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腹针无痛治百病

合集下载

腹针疗法治百病

腹针疗法治百病

腹针疗法治百病临床应用与规范来源:松静致远特效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腧穴以调节脏腑一经络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许多疾病只要明确诊断、合理辫证、正确施术,腹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良好疗效。

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腹针不仅治疗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的疑难病、慢性病。

实践证明特效腹针疗法的适应症是非常广泛的。

目前用于治疗下列各种病症。

1.病程较短,但与脏腑正气不足而致的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炎、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小脑萎缩、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

3.临床各科常见病如: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面瘫等;常见的细菌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睑腺炎,妇科感染、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痔感染: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4.内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女性乳腺增生;卵巢囊肿、性功能障碍;痔等手术后镇痛、血栓痔;骨折固定后功能恢复等。

5.其它经各种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欠佳的。

6.疑难病:如产后风、肺纤维化等等。

由于腹针广泛普及的时间尚短,目前采用腹针治疗的医疗队伍还很小,腹针治疗经验、利研交流的机会目前尚少。

因此,临床治疗的适应症,有待于广大学高和中西医的实践加以补充。

二、禁忌症:1.由于腹针针刺腹部,因此,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肝、脾肿大引起的腹部静脉曲张;腹腔肿瘤;妊娠中、后期均成列为禁忌症。

2.慢性病、体质虚弱的患者,施术时应谨慎为宜。

3.肝、脾肿大者针刺两季肋部不宜针刺过深,避免刺伤脏器。

4.腹针深刺不宜针刺过深,严禁刺入腹腔。

腹针的针具及针刺手法腹针治疗前应全面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要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检查。

施术时要考虑。

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疾病的虚实,形体的胖瘦,腹部脂肪的厚薄,年龄的大小等。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神龟图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针的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 讲义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  讲义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腹针的原理:1.固定的穴位有22个,深浅不同疗效不同,所以一个穴位有多个疗效。

因此一定要细致,可调理脏腑以及经络循行的气血功能。

因此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中医的经络学说作指导。

2.周易八卦,每个卦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应,即可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

3.全息理论每个局部代表一个整体,可定点定位调理。

腹针的特点:1.穴位少,易懂易记。

2.针刺浅,较安全。

3.见效快,具体的痛点和压痛点当时见效。

4.适应面广,治疗面广。

技术的要求:1.取穴一定要准,(毫厘之差)疗效不同。

定位一定要准。

2.深浅要合适,深浅不同,针尖的方向不同对疗效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

3.留针的时间一定长,一般在45分钟以上。

越时间长,疗效越好。

(有腰间盘突出问题的时间不要太长。

只能45分钟,否则会反弹回来。

)虚损的慢性病留针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4.腹针治疗强调间隔,让气血自我恢复。

可连续扎三至五三次之后,隔一天扎一次,或一周两次,保健性的治疗一周一次。

急性的炎症连续扎好即可。

慢性病要有间隔,补气血不是三五天就能好的,所以要有间隔的调理一段时间。

腹针的针法:垂直进针。

1.定位要精确。

2.深浅度要合适。

3.不需要捻转提插。

4.注意:随病人的呼吸,针可能会有深浅和针尖方向的变化,要勤观察病人的变化,如病人感觉不适,要及时观察和调整。

腹针针刺时三个不同的深度:浅刺:针尖在皮肤内或刚到皮下。

作用具体的病灶治疗。

如:口腔溃疡。

中刺:针尖在脂肪层。

不触到腹肌,手法要轻,感到有东西挡住。

作用通经络。

深刺:针刺任脉时针尖要触及到腹白线(筋膜)。

针刺两侧腹肌时针尖要触及到腹肌。

而没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用深刺。

怎样取穴:上腹:从脐中心至胸键联合处为8寸。

侧腹:从脐中心至侧腹外缘为6寸。

太胖者按髂骨上缘的宽度为准。

下腹:从脐中心至耻骨联合处上缘为5寸。

注明:上腹一寸并不等于下腹一寸,一定要按骨与脐的距离定尺寸,手的4寸也不能适用于此。

可以救命的腹针疗法

可以救命的腹针疗法

可以救命的腹针疗法2017-04-15高山流水腹针,作为针灸学中新开展的一种疗法,在大家对健康如此重视的今天,已渐渐融入到很多人的生活中。

那这种“非传统的针灸”到底有何神秘之处,又有何疗效呢?腹针近乎神奇的调理能力腹针,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通过调控腹部肚脐周围的穴位,使气血向全身输送,以达到全身疾病的效果。

我们知道腹部包含了内脏中众多重要的器官,且分布着大量的经脉,因此腹针在调理内脏病及众多慢性病具有极大的优势。

腹针是通过针刺以神阙(肚脐)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调整气机,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

腹针疗法发明人薄智云先生总结出,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了:“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调控系统”的理论依据腹部包括许多重要脏器,并分布着广泛的气血经脉,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针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疗效显著。

腹针的特点:1、无痛:不要针感,基本无痛。

老少皆宜。

2、安全:在腹部浅层扎针,绝对安全舒适。

3、高效:腹针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稳定快速的优势,对各种病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尤其对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的确切疗效,很多学员会惊呼太神奇。

腹针的治疗范围: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对内科病如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头晕耳鸣,糖尿病,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眼底病,老年痴呆,痛风,四肢寒凉,手足不温,静脉曲张,带状疱疹,抑郁症,肥胖症,便秘,胃肠病患;外科病如颈椎病,颈肩痛,上下肢痛麻,腰间盘突出,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关节扭伤,网球肘,偏头痛等;妇男科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健忘,盗汗,潮热,男性性功能障碍,阳萎,肾虚精少等,儿科如脾胃失调过胖过瘦,小儿假性近视等;美容科如面部雀斑,黄褐斑,肝斑,痤疮,青春痘,红血丝,激素脸,肥胖,美化妊娠纹,手术刀口疤痕等,让广大爱美之人在对全身疾病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达到修复形体,减少皱纹,减肥减龄的效果。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建立在神阙调控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神阙系统是最早的调控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该系统的分布特点为:犹如一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对机体产生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特点及创新点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无痛而速效,比较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

二、临床适应病种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

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月经失调,慢性胃肠炎等。

3。

虽病程不长,但与脏腑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

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三、临床疗效善于调整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慢性、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

处方规范、取穴少、无痛、见效快、疗效稳定。

四、操作规范取穴要精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针刺有深浅(浅刺、中刺、深刺);手法宜轻缓、只捻转不提插。

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刺。

1.选择体位仰卧位,适宜于取腹部进针点。

2.选择穴位根据辨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消毒好穴位周围皮肤,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3.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原则:(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取进针点(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腹针是由针灸名家薄智云教授集自己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完善而成,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我自几年始开始接触腹针,共参加腹针培训多次,自腹针培训以来,我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腹针及以腹针为主,结合其它针种而医治各种疾病,疗效独特。

经过不断的深入运用和研究临床实践精炼。

窥及腹针的冰山一角不忍自秘,与同道共飨。

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腹针临床运用心得。

1诊疗思路1.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故临床上,无论何疾首先诊脉,再结合四诊资料确立疾病的基本病机。

继而,按后天八卦太极数结合患者生日日期获得其后天脏腑缺陷。

综上一系列诊断,尔后按症论治开设处方。

1.2 脾胃失调乃诸病根本从我的实践和学习过的各大医案中发现一规律。

一切疾病,其根本皆因脾胃之土失调不和而致。

治病必求于本,此本实为五脏之首,五行之首。

脾胃之土也。

土生万物,土为五脏之母。

且婴儿脐带剪断时刻起,一切为后天了。

那么从先天而来的肝,脾,肾的能量要在后天以不断的消耗同时得以不断补给。

那唯有补后天之脾胃了。

因此所有有病之人皆可以引气归元来调之,然我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人引气归元因肝气郁结、脾胃寒虚中焦堵塞而不能把气机能量一下归元,那么我在中脘上五分以1.5寸的针斜54度向下深刺来加强引气归元。

把中焦之能量归流于下焦丹田处。

此引气归元加强方适用于一切病人。

1.3 左升右降调理阴阳在临床中我们遇到最多的病人为体虚多病之人,如50岁以上之群体:阳虚,阴虚之症皆有之。

但就症状而言,阴虚比阳虚病人症状严重的多。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阳虚之体,其肾阴还是可以的。

或阴过了点导致病人怕冷,虚弱之状,补阳平阴即可。

但阴虚之症,阴少了,无力不能抱固阳,使得阳气无穷尽的散发、消耗,出现手足心热,面热等热症。

实为虚阳外越之虚热,乃阴虚而阳枯的大疾之兆。

【推荐】腹针调神阙经络治百病

【推荐】腹针调神阙经络治百病

【推荐】腹针调神阙经络治百病调神阙经络,控五脏六腑,治人体百病。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蔡圣朝对腹针疗法的认识,既简单明了,又切中要害。

他说,腹针疗法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腹针技术创始人薄智云教授首先提出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腹针理论,经过临床试验和反复印证,最终形成了腹针的治疗体系。

这种疗法通过在腹部针灸,以调节经络和脏腑,治疗全身疾病。

中日专家推动腹针研究中医学认为: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内脏主生气血,经络运输气血,四肢百骸应用气血,故针刺腹部可用来直接调整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蔡圣朝介绍,腹部诊治疾病古已有之,《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腹部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及利用腹部经穴治疗的记载,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

至近现代,腹部作为第二大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薄智云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起来,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观点,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腹针理论体系逐步形成。

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对腹部的诊疗也进行了数百年的探索。

天数道明认为外感证从脉诊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曲直漱道三更是提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

现代医学认为,腹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腹部传递出来的。

这些神经细胞对维护人体内环境平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腹针可提高内脏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

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薄智云的腹针理论认为,人从无形精气到胚胎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全身14条正经中有6条循行于腹部,分布于腹部的俞穴多达48个,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各经络间又可通过络脉、经别等途径相联系。

因此,神阙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

这个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功能与调控机体作用,是腹针治疗的物质基础,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的优点。

腹针疗法有三大特点,即中西合璧,理论创新;操作简便,安全无痛;穴位精准,重复性好。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腹针疗法的基本方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

在临床的治疗中,只要找到与疾病对应的处方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是: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只要把这些穴位准确的进行标定,在操作时根据处方中对穴位针刺深度的不同要求依序针之,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病人的症状便可以很快地缓解。

当病人的患病部位不在肩关节周围或者牵拉到内外侧疼痛时,如果在肩关节内侧,则在滑肉门的内侧取穴浅刺,而在肩关节外侧疼痛,则在滑肉门的外侧斜上方取穴浅刺,即按腹部的全息图去找与疾病相应的穴位。

又如治疗落枕的处方是:中脘、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把这些穴位准确的定位后,根据中脘深刺、滑肉门中刺、商曲浅刺的原则进行治疗便可很快见效,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肩部时再在商曲的外下方取穴浅刺,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颈部牵拉疼痛时,在商曲的内上方取穴浅刺即刻便能使症状缓解。

对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只要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处方便会相对容易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陷入针灸的治疗方法太多不知选用那种方法较好的盲目性,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

可能某一穴位的不同会治疗不同的疾病,也可能穴位相同而左右取穴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上述肩周炎与落枕的处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对任何疾病的治疗取穴得到相对的统一,为针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为大家掌握针灸的规律与提高临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医学,是与现代医学同样可以在临床上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

腹针疗法治百病

腹针疗法治百病

微简历 医内说 继教学分平台 培训果 医内网 人才网 资源频道 模拟笔试 不良信息举报 同城医友 一键登陆 有问必答网 120健康网 保障部 繁體版 手机版 搜索 注册 登录 论坛搜索插件帮助导航私人消息 (0)公共消息 (0)论坛任务 (0)系统消息 (0)好友消息 (0)帖子消息 (0)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 中医针推外治版 ?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 关注贫困山区仡佬族儿童读书难 爱爱医开通“无垃圾邮件”订阅 妇产版病案征集活动 爱爱医免费视频在线看
腹部的脏腑:
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心、肺虽位于上焦,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与任脉交会于中脘穴。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即起于任脉中脘穴。通过腹部经脉与心、肺联系。
腹部的经络:
(一)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
(1)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阴肝经相接。”“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线和胸腹第一侧线。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
为“膀胱腹募穴,任脉、足三阴交会穴”。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
(2)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与足少阴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其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其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冲”有要冲之意,“冲脉循经上至头,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为一身气血之要冲,故能通受十二经气血”。且上行者,行于脊内渗诸阳;下行者,行于下肢渗诸阴,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

【专业篇】腹针疗法经验原理及处方整理

【专业篇】腹针疗法经验原理及处方整理

【专业篇】腹针疗法经验原理及处方整理1、耳鸣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2、失眠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

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

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

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

留针30分钟。

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

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薄氏镇痛处方: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

腹针(56页)

腹针(56页)



2016/9/9
中国撑法推拿创始人主讲
8寸
6寸
5寸
2016/9/9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1)中庭--神阙 8寸:
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8寸。
(2)神阙--曲骨穴(耻骨联合)5寸:
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 上的距离为5寸。
(3)神阙--腹侧的外缘 6寸: 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6寸。
腹针疗法的应用
2016/9/9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2016/9/9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2016/9/9
腹针疗法总论
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三、腹针疗法的特点
2016/9/9
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总论』
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 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腹针疗法治疗时微
痛或无痛,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具有
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 神阙 胎儿在母体内逐渐发育,以脐为中心向胎儿全身输布气 血的网络不断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给氧系统。 它也是一个全身的高级理论神 龟 图
2016/9/9
中国撑法推拿创始人主讲
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 『穴位』
(常用20穴位)
1、中

定位:神阙上4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 功效:中、深刺--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泻、反胃 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 咳嗽、气喘 浅 刺--口、鼻、牙、头面部疾病

腹针治愈原发性不孕伴慢性盆腔炎1例报道

腹针治愈原发性不孕伴慢性盆腔炎1例报道

腹针治愈原发性不孕伴慢性盆腔炎1例报道腹针疗法[1]是薄智云教授创建的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天、后天经络的一个微针系统。

以“神阙布气”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时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

”腹针疗法在妇科疼痛性病症、慢性盆腔炎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腹针强调“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燥,依情再做加减”。

由于本人对腹针极感兴趣,在实习时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第一次把腹针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其疗效之显著,先把其中一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及来源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患者,女性,28岁,2009年12月5日初诊。

患者因“不孕1年伴下腹疼痛2月余”来诊,缘患者近1年来在无采取任何避孕方式下正常性生活但仍未孕,近2月来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腰酸,伴带下量多、色偏黄、无异味,外阴痒。

双附件轻压痛,略增厚。

平素月经周期及经期尚规则,经期血块(+),痛经(+),有生育要求。

B超示:后位子宫,子宫常大。

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炎,通而不畅。

诊断为:原发性不孕伴慢性盆腔炎。

经西医常规抗炎等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仍有下腹部阵痛,带下量多色偏黄,外阴痒等症状。

末次月经11月8号,7天干净,量一般,血块(+),痛经(+)。

舌红,苔黄,脉沉弱。

为寻求中医治疗来诊,建议腹针治疗。

2 治疗四诊合参,证“湿热下注型”,根据腹针辩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如下:患者平卧位,定位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4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直刺,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配合艾灸箱温灸。

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道(双),外陵(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大横(双)。

每7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诸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下腹部偶隐痛,腰微酸,带下量减少,色微黄,无异味。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2017-12-27 11:08导读:《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编者按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和先天经络学说指导下,按照理、法、方、穴组方原则,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来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局部以达到脏腑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林超岱教授于2005年8月提出)腹针疗法以其安全、无痛、速效、便捷的优势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受到广大医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运用。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作者林超岱主任医师对于一类病症或单病症点评后均给出自己的腹针处方,并按针刺深浅、取穴单双规范地标示在“林超岱腹针处方图”上,融会贯通,易于掌握,以供读者临床参考。

该书除了点评语言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外,亦追求教授大众看懂腹针处方图,并能在家中用筷子进行腹部点穴,以便应急之需和养生保健。

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自2017年10月中旬上市至今首印3000册基本售罄,好评如潮,供不应求,已于近日加印5000册。

编者摘取头痛、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四个典型病案与同道共享,以飨读者。

头痛【1 案】男性患者,67岁。

在我院神经科住院,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编者注)术后出现头痛不适,头痛以前额部为主,性质为胀痛、搏动性头痛,神经科医师以颅痛定等药物常规处理后无效,考虑头痛原因与手术后静滴扩血管药物有关,但因病情需要,不能停止该药物使用,故请我科医师会诊,尝试以针灸处理,会诊以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下》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下》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本病基本病因。

磁共振检查证实,15岁青少年即可以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

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本病与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遗传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遗传家族史。

妊娠亦可增加椎间盘损害的机会。

椎间盘突出症从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 结节及椎骨突出型。

腰背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病,督脉贯脊行于腰背,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行于腰背,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且腰为肾之府。

腰痛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及经筋有关系。

六淫之邪客于经络,或气血痰浊瘀滞经络,或肾虚,或外伤均可导致腰痛。

《素问·刺腰痛论》认为:腰痛属于足六经之病,指出腰痛的外因为风、寒、湿三邪,内因为肾元亏损。

王肯堂在其《治症准绳》中认为:“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挫闪、有瘀血、有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临床表现:常见于20至50岁患者,男女性之比为4-6:1.20岁以内约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最低。

症状表现中腰痛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约占91%。

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影响到臀部。

虽高位的腰椎间突出症(腰2-3,3-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其发病率不足5%。

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5-骶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约97%左右,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咳嗽时疼痛加剧。

早期为痛觉过敏,病情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

少数患者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

发生在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问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腹针疗法治百病(二)

腹针疗法治百病(二)

腹针疗法治百病(二)调任、冲脉,益脾,肾,补元气,抗衰老调任、冲二脉法,用于调补脏腑气血,强壮机体,具有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平衡内分泌水平,广泛适用于各种老年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的治疗。

任脉、冲脉属奇经八脉,行于胸腹,其中任脉的分支与督脉相贯,督脉的分支行于前腹上通于心,两脉相通相连。

督脉统全身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在关元穴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通手三阴,任脉统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

冲脉上行头目、下贯四肢百骸,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内属脏腑外络四肢。

任、冲二脉在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古代医学论著对这两条经脉的作用有许多论述,归结起来主要是作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主治内科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而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生殖器都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

因此疏通调理任、冲二脉可活五脏气血,五脏气血旺盛,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任脉在腹部上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腧穴,脐以上的可调补脾胃和心肺功能;脐以下的可培补肝肾,调整内分泌水平;上下合用可旺盛五脏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的重要意义;冲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的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穴相交会,如配合上述腧穴针刺,调补的力度更强。

薄氏腹针的两个基本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和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作用相似,调补程度不同而已。

特效腹针疗法选用的任、冲二脉上常用的基本处方如下:一、小补:“补脾肾”选用中脘、关元二穴补脾肾。

二、中补:“调补脏腑”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

调补五脏六腑功能。

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功效。

三、大补:“调补脏腑”四穴加刺双气穴。

上肢疾病加刺双商曲等穴。

针刺以上处方腧穴均选用中剌或深刺。

由于上腹部脂肪组织较薄,脐以上腧穴针刺应较浅,下腹部脂肪组织较厚,脐以下的腧穴针刺应较深,所以,脐上、下各穴针刺深浅应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针无痛治百病 (2)
心血管疾病 (2)
1、冠心病胸闷胸痛 (2)
2、冠心病心慌心悸 (3)
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 (3)
3、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3)
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 (3)
5、冠心病失眠 (3)
6、高血压病头晕 (3)
7、高血压病头痛 (3)
8、高血压病失眠 (3)
9、高血压病心悸 (3)
精神神经疾病 (4)
1、中风后遗症 (4)
2帕金森病精神障碍 (4)
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症状 (4)
4、紧张型头痛 (4)
5、偏头痛 (4)
6、三叉神经痛 (4)
7、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 (4)
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4)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 (5)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觉障碍 (5)
12、失眠 (5)
13、抑郁症 (5)
14、肝气郁结型抑郁症 (5)
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 (5)
16、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5)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 (5)
18、小儿神经性尿频 (5)
19、多汗症 (5)
消化系统疾病 (6)
1、胆囊炎 (6)
2、小儿消化不良 (6)
3、慢性传输型便秘 (6)
4、出口梗阻性便秘 (6)
5、混合型便秘 (6)
6、辩证治疗便秘 (6)
妇科疾病 (6)
1、更年期月经不调 (6)
2、更年期崩漏 (7)
3、更年期精神障碍 (7)
4、更年期秘尿系统疾病 (7)
5、子宫肌瘤 (7)
6、痛经 (7)
7、月经不调 (7)
8、月经先期 (7)
9、月经后期 (7)
10、月经先后不定期 (7)
11、月经过少 (8)
12、月经过多 (8)
13、闭经 (8)
骨科疾病 (8)
1、颈椎病 (8)
2、腰椎病 (8)
3、强直性脊柱炎 (8)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 (8)
5、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胸椎病变 (9)
6、强直性脊柱炎周围大关节症状 (9)
7、肩周炎 (9)
8、网球肘 (9)
9、腕管综合征 (9)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9)
11、痛风急性发作 (9)
12、慢性痛风关节炎 (9)
其他疾病 (10)
1、糖尿病 (10)
2、外感发热 (10)
3、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 (10)
4、痤疮 (10)
5、皱纹 (10)
6、黄褐斑 (10)
7、减肥 (10)
腹针无痛治百病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胸闷胸痛
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左气旁,双气穴。

2、冠心病心慌心悸
引气归元,左气旁,双气穴。

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
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可于心脏的腹部投影区点刺;左气旁。

3、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引气归元,大横,双气穴,双天枢。

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
中脘,下脘,气海灸,关元灸,双天枢,双气穴灸,关元下灸。

5、冠心病失眠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气旁,腹四关。

6、高血压病头晕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滑肉门,双水道。

7、高血压病头痛
中脘、气海、关元、双阴都、双天枢、双滑肉门。

8、高血压病失眠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旁、腹四关。

9、高血压病心悸
引气归元、左商曲、水分、左气穴。

精神神经疾病
1、中风后遗症
引气归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

2帕金森病精神障碍
引气归元、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

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症状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腹四关、双天枢。

4、紧张型头痛
引气归元、双气穴、双四满、石关。

5、偏头痛
引气归元、双滑肉门、患侧商曲、中脘上或旁、患侧石关。

6、三叉神经痛
天地针、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上风湿点。

7、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
天地针、双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阴都、中脘上。

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双阴都。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中脘上。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觉障碍引气归元、中脘上、双阴都、双气穴、双滑肉门、12、失眠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

13、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气穴、双气旁、关元下。

14、肝气郁结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四满、石门、双日月、双气旁。

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

16、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梁门。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

18、小儿神经性尿频
天地针、中极、双水道。

19、多汗症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穴。

消化系统疾病
1、胆囊炎
引气归元、双天枢、患侧上风湿点。

2、小儿消化不良
引气归元、天枢。

3、慢性传输型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左下风湿点。

4、出口梗阻性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曲骨、双下风湿点,会阴或长强。

5、混合型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曲骨、双下风湿点,会阴或长强。

6、辩证治疗便秘
热秘:配合谷、支沟、曲池。

气秘:配阳陵泉、行间。

虚秘:配足三里、三阴交。

冷秘:配照海、神阙加灸。

妇科疾病
1、更年期月经不调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四满。

热证加中注;脾虚加天枢;气滞加带脉;或加腹部奇穴外四满(石门穴旁开1.5寸)、肠遗(中极穴旁开2.5寸)、经中(气海旁开3寸)、通经(大横旁开1寸)。

2、更年期崩漏
中极、关元、双石门、阴交、双门穴(关元旁开3寸)
3、更年期精神障碍
天地针、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

多恐善悲,惊悸,欲太息加大横;吞酸,太息善悲加日月;眩晕,四肢麻木加下脘上。

4、更年期秘尿系统疾病
中脘、关元、气海。

大横、双下风湿点。

5、子宫肌瘤
引气归元、外陵、中极、双四满、双水道。

6、痛经
气海、关元、双下风湿点。

7、月经不调
引气归元
8、月经先期
引气归元、左上风湿点(我认为应该是右上风湿点)。

9、月经后期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

10、月经先后不定期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

11、月经过少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水道。

12、月经过多
引气归元、双大横。

13、闭经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水道。

骨科疾病
1、颈椎病
天地针、双商曲、双滑肉门。

神经根型加双石关;
椎动脉型加下脘上;
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加双气旁。

头痛、头晕、记忆里下降、心悸、心慌症状较重加双气穴;
交感型加左气旁。

2、腰椎病
气海、关元、水分。

急性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椎间盘突出:双气穴;
以腰痛为主:双外陵、双气穴、双四满;
合并坐骨神经痛: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

3、强直性脊柱炎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大横。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旁、双气穴、腹四关、双大横。

5、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胸椎病变
引气归元、双商曲、腹四关、双天枢。

6、强直性脊柱炎周围大关节症状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双下风湿点。

7、肩周炎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

肩部疼痛范围较大:滑肉门三角;肩部疼痛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8、网球肘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

9、腕管综合征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天地针、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11、痛风急性发作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上风湿点。

犯处加对应点。

12、慢性痛风关节炎
引气归元、双气旁、双气穴、腹四关、双下风湿点、双下风湿下点。

其他疾病
1、糖尿病
引气归元、双商曲、腹四关、双上风湿点。

2、外感发热
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

3、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中脘、下脘、下脘下、双上风湿点、气海、关元。

4、痤疮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上风湿点、双气穴。

5、皱纹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

6、黄褐斑
引气归元、双上风湿点、双滑肉门、双天枢。

7、减肥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