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检测题带答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嘉祐集笺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②【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赂,赠送财物。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③【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设问的回答。

④【互丧】相继灭亡。互,交互、相继。

⑤【率】全都,一概。

⑥【完】完好。

⑦【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

⑧【厥(jué)先祖父】他们的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⑨【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来,形容创业的艰苦。

⑩【举以予人】拿来送给别人。

⑪【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就)越厉害。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

⑫【判】断定。

⑬【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⑭【以地事秦……火不灭】语出《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⑮【此言得之】这话说对了。

⑯【迁灭】灭亡。

⑰【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

⑱【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⑲【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下文提到的“刺客”。始,方才。速,招致。

⑳【李牧】赵国的良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下文的“邯郸为郡”即指秦灭赵,把赵国都城邯郸一带改为秦的邯郸郡。㉑【洎(jì)】及,等到。

㉒【向使】假使。

㉓【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

㉔【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数、理,指天数、命运。

㉕【较】较量。

㉖【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㉗【劫】胁迫,挟持。

㉘【为(wéi)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㉙【下】降低身份。

㉚【从】跟随。

㉛【故事】旧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翻译: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翻译: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翻译:比较秦国(由于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它的实

际数目多到百倍;

⑤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翻译: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翻译:(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翻译:终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⑧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翻译: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⑨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翻译: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坚守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⑩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翻译: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作战失败了而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⑪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结局)也许还不是轻易能判断的呢。

⑫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翻译:(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⑬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三、课内简答题:

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

答:文草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答: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3、分析苏洵这篇政论文的论点?

答: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①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赵国灭亡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也;燕国灭亡的原因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

④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⑤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

⑥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_”,

⑦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