又低下了头。
(4)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
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
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乐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5)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
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
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
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6)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
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
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7)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答案:4(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
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
(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1)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2009鄂州卷《32.女儿的“遗产”》)答案:11.(1)一个“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抓妈妈手指头的力度,刻画出了女儿对妈妈的难割难舍的依恋;(2)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死里逃生的庆幸与激动,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