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课件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9(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43张PPT)
计划经济下的农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臭水沟,烂泥塘,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挖野菜的结成帮, 头遍哨子不买账, 几条鸿沟穿村过, 二遍哨子伸头望, 墩台上面搭土窝。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
三遍哨子慢慢晃。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 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 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 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 房屋、家具。——《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国家积累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A.生产队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
C.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怎 样的影响和后果?
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 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 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 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 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 误,在农村的危害大于城市,它 关系到二亿农民的温饱; 第三,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 在必行的趋势。
中国改革第一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 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 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 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 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 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 不许包产到户。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 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必要性: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 ——第一步
【历史】4.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 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10.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课堂延伸
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 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 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 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 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 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 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 机质量却直线上升。 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 影响社会生产? 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 略决策?
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 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由大革命失败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到土地革命兴起 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的转折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党的历史上生死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攸关的转折点 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 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转移到城市 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 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 是建国以来党的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改革。
• 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 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
• 阅读教材本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 材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 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 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 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学法素养
1.掌握中共历次会议的内 容,了解党的正确决策与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2.以时间为序,梳理经 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理解 各举措的意义。 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考领航
近年高考对本课 知识点的考查频 率较高,5年30 考。题目以选择 题居多,主要考 查农村和城市的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等
•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_________________”的“左社”会主倾义现错代误化建方设 针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经济建设
• (3)经济路线:改革开放 • ①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改革开放
__中_国_特_色_社_会_主__义_道_路为中心。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 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意义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优质PPT公开课课件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30年前)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二、经济体制改革 1、计划经济体制 (1)含义:由称指令性计划,高度集中统一,国
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不受市场影响。 (2)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3)建立:50年代初期 (4)作用: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建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 (2)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 (3)一些地区已开始尝试改革。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二、经济体制改革
(2)试点:1978
年首先在安徽、四川 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内容: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条票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80年代的布票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 经济优 质PPT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典课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花鼓”中邓小唱平做的了那什么? 由安徽、四个凤川阳开县,始绝大,多数之生产后推 广到全国。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
翻身,改变了面貌。
——1980年邓小平讲话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 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
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
天 安 门 ” 标 的 北 京 表
北京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厂的足迹
——谭婧玮家长采访录
1. 第一轻工业局是如何领导“北表”的? 2. 九十年代初,“北表”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3. 第一轻工业局是如何处理“北表”困难的? 4. 这样处理导致“北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Movi中CnHgI国NAAway 正在fro远m离M马ar克x 思
January 22,2007
民 C中H国INA 富 DAWN
一个O新F 时A 代
国 D的YNN开EAW端STY 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纪实》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 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大79包年干秋,,大小包岗干大,丰直收来,直全去队不全拐年弯粮,食交总够产国量家达的6.,6 万留公足斤集,体相的当,于剩1下96都6是年自到己19的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 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 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 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45张PPT)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意义。
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合学案自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容,(注意关键词)
(1)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抛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左”倾错误方针。 以阶级斗争为纲” (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上来 的战略决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作出了实行_______________ 的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遵义会议:长征初期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
概念阐释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而这种体系下,国家
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 财团事先进行计划。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性作用,而且几乎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改革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视频和材料回答:
(1)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先从 省开 始 (2)是否改变了土 地所有制的性质? (3)农民获得了什 么权利? (4)为什么能在全 国推行?
改革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视频和材料回答: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从 省开始 (2)是否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没有
。
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
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 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 本手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课件
第13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遇到重重阻力
国 (2)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
背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景 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际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名师导学 名师解惑 名师测评
第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名师导学
要点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提示 (1)原因:①从历史上看,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 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十分缓 慢,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②从现实看,农业是国民经 济的基础,农业的长期落后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2)成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 发展。存在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是一种暂时的过渡 形式。因为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只能适应比较 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促进作用有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的发展,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也必将随之变化,个体分散的经营 方式将逐渐向集体化方向发展,大规模土地经营方式(大农业) 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4.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PPT(35张)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 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到中国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 背景和阶段特征。
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经济体制改革
原 总结农:业显生然产全从国20农世纪村6和0年农代业以的来落有些后年与份广处大于农停民滞和的徘愿徊望状
始 资
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
相有将违近背3,0%的也生与产我队国年现人代均化分配建在设5的0元需以要下不。当相时符有合2.。5亿对人农吃
情 境
国家十的工一作届重三点中转全移到会社作会出主了义哪现代些化重建大设决上策来的?战略决策,
三 确定此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伟大的历史转折
问
题
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
境 大转折?Biblioteka 四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
1927年 会议名称
料 村不饱进肚行子经,济温体饱问制题改严革重符,合改革广迫大在人眉民睫的。迫切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
原 政府鼓励农民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 始 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 资 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 料 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9(人教版必修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梳理】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未改善。
(2)标志: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为中心。
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城市改革: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改革进入关键期。
(2)建立过程:①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讲课文档
的温饱问题。
第十三页,共27页。
新中国第一份农村 承包生死协议
第十四页,共27页。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 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 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 十八岁.
第六页,共27页。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七页,共27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2)
1.背景: 时间:文革结束后;
必要性:政治上左倾依然存在;经济上徘徊不前
可能性: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
第三页,共27页。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 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第四页,共27页。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经华国锋批准发表的社论
材料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十五页,共27页。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 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 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 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 ,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 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 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调查报告: 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 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 子能够圆起来!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 钱 3、)人。民公公社社时经农常村无的偿顺地口调溜:用头生遍产哨队子的不土买地帐,、二物 资 遍哨和子劳伸动头力望,,甚三遍至哨调子用慢社慢员晃的。房屋、家
(1)原因 历史原因: 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 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1978年,安__徽_、_四_川_(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 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思19考82:年产凤粮阳县前后7发.1生5亿了公怎斤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
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 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
问题探究: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 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 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 ②积从推上广述,问大题幅中度你提能高得了出水什稻么的启产示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并逐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
(2)“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 革开放富起来”歌颂了哪位领导人?他 有何贡献?
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 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共 是在哪次会议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指导思想: 邓小平讲话 2、决策 思想路线:“左”倾——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想一想:
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
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
1989年罗马尼亚街头激战
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三个有
利于 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10)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改革内容: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意义: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业发展,农村变革; 促进城市改革。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1997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归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怎样建立起来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南方谈话 3、十四大 4、十四届三中全会 5、十五大 6、 21世纪初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4.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48张PPT)
人们的说法是“十万元是个贫困户,百万元才刚起步, 千万元是马马虎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史玉柱
张瑞敏
柳传志
王石
周冠五
5.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图中
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C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 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 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 业。”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
背景
从
伟大的历
计
史转折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内容
划
意义
经
济
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
改革
市
城市企业改革
场 经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建立背景 过程
济
体制建立
意义
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 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 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
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C )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姓“资”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9-人教版
1979.1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
探索中的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生活动一 眼中的 历史
通过课外搜集材料 谈谈 你眼中的计划经济
材料一 各地人民公社将青壮年社员以生产队为单位组 成连……按时吃饭,集体上工、统一休息。另一方面分配 制度,……真正按劳分配的部分微乎其微,造成了公社内
思考: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的弊端是什么?
生产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生产者没有 自主权,缺乏积极性,从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艰难而正确的探索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1.农村1978 2.城市1984
作为改革的策划者,为什么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 村开始?结合课本P57【学习延伸】的材料及所学知识说 出你的理由?
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二、艰难而正确的探索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3.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调动了······ 解放了······ 推动了······
Mov中CinHgI国NAA way 正在fro远m离M马ar克x 思
1985.9
20世中纪国8真0年的代远末离9社0年会代主初义中道国路面了临吗的?形势?
二、坚定而明确的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国内形势
2.过程
奠定基础
1992南方谈话
建
明确目标
立 过
确立框架
程
完善理论
1992中共十四大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中共十五大
基本建立
21世纪初
材料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 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深化
①经营方式: ②分配方式:
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③基层组织(管理方式):
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④流通体制:
由统购统销制度到市场机制(自由买卖)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提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78年,安徽、四川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抉 择 :18 个 红 手 印 的 生 死 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 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 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第四单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请大家阅读书本56页的《历史纵横》及结合1953年 后的建国历史,予以思考。
什么是计划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
(4)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
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4.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生产关系 调整 劳动者积极性 推动 生产力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 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高一历史配套课件4.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二)
【体验1】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解析
中心。 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中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
热点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胡锦 涛在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思考:材料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健全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现代市场体系。
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
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 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导读:史料主要体现了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 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 去了活力。因此改革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特点 (1)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 的社会主义制度。
(2)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3.意义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 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
误认为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 “ 左 ” 倾 错 误就完全结束了 简析: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 “ 左 ” 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 束, “ 两个凡是 ” 的实质仍然是坚持 “ 文化大革命 ” 中的 “ 左 ” 倾 错误 。十 一届三中 全会停止 了 “ 以阶级斗争为 纲”,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 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 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
你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 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 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十五大
21世纪初
2、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1978 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 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 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1978年,安 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 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 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 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 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 经营一年后,粮食不 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1979年的粮食产量 相当于 1966 ~ 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 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 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 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1、经营管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高度集中 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 各户使用,农业生产 性,解放和发展了农 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 村生产力;促进城市 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 改革。 的东西“保证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 力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 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 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 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 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 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
⑴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⑵环节: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⑶目的: ⑷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 产发展十分缓慢。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 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 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 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 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 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 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 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 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概念解读:
⒈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 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 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 较好的环节中去。 ⒉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 础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 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 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 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 到各个企业。
• • • •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想一想: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 配置 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背景: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 得到改善. -----“左”的错误仍然存在(必要性) 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奠定了思想基础(可能性)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遵义会 议
1935 年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1978 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 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 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正确领导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 体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2、重大决策: ⑴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⑵政治上: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左” 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内容)
⑶经济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历史意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 从此拉开了序幕, 是新中国历史上 的重大转折,成为 实行改革开放和 想一想:中共历 开辟中国特色社 史上具有转折性 会主义道路的起 意义的会议 点。