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

合集下载

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地区由于降雨过多、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的地表积水过深、积水时间过长,给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的现象。

城市内涝的解决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几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一、改善排水系统:1.提高排水设施的容量和效率:增设雨水口、雨水篦等设备,提升城市排水设施的容量和效率,可以更快地将积水排出。

同时,需要加大对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定期清理疏通雨水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

2.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通过调蓄和自然沉淀的方式,减少雨水排放的冲击力,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3.提高排水能力: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加大雨水与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力度,减少雨水进入污水管道的压力,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内涝风险。

二、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尽量减少非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绿地和水体的比例,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2.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合理布置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增加城市的水体面积和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减少水体排放的压力。

3.引入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引入低影响开发技术,例如绿色屋顶、透水路面等,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减少地表积水的形成。

三、加强城市管理和应急准备:1.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理疏通雨水管道、检修雨水设施等,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正常运行。

2.建立城市内涝监测和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建立城市内涝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内涝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对公众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大众对城市内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内涝的能力。

总之,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政府、专家、居民等各方面的合力,通过改善排水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应急准备等措施,减少城市内涝对城市的影响,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及对策
Page10
2.4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缺陷
其次,城市老城区管道改造 由于牵涉到众多部门,电信、给 水、燃气等管线都位于排水管道 内,改造城市给排水管网需要众 多部门协调合作,多部门协调也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并且管道 开挖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所以在老城区进行管网改造是一 项极为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吃 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多种原 因导致政府主管部门对城市给排 水管网建设的态度不积极。 第三,给排水管道不像其他 建筑,其质量检验难度较大,由 于管线埋在地下,其设计施工监 督比较困难,只有在出现多年一 遇的暴雨时候才能证明工程质量 的好坏,而等到出现多年一遇暴 雨的时,或许已经过去多年,工 程早就验收结束,这时候追究责 任就变得困难重重。
Page 7
2.城市排水管网问题
2.1 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 城市管网的不完善也是导致 内涝的重要原因,城市开发总是 从中心区慢慢向周边辐射,城市 规划部门也不能够完全预料到城 市发展的最终程度,在管道建设 的初期,周边区域没有完全规划 好,导致排水系统不能一步到位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老的管道 网络不能满足未来实际排水需求 ,导致排能需求出现巨大缺口。
城市盲目扩张, 水面率下降
天然水面 锐减
城市排水 管网问题
Diagram Diagram 33 Diagram Diagram 2 地面硬化率高 2 ,径流系数升 高 都市化和空气 污染,局部降 雨增加
Page 6
1. 城市盲目扩张,水面率下降
大规模不科学的城市开 发建设是内涝灾害频发的 重要诱因,城市建设的扩 张,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 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 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 地填筑破坏或填为他用, 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洪功 能,即“吸”的能力下降 。

城市内涝课件(优秀)

城市内涝课件(优秀)

3 环境污染
城市内涝会导致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破坏基础设 施和建筑物。
道路积水会导致交通拥堵,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城市内涝会导致污水流入 水体,污染环境,破坏生 态平衡。
内涝的成因和形成机理
强降雨
极端降雨事件是城市内涝的主 要形成机理之一,尤其是在高 密度城市区域。
不透水地表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建筑、 道路等不透水地表,导致雨水 无法迅速渗透,造成积水。
城市内涝课件(优秀)
欢迎来到城市内涝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探讨城市内涝的危害、成因和防 治措施。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重要而有趣的话题吧!
什么是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指城市地区由于降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地表积水、道路积水等情况。 这种现象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困扰。
城市内涝的危害和影响
1 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 交通拥堵
城市内涝评价指标与标准
积水深度
根据积水深度划分内涝等级, 制定相应处置方案。
排水效率
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 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灾害损失
统计内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提供参考数据。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设计和建设高效的城市排水系统是预防城市内涝的关键。这涉及到道路设计、 下水道管网规划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等方面。
城市绿地的作用和规划
防洪缓冲区
生态空间Biblioteka 城市绿地可以作为防洪缓冲区, 吸收雨水,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城市绿地提供生态空间,改善城 市环境,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改 善城市微气候。
区域防洪调度管理
1
水库调度
根据降雨情况和流域特点,合理调度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威胁。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

城市化因引起的洪水流出形态的变化
雨水滞留 能力变化
洪水到 达时间 的变化
洪水调 节与分 蓄功能 的变化

2
3
城市化因引起的洪水流出形态的变化
雨水滞留 能力变化
随着城市的扩张, 不渗透的混凝土铺盖面大增, 以及市区排水系统的改善,流域 中原有的雨水滞留能力锐减, 径流系数大增。经验表明如果某城市域内的不 渗透面率(铺盖面率)总体达到70% , 渗透面率为3%的话 , 该区域的雨水滞留 能力将减少约30%。
增加调蓄能力: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降低地面硬化率: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如利用RS和GIS和土地利用、DEM等来建立模型来评估风险; 适当增大设计参数:应增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取值; 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 洪减灾的目标; 建立城市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合理调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结构,建立渠道畅通、管理 严格的资金投入机制; 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如日本,德国都是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
PART
THREE
国外案例分析——日本
SHANGHAI RAPIDESIGN ADVERTISING CO.,LTD
日本水系概况 流经东京城市的水系共有5 条, 分别为利根川、鹤见川、荒川、多 摩川及其他水系, 总长约为800km , 流向以由西向东流人海为主“ 日本水 系的特点是长度短, 河床比降大, 在 每年梅雨和台风期间(6一9 月) 发生 的大暴雨使得洪水虽然持续时间短, 但峰流量大, 洪水水位上涨速度快, 洪水波向下游传播迅速, 1一2h 内就 会出现洪峰, 造成河流下游严重的水 患。

城市内涝课件()

城市内涝课件()

预案的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响应速度和救援能 力。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01
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公安、
医疗等部门人员。
提升队伍应急能力
02
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速度、
救援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加强队伍装备建设
深圳城市内涝防治案例
总结词
深圳通过建设排水管道、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和加强排水系统维护等措施,成功应对了城市内涝问题。
详细描述
深圳在防治城市内涝方面,注重排水管道的建设,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积极推广海绵城 市理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设施,降低开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轻城市内涝 问题。此外,深圳还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04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 件增多,强降水频发。
城市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地面增 加,地表径流增大,排水能力
不足。
排水设施老化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设 施老化,淤积严重,排水能力
下降。
管理不善
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应 急处置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
预警和应对机制。
02
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
04
城市内涝的预防与治理 案例分析
北京城市内涝防治案例
总结词
北京通过建设排水管网、雨水调蓄设施和河道整治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详细描述
北京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排水管网的建设,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建设雨水调 蓄设施,如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等,以减轻排水系统压力。此外,河道整治也是北京 防治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和加固,提高河道的行洪能

城市内涝注意事项

城市内涝注意事项

城市内涝注意事项1. 什么是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指在城市中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排水系统不畅导致的积水现象。

城市内涝不仅给市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不便,还可能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

2. 内涝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内涝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生活影响城市内涝会导致街道、低洼区域等地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

积水还容易滋生蚊蝇等病媒生物,增加传染病的风险。

2.2 经济影响城市内涝会导致交通堵塞,影响货物运输和物流配送,给工商业活动带来损失。

另外,内涝还可能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增加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2.3 环境影响城市内涝会导致雨水中的污染物被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积水还可能导致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预防城市内涝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城市内涝,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措施:3.1 改善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改善是预防城市内涝的关键。

包括清理和疏通下水道、雨水管网,增加排水设施的容量等。

此外,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也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3.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在低洼区域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

合理设置绿地、湖泊等水体,增加城市的水源和蓄水能力。

3.3 提高市民意识加强市民对城市内涝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

市民应避免乱扔垃圾,不在排水口倾倒杂物,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和畅通。

3.4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城市内涝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和排水系统运行情况,提前预警内涝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4. 应对城市内涝的应急措施除了预防城市内涝,还需要制定应对城市内涝的应急措施,以减轻内涝带来的影响:4.1 疏散安置在内涝发生时,及时疏散低洼区域的居民,安置到安全的地方,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4.2 抢险救援组织抢险队伍,及时排水、抢修破损的排水设施,减少积水面积,恢复交通。

城市内涝事件申论

城市内涝事件申论

城市内涝事件申论
【原创版】
目录
一、城市内涝事件的定义和影响
二、城市内涝事件的原因
三、应对城市内涝事件的措施
四、结论
正文
一、城市内涝事件的定义和影响
城市内涝事件是指由于强降水、暴雨等天气原因,导致城市地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引发的城市灾害。

内涝事件对城市的影响十分严重,不仅会对城市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威胁到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城市内涝事件的原因
城市内涝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地表硬化,降低了雨水的渗透能力,使雨水无法快速渗入地下,从而导致地表积水。

其次,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不足或老化,无法及时排出地表积水,也是引发内涝事件的重要原因。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也是引发城市内涝事件的重要原因。

三、应对城市内涝事件的措施
针对城市内涝事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其次,改善城市地表的硬化情况,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

这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化,设置雨水花园等方式实现。

最后,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通过科学预警、疏散等措施,减少内涝事件对市民的影响。

四、结论
城市内涝事件对城市的影响严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在我国,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内涝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的一些看法。

一、城市内涝成因1. 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城市地形地貌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坡度大、起伏大的地区,排水速度快,内涝风险相对较低;而地形坡度小、起伏小的地区,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内涝。

(2)气候条件: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强降雨、台风等,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从而引发内涝。

2. 人为因素(1)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拓展,原有的自然水系被破坏,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的面积减小,导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硬化铺装,如水泥、沥青等,使得地表水难以渗透进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量,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排水设施不足:部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难以满足现有城市的排水需求。

(4)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城市规划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综合考虑,导致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管理中,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损坏。

二、城市内涝对策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1)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确保排水系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老化、损坏的排水管道,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2. 恢复和保护自然水系(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护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

(2)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排水需求,确保排水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3. 提高城市抗灾能力(1)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建立健全城市内涝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内涝应急响应能力。

4. 加强城市排水管理(1)加大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力度,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城市排水监管,严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内涝的原因及其措施

内涝的原因及其措施

内涝的原因及其措施
内涝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城市或地区地面出现积水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内涝的原因:
1. 降雨量过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地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降雨量过大时,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到地下,导致地面出现积水。

2. 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较低,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3. 地形地势:城市或地区的地形地势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例如低洼地区、山谷等地容易出现内涝。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地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到地下,导致地面出现积水。

5. 其他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城市规划不合理等也可能导致内涝的发生。

为了减少内涝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增加排水管网的密度,提高排水能力。

2.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增加绿地面积,减少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

3.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4.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为城市防涝提供指导。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涝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城市的土地开发与利用逐步趋于极限。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内涝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对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探讨现有治理策略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1.1 自然因素1.1.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城市面临的降水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除积水,导致内涝问题的发生。

例如,郑州的“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导致大面积内涝。

1.1.2 城市地形和水文特征: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内涝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低洼地区、河流两岸及湖泊周边等地势较低的区域更易发生内涝。

此外,城市的水文特征,如河流分布、地下水位等,也会对内涝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改造和填埋,导致河道蓄水、排水能力下降,加剧了内涝风险。

1.2 人为因素1.2.1 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规划: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大量自然土地被硬化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沥青地面,减少了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导致更多的雨水成为地表径流。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忽视,未能同步扩容或更新排水设施,导致新建区域内涝频发。

例如,北京市的一些新区由于开发速度快,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每逢大雨即发生严重内涝。

1.2.2 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现实需求脱节: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数十年前,设计标准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原有排水管网的设计能力逐渐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排水需求,导致排水不畅、管道堵塞等问题频繁出现。

此外,部分老旧管网由于维护不善,年久失修,进一步降低了其排水能力。

1.2.3 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使得雨水的自然滞蓄功能大幅降低。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内涝防治方案。

本文将就城市内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内涝防治方案。

一、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或过度开发、土地水文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地表积水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城市建设用地过度硬化、土壤水文条件变差、下穿式建设、排水系统疏散能力不足等。

二、1.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改善是内涝防治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排水管网的更新与维护力度,确保排水系统能够及时疏导雨水。

此外,可以通过增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措施,降低雨水对排水系统的负荷。

2. 提高城市绿化率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起到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有效降低雨水径流量。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种植树木、建设雨水花园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减缓雨水流速,增加土壤的滞水能力。

3.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建设用地。

尽量避免在低洼区域进行建设,减少对地表积水的影响。

同时,建设工程在规划初期就应该考虑到雨水排放和径流的问题,合理设计排水设施。

4. 加强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建设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防洪设施,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泵站建设等,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防洪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城市内涝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内涝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公众参与城市内涝防治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内涝防治的关注度。

三、结语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绿化率、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我们有望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一、引言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泥沙物质和建筑基底改变导致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而发生的洪涝灾害。

城市内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不仅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城市内涝的防治提供参考。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表被大量建筑、道路、人行道等硬化结构覆盖,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和排水。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整理、填土、开挖等活动导致了地表坡度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2. 排水系统老化另一个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是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完善。

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排水管道破损、堵塞、缺乏维修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出,加重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3.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强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是巨大的,往往超过了原有的设计标准。

加之城市内涝问题本身可能导致雨水的滞留,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程度和范围。

三、城市内涝对策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对于老化和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应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应注重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池塘等雨水管理设施,增加城市的排水容量,减少雨水在城市内的滞留。

2. 优化城市规划其次,应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排水系统和雨水管理的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建筑和绿地的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的渗透性,减少表面径流。

3.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前预警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监测雨量、水位等指标,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和水文变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

城市内涝防治方案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的安全和正常运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一、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大量的土地被硬化,如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到地下,地表径流增加。

2、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

而且,一些老旧城区的排水设施老化、损坏,维护不及时,容易造成排水不畅。

3、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规划缺乏前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一些区域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周边的排水设施又无法满足需求。

4、极端天气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增多,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

二、城市内涝防治的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将城市内涝防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功能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2、源头减排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减少雨水的产生量和径流量,从源头上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3、过程控制优化排水系统,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同时,合理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如蓄水池、雨水湿地等,对雨水进行调蓄和错峰排放。

4、系统治理将城市内涝防治与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综合治理。

三、城市内涝防治的具体措施1、完善排水系统(1)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数,建立排水管网信息数据库。

(2)按照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排水标准,对老旧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和扩建,增大管径,提高排水能力。

(3)加强排水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清淤、疏通,确保排水畅通。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

城市内涝是指在强降雨、暴雨或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或排水设施失效,导致城市中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

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了解城市内涝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减轻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内涝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地表被硬化、覆盖或建设,比如建筑物、道路、停车场等。

这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大量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而通过排水系统迅速导入水体。

当降雨过于剧烈或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时,就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2. 管网老化与疏通不畅城市排水管网的老化和不规范的维护管理也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网老化使得排水管道漏水、渗漏增加,排水能力下降。

同时,由于垃圾、沙土等杂物堆积在管道中,导致排水管道疏通不畅。

3. 强降雨事件频繁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城市由于硬化地表和排水系统的限制,无法迅速有效地排除降水。

当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降雨强度较大时,城市排水系统容易超负荷运行,从而引发内涝。

4. 规划和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排水系统的需求,导致排水设施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例如,排水管道的容量设计不足、排水沟的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规划和设计不合理会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5. 其他因素城市内涝还可能与地形、地下水位、人为操作等因素有关。

某些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容易造成积水。

另外,违法建设、乱占绿地等不合理的人为行为也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轻内涝对居民和城市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新和加强排水设施加大投资,更新和加强城市的排水设施。

包括修复老化的管网、增加管道容量、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等,使得排水能力更强,更适应极端降雨事件。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降雨或洪水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或排水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从而造成道路积水、低洼区域淹没等现象的问题。

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未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忽视了低洼区域的存在,未设立足够的排水沟和排水泵站,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

2.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城市高密度建设、大量硬化土地造成了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无法渗透,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城市积水的几率。

3. 城市排水设施老化和破损:城市排水管网老化、堵塞、破损等问题,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除,增加了城市积水的风险。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合理布置排水沟和排水泵站,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

2. 推行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减少地表的硬化,增加绿地和透水性铺装的比例,让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3. 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投资力度,及时清理、维修和更新管网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4.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加强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内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总之,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排水设施建设和居民防灾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手段,从源头治理到应急措施,逐步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健全、科学、高效。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当合理规划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避免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集中建设,采用低洼区域设立绿地和蓄洪区的方式减少雨水积聚,倡导“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加雨水渗透和蓄留量。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实例




2004年7月10日,北京航天桥、莲花桥等 41处主要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城市交通 陷入瘫痪。 2006年7月31日,首度机场高速积水深达 1.7米,多趟航班延误。 北京“7.21”暴雨中,多个区域陷入瘫痪, 77人遇难。 。。。。。。
主要原因

气候原因(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建设标准过低。 排水系统旧化。 硬质地面比例增加。 管道混接。
城市排水系统老化
其他原因
• (1)近年来,各城市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 等问题,城市发展带来了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的结 果,填湖造田、填湖造房等现象改变着地形地貌,给原始 的排水排洪模式带来了破坏,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

(2)相当多城市的排涝系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 素,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在极端天气的背景 下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气候因素
• 由于城市水泥沥青等 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 率高,加之空气污染 物多,能吸收多的太 阳能,有大量的人为 热进入空气,另一方 面城市建筑物密集不 利于热量扩散,形成 高温中心,并由此向 外递减。
城市排水标准

原建设部2001年公布施行的《城市排水工程规 划规范》国家标准中,对城市雨水规划重现期 的要求是: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 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取3~5年, 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这在当时或许 尚能基本满足城市雨水排放需要,但经过十余 年的发展,城市硬化路面比例以及老城区的建 筑密度大有提高,当年的国标已经不适应新需 要。
(3)暴雨应急机制、组织能力虽已建立,应急预案虽都 已制定,但往往停留在城市管理者手中,广大市民还知之 不详,遇到紧急情只能被动应对,应急措施不能到位,也 是“内涝”的原因。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为什么会产生内涝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为什么会产生内涝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为什么会产生内涝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城市环境、水塘较少不能贮存雨水等。

下面是原因及解决措施,一起来看!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为什么会产生内涝1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排水系统现在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

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城市环境由于城市中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导致出现“汇水”的现象形成积水。

而且热岛效应的出现,导致暴雨出现的几率增加,降水集中。

交通引起由于尾气排放过多,导致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

2城市内涝的措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是气候变化与暴雨、城市发展规划、防涝设施和人为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暴雨降落,我们不能控制暴雨,但可以为雨水找寻出路。

出路无非就是“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方案及其组合。

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河湖水系改造及排水口扩建;利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种植屋面、人工湿地和下沉式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场地等蓄、滞雨水;新区地面应有40%以上的透水性地面;建设地下调蓄设施;收集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浇灌绿地、洗车和清洁道路;雨污分流;排水分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等。

陶瓷透水砖透水铺装在构建生态海绵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是颇为显著的,由于城市中的不透水路面不能及时地将雨水渗入地下,因此,城市中常常出现雨水蓄积和漫流现象,透水性铺装地面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及城市安全问题。

特别是与普通铺装相比,透水铺装兼有良好的渗水保湿及透气功能,具有缓解城市“雨岛效应”。

城市内涝灾害的预警与应对

城市内涝灾害的预警与应对

城市内涝灾害的预警与应对一、城市内涝灾害概述城市内涝灾害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降水无法迅速排解,形成的城市内涝灾害。

城市内涝灾害已成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城市内涝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季节性大雨、城市下水道堵塞等。

2.人为因素:城市下水道建设设计不合理、城市建筑抽水排涝等。

三、城市内涝灾害的危害1.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增加车辆交通拥堵,影响市民日常出行。

2.会导致道路地基松动,给城市建筑物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3.内涝水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重市政基础设施的负担。

四、城市内涝灾害的预警措施1.完善城市信息系统,实现对气象数据、下水道等排水设施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2.建立城市内涝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城市内涝灾害预警信息。

3.加强内涝成因分析和研判能力,实现对内涝灾害的分析和研判。

五、城市内涝灾害的应对措施1.增加城市排水设施投入,加快城市排水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营效能。

2.开展城市道路清淤、护坡、排水设施清洗、排污设备维护等日常维护工作。

3.对于高风险区域,可以进行地下排涝工程建设,及时清理沉淀物。

4.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采用雨水管理、植物盘根错节等技术,增强城市水利生态功能。

六、结语城市内涝灾害预警和应对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内涝防控工作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城市内涝灾害预警和应对工作的有效进行,以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内涝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内涝影响及应对措施城市内涝的危害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由于城市地表面的不透水性和排水系统的不畅通,雨水无法迅速排出而造成的地面积水现象。

容易造成以下影响:1、交通拥堵:城市内涝会造成道路积水,使交通受阻,导致交通拥堵,影响市民的出行和工作。

2、房屋倒塌:城市内涝会影响房屋的基础稳定性,加剧房屋沉降和裂缝,导致房屋倒塌的风险增加。

3、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会导致污水排放不畅,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市民健康。

4、经济损失:城市内涝会给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如交通瘫痪、停电、物资损失等,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城市内涝是一个严重的城市问题,城市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内涝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系统是为了保护城市居民和财产,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而设计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数据,并结合历史经验和模型预测,及时判断可能发生的灾害并发出警报。

这样,有关部门和居民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财产安全。

在城市防汛预警系统中,还包括应急预案、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应对紧急情况。

城市积水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提前预警和预防洪水等自然灾害:通过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及时判断可能发生的灾害,并发出警报,使有关部门和居民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提前预警和预防,城市防汛预警系统可以降低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居民和财产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城市防汛预警系统还包括应急预案、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应对紧急情况,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城市防汛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多媒体地埋网关由内置语音播报系统、LED显示屏、报警爆闪灯、太阳能供电系统和4G无线网关组成,配合地埋式水位监测仪实时显示现场水位信息,并进行超限声光预警,支持智能语音播报,提醒路过积水路段行人、车辆,注意水深情况,减少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
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成因:
降雨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地形地貌
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

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城市排水系统
现在国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

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特点
首先,城市内涝在中国比较普遍。

从发生的区域来看,以前主要发生在一些沿海地势比较低的地区,现在内陆城市也经常发生。

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可选择的区域比较大,一般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建设,而现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可选择的余地少。

其次,城市的某些特定地点的发生率较高,例如立交桥。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排水内涝方面也出现许多新问题。

例如很多地方的立交桥下,降雨后会积水。

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而立交桥等在农耕社会是不存在的。

分布
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城市内涝,从城市设计研究的角度来说没有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内涝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几率还是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城市内涝的发生率要低一些。

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的一些国家出现城市内涝,大家躲开避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西方建设观念上,就认为这是很大的事故。

影响
中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

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

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对突然发生的积水和交通瘫痪等不能容忍。

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
了泽国。

事实上,城市内涝本身,就是各种“城市病”集中发威的结果。

防治
包括把公园、停车场、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像挪威,市区修得不是很整齐,他们的做法是多在市区建设绿地,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进行雨水量平衡,实现防灾减灾的作用。

一些国家还建设一些暂时储水的调节池,等下完雨再进行二次排水。

我们在实践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总是出现问题,它才受到关注,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这是被动的应对措施,结果也是被动的。

治理
转变理念治理内涝
最近北京、武汉、南京等城市接连遭受暴雨侵袭,多座城市内涝严重,成了“积水潭”。

近十年来,一下雨就面临“汪洋大海”的状态,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疾。

“雨后习惯性瘫痪”凸显出城市下水系统的不堪重负;此外,把暴雨尽然排除城市也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地上建设光鲜亮丽、快马加鞭,过于重视表面政绩,却忽视了地下排水系统设施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

更有甚者,在连续的内涝之灾过后,非但没有及时“补课”,却是把精力继续放在了规划摩天大楼上。

追根溯源,这些多是由不良的政绩观所致;另一方面,以北京为例,今夏北京多雨,城市频遭水涝之灾。

而在城市内涝严重之时,清河和玉泉河却仍然缺水。

一边是水患,一边是缺水,这足以说明城市过分依赖人工排洪系统,河流已不能发挥泄流作用,自然调节能力已经丧失了。

对于此,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转变理念之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下水道曾经被誉为“城市的良心”,城市外表光鲜,而“良心”却大大地坏,情何以堪?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

中国有62%的城市存在内涝问题,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重表面工程、忽视地下设施的政绩观。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改变过去只重视外表工程、不重视内质的做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本,在重视城市外表建设的同时,也同样要重视其内质的提升、发展,要同时兼顾“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切实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排水体系。

与此同时,中央各上级部门在对下考察时,也应着重检查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而决不能停留在“高楼林立,街道气派”的表象上。

转变理念之二,返璞归真,排水不如蓄水。

雨水没能流向河流,也没能流进占北京市总面积50%的绿地。

为突出城市景观,北京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了地面。

可事实是,“如果绿地能比路面低20到30厘米,就可以吸收200到300毫米的降水”。

这就是我们城市让人痛心的现状。

一方面严重缺水,不惜一切代价四处调水,另一方面,却以水满为患,拼命地排洪,任由清亮的生命之水白白流失。

要认识到,暴雨不只是“洪水猛兽”,而且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需要紧盯的不仅是立交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恢复萎缩的城市河流、湿地的生命力,让自然水系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如何给城市的绿地广场“减高”,发挥集雨、滞洪的效果。

应对暴雨,单纯的排水不如蓄水,在打通城市的“下水道”之外,重建城市健康的肌体功能,让城市与水和谐相处,其实更为重要。

先进的理念是促成事物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

当内涝连连,怨声四起之际;当旧的思维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势、发展受阻之时,我们着实需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源头上入手来解决问题。

国际经验
日本·千叶县
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

周围堤岸上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

湿地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坡面上做了绿化,在保持良好净化作用的同时使景色清新自然,吸引了附近居民和儿童前来休闲、玩耍。

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唯一的亲水区域,人们可以到这里来散步、娱乐和休闲;在丰水期,当暴雨来临时,警报提醒游人疏散,此时的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

德国·汉堡
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

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

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